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速生
① 美國大速生菜盆栽種子怎麼發芽
美國大速生菜盆栽種子發芽的方法:
1、在春季露地栽培和冬,春保護地內栽培,一般采內用育苗移栽,苗令容20-30天,5-7片葉定植,育苗期間也可移苗一次。
2、定植時,苗令大小無嚴格限制。田間管理要做到肥水不缺,一促到底,防止土壤乾旱,以免提早抽苔。
3、秋季栽培生菜也可直播,先密後稀,隨植株長大間苗採收,定苗後20-30天收獲成株;也可多次劈葉採收。
這就是美國大速生菜盆栽種子發芽的方法,這樣能夠使種子快速有效的發芽生長。
盆栽系由中國傳統的園林藝術演變而來。至於對觀賞植物的栽培,起源於古代園林造景,以摹仿自然山水景色營造園林。夏有瑤參、商有鹿台、周有靈台。
種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體,它由胚珠經過傳粉受精形成。種子一般由種皮、胚和胚乳3部分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種子只有種皮和胚兩部分。
發芽為動詞,指植物長出芽。同義詞有,萌芽。種子在適宜的條件下,開始萌發,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發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
② 盆景怎樣快速養成
盆景其實是現在很多人都喜歡養在家裡的一種綠植,但我們都知道盆景的生長速度是專很慢屬的,怎麼樣才能讓他更加快速的養成呢,其實只用學會這幾招,網友都不停的說真是太實用了!
首先選擇樹樁的時候建議選擇一些細小的,這樣才能讓他們的長的更好,更快的長成,其實想要盆景長的快,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需要我們給盆景進行一些修剪,修剪過的枝條才能長的更快更好。
當樹木生長到符合造型的高度時,即應及時進行修剪,以促進下部枝長粗。修剪可分幾次進行。先截去頂端之芽,讓側枝生長。這樣長出來的樹樁養成的樣子看上去還真是不錯呢。
你們平時也都有在家裡養過一些吧,但還真是想不到這樣的樹樁養在家裡的樣子還能長的這么好呢,你們平時應該也都試著在家裡養過一些吧,其實這樣養上去還真是不錯呢。
③ 教你如何使盆景枝條盡快長粗
時下盆景生產是以育苗培養為主,植物生長是頂枝優勢,中枝次之,下枝更緩慢。育苗製作盆景造型是要下枝粗,往上漸細,才合比例,這就需要用人工去多次修剪改造,才能盡快地達到理想成型。據筆者多年來的經驗,在育苗造型階段,使需要長粗的枝條盡快長粗的做法歸納如下: 一、抑制其它枝芽的生長,促進需要長粗的枝條盡快生長。苗木生長一般都是愈近樹冠的地方樹勢生命力愈強,生長都比其它枝快,若不適當抑制上面的生長,則下面的樹枝就生長不順,成型不理想。必須當苗木生長到符合修剪造型時,對頂端枝要進行修剪、打頂、摘心、這樣能抑制上面枝的生長,樹勢營養就集中輸送給下面未受傷的枝條,使其生長增粗。為此,根據造型設計需要長粗的枝條(一般下部第一、二枝托),暫不修剪、不打頂、不摘心、不摘葉,就獲得生長優勢,迅速生長增粗。如同時修剪,而全樹的萌芽力優勢仍在頂端,下面枝條生長就更緩慢,很難長粗,苗木要推遲幾年後才能成型。一般要到第二處後視長勢合比例後,才開始修剪為佳。 二、苗木修剪後,轉動盆缽,使需要長粗的枝條,方向朝南,讓該枝條多受陽光,可盡可能快長粗。 三、需要長粗的枝條長到需要進行綁扎、彎曲、造型時,要注意枝尖朝上,才能盡快恢復元氣,繼續不停地生長增粗。如枝尖朝下,導致此枝營養輸給減弱、生長緩慢,待枝尖自然朝上抬起時,又需要一些時間。因此時生長優勢又集中在上頂端。 四、對需要長粗的枝條,要使其正下方的側根朝下生長,就可加強該部位的生命力,促進上方枝條生長。 五、晴天特別要多向需要長粗的枝條噴水,進行根外施肥。同時注意平時加強對苗木水、肥、病蟲害的管理,促進枝繁葉茂,加速苗木生長成型。
④ 哪種家庭盆栽生長速度最快
你指花卉植物嗎?
需要種植管理簡單,生長旺盛的植物有很多的。
如:向日葵、版牽牛、觀賞椒、大麗花、權彩葉草、半支蓮、地膚、蜀葵、秋葵、秋海棠、菖蒲、紫葉酢漿草、美人蕉。
其他還有:滴水觀音、龜背竹、橡皮樹、天竺葵、金鑽蔓綠絨、春羽、綠寶石、綠霸王、綠地王、袖珍椰子、百合竹、龍舌蘭等。
⑤ 在盆景素材中,生長速度最快的樹有哪些
製作盆景當選生長緩慢,葉形短小,根系發達,枝幹蒼勁,具觀賞性的樹種
比如羅漢松,黃楊,赤楠,梔子花,杜鵑,虎刺,玉珍珠等
⑥ 樹樁盆景生長速度排行哪些樹樁長的稍徵快點
石榴 榕樹 海棠 榆樹 這些東西小苗的時候長的飛快 對初玩盆景的盆友來說是比較合手的練手之物
⑦ 如何栽活樹樁盆景
栽活樹樁盆景處理技巧:
一、樹樁處理技巧:
樹樁盆景的原材料來自於市場上或者是野外。野外的樹樁盆景素材雖然沒有進行特殊的處理和修剪。但是由於是從土壤中直接取出來的,成活率比較高。在移植的過程中,根部一定要帶有泥土。並且用保鮮膜包裹起來,不讓植物體內的水分和營養揮發。
此外,這也是為了防護空氣中的一些孢子或者是有害病菌附著在植物體上。這會導致樹樁盆景很容易被腐蝕。
二、植物體根部技巧:
把選擇好的樹樁盆景的原材料移植到室內之中,為了不影響植物體的成活率以及生長發育。需要對樹樁盆景的根部進行一系列的修剪。之所以要採取這樣的措施,一方面促進植物體的生長,減少植物體的能量消耗。
另外一方面是為了方便操作,讓盆景的根部不影響到整個盆景的欣賞。在對植物體的根部進行修剪時,盡量把植物體的根部修剪得比較平滑。這是為了增加盆景的穩定性,並且也可以讓植物體的根部重新再次生長。
除此之外,還需要把那些多餘的根部或者是被病菌侵蝕過的植物體根部進行修剪。對樹樁盆景根部的修剪,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持久的工程。在植物體的根部長出新的根之後,還需要第二次修剪。這時候修剪時就要根據盆景的大小選擇合適的花盆,盡量讓花盆比盆景大。
占整個花盆的2/3即可。這一方面是出於植物的生長因素的考慮,另外一方面就是出於盆景的欣賞價值來考慮。對植物體的根部修剪完畢之後,在根部噴灑上高錳酸鉀一是為了促進根部迅速發育,二是防止有害病菌的侵襲。
三、枝幹處理技巧
由於還沒有進行上盆操作,所以為了節省植物體內的營養成分。所以需要把多餘的枝條進行修剪。不止如此,多餘的枝條不僅消耗植物體內的鹽分和水分。而且會使整個盆景錯綜復雜,雜亂不堪。要根據樹樁盆景的原材料決定應該修剪成何種造型。
不同造型處理方法是不一樣,要讓樹樁盆景的枝條協調統一,並且還要表現出盆景整體的形象。
四、傷口處理:
根據設計好的形狀,在進行栽培之前首先要對主題進行修剪。
修剪的主要是植物體沒有利用作用的枝條,在修理完之後,就要對修剪過的傷口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這是由於樹樁盆景的種類比較多,並且生活習性不一樣。所以需要對剪切過的植物體傷口進行特殊處理。在修剪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工具以及操作方法。
再進行剪切的時候你要進行水平切割。不能傾斜的切割下去,這也會影響到植物體的木質部。還有對一些豬皮比較厚但是容易炸裂的樹皮要進行特殊處理。之所以採取這種措施是為了讓植物體的樹皮不要脫落。因為這可關乎到整個盆景的美觀性。
為了避免樹皮在修剪的時候脫落,所以在進行修剪的時候,要對植物體的樹干進行保留。
截桿處理:把多餘的枝幹修剪掉,根據傷口的癒合程度選擇修剪的方法以及角度也不夠。根據不同類型的樹種選擇不同的修剪方式。這是由於有一些植物體的樹乾的皮層比較牢固不容易脫落。為了促進傷口的自然癒合,必須要在修剪的傷口處塗抹上防腐劑以及石蠟等。防治被病菌侵蝕。
並且為了能夠促進修剪過的傷口快速癒合,在日常的養護階段也要格外休息。避免澆水時水分過多導致花盆之中存有積水,促使植物及根部腐爛。並且剛剛進行修剪過之後,即使進行了上盆操作也不要對植物體進行施肥,這是盆景製作的一個大忌。
所以在植物體的生長初期,不提倡進行時施肥。等到植物體的根部深深的紮根於土壤之中。
(7)盆景速生擴展閱讀:
樹樁盆景修剪技術:
1、彎曲
為了防止生拉硬彎將樹乾折斷,彎曲前應當先在被彎部位的弧面外緣襯上一條麻筋,然後再用麻皮緊緊纏繞,從而增強樹乾的韌度,防止劈裂。較粗的樹干彎曲困難,需事先在弧面的外緣鑿出一道船形縱溝,深人木質部2/3,再用麻皮纏緊。最後用尼龍繩綁在樹乾的兩端把它拉彎。
2、雕琢
一些老樹樁的外皮大都已經裂開,為了使它們顯得更加蒼古.可用刻刀對外皮進行適當雕琢,使主幹上的紋縷顯得更加突出明顯。另外,在修剪時留下的剪口相當難看,也應通過雕琢來修補,平齊的剪口雕出紋縷,但不要顯出生硬的刀痕。
3、彌補
一些花果類樹樁的干皮都比較平滑,達不到盆景的製作要求,這時可用貼木法來彌補。先找一塊枯朽的樹干老皮,把它貼在平滑的樹樁主幹前面來進行偽裝。貼合時不要全面塗膠,也不要用化學合成膠,應使用樹脂膠,並採用點沽的方法來貼補,以免妨礙樹乾的生長。
如果技藝高超,貼干後的樹樁好像是鮮嫩的枝葉真的從朽木上長了出來,使人難辨真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樹樁盆景
⑧ 盆景怎麼種植方法
一、上盆
在苗圃或苗床中培育的種苗,移栽到盆缽中繼續栽培,稱為上盆。
1.選盆 盆的大小與花苗要相稱。上盆時既要避免大盆裝小苗,又要避免小盆裝大苗。
2.裝盆 先用一至數片碎盆片(淺盆可用窗紗等)將盆底的排水孔蓋上,然後裝入一層較粗的基質,再裝入一層普通基質。將花苗放在盆中央,四周加上土並用手自盆邊向中心壓實。不宜栽得過深,盆土也不宜裝的太滿,一般盆面離盆口1.5cm 左右(俗稱留沿口) ,以利於澆水、施肥。
3.澆水 上盆後立即澆水,水要澆足,一般連續澆兩次,見到水從排水孔流出即可。
二、換盆,把盆栽的植物換到另一個盆中去的操作,稱為換盆
盆栽中有兩種情況需要換盆:一是隨著幼苗的生長,根群在盆內生長受到限制。一部分根系
自盆孔穿出,或露出土面,此時應及時將植物有小盆換到大盆中,擴大根群的營養面積,利於植株繼續健壯生長;二是由於多年生長,盆中基質的物理性質變劣,養分貧乏, 或基質被老根充滿,植物的吸收能力下降,此時換盆僅是為了修整根系和更換新的基質。
有小盆換大盆時,應按植株的當時體量和生長速度,逐漸換到較大的盆中,而不宜一次換入過大的盆缽。盆大苗小,水分不易控制,容易導致通氣不良,影響生長。一年生與二年生花卉在溫室中生長迅速,一般到開花前要換盆2~3 次。宿根花卉多為一年換盆一次,木本花卉多為兩年到三年換盆一次,依種類而定。
ps:宿根花卉和木本花卉多在秋季生長將停止時換盆,活在春季生長開始前換盆。常綠種類也可在雨季進行。如溫室條件適合,管理周到,可隨時換盆。但在花芽形成及花朵盛開的時候不 宜換盆。
⑨ 請教盆景培育:如何使素材長大得又快,形態又好。
現在盆景生產是以育苗培養為主,植物生長是頂枝優勢,中枝次之,下枝更緩慢。育苗製作盆景造型是要下枝粗,往上漸細,才合比例,這就需要用人工去多次修剪改造,才能盡快地達到理想成型。據筆者多年來的經驗,在育苗造型階段,使需要長粗的枝條盡快長粗的做法歸納如下: 一、抑制其它枝芽的生長,促進需要長粗的枝條盡快生長。苗木生長一般都是愈近樹冠的地方樹勢生命力愈強,生長都比其它枝快,若不適當抑制上面的生長,則下面的樹枝就生長不順,成型不理想。必須當苗木生長到符合修剪造型時,對頂端枝要進行修剪、打頂、摘心、這樣能抑制上面枝的生長,樹勢營養就集中輸送給下面未受傷的枝條,使其生長增粗。為此,根據造型設計需要長粗的枝條(一般下部第一、二枝托),暫不修剪、不打頂、不摘心、不摘葉,就獲得生長優勢,迅速生長增粗。如同時修剪,而全樹的萌芽力優勢仍在頂端,下面枝條生長就更緩慢,很難長粗,苗木要推遲幾年後才能成型。一般要到第二處後視長勢合比例後,才開始修剪為佳。 二、苗木修剪後,轉動盆缽,使需要長粗的枝條,方向朝南,讓該枝條多受陽光,可盡可能快長粗。 三、需要長粗的枝條長到需要進行綁扎、彎曲、造型時,要注意枝尖朝上,才能盡快恢復元氣,繼續不停地生長增粗。如枝尖朝下,導致此枝營養輸給減弱、生長緩慢,待枝尖自然朝上抬起時,又需要一些時間。因此時生長優勢又集中在上頂端。 四、對需要長粗的枝條,要使其正下方的側根朝下生長,就可加強該部位的生命力,促進上方枝條生長。 五、晴天特別要多向需要長粗的枝條噴水,進行根外施肥。同時注意平時加強對苗木水、肥、病蟲害的管理,促進枝繁葉茂,加速苗木生長成型。
⑩ 榕樹(盆景)的生長速度如何應注意些什麼
榕樹盆景介紹
榕樹盆景,是指以榕樹為素材,以觀賞榕樹的樹樁及根莖葉奇異形態為目的,通過修剪、整枝、吊扎、嫁接,精心培育,長期控制其生長發育,使其成為獨特的藝術造型的盆栽榕樹。
生長習性:喜光 培溫暖濕潤氣候,耐水濕。
園林用途。作行道樹及庭蔭樹栽植,也可製作盆景。
繁殖培育:用高壓,扦插或播種法繁殖。易於栽培。
在世界盆景大家庭里,榕樹盆景幾乎具備了所有盆景的優點,反過來又以其樹齡之長、須根之奇、生長之速、塑性之強而獨領風騷。有人說,閩南人喜榕愛榕,已經到了「無榕不成村,無處不見榕」的境界,普及程度可見一斑。榕樹盆景,所謂咫尺之間蘊含參天之意,方寸之中可辨千尋之美。盆盆榕樹,一樹一景,有淳樸盤紆、有蒼勁高標、有瀟灑飄逸、有婀娜清芬,在園中可見千般景,猶如人在畫中游,是高雅的藝術品。園林上可作庭園配置、行道樹,作盆栽觀賞也甚雅,生長速度較快,適應性廣,耐寒耐旱。榕樹盆景是漳州特產,以古樸高雅而備受各界人士青睞。
榕樹屬桑科榕屬的大喬木,亦稱細葉榕、正榕。主要品種有紅榕、白榕,還有大葉榕、花葉榕、圓葉榕、柳葉榕、橡皮榕、竹葉榕、印度榕等。主要分布於我國的廣東、福建、台灣、廣西、雲南、貴州和浙江東南部、江西南部等省市,以及印度、泰國、緬甸、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國。
榕樹的類型較多,主要有氣根形、塊根形、妝塊形、怪根形和老樹樁(屬純天然)等等,既有天然野生,也有人工培植。由於榕樹的造型優美,使它既能成為庭園觀賞樹、行道樹、村裡遮蔭乘涼樹、群植成林樹,也成為盆景的上乘素材,製作成大、中、小、微型盆景。
沙西鎮培植榕樹盆景歷史悠久,在長期的培植中,積累了豐富的培植藝術,使其蒼勁古博,形成優美動人,根部、隆基部、根條比例協調,葉冠秀美,層次分明,讓人舒心悅目,回味無窮。具有形態美、根盤美、枝條美、膚色美、葉片美、須根美。有的盤根錯節,蒼勁渾厚,給人一種拔地而起,頂天立地的感受;有的似神龍戲水,剛柔相濟,灑脫飄逸;有的枝幹生根、根又生干,如同原始森林古雅蒼勁、獨木成林的奇觀。正是: 趣石然望似峰,何因崖頂復幡龍。丈夫自有凌雲志,大葉粗枝卻不庸。
榕樹盆景是沙西的特色花卉,它已開發六大系列產品:人參榕樹盆景,氣根榕樹盆景,風景榕樹盆景,樹樁榕樹盆景,微型榕樹盆景,榕樹盆景種苗。可用於觀賞盆景、行道樹、庭園樹.榕樹繁殖可用播種、扦插、高壓或嫁接法,春至夏季為適期。實生苗根部容易肥大,有利於養成盆景。高壓法育苗速度快,為園藝業者普遍採用的方法。 榕樹葉序.榕樹生性強健,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
榕樹盆景培育
榕樹是嶺南盆景的當家盆景之一,向為盆景愛好者所青睞。筆者多年致力於榕樹盆景的研究,現就其培育方法述之,敬請諸同道指正。
一、材料的選取;
樹盆景材料來源有三個方面:野樁、插枝、實生苗。本篇主要講述野樁培養。野樁的採集時間在每年的2月---10月間,其中以4月---7月最為適宜,這段時間氣候溫和,空氣濕潤,樹樁生根發芽快,存活率高。採集野樁的地點應選在山腳、村邊、地角等處,這些地方的榕樹盆景經常受牲畜的啃踏和人為砍伐,樹干曲折,干古奇特,較容易找到適合做盆景的樁材。一般來說,只要收尾自然的樁子,經一兩年的精心培育,生出氣根,彌補了不足之後,也會長成意想不到的好樁景。采樁的時候,對於老樁要小心謹慎,不要過多傷根部,盡可能取得細根,以提高成活的保險系數。嫩樁就沒有太多的顧忌了,隨便在中段截取也能成活。嫩樁是越長越好,可塑性大,長相一般的樁材也能培育成很好的盆景。
二、養護;
野樁採集回來後,要盡快對其處理,根據樁材和培養目標進行剪截、取捨。榕樹生命力強,傷口癒合快,裁樁可以一步到位。樹樁可盆植、廂植,有條件也可地植,而且地植生長較快,年度可修剪次數多,成型也快。樹樁的培育基質一般要求是疏鬆透氣偏酸的黑石粉泥、河沙、建築用石粉、煤渣等,而且這些培養土較易取得。樁子培植以培養土蓋住根部即可,插樹以深3寸左右為宜。淋上定根水後放置於陰涼背風處養護,地植的用遮蓋物遮陰。初春時天氣較冷,最好用薄膜套袋,這樣更能保證存活。管理當中視天氣狀況澆水,保持培養土濕潤而不漬水,漬水過多易造成根部發黑壞死。正常情況下樹樁才會發芽生根。榕樹是先發芽後長根,切不可為其表象所迷惑而疏於管理,待芽長至5cm—6cm後,逐漸讓樹樁適應陽光,恢復正常管理。筆者有時採集回來的樁子太多,經過剪裁後,將樁子置放於背風陰涼濕潤處,不放培養土,早晚對樁子噴兩次水,促其發芽生根,待其根粗芽壯後,再移植上盆。
三、肥水管理;
榕樹是個喜大水大肥、能耐旱又能耐濕的樹種,能在石縫中生長,也能在水中生長。樹樁進入正常護理後,用腐熟的人畜糞尿或漚熟的餅肥作為追肥,每日進行一兩次根外追施。移栽或換盆時,也可用漚熟的雞糞、豆餅、骨粉摻入培養土充作基肥。充足的肥料會使枝幹快長快粗,年可修剪的次數多,達到縮短培養期的目的。水的管理也很重要。榕樹雖然耐旱又耐濕,但也不能因此而疏於管理,成活後的榕樹長期漬水,易造成只長根不長枝幹。三伏天兩三天不澆水,樹不會枯死,但一澆水,葉子就會青枯脫落,影響生長,因此,水的管理要見干見濕,三伏天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
四、修剪
野樁成為樁景,修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序。第一年先培其根基,養其精氣,只抹掉不對位的芽,待第二年枝條長粗木質化後才可動剪。以剪為主,綁扎為輔,剪裁以一年一次為宜,長勢壯旺的可動剪兩次,待剪短枝條長出的叉枝粗壯後再次動剪。如此反復,如果修剪得當得法,不出四年,一盆好的盆景就會出現在你的手中。
培育花葉人參榕盆景
花葉人參榕做盆景深受盆景愛好者歡迎和喜愛。但是,購買一盆花葉人參榕盆景價格比較貴。扦插花葉人參榕則人參榕生根慢、生長慢、成活率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用一般榕樹朱來解決。用培養二年生的一半榕樹去掉頂端,留有8厘米長的主幹坐砧木,用劈接將中間劈有2厘米長,把剪有6厘米左右長的花葉人參榕的枝條做接穗。將接穗下端兩側削掉2厘米長的皮,露出木質部位,再扦如劈好的砧木中心處,綁扎緊,然後用無毒薄膜塑料把接穗扎緊。
然後,用遮簾把接好的植株放入陰涼通風處,還要保持盆土潮濕。經過20天左右逐漸搬到弱光下,再經過半月後方可移到強光下曬,同時去掉塑料大加大噴水量,還要7天施肥一次,也要去掉生長在砧木上的腋芽,促使接穗生長旺盛,提高成活率。當發現砧木和接穗癒合很好時,要拆掉綁線。一般嫁接時間在清明節前後進行。接活的枝條長到半米左右長時;把花盆埋入土裡,再挖一條長有半米長,深為2厘米的土溝把接活的枝條壓入溝里,同時用竹鉤鉤住枝條來固定防止株條抬出土面。埋入2厘米左右土壤。還要把株條上的小枝條露在土面上噴好水,保持土壤濕潤。在沒埋入株條前將靠入土壤底部枝條用刀削掉半米左右的露出木質部促使埋入土壤後生根快。經過一個半月被壓下去的枝條生有須根;可用鐵產挖出土面,用剪刀帶有枝條又有須根剪成幾段,用草木灰和高錳酸鉀將刀口處消毒殺菌,防止腐爛,在分別栽入五寸花盆裡,噴透水放到陰棚底下通風處。30天之後再移到強光下進行施肥,同時留有三個至五個健壯枝條,到了翌年的清明節前後,把留下的枝條,人參榕可作砧木,花葉榕枝條做接穗,按上述方法,就可以得到花葉人參榕,經過培育後,就能得到一盆盆很美麗的花葉人參榕。
大榕樹老樁快速培育
用榕樹製作盆景,南方各省最為流行,但要培養一件好的作品,也非易事:一是野生老樁多生於石縫中,挖掘極難帶根,而榕樹有無根不成景之說;二是將幼樹培養成蒼古雄奇、有一定觀賞價值的古樁,費時費工。如何快速培育大榕樹老樁、縮短成型周期?筆者經多年實踐,現介紹幾種簡易製作方法,供盆景初學者參考。
一、多枝合插:清明節後,配合榕樹修剪,選取部分大小不一的枝條,截成高低不等的扦插枝,按造型要求,高低錯落,捆在一起,扦插於松泥中(分插後合植也可),使根系自然交叉。成活後在各枝相互連接處,用小刀劃破樹皮,使之吻合,粘為一體。第二年清明過後挖起,梳理根須,對粗長根進行短截,暫緩修剪枝條,以充分利用光合作用養樁。重修一般在休眠期進行為好,以免白色黏液外流過多,影響植株生長。然後地栽,促根催壯,加速粘合,對僵死枝去除布嵌,粘連不妥的可遂年按上法補之。第三年清明前後,修剪整形,上盆蒔養,以控制根須無限度延伸。立秋前後再修剪或摘心一次,促其分枝。同時在原插幹上,用撬皮、刻槽、錘擊等方法促老催古。再培育幾年,插枝增粗,相互擠壓形成凹凸不平的整體,樹頭顯蒼古的榕樁嶙峋之狀,再提根觀賞盆。至此一件蒼古的榕樹盆景既基本養成。
二、老乾直插:榕樹生命力強扦插易活,即使老扦插,只要盡心護理,一般都能成活。扦插的時間在清明前後、日平均氣溫不低於20°C時進行為好。老乾的採取:一是從老榕樹上選取有培養前途的枝幹,鋸截下來扦插;二是生長在山野石縫中的榕樹,樁坯可取,但根部無法挖掘,即可舍根取干,以干扦插養根。一般先地插後上盆,也可直接插於較高大的盆缸中,培育造型使升華成景,只要認真養護,三年即可理根提根。對缺根的地方,可用以下兩種方法處理:一是剝皮促根,即在需要長根部位,用小刀或木工鑿在樹幹上橫開寬1CM~2CM左右的小溝槽,剝去樹皮,如多處須補根,開槽則上下錯位,以便吸取營養而不致於創口周圍皮層壞死;二是靠接幼樹補根,即在需要補根位置,用利刀在樹幹上縱開一槽,然後用帶根幼苗,削去部分樹皮,嵌入槽縫,靠借固定,開槽長短寬窄要與靠接的幼苗相適應,待皮層完全粘合後,留根去干。筆者1994攆月上山挖取樁坯,見一大葉榕樹根基深埋在石縫中,無法挖掘,但其干飄逸瀟灑,掘之不得,棄之可惜,後截回老乾扦插,培育幾年後,現已枝繁葉茂,經兩度提根,已初具景觀,如果能用葉片較小的品種換冠,更具觀賞價值。
三、合體拼栽:合體拼栽是最理想的一種增粗促古的有效方法。根據造型設計,選取3~5株兩三年生幼樹,在清明後,按造型要求,截枝後根枝交叉拼合一體,用高培土方法,植盆養護,根據生長情況,修剪整形,並逐步去土理根露根,三年後即可成景。筆者1995年4月初用5株大小不一的細葉榕幼樹,拼栽造型,現已相互擠靠合為一體,樹冠豐滿,氣根遍生,初具自然古老大樹風韻。為進一步提高觀賞價值,拼栽後第二年起,用葉片較小的印度榕枝條逐年逐枝分批嫁接換冠,葉片變小,現更具藝術魅力。
四、靠接增粗:多年生之榕樁,主幹卻仍太小,或形態不理想,可用幼樹依附周圍靠接增粗。從山野挖掘榕坯,干雖古老,多樹根、枝不理想,可利用其老乾,用靠接辦法補干補根,三五年可初具景觀。為進一步提高觀賞價值,葉片較大的,可用小葉片樹種嫁接換冠。嫁接換冠要注意:高空芽接或枝接雖好,但技藝不純熟、氣溫不適度,成活率不高,最好是帶根帶泥高空靠接,即用小塑料袋包住根部帶泥靠接,成活率可達百分百。成活後,靠近主幹的接苗,去泥埋根附於樹幹上,使之下延長粗,增粗主幹;離主幹較遠的接苗,根據需要,有些去根留枝,有些去枝留根,有些根枝全留,將根培養成下垂假氣根,吊於枝上,則別有情趣。筆者1995年購一下山細葉榕樁坯,分枝少且主幹基部偏上,除三根粗根外,細根全無,養坯兩年,根仍細而不長,露不出根,後用插扦的印度榕幼苗依附原樁周圍,採取靠接方法,補根補干,不僅改變了樹形,還使葉變小。但左下枝細而短,整體樹形為等邊三角形。後用一帶根幼苗靠接,加長飄枝,其根保留,用礦泉水瓶去底,將根裝入瓶內填土,直接盆面,待根深扎後去掉塑料瓶,即成粗大假氣根。這種方法,根干都易增粗,同時彌補了基部過小的缺陷。
怎樣蒔養人參榕
人參榕,由細葉榕(F icus microcarpa)的實生苗培育而成。它基部膨大的塊根,實際上是其種子發芽時的胚根和下胚軸發生變異突變而形成的。有的植株還在其干基部嫁接了金錢榕(F.deltoidea)或卵葉榕(細葉榕的一個變種),顯得更為高雅。它對光、熱、水、肥的要求同一般的細葉榕,性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耐半陰,生長適溫為2 0℃至30℃,冬季棚室溫度應維持不低於5℃。栽培土壤要求為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呈酸性反應的沙質壤土,鹼性土易導致其葉片黃化、生長不良。生長期間,要求水分供應充足,宜濕不宜干,始終保持盆土濕潤,夏季還應經常給葉面噴水。每年施肥次3次至4次,不能過量,否則易導致其枝葉徒長,破壞植株的構圖造型。在其抽枝發葉期間,要適當控制澆水,或多噴水少澆水,可促成其節短葉厚,同時給予充足的光照,使其葉質厚實而又葉色光亮。應注意生長期間盆土也不能過濕,更不能光照不足,否則會引起大量落葉,影響到陳列觀賞。其葉片往往易感染葉斑病,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少量病葉也可及早摘除銷毀,以防其蔓延為害。
人參榕盆景,可每2年換盆一次,時間以春季出房前為最佳。先將花盆四周的土挑開,再輕輕取出碩大的塊根植株,搗去一部分宿土,剪去一些無生命力的老化根系,重新選用新鮮肥沃、疏鬆排水、營養豐富的培養土栽好。隨著植株的長大,可換更大一點的花盆,以滿足其正常生長的需要。在換盆的同時,對枝葉作適度修剪調整,使其能繼續保持良好的株形。剛換土時澆水不宜過多,待氣溫上升到20℃以上,再給予正常的水肥管理。
榕樹盆景怎樣製作和養護
榕樹葉革質,深綠色具光澤,四季常青,樹皮黑褐色,枝條柔軟,具有強大的須狀氣生根。氣生根有的下垂入地,形似支柱;有的婉蜒下垂,盤根錯節,頗為壯觀。實生苗的根部有的還能形成較大的塊根,形狀各異,這些都是製作盆景時可充分利用的。 栽種榕樹一般在4~5月進行,因榕樹適應性較強,可用較淺的紫砂盆栽種,這樣更能顯露出千姿百態的樹根美。盆器應選用長方形或長橢圓形。栽種前要剪除傷根和短截無用的過長根系和側枝,栽後澆透水置蔽蔭處緩苗,待恢復生機後轉入正常管理。 榕樹常製成直乾式、斜乾式、曲乾式、懸崖式盆景,根可沖刷使其裸露出地面並附抱於山石上,結合修剪成為附石盆景。根系奇形怪狀,可製成提根式盆景,以示懸根露爪的姿態。枝乾的造型要注意矮化和直中求曲的變化。因葉片較大不宜加工成雲片狀,一般常加工成具有一定層次的自然形。另外,由於枝條柔軟且具韌性,可任意彎曲和編扎,曾見有將枝條彎曲做「福」、「壽」等字形及各種圖案的,也很別致可觀。 榕樹原產熱帶。榕樹盆景應放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溫暖濕潤的環境。在生長季節應經常澆水,但盆內不可積水,炎夏要適當遮蔭,並向地面灑水和葉面噴霧,以降溫和增加空氣濕度。每月施腐熟油粕餅稀薄液肥1次,切忌肥水過多,不然枝葉徒長,優美的樹姿將被破壞。榕樹耐修剪,萌發力強,生長快,除早春進行修剪蟠扎外,平時養護中對新生枝條和徒長枝,要根據造型要求進行短截或剪掉,以保持樹形的美觀,常有榕母薊馬危害,使枝葉捲曲呈褐色,要及時摘除燒掉並噴葯防治。秋末冬初應將榕樹盆景移入室內越冬,室溫保持在l0℃左右。 榕樹可根據樹齡不同和生長情況,可2~3年或3~4年翻盆1次。
榕樹盆景養護
榕樹盆景是具有生命力的象徵的造型景觀,因此維護其生命生長的延續就成了維護管理的必然目的。必須在日常維護中對其進行澆水、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
榕樹盆景,一般應放置在通風透光處,要有一定的空間濕度,陽光不充足,通風不暢,無一定空間濕度,可使植株發黃、發干,導致病蟲害發生,直至死亡。榕樹主要分布於我國南部以南各地區,主要商品產地福建漳州,喜酸性土,屬非耐寒性植物,在北部地區,一般冬天還要進入溫室維護管理。
榕樹盆景養護——澆水
澆水是榕樹盆景管理的最重要、最頻繁的措施之一。榕樹栽植於盆中,不論是深盆,還是淺盆,泥土總是有限的,所含水分也是有限的,如長期不澆水進行水分補充的話,植株就會因缺水而枯萎,因此要及時觀察,根據其土壤干濕情況澆水,保持土壤濕度。當然澆水也不可過量,若澆水過量,盆土長期過濕,則易引起根部缺氧和腐爛;同時澆水的多少還要視季節變化、天氣冷暖而定。一般說來,夏季或乾旱時,最好早晚各澆一次水,春秋季節每天或隔日澆一次水,春天樹樁萌動,也可視情況早晚澆一次水。梅雨季節或雨天時,則不需要澆水,還要注意排水。砂質土壤可多澆水,粘性土壤要少澆水。澆水可以葉面噴水,也可以根部灌水,一般二者結合,先葉面噴水,再根部灌水灌透,注意不要澆「半截水」造成盆面濕、盆內乾的現象,而且葉面噴水也不可過多,易引起枝葉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