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現代園林綠植

現代園林綠植

發布時間: 2021-03-05 06:31:21

花卉在現代園林中的應用

近年來,宿根花卉在植物景觀配置中的應用取得了一定的觀賞效果。這是創造優美生存空間過程中「師法自然」的一種趨勢。然而,宿根花卉周年生長在露地,一年種植、多年觀賞的特點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同時也似乎失去了一二年生草花綠化、美化所具有的應時性和靈活性。而現代園林植物造景,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是「師法自然」,而又「高於自然」的一種境界。所以,我們在運用宿根花卉進行綠化、美化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其種類豐富、生態各異的優點,合理配置,創造出季相分明、色彩斑斕的優美景色來。具體說來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 要遵循宿根花卉的生態特性 宿根花卉因其周年生長在露地,管理栽培又不像溫室花卉那樣精緻,故對周圍的生態因子有一定的要求和適應能力,要根據不同的光、水分、溫度、土壤等立地條件選擇相應的宿根花卉,盡量做到適地適花。如在林下、建築物的背面等以散射光為主的地方應選擇耐陰性宿根花卉,如玉簪(Hosta plantaginea)、紫萼(Hosta ventricosa)、鈴蘭(Convallaria majalis)、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一葉蘭(Aspidistra elatior)、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土麥冬(Liriope spicata)、石蒜(Lycoris sp.)等;在空曠地或路邊應選擇喜陽性宿根花卉,如蔥蘭(Zephyranthes candida)、大花美人蕉(Canna generalis)、沿階草(Ophiopogon japonicus)、紅花酢漿草(Oxalis corymbosa)、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鳶尾(Iris sp.)、一枝黃花(Solidago decurrens)等;在池塘邊或水體環境中應選擇耐濕或水生宿根花卉,如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萬年青(Rohdea japonica)、馬藺(Iris lactea)、溪蓀(Iris sanquinea)、黃菖蒲(Iris pseudacorus)、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angustata)、荷花(Nelumbo nucifera)、睡蓮(Nymphaea tetragon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等;在乾旱瘠薄、岩石園等處選擇的宿根花卉有萱草(Hemerocallis fulva)、白頭翁(Pulsatilla chinensis)、垂盆草(Sem sarmentosum)、日本景天(Sem japonica)、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等。 在做到適地適花的同時,還要處理好宿根花卉種內和種間的關系。同種花卉種植在一起,要安排好種植方式和密度、距離,使其符合各自的生態要求。不同種類間種植,要盡量做到管理措施的一致。只有這樣,宿根花卉才能正常生長,並保持相對的穩定性,以實現觀賞效果連年不變。 (二) 要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與功能相符合 不同的綠化環境,其功能和要求是不同的,因而對宿根花卉的種植設計也是不同的。如街道綠地,主要功能是遮蔭和美化環境,在不妨礙交通視線的前提下,利用各種花灌木和宿根花卉結合起來,既可豐富街景,又給來往的行人帶來心曠神怡的感覺。又如居民小區和街心公園,其功能是美化環境,為廣大群眾提供優美的休息場所。在這一地段,一般以種植宿根花卉為主,適當配以精美的花灌木,耐修剪的造型植物,樹型優美的小喬木等植物材料來營造幽雅的街區小景觀。在街道的兩旁,可以選擇一些抗性強、株形緊湊的宿根花卉,如蔥蘭、石蒜、紅花酢漿草、沿階草等,也具有開闊視線、裝飾效果強等特點。 (三) 要合理配置,使景觀觀賞效果盡量保持連續性和完整性 宿根花卉一年種植,多年觀賞。為了避免因秋、冬季節枯葉落葉及炎熱夏季部分花卉休眠,地面裸露所帶來的不良效果,要在對各種宿根花卉生態習性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加以合理布置,使宿根花卉一年四季的觀賞效果保持連續性和完整性。如荷包牡丹與耬斗菜在夏季炎熱地區僅在上半年生長,炎熱夏季到來時即因休眠而枯萎,這就需要在株叢間配置夏、秋季生長茂盛而春至夏初又不影響其生長與觀賞的其他花卉。石蒜類根系很深,秋、冬季保持綠色,開花時又無葉,如與莖葉蔥綠的麥冬類、萱草類,或與淺根系匍匐生長的爬景天配合種植,則會收到良好的觀賞效果。又如早春開花的二月藍與初秋花色豐富、略帶清香的紫茉莉交替混種,正好錯開了各自的展葉期和開花期,解決了樹下黃土不見天的問題。 (四) 要注重季相、色彩的變化與對比 宿根花卉種類繁多,花期有早有晚。色彩也極其豐富(分為白色系、紅色系、黃色系、橙黃系、紫色系、藍色系等)。如果在種植設計時配合得當,注意季相的變化,又考慮到同一季節中彼此的色彩、花姿,以及與周圍色彩的協調和對比,那將會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色彩斑斕、絢麗多姿的優美景色。 要實現季相、色彩的變化與對比,就要熟悉各種宿根花卉的花期、花色及花型。如早春開花的二月藍、鬱金香、風信子、金盞菊、鐵筷子、雪滴花等;夏季開花的各色美人蕉、大花馬齒莧、大花萱草、宿根福祿考、蜀葵、一枝黃花、玉簪、紫萼、蔥蘭等;秋季開花的早小菊、日本早小菊、蓍草、荷蘭菊、菊花等;冬季開花的水仙、黃花石蒜等。在色彩的配合方面,要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且要有主題,有特色,有意境,有美感。如在水邊種植宜選用米黃色等淺色花卉,如水生鳶尾、玉帶草等。在山邊種植,應選擇與山體、岩石等相近的色彩,如土三七、景天、荷蘭菊等。在樹叢中宜用紅、黃、橙等暖色調。另外,還要根據氣候、季節、園林綠地的功能等設計色彩,一般在炎熱的夏季多用冷色調,在寒冷的冬季則採用暖色調等。 (五) 植物配置材料有主、有從,葉色、質地、株型的對比要有變化 宿根花卉在種植設計時,不論是花帶、花壇,還是花叢都要有自己的主調和配調。主調數量多、比重大,配調數量少、比重小,體現重點和主從關系。另外,在主調和配調的不同植物材料之間,葉色、質地、株型也要互相映襯和搭配協調。如在居住區花帶的種植設計時,以萱草為主調,以鳶尾、早小菊為配調,不僅有季相的變化,而且其株型、葉色及質地相互映襯。鳶尾的葉豎直向上,萱草、早小菊的葉橫向伸展;鳶尾的葉是劍形的,而萱草的葉是披針形的,且葉色又有白綠、墨綠之分。 宿根花卉種植設計作為群體觀賞效果在國外已十分普遍,且取得了良好的綠化、美化效果。但在我國還剛剛起步,它反映了人們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現代理念。作為宿根花卉應用的基礎,我國宿根花卉品種資源十分豐富,只要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相信會不斷地創造出優美的人間佳境來。

Ⅱ 現代園林植物配置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國外園林植物配置同中國古代園林植物配置迥然不同。國外園林植物配置代表性有:
一、西歐園林植物配置
西歐具有代表性的法國園林和義大利園林中的植物配置,多為規則式,或將植物修剪成幾何圖形。16世紀義大利園林樹木多以常綠樹為主,沿著園路和園牆密植,並修剪成綠廊或綠牆,台地上還布滿以黃楊或柏樹修剪成一方塊一方塊的綠色植壇。18世紀以後的英國,出現以開闊的草地、自然栽植的樹叢、蜿蜒的小徑為特徵的英國自然風景園。現代西歐各國,由於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又受都市生態的要求和影響,植物配置趨向於自然,並注意植物對環境保護的作用。在植物選擇上考慮經濟效益和重視植物配置的視覺藝術效果。
二、日本庭園園林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多採用自然式,但也注意修剪植物。樹種選擇以常綠樹為多。尤其是松樹,常常被修剪成一定形狀,形成日本特有的風格,還創造了一種樹木整形修剪的方法——「刈」;同時,比較重視秋色樹種的配置,如成片栽植槭樹林等。樹叢的配置,往往採用三對一、二對一、五對一等方式,使遊人從任何角度都能看到整個樹叢的每株樹木。在房屋旁,常種大葉的棕櫚科植物和芭蕉等,以獲得「聽雨聲」的園林意境。在瀑布的瀧口常常配置若干喬木或灌木,把瀑布的一部分遮擋住,增加深度感。庭園中的地面也常以細草、小竹、蔓類、羊齒類、蘚苔類等植物覆被。
三、俄國園林園林植物配置
俄羅斯比較重視植物配置,俄國園林學家首先將園林植物按其觀賞特性進行分類分級,如將冠形分為橢圓形、卵形、球形、圓錐形、寶塔形、傘形、自然形、垂枝形、匍匐形等多種;綠色的葉子按色度分為青綠、黃綠、灰綠三種;將花形花序分為六類。配置植物時,從平面、立體、色彩、樹叢疏密度等方面考慮到植物的藝術構圖和風格。同時,還從林學的角度注意配置的喬、灌木比例,針、闊葉樹比例,樹木密度和樹種比例等,形成園林植物配置理論。

Ⅲ 現代園林植物配置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植物是園林景觀物質要素的重要因子,是文化性、生態性的重要載體。「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配置園林植物,就如人的外套或叫時裝搭配。一、以植物自身的生活、生態習性為基礎的地方風格性。植物有喬木、灌木、草本、藤本的形態特點,還具有陰生、陽生、耐鹽鹼等生理特點,特定的生活習性限制了植物的生長區域。如果環境條件不符合植物生態特性將影響植物的生長甚至引起植物的死亡。不同的海拔、緯度造就了不同的植物氣候帶以及南北的植物在形態、生態上的差異。形成了不同地區、區域的不同自然植被群落外貌、組成樹種。如熱帶季雨林、雨林的椰子、巴西橡膠樹、紅樹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龍眼、荔枝;溫帶針、闊葉林的柿、棗樹;高寒地區針葉林、高寒草原、荒漠等不同季相、外貌的群落類型。除自然因素外,不同地區群眾生活風俗與習慣也是創造景觀風格的重要依據原理。如江南地區的「移竹當窗、雨打芭蕉、殘荷聽雨」形成自然朴實而寧靜優雅的風格;北方黃河地區以南的河南洛陽成片、成群高大的泡桐或環繞與村落或列植與路旁,形成碩大、朴實而略現粗狂的鄉野情趣。不同的自然氣候、條件、及不同的文化習俗以其環繞環境的制約,形成了不同地區、不同植物的景觀風格。
二、以詩情畫意體現植物景觀風格。園林是一門綜合性科學,貫穿生態、環境、建築、藝術、文學等多個學科。中國歷史淵源,現代園林深受中國傳統園林的影響,特別是唐宋時期的文人園林的氣息與思想滲透到現代園林中,甚至成為現代園林創作的主體。利用植物的生長周期及四季季相的特有變化引伸人格化的比擬,使觀賞者的思想與情懷得到提升沉緬無限的情意之中,甚至能引發觀賞者對人生哲理、社會事物的感慨與聯想。如「松、竹、梅」被擬人化,稱為「歲寒三友」正是體現了植物部委風寒、高超、堅挺的風格。常運用「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牡丹令人艷、竹令人雅、桐令人清……」等程式體現植物內在美、景觀美,實現表達創作者的想法與感慨目的。
三、利用中國園林傳統理念體現植物景觀風格。中國園林是在自然的基礎上,通過挖池堆山等手法進行營造自然美的環境。在處理地形、水體、建築等元素方面應以師法自然為原則,通過自由隨意組合、避免較多的人工痕跡。堅持做到因地制宜、順其自然。並善於利用身邊的大自然,使它成為園林景觀的一景。植物景觀以自然為主,盡量避免將植物人工修剪成幾何圖形,植物配置首先要模仿自然之形,如「三五成群」。植物景觀的風格除了本身的配置藝術,還要注重藉助其它的園林景觀物質要素如山石、水體。植物是有機生命體,生長發育都有一定的自然規律。既有喜陰耐寒、喜光耐旱、又有快長慢長、季相色彩表現不同的。在植物配置時要符合植物的規律,遵循其自然之理,充分利用種種自然因素,創造多樣、豐富的園林景觀。
四、植物配置滿足功能性要求。園林綠地應具有景觀、生態、經濟、衛生等多功能,在進行植物配置時必須根據不同的綠地性質或類型選址合適的植物樹種發揮其主要的功能,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如居民區植物造景要滿足居民的日常休憩、兒童遊玩、及安全防護等需要;工業區植物造景要滿足降低噪音、吸附灰塵、吸收有毒有害的物質等功能;街道綠化要考慮行車安全、行人遮陰、花果污染等;醫院、療養院植物配置要重點考慮選用具有殺菌、保健功能的植物種類;水體綠化要選擇耐水濕的植物。只有選擇合理適用的植物,才能滿足不同園林綠地的不同功能的需要,體現不同的功能,創造與適應環境並與之相協調的美的景觀效果。
五、植物配置的生態性原則。隨著生態園林理念的日益完善,景觀生態學、環境科學的不斷滲入,植物造景不再是簡單的喬灌草的結合來營造視覺藝術效果的景觀。而是將園林另向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重現自然的高層次階段。植物配置要遵循生態學園林,充分考慮物種之間的競爭、排斥、他感關系,避免出現種間競爭等影響群落機構穩定發展的現象,構建和諧的植物群落。任何植物個體都不能脫離環境而單獨進行生長發育,植物生長的環境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著間接、直接的影響。植物長期的生長發育形成對生長環境的適應性。植物要健康的生長就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環境,也就是說必須根據立地條件的環境狀況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是植物配置必要條件。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維持生態系統的完整與平衡,就必須提高園林的生物多樣性。才能增強植物群落的抗干擾、抗逆性,維持群落的穩定性。在進行植物配置時要充分挖掘鄉土植物資源,合理配置慢生、速生樹種,將不同的植物運用在最合適的位置。考慮植物季相變化的周期,合理搭配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的比例。更好的展現植物的地方特色,豐富植物多樣性。
六、人類心理活動對植物配置的影響。植物空間布局、尺度設計形式不同,帶給觀賞者遊玩、休憩不同的心理影響。如植物營造的開闊、封閉、半封閉空間給觀賞者以公共性、私密性等不同的空間感受形式,並影響觀賞者遊玩、遊憩的心情。現代園林勢必要考慮人類活動的心理因素,在植物配置時要充分考慮植物的空間關系,還要考慮植物空間與人類心理活動的關系。要合理運用人類心理活動指導人性化的植物景觀設計。
七、植物配置中植物本身藝術的特點。
1,充分發揮地被植物的作用,做到黃土不見天。
2,大量種草,建立草坪,使園林潔凈明朗。在不具備挖池條件的地方,用草坪代替水池,也可取得開闊明朗的效果。尤其在住宅區內,建立草坪比水池更為適宜。
3,大面積的園林常大量植樹造林,配置人工群落,充分發揮植物群落的作用,只要在重點的地方,才精雕細琢,追求植物的個體美。
4,培養林蔭大樹,一是為了蔽蔭,二是構景需要,三是給子孫後代留下古樹古木,作為歷史的見證。園林中的老樹和古藤都是歲月流逝的痕跡,頗具有歷史的魅力。
5,增設疏林草地和林中草地,作為群眾戶外活動的良好場所。
6,為了豐富園林色彩,除了開花的喬灌木外,充分發揮草花在園林中的作用,使得園林內開花不斷,五彩繽紛。
7,大量應用攀援植物作垂直綠化,構成綠屏,綠廊和花架,並用它攀援牆面,電線桿,岩石以及崖壁上,起到美化環境,增強綠化效果。
8,廣泛應用基礎栽植緩和建築線條,豐富建築藝術,增加風景美,並作為建築空間向園林空間過渡的一種形式。

Ⅳ 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有哪些要注意的

1、園林景觀設計雷同化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極大地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各類園林景觀設計精品選接踵出版,園林景觀設計師不出家門即可獲取國內外相關信息和發展動態。對成功作品的學習以及對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難免使各地的景觀趨於雷同,產生「特色危機」,這同時也是建築界所面臨的問題。
2、園林景觀設計圍牆化
傳統的小區園林景觀設計講究圍合的概念,一般先有圍牆創造一個「容器」,之後設計師開始賦予這一「容器」內的范圍以生命。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居住需求已不能滿足於狹小的空間范圍,人們需要更廣闊的生活和活動的空間,因此,小區的園林景觀設計必須要結合小區周圍環境的特點,突破傳統圍牆式設計,涉足更大范圍的設計領域,使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真正的融入這個社會。
3、園林景觀設計西方化
小區園林景觀設計應具有地方本土性特徵,而不能過於崇洋媚外。例如不同的氣候、地形特徵,會有不同的生態系統。就植物而言,北方城市的園林景觀多遍植松柏,耐寒耐旱;南方地區多以熱帶植物為主,四季鳥語花香。各地園林都有自己的個性特色。
以上就是大業園林的技術人員為大家介紹的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應該避免的問題有哪些,主要就是以上介紹的三點了,現代園林園林景觀設計不僅僅是要規劃一個城市的園林綠地系統,而是要規劃一個區域、城市乃至整個國土的大地景觀,即大地景觀規劃,將整個區域、城市乃至整個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大園林,實現城市、區域乃至整個國家的園林化!

Ⅳ 現代園林中植物造景的常見類型及特點 急急急!

植物造景常見的類型:可以分為三大類:規則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一、規則式園林
又稱整形式、建築式、圖案式或幾何式園林。西方園林,從埃及、希臘、羅馬起到18世紀英國風景式園林產生以前,基本上以規則式園林為主,其中以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台地建築式園林和17世紀法國勒諾特平面圖案式園林為代表。這一類園林,以建築和建築式空間布局做為園林風景表現的主要題材。
北京天安門廣場園林、大連斯大林廣場、南京中山陵園林以及北京天壇公園都屬於規則式園林。
規則式園林的特點: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區,由不同標高的水平面及緩傾斜的平面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階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傾斜平面及石級組成。
2、水體設計:外形輪廊均為幾何形;多採用整齊式駁岸,園林水景的類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運河等為主,其中常以噴泉作為水景的主題。
3、建築布局:園林不僅個體建築採用中軸對稱均衡的設計,以至建築群和大規模建築組群的布局,也採取中軸對稱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築群和次要建築群形式的主軸和副軸控制全園。
4、道路廣場:園林中的空曠地和廣場外形輪廓均為幾何形。封閉性的草坪、廣場空間,以對稱建築群或規則式林帶、樹牆包圍。道路均為直線、圻線或幾何曲線組成,構成方格形或環狀放射形,中軸對稱或不對稱的幾何布局。
5、種植設計:園內花卉布置用以圖案為主題的模紋花壇和花境為主,有時布置成大規模的花壇群,樹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對稱式為主,並運用大量的綠籬、綠牆以區劃和組織空間。樹木整形修剪以模擬建築體形和動物形態為主,如綠柱、綠塔、綠門、綠亭和用常綠樹修剪而成的鳥獸等。
6、園林其它景物:除建築、花壇群、規則式水景和大量噴泉為主景以外,其餘常採用盆樹、盆花、瓶飾、雕像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為規則式,雕像位置多配置於軸線的起點、終點或交點上。
規則式園林給人的感覺是雄偉、整齊、庄嚴。

二、自然式園林
又稱為風景式、不規則式、山水派園林等。我國園林,從有歷史記載的周秦時代開始,無論大型的帝皇苑囿和小型的私家園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園林為主,古典園林中以北京頤和園、「三海」園林、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留園為代表。我國自然式山水園林,從唐代開始影響日本的園林,從18世紀後半期傳入英國,從而引起了歐洲園林對古典形式主義的革新運動。廣州越秀公園、流花湖公園、蘭圃、西苑等屬自然式園林。
自然式園林的特點:
1、地形地貌:平原地帶,地形為自然起伏的和緩地形與人工錐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結合,其斷面為和緩的曲線。在山地和丘陵地,則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築和廣場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階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
2、水體:其輪廓為自然的曲線,岸為各種自然曲線的傾斜坡度,如有駁岸也是自然山石駁岸,園林水景的類型以溪澗、河流、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等為主。常以瀑布為水景主題。
3、建築:園林內個體建築為對稱或不對稱均衡的布局,其建築群和大規模建築組群,多採取不對稱均衡的布局。全園不以軸線控制,而以主要導游線構成的連續構圖控制全園。
4、道路廣場:園林中的空曠地和廣場的輪廓為自然形的封閉性的空曠草地和廣場,以不對稱的建築群、土山、自然式的樹叢和林帶包圍。道路平面和剖面為自然起伏曲折的平面線和豎曲線組成。
5、種植設計:園林內種植不成行列式,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之美,花卉布置以花叢、花群為主,不用模紋花壇。樹木配植以孤立樹、樹叢、樹林為主,不用規則修剪的綠籬,以自然的樹叢、樹群、樹帶來區劃和組織園林空間。樹木整形不作建築鳥獸等體形模擬,而以模擬自然界蒼老的大樹為主。
6、園林其它景物:除建築、自然山水、植物群落為主景以外其餘尚採用山石、假石、樁景、盆景、雕刻為主要景物,其中雕像的基座為自然式,雕像位置多配置於透視線集中的焦點。
自然式園林在中國的歷史悠長,絕大多數古典園林都是自然式園林。體現在遊人如置身於大自然之中,足不出戶而游遍名山名水。如承德避暑山莊集中國大江南北園林於一園之中,游覽其中可欣賞到各種風格的園林景觀。自然式園林圖片很多,我只選出幾張供大家欣賞。
三、混合式園林
園林中,如果規則式與自然式比例差不多的園林,可稱為混合式園林。如廣州烈士陵園。在園林規則中,原有地形平坦的可規劃成規則式,原有地形起伏不平,丘陵、水面多的可規劃自然式,樹木少的可搞規則式,大面積園林,以自然式為宜,小面積以規則式較經濟。四周環境為規則式宜規劃規則式,四周環境為自然式則宜規劃成自然式。林蔭道、建築廣場的街心花園等以規則式為宜。居民區、機關、工廠、體育館、大型建築物前的綠地以混合式為宜。

Ⅵ 園林綠化的都種什麼草

草 坪

用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密植,並經人工修剪成平整的人工草地稱為草坪,不經修剪的長草地域稱為草地。用於城市和園林草坪的草本植物主要有結縷草、野牛草、狗牙根草、地毯草、鈍葉草、假儉草、黑麥草、早熟禾、剪股穎等。

草坪一般設置在房屋前面,大型建築物周圍,廣場或林間空地,供觀賞、遊憩或作為運動場地之用。西方古代園林中已有規則式草地。18世紀中葉,英國自然風景園出現後,園林中開始大面積使用自然式草坪。中國古代苑、囿有大片疏林草地,近代園林才有草坪。

分類

草坪有下述分類方法:

按植物材料的組合分可分為:1,純一草坪。用一種植物材料的草坪。2,混合草坪。由多種植物材料組成的草坪。3,綴花草坪。以多年生矮小禾草或擬禾草為主,混有少量草本花卉的草坪。

按草坪的用途可分為:1,遊憩草坪。可開放供人入內休息、散步、游戲等戶外活動之用。一般選用葉細、韌性較大、較耐踩踏的草種。2,觀賞草坪。不開放,不能入內遊憩。一般選用顏色碧綠均一,綠色期較長,能耐炎熱、又能抗寒的草種。3,運動場草坪。根據不同體育項目的要求選用不同草種,有的要選用草葉細軟的草種,有的要選用草葉堅韌的草種,有的要選用地下莖發達的草種。4,交通安全草坪。主要設置在陸路交通沿線,尤其是高速公路兩旁,以及飛機場的停機坪上。5,保土護坡的草坪。用以防止水土被沖刷,防止塵土飛揚。主要選用生長迅速、根系發達或具有匍匐性的草種。

應用

草坪主要用於下述幾個方面:

環境保護方面。在園林綠地中草坪和樹木都起著凈化空氣、防暑降溫、吸附塵土、減弱雜訊的作用,能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草坪的草個體小,數量多,占據空間小,生長迅速,適應性強,容易成活,綠化效果快。草緊貼地面生長,其防止塵土飛揚和水土流失功能顯著。草坪在綠地中形成通風道,可以改善熱帶地區生活環境。

園林藝術方面。草坪空間同水域空間、廣場空間等相似,能開辟寬廣的視線,引導視線,增加景深和層次,並能充分表現地形美。

城市建設方面。草坪常用於現代化城市需要低矮的綠地的地方,如道路沿線,強電力網線下方,地下設施上面土層較薄的地方等。

建造

草坪建造主要有四種方法:1,直接播種草籽。一般在春、秋季進行。冷地型草多用此法。2,直接栽草。一般在春、夏季進行。中國北方地區多用此法。3,用莖枝段繁殖。一般在夏季或多雨季節進行。暖地型草坪多用此法。4,直接鋪砌草塊。溫暖地區四季都能進行,中國北方夏、秋季用此法鋪砌運動場草坪。

當前廣泛採用直接播種建造草坪的方法。可用噴漿播種法把草籽、粘膠、肥料混合物噴到岩坡上強制種草,也可以把草籽預先放到無紡布上發芽、生長成草坪植生帶,然後鋪到地上形成草坪。直接播種法的優點是:草籽用量少,分布均勻,出苗整齊,能夠防止雜草滋生,種在坡地上不致被水沖走,可以組成各種圖案。此外用種子或莖枝段預先在無土或薄土的情況下生產出草塊,或是把帶狀草塊捲成草卷,可供室內、室外隨時鋪設草坪,鋪好後可立即成形。草坪建造目前趨向於工廠化育苗。

維護

草坪維護要點是:1,第一年要不斷清除雜草。2,要及時修剪。草長到4-10厘米高時進行修剪,每次修剪量不宜超過草高的一半。草坪一般保持2-5厘米高。3,生長季節宜施氮、磷、鉀顆粒狀混合肥料。一般在修剪後、噴灌前施用。4,草坪不宜使用過度。應規定使用期,保養期,定期分區輪流開放使用。5,注意草坪病蟲害防治。及時補種,更換壞死的部分。

Ⅶ 如何評價現代園林中的植物配置是否合理

1、經濟適用
2、能否體現某項特徵
3、各個時間段是否會出現景觀斷層

Ⅷ 中國現代園林

區別:風格比較:
思想與功能:a)指導思想,園林是時代的產物,在每個階段均有其不同的特點。古典園林講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形成了自然山水風景園的獨特風格。隨著社會的發展,西方園林逐漸進入我國園林中,西方園林講究幾何圖形的組織,在明確的軸線引導下作對稱布置,甚至將花草樹木都修剪成各自規整的幾何形狀,形式上均衡對稱,一切都表現為一種人工的創造,強調人工美或幾何美,可見,西方園林認為人工美高於自然美。在先哲們的思想中漸漸滲透了現代哲學,物質科學,生命科學,思維科學,管理科學,融入了中外園林藝術的優秀風格,孕育了中國現代園林學科新體系的發展。可見,中國現代園林是在延續中國古典園林造園精髓的基礎上,融入了部分西方的造園藝術,綜合涉入了自然社會和現代科學·藝術·倫理等,形成了園林風格交融·園林文化豐富·園林形式多樣·園林特點眾多的新格局。
b)功能性質,無論是古典園林還是現代園林,其基本的功能定位都屬於觀賞性。唯一不同的是服務對象。古典園林僅服務於以宮廷或以貴族為代表的極少數人,園林的功能都圍繞他們的日常生活或心理需求展開。這實際上是一種脫離大眾定位的功能定位,同時也反映出等級社會中中國園林功能性的局限與單一。古代園林的最初設計僅從景觀意境出發,並無商業目的,而現代園林,部分被作為贏利場所,充斥著商業競爭的氣息,扭曲了園林本身應具有的生態本質。隨著現代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更加開放的生活方式激發的人們的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現代園林設計為順應這一趨勢,在保持園林設計觀賞性的同時,從心理學·行為學等角度分析大眾的多元要求,研究開放式空間中的種種行為現象,對現代園林設計進行了重新定位,如根據人的行為跡象得出合理順暢的流線類型(抄近路·左拐彎·識途性等);通過定點研究人的各種不同行為趨向與狀態模式,確定不同戶外設施的選用設置等。總之,現代園林的功能定位上,不再局限於古典園林的單一模式,而是在微觀上進行深化和細化,在宏觀上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2.園林建築:園林建築是獨特的園林要素,它強調人與生活的關系,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內部空間組合,以庭院為單位構成族群建築,它普遍採用木質材料,給人提供明確使用的情調。園林建築的美學精神可借用白華先生的一句話來概括,即:「於有限中見到無限,又於無限中回歸有限」。園林所屬性質的不同與地域的不同,決定了建築風格·空間細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如皇家園林建築的體量大·裝飾豪華·色彩金碧輝煌,給人一種恢弘堂皇的皇家氣派,江南私家園林建築輕巧·靈活·通透·樸素·淡雅,表現出秀麗·雅緻的風格。在古典園林中,建築居於次要地位,表現出自然化的特點,但在局部上,它往往又成為構圖中心。現代園林中的建築是全園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力求突出自然美,達到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統一。建築材料多樣化,風格迥異。許多新型建築材料不僅在性能上耐風吹日曬,使用壽命也較大。在建築色彩上,古典園林多以暖色調為主,而現代園林則一句用地功能的不同,設置形式多樣的顏色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3.植物造林:
a)材料選擇上的轉變,總體來說,在植物選擇上的轉變主要是從單一轉向多樣,據調查,蘇州8座園林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獅子林,環秀山莊,滄浪亭等),各院重復栽種的植物有羅漢松·白玉蘭·桂花等11種植物,重復率達100%;而重復率在50%以上的植物有70種左右。由此可見,在植物材料的選擇上,古典園林的特點是種類少·局限性強,如擁有優越自然條件的江南私家園林,在北方氣候條件限制下的皇家園林。我國擁有豐富的植物種質資源,僅高等植物就有3萬余種,其中木本植物8000餘種,而古典園林中尤其是江南私家園林種植種類不超過200種,僅佔2.5%。相比之下,現代園林設計在植物選擇上,由於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寬,生態·防護·生產功能的增加,對植物多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現代園林已不再拘泥於少數具有觀賞寓意·詩情畫意的植物,而開始注重在植物配置中堅持生物多樣性原則和鄉土性原則。
b)配置形式上的轉變,在配置形式上,現代園林打破了古典園林的規律性,開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古典園林中的植物配植風格為自然式。常與造園風格保持一致。但受「片山塊石·似有野趣」或「咫尺山林」思想影響,古典園林中的植物配置形式受到了限制。雖然發揮使人產生想像自然美景的作用,但並不能體現出大自然的「真正」存在。古典園林中除採用孤植·對植·列植·叢植等形式外,還有一些規律性的做法,如高山栽松·岸邊植柳·山中掛藤·水上放蓮·修竹千竿·雙桐相映·愧蔭當庭·移竹當窗·栽盆繞屋等常採用古典園林配置手法。同時,花台·盆景·盆栽等形式在古典園林的室內室外·廳前屋後·軒房廊側·山腳池畔等處也較常見。如今,盆景·盆栽已進入各家各戶的庭院和陽台空間,花台已演變為現代的花壇·花境等形式。現代園林設計手法的更新和植物配置多功能的要求,是植物配置形勢正在走向多元化。植物材料選擇的多元化發展為多元化形式提供了必要條件。在平面和裡面空間層次的營造上,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常綠與落葉植物的搭配,較符合實際需求的科學比例配置,另外,垂直綠化·屋頂綠化和專類園·濕地·森林公園·防護林等綠地形式的開拓,賦予了植物配置更多載體和功能。
c)配置原則上的轉變,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使現代園林植物造景成為現代園林的亮點。古典園林式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的文化寓意豐富植物的觀賞內容,寄託援助的思想情懷,這樣的例子在古典園林中屢見不鮮,如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被認為是脫離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徵;竹則被認為是剛直不阿,有氣節的君子。植物配置與詩情畫意的結合,如蘇州拙政園的「聽雨軒」·「留聽閣」借芭蕉·殘荷在風吹雨打的條件下所產生的聲響效果而給人以藝術感受;承德離宮中的「萬壑松風」景點,也是借掠松林發出的瑟瑟濤聲感染人。古典園林植物造景較強調藝術性原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園主和造園家所具文化背景和審美情趣的影響。對現代的園林設計師來說,結合時代特徵挖掘其藝術及文化內涵,並將其運用到現代園林設計中有較大的借鑒作用。由於城市化快速發展帶來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不僅使得人認識到植物的美化和觀賞功能,而且還看到其環境資源價值,如改善小氣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生態作用。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並為野生生物提供適宜的棲息場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長規律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現代植物配置設計中必須遵循的准則。
4.園林小品
a)惙山置石,由於古人出行不便,於是產生了「一卷代山」的想法,如蘇州獅子林中的惙山置石。現代園林中的置石雖缺乏像古典園林假山置石那樣系統化·程式化的理論,但結合新時代園林建造的歷史背景,探尋適應現代人親近自然的心理特徵,以生態效益為目的,利用新材料新技術創造富有時代氣息的置石作品,同時與其他物質要素緊密結合,以求共同建造優美的富於生機的自然景觀,從而創造清新寧靜的生態環境。
b)園林雕塑,在古典園林中應用較多的是惙山置石,隨著西方造園藝術的滲透,廣泛運用與西方園林的現代雕塑也被我國所吸收。從造型上來說,有人物·靜物等;從材料的使用上,有不銹鋼·陶瓷·木·銅·骨等,種類繁多,它們具有裝飾美化的作用,現代園林則將各種材料的園林雕塑配置於園林作品中,以豐富園林文化內涵。
c)園林照明,「張燈夜遊」曾是古典園林中極富情趣的活動,同樣,現代園林中的照明更為重要。它並非單純的將園林照亮,而是利用夜色的朦朧與燈光的變幻,使園林呈現出一種與白晝迥然不同的異趣,同時造型優美的圓燈在白天也具有特殊的裝飾作用。
d)現代機械,由於園林范圍的擴大,使用人數的增加,園林建設和養護問題迫在眉睫,因此,比起古典園林,現代園林在這方面發展較大,在園林工程中已投入使用大量現代機械,如工程機械·種植養護機械·場圃機械等。
5,結語:陳從周先生說過:我國古典園林代表了那個時代的面貌·精神·文化,當時並不感到有何缺陷,現代人若走進雅緻小巧的古典園林,或許在感嘆院內「別有洞天」的同時,也會為古典園林的一點「小」和「遠」感到遺憾。傳統的園林由於受時代的限制和時空的局限,人們習慣慢慢刑場園林景色,仔細品味·推敲·聯強,強調詩情畫意,講究步移景異。古典園林雖然在層次上較為豐富,表示的意境深遠,但是一味的追求曲徑通幽與曲折變化,顯得封閉有餘,開敞不足,往往不適合現代生活的需求。城市生活的快節奏是人們更樂意接受明快的園林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當前,面對各種思潮的沖擊,應把傳統園林的造園手法·空間布局·美學文化與西方的遭遇按姓氏·造園理論等以及現代造園技法相結合,以創造更符合中國情節的中國園林。

Ⅸ 現代園林為什麼是以植物造景為主

園林設計歸根結底是植物材料的設計,其目的就是改善人類的生態環境,其它內容只能在一個有事物的環境中發揮作用」。

熱點內容
日本歷七夕 發布:2025-07-28 00:04:51 瀏覽:945
花藝小鋪 發布:2025-07-27 23:56:39 瀏覽:13
七夕平仄 發布:2025-07-27 23:54:43 瀏覽:182
採茶花蜂場 發布:2025-07-27 23:54:01 瀏覽:116
七夕節蓮 發布:2025-07-27 23:51:45 瀏覽:377
婚慶公司花藝師深圳 發布:2025-07-27 23:51:38 瀏覽:877
葉之花藝 發布:2025-07-27 23:50:45 瀏覽:922
花卉畫怎麼畫 發布:2025-07-27 23:41:59 瀏覽:55
女生紋身荷花 發布:2025-07-27 23:25:56 瀏覽:697
新百合族2 發布:2025-07-27 23:20:08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