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枯峰式
⑴ 盆景葉子變黃枯萎
葉片發黃是我們在養花過程中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好端端的一盆花忽然莫名其妙出現幾片葉子慢慢的變黃枯萎掉落的現象,讓人心疼不已。盆花的葉片發黃掉落有很多原因,有些是植物本身的自然現象,比如滴水觀音等熱帶觀葉植物。這些植物的葉片生長到一定的時間後,葉片的邊緣會出現淡淡地黃邊,失去了往日的翠綠,這樣的葉片已經完成了使命,剪去即可,因為新的葉片還會不斷的長出;而有些植物的葉片卻在正常的生長周期里出現葉片發黃的現象,這就需要我們仔細查找原因了。
葉片發黃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一般情況下,花草葉片出現發黃掉落的現象有以下幾種原因: 1、水黃 盆土內水分過多、積水就會導致植物的根系病變、腐爛,症狀表現為新出的嫩葉暗黑無光澤、新梢萎縮。
解決辦法:控水、及時鬆土讓水分盡快蒸發。
2、旱黃 和水黃相反,是指長時間的澆水不當引起的缺水而導致植物葉片發黃的現象。比如常澆「半截水」,或盆土過滿,無法澆透等,表現為新葉片葉色正常,但老葉片從根部開始慢慢干黃掉落。
解決辦法:取出過多的盆土,澆透水,或者採用浸盆法,讓盆土吸透水分。
3、肥黃 施肥過多使葉片出現新葉肥厚、不舒展,而老葉變黃脫落。
解決辦法:停止施肥,勤澆水,或者在盆內撒一些葉類蔬菜種子,讓其發芽生長到一定高度時拔去,以消耗過多的肥料。
4、缺肥黃 長期不換盆換土、施肥不夠,或者盆器過小所導致的葉片發黃現象。
解決辦法:根據植物的生長需要及時施加肥水,一兩年內換盆換土一次,換盆時施足基肥。
⑵ 圓柏盆景枯萎了怎麼辦
圓柏來盆景枯萎的原自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缺水、缺少養分、受到病蟲危害等原因。
松柏類盆景管理方法如下:
1、澆水:松性喜陽光高燥,不耐水濕,宜見干而澆,多噴葉面水。柏類澆水可粗放一些。
2、施肥:松類不宜施重肥,春秋可施一二次淡肥水即可。柏類如要旺盛,可多施一些肥料。
3、摘芽:在生長旺盛的情況下摘芽,摘葉可使枝短葉密。油松、赤松,在夏季摘除新生枝的一部分,可於年內生出新芽來。黑松,在春季摘芽後,當年又可生出多個新芽來,翌年生長枝短葉密。
側柏應置通風向陽處,庭院培養的側柏不可置向陽的牆根太近,以免遭紅蜘蛛危害
⑶ 盆景中的枯山水式是如何表現「旱盆水意」的
「枯山抄水」是在室町時代禪宗精神廣為傳播之後,從禪宗冥想的精神中構思出來,在禪的「空寂」思想的激發下,而形成的一種最具象徵性的庭院模式,表現「空相」、「無相」的境界。枯山水以石頭、白砂、苔蘚為主要材料。以砂代水,以石代山,用綿軟的白砂和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石頭來突出大自然和生命的主體。「在沒有池子、沒有用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所謂枯山水就是用石頭、石子造成偏僻的山莊,緩慢起伏的山巒,或造成山中村落等形象。」以白砂的不同波紋,通過人的聯想、頓悟賦予景物以意義,它的美更多的需要靠禪宗冥想的精神構思。它不單是一種表現藝術,更是一種象徵的藝術和聯想的藝術。
枯山水中使用的石頭,氣勢渾厚;象徵水面的白砂常被耙成一道道曲線,好似萬重波瀾,塊石根部,耙成環形,好似驚濤拍岸。如果點綴花木,也是偏愛使用矮株,盡量保持它們的自然形態,這種以凝思自然景觀為主的審美方式,典型地表現了禪宗的美學觀念,所造之境多供人們靜觀,為人們的冥想提供一個視覺場景,人們只能通過視線進入它的世界。
⑷ 盆景果樹的整枝形式有哪些
盆景果樹是對中國傳統盆景的繼承、創新和發展,它既可觀景又可賞果的獨特風格,則把我國植物的微型培養與庭園美化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從整形修剪上說,製作培養盆景果樹的重點難點是樹體造型。造型的原則是胸有成竹,隨樹構形,按形整枝,以控為主,達到樹體矮壯有形和枝果定位有序的目的。造型的形式多種多樣,各有特色,在此將主要的簡作說明。
(一)直乾式:主幹粗壯直立,冠形平衡端正,顯得挺拔雄偉。好像即使狂風暴雨臨襲,也有巋然不動之態。
直乾式(蘋果)
(二)斜乾式:主幹向一側彎曲傾斜,樹體偏倒,樹姿顯得舒展而瀟灑。累累花果懸掛於盆外,彷彿仙女笑迎來賓
斜乾式(蘋果)
(三)卧乾式:樹干橫卧於盆面,但枝條卻昂然向上,生機蓬勃,具有卧龍迎頭之態
卧乾式(蘋果)
(四)扭乾式:樹干被「傷骨不傷皮」地進行人工擰傷後,使其扭旋向上,如同仙女扭身擺腰歌舞,別具一格。
扭乾式(蘋果)
(五)曲乾式:樹干呈「S」或「Z」形自然彎曲向上,枝果成層分布,猶如游龍上天
曲乾式(桃)
(六)懸崖式:主幹彎曲下垂,將樹冠傾掛於盆外,彷彿空中開花結果,具有於懸崖峭壁探海之勢,表現出剛勁頑強的性格。根據樹冠在盆外懸垂程度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形式:①小懸崖。冠頂枝梢懸垂不超過盆高的一半。②中懸崖。冠頂枝梢懸垂不超過盆底。③大懸崖。冠頂枝梢懸垂則超過盆底
懸崖式(蘋果中懸崖)
(七)枯峰式:主幹枯朽成斑,皮殘中空,在裸露的木質部上僅有部分韌皮部上下相連,但上部樹冠枝果繁茂,生機盎然,看上去如同枯木逢春,返老還童。
枯峰式(棗)
(八)多乾式:樹干採取兩個以上的分杈,有高有低,有正有斜,主次分明,造型別致而生動,富有詩情畫意。
多乾式(雙干·石榴)
(九)合栽式:將兩種以上不同的樹種合栽在一起,分清主賓,高低相錯,直斜搭配,各種果樹各有其花其果,各種果實各有其形其色,使盆景顯得豐富多彩,使觀賞者感到自然有趣,回味無窮。
合栽式(梨與石榴)
(十)連根式:具有高低直斜和主賓之差別的多株樹體共生在同一根繫上。從外形上看,其粗根裸露而相連,結為一體,猶如暴風雨中的同胞姐妹並肩攜手、同生共死地相互依存在一起。早期幼苗的培養可用壓條生櫱法、同根接枝法和合栽根接法。
連根式(蟠龍棗)
另外,從山石配景上說,還有附石式、抱石式和貼石式等,其樹體的整枝造型可參考以上圖案進行設計和培養。
⑸ 盆景槙物發生枯萎怎麼辦
此植物為鳳尾竹,喜復溫暖濕潤和制半陰環境,稍耐陰。不耐強光曝曬,怕漬水。盆栽時,每2-3年換盆1次,將老竹取出,扒去宿土,剪除細小地下莖和老竹,加入肥土。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放半陰處養護,勤向葉面噴水,每月施肥1次。冬季搬入室內向陽處。
常發生葉枯病和銹病,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葉枯病,用50%萎銹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防治銹病。
不過在新陳代謝過程中,老竿也會逐漸枯萎,可隨時剪去,以保持姿態的優美。
⑹ 樹樁盆景枯樁部分的處理
如果不影響造型,沒有腐爛或蟲蝕就問題不大,或者還可以做成枯榮的對比
⑺ 盆景有懸崖式,還有些什麼勢
直乾式,斜乾式,劈乾式,枯乾式,臨水式,提根式,曲乾式,撈月式,卧乾式及懸崖丶多乾式等。
⑻ 盆景(澳洲杉)的枝乾枯竭是什麼病
是施肥不足
澳洲杉是世界上三大觀賞樹木之一。澳洲杉既不怕光強,也能承受低光照,生命力十分頑強,既喜濕,也耐乾旱,四季常綠,只要保持零度以上就能夠越冬,也不長蟲子,而且還是凈化空氣的高手之一,很適合在光線不足的室內長期養護。平時澆些水,干濕不限,可省去不少侍候時間。盆栽時,以園土、腐葉土、泥炭苔混合配製而成的基質為好。盆栽多用小苗,並應根據苗的大小選擇相宜的花盆。澳洲杉喜歡漫射光,宜置於棚內明亮處。若長期放於陰暗處,應隔幾周移到陽光下適當照射,可使濃綠的葉子保持美麗的色澤。生長季節長,除夏季溫度超過32℃時,整年都能生長。在春到秋季間,應多澆水,但忌盆內積水。高溫乾燥時,要對盆株及附近的地面噴水,以降溫增濕。澆水要及時,不要待土壤乾燥後再澆水。自秋末以後,逐漸減少澆水,以增強其抗寒力。生長季節應每隔2周追施一次肥料,以含氮、鉀的復合肥為
宜。供肥不足,易使枝葉泛黃。生長過程中,為避免主幹向一面傾斜,宜半月轉盆一次,讓植株均勻受光。此外,幼樹樹乾脆弱,容易彎曲變形,宜從幼株時就立
以支柱以固定主幹。為防止植株長得過高,應每隔2-3年在春暖後換盆一次。平時要注意保護好側枝,以免被損害而影響株形。在正常情況下,不必修剪枝條,讓
其自然生長。生長適溫為10~25℃,越冬溫度為5℃以上。越冬季節,可給予一定的光照,盆土也不可過干,晴朗天氣還應噴水增加濕度。
你
養的澳洲杉枝葉末稍有點枯黃沒有關系,很可能是較長時間沒有澆水,盆土過分乾燥造成的,建議你增加澆水,將發黃的枝葉剪除就行了,待到四五月分,可以根據
自已的愛好,進行適當修剪,不久即可看到發出嫩綠色的新葉,觀賞價值較高。生長期間多澆水無妨,並向葉面噴水,生長會更好。
⑼ 向高手請教,盆景枯樁如何製作
很多樁頭都是山上田裡直接刨出來的。而且梅花做盆景也不好看,你要玩蒼老一點的,瘦硬一點的,可以種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