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盆景金獎
1. ≈盆景業界名家大師簡介
1924年生,湖北省武漢市人,美術副教授,擅書畫、工藝和藝術理論。從事盆景藝術活動50餘年。對於山石盆景、樹木盆景、樹石盆景和盆藝理論,以及盆藝教育諸方面,均有所發展和創新。 著有《論盆景藝術造型》、《論動勢盆景》、《論樹石盆景》等系列專著,並在專業報刊發表大量文章。先後任《中國盆景》、《中國盆景名作選》、《中國盆景藝術大觀》、《中國盆景學術論文集》編委,並被指定撰寫《中國農業網路全書》園藝部分有關文章。1984年參與創辦《花木盆景》雜志至今。 在造型上,提倡「動勢盆景」,創立湖北盆景藝術風格。創作出動勢盆景系列作品,代表作有《群峰競秀》、《秋思》、《風在吼》、《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均獲全國最高獎(其中《風在吼》獲海峽兩岸盆景展金獎、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金獎),並分別載入《亞太展》專輯和《世界盆栽》。 多次參與組織和主持全國性盆景展、根藝展、學術討論會和盆景研究班、培訓班教學活動。先後任全國盆景展、全國根藝展專家評委,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職。 現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顧問、湖北省花木盆景協會副理事長、武漢市花卉盆景協會副理事長、《花木盆景》雜志副主編。 同年10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審定委員會、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在北京授予其「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1997年任「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評委。其參展作《海風吹拂五千年》博得國際好評,被譽為「最具真實感,時代感和親切感」的作品。
2. 徐達的後人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徐達26世孫成了「口書大王」 多次在國內外的藝術展上拿金獎 住在玄武區邁皋橋黑墨營社區的居民都知道,街區里住著「口書大王」徐凱,他用嘴巴含毛筆寫字,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但是社區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徐凱竟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嫡傳第26世孫。 昨天,徐凱在接受晨報記者采訪時自豪地說:「小時候,我的爺爺就對我說,我們徐家是徐達的後裔,將來一定要有所作為,不能辱沒了祖宗啊。」1962年,徐凱出生在南京。1979年,17歲的徐凱血氣方剛,自告奮勇當了一名解放軍戰士。他決心為祖國效力,於是毅然拋棄了城市的優越生活,參加了對越南自衛反擊戰。為明朝南征北戰、立下奇偉功勛的祖宗徐達是他的一面鏡子,在越南戰場上,徐凱十分沉著、勇敢。如今,徐凱已記不清自己多少次在敵人的彈雨下勇敢沖鋒的經歷了。1983年,退役的徐凱光榮地回到了南京,分配到一家工廠上班。 徐達墓在今太平門外板倉村,距徐凱所住的黑墨營社區並不遠,目前保存較好。徐凱經常路過自己祖宗的墳墓,每次都肅然起敬。 回到南京後,生活在和平年代裡的徐凱再沒有了上陣沖鋒的機會,他在日常生活中漸漸淡泊名利,一心迷上了書畫和山石盆景,整日里拜師訪友,並自創了藤藝和「口書」。經過20年的努力,徐凱在書畫界開始有所成就,1996年在南京成功地舉辦了個人藝術展覽,受到南京各位書畫大家的好評。此後,他又多次在國內外的藝術展上獲得金獎。
麻煩採納,謝謝!
3. 宿松縣的由來
「宿松」之名始於何時,至今學術者存在較大爭辯。
一說始於晉武帝平吳(公元280年),一說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前者見諸《和平寰宇記》、《辭源》等典,後者載於《隋書》、《舊唐書》等籍,已為官方所採信。
隋文帝楊堅一統宇內,在開皇十八年,一次更改了140多處帶有前代姓名和重復縣名。其間齊郡之高唐縣與同安郡之高塘縣字形相近、讀音相同,遂改高唐為章丘、高塘為宿松。但不論改於何時,有一點能夠基本確定,「宿松」一詞的意義就「陳舊的松滋」。
宿松稱號,有另一說法也頗有意思。宿松本名松茲,所以松茲**的招牌許多。但後來湖北有一松茲縣,重名了,因而我們改了,叫老松茲。宿者,老也。
(3)山石盆景金獎擴展閱讀
宿松縣東與望江縣共抱泊湖,西與湖北省黃梅縣、蘄春縣毗鄰,東北與太湖縣接壤,東南與望江縣相連,南與江西省湖口縣、彭澤縣隔長江相望。
宿松縣地勢由於受燕山運動的強烈波及,故西北高、東南低,依次為中山、低山、丘陵、崗地、湖泊和平原,呈階梯狀下降。
4. 北碚公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作孚園
為紀念愛國實業家北碚開拓者、北碚公園創辦人盧作孚先生。作為一代「船王」作孚先生,對航運事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毛澤東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發展過程時說到,四個實業界人士不能忘記,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化學工業的范旭東,搞交通運輸的盧作孚和搞紡織工業的張褰。作孚園布局以作孚文化為主題,包括盧作孚先生漢白玉石塑像,作孚夫婦墓地,周谷城、孫越崎、梁漱溟、陳銘德題詞,宴陽初撰文、盧作孚銘言等碑文,浮雕、大理石屏風牆、紀念亭、紀念撰文錯落布置在曲折蜿蜒的山徑之中,綠樹花草之間,使之成為一個宣傳愛國主義、弘揚民族正氣的教育基地。
清涼亭
清涼亭,在北碚公園火焰山麓的嘉陵江畔,原名慈壽閣,創建於1935年。閣分兩層,一樓一底。依山傍水,小巧玲瓏,掩映於蒼松翠柏中。亭中紅柱兀立,彩畫斑斕;閣頂琉璃紅瓦,嵯峨壯觀。樓台四周臨窗遠眺,縉雲九峰,屏列天際;嘉陵江流,縱貫三峽。山光水色,令人心清神爽。
說到清涼亭,人們就會聯想到盧作孚改清涼亭的佳話。1927年,盧作孚擔任北碚峽防局長後,一心撲在北碚的開發建設上,自家連住房都沒有一間。1934年正月初三日,盧作孚的老母60壽辰時,親朋好友和北碚各界人士,籌集了3000銀元作壽金,准備為盧母修建一幢別墅。盧作孚認為,接受禮金為私人建房不妥,便與母親商量,決定將這筆錢收作公益之用。不建私人別墅,改在北碚公園內建造一棟亭閣,供人觀瞻使用。亭閣建成後,人們甚贊盧作孚大公無私,處處熱心於公益事業的精神。但是在為此亭取名時,大家商議定名為「慈壽閣」目的在於讓人們知道,這是盧局長老母的壽金所建。這時,正值四川名家趙熙到北碚游覽,就請他寫了「慈壽閣」,三字,准備刻匾掛於亭上。盧作孚認為這個名字太狹意了,用一種很微妙的辦法改變了親朋主張。他既不公開說好壞,也不刻匾懸掛,只叫盧子英將「慈壽閣」三字好好保存。負責施工的黃子裳又問盧作孚,盧將:「以後再說」。其實,「慈壽閣」三字一直在盧子英的箱子里收藏著。幾年過去了,人們只叫這亭為慈壽閣,但就是不見其匾額。1937年抗戰爆發,國民政府西遷重慶,12月15日,盧作孚邀請國府主席林森游覽北碚,請他題寫了「清涼亭」三字,以更換「慈壽閣」之名。1938年5月,慈壽閣上突然懸上了「清涼亭」匾額,從此,清涼亭之名,沿襲至今。
抗戰時期,陶行知在此設立曉庄研究所,研究兵役改革,在北碚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志願兵運動;籌劃創辦育才學校,為祖國培植了大批人才。
紅樓
紅樓坐落在北碚公園火焰山麓,建造於1932年。兩樓一底,紅牆綠瓦,飛檐翹角,掩映於蒼翠郁綠之中,優美壯觀。有人詩贊雲:「更倩紅樓添一角,江山頓覺太玲瓏」。紅樓當初為兼善中學校舍,抗戰伊始,兼中遷至雞公山,中央銀行在此設立辦公處,蔣介石每次來北碚均下榻其間。1944年6月22日,美國副總統華萊士曾到此觀看滑翔機表演。
抗戰勝利後,民生公司圖書館遷來,與北碚民眾圖書館合並,在此成立北碚圖書館。現為北碚圖書館歷史資料部,珍藏有文史古籍30萬冊。
盆景園
盆景園是一個園中園,原名「花苑」。園內充分利用地勢,修建盆景展台、幾架、疊石流水、花架長廊,園門漏窗。園內展出樹樁、山石盆景200餘件,其中不少作品在全國盆景展、重慶市盆景展獲得過金獎、銀獎等獎項。
5. 徐達老婆叫什麼名字
徐達的妻子在史書上沒有記載,關於他妻子的傳聞多半是野史。
史書上只記載徐達的子女,他的大兒子徐輝祖,承襲魏國公。徐達的小兒子徐增壽官至左都督。
他的長女徐貞靜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棣的皇後,他還有一個妹妹叫徐妙錦。
另外再幫你介紹一下他的後代情況:
徐達26世孫成了「口書大王」
多次在國內外的藝術展上拿金獎
住在玄武區邁皋橋黑墨營社區的居民都知道,街區里住著「口書大王」徐凱,他用嘴巴含毛筆寫字,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但是社區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徐凱竟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嫡傳第26世孫。
昨天,徐凱在接受晨報記者采訪時自豪地說:「小時候,我的爺爺就對我說,我們徐家是徐達的後裔,將來一定要有所作為,不能辱沒了祖宗啊。」1962年,徐凱出生在南京。1979年,17歲的徐凱血氣方剛,自告奮勇當了一名解放軍戰士。他決心為祖國效力,於是毅然拋棄了城市的優越生活,參加了對越南自衛反擊戰。為明朝南征北戰、立下奇偉功勛的祖宗徐達是他的一面鏡子,在越南戰場上,徐凱十分沉著、勇敢。如今,徐凱已記不清自己多少次在敵人的彈雨下勇敢沖鋒的經歷了。1983年,退役的徐凱光榮地回到了南京,分配到一家工廠上班。
徐達墓在今太平門外板倉村,距徐凱所住的黑墨營社區並不遠,目前保存較好。徐凱經常路過自己祖宗的墳墓,每次都肅然起敬。
回到南京後,生活在和平年代裡的徐凱再沒有了上陣沖鋒的機會,他在日常生活中漸漸淡泊名利,一心迷上了書畫和山石盆景,整日里拜師訪友,並自創了藤藝和「口書」。經過20年的努力,徐凱在書畫界開始有所成就,1996年在南京成功地舉辦了個人藝術展覽,受到南京各位書畫大家的好評。此後,他又多次在國內外的藝術展上獲得金獎。
6. 徐達是徐茂公的後人嗎
徐達26世孫成了「口書大王」多次在國內外的藝術展上拿金獎住在玄武區邁皋橋黑墨營社區的居民都知道,街區里住著「口書大王」徐凱,他用嘴巴含毛筆寫字,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但是社區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徐凱竟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嫡傳第26世孫。昨天,徐凱在接受晨報記者采訪時自豪地說:「小時候,我的爺爺就對我說,我們徐家是徐達的後裔,將來一定要有所作為,不能辱沒了祖宗啊。」1962年,徐凱出生在南京。1979年,17歲的徐凱血氣方剛,自告奮勇當了一名解放軍戰士。他決心為祖國效力,於是毅然拋棄了城市的優越生活,參加了對越南自衛反擊戰。為明朝南征北戰、立下奇偉功勛的祖宗徐達是他的一面鏡子,在越南戰場上,徐凱十分沉著、勇敢。如今,徐凱已記不清自己多少次在敵人的彈雨下勇敢沖鋒的經歷了。1983年,退役的徐凱光榮地回到了南京,分配到一家工廠上班。徐達墓在今太平門外板倉村,距徐凱所住的黑墨營社區並不遠,目前保存較好。徐凱經常路過自己祖宗的墳墓,每次都肅然起敬。回到南京後,生活在和平年代裡的徐凱再沒有了上陣沖鋒的機會,他在日常生活中漸漸淡泊名利,一心迷上了書畫和山石盆景,整日里拜師訪友,並自創了藤藝和「口書」。經過20年的努力,徐凱在書畫界開始有所成就,1996年在南京成功地舉了個人藝術展覽,受到南京各位書畫大家的好評。此後,他又多次在國內外的藝術展上獲得金獎。麻煩採納,謝謝!
7. 3篇開封菊花論文,3千字~~
找了下,找到的,供參考。 開封菊花甲天下 提起開封,自然聯想到它是七朝古都.是一些 具有悠夕歷史文化的名城:「開封城,開封城,地下 埋著數座城』;目然聯想到北宋居官剛直不阿、執法 如山、兼沽奉公、優國憂民的政治改革家、婦幼皆曉 的滴官包拯;自然聯想到赤膽思心、英勇殺敵、世代 忠良、永保大宋江山的楊門女將……可是有多少 人能想到開封的菊花甲天下呢? 說實在話,我也是這次赴開封參觀了菊花花會 才曉月的。我10月21日夜裡從北京乘車赴鄭州 到時是凌晨6點30分,稍事洗溉妞,省里便安排我前 去開封。因為開封幣正舉辦萬匯舊年龍年菊花花 會,他們是要我親目領略一下菊花花會的盛況! 對於菊花,我很熟悉,也很喜愛。菊花是我國 傳統的十大名花之一,並與梅、蘭、竹一起被稱為 「四君子」。它那千姿百態的花朵.吒紫嫣紅的色 彩,清雋高雅的幽香,備受世人贊賞。尤其是菊花 傲霜怒放,不畏寒風欺凌的氣節,每每為古今文人 學士所教煩,也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愛。從屈原的 《離騷》「朝飲木蘭之墮靄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到 毛澤樂主席的《採桑子·重陽》「不是春光,勝似春 光.的詩句,都給予菊花很高的評價。陶淵明曾經 把綳和松放在一起歇順:'芳菊開林櫻,胃松冠岩 列,懷此貞秀姿,卓有霜下傑』贊頌菊花高潔而不 隨波趣流。蘇月曾經把菊花比擬為君子豪傑:『騷 人足奇思,香草比君子,況此藉下傑清芬絕蘭菌o』 陸游曾經以菊言志;「菊得屑乃榮,性與凡草殊,我 病得箱健,每卻稚子扶,豈與菊同性,故能老不枯。. 贊美菊花那種歲晚彌芬芳.的崇高精神。菊花那種 傲霜之姿,凌秋之勢,多麼令人尊敬!難怪它在人們心目中占著那樣不凡的位置。 開封距怒州只有70公里,又是高速公路,沒容 我思考多久,車子便進入了開封市區。然後便直 奔花會主展區龍亭公園。在那裡迎候的是園林處 的負責同志,他首先介紹說本屆菊會的主題是「自 然、和諸.共處、發展』,台年的菊會配點高、水平高、 規模大、效果好.是跨世紀的省級節日盛會。全市 專業和社會養菊近們萬盆。各旅遊景點、公園、商 店、賓館、飯店、廠場、車站.機關、學校、大街干線和 入市口、轉盤都擺放菊花設置景點,達到入市花 黃、滿城菊香的效果。掇著他又介紹了龍亭公園菊 會主展區的概況。展線從午門(南大門)至公園北 大門,全長900餘米.共設置景點16個,景區8個 展壘2個,擺放菊花g萬余盆,陪襯花卉2萬盆。 為增加菊會.喜慶、熱烈,氣氛。在展線上懸掛燈 籠、風車、彩成.並在潘、楊二湖內各設置大型組合 吸靈o B個景區分別為』千禧盛事,、.五彩玉帶,、 .汴菊秋艷.、.菊淵雅韻.、』精品薈萃.、「群英競, 輝」、「飛瀑流彩」、「碧水流美」。景區和景點,皆是菊會利用樹樁盆景和山石盆景構成立體自然 菊香四溢,又各有特色。山林畫卷,意境深邃,耐人尋味。在「菊淵雅韻」景 只見「千禧盛事」景區,由「金龍迎賓」和「九龍區的朝門左右長廊,西側利用菊花和其它園林植 鬧菊」兩個景點組成。「金龍迎賓」位於午門外廣場物,與自然景石和梅花鹿,形成「菊醉鹿鳴」的自然、 中心,以長8米,寬6米,中心直徑為2.6米,美工和諧的優美景觀。東側草坪內用竹子和菊花組合, 製作的圓形菊會會標為主體,四周擺放菊花圍成底竹子布置成竹林,上面吊裝花籃,有較強層次感,構 座。南側是五色草製作的「中國開封菊會」六個大成「菊香吐蕊」的藝術效果。照壁以南,西側以藝菊 字,鮮艷奪目。在會標西側是一個手執鮮花高4.5花籃為主體,配以螃蟹和菊花形成「菊黃蟹肥」的意 米的卡通龍,寓意龍年菊會笑迎四海賓朋。「九龍境。東側同樣以藝菊花籃為主體,配以五穀、水果 鬧菊」位於午門內廣場,其長巧米,寬5米,由菊花 培育製作的九條形態各異的藝菊龍,鑲嵌在金壁輝 煌的壁上,活靈活現,四周以菊花和花卉作陪襯,充 分展示了開封精湛的藝菊水平。 在菊會,以各色菊花組成的造型藝術,十分喜人。 「五彩玉帶」景區,午門內廣場至玉帶橋:玉帶 橋以南幹道以白色菊花為主,兩側由菊花長龍和花 球組成騰龍戲珠圖案。橋體中心坡面,用菊花和陪 襯花卉組成龍鳳變異圖形。玉帶橋至離呼:幹道兩 側擺放玻璃鋼花缽,花壇內樹上垂吊小懸崖菊,菊 花以黃色為主,結合其他花卉,構成多層次的立體 畫面,rem呼前設置用菊花培育的「孔雀開屏造型」, 形成熱烈、歡慶的氣氛。在大殿南面,左右兩邊用 菊花綁紮成造型優美的孔雀,孔雀尾巴由三色菊花 布置成美麗的花帶,與龍亭大殿形成「龍鳳呈祥」的 意境。「熊貓戲菊」景點,三隻製作精細、憨態可掬 的小熊貓在菊花叢中嬉戲,形成歡快和諧的景觀。 菊會通過地形改造,利用菊花和園林植物的有 機結合,形成一幅幅優美的自然山林景觀。其中傳 統造景手法運用得很成功。「沐菊秋艷」景點,東西 長26米,南北寬16米,主體高5米。中心為南北 中軸線,西側採用土石結合構成主峰,其上設置塔 菊、懸崖菊、盆景菊和陪襯花卉。山上有小路和三 層疊水,自然流入水池中,池中是形態各異的仙鶴, 水池四周點綴自然山石。池的東側是三條弧形花 帶,花帶東側為自然起伏的山體,山上布置大立菊 與主峰遙相呼應,山體、水池的前面為綠草地,整個 景點形成「塔林群秀鳥鶯鳴,菊香四溢蝶紛飛」的意 境,充分反映本屆菊會「自然、和諧、共處、發展」的 主題。「金菊秋韻」景點位於「沐菊秋艷」主景點西 側,在現有水池西側採用現代裝飾材料形成一個白 色棚欄式屏風,其上懸掛一組大型組花,道路以南 擺放造型優美的小立菊,形成「金菊秋韻」景觀。 菊會利用樹樁盆景和山石盆景構成立體自然山林畫卷,意境深邃耐人尋味。 西側以藝術花籃為主體,配以螃蟹和菊花,充分展示了「金秋碩果」的豐收景象。照壁 以北,東、西兩側各設置一大型山石盆景「錦綉山 河」和樹樁盆景「人與自然」,在方寸之間展示了我 國優美的自然風光。該景區以盆景菊布展為主,經 過藝術加工,表示出大自然優美的景觀,向人們展 示開封菊藝的造景水平。 「飛瀑流彩」景點又以水池、山石框景為主體, 山石上擺放懸崖菊,四周是菊花和陪襯花卉與山間 的瀑布構成飛瀑流彩的美麗景觀。 在開封園林處同志引導下,參觀了菊會各景 區。他是邊走邊介紹,我是邊聽邊記錄,又要拍照, 又要觀看,加上前來觀展的人流穿動,使得我手忙 腳亂,應接不暇。那金黃的、純白的、艷紅的、淡紫 的、黛綠的灼灼秋菊,小如繁星,大似銅盤,五光十 色,燦若雲霞。那渾圓的、垂散的、扁平的種種花 型,似龍爪金鱗,如流海飄帶。那直立的、倒懸的、 內卷的、外翻的各式各樣爭麗斗俏的姿態,更使人 心醉神往、眼花繚亂。那含苞待放的,含情半放的, 心花怒放的,無不神采奕奕,脈脈傳情,撩人心扉。 其中由開封綠化隊精心養植的一棵雙色大立菊更 是令人神魂顛倒。它紫、黃兩色,外黃內紫,直經達 5米,開了4188朵花,是一大奇跡,我看它算得上 「菊花之王」了。 在菊會,還有「精品薈萃」景區和「群英競輝」景 區。「精品薈萃」景區,由參賽評比菊花精品和菊星 展品組成,既是開封菊花精湛技藝的集中表現區 域,又是菊會布展中的一個亮點。「群英競輝」景 區,布展社會各單位戴個人參賽菊花,展示了開封 市社會養菊的水平。在這里,不僅可以看到歷代傳 下來的珍貴品種,還可以看到花工們精心倍育出來 的新品種。那「層林盡染」,花黃色鮮,層層迭迭,像 菊色染遍山林;那「黃山雲霧」,花瓣此起彼伏,枝盛 葉茂,恰似滿山花霧繚繞;那「葵花向陽」,噴芬吐 芳,枝壯葉尖猶如朵朵葵花向太陽;那.金瑪唱 曉』,花毖相抱雲朵飄飄,宛如旭日東升彩霞萬 道:}葉桃李爭春.,枝翠葉嫩,花瓣繽紛,真像無限 裂傅,爭叩著春天的大門;那』秋光細爛.,花紅似 火,其大如盤,好以在專門告訴遊人:秋風吹落葉, 唯菊受嬌艷一望著眼前的菊花世界,花色花香直 撲衡懷。這風韻高雅、秀美多姿的菊花,為古城增 添了多少詩清畫篇啊! 名城必有名花。升到的菊花,歷史悠乒。遠在 唐代,就有相當的發展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對開 到菊花就有這樣的記述和描繪:家家菊盡黃,梁園 獨如霜……』。到了北宋時期就盛極一時,馳名遐 邇了。每逢否陽佳朽不僅民問有花市員菊,而且 宮廷內也爭插菊花技.掛鵝花燈,開編花會.飲孺花 酒到了明清時代.開封養菊之風更盛。在禹王台 公園籠隆御碑中,至今還可看到柳階悟青落.指花 菊白堆.的詩句。 開封的菊花品種繁多。現今,開封的菊花遠非 居宋明清時期十幾種、幾十種所能比擬的。菊花品 種已有l側刃多個,它們既有傳統的名菊也有新引 進的國內外優良呂種菊花的栽涪方法和栽倍形式 也多種多樣。 開封養植菊花有廣泛的群眾性。開封人民有 著酪愛菊花的傳統習佃,以養菊、賞菊為樂事。每 當金毛二十月.開封的機關、學校、工廠、商店、街道、 院落到處都盛開著菊花.把整個開封城裝扮成了花 團錦簇的菊花世界。為此,l蛇3年開封幣第七屆 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會議作出決定,命名菊花為開封 市的考市花』.並規定每年io月u日至」月u日 為.菊花花會.會期。 開封人民養菊花和菊會展覽極富創新性.他們 既注篇縱演繼承,又注重橫向借鑒。引進國內外的 優良民種.侶植新顯種。防著每年菊會的成勸舉辦 菊會的規援越宋}8大,參展品種越來晚多,景點設計 製作越來越有新意.昭來越精細。今年菊會主會場 的景點i#}i十方案就是採用公開招標的方法,社會各 界及園林系統的技術人員蹄躍參加共徵集景點方 案砧個。經市政府、公有事llw領導和園林專家們 的反復論證.好中迭優.層層篩選,從中精選了場件 窩麓深刻、藝術性咨的作品為主會場景方案,達到了 .回歸自然、榮番滿園.的空前水平和效果。 開1創菊花名冠全球。開1幣節在成功舉辦每屆菊 會的同時,還1隻極地參加全國舉辦的菊花品種展覽. 少認而大大捉進了他們養菊水平的不斷提高.擴大了 在全國的知名度。據介紹.1993年,開封幣精選m 盆菊花赴成都參加有46個城市參展的第五屆中國 菜花品種展覽.獲金牌12枚.銀牌13枚,銅牌6枚, 榮獲金牌第一、獎牌第一、總分第一,一舉轟動營飢。 1998年.開封市參加了I月份在安徽合肥舉行的第 六庄全國菊花品種展覽,經過激烈的角逐,在44個 城市、14個團體中脫須而出,獲金16牌枚、恨牌10 枚、板牌4枚,榮獲盈牌第一、獎牌第一、總分第一的 好成績e在昆明舉辦的,99世界氏藝博覽會,世界級 的菊花專項比賈有中國、日本等國軍參員。我國參 賽的有來自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廠東、河北等21 J卜首、市、自治區。評比項目有大立菊、語菊、場型 菊、盆景菊、息崖菊、尉午菊、案頭菊、小冬榮、新品種 菊和無土栽培菊10大項共u個品種。開封市精選 lol件菊花作品,派專機送往昆明,代表河南省參加 競員。由於開封市栽倍菊花技藝高韶,參賽品種多, 菊花長勢好,花朵碩大色澤純正.枝肥葉茂而艷壓 群芳一舉奪魁奪得最高獎3個大獎中的2個金 獎I1個、銀獎8個、桐獎2個共獲獎23個,榮獲大 獎總數第一、金獎總數第一、獎牌總數第一的好成 裊,即揭了.開封菊花甲天下.的盛譽。參觀菊展之 後.覺得直是名副其實。
8. 徐達的兩個妻子遭遇如何
徐達的妻子在史書上沒有記載,關於他妻子的傳聞多半是野史。
史書上只記載徐達的子女,他的大兒子徐輝祖,承襲魏國公。徐達的小兒子徐增壽官至左都督。
他的長女徐貞靜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棣的皇後,他還有一個妹妹叫徐妙錦。
另外再幫你介紹一下他的後代情況:
徐達26世孫成了「口書大王」
多次在國內外的藝術展上拿金獎
住在玄武區邁皋橋黑墨營社區的居民都知道,街區里住著「口書大王」徐凱,他用嘴巴含毛筆寫字,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但是社區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徐凱竟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嫡傳第26世孫。
昨天,徐凱在接受晨報記者采訪時自豪地說:「小時候,我的爺爺就對我說,我們徐家是徐達的後裔,將來一定要有所作為,不能辱沒了祖宗啊。」1962年,徐凱出生在南京。1979年,17歲的徐凱血氣方剛,自告奮勇當了一名解放軍戰士。他決心為祖國效力,於是毅然拋棄了城市的優越生活,參加了對越南自衛反擊戰。為明朝南征北戰、立下奇偉功勛的祖宗徐達是他的一面鏡子,在越南戰場上,徐凱十分沉著、勇敢。如今,徐凱已記不清自己多少次在敵人的彈雨下勇敢沖鋒的經歷了。1983年,退役的徐凱光榮地回到了南京,分配到一家工廠上班。
徐達墓在今太平門外板倉村,距徐凱所住的黑墨營社區並不遠,目前保存較好。徐凱經常路過自己祖宗的墳墓,每次都肅然起敬。
回到南京後,生活在和平年代裡的徐凱再沒有了上陣沖鋒的機會,他在日常生活中漸漸淡泊名利,一心迷上了書畫和山石盆景,整日里拜師訪友,並自創了藤藝和「口書」。經過20年的努力,徐凱在書畫界開始有所成就,1996年在南京成功地舉辦了個人藝術展覽,受到南京各位書畫大家的好評。此後,他又多次在國內外的藝術展上獲得金獎。
9. 盆景的大師
韓學年,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廣東省佛山市順德人。築《緣園》、《品松丘》作培育交流園地。受地方盆景氛圍影響,自幼已對盆景產生興趣,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動手參與種植,以自娛自樂、增加生活情趣為目的,盆景創作喜歡自己動手,想弄些有點個性的東西。不拘題材,叢林、附石、樹樁、素仁格等都玩弄下,但對山松情迷些。
跨十年先後做的兩個附牆式榕樹盆景《生存》、《適者》,表達了嶺南地方多見的榕樹飛榕的頑強生長狀態,構思造型都表達出自己的個性。二十多年山松盆景的培育,選材不拘一格,形態多樣,具較明顯的個性,近兩三年投稿《花木盆景》雜志數編山松盆景內容的稿件,把自己對山松盆景的過程心得體會作了表述。 鄭永泰,1940年生於廣東省汕頭市,自幼愛好頗多,特別喜歡花卉盆景。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運輸經營管理工作。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幾乎將所有業余時間全部用於盆景栽培、創作和研究工作,對境內外諸多不同風格的盆景作品進行過認真的考察和學習。在堅持嶺南盆景蓄枝截干製作技藝的前提下,博取眾長,認真實踐,逐步形成了技法嚴謹細膩,講求內結構線條美,造型清新秀美、自然野趣的個人風格。2000年創建欣園盆景園。現擔任廣東清遠盆景協會會長。
在創作理念上,不偏樹種貴賤,不受流派局限,追求意境,精益求精。無論松樹類、雜木類、山水類盆景製作都有較深的體會和扎實的基本功。特別對馬尾松盆景的創作,經多年探索研究,總結出一套逼芽控針的製作方法,有獨到之處。在專業刊物上發表了相當數量有特色的盆景作品和相關理論文章。 應國平,1946年出生。1963年參加工作,從事竹木製品生產及竹木工藝雕刻等工作,歷時40餘年。1980年起創辦私營企業,現為寧波市應氏竹木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應國平從60年代起由喜愛到收藏歷代名家書畫、古董,逐漸提高藝術修養,文化底蘊和鑒賞能力。同時開始養護製作盆景,尤以柏樹盆景見長,他善於把古代書畫和雕刻技藝,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到盆景製作中去,他的作品具有中國畫風特色。70年代後期應國平開始建立盆景基地,以後又發展建立應氏盆景園藝場,收藏各種規格質量上乘的柏樹樁素材,盆景園規模:佔地20餘畝,有柏樹樁素材1000餘棵,各種規格的柏樹盆景200餘盆,其他松樹盆景80餘盆,雜木盆景60餘盆。 魏積泉,男,1952年生;1976年畢業於集美航海專科學院;現為廈門裕盛船舶修理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理事;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付會長;世界盆景石文化協會付會長;廈門市盆景雅石研究會會長;中國傑出盆景藝術家。
魏積泉先生從1980年開始愛好盆景藝術,從1990年開始賞石收藏,投入大量資金收藏、創作盆景、賞石作品,現有盆景精品100多盆、賞石精品60餘件,其藏品經常在各類書刊發表。並積極參與各項盆景、賞石界活動,即陶冶情操、豐富精神文明生活、又推動中國盆景事業發展,成為發展中國盆景事業的新生力量;其創作的作品,樹種選材廣泛、作品靈巧明朗、技法細膩、構圖生動,既有蒼勁雄奇的力作,也有瀟灑靈秀的精品,充分展示其豐富濃厚的功底;其培養出的盆景,一枝一托均可入畫;其作品表現形式多樣,構圖清新自然,景觀動靜相宜,洋溢著強烈的時代感。所收藏的各類賞石,品種多樣,形、質、色具佳,多為精品。有不少賞石藏品曾在省、市和全國展覽中榮獲大獎。給盆景界、賞石界的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賀淦蓀
1924年生,湖北省武漢市人,美術副教授,擅書畫、工藝美術和藝術理論。現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湖北省花木盆景協會副理事長、武漢市花卉盆景協會副理事長、《花木盆景》雜志名譽主編等職。
賀淦蓀先生從事盆景藝術活動50餘年。對於山石盆景、樹木盆景、樹石盆景和盆藝理論以及盆藝教育諸方面,均有所發展和創新。
在理論上,提出「要以文藝思想、藝術辯證法和美學指導盆景造型」等系列理論;著有《論盆景藝術造型》、《論動勢盆景》、《論樹石盆景》等系列專著,並在專業報刊發表大量文章。先後任《中國盆景》、《中國盆景名作選》、《中國盆景藝術大觀》、《中國盆景學術論文集》編委,並被指定撰寫《中國農業網路全書》園藝部分有關文章。1984年參與創辦《花木盆景》雜志至今。
在造型上,創立「動勢盆景」(系列)藝術風格,創作出大量動勢盆景系列作品,得到海內外盆藝界的認可和贊同。代表作有《群峰競秀》、《秋思》、《風在吼》、《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均獲全國最高獎(其中《風在吼》獲海峽兩岸盆景展金獎、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金獎),並分別載入《亞太展》專輯和《世界盆栽》。其盆景藝術特色是:廣學博採,有所取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被譽為是「激情與理念合壁,民族與時代並重」的現代中國盆景。新作《海風吹拂五千年》博得國際盆景界好評,被譽為「最具真實感、時代感和親切感」的作品。
多次參與組織和主持全國性盆景展、根藝展、學術討論會和盆景研究班、培訓班教學活動。先後任全國盆景展、全國根藝展專家評委,並任「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評委,以及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職。為全國盆景事業培養大量盆藝人才。
1994年5月,被建設部城建司、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聯合授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10. 什麼盆景好,又好看又健康
那當然是選擇對節白蠟盆景啦...那個植物是獲得了世界植物金獎的..也非常具有收藏專價值的..世界瀕危植屬物..也非常增值的..壽命也很長。可達2000多年之久..適應性也非常強..您可以去看一下..植物對空氣都有氣話作用的。
若果你想買可以參考一下國內最有權威的一家公司,給您推薦一下喲,武漢綠林園藝有限責任公司...他們是全國做的最好的..做盆景做了幾十年了...對盆景非常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