水碾盆景
『壹』 貴陽有沒有合適的,好玩的旅遊地方
情人谷概況 門票 6元/人 交通 56,251,253路在117地質隊下車。換乘小巴直達 介紹 情人谷景區內花果漫山遍野,鄉村風味獨具特色。可劃船、漂流、攀岩、探洞,也可篝火露營、歡聚通宵。三至五月,桃花盛開、鮮果誘人;六至七月份,楊梅紅透,桃李紛芳,八至十月,碩果累累,秋色迷人;寒冬之際,臘梅飄香。介紹: 整個峽谷,景緻多變而神奇,除奇麗的峽谷風光外,密林深處、懸崖之間,有許多溶洞。如「望天廳」、「通天洞」、「神仙洞」、「犀牛洞」等溶洞,其石鍾石乳千奇百怪、各盡其態、各顯其趣,會使你忍俊不禁,玩味不已。 1997年6月基礎設施建成,並以「情人谷」為名正式向遊客開放。情人谷,是一個休閑納涼、親近自然、感受自然、陶冶情操的好去處。其峽谷風光如畫,其愛情傳說故事感人至深。來到情人谷,你定會驚嘆她那奇麗的秀色。峽谷入口,河之下游,河面平靜如鏡,兩岸依依垂柳、翠綠青山倒影水中清晰可見。如在河面盪一葉小舟,你會倍感「人在畫中游」的悠然。一座座風格各異的休閑山莊依山而建、傍水而立,和大自然的青山綠水相映成趣。 2、 相思河概況 交通 乘坐1路、2路公交車可達。 介紹 相思河風景名勝區位於水田鎮翁蓬村東北部,2000年11月,評為市級風景名勝地區。 思景區是由泥岩和石灰岩組成的峰林峽谷。茂密的森林、陡峭的山峰、幽靜的湖面、直瀉的瀑布、奔騰的急流,巧奪天工地組成了52處景點、景物的「世外桃園」。景區設施包括相思河度假村、彩鳳坪接待中心、望郎山莊等。建築風格古樸、極具地道的少數民族農家風情。相思河風景區森林覆蓋率高,植物達620多種,不乏極其珍貴的植物,各種珍禽異獸棲息其中,是森林旅遊狩獵的好去處。 3、 天河潭概況 門票 1、通票:50元(旺季),40元(淡季) 2、外景門票:10元(旺季),8元(淡季) 3、水旱洞門票:43元(旺季),35元(淡季) 交通 在貴陽市內的河濱公園乘公交車或專線大巴,沿貴陽—花溪高等級公路可直達景區。另外,從天河潭乘索道至鎮山村,可再換船到花溪。 介紹 天河潭風景區位於貴陽市西南郊23公里處,距離花溪13公里,風景區內兼具黃果樹瀑布之雄、龍宮之奇與花溪之秀,集飛瀑、清泉、深潭、奇石、怪洞與天生石橋於一身。是一個典型的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溶洞,洞內人工味非常濃厚。洞內形態各異的鍾乳石,千姿百態,令人叫絕。 山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有潭,除了欣賞明媚多姿的湖光山色和神奇的溶洞,奇觀,還可貪圖景色景物蘊藏的文化內涵,實為堪稱奇特的旅遊目的地。天河潭景區分為水洞、旱洞和外景區三部分,水、旱兩洞相鄰,洞前是峭壁環圍的碧水深潭。水洞長1000餘米,半是人工半天然,登舟入洞,藉助稀疏的燈光和導游的手電筒辨認著一處一處各各不同的景物,頗有一點神秘之感。洞盡船出,豁然開朗,但見茂竹修篁叢叢簇簇,一泓綠水微波不興,野趣天成,靜謐無聲,此處名「竹林翠溪」,宛如一世外桃源。旱洞共三層,滿布著形態各異的石鍾乳、石筍、石柱、石幔,其第三層洞廳軒敞,一座天然石橋飛架兩懸崖間,人稱「奈何橋」,橋下即是深不可測的陰潭,景觀之奇特,令人叫絕。旱洞出口處,有苗寨一座,是專為旅遊者興建的,遊人盡可在此親身體驗一次苗家的婚俗。水洞下游有卧龍湖,水清可鑒,湖邊排列著水車、水碾、水磨、「香粑車」等等往時鄉間常見的農家物,給人以既古樸又清新的感覺。與卧龍湖相連的是一處罕見的鈣化灘,足有200米長,灘面上瀑布流瀉,水簾溶洞星羅棋布,植被茂密,堪稱喀斯特景貌的一絕。這一帶,春來桃花爛漫,夏臨蘭草吐芳,金秋野菊盛開,初冬火棘紅艷,一年四季,風景如畫。在貴陽市內的河濱公園乘公交車或專線大巴,沿貴陽—花溪高等級公路可直達景區。另外,從天河潭乘索道至鎮山村,可再換船到花溪。 4、 貴陽森林公園概況 門票 30元 交通 市內沒有直達車,先坐公交車到油榨街,有5、12、10、18、37路等。到了會有專車到的。 介紹 森林公園位於貴陽城東南2.5公里處,原為貴州省林科院實驗林場。 1960年4月,周恩來總理來黔視察時,以其林木蔥郁,樹種繁多,景緻壯觀,提議將林場改建為森林公園,以供遊人觀覽,以豐富人民文化精神生活。 由於它林木種類眾多,成林時久,面積廣袤,泉水潺潺,珍禽出沒,蟬鳴鳥語,芳草馨香而被給予「貴陽八景之一」的美稱,並躋冠於全國城市森林公園之首。 森林裡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珙桐以及松、杉、樟、柚、櫟、檀、杏等珍貴樹上千種,還培植有山茶、桂花、杜鵑等有名的稀少花木;畫眉、貓頭鷹、野雞、松鼠、穿山甲、刺蝟、獐、野兔、黃鼠狼、泥豬野生動物生活其間,整個公園呈現出山嶺透迤、林木蓊鬱、泉水潺潺、珍禽出沒、蟬鳴鳥語、芳草馨香的雅趣。於一九九九年被列為「中國名園」。 5、 紅楓湖概況 門票 旺季從3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40元/人/次; 淡季從當年11月1日起至次年2月底止,30元/人/次 交通 1、貴黃高速公路穿湖而過,貴陽市內的河濱公園有旅遊專線車,20多分鍾即可到達景區。 2、在延安西路、山林路社會客運車站乘坐前往清鎮的客車,8:00-17:00,每隔30分鍾一班,票價5元。到了清鎮後乘坐到紅楓湖的專車,票價1元 介紹 紅楓湖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中部清鎮、平壩縣境內。湖水面積57平方公里,相當於北京十三陵水庫的13倍,最深處達百米以上,是貴州省最大的人工湖。紅楓湖湖域四周遍布紅楓樹,金秋時節,楓葉似火,湖水輕柔,互襯互耀,故名曰:「紅楓湖」,頗具詩情畫意。 紅楓湖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高原湖泊,湖中分布著大大小小170多個島嶼, 紅楓湖的山,或雄奇,或秀美。環湖四顧,但見群山環繞,山水相連。泛舟其間,山隨水轉,水隨山環,有高峽壁立,有偏灣向隅,有鷗鷺翔集,有魚躍淺灘。縱游山間,鳥鳴盈耳,樹深蔭蔽,其樂融融。是理想的生態旅遊勝地。紅楓湖分布著不可勝數的天然溶洞,形成了「山裡有湖湖裡島,島中藏洞洞中湖」的奇妙景觀,尤以將軍灣一帶溶洞群最負盛名。紅楓湖景區內餐飲地點齊全,能夠嘗到國內著名的菜式,亦能夠品嘗到貴州地區的特色美食,還可以在侗族和苗族的民俗村內品嘗一下少數民族的特色小吃。 碰巧的話,還可參加每周六舉行的「土風狂歡晚會 6、 老榜河漂流概況 門票 漂上程128元/人 漂下程88元/人 交通 位於孟關林場,花溪客車站有車直達孟關林場。 介紹 老榜河漂流是花溪南線旅遊中段的重要內容,它和青岩古鎮、桐野書屋、羅依新寨及沿河濃郁的布依族風情連為一體,為花溪南線的旅遊增添了新的魅力。老榜河漂流河段,河道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見底,掩映在樹林茂密的孟關林海里,河中怪石兀立,環境極為幽美、靜謐。 7、 文昌閣概況 門票 2元 交通 乘4、5、12、21、32路車到省醫或東門下,步行即至。 介紹 文昌閣位於貴陽市城區東隅,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佔地1200平方米,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昌閣造形獨特,其結構為三層三檐九角不等角攢尖頂。底層為四方,二、三層為九方。頂角的劃分是將四周四等分後,再將正面(西面)一條弧三等分,其餘三條弧二等分,據考證,這種造型的閣樓為目前國內僅存。閣樓內含「9」的數甚多:樓楞木二、三層各9根,層頂為9角,此外,柱54根,梁81根,均為9的倍數。位於市區西北面(棗山路),距市中心僅1.5公里,是4A級旅遊區,佔地300多公頃,因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稱的黔靈山而得名。園內古木參天,植被茂密,集貴州高原靈氣於一身。 8、 鎮山村概況 交通 從河濱公園車站坐到天河潭的公車,在石板哨下,徒步或轉摩托車2公里進村。或者坐到鎮山村的專線車。 介紹 鎮山村位於貴陽花溪風景區和天河潭風景點之間的花溪水庫中段,這是一個三面臨水一面向山的村寨村,分上下兩寨,上寨則是古屯堡(普)區,下寨是1958年修花溪水庫時搬遷而來的。 距離貴陽市區20公里,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鎮山已有四百多年歷史了,村內尚存有古建屯牆、廟宇等歷史遺跡。在鎮山這個民族村寨,每年正月初十都要舉行「跳潮活動,參加者來自石板鎮一帶的布依族、苗族,女子身著艷麗的綉花衣裙,男子穿著民族服裝,吹笙跳舞. 此外,鎮山村的傳統節還有「七月半」、「四月八」等。在鎮山,對歌是青年男女戀愛的主要方式,戀人們以歌代表、借歌傳情。對歌最先是與唱《贊美歌》,接著是女問男答的《盤歌》,有《盤花歌》、《盤古歌》、《盤八仙》等;唱到高潮處是《情歌》,這時男子轉答為問。經過如此一段時間的對歌了解後,男方家才請人上中意的姑娘家提親。在這個民族村寨中,除了戀愛時唱的歌外,當地還有許多神話故事,如《半邊山的由來》、《盤古開天地》等。而綉花、挑花也是其民間藝術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其針法多樣,內容也十分豐富,花鳥蟲魚多入綉花圖案。 9、 金翠湖概況 門票 2元 交通 從貴陽河濱公園乘公交244路可以直接抵達終點站――金翠湖旅遊園。 介紹 金翠湖全稱叫「貴陽金翠湖旅遊園」。位於貴陽市東郊黃泥哨十七公里處,距龍洞堡機場五公里,佔地面積三百餘畝。園內青山疊翠、綠樹成蔭、植被滿園、潺潺的流水源於潭形成天然湖泊,她古樸純真的美景、秀麗獨特的韻味、田園風光的格調、情畫意的風情。是林城人心中的旅遊、體閑、度假的好去處。園內既有歐式別墅建築群、豪華套房、普通標間、休閑廣場,大、中、小會議室、高級會議中心、茶樓、棋苑、酒吧、KTV包房、娛樂歌舞廳,露天演藝台、能容納千人就餐的餐廳、室內健身房、室外運動場、草坪赤足運動場、兒童樂園、兒童游泳池、天然游泳場、湖邊賞光長廊,又有濃郁民族民間的山寨建築群、瀑布等人造景觀。金翠湖是養身的馨園、休閑、度假樂園、團體會議、旅遊度假憩園、文人墨客作畫、吟詩的田園。 10、 甲秀樓概況 門票 4元 交通 公交車15路在甲秀樓下。也可乘1、2、6、8、11、17路公交車到大南門站下,沿南明河下行300米左右即可到達。中巴可乘61、68路車在郵電大樓下。 介紹 著名古樓閣甲秀樓矗立在貴陽南明河中的萬鰲礬石上(這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巨鰲)。位於貴陽市濱河路與西湖路交叉處面,甲秀樓是貴陽市的標志。也可以說,是貴陽文化的象徵。 集山光水色為一體的甲秀樓有一種獨具魅力的美。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到此一游又是一番別有情趣的享受。甲秀樓長聯:「五百年穩占鰲-磯,獨撐天宇,讓我一層更上,茫茫眼界拓開。看東枕衡湘,西襟滇詔,南屏粵嶠,北帶巴衢;迢速關河,喜雄跨兩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卻好把豬拱箐掃,烏撒碉隳,雞講營編,龍番險扼,勞勞締造,裝構成笙歌閭,錦綉山川。漫雲竹壤偏荒,難與神州爭勝概。數千仞高凌牛渡,永鎮邊隅,問誰雙柱重鐫,滾滾驚濤挽祝憶秦通棘道,漢置戕河,唐靖且蘭,宋封羅甸;凄迷風雨,嘆名流幾輩,銷磨了舊跡千秋。到不如成月喚獅岡,霞餐象嶺,崗披鳳峪,霧襲螺峰,款款登臨,領略這金碧亭台,畫圖煙景。恍覺蓬州咫尺,頻呼仙侶話游蹤 11、 白雲公園概況 開放時間 8:30-17:00(日常) 8:30-18:00(節假日) 重大活動期間:8:00-22:00 門票 10元 交通 乘231路、233路、234路、236路、237路公交可到達。 介紹 白雲公園位於貴陽市西北郊16公里,距貴陽市中區15公里,是一座國家與集體聯辦的公園,主要特點是既富有傳統風格他民族特色,又充滿現代氣息與民國情調。公園有桂閣邀月、玉弓虹影、清水觀魚、玉蓮托步、百葉爭渡、憑欄聽浪、長廊伏波、山莊碧、怡園品敬、古塔映霞等十景,樓台亭榭,湖光塔影,古樸而雅典。 白雲公園1987年6月試開放,成含倚雲樓、晴光館、烈士陵園、古長廊、桂嶼(青雲閣)、游泳池、兒童樂園、騎士堡、迷宮、凌波小憩(遊船碼頭)等在內的十餘個景點、景區,是公園初具規模。是廣大人民休閑游息的場所,近年來在白雲公園舉辦了多種大型活動,其中「風箏節」和「龍舟賽」已成為每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特別是「蘭博會」和「風箏節」的成功舉辦,使白雲公園的知名度空前提高。2001年建設了 「中國風箏藝術館」、「櫻花納涼廣場」,以及沿湖小道,國際友誼林、園內亮麗工程等景點。白雲公園作為白雲區向外宣傳的窗口和載體,真正的讓世界了解了白雲,讓白雲走向了世界。 12、 百花湖概況 門票 5元;遊船15元/人。 交通 1、在河濱公園公交發車站內,可乘坐豪華專線車直達景區。 2、也可在紫林庵乘至朱昌的55路車,在朱昌下車後乘小機動三輪車可至景區大門。單程27公里,8:00-17:00 都有車,30分鍾一班。中巴可在山林路社會客運車站乘車。 介紹 百花湖風景區位於貴陽西北郊,距離市區約22公里。湖中分散著大小島嶼100多個,以岩溶地貌和湖光山色自然景觀為主,這里水質清澈,山石嶙峋。因酷似桂林灕江風光,故有「小桂林」之稱。 景區共有風景點50餘處,現已開放的有23處,有松林遠眺、雙猴守園、蟹洲螺嶼、觀音洞、百花雙狹、群峰疊翠、金蟾嬉水、孤峰獨秀、奇石、營盤古堡、鳥島等。其中鳥島是百花湖珍貴的一景,每當春冬兩季,島上百鳥盤旋,給秀麗的自然景觀增添了許多樂趣。 田園野趣也是這里的一大特色,湖中有三個小村寨,幾十戶農家在島上休養生息,漁家扁舟停泊水邊林旁,詩情畫意,野趣倍增。 百花湖畔東南便是著名的朱昌鎮,是明代的「朱場堡」。城堡周長約2千米,建有東西二門。城牆高數丈,城門門樓上有矩形石碑,刻「朱昌城西」四個大字。鎮上有石峰三座,明太祖朱元璋曾派三員大將轉戰至此,以將軍命山名,分別稱「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朱昌鎮西1000米處是營盤坡,坡上有清代所建的城堡,坡頂可俯瞰百花湖。這里用湖水釀造出著名的朱昌窖酒。 13、 東山公園概況 交通 可在市區乘6、32、64路到東山公園下。 介紹 東山又稱棲霞山,在貴陽市東門外,孤峰兀立,峭壁陡絕,海拔約1200米。反徑一線由北坡曲折而上,至巔,地勢平坦。原有東山寺,已毀。摩崖、碑刻尚多保存。 「負山雄麗,景色清幽」的自然風光亦具特點,「東嶺路如梯,雲深曙色迷」。登高遠眺,高峰霞舉,峻嶺雲回。俯視城郭,萬家煙火,歷歷在目。 14、 高坡苗鄉概況 交通 貴陽乘車至花溪或青岩,再轉乘至高坡的車即可到達。 介紹 淳樸的民風,保存完整的民俗。濃烈的迎送賓客儀式,歡快悲壯的跳場跳洞,輕歌曼舞的「四月八」,神秘莫測的地下洞堡,遠古的懸棺洞葬,密竹重圍的苗家山寨,獨樹一幟的苗族服飾,笙鼓喧鬧的七月鬥牛節,流動的鼓,多情的蘆笙,這里就是高坡苗鄉。南去向前,穿林間山道,到龍雲村。古樹參天,峰叢林立,有珍貴的四輪香,稀有的金錢椰,獨特的甜樹,林竹蔥籠。高坡苗寨就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出谷入寨,進杉坪苗村。 賓客來臨,族長率青年男女著民族盛裝迎候寨門。在一派熱烈的氣氛中喝下盛滿的牛角酒,賓主同樂,跳起歡快的蘆笙舞。擺長席,呈上民俗小吃,交杯對飲,雙杯對飲,勸酒聲、歌聲、嬉鬧聲,沸沸揚揚歡騰一個寨子。這樣熱鬧的場面,讓人難以錯過。 15、 貴陽野生動物園概況 門票 成年人門票價格從旺季每票60元;1.2米―1.4米的小孩每票40元;1.4米及以上的小孩必須購買成人票;1.2米以下的小孩免費入園;60歲―69歲的老人憑有效證件每人40元;現役軍人、殘疾人、教師憑相關證件每人40元;70歲以上的老人憑有效證件只需購買1元錢的保險即可免費入園參觀。 交通 可以從位於貴陽黔靈公園2路車站旁的貴陽市旅遊客運中心車站內,每天上午8:30發車(貴陽出發),下午18:40收班車(景區出發),每隔半個小時一趟,票價10元錢。 介紹 貴陽森林野生動物園位於貴陽市修文縣扎佐鎮貴州省扎佐林場內 , 佔地面積約5000畝,總投資約1.6億元人民幣。園區地處川黔鐵路交匯處,距貴陽僅35公里。 貴陽森林野生動物園是國家AAAA景區,園內飼養200多種5000多頭(只)野生動物。 貴陽野生動物園以野生動物和森林景觀的展示觀賞為主線,集野生動物遷地保護、科普教育、繁育生產、科學研究和休閑娛樂為一體。園區分珍稀動物園、動物表演場、大型動物散放區、鳥類園區、科普館、兒童動物園及大型游樂場等.是為公眾提供瀏覽觀光、休憩娛樂的綜合性森林野生動物園。園區內森林茂密,地形起伏有致,有小石林、溶洞等自然景觀,且交通便捷,氣候宜人,是大自然賜予的天然氧吧。 16、 南江大峽谷概況 門票 旺季68元/人,淡季58元/人 介紹 氣勢宏大的喀斯特峽谷風光, 姿態萬千的瀑布群落。珍稀動、植物的棲息地,千米懸空木棧道。同時也有漂流項目。 17、 南郊公園概況 開放時間 9:30―16:30 門票 10元 交通 乘5、7路公交車到太慈橋下車轉小巴,或者乘73路中巴車可直達公園門口。 介紹 南郊公園位於貴陽市區西南角,公園始建於1966年,經多年建設已初具規模,同位於貴陽市中心的河濱公園、市東的森林公園、市區的黔靈公園等,共同構成貴陽市市級公園系統。 公園以岩溶地貌為主,園內有著名的地下溶洞「白龍洞」,溶洞因洞身蜿蜒曲折、洞壁和岩溶凝結物呈乳白色,如同一條滿披銀鱗的白龍,故而得名。 「白龍洞」全長587米,洞道高低寬窄相差較大,有兩個「天窗」,能自然調節洞內空氣,在五彩燈光的映照下,石鍾欲墜,惟妙惟肖,像條琳琅滿目的立體畫廊。很久以前,它是一條古老的地下河流,由於地殼運動,地層變遷,河水改道,逐漸發育成了各種形狀的鍾乳石,構成了一幕幕神奇洞景,引人入勝。 在白龍洞深處,四周一片雪白的鍾乳,下面一泓碧水,水中有石磴一百個,名叫「百步橋」。好似長虹一道,橫卧碧波之上,風光綺麗。白龍洞中景物真可謂洞內有洞,景中有景。 18、 黔靈山公園概況 門票 5元/人次(1米以下兒童可免費入園,但須由成人陪同);弘福寺2元;動物園5元。 纜車票(到瞰築亭遠眺貴陽市景):12元/人,小孩8元/人(往返16元/人,小孩10元/人)。 開放時間:6:30――22:00(特殊慶典、活動期間除外) 交通 貴陽市區乘1、2、10、12、13、16、23、25、30路公交車,或者61、62路中巴車可達。 介紹 黔靈公園位於貴陽市西北角,因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稱的黔靈山而得名。園內古木參天,植被茂密,集貴州高原靈氣於一身。山上生長著1500餘種樹木花卉和1000多種名貴葯材。清泉怪石,隨處可見,並有成群的羅猴和鳥類棲息於此。沿「九曲徑」登山可達弘福寺,該寺建於明末清初,是貴州著名的佛寺之一。弘福寺與山麓的麒麟洞及山上的摩崖石刻群,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抗日戰爭期間,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曾被軟禁於麒麟洞內。 通往這座佛寺的婉蜒小道上可見到陡峭懸崖上的石刻群。登上山頂的「瞰築亭」,貴陽市全景盡收眼底。山腳下便是那碧波粼粼的黔靈湖,湖面如鏡,遊船點點。湖畔有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 黔靈公園是一座綜合性的游覽公園,公園幽靜的山谷里還建有動物園,山上保存有第四紀冰川期遺跡。黔靈公園不僅是國內著名風景區,而且地質構造復雜,植物種類繁多,是教學實習的良好基地。2006年底,黔靈公園進入國家AAAA級景區行列。現改為「黔靈山公園」 19、 桃源河大峽谷概況 門票 門票20元, 漂流145元 交通 乘車由貴遵路至扎佐站下,由扎佐經由大河―獨山至桃源河景區。 介紹 桃源河大峽谷是幾十萬年的地殼變遷形成的的奇峰絕壁,飛泉瀑布稱奇叫絕;現有寬43米,落差48米的梯級大瀑布,響水驚天;珍珠灘,犀牛潭,玉女裙瀑布,簡直是欲看不止,風情萬種;原始古生物化石群,再現億萬年前海洋生物畫面;河縫地下奇景,堪稱喀斯特地貌一絕;桃源河水流湍急,是漂流探險的絕佳場所,尤其以穿洞懸壁的魔幻漂流更為匠心獨具,國內首創,桃源河真是:黔中奇景,世外桃源。 20、 香火岩概況 門票 全程58元/人。其中包括吐雲洞、香火岩瀑布景點30元/人,二洞天生橋景點20元/人,金雞湖20元/人。學生憑學生證20元/人(成人學生除外)。 交通 1、在黔靈公園對面的旅遊車站,有直達香火岩的客車,當天可以返回。15元/人。 2、也可從貴陽乘車到禾豐鄉,10元/人;再從禾豐鄉乘車到香火岩景區,2元/人,2個小時左右。如果不想轉車,可加些錢讓司機送到香火岩。 3、如果自駕車,走新添寨―水田鎮―羊昌鎮―馬場鎮―禾豐鄉―長坡村(景區入口),一個半小時;此處入口為逆水而上。也可駕車繼續前行10公里左右,左拐上一條新修的沙石路,到達景區的另一個入口(後門),從這里順水而下到達長坡村景區入口。 介紹 香火岩因半邊山自然雕琢的神奇佛龕神位而得名。景區內峰巒疊嶂、怪石崢嶸、飛瀑流泉,蔚為壯觀。 天下第一大神龕――香火岩神龕,位於景區中部半邊山下,寬約500多米,高約100多米的懸崖峭壁之上,龕內隱約可見一座佛,高大雄偉,似人工實乃天成,迎面石峰矗立,若石人遙拜,渾然一體,妙不可言。 香火岩大瀑布,位於神龕與石人之間,河水至此變窄、變陡,驟然間突現八級瀑布。總落差約250米,寬40米,樹林掩映、水霧縈繞、彩虹隱現。 沿觀瀑亭拾階而上,山路蜿蜒,奇樹夾道,藤繞枝連,綠葉蔽日,行約800米,忽見一景――滴水潭,滴水似鳴琴,深潭似卧龍,予人曲徑通幽之感。順小道前行,曲折似若無路,再行驟然現一大洞,謂之曰:「吐雲洞」,洞口雲霧縈繞,洞內怪石嶙峋,鍾乳倒掛,暗河密布,水流湍急,聲若雷鳴。洞內絕壁棧道,遊人至此無不感嘆大自然之鬼斧神工及建道者的艱辛。 二洞天生橋,雄奇無比,人稱「黔中第一天生橋」,橋寬約300米,高約50米,跨度約40米,橋頂中央巧開一「天窗」,陽光飛瀉、滴水飄雪,觸手可及,人間仙境莫過於此。 小貼士:1、景區步行全程約8公里,徒步觀光是景區特色,需要3-4個小時才可游完。 2、香火岩距南江大峽谷約6公里。當天游覽完畢後可在此住宿,第二天直接到南江大峽谷
『貳』 貴陽有哪些旅遊景點
主城區:最有名的就是:甲秀樓-翠微園(明朝宣德年間)西湖路老南門;華家閣(近代建築1924年建造)電台街;仙鶴山公園--東山電視塔 扶風東路,氣象局對面 ;黔靈山森林公園(4A級景區) 棗山路的盡頭;
東城門--文昌閣(明代萬曆三十七年) 文昌北路和中山東路交匯點;扶風山風景區(包括陽明祠、尹道真祠、扶風寺,建於清嘉慶十九年)雲岩區螺絲山路的路口;黔明寺,南明河畔陽明路,喜來登大酒店樓下。
郊區郊縣:紅楓湖,位於清鎮市。 青岩古鎮 花溪區。 最值得推薦的:花溪風景區(包括花溪公園、天河潭、青岩古鎮)位於花溪區。
1、黔靈山公園
黔靈山公園位於貴陽市區西北隅,園內可以爬山觀景,也可以游湖、看鍾乳洞,還可以去弘福寺禮佛,或者逛動物園。這座公園內容豐富,門票卻很便宜,即使公園內要另外收費的小景點,也都只要幾元錢,性價比很高。
黔靈山公園有東西南北四個大門,其中南大門是公園的正門,途經的公交車最多,上山索道也是在南大門這邊的,所以建議遊客從南大門進入公園。進入南大門,首先看到的是七星潭,泉水從麒麟洞流向公園南門,形成七個階梯狀的水潭。順著七星潭走幾步,就是上山路了。如果不想爬山,可以坐索道直達象王嶺上的瞰築亭,索道單程15元。
爬山的話,沿著九曲徑拾級而上,山上植被茂密,空氣很新鮮,一路上還能看到摩崖石刻群。山不是特別高,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大約是200米。山頂有一座始建於清代的弘福寺,門票2元。據說寺里祈福很靈驗,所以來拜的信徒很多。弘福寺後再爬一些山路,就到象王嶺的瞰築亭,在亭子處可以俯看貴陽群山中高樓林立的景色,是個不錯的拍攝點。
若特別喜歡爬山,黔靈山公園的山是由幾座山頭連綿而成的,還可以去白象山、關刀岩、大羅嶺爬爬,而一般遊客看過弘福寺、瞰築亭就差不多可以下山了。弘福寺及下山的這段路上獼猴特別多,不少遊客來黔靈山公園就是為了看這些獼猴,猴兒們是公園放養的,一點不怕人,人反而要讓它們三分,有照相機的手裡要拿好,有食物的要特別藏好,因為猴子會來搶。
下山遇岔路,先走黔靈湖方向,黔靈湖邊有小吃店,可以補充一點能量。黔靈湖是個人工水庫,湖畔有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湖中可以劃船,參考價15元/小時。到了夏季,荷花盛開,景色很美。
接著去動物園,動物園邊上也有小吃店,有烤肉串、烤魷魚、烤豆腐等,味道不錯,價錢都不貴。動物園門票5元,動物品種不是很多,不過如果有小孩子同行的話,看到黑熊、獅子、梅花鹿、鴿子等,也已經樂得合不攏嘴了。
動物園南邊就是麒麟洞,門票5元。在洞中可以看到一些鍾乳石,其中有一塊長得酷似麒麟。張學良、楊虎城曾先後被蔣介石關押於此,這里還有張、楊二將軍文物陳列室,能看到他們當年在此的卧室,與二人相關的圖文介紹等。
這樣一圈逛下來,黔靈山公園的主要景點就玩得差不多了。若是帶小孩的遊客,還可以去公園南大門進門處的兒童游樂場,有碰碰車、轉馬、海盜船等游樂設施,費用在5-30元間不等。
黔靈山公園南大門出來的棗山路上有許多賣貴陽街頭最常見的小吃「絲娃娃」的小店,各種蔬菜切成絲,放在小盆子里,拿一張薄餅,挑自己喜歡的蔬菜卷在薄餅里,再注入酸酸辣辣的醬汁,非常好吃,一定要品嘗一下。
2、
青岩古鎮
青岩古鎮位於貴陽市南郊花溪區,與鎮遠、丙安、隆里並稱為貴州四大古鎮。古鎮始建於明代,原為軍事要塞,鎮內完好地保存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電影《尋槍》的拍攝,使得青岩古鎮為更多人所熟知。
古鎮建築依山就勢,城牆用巨石築於懸崖上,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鎮內建築精湛的石雕、木雕工藝是一大看點。鎮內景點大多是風格各異的古建築,每個景點獨自收費,如果第一次來,可以購買聯票,將古城內景點全盤掃過。如果僅僅是在古城內悠閑度日,則可根據需要挑選幾個景點分別購買。
古鎮南門定廣門是四大城門中最為氣勢恢宏的一座,歷史上,這里曾是扼守貴陽南大門的第一座門戶。巨石砌成的城門樓和城牆高大威武,加上城外蜿蜒的石板路和兩側的農田,構成一副壯美的畫圖,很多青岩古鎮的宣傳照都是出自這里。
沿著定廣門走進古鎮,先看到的是趙理倫百歲坊。牌坊是清道光帝御賜而建,稀奇的是:四根立柱上雕刻的石獅子很反常的尾上頭下,與平時所見不同,頗為奇特。沿著石板鋪就的古驛道前行,街道兩側幾乎全都是售賣當地特產的店鋪,鹵豬腳、烤豆腐、玫瑰糖等特色小吃也別具風味,走累了不妨停下里買一點嘗嘗。
從南門蜿蜒向北一直到北門的古驛道,既是古鎮的中軸線,也是主街。主街以古鎮中心的古文化廣場為界,以北稱北街,以南稱南街。與主街相交的向東有東街,向西是西街。沿著東街向東,可抵達文昌閣,文昌閣位於東街143號,建於明萬曆年間,磚木結構,依山而建,為攢角重樓八角式。是舊時讀書人常去讀書、聚會、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有興趣也可祭拜一番。
主街向西可抵達迎祥寺、慈雲寺、萬壽宮和天主教堂等風格各異的宗教建築,無不各具特色,精雕細琢,是遊人拍照的好地方。在南街與西街之間有一條幽靜小巷,稱為背街。背街是青岩古鎮最具特色的一條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經過幾百年的沖刷、磨礪,已光可鑒人,如鏡面般泛著青黑的光芒,感覺幽深而靜謐。街邊都是層層片石壘起的院牆,路窄而幽靜,沿山勢起伏,是攝影的絕佳地點。
青岩古鎮街巷幽深,曲折復雜,但主街和每個重要路口都有指引牌,況且大多數小巷都可以兜回主街,所以,在古鎮內穿行,無須擔心迷路問題。一般來說,步行逛完古鎮約2小時左右,所以也無需在鎮上住宿。
(2)水碾盆景擴展閱讀
1、貴陽相近的地名特別多,比如市南路和市北路、蔡家街和蔡家關……來貴陽旅遊如果打車的話,一定要注意別說錯了,畢竟它們隔得很遠。
2、來貴陽,一定要趁著晚上去看看南明河,周邊高樓聳立、燈火輝煌。
3、如果你喜歡熱鬧,晚上有必要去花果園濕地公園看看,這里不僅夜景美、人多,還有噴泉可以欣賞。
4、未來方舟外灘的夜景特別美,沿河散步特別浪漫,周邊全是好吃的美食,吃完再走走,就當消食啦。
5、青岩古鎮是來貴陽旅遊必打卡的地方,你絕對會迷失在米豆腐、鹵豬蹄、洋芋粑、雞辣椒、糕粑稀飯等一眾小吃中不可自拔。
『叄』 讀過「各具特色的民居」這篇課文的看這里!!!
拉祜族建築特色-樁上竹樓
拉祜族住所,多依山而建蓋在幽竹叢林深處,樹林繁茂的山頭或山腰上。建築上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落地式的茅屋,一類是樁上竹樓。拉祜族的住房一般有三間,中間一間為客房,進門右方牆角就是神龕。
僳僳族建築——木楞平板房
山區,多數村莊座落在山腰。房屋結構大致分兩類:一是木質結構,房屋的「網壁」用長約一、二丈的木料壘成,上覆木板;二是竹木結構,先在選好的房基上豎立二、三十根木樁,上鋪一層木板,四壁以籬笆圍成,頂蓋茅草或木板。這房屋的中央設一個大火塘,全家老幼都圍著火塘吃飯睡覺。過去他們很少有被蓋,到了深夜被凍醒時,再往火塘內加上幾塊柴,吹燃火,又繼續睡覺。
蓋房時,若主人備料不全,本家族的人或本村的人都會自動幫助湊足。蓋房這天,他們採取協作方式,即全村人停止生產,一齊幫助蓋房。按照習慣,也須在當天建成,否則認為不吉。
這里的僳族人盼房屋門上,常常掛著幾個牛骨頭,表示這家人擅長狩獵,並且是富裕的象徵。掛的牛頭骨頭越多,就越表示勇敢和富有。
迪慶境內僳僳族住房以木楞平板房和土牆平板為主,一般都為三間平房,中間設有火塘,左右兩間為儲藏室及寢室。住房對面為畜廄。現在,有的僳僳族仿照漢、納西、藏等民族的房屋建築結構,別具風格。
苗族主要建築形式:吊角樓
由於長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區各自的特點,房屋多系木結構,以瓦、杉皮或茅草等蓋頂,山區多為吊腳樓;昭通等地則住長形茅草房或以樹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
苗族多居住在山區,住房多以樹柵為牆,削樹皮為壁,編時為瓦,或以士善牆,竹片或木片做瓦,內分卧室、廚房和畜廄,擺設簡單。部分苗族居住在壩區,住房亦有水土結構的瓦房,內分三室,左右室各設一側門,中室設大門,亦即正門。在部分苗族中,正門一般不得隨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喪嫁娶或祭把等活動,方能由正門出入。
壯族建築——半干欄式
居住在壩區和城鎮附近的壯族,其房屋多為磚木結構,外牆粉刷白灰,屋檐繪有裝飾圖案。居住在邊遠山區的壯族,其村落房舍則多數是土木結構的瓦房或草房,建築式樣一般有半干欄式和全地居式兩種。
干欄,也叫木樓、吊腳樓。壯、侗、瑤、苗、漢都有。多為兩層。上層一般為3天間或5開間,住人。下層為木樓柱腳,多用竹片、木板鑲拼為牆,可作畜廄,或堆放農具、柴火、雜物。有的還有閣樓及附屬建築。一般干欄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開闊,採光也好。一個寨子一個群落,整體肜去,既雄偉又壯觀。有些村寨,家家相通,連成一體,就像一個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點。龍勝縣龍脊鄉壯族干欄,以神龕為中心,神龕後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門與家公房相通。主婦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廳堂右側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樓梯旁,便於她們與小夥子們交往。這種布局的最大特點,是夫妻異室,沿襲了古俗。現在的干欄,內部結構略有變化,但基本格局不變。
哈尼族主要建築——蘑菇房
哈尼族創建村落時,村址的選擇必須具備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緩肥沃的山樑等墾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條件。從建築形式來看,哈尼族建築包括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樓、土掌房、千腳落地的干欄房、土司政權的衙署建築、一正二廂三合院瓦房以及現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房等幾種類型。其中,蘑菇房是哈尼族傳統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建築樣式。梯田、蘑菇房、寨神林、棕林、竹林、茶園、寨門、磨秋場和水碾,既是哈尼族蘑菇山寨的基本景觀,又是尚待開發的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旅遊資源。元陽縣勝村一帶的哈尼山寨和梯田,已被列為雲南省級風景名勝區。
哈尼人的住房,一般正房中間有一大間為堂屋。在版納地區,堂屋東面一間為家長的卧室,卧室內設有祭祖處。哀牢山、無量山區哈尼族的寨房因各地地理、經濟及環境民族的不同而有茅草房、土掌房、石灰房、瓦房幾種式樣。
哈尼族的蘑菇房狀如蘑菇,由土基牆、竹木架和茅草頂構成。屋頂為四個斜坡面。房子分層:底層關牛馬堆放傢具等;中層用木板鋪設,隔成左、中、右三間,中間設有一個常年煙火不斷的方形火塘;頂層則用泥土覆蓋,既有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蘑菇房玲瓏美觀,獨具一格。即使是寒氣襲人的嚴冬,屋裡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裡卻十分涼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紅河州元陽縣麻栗寨最為典型。
納西族傳統建築——木楞房
木楞房是納西族傳統的住房形式。以圓木為材料,平齊長度,兩端砍出介面,首尾相嵌,構成四面牆體。然後再架起檁條,鋪上木片瓦,壓上石塊,在牆體圓木間的縫隙抹上牛糞或泥,以避風寒。瀘沽湖畔的木愣房多由四排房屋組成大小不等的四合院,正房是家人就餐、起居、儲存糧食和雜物的地方,左邊是經堂,右邊是畜廄,對面是一幢兩層樓的房屋,樓上分為若干間小屋,是成年男女與「阿夏」(情人)偶居的地方。明代始,麗江已出現宏偉壯觀的瓦房建築,徐霞客在游記中詳細記述了它的規模。清代,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漢、白、藏等民族的建築技術、風格不斷被吸收,「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土木或磚木結構的瓦房,在城鎮和壩區及河谷地帶的農村流行起來。滿樓是汲取藏族建築風格特點的另一種民居,在永寧、三壩較為普遍。另一種傳統的民居井乾式木楞房,在山區還較多地保留著。大研鎮古城,典型地反映了納西族博採眾長形成自己民族風格的建築藝術,於1997年2月4日列入聯合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傣族民居——干欄式建築
傣族民居分為干欄式建築、地面建築、土掌房三種。干欄式建築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全境和德宏州的瑞麗,遮放壩子。干欄式住房以竹術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檁、掾、樓面、牆、梯、欄等,各部件的連接用榫卯和竹蔑綁扎,為單幢建築,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徑相通。房頂用草排或掛瓦。瑞麗的干欄式建築體現出較高的水平。地面建築主要為芒市、盈江等地採用,為土牆平房,因受漢族影響,已不是傣族固有的住宅形式。土掌房,是居住在紅河流域地區的主要住宅形式,大量分布於雲南中部和東南部地區。土掌房以木樑柱和土牆承重土質平頂,形成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因地勢建成二、三層的土樓,層層壘進,呈階梯形,有天井、樓層,一般居家擁有十數間房屋,平頂上可涼犧糧食或堆放農具。土掌房建造容易,冬暖夏涼,特別適合於乾熱河谷地帶的氣候。
景谷傣族住土木結構平房,房頂不高,用茅草或瓦覆頂。分中堂,左右兩廂。中堂置三角火塘,為煮飯、會客之處。左廂房為長輩卧室,右廂房為子女卧室。
孟連傣族為干欄式竹樓。
白族建築——「三房一照壁」
白族的住宅,因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技術水乎不同,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房屋形式。高寒山區的白族人民多居住單間或兩間相連的「垛木房」或「竹籬笆房」。壩區白族人民多住土木結構的瓦房。其布局則採取「三房一照壁」和「一正兩耳」或「四合五天井」等形式,院落寬敞,陽光充足。多數人家還設有花壇,種植山茶、石榴、掛花、香橡等花木,花草芬勞四溢,環境優美舒適。白族人民十分重視照壁、門樓的建築。照壁用白灰粉刷,由名人題寫「萬紫干紅」、「旭日東異」或「福」、「壽」等象徵吉祥如意的大宇。四周山牆也一樣彩畫著各種山水、花鳥、蟲魚圖案,每個角落的裝飾都很講究,給人以生動活潑、均勻對稱、和諧優美的感覺。面富於獨特風格的門樓,其建築裝橫更傾注了白族人民的藝術智慧。一般都是斗拱重疊,飛搪串角,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磚、大理石等組合的立體圖案,。其造型之優美,結構之嚴謹,可與內地殿閣婉美。許多門扇是由錢空三層的花、鳥、蟲、魚、人物等以及浮雕圖案所組成,顯得玲現剔透、精巧優美。有的門樓、隔扇不用一顆鐵釘,僅以鑿出卯眼相接,卻十分堅固牢實。所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白族人民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水平。
彝族民居一大特色——土掌房
在彝區,各地、各支系傳承的居室建築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並與當地的居住習俗有密切關聯,從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地址;從房間的分置到什物的堆放;從建築結構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現出獨特的民族風情。
民居特色
村寨彝族是農牧兼營的民族,村寨的分布與座落有其獨特的傳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區、半山區,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選擇向陽山麓,順山修建,以山腰、山樑處居多,山腳、河谷地帶較少。《元陽縣志》載:「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壯麗、資源豐富的山區,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層層,村後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種,多數村寨都有一條水溝從中流過。」
民居在我國西南地區,彝族分布范圍較廣。因此,其民居類型為適應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響,而顯得比較復雜,不過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卻有廣泛的代表性。一般說來,彝族民居類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瓦房、土掌房、閃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居住習俗彝族實行一夫五妻制的小家庭,兒女婚後另建住房,自立門戶,僅幼子與父母同住。彝家院落寬敞,以供生產和生活之便,尤其是在置辦紅白喜事時,可以廣納賓客。居室內,正房堂屋靠牆處供奉著天地祖宗處於牌位,供桌上擺設著香爐及虎、獅雕像;正中安放八仙桌,用於接待客人;左側有常年不熄的火塘,由三塊石頭支成,俗稱「鍋庄」,用以取暖禦寒,熱水烤茶,火塘周圍是家人圍坐議事的地方。正房兩側房間為當家兒子媳婦的卧室,兼存放貴重物品。一般長子居左,次子居右。老人、小孩及客房設在側廂房。大門後做磨房,正房樓上是糧倉,樓下為畜廄。
彝族民間建築
多建於斜坡上。以石為牆基,用土坯砌牆或用土築牆,牆上架梁,樑上鋪木板、木條或竹子,上面再鋪一層土,經灑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頂,不漏雨水。房頂又是曬場。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擔上墊木,鋪茅草或稻草,草上覆蓋稀泥,再放細土捶實而成。多為平房,部分為二屋或三層。
土掌房冬暖夏涼,防火性能好,非常實用。
回答者:言之午 - 首席運營官 十三級 3-1 12:16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著許多由東、南、西、北四面房屋圍合起來的院落式住宅,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磚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規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兩邊建有東西廂房,是晚輩們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廂房之間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圍牆和臨街的房屋一般不對外開窗,院中的環境封閉而幽靜。
北京有各種規模的四合院,但不論大小,都是由一個個四面房屋圍合的庭院組成的。最簡單的四合院只有一個院子,比較復雜的有兩三個院子,富貴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幾座四合院並列組成的。
窯洞
中國黃河中上游一帶,是世界聞名的黃土高原。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利用那裡又深又厚、立體性能極好的黃土層,建造了一種獨特的住宅——窯洞。窯洞又分為土窯、石窯、磚窯等幾種。土窯是靠著山坡挖成的黃土窯洞,這種窯洞冬暖夏涼,保溫隔音效果最好。石窯和磚窯是先用石塊或磚砌成拱形洞,然後在上面蓋上厚厚的黃土,又堅固又美觀。由於建造窯洞不需要鋼材、水泥,所以造價比較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窯洞的建造不斷改進,黃土高原上冬暖夏涼的窯洞越來越舒適美觀了。
安徽古民居 安徽省的南部,保留著許多古代的民居。這些古民宅大都用磚木作建築材料,周圍建有高大的圍牆。圍牆內的房屋,一般是三開間或五開間的兩層小樓。比較大的住宅有兩個、三個或更多個庭院;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後種植著花草盆景,各處的樑柱和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座座小樓,深深庭院,就像一個個藝術的世界。建築學家們都稱贊那裡是「古民居建築藝術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