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形怪狀的綠植
1. 神奇的植物
豬籠草
豬籠草是大家較熟悉的高級食蟲植物,也是最有代表性的食蟲植物。它是半木質性的蔓生植物,一般高約3米左右。葉子互生,葉柄扁平,葉片寬大,葉片的尖端延伸出細而長的葉梗,葉梗末端又膨大而成捕蟲袋,其形狀很像豬籠,所以人們叫它豬籠草。捕蟲袋即是豬籠草的捕蟲武器,看上去猶如一個個「小瓶子」掛在植株上,因此豬籠草也是一種瓶狀植物.光棍樹
在熱帶東非和南非的乾旱地區,生長著一種奇異而有趣的樹,樹上一年到頭只是一些光溜溜的綠枝,不長葉子,偶然長葉,但也很少,因此人們叫它「光棍樹」(圖5)。也有人叫它神仙棒或綠玉樹,日本人稱之為青珊瑚。
這種樹屬大戟科,和我們常見的花卉霸王鞭、一品紅等植物是同宗兄弟。它的樹姿別具一格,直立、光禿,樹高4—9米,枝條肉質、綠色、圓棍狀,長成無刺的灌木或小喬木的樣子。它的葉子很小,如不注意是不容易看見的,而且往往早就脫落了。
光棍樹為什麼不長或很少長葉子呢?因為這種樹的故鄉在非洲的乾旱地區,那裡常年雨水很少,非常缺水,為了保水抗旱,它們的葉子就逐漸變小,甚至慢慢地消失了。這樣,可以減少體內的水分蒸發,大大節省用水。為了製造有機質而能生存下去,它的樹枝就變成了綠色,以代替葉子進行光合作用。可見,光棍樹的這種有趣特點, 是為了適應嚴酷的自然條件和生存環境,而逐漸形成的特殊抗旱本領。
瓶子草
瓶子草是一類著名的食蟲植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長在沼澤地、潮濕的田野或湖濱,屬被動捕捉型食蟲植物。
瓶子草的葉子非常奇特而有趣,有的呈管狀,有的呈喇叭狀,還有的呈壺狀,看上去好似各種形狀的瓶子,因此人們把它稱為瓶子草。
瓶子草的這些瓶狀葉便是捕捉昆蟲的「誘捕器」。瓶子的內壁非常光滑,並生有蜜腺,能分泌出香甜的蜜汁,以引誘昆蟲上鉤,瓶壁上還生有一排排尖刺般的倒毛,可以幫助捕捉昆蟲,頂端有一片唇瓣。瓶子的底部盛有液體,這是瓶子草設置捕捉昆蟲的「水牢」。當昆蟲受到香甜味引誘前來吃蜜時,便爬到了滑溜的瓶口邊緣,它想鑽進瓶里以吃到更多的甜蜜,這時就會滑落到瓶底,掉進液體之中。如果掉進瓶底的昆蟲企圖爬出來,內壁四周的倒毛就好似衛士手中的長矛擋住了它的去路,使其無法逃生;如果昆蟲試圖飛出去,它的翅膀就去碰到倒毛或內壁,而又重新掉進液體之中。就這樣,昆蟲被活活淹死在「水牢」中;然後內壁分泌出消化酶,進行消化分解,再由薄壁細胞將分解出的氨基酸吸收。
人們對瓶子草的瓶底液體來源十分感興趣,過去一般都認為是積存的雨水。可是,近年來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這些液體不是雨水,而是根系從土壤中吸收來的水分,即使在乾旱之年,瓶底里也照樣有液汁。有趣的是,在液體中還生存有細菌,這些細菌可以幫助瓶子草分解捕捉到的獵物。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瓶子草的捕蟲「武器」雖然巧妙而有效,但也有不怕者。比如有一種蜘蛛,常常在瓶口上織網,劫獲瓶子草蜜汁引誘來的昆蟲,而自己卻不會掉進瓶里。更有甚者,有一種蛾子的幼蟲,居然毫無顧忌地進入瓶中吸食,消化酶卻對它絲毫也不能損傷;還有一種蚊子,能夠垂直降落和起飛,它將卵產在瓶子草的瓶底液體里,卵在液體中孵化成幼蟲,幼蟲又安然無恙地長成成蟲,然後再展翅飛出去,而消化酶對它也毫無損害,這其中的奧秘還有待於科學家去探索。
瓶子草主要分布在美洲、亞洲熱帶地區,以及澳大利亞和埃及等國。瓶子草有多種,有的長相非常奇妙而有趣,在這里不仿向大家介紹幾種。
在印度洋的島嶼上,生長著多種瓶子草,它們的「瓶子」有的像竹筒,有的像酒杯,還有的像罐子,真是五花八門、奇形怪狀。其中最值得介紹的是,有一種瓶子草的葉片呈管狀,葉片頂端有一個彎曲下來的蓋子蓋在瓶口上方,看上去好似一頂帽子,故人們形象地稱它為帽蓋瓶子草。它不僅能捕捉昆蟲,有時甚至連小鳥也成了它瓶中的獵物。
捕蠅草
食蟲植物的葉片變得非常奇特而有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囊袋,還有的像蚌殼……。各種奇形怪狀的葉子,是它們捕捉昆蟲的有效「裝置」。
不同的食蟲植物其捕食昆蟲的方式也不一樣。瓶子草和豬籠草設陷阱捕蟲,是一種消極等待的被動方法;而捕蠅草則是採用積極主動的方法捕蟲,因此最為惹人注意,也顯得更加有趣。有一部科教電影叫《中山植物園》,裡面有這樣一個非常珍貴的鏡頭:一個甲蟲爬到一株植物的葉片上,蚌殼似的葉片迅速合攏,葉緣的刺毛也交錯地扣合起來,把甲蟲牢牢地關在裡面,這株奇趣的植物就是捕蠅草。
捕蠅草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植物,莖很短,葉輪生。葉子的構造很奇特,在靠近莖的部分有羽狀葉脈,呈綠色,可進行光合作用;但到了葉端就長成肉質的,並以中肋為界分為左右兩半,其形狀呈月牙形,可像貝殼一樣隨意開合,這就是它的「誘捕器」。每半個葉片的邊緣都生有10—25根剛毛,其內側靠近中助的地方,又生有3根或3根以上的感覺剛毛(或叫激發剛毛)。在葉緣還生有蜜腺,能夠分泌蜜汁用以引誘昆蟲。
平時誘捕器張開,葉片向外彎曲,當上鉤的昆蟲爬到葉片上吃蜜時,如果其中一根激發剛毛被觸動兩次或兩次以上,或者在數秒鍾內至少有兩根激發剛毛被觸動,那麼誘捕器就會在20—40秒鍾內閉合,葉片便向里彎曲,葉緣上的剛毛交叉鎖在一起,將獵物囚禁在裡面。當昆蟲在裡面掙扎時,便再次觸動激發剛毛,每觸動激發剛毛一次,誘捕器就閉合得更緊。同時,激發剛毛受到刺激後,葉片上許多紫紅色小腺體就分泌出一種酸性很強的消化液,將蟲體消化,然後再由這些腺體吸收。大約5天後,當昆蟲的營養物質被吸收干凈後,葉子又重新張開,准備捕捉新的獵物。
在所有的食蟲植物中,捕蠅草是人們最熟悉和科學家研究最多的一種植物。早在一百多年前,達爾文就曾精心研究過食蟲植物,他特別喜歡捕蠅草,並稱它為「世界上最奇妙的一種植物」。
達爾文和生理學家伯登·桑德森對捕蠅草的捕食過程進行了研究,並有一些卓越的發現。達爾文觀察到,捕蠅草的激發剛毛受到刺激後,要間隔一定的時間後葉片才開始運動。因此他推測,一定有類似動物神經的電脈沖信號從剛毛傳到誘捕器的運動細胞上,從而產生運動。伯登·桑德森用電流計來進行測定,結果電流計指針顯示出有一股微弱的電流。這實際上就是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動作電位。動作電位以每秒20毫米的速度通過葉子,正是這種電信號調節了捕蠅草的捕食運動。研究者還發現,如果對剛毛的刺激強度不夠,便不能產生動作電位,誘捕器也不發生運動。當兩次刺激時間相隔太近時,誘捕器也不能閉合,因一個動作電位不可能在距前面一個太近的時間里產生。這種現象,與動物神經中發生的麻痹現象十分類似。
後來,美國科學家威廉斯和皮卡德發現,捕蟲草的動作電位,產生於每根剛毛頂端基部或靠近基部的感覺細胞中發生的受體電位;而每一個受體電位都產生若干個動作電位,使剛毛不停地運動。
達爾文不僅對捕蠅草在捕到昆蟲時,其誘捕器不斷緊閉,正確解釋為由於昆蟲為了逃脫所作的掙扎不斷刺激激發剛毛的結果;而且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昆蟲死後,誘捕葉片仍在緊閉。後來,威廉斯和皮卡德對這一現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釋:捕蠅草有兩種運動,一種是快速的捕捉運動,另一種是慢速的消化運動。前者是由機械刺激引起,由動作電位傳遞的;後者是由死亡昆蟲的化學物質激發,由激素引起的。威廉斯和他的同事用實驗證明了這一解釋的正確性。他們把半閉合的捕蠅草浸在近似於它分解昆蟲所釋放的溶液里,結果誘捕器又緊縮了大約40%。千奇百怪的樹
在前蘇聯南部生長著一種有趣的樹,當地居民叫它「眼睛樹」。令人吃驚的是,當把樹皮剝掉後,便會露出一隻只大眼睛似的疤痕;同時,每隻「眼睛」里還會流出「眼淚」這種「眼淚」是一種粘性液汁,可以用來代替膠水使用。
在印度有一種奇特的電樹,如果人們從樹旁經過,一不小心碰到了它的枝條,便會被電打得很難受。經科學家研究發現,原來這種樹具有發電和蓄電的本領,並且蓄電量和電壓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中午,太陽光最強,溫度最高,它的蓄電量最大,電壓也最高;而到了午夜,它的蓄電量最小,電壓也最低。
在非洲北部生長著一種奇怪的「炸彈樹」,它結出的果實有椰子那麼大,非常堅硬,呈金黃色。成熟後往往會突然爆炸,碎殼可以飛出20多米遠,其威力不亞於手榴彈,不少鳥兒在啄果時被炸死。
在南美洲秘魯南部山區有一種奇異的樹,它的樣子很像棕櫚樹,當地居民叫它「捕鳥樹」。這種樹的葉片很大,上面長滿了又尖又硬的刺。鳥兒不知這些尖刺的厲害,當落到樹上休息時,就會被刺傷或刺死。
在印度尼西亞的森林裡,有一種能將飛鳥彈死的樹,當地人叫它「彈樹」。這種樹的樹枝非常奇特,是一種帶鉤的彎枝,鉤尖倒鉤於另一枝的枝杈上,隨著樹木的生長,鉤尖被枝條所牽拉而成為「弓上弦」的狀態。當飛鳥稍加觸動時,枝條便脫鉤彈出,往往將鳥打得頭破血流或傷肢斷翼,有時會立即死亡。
在馬來西亞有一種奇妙的樹,它在凌晨3點整開花,而到了次日下午4點整落瓣,從來不提前或推遲,非常准時,如同報時的「鍾表」,因此被人們譽為「報時樹」。
在我國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交界的地方,生長著一種能產鹽的奇樹,人們叫它「木鹽樹」。每到夏季,樹幹上凝結一層雪白的鹽霜。若用刀子輕輕把它刮下來食用,其質量可與上等精鹽相媲美。
在我國新疆南部孔雀河和塔里木河匯合處的鐵干里克,生長著一種名叫異葉楊的樹,在樹皮上,每年都可產出很多蘇打(碳酸鈉),故人們又稱它為「蘇打樹」。
在東南亞和我國西雙版納、海南島一帶,生長著一種油瓜樹,結出的油瓜有西瓜那麼大,一棵樹可結出100—200個。一個瓜里有6—8粒種子,種仁含油量高達70%,一粒種子可榨一兩多油。這種油有杏仁味,是高級食用油。如果種子用火烤一烤,吃起來有豬油味,所以人們叫它「豬油果」。
最長的植物
北美紅杉、道格拉斯黃杉和王桉,雖然都有身高超過110米的記錄,被稱為「世界最高的樹」,但卻不是身體最長的植物。
在美洲、大洋洲的太平洋沿岸海域中,生長著一類個體極為巨大的褐藻門植物。它們用粗達1米的固著器固著在深幾十米的海底岩石上,成體往往長達百米以上,最長的可達400米,堪稱世界上身體最長的植物。這類海藻藻體的主柄上有多達100個左右長15—60米的細長分枝,分枝上生有眾多側生的「葉片」,整體重量可達數百公斤,其身體之碩大在藻類植物中無與倫比,因此被稱為巨藻。在海水溫度適宜的春夏季節,巨藻生長極為迅速,最快時每天可長2米左右,因此它們也是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
在陸生植物中,身體最長的是熱帶雨林中的棕櫚科省藤屬種類。它們雖然不能直立生長,卻依仗著出色的攀援本領,如游蛇一般攀附在其它樹木身上。據植物學家測量,最長的省藤屬植物莖長可達24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樹北美紅杉身長的2倍多。
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載,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一株來自中國的豆科植物紫藤,是1892年栽種的,迄今已逾百年。它的身長達到150多米,覆蓋了幾乎一英畝的面積,體重252噸。這株巨大的紫藤,春季開花時的景色極為壯觀,在持續5個星期的花期內,陸續開放的花朵有150萬之多,因此被列為世界最大的花木。
另據1974年11月的一則報道,一株經過人工激素處理的攀援植物西悉蓮,身長達到了182.88米。
更多植物請訪問:http://www.biobox.cn/swdbk/sqdzwsj1.htm
2. 「奇形怪狀」的太空植物閱讀題答案
10大奇形怪狀的新物種:植物能吃老鼠(組圖)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7月20日15:06我來說兩句(0)復制鏈接列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國際物種勘測協會最近發表了十大新發現物種。有神奇的橄欖球形狀可以吃老鼠的植物、迷幻的深海生物,還有散發著惡臭的真菌。
阿滕伯勒豬籠草
阿滕伯勒豬籠草是在菲律賓的巴拉望島發現的,這個植物名字不禁讓我們想起了棒球比賽(阿滕伯勒豬籠草的英文名是Attenborough"s Pitcher,而Pitcher這個詞在棒球比賽中是投手的意思。)其實阿滕伯勒豬籠草看上去不論形狀還是大小都和橄欖球很相似。它長長的瓶狀體中充滿了分泌液可以給昆蟲和老鼠設下圈套,然後再用分泌液中的酶消化它們。
投彈蟲:綠色投彈手
投彈蟲,又被人稱作「綠色投彈手」是在加利福尼亞海岸的深海區被發現的。當成年和青年投彈蟲需要保護自己時,它們身體的一部分會向外噴出,就好像是炸彈一樣。
食蟲蛞蝓
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這種蛞蝓是會吃蟲子的。也許你會說,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是其他的蛞蝓都是吃藻類的,那麼這個在泰國海灣發現的蛞蝓當然顯得很特別。
吸血鬼鰷魚
這種長著獨特尖牙的吸血鬼鰷魚近看雖然有一點可怕,但實際上它的尖牙並不是用來吸血的,而是用來在找尋配偶時和其他雄性鰷魚打鬥的。
食肉海綿動物
食肉海綿動物於去年在紐西蘭的深海發現。不像其他軟體海綿動物,食肉海綿動物有刺一樣的結構。而且當它看上去無害時實際上它比外表看上去更危險。
奧瑪斯帶狀小刀魚
30多年來,烏拉圭的研究者們都將這種魚作為電鰻的模型。但是在與其他蓋亞那裸背電鰻比較之後,科學家們發現,實際上這種奧瑪斯帶狀小刀魚是獨特的物種。
迷幻襞魚
迷幻襞魚發現於印度尼西亞,不僅僅全身被獨特的迷幻同心圖案覆蓋,而且還有一個扁平的臉。你看它的表情像不像在說「天哪,我嚇壞了!」並且令人感到驚奇的是迷幻襞魚過著嬉皮士一樣平均分配食物的生活。
金蛛屬圓蛛
金蛛屬圓蛛屬於蜘蛛目絡新婦科,發現於南美洲。比較有特色的是,金蛛屬圓蛛的雌蛛要比雄蛛身長長5倍。
德魯斯真菌
德魯斯真菌是最近在與外世隔絕的西非島國發現的散發惡臭的真菌。這種真菌長2英寸(約5厘米),而其「有性暗示」的外型並不是其最大的特點,德魯斯真菌還散發難聞的氣味吸引蒼蠅,令其幫助分散孢子。
乳房形狀的安格納甘薯(以上圖片來源:國際在線)
乳房形狀的安格納甘薯發現於馬達加斯加,並且這種甘薯是可食用的。雖然是可食用的,但是並不能上我們的餐桌,因為它的外型不佳,並且是極度瀕危物種。(海瀾) (來源:國際在線)
3. 這種奇形怪狀的植物是什麼植物
是光棍樹,多肉植物的一種
4. 有哪些動植物很奇異/
豬籠草
豬籠草是大家較熟悉的高級食蟲植物,也是最有代表性的食蟲植物。它是半木質性的蔓生植物,一般高約3米左右。葉子互生,葉柄扁平,葉片寬大,葉片的尖端延伸出細而長的葉梗,葉梗末端又膨大而成捕蟲袋,其形狀很像豬籠,所以人們叫它豬籠草。捕蟲袋即是豬籠草的捕蟲武器,看上去猶如一個個「小瓶子」掛在植株上,因此豬籠草也是一種瓶狀植物.光棍樹
在熱帶東非和南非的乾旱地區,生長著一種奇異而有趣的樹,樹上一年到頭只是一些光溜溜的綠枝,不長葉子,偶然長葉,但也很少,因此人們叫它「光棍樹」(圖5)。也有人叫它神仙棒或綠玉樹,日本人稱之為青珊瑚。
這種樹屬大戟科,和我們常見的花卉霸王鞭、一品紅等植物是同宗兄弟。它的樹姿別具一格,直立、光禿,樹高4—9米,枝條肉質、綠色、圓棍狀,長成無刺的灌木或小喬木的樣子。它的葉子很小,如不注意是不容易看見的,而且往往早就脫落了。
光棍樹為什麼不長或很少長葉子呢?因為這種樹的故鄉在非洲的乾旱地區,那裡常年雨水很少,非常缺水,為了保水抗旱,它們的葉子就逐漸變小,甚至慢慢地消失了。這樣,可以減少體內的水分蒸發,大大節省用水。為了製造有機質而能生存下去,它的樹枝就變成了綠色,以代替葉子進行光合作用。可見,光棍樹的這種有趣特點, 是為了適應嚴酷的自然條件和生存環境,而逐漸形成的特殊抗旱本領。
瓶子草
瓶子草是一類著名的食蟲植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長在沼澤地、潮濕的田野或湖濱,屬被動捕捉型食蟲植物。
瓶子草的葉子非常奇特而有趣,有的呈管狀,有的呈喇叭狀,還有的呈壺狀,看上去好似各種形狀的瓶子,因此人們把它稱為瓶子草。
瓶子草的這些瓶狀葉便是捕捉昆蟲的「誘捕器」。瓶子的內壁非常光滑,並生有蜜腺,能分泌出香甜的蜜汁,以引誘昆蟲上鉤,瓶壁上還生有一排排尖刺般的倒毛,可以幫助捕捉昆蟲,頂端有一片唇瓣。瓶子的底部盛有液體,這是瓶子草設置捕捉昆蟲的「水牢」。當昆蟲受到香甜味引誘前來吃蜜時,便爬到了滑溜的瓶口邊緣,它想鑽進瓶里以吃到更多的甜蜜,這時就會滑落到瓶底,掉進液體之中。如果掉進瓶底的昆蟲企圖爬出來,內壁四周的倒毛就好似衛士手中的長矛擋住了它的去路,使其無法逃生;如果昆蟲試圖飛出去,它的翅膀就去碰到倒毛或內壁,而又重新掉進液體之中。就這樣,昆蟲被活活淹死在「水牢」中;然後內壁分泌出消化酶,進行消化分解,再由薄壁細胞將分解出的氨基酸吸收。
人們對瓶子草的瓶底液體來源十分感興趣,過去一般都認為是積存的雨水。可是,近年來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這些液體不是雨水,而是根系從土壤中吸收來的水分,即使在乾旱之年,瓶底里也照樣有液汁。有趣的是,在液體中還生存有細菌,這些細菌可以幫助瓶子草分解捕捉到的獵物。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瓶子草的捕蟲「武器」雖然巧妙而有效,但也有不怕者。比如有一種蜘蛛,常常在瓶口上織網,劫獲瓶子草蜜汁引誘來的昆蟲,而自己卻不會掉進瓶里。更有甚者,有一種蛾子的幼蟲,居然毫無顧忌地進入瓶中吸食,消化酶卻對它絲毫也不能損傷;還有一種蚊子,能夠垂直降落和起飛,它將卵產在瓶子草的瓶底液體里,卵在液體中孵化成幼蟲,幼蟲又安然無恙地長成成蟲,然後再展翅飛出去,而消化酶對它也毫無損害,這其中的奧秘還有待於科學家去探索。
瓶子草主要分布在美洲、亞洲熱帶地區,以及澳大利亞和埃及等國。瓶子草有多種,有的長相非常奇妙而有趣,在這里不仿向大家介紹幾種。
在印度洋的島嶼上,生長著多種瓶子草,它們的「瓶子」有的像竹筒,有的像酒杯,還有的像罐子,真是五花八門、奇形怪狀。其中最值得介紹的是,有一種瓶子草的葉片呈管狀,葉片頂端有一個彎曲下來的蓋子蓋在瓶口上方,看上去好似一頂帽子,故人們形象地稱它為帽蓋瓶子草。它不僅能捕捉昆蟲,有時甚至連小鳥也成了它瓶中的獵物。
捕蠅草
食蟲植物的葉片變得非常奇特而有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囊袋,還有的像蚌殼……。各種奇形怪狀的葉子,是它們捕捉昆蟲的有效「裝置」。
不同的食蟲植物其捕食昆蟲的方式也不一樣。瓶子草和豬籠草設陷阱捕蟲,是一種消極等待的被動方法;而捕蠅草則是採用積極主動的方法捕蟲,因此最為惹人注意,也顯得更加有趣。有一部科教電影叫《中山植物園》,裡面有這樣一個非常珍貴的鏡頭:一個甲蟲爬到一株植物的葉片上,蚌殼似的葉片迅速合攏,葉緣的刺毛也交錯地扣合起來,把甲蟲牢牢地關在裡面,這株奇趣的植物就是捕蠅草。
捕蠅草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植物,莖很短,葉輪生。葉子的構造很奇特,在靠近莖的部分有羽狀葉脈,呈綠色,可進行光合作用;但到了葉端就長成肉質的,並以中肋為界分為左右兩半,其形狀呈月牙形,可像貝殼一樣隨意開合,這就是它的「誘捕器」。每半個葉片的邊緣都生有10—25根剛毛,其內側靠近中助的地方,又生有3根或3根以上的感覺剛毛(或叫激發剛毛)。在葉緣還生有蜜腺,能夠分泌蜜汁用以引誘昆蟲。
平時誘捕器張開,葉片向外彎曲,當上鉤的昆蟲爬到葉片上吃蜜時,如果其中一根激發剛毛被觸動兩次或兩次以上,或者在數秒鍾內至少有兩根激發剛毛被觸動,那麼誘捕器就會在20—40秒鍾內閉合,葉片便向里彎曲,葉緣上的剛毛交叉鎖在一起,將獵物囚禁在裡面。當昆蟲在裡面掙扎時,便再次觸動激發剛毛,每觸動激發剛毛一次,誘捕器就閉合得更緊。同時,激發剛毛受到刺激後,葉片上許多紫紅色小腺體就分泌出一種酸性很強的消化液,將蟲體消化,然後再由這些腺體吸收。大約5天後,當昆蟲的營養物質被吸收干凈後,葉子又重新張開,准備捕捉新的獵物。
在所有的食蟲植物中,捕蠅草是人們最熟悉和科學家研究最多的一種植物。早在一百多年前,達爾文就曾精心研究過食蟲植物,他特別喜歡捕蠅草,並稱它為「世界上最奇妙的一種植物」。
達爾文和生理學家伯登·桑德森對捕蠅草的捕食過程進行了研究,並有一些卓越的發現。達爾文觀察到,捕蠅草的激發剛毛受到刺激後,要間隔一定的時間後葉片才開始運動。因此他推測,一定有類似動物神經的電脈沖信號從剛毛傳到誘捕器的運動細胞上,從而產生運動。伯登·桑德森用電流計來進行測定,結果電流計指針顯示出有一股微弱的電流。這實際上就是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動作電位。動作電位以每秒20毫米的速度通過葉子,正是這種電信號調節了捕蠅草的捕食運動。研究者還發現,如果對剛毛的刺激強度不夠,便不能產生動作電位,誘捕器也不發生運動。當兩次刺激時間相隔太近時,誘捕器也不能閉合,因一個動作電位不可能在距前面一個太近的時間里產生。這種現象,與動物神經中發生的麻痹現象十分類似。
後來,美國科學家威廉斯和皮卡德發現,捕蟲草的動作電位,產生於每根剛毛頂端基部或靠近基部的感覺細胞中發生的受體電位;而每一個受體電位都產生若干個動作電位,使剛毛不停地運動。
達爾文不僅對捕蠅草在捕到昆蟲時,其誘捕器不斷緊閉,正確解釋為由於昆蟲為了逃脫所作的掙扎不斷刺激激發剛毛的結果;而且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昆蟲死後,誘捕葉片仍在緊閉。後來,威廉斯和皮卡德對這一現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釋:捕蠅草有兩種運動,一種是快速的捕捉運動,另一種是慢速的消化運動。前者是由機械刺激引起,由動作電位傳遞的;後者是由死亡昆蟲的化學物質激發,由激素引起的。威廉斯和他的同事用實驗證明了這一解釋的正確性。他們把半閉合的捕蠅草浸在近似於它分解昆蟲所釋放的溶液里,結果誘捕器又緊縮了大約40%。千奇百怪的樹
在前蘇聯南部生長著一種有趣的樹,當地居民叫它「眼睛樹」。令人吃驚的是,當把樹皮剝掉後,便會露出一隻只大眼睛似的疤痕;同時,每隻「眼睛」里還會流出「眼淚」這種「眼淚」是一種粘性液汁,可以用來代替膠水使用。
在印度有一種奇特的電樹,如果人們從樹旁經過,一不小心碰到了它的枝條,便會被電打得很難受。經科學家研究發現,原來這種樹具有發電和蓄電的本領,並且蓄電量和電壓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中午,太陽光最強,溫度最高,它的蓄電量最大,電壓也最高;而到了午夜,它的蓄電量最小,電壓也最低。
在非洲北部生長著一種奇怪的「炸彈樹」,它結出的果實有椰子那麼大,非常堅硬,呈金黃色。成熟後往往會突然爆炸,碎殼可以飛出20多米遠,其威力不亞於手榴彈,不少鳥兒在啄果時被炸死。
在南美洲秘魯南部山區有一種奇異的樹,它的樣子很像棕櫚樹,當地居民叫它「捕鳥樹」。這種樹的葉片很大,上面長滿了又尖又硬的刺。鳥兒不知這些尖刺的厲害,當落到樹上休息時,就會被刺傷或刺死。
在印度尼西亞的森林裡,有一種能將飛鳥彈死的樹,當地人叫它「彈樹」。這種樹的樹枝非常奇特,是一種帶鉤的彎枝,鉤尖倒鉤於另一枝的枝杈上,隨著樹木的生長,鉤尖被枝條所牽拉而成為「弓上弦」的狀態。當飛鳥稍加觸動時,枝條便脫鉤彈出,往往將鳥打得頭破血流或傷肢斷翼,有時會立即死亡。
在馬來西亞有一種奇妙的樹,它在凌晨3點整開花,而到了次日下午4點整落瓣,從來不提前或推遲,非常准時,如同報時的「鍾表」,因此被人們譽為「報時樹」。
在我國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交界的地方,生長著一種能產鹽的奇樹,人們叫它「木鹽樹」。每到夏季,樹幹上凝結一層雪白的鹽霜。若用刀子輕輕把它刮下來食用,其質量可與上等精鹽相媲美。
在我國新疆南部孔雀河和塔里木河匯合處的鐵干里克,生長著一種名叫異葉楊的樹,在樹皮上,每年都可產出很多蘇打(碳酸鈉),故人們又稱它為「蘇打樹」。
在東南亞和我國西雙版納、海南島一帶,生長著一種油瓜樹,結出的油瓜有西瓜那麼大,一棵樹可結出100—200個。一個瓜里有6—8粒種子,種仁含油量高達70%,一粒種子可榨一兩多油。這種油有杏仁味,是高級食用油。如果種子用火烤一烤,吃起來有豬油味,所以人們叫它「豬油果」。
最長的植物
北美紅杉、道格拉斯黃杉和王桉,雖然都有身高超過110米的記錄,被稱為「世界最高的樹」,但卻不是身體最長的植物。
在美洲、大洋洲的太平洋沿岸海域中,生長著一類個體極為巨大的褐藻門植物。它們用粗達1米的固著器固著在深幾十米的海底岩石上,成體往往長達百米以上,最長的可達400米,堪稱世界上身體最長的植物。這類海藻藻體的主柄上有多達100個左右長15—60米的細長分枝,分枝上生有眾多側生的「葉片」,整體重量可達數百公斤,其身體之碩大在藻類植物中無與倫比,因此被稱為巨藻。在海水溫度適宜的春夏季節,巨藻生長極為迅速,最快時每天可長2米左右,因此它們也是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
在陸生植物中,身體最長的是熱帶雨林中的棕櫚科省藤屬種類。它們雖然不能直立生長,卻依仗著出色的攀援本領,如游蛇一般攀附在其它樹木身上。據植物學家測量,最長的省藤屬植物莖長可達24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樹北美紅杉身長的2倍多。
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載,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一株來自中國的豆科植物紫藤,是1892年栽種的,迄今已逾百年。它的身長達到150多米,覆蓋了幾乎一英畝的面積,體重252噸。這株巨大的紫藤,春季開花時的景色極為壯觀,在持續5個星期的花期內,陸續開放的花朵有150萬之多,因此被列為世界最大的花木。
另據1974年11月的一則報道,一株經過人工激素處理的攀援植物西悉蓮,身長達到了182.88米。
更多植物請訪問:
參考資料:
5. 有哪些神奇的植物
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那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廣袤的沼澤地帶里,生長著一種令人畏懼的吃人植物叫日輪花。日輪花長得十分嬌艷,其形狀酷似齒輪,故而得名。日輪花的葉子一般有1米長左右,花就散在一片片的葉子上面。日輪花能發出誘人的蘭花般芳香,很遠就可聞到。人們要是不小心碰上它或去摘它,那些細長的葉子便馬上從四周圍象鳥爪一樣地伸卷過來,緊緊地把人拉住,拖倒在潮濕的草地上,直到使人動彈不得。這時,躲在日輪花上的大蜘蛛便蜂湧地爬到受害者的身上,細細地吮吸和咀嚼,美美地飽吃一餐。當蜘蛛吃了人的軀體後,消化排出的糞便又成為日輪花的肥料。
生長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的一種樹,名叫「奠柏」,它居然能把人吃掉,真是世界上最兇猛的樹了。
奠柏樹高八九米,長著長長的枝條,垂貼地面,有的像快斷的電線,風吹而搖,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它們,樹上所有的枝條就會像魔爪似的向同一個方向伸過來,把人捲住,而且像蛇那樣越纏越緊,使人脫不了身。而且,樹枝很快就會分泌出一種黏性很強的膠汁,消化被捕獲的「獵物」。如果動物粘上這種液體,就會慢慢被「消化」掉,成為它的美餐。當奠柏的枝條吸完了養料,就又展開飄動,再次布下天羅地網,准備捕捉下一個獵物。
爪哇島上的當地人根據奠柏樹的「脾氣」,先用魚去喂它,等它吃飽了,就趕快採集它的樹汁,因為它的樹汁是制葯的寶貴原料。「奠柏」雖然兇猛,但終究斗不過人,最後還得乖乖地被人利用。
生長在非洲叢林中的樟柯樹,就是一種奇特的滅火樹。有一位科學家曾對這種樹防火的敏感性進行試驗,他有意站在樟柯樹下用打火機打火吸煙,誰料火光一閃,頓時從樹上劈頭蓋臉地噴出了白色的液體泡沫,使打火機的火頓時熄滅,這位科學家也滿身白沫,狼狽不堪。
樟柯樹為什麼能滅火呢?科學家們發現,樟柯樹之所以能滅火,因為它擁有一個天然的自動「滅火器」。樟柯樹是一種常綠樹,生長在非洲安哥拉的西部地區,樹型高大,枝葉茂密,細長的葉片向下搖曳,長約2.5米,垂掛下來就像姑娘們的長辮子。然而,就在這繁茂的葉叢中隱藏著許多饅頭一般大小的圓球,看似果實,實際上這正是滅火的「武器」——節苞。節苞上有許多小孔,就像蓮蓬頭上的小孔一樣,裡面裝滿了白色透明的液體。但科學家分析後發現,這些液體中竟然含有大量的四氯化碳,真可說是名副其實的「消防器」。樟柯樹對火特別敏感,一旦附近出現了火光,樟柯樹就立即對節苞發出行動「指令」,樹上的節苞就會猛然噴射出液體泡沫,將火焰撲滅,從而使茂密的森林「轉危為安」。
6. 植物界有哪些長相很怪異的花朵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植物界確實有很多長相很奇特的花朵,比如蒲包花、荷包牡丹和嘴唇花。這些花朵長相奇怪,要不是顏色過於艷麗,就是長得像某種其他的物體,看起來別具一格。
一、蒲包花蒲包花是玄參科荷包花屬的植物,它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株高20-40cm。它的花色變化豐富,有黃色,白色,紅色等不同顏色的花朵。蒲包花花色艷麗,花型非常奇特,看起來毛茸茸的。有些復色品種形狀更加奇怪,有些角度看起來像一個蘑菇一樣,有些角度看起來像荷包一樣,不知道為什麼,蒲包花看上去特別有食慾。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奇形怪狀的花朵呢?歡迎在評論區一起分享。
7. 大家有沒有玩過一個很好玩的平面植物成長小游戲 不是農場那種立體的 是很奇形怪狀的植物 播種就會長起來
魔法花園之仙境嗎,裡面的植物很奇怪,在4399游戲盒裡
8. 地球上最奇特怪異的植物龍血樹,長相奇葩,你在旅行中見過哪些不常見的植物
地球上確實有著各種各樣的植物,除了比較怪異的龍血樹外,還有很多的看起來驚訝最難得一見的植物。在地球上面非洲這樣的原始森林裡面奇怪的植物是最多的,而在我的記憶裡面比較深刻的看到過捕蠅草。
世界上千奇百怪的植物確實很多,他們活在我們不常見的地方特殊地活著,你在旅遊途中又遇到過哪裡特別的植物?
9. 形容植物奇形怪狀的詞語
奇形怪狀_網路漢語
奇形怪狀 [qí xíng guài zhuàng]
[釋義] 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狀。
儀態萬千_網路漢語
儀態萬千 [yí tài wàn qiān]
[釋義] 儀態:姿態,容貌。形容容貌、姿態各方面都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