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線編織七彩葫蘆盆景
Ⅰ 七彩毛線編織手環怎麼編
出門左轉〈中國結〉吧,莫愛不謝
Ⅱ 用七彩羊駝絨粗毛線織毛衣,165cm75公斤大概起多少針
多少周嗯嗯要是毛線毛衣的話七個230到260之間
Ⅲ 鉤葫蘆盆栽視頻葫蘆葉子的鉤法
盆栽葫蘆養殖方法如下:
(一)盆栽葫蘆技法花盆的尺寸(10號)要大小適中。盆栽前要選好肥土,用疏鬆酸性土,摻以土雜肥,鹼土、板結土不可用。土壤要通氣性、排水性能好的。並將其與市場上賣的塑料花盆所用的培養土的腐蝕質土壤或綠肥按1/3的比例攪拌在一起。如果培養土壤中不含肥料,一盆要參雜15G左右的化肥。盆栽葫蘆非常容易乾燥,在蔓剛開始蔓延時一日要澆一回水。在盛夏高溫季節,一日要澆兩回水。在花盆上支四根支柱使其固定,高出花盆表面50㎝,並做成90度的網格狀棚架。在母蔓長到4—5葉時掐蔓,留下2個子蔓,使其向上蔓延。子蔓爬上棚頂時要掐蔓,並使其2個孫蔓向上延伸。待孫蔓長到5個枝葉時開始掐尖,使果子從孫蔓長出曾孫蔓上結出。讓蔓任意生長,等其長出棚外時掐掉。果勝到5—6個時要追肥一次,這很重要。 特別是中型瓢最初結1—2個果實之後就不再結果。因此將最早開的雌花掐掉。作果時要將固體肥料5—6個放到
花盆裡,在肥力消失後再用液肥加兌200倍的水澆灌。葫蘆的主要蟲害是蚜蟲,防治方法與大田作物同,高溫季節要注意防治白粉病。另外,要防止大水澆灌和長時間的雨淋,視長勢不斷增施肥料,三伏天防烈日暴曬。
(二)地栽葫蘆技法
種植時間葫蘆種植的時間易在每年的清明前後,由於我國地源遼闊,在選擇種植時間上要根據天氣、氣溫、環境的不同,選擇最佳時機種植。搭設棚架其實種植葫蘆需要花錢的地方不多,其中搭設葫蘆棚架是種植葫蘆當中花銷最大的一塊,所以在選擇搭架的材質上要有所區別,要是打算長期種植葫蘆的農戶最好搭制水泥或鐵管製成的架子,雖然看上去投入很大,但攤到多年種植的成本就沒有多少了。
葫蘆棚架的大小要根據種植面積和栽培的株數來決定,一般每畝種植600顆左右葫蘆。棚架高2
米左右,棚頂綁成間隔30㎝左右的井字形狀,用荊繩綁結實,以抵禦台風的襲擊和葫蘆本身重力的壓迫。
在我國種植葫蘆都要搭架,可在國外卻有很多農戶採用不搭架的栽培,地面爬行栽培的葫蘆主要是小葫蘆,如果利用朽木的空隙栽培大葫蘆或者杓葫蘆、長葫蘆時,也可以在地面進行。
葫蘆爬行種植和架棚種植是一樣的,沒有太大的變化。先將土壤平整好,做成寬1.5米的,並在壟間可以行走。
葫蘆的爬行種植,間距大一些有利於葫蘆的生長。所以株的間距最好在3米左右。因為葫蘆蔓沒有攀延的東西,所以應該鋪上厚厚的稻草。如果沒有稻草,也可以先鋪黑塑料地膜,並在上面澆水。並要多次噴灑葯物,以避免病蟲害。這種種植方式雖然投入的資金比搭棚要少,但在我國還沒有更多的成功經驗所借鑒,歡迎廣大農戶們先在小部分土地上摸索試驗,待技術成熟後再大面積採用。
選種育種因為葫蘆的種子帶有炭疽病等病菌,所以先要給種子抹上克菌丹葯粉,也可用高錳酸鉀殺菌,後經過消毒後再種植。播種時如果用鉗子或指甲刀將種子尖切開一個小豁口,更容易發芽。
Ⅳ 盆栽葫蘆幾片葉就需要剪枝嗎
盆栽葫蘆基本在4片葉以上就需要剪枝了,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去剪枝。
Ⅳ 盆栽葫蘆的種植方法
1、工具准備
首先你需要准備一些葫蘆種子,最好是那種比較小個頭的品種,因為長出來會更加美觀,其次還要准備一個中型的花盆以及土壤,最後就是鏟子之類的工具了。
(5)毛線編織七彩葫蘆盆景擴展閱讀:
葫蘆的價值
在古人看來,葫蘆嘴小肚大的外形,可以很好的吸收住宅之內的上佳氣場,而對於不好的氣場則可以進行有效的抑制、阻遏,從而營造一個適宜的家居環境。因此,古時候的豪門大族多在家中供養幾枚天然葫蘆,置於中堂之上,認為有化煞收邪、趨吉避凶之妙用。古代吉祥圖案中有不少關於葫蘆的題材,如「子孫萬代」、「萬代盤長」等。
有些民家在屋樑下,懸掛著葫蘆,其稱之為「頂梁」,據說有此措施後,居家比較平安順利;較講究的民眾,則用紅繩線串綁五個葫蘆,稱為「五福臨門」。在台灣的鄉間,流傳一句諺語:「厝內一粒瓠,家風才會富」,意思是說,在家裡擺放一個葫蘆,才會發財、富有。床頭放葫蘆促進夫妻感情。
人們喜愛葫蘆,因為它愛生長,能蔓延,多果實,這一特色,恰恰與人類的原始母性崇拜和希望子孫繁衍的願望相結合。借物抒情,於是產生了人們對葫蘆的鍾愛和崇拜。從而也衍生出許多相應的神話和吉祥福瑞故事。代代相傳,葫蘆就成了人們心目中值得信賴的,增壽、降瑞、除邪、保福、佑子孫的吉祥物。
Ⅵ 盆栽葫蘆坐果後的管理
室外的話 注意親澆水 坐果需要水分大
Ⅶ 毛線編織烏龜的方法和成品圖
手工毛線編織烏龜的方法過程大概分五步。
一、背部。背部由三片組成,先織哪片都行,兩邊的兩片織法一樣。大約需半兩線。
中間片織法:起7針,開始織平針,在從兩邊數2針處,隔一行分別加1針,一直加到針數為11針,平織兩行,開始減針,位置和加針時一樣。減至7針時,用另一種顏色的線織出一道反針,然後再開始加針,同前面說得一樣,重復3次,共四個小塊。
兩邊兩片的織法:起7針,織平針,從左邊起3針處開始加針,隔一行拾取2針(注意是只加一邊,要織出一個三角形的),直到7針全織齊時,換另一種顏色的線(要和中間的那片一致)織出一道反針,然後再開始加針,與中間片一樣,重復三次,這時針數應是7針,開始減針,與起頭時對稱,隔一行減2針,剩3針時收邊,即織好一片,共織兩片。
最後一步是三片縫合。從中間片開始,用上述打反針時的線,順著一側挑針,每個小辮內挑一針,全挑齊後再織一道反針返回開始處,與另一片從反面縫合,縫法就像我們織毛衣上袖子一樣。然後再從另一側,以同樣的方法縫合另一片。
至此,最復雜的背部就完成了。
二、腹部。大約需半兩線。可以換一種顏色,也可不換,看您如何搭配好了。起21針,織平針,分別從兩邊數6針處開始加針,隔一行兩邊分別加2針,直到把21針全織齊時,不加針不減針再織38行,其實就是織到兩側各有19個小辮時即可,開始減針,和起頭時對稱,隔一行兩邊分別減2針,減到剩9針時收邊,腹部就完成了。
三、背部和腹部縫合。用織反針道時的線,先把背部順著邊沿挑針,共挑80針,基本是每個小辮1針,織3圈後換原來的深色線,織5圈,再換回淺色線織2圈,不收邊,就穿著針待用。然後將腹部也以同樣的方法織出一個邊來,兩片縫合時,反針沖上,也就是腹部對著我們進行縫合,讓縫合時留下的小辮在腹部。
這一步的關鍵是:兩大片的位置一定要對好,腹部與背部要對稱,否則,整個形狀會扭曲,不好看。到這兒主體基本完成。
四、腳、尾和頭
腳:起14針,轉圈織平針。織10圈後開始織片,從任意一處留3針開始,每圈兩邊各加一針,織出一個彎狀,剩一針時開始收針,就像我們織雞心領毛衫時收領口一樣,三針並一針,每行都並,真到收完,這時一個彎彎的尖腳就完成了,共織四隻腳。
尾:起14針,織平針。織12圈後開始減針,減出一個尖尖的尾巴就可以了,全長兩寸左右。
頭:起14針,來回織平針,隔一行兩邊各減1針,剩6針時,開始加針,順著原來減針的小辮挑,速度一樣,14針全織齊時,把起頭時的14針一起挑起,共28針,轉圈織,與我們小時候織襪子的方法以一樣,織四五圈後開始減針,只在一面減,一般選挑針的一面,讓它作為頭的下面,隔一圈減2針,分別從14針的兩邊減,這樣能保持頭部的上面光滑好看,減到總針數18(14+4)針時,不再加減,織一寸,再把頭下方縫合處織成彎月狀,收邊即可。
眼睛是最出彩的地方,一般使用黑色圓頂扣子,嘴巴是縫出來的,一般使用倒鉤針縫制。
五、最後就是組裝了。用2兩左右球球棉,除了塞滿頭、尾和腳外,全部填入主體內,剛填入時像個足球,您需要把它擠壓一下,使膨鬆棉在裡面均勻些、踏實些,然後用鉤針從上下兩片里邊的挑針處縫合,當然要用同一色的線,記住在縫合時,盡量使膨鬆棉充滿邊沿,這樣才更有立體感。然後將其餘零件盡時仔細的縫到主體上,一個漂亮的小烏龜就大功告成了!
Ⅷ 盆栽葫蘆架怎麼做
對於花盆的要求:
葫蘆的根系很發達,所以需要較大的花盆,花盆直徑在40-50公分,高度在50-60公分左右.當然,再大的更好.花盆的底部應配托盤.以保證水不外溢.
·對於土壤的要求:
葫蘆屬喜肥植物,所以用土先選用經過一周以上的日照的土壤。
·合理使土壤和肥料搭配。
先用土壤墊底約10公分。然後加2公分花肥,再施10公分土,然後再施2公分花肥。如此加土壤與肥至花盆頂。表面要使用土壤和肥料混合。
·種植
先澆足底水,種子種植深度為3-5厘米,發芽期約在20天左右。
·搭架
單株葫蘆藤蔓長達十幾米或更長,要搭建木製或竹製的架(應避免使用金屬架)。留給葫蘆足夠的伸展空間。(依你的精心設計噢)
·花盆放置
避免放置在易被陽光直射的地方。以免水份流失過快。
·葫蘆苗是喜光的,應保證足夠的採光。葫蘆為葫蘆科葫蘆屬植物,其根系較淺,主要分布在0.2~0.3m深的土層中,側根發達,水平分布較廣,根的再生能力較差,大苗移植不易成活。莖蔓生,長達數米,分支力強,主蔓結果遲,以子蔓、孫蔓結果為主。葉近圓形或心臟形,莖、葉上具有密生的白色茸毛。花冠白色、單生,雌、雄異花同株,夜開晝合,故有「夜開花」之稱。果實形態因品種而異,有亞腰形、棒形、長柄形和圓形的。葫蘆南北均可種植,適應性很強,對土壤的要求不十分嚴格,各類農田、農業觀光園、房前屋後、田間地頭、荒坡野嶺、花盆、陽台都可以種植,但疏鬆肥沃、持水性好的土壤可提高產量。葫蘆生長需要充足的水分,而開花、結果期土壤、空氣濕度過高則花和幼果易腐爛。葫蘆是喜溫植物,種子15℃開始發芽,20~30℃為發芽的適宜溫度,30~35℃發芽最快,生育適溫為20~30℃,15℃以下生長不良,10℃以下停止生長,5℃以下開始受害。葫蘆屬短日照植物,要求有較強的光照,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病害少。
播種前選顆粒飽滿、無霉變的種子,用玻璃杯催芽(上年收獲的新種子也可直接播種,不過催芽更佳)。杯里倒進30℃左右的溫水,浸泡種子12小時,然後倒出水,蓋上紗布或浸濕的棉花,放在向陽處,7天即可生芽。也可把浸泡好的種子放進塑料袋,裝在靠身體的上衣口袋裡,5天即可生芽,這是最保險的人體溫催芽法。
與此同時,用口徑20厘米以上的深瓦盆裝上肥土,以沸水澆灌殺死病蟲,沸水一定要澆透。幾天後待種子生芽,即可打孔播種。播種時種芽向下,種頂稍低於盆土面,上再覆一層薄細土,然後透明塑膜或玻璃片蓋嚴,放在向陽處,約7天即可破土。以後逐漸除去遮蓋物,曬苗。
精心管理 盆栽葫蘆不論是在陽台還是院內,都要放在陽光充足處。結果前培育壯苗是關鍵。一是要及時追肥。生長期以發酵好的麻醬渣和豆餅為好,可以稀釋後和澆水同時進行。現蕾期要加施磷鉀肥,以提高坐果率和果實質量。二是要曬苗。葫蘆的生長最適溫度是30℃左右,喜歡多日照,所以要盡可能多地曬太陽。炎夏的中午,以葉蔫而不焦為好,這樣可以培養壯苗,控制瘋長。
待蔓長到1米左右高時,從根部上數第3~4個葉處打頂。因為葫蘆有側枝結果習性,這樣可使底部早生側枝早結果,並降低支架的高度,便於觀賞。側枝芽蔓長出後一般有3~4個葉即能現蕾,雌蕾形似兩個摞起的球。如無蕾,便是滑條。滑條長勢強盛,如不及時掐掉,會奪去整個植株的養分,使其他果枝萎蔫回縮,變成死芽。也可在滑條的3~4個葉處再次打頂,使滑條變為結果枝。
葫蘆是異花授粉植物,花期授粉是坐果的關鍵。盆栽葫蘆由於數量少,蜂源少,花期又很難相遇,必須人工授粉才行。葫蘆每天傍晚開花,次日上午10點前時最佳授粉期。授粉時用乾燥的毛巾和小棉團,從雄花中採取花粉,迅即接到雌花蕊里,不可耽擱。如遇雨天,要提前用塑料袋把雄花和雌花套好,不要受雨淋。
盆栽小亞腰葫蘆以一盆1株為好,但最好種兩盆,以便授粉。如陽台種植,也可用大盆植2株,於陽台四周立豎桿,上方縛橫桿,構成棚架,將葫蘆牽引至棚架上,可為室內遮蔭降溫,讓人感覺愜意。
防治病蟲害 葫蘆的主要病害是白粉病,主要害蟲是蚜蟲。
梅雨季節是白粉病高發期,盆栽葫蘆如放在空氣不流通的地方最易染病。可用以下方法防治:①盡可能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合理施肥,增大磷鉀肥用量,不偏施氮肥,注意清潔衛生,發現病株病葉及時剪除。 ②盡量不重復使用盆土。盆土最好用高溫消毒,用具也曬一曬為好。 ③噴灑1∶1∶100的波爾多液保護,不使病害發生和發展。發病早期可噴50%的多菌靈等抗菌劑。
蚜蟲能使葫蘆葉片變形皺縮,並會傳播病毒,其分泌物還能誘發煤污病,因此必須注意防治。蚜蟲繁殖率極高,如不及時防治,很快就會殃及全株及附近大部分植株的嫩葉。發現少量蚜蟲後可用手擠壓,再用水沖洗干凈;也可連續數次塗抹肥皂水、面湯或噴灑1∶50的煙草水,這些都是無毒無污染的,適合家庭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