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真工盆景
Ⅰ 冼冠生的區志記載
冼冠生,原名炳成,祖籍廣東南海,出生於佛山,畢業於廣東廣雅書院。旋來滬,在南市九畝地新舞台戲院門口設攤,自製自銷陳皮梅、牛肉乾等小食品。
民國4年(1915年),與新舞台職工薛壽齡合夥在大境路開設食品店,沿用已倒閉的香港冠生園食品店店名,並以「生」子作商標注冊,冼炳成也由此改名冠生。民國七年,增資大洋3000元,擴大生產規模,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冼冠生任總經理。
20年代中期,五卅運動前後,提倡國貨,抵制洋貨呼聲日高,冼冠生積極參加愛國運動,並以「食品救國」為號召,團結同業。他還確定「揚己所長」、「人無我有」、「真工實料」的經營思想,促使冠生園蒸蒸日上,設總店與河南路棋盤街,建罐頭廠與局門路,並在全市熱鬧地段,增設分店、代銷店10多處,到20年代末,已與同業著名企業梅林、泰康成鼎足之勢。
民國19年又增資50萬元,遷總店與南京東路,並在漕河涇購地60餘畝,建造食品廠(今上海感光膠片廠廠址),引進德國、英國全套先進生產設備,於 民國24年投產,產品由糖果、糕點、罐頭、臘味等類增至300多種;先後在南京、杭州、天津等20多個城市開設分店。同時,開辟冠生園農場,有果園、牧場、豆棚瓜架、花木盆景、和金魚100餘缸;有望梅村、魚樂天、望雲橋、來蘇亭、菊徑、果園、綠蔭草堂八景(今已廢),因與康健園為鄰,亦供人遊憩。
民國26年八 一三戰爭爆發,冼冠生同仇敵愾,加緊勞軍生產,將麵包、光餅、咸魚、醬菜等食品用卡車送往前線,慰勞抗日將士;馮玉祥為此揮毫大書「現代弦高」(弦高是春秋戰國時鄭國商人,有救國之功)四字,嘉獎冼冠生的愛國行為。同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漕河涇食品廠遭受嚴重破壞,在滬各分店,被日本侵略軍劫掠一空。抗戰勝利後,冼冠生重振基業,但實力已大為削弱。
上海解放後,冠生園重現生機,冼冠生卻於1952年「五反」運動中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