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盆栽
㈠ 有人收集古代詩人描寫盆景的詩嗎
詩人 們對春風情有獨鍾,以其生花妙筆一次又一次地吟詠之。在中國 古代詩人 們的筆下,... --春風是忙碌的。南宋詩人方岳有一首題為《春思》 的詩 :"春風多可太忙生,長共花邊...
㈡ 形容盆景的古詩詞
1、翠崖紅棧郁參復差,小盆初程景最制奇。
出處:出自陸游《懷舊》。
意思:翠崖紅棧郁參差不齊,小盆初程影最奇特。
2、終日歡陪解語蓮,浮花欲比價相千。
出處:出自趙希逢《和買盆池蓮》。
意思:一天的歡樂陪伴解語蓮,浮花要比價格相差千。
3、吾兒來侍側,供我一秋蘭。
蕭然出塵姿,能禁風露寒。
出處:戴復古《滸以秋蘭一盆為供》。
意思:我的孩子來伺候我,供我一秋蘭。瀟灑出塵姿態,能阻止風露寒。
4、縈春絆碧裂蒼苔,歲晏寒香宛轉來。
出處:出自謝宗可《蟠梅》。
意思:它圍繞春季絆碧撕青苔,歲末寒香宛轉來。
5、孤根如寄,高標自整。坐上西湖風景。
幾回誤作杏花看,被夢里、香魂喚省。
出處:出自劉敏中《鵲橋仙 盆梅》。
意思:我根如寄,高標自整。坐上西湖風景。多少次誤作杏花看,被夢里、香魂叫省。
㈢ 關於盆景的詩詞
1、宋 陸游《懷舊》
翠崖紅棧郁參差,小盆初程景最奇。
誰向豪端收拾得,李將軍畫少陵詩?
2、元 劉敏中《鵲橋仙 盆梅》
孤根如寄,高標自整。坐上西湖風景。幾回誤作杏花看,被夢里、香魂喚省。
薰爐茶灶,春閑書永。不似霜清月冷。從今更愛短檠燈,夜夜看。
3、宋 趙希逢《和買盆池蓮》
終日歡陪解語蓮,浮花欲比價相千。
不須更買盆池景,寂寞無言涴眼前。
4、唐 李商隱《憶梅》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5、宋 戴復古《滸以秋蘭一盆為供》
吾兒來侍側,供我一秋蘭。蕭然出塵姿,能禁風露寒。
移根自岩壑,歸我幾案間。養之以水石,副之以小山。
儼如對益友,朝夕共盤桓。清香可呼吸,薰我老肺肝。
(3)古人盆栽擴展閱讀
中國是世界的詩詞王國,歷代的詩人墨客對花草樹木情有獨鍾,以凝煉的語言,傳神的文字,十分生動地概括了山水花木的精神品格和風情韻致,還有不少是吟詠盆景藝術。
元代強調盆景的「小中見大」,也要求畫理入盆的意趣。謝宗可《蟠梅》詩:「縈春絆碧裂蒼苔,歲晏寒香宛轉來;蛟蟄凍雲冰骨瘦。龍眠夜月玉鱗開。風霜氣勢從千折,鐵石心腸亦九回;只為東君甘自屈,不教枉點百花魁。」
清時,觀花盆景不僅在民間深受喜愛,在宮廷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康熙在《詠御制盆景榴花》中寫道:「小樹枝頭一點紅,嫣然六月雜荷風; 青葉里珊瑚朵,疑是移銀金碧中。」把盆中珊瑚配景的襯托,榴花的嬌艷欲滴寫的十分傳神。
㈣ 怎樣的盆栽簡單又好看
微型盆景是現今盛行的盆景流派之。它用盆小巧,構思精細,造型美觀,點綴居室,生機盎然。
一、工具/原料:5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黑松、瓜子黃楊、鳳尾竹、細葉冬青、6月雪、文竹、雀梅、南天竹
二、步驟/方法:(1)取材。製作微型盆景,1般選擇枝細葉小、上盆易活而且根干奇特、花果艷麗、易造型的材料。常選用的有5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黑松、瓜子黃楊、鳳尾竹、細葉冬青、6月雪、文竹、雀梅、南天竹等。以上樹種可用扦插、播種和分株等法得到植物。為了快速成型,也可到山野挖取枸杞、錦雞兒、金豆、紫藤、鋪地蜈蚣、火棘等樹樁,挖出經藝術造型後便可栽入盆中。
(2)造型。微型盆景的製作要在細微中見工夫。要「意在筆先」,胸中備古木之形。製作前要對各種樹木的姿態、習性等了如指掌。造型要高度概括,依照樹乾的特點,適當地作些一語道破的加工,使之疏密有致,層次分明。造型經常使用的方法有棕絲結扎法、鉛絲纏繞法、折枝法、攀扎法及倒懸法等等。採取鉛絲纏繞法整形較為簡便。1般樹木整形以在早春進行動宜。具體操作要根據枝乾的粗細分別選用直徑適合的鉛絲纏繞枝幹,再把枝幹彎成所需要的形態。用鉛絲纏繞時必須緊貼樹皮,疏密適度,繞的方向以和枝幹直徑成45°角為好,經過1~2年後樹干基本定型,才可去掉鉛絲。對那些沒必要要的雜亂枝條,應截短或除去。
(3)上盆。整形時要將樹木從泥盆中移栽到紫砂盆或釉盆中。盆的形狀、大小、色澤須和樹體相配。1般情況下,精深筒盆,合適於懸崖式;橢圓或淺長方形盆,宜栽直干或斜乾式;圓形盆可配置低矮蟠曲植物;多角形淺盆,宜栽高乾式。另外,盆架也應與花盆形態色采調和,融會成完全的藝術結構。古人鑒賞盆栽藝術有「1樹2盆3花架」的名言。
(4)養護。微型盆景的養護特別需要周到細致。盆土宜常常保持濕潤,要見干見濕,或用盆浸法灌水。盛夏置於蔭處,用細孔噴壺往植株上噴水,保持濕潤環境。生長時間間要薄肥勤施,1般每10天左右施1次。可用充分腐熟的豆餅水、蹄片水等。亦可施用全元素復合化肥,施肥方法最好也用盆浸法。注意事項:盆土宜常常保持濕潤,要見干見濕,或用盆浸法灌水。盛夏置於蔭處,用細孔噴壺往植株上噴水,保持濕潤環境
㈤ 描寫「盆景」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盆景」的詩句有:
1、《滸以秋蘭一盆為供》
宋 : 戴復古
吾兒來侍側專,供我一秋蘭。蕭然出塵屬姿,能禁風露寒。
移根自岩壑,歸我幾案間。養之以水石,副之以小山。
儼如對益友,朝夕共盤桓。清香可呼吸,薰我老肺肝。
不過十數根,當作九畹看。
2、《和花翁盆梅》
宋 : 杜范
絕澗移來近市園,又還移入賣花分。體蟠一簇皆心匝,膚裂千梢尚手痕。
試問低回隨俗態,何如峭直抱孤根。歲寒風節應無恙,魯兀須知自有尊。
3、《紅梅》
宋: 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
4、《憶梅》
唐代: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5、《新栽梅》
唐代:白居易
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
㈥ 花卉的古人養花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栽培的花卉,賞花,沒有一個人不愛。可以看版出,從古代的時候權,很多文學作品中,我們的勞動人民從周代已種植了很多花草樹木,其中有一些是兼具觀賞,食用,葯用效果。孔子曾經說過:「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柏強了,古人稱道的。「詩經」中多次提到桃花,梅花,荷花,牡丹也提到來自詩經成語「投桃報李」。牡丹,勺葯,是否與現代的牡丹相似未知。 「歌曲之南」,許多草葯,只知道薛理今天木蓮,杜若杜衡,蒔蘿今天是一樣的,它是很難詳細考證。此外,「詩經」的文章,也提到了花卉,「南」也多次提到花卉的歌曲,似乎是一個雙贏的香草盆栽氣味清香草出現宋代。有些花了一千多年的修煉,到2013年還沒有改變原來的顏色和形狀。周代月在「黃菊花」,現在看來,菊花原來是黃色的,五彩的品種是連續的植物花卉在花園里培養的結果。更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植物園,一旦古墓葬出土的蓮花培育成今天的荷花的花和葉蓮甚至有繁殖的後代,完全能夠適應今天的環境。
㈦ 著名的盆栽樹有哪些
1.蘇鐵
又稱鐵樹。蘇鐵科,蘇鐵屬。常綠木本植物,樹高約2米。樹干圓柱形,粗壯,不分枝,有明顯螺旋狀排列的菱形葉柄痕。羽狀葉著生於樹干頂部,長0.7~2米。羽狀裂片數可達100對以上,厚革質、條形、堅硬,向上斜展微呈「V」字形,邊緣顯著向下反卷,葉色深綠,有光澤。雌雄異株。雄球花圓柱狀單生樹干頂端,直立,小孢子葉扁平鱗狀或盾形,螺旋狀排列。雌花大孢子肉質羽狀分裂,裂片12~18對,密生淡黃色茸毛。產於福建、台灣、廣東,各地有栽培。喜光,對煙害及空氣污染的抵抗力強。宜植於沙質壤土,但略為黏質土壤也能適應,惟需排水良好,否則根部易受水濕影響而生長不良。華南、西南各省區多露地植於庭園,長江流域各地和華北多盆栽,但要補充鐵質,如施礬肥水(硫酸亞鐵肥水)或在盆內施放鐵屑、鐵釘等物。冬季在溫室越冬。蘇鐵是亞熱帶植物,在原產地年年都能開花,但移至北方盆栽後,氣候等條件不能滿足生長發育要求,不易開花。同屬種有:①台灣蘇鐵(C.taiwaniana),樹高約3米。羽狀葉長1.8米,羽狀裂片90~144對,條形,薄革質,中部羽狀裂片長,邊緣不反卷,中脈兩面隆起。葉柄兩側有刺。雄球花近圓柱形,大孢子葉密生黃褐色或銹色毛,成熟後脫落。產於台灣,廣東、福建等地有栽培。②篦齒蘇鐵(C.pectinata),樹高3米。羽葉長1.2~1.5米,葉柄兩側具疏刺,刺略向下彎。羽狀裂片80~120對,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厚革質,堅硬,中部羽狀裂片較長,邊緣稍反曲,葉脈在兩面隆起。雄球花錐狀圓柱形,大孢子葉密被褐黃色茸毛。產於雲南西南部,昆明有栽培,印度、尼泊爾、錫金、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越南也有分布。③華南蘇鐵(C.rumphii),樹高4~8米,上有殘存葉柄。羽葉長1~2米,近直展,上部拱彎,葉軸下部通常有短柄。羽狀裂片50~80對,長披針狀條形或條形,革質,綠色,有光澤。雄球花橢圓狀長圓形;大孢子羽狀分裂,被茸毛,後脫落。
2.南山茶
又稱雲南山茶花。山茶科,山茶屬。常綠大灌木至喬木,樹高可達15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無毛,棕褐色;葉橢圓狀卵形,鋸齒細尖,表面深綠而無光澤,網狀脈顯著,背面淡綠色。花2~3朵,直生於葉腋,無花柄,形大,徑約20厘米。花色自淡紅至深紫,花瓣15~20枚,內瓣倒卵形,外瓣闊倒卵形或圓形,緣常波狀;萼片形大,內方數枚呈花瓣狀。花期很長,在原產地早花種自12月下旬始開,晚花種能一直開到4月上旬。原產我國雲南,江蘇、浙江、廣東等省有栽培,北方各省多盆栽。喜側方庇蔭,耐寒性比山茶弱,喜溫暖濕潤氣候,畏嚴寒酷暑。生長季適溫18℃,越冬溫度-5℃以上。如果氣溫降至0℃,則花蕾會受凍而逐漸枯落,但枝條抗寒力較強,可經受-12℃的低溫而不死亡。空氣相對濕度以60%~80%為理想。對土壤的酸鹼性反應比山茶更為敏感,以pH5左右最佳,可在pH3~6的范圍內正常生長。忌鹼土,以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土壤最好。南山茶是我國雲南特產、並享有國際盛名的觀花樹種之一。生長緩慢,但壽命很長。花期較久,花芽大都著生於近枝梢部,花朵繁密似錦,極美艷,可謂一樹萬苞,妍麗可人。每年開花時節,如火燒雲霞,花海一片。古人曾謂茶花有十絕:花美,壽長,氣魄大,膚雅,姿美,根奇,葉茂,性堅,顏榮,宜賞。為園林綠化用珍貴樹種。
3.羅浮
又稱金橘。芸香科,金柑屬。常綠灌木,樹高3米,通常無刺,多分枝。葉互生,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革質,全緣或具不顯細齒;葉柄具極狹翅,頂端有關節。花小,萼、瓣各5,1~3朵腋生,白色有芳香。果橢圓球形,長約3~5厘米,金黃色。原產我國南部,華北及長江中、下游常溫室盆栽觀賞,為我國民間新春佳節的賀歲佳品。
4.佛手
芸香科,柑橘屬。枸櫞變種,常綠小喬木或小灌木。為著名的葉、花、果兼賞型南方園林樹種,多作園景樹或盆栽應用。地栽樹高可達1.5米、蓬徑2米,盆栽多1米左右、蓬徑0.4米。葉革質,墨綠,有光質。花序圓錐狀或腋生花束,花朵潔白,成簇開放,香氣襲人。春花以單性花居多,形體細長,頂端尖銳,因子房發育不良不能結果,但可採摘曬干泡茶或作葯用。夏秋季以兩性花為主,形體短壯,尖端圓鈍,坐果率較高。果實幼時青綠色,成熟後色澤橙黃,有奇香,在樹上掛果時間可長達3~4個月之久。春果一般在夏末成熟,頂端分裂如手指,呈伸指形,俗稱「開佛手」;夏果在秋冬成熟,一般為握拳狀,稱為「閉佛手」。古代鄉土詩人雪樵贊曰:「蒼煙罨丘壑,綠橘種百手;黃柑大佳麗,伸指或握拳;清香撲我鼻,直欲吐龍涎。」佛手除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外,全株皆能入葯,營養保健功能亦非常顯著,在國內外市場十分搶手。可在南方適宜地區結合園林樹種的選擇、應用,大力推廣,以增效益。浙江金華是佛手經濟栽培的主要產地,有「佛手之鄉」的美譽。生長期適溫20℃,安全越冬溫度5~15℃,長期低於0℃即顯凍害。佛手菌根數量較多,易腐爛,斷根後不易恢復。
5.澳洲鴨腳木
又稱昆士蘭傘樹、放射葉鵝掌柴。五加科,傘樹屬。常綠喬木,株高可達30米以上。掌狀復葉,似傘狀。幼樹有小葉3~5枚,成年植株7~16枚,葉長橢圓形,革質,葉緣偶有鋸齒,綠色。花序長達1~1.5米,紫紅色。原產地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較耐陰,怕強光暴曬。生長季適溫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10℃,否則受凍落葉。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澳洲鴨腳木株形碩大,葉態清麗,為大型室內盆栽觀葉樹種。配置於門庭兩側和廳堂中央,輕快柔和,舒展自如。擺放樓梯或屋角,春色盎然,生機蓬勃。常見變種有:①斑葉海灣鴨腳木(var.variegata),葉片深綠色,有不規則乳白色斑紋。②短柄傘樹(var.compacta),植株矮性,葉片、葉柄均小而短,適合盆栽觀賞。
6.斑葉橡皮樹
又稱印度橡皮樹、斑葉印度榕。桑科,榕樹屬。常綠大喬木,株高20~25米。主幹粗壯,分枝力強。莖幹上有大量氣生根,褐綠色。單葉互生,葉片長橢圓形,肥厚、革質,葉面深綠色,鑲嵌乳黃色和灰綠色的不規則條紋。原產印度、馬來西亞,喜溫暖多濕、陽光充足和通風良好環境。生長季適溫16~21℃,越冬溫度不低於5℃,否則易受凍害。土壤以肥沃、疏鬆的微酸性沙質壤土為宜。斑葉橡皮樹葉大色美,是常用的大型耐陰觀葉樹種,盆栽陳設賓館大堂和家庭居室的極佳材料。南方常配置建築物前、花壇中心和道路兩側,是效果很好的景觀樹。常見的觀賞變種和栽培品種有:①狹葉白斑橡皮樹(cv.Doescheri),葉片較狹,葉面綠色,鑲嵌乳白色和黃色不規則條紋。②金邊橡皮樹(var.auero-marginata),葉面淡綠色,葉緣為淡黃色。③紅葉橡皮樹(cv.Rubra),新葉淡紅色,葉緣紅色。④紅緬樹(cv.Decora),葉片寬,深綠色,有光澤。
7.花葉垂榕
又稱花葉垂枝格。桑科,格樹屬。垂榕的栽培品種,常綠灌木。株高1~2米,分枝較多,小枝柔軟下垂。葉片互生,密集,革質倒卵形,淡綠色,葉脈及葉緣具不規則的黃色斑塊。原產印度、馬來西亞。喜溫暖、濕潤和散射光的環境。生長季適溫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5℃,否則葉片易受凍大量脫落。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斑葉垂榕樹形優美,葉片綺麗,耐陰性好,是目前室內裝飾十分流行的盆栽觀葉樹種。適用於賓館、車站、空港、商廈的廳堂綠飾,雍容華貴。用於點綴家庭客廳、書房,清新悅目。栽培品種有:①斑葉垂榕(cv.Variegata),葉片綠色,葉面鑲嵌不規則乳黃色斑緣。②爪哇垂榕(cv.Exotica),葉片長,亮綠色,邊緣呈波狀,葉尖呈螺旋狀。還有星光(cv.Starlight)、金皇(cv.Golden King),以及矮生種微金(cv.MiniGold)和微星(cv.MiniStar)。
8.帝王葵
又稱伐訶納葵。棕櫚科,帝王葵屬。多年生常綠小喬木,株高6~8米。莖干單生,棕色。葉大,長1.5~3.5米、寬70~90厘米,羽狀不分裂,葉面鮮綠色,背面銀色,有微柔毛,羽狀脈明顯,邊緣具淺缺刻,葉柄基部具纖維狀葉鞘。肉穗花序,長50厘米,有3~4分枝。原產南太平洋的馬克薩斯群島和波利尼西亞群島。喜高溫潮濕和陽光充足環境。怕強光暴曬,較耐陰。不耐寒,生長季適溫25~30℃,越冬溫度不低於15℃,低於8℃時葉片易受凍變黃。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質壤土。帝王葵屬大型觀葉植物。葉片巨大、壯麗,葉緣不分裂,形似碩大的羽毛扇,在棕櫚科植物、甚至在觀葉植物中不多見。盆栽用於大型公共場所的廳堂擺放,色翠姿美,氣派非凡。小型盆栽可點綴居室、客廳、書房,翠葉綠羽生機蓬勃。在南方,配置在公園、風景區內或布置大型建築物兩旁,其龐大的體姿,十分引人注目。
9.魚尾葵
棕櫚科,魚尾葵屬。常綠喬木,樹高達20米。葉二回羽狀全裂,每側羽片14~20枚,中部較長,下垂。裂片厚革質,酷似魚鰭,端延長成長尾,近對生。葉軸及羽片軸均被棕褐色毛及鱗秕,葉柄長1.5~3米。葉鞘巨大,長圓筒形,抱莖,長約1米。原產中國南部,廣東、廣西、福建、雲南等地低海拔林中,耐陰,喜濕潤酸性土。為本屬中最耐寒種,能耐-5℃左右短暫低溫。樹形美麗,葉型奇特,為良好的盆栽綠化樹種,陳設廳堂,綠葉婆娑,如游魚在即,同屬喬木型種董棕(C.obtusa),產印度和泰國北部及我國西雙版納,原產地分布至海拔100米高山,能耐-4℃低溫。灌木型種肯氏魚尾葵(C.cumingii)、短穗魚尾葵(C.mitis)等較不耐寒。
10.散尾葵
棕櫚科,散尾葵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狀,株高5~8米,基部多分枝,叢生。莖黃綠色,葉痕明顯、似竹節。葉羽狀復葉,平滑細長,葉柄尾部稍彎曲,羽狀小葉線形,淺綠色。果實紫黑色。原產馬達加斯加島。喜高溫多濕和半陰環境。不耐寒,怕強光暴曬。生長季適溫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10℃。適生腐殖質豐富、疏鬆的沙質壤土。散尾葵株形優美,兼富竹的風韻和熱帶情調,又有耐陰和管理方便的特點,是應用廣泛的優良觀葉樹種。盆栽布置居室小型空間,清幽淡雅。綠飾賓館、商廈、車站等公共場所,典雅豪華。在南方與其他高大棕櫚類景觀樹配置,優美雅緻。切葉作插花素材,應用廣泛。同屬觀賞種有卡巴達葵(C.cabadae),株高10米,莖干細長,基部膨大,葉片交互排列,小葉細長、亮綠色,果實小,紅色。
11.棕竹
棕櫚科,棕竹屬。常綠叢生灌木,樹高約2米,莖干圓柱形,有節。葉掌狀深裂,裂片4~10枚、葉脈疏顯,葉色翠綠,條形葉柄長10~20厘米。變種有斑葉棕竹(var.variegata),葉片具有金黃色條斑,異常美麗。產我國南部至西南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較耐陰,怕強光暴曬。不耐寒,生長季適溫13~18℃,越冬溫度不低於5℃。適生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棕竹葉形優美,挺拔瀟灑,四季常綠,盆栽觀賞作室內綠化裝飾,尤適於大型會場台側或作背景用,風采典雅,格調清麗。同屬種:①矮棕竹(R.humilis),植株稍矮小,葉掌狀深裂,裂片7~20枚,淡綠色,較柔軟。②粗棕竹(R,robusta),植株矮小,葉掌狀4深裂,裂片披針形。③細葉棕竹(R.gracilis),株高1米,葉片掌狀深裂,裂片數2~4枚,長條狀,具切狀齒缺。尤適於小型室內空間的盆栽綠飾。
12.袖珍椰子
又稱矮生椰子。棕櫚科,玲瓏椰子屬。多年生常綠小灌木,株高1~3米。莖干細長,直立單生,深綠色,具不規則環紋。羽狀復葉著生於枝頂,小葉20~40枚,裂片披針形,深綠色有光澤。雌雄異株,肉穗花序直立有分枝,花小,鮮橙紅色。原產墨西哥、瓜地馬拉。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怕強光直射。耐乾旱,不耐寒。生長季適溫18~24°C,越冬溫度不低於10°C。適生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袖珍椰子葉色翠綠光亮,樹姿扶疏俊美,盆栽點綴樓梯轉角處或卧室,活潑輕盈,生機蓬勃。如用於賓館大堂或會場列植布置,景觀繁盛。常見同屬種:①禾葉椰子(C.seifrizii),小型種,具匍匐莖,莖稈叢生狀;羽狀復葉,裂片長而窄,淡綠色。②匍匐椰子(C.stolonifera),小型種,株高2米,具匍匐莖,莖干呈攀援狀,形似藤條;葉寬闊,先端二裂,形似魚尾狀。③美麗袖珍椰子(C.elegans cv.Bella),植株矮,莖干生長慢,羽狀復葉,裂片寬,深綠色。④玲瓏椰子(C.metallica),是棕櫚科中最小的種類,株高不足1米,葉寬闊,先端二裂,似魚尾狀。
13.加那利常春藤
又稱愛爾蘭常春藤。阿爾及利亞常春藤。五加科,常春藤屬。多年生常綠藤木。株高7~10米,莖枝柔嫩,莖節處常長氣生根,成年莖呈半木質化。幼葉卵形,成年葉卵狀披針形,全緣或掌狀3~7淺裂,革質,基部心形。葉片全綠色,莖枝及葉柄為紅褐色。原產加那利群島。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較耐寒,怕強光暴曬。要求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壤土。生長季適溫15~22℃,越冬溫度10~15℃,能耐短暫-3℃低溫。加那利常春藤枝蔓飄逸,葉片素雅,適於盆栽懸垂欣賞,是綠飾家庭居室、陽台、窗檯和花架的理想材料,也可布置賓館、商廈、車站的門庭、立柱和牆面,景觀舒展自然。其栽培品種斑葉加那利常春藤(cv.Variegata),葉面深綠色,葉緣淡黃白色,中脈鮮綠色至灰綠色,有藍綠色斑塊。同屬種:波斯常春藤(H.colchica),常綠藤木,葉卵形或心臟形,徑8~18厘米。其栽培品種:齒葉常春藤(cv.Dentato),具軟齒狀葉片;斑紋齒葉常春藤(cv.Dendato Variegata),葉面上具深綠色、灰綠色和乳白色斑紋,是常春藤屬中葉片最大的品種。
14.斑葉薜荔
又稱雪荔、花葉木蓮。桑科,榕樹屬。蔓性常綠植物,莖蔓長約1米,節間易長氣生根。卵形葉宜生,深綠色,革質。葉緣有不規則的圓弧形缺刻,鑲嵌乳白色斑紋。原產中國和日本。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強,耐水濕,耐乾旱。喜富含有機質、疏鬆的沙質壤土。生長季適溫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5℃,能耐短時間-7℃低溫。低溫受凍後,葉片脫落。栽培品種:錦荔(F.sagittata cv.Variegata),蔓性常綠植物,初生枝蔓直立,發育成熟後下垂,單葉互生,披針形,全緣波狀,葉面起波皺,淺灰綠色,葉緣具乳白色鑲邊。常野生在岩石、樹樁或牆根的陰濕處。斑葉薜荔株形小巧玲瓏,葉色清新悅目,立柱或懸垂盆栽,觀賞效果俱佳,適書房、茶幾、案頭擺設,清幽典雅。成片栽植作為室內花園的地被植物,景觀效果新奇。美國有將斑葉薜荔製作成大型動物綠雕。
15.變葉木
又稱灑金榕。大戟科,變葉木屬。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片大小、形狀變化較大,顏色有黃、紅、粉、綠、橙、紫紅和褐色。葉質厚而光滑,具葉柄,聚生於頂部。總狀花序,花單性,不明顯,雄花白色,雌花綠色。原產印度尼西亞及太平洋島嶼。喜高溫、多濕和強光照射。夏季適30℃以上高溫,越冬溫度不低於15℃,否則易遭凍害落葉。喜肥沃、保水性較好的壤土。變葉木葉形千變萬化,葉色豐富多彩,栽培品種繁多,是觀葉植物中葉形和葉色、葉斑變化最誘人的種類,有「觀葉勝觀花」之效,是室內環境中十分理想的盆栽綠飾樹種。切葉是極好的花環、花籃和插花的陪襯材料。根據葉形變化,栽培變型有:闊葉變葉木(f.platyphyllum),戟葉變葉木(f.lobatum),長葉變葉木(f.ambiguum),螺旋葉變葉木(f.crispum),細葉變葉木(f.taeniosum)和飛葉變葉木(f.appendiculatum)等。
16.金邊胡頹子
又稱金邊麥婆拉。胡頹子科,胡頹子屬。胡頹子變種,常綠灌木。株高4米,有棘刺。小枝開展,被銹褐色鱗片。葉互生,草質,橢圓形至長圓形,葉面綠色,背面銀白色,葉緣具不規則黃色斑紋,葉柄粗壯。花銀白色。果實橢圓形,成熟時紅色。原產中國和日本,喜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既耐寒,又耐高溫酷暑;既耐陰,又不怕陽光暴曬。耐乾旱,怕水澇。生長季適溫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5℃,能耐短時-10℃低溫。以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壤土為宜。金邊胡頹子枝條交錯,葉色亮麗,盆栽點綴居室、廳堂或公共場所,美艷絕倫。室外配置庭院或綴飾山石、池畔和建築物,層次分明,感觸清新,是南方城市園林、風景區重要的色葉類常綠灌木。老樁可製作盆景,是觀葉、觀果的精品。常見變種有:①金心胡頹子(var.fredericii),葉狹小,中央淡黃色,葉緣深綠色。②玉邊胡頹子(var.variegata),葉緣黃白色,中央部綠色。③圓葉胡頹子(var.simonii),葉片大,橢圓形,背部白色。
17.花葉木薯
又稱斑葉木薯。大戟科,木薯屬。木薯的變種,直立灌木,株高1.5~2米。塊根肉質,長形。掌狀葉3~7深裂,裂口幾達基部,裂片披針形,全緣,葉面綠色,中央有不規則的黃色斑塊,葉柄紅色。原產熱帶美洲。喜溫暖和充足陽光,耐半陰,不耐寒,怕霜凍。生長季適溫25~30℃,越冬溫度不低於15℃。要求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壤土。花葉木薯,掌狀裂葉,色彩鮮艷,嫵媚動人。盆栽點綴陽台、窗檯和小庭園,倩景嬌艷。大型盆栽美飾賓館、商廈、車站等公共場所,氣氛喜慶歡樂,令人流連忘返。南方室外配置亭閣、池畔、山石等處,景觀愜意非凡。常見同屬種:盾葉木薯(M.peltata),葉片盾狀,全緣,葉麵灰綠色,葉脈凸出明顯,粉紅色。
18.孔雀木
又稱手樹。五加科,假楤木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株高可達8米,莖、葉柄紫紅色有乳白色斑紋。掌狀復葉互生,小葉7~11枚,革質,線形,形似指狀,葉緣有粗鋸齒,中脈明顯,葉面光滑,暗綠色。原產澳大利亞和太平洋群島。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寒。喜光,但不耐強光直射。生長季適溫18~20℃,越冬溫度不低於10℃,成年植株能耐5℃低溫。空氣濕度保持40%左右,葉片生長特別茂盛。適生肥沃、疏鬆的沙質壤土。孔雀木樹形優美,葉形雅緻,為名貴、稀有的觀葉植物。幼苗適合盆栽觀賞,常用於居室、廳堂和賓館布置。成年植株,在南方配置庭院,與水池、小品、堆石等組景,瀟灑自然。也可用於公園、風景區作園景樹。常見同屬種和品種有:①寬葉孔雀木(D.elegantissima cv.Castor),掌狀復葉,小葉3~5枚,較寬闊。②斑葉孔雀木(D.elegantissima cv.Variegata),掌狀復葉,小葉深綠色,有黃白色斑紋。③狹葉孔雀木(D.veitchii),灌木,葉窄長,灰綠色,小葉周邊深紅色,中肋粉紅色;變種細葉孔雀木(D.veitchii war.gracillima),小葉狹窄,中脈白色。
盆景樹是盆栽樹微型應用的一朵奇葩。盆景是中國的傳統藝術,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為材料,經藝術處理和園林加工,藉方寸之器,集中、典型地表現大自然的優美景色,以景抒情,揮就深遠的山水畫軸,追求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以自然植物為主要材料的盆景,具有天然的神韻和生命的特徵,是自然美和藝術美有機結合的典範,是一種活的藝術品。
盆景創始於中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周時代,即出現觀賞植物的栽培及模仿山林的造園。據考古發現,河北望都東漢(公元25—220年)墓壁畫上即有盆栽花卉的圖形。陝西乾陵唐章懷太子墓(建於公元706年)中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表明盆景栽培在初唐已基本形成。宋代(960—1279年)繪畫藝術的空前發展,促進了盆景技藝的提高,造型已較完美,並已形成山水盆景和樹木盆景兩大類別。中國盆景在南宋時期傳到日本,20世紀初又由日本傳到西方,今天已成為世界性的樹木栽培藝術。近20年來,中國盆景先後參加了在法國、日本、美國、英國、比利時、加拿大、荷蘭、丹麥、義大利、捷克、斯洛伐克、新加坡等國及港、澳地區舉辦的展覽,中國盆景工作者多次應邀出席國際性的盆景學術會議,並在國外作示範表演。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中國盆景造型藝術,對世界盆景發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盆景的對外出口在逐年上升,國內各地的盆景園每年都接待眾多的國際遊客,對促進國際間文化交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81年中國花丼盆景協會成立,1988年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成立,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盆景的普及與提高,許多城市都建有專類的盆景園。江蘇省農林廳已建立若干省級盆景示範基地,盆景愛好者的個人收藏園也愈見增多,盆景的商品生產得以發展,以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
中國盆景,依照其創作材料、表現對象及造型特徵的不同,主要分為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別,以及水旱盆景、花草盆景、微型盆景、掛壁盆景和異型盆景等衍生的類型。
樹木盆景以木本樹種為主要材料,通過技術加工和園藝栽培,在盆器中表現自然界的樹木山林。樹木盆景的造型,可分直干、斜干、卧干、曲干、雙干、多干、垂枝、藤蔓、叢林、連根、提根、臨水、附石、貼木、枯峰、懸崖等樣式。山水盆景以自然山石為主要材料,經過精選和工藝加工,布置於淺口水盆中,表現自然界的山水景象。山水盆景的造型,主要有孤峰、雙峰、群峰、偏置、散置、開合、懸崖、峽谷等式樣。
水旱盆景是山水盆景與樹木盆景相結合的產物。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材料,在盆器中表現自然界那種水面、旱地、樹木、山石兼而有之的景觀。水旱盆景的造型,常見的有水畔、溪澗、江湖、島嶼等樣式。花草盆景以草本花丼為主要材料,配石造景。微型盆景以體量來定義,指樹高或盆長在10厘米以下。掛壁盆景是垂直懸掛在牆上的直立置景形式。異型盆景,則是在特殊的器皿里對植物進行造型加工。
中國盆景素以詩情畫意見長,優秀的作品耐人尋味,發人遐思。「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盆景創作的重要原則,貴在源於自然、從中汲取創作素材,超越自然、就裡再現自然景觀。
盆景創作,必須按照自然材料的特點,因材處理、因勢利導,確定如何造型和表現主題,使作品達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有機結合。首先,布局要做到「主次分清」,採取對比和烘托的手法,使主體突出;「繁中求簡」,抓住景物特點,使立意更加集中和典型。再是,布局要「虛實相生」,使觀者能有自由想像的天地;「動靜相襯」,使作品顯出生氣與度勢。盆景藝術,太平則沒有趣味,太奇又失去自然。應通過高低、起伏、疏密、開合等變化,表現出一種節奏和韻律,各部之間顧盼呼應,有機結合,以傳達人的情感,增強作品的表現力。「景愈藏則境界愈大,景愈露則境界愈小」,盆中景物不可一目瞭然,而應露中有藏,利於意境的創造,引發觀者的深思。
盆景要在些微之中表現出若大的境界,必須遵循透視法則。景物的體量、尺度應比例恰當,合乎自然情理,才能體現小中見大的觀賞效果。盆景藝術,不僅要逼真地反映出自然景物的形貌,而且更要表現景物生動而鮮明的神態和獨具匠心的個性,達到「形神兼備」的境界。景有盡而意無窮,才能耐人尋味,百看不厭。作品的命名,可以擴大和延伸作品所能表達的意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升華作品主題,提高欣賞價值。
造型優美的盆景,必須選配大小適中、深淺恰當、款式相配、色彩諧調、質地相宜的盆器,才能成為完美的盆景藝術品。樹木盆景多採用紫砂盆和釉陶盆,大型的也常用石盆。盆的底部均有出水孔,以利排水。盆土的配製要根據樹種的生物學特性來選用,不同盆景樹種對土壤理化性質的要求也不同,但一般都需要肥沃疏鬆、富含腐殖質的基質,以利樹體的正常生長發育。
盆景樹種的選擇,一般以盤根錯節、葉小枝密、姿態優美、色彩亮麗者為佳,若有花果、具芳香,則更為上乘。同時,要求具有萌芽性、成枝力強,耐修剪,易造型,壽命長等生物學特性。目前我國使用的樹木盆景材料約有100~200種之多,通常可分為:①松柏類:五針松、黑松、黃山松、圓柏、刺柏、羅漢松、紫杉、澳洲紫杉等。②雜木類:榔榆、黃楊、雀梅、九里香、朴樹、福建茶等。③葉木類:三角楓、雞爪槭、銀杏等。④花木類:貼梗海棠、西府海棠、梅花、蠟梅、杜鵑等。⑤果木類:果石榴、火棘、金彈子、老鴉柿、佛手等。⑥藤木類:山葡萄、紫藤、凌霄、常春
㈧ 蘇派盆景的淵源
有2500年建城歷史的蘇州,地處長江下游,太湖之濱,丘陵連綿,河漢密布,氣候濕潤,雨量充沛,適宜於植物的繁殖與生長,為樹樁盆景的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地域環境和自然條件。
蘇州既是一座獨特的水城,又是一座集東方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園林城市,自古以來就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聲譽。蘇州城區水道縱橫,橋梁交錯,過去有水道近百公里,也有40公里;過去有橋梁325座,仍保存一百多座。唐朝詩人杜苟鶴的送友人游吳一詩寫道:「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左宮閑地少,小巷水橋多。夜市賞菱藕,春船載績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從中可以窺見當時蘇州的風貌。由此地域環境孕育的蘇州方言,發音綿軟,一語三轉,因而被稱作「吳依軟語」。(與朱文長《琴史》中所指出的「蜀百躁急,若激浪奔雷」迎然不同。)
蘇州曾有園林(和庭園)220多處,歷經戰火,至今尚保存60多處,開放的也有二、三十處。蘇州的園林與其他城市豪紳富賈的園林有所不同,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大多出自當時文壇名士之手,因而體現了高度的藝術素養和強烈的人文精神。如拙政園,原為明朝御史王獻臣棄官還鄉後所建,其園址曾是唐朝詩人陸魯望的故宅,環境清幽,淡泊自然。以在建築布局上出類拔萃的留園,初為明朝太僕徐泰的私家花園,後歸清朝布政使劉蓉峰修尊改建為「寒碧山莊」,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唐末吳越廣陵王錢元燎的池館「滄浪亭」,到北來為詩人蘇舜卿購得,後又成為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宅第,故稱韓園,溪水瀠回,清幽古樸。如此等等,可以說每一座園林都與文壇名士有「緣」。園林藝術與盆景藝術本來就是一對「孿生姊妹」,蘇州園林建築的高度成就,必然對蘇派盆景的形成與發展產生直接的重大影響,尤其是這些園林的創建者,有不少就是盆景藝術的愛好者、製作者。
蘇州不但是一座商業城市,更重要的還在於是一座文化城市,文物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名聲之大,在全國也不多見。從唐朝初年起,蘇州就是江南地區的文化活動中心,詩文書畫蜚聲全國。三國時期有陸遜,晉代有陸機、陸雲,盛唐的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都做過蘇州刺史,晚唐有陸龜蒙、皮日休,宋、元以後出自蘇州的文壇名士更多,尤其是明朝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為主將的「吳門畫派」,對蘇州盆景的藝術風格影響更為深遠。從蘇州人文震亨的《長物志》中可以看出,當時蘇州的樹樁盆景已仿照著名畫家的畫意、著名詩人的詩情進行創作,追求諸如「雲林山樹畫意」之類的藝術境界《姑蘇志》:「虎邱人善於貧中植奇花異卉,盤松古梅,置之幾案,清雅可愛,謂之盆景。」蘇州近代著名作家、園藝家周瘦鵑就曾指出.「我的盆栽.一方面出自心裁的創作,一方面是取法乎上,依照古人的名畫來做。先後做成的有唐寅的《蕉石圖》、沈石田的《鶴聽琴圖》、夏仲昭的《竹趣圖》和《半窗晴翠圖》、清王煙容的《新蒲壽石圖》等。」(沈石田即沈周,王煙容即王原祁,清初畫壇「六大家」之一。)
蘇派樹樁盆景分為規則(即川派之規律)、自然兩大類。專統的規則類的主要形式叫「六台三托一頂」,將樹干蟠成6個彎,在每個彎的部位留一側枝,左、右、背三個方向各3枝,紮成9個圓形枝片,左右對稱的6片即「六台」,背面的3片即「三托」,然後在樹頂紮成一個大枝片,即「一頂」,參差有趣,層欠分明。陳放時一般都兩盆對稱,意為「十全十美」,所以很受達官顯貴、富商豪紳的喜愛;普通百姓也十分歡迎,圖個吉利,做到了雅俗共賞。
與規則類相互共存的自然類,隨著時代的前進,到了本世紀40年代,在以朱子安為代表的盆景藝術家們的大膽革新下,擺脫了傳統形式的束縛,採用 「粗扎細剪」的技法,快速成型,賦予蘇派盆景以新的時代精神。所謂「粗扎細剪」,就是以剪為主,以扎為輔,對樹樁枝幹用棕絲蟠紮成平整而略為傾斜的兩彎半S形片子,以後用剪刀修成橢圓形,中間略為隆起,盡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態,狀若雲朵,並按照樹木的生長習性,為每根樹樁結「頂」,從此不再向上,而是向側枝伸展,使之更加豐滿、美觀。「頂」的位置因樁而異,因勢而變,以期達到整個造型構圖簡潔,意境深遠的藝術效果,從而成為當代蘇派盆景藝術風格的主要特徵。被譽為江蘇盆景之王:有500年樹齡的《秦漢遺韻》(圓柏)及《雲蒸霞蔚》(大皈松)、《盛世銘》(雀梅)等都堪稱該派的典型代表作品,在全國盆壇藝苑也屬傳世珍品。
樹樁盆景常用的樹種有松、柏、雀梅、榔榆、黃楊、三角楓、石榴、鳥不宿等。
蘇派盆景的山水盆景也頗多古人畫意,富有濃郁的詩情,布局簡練,章法嚴謹,生動地再現了江南風光。常用的石材有斧劈石、崑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各派之間的交流日多,也引進其他石材品種。
㈨ 黃揚文人盆景一般多高
黃洋的盆景,多多的都有,就看你喜歡什麼樣的,一般的在50分公分左右。
㈩ 古人說一盆花怎樣說顯得有文雅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