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金針松盆栽

金針松盆栽

發布時間: 2021-02-25 00:21:47

1. 金針菇的種植和管理方法

金針菇隸屬於擔子菌綱、傘菌目、白蘑科、金錢菌屬。金針菇菇柄脆嫩,菌蓋粘滑,味道鮮美,賴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特別豐富,能促進兒童的智力發育,國外著稱為「增智菇」, 它還含有植物纖維,能吸附膽汁酸鹽,調節膽固醇代謝降低人體內膽固醇含量,促進胃腸的蠕動,也可以預防高血壓,並有治療肝病和胃潰瘍病的效果,金針菇還具有顯著的抗癌作用。
金針菇屬低溫結實性菌類,一般在晚秋至初冬進行栽培,也可以利用製冷設施在冷庫房內進行周年栽培,在適溫下,接種至採收:黃色種為35-40天,白色45-50天。接種後菌袋的培養場所,要求陰暗、通風,白色種適溫為18-20℃,黃色種20-22℃金針菇子實體菌柄基部往往易變褐色,導致菇質變劣,影響商品質量。為此,進行了金針菇栽培技術研究,所產金針菇色白質嫩,菇形整齊,菇蓋直徑達到0.5-1.5cm,半球形,呈未開或半開狀,菇柄長12~14cm,柄粗0.2~0.4cm,柄基潔白,深棕褐色部分極少,達到了金針菇的商品標准,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培養料的配製
主要配方:①棉籽殼89%,米糠或麩皮10%,石膏1%;②鋸木屑80%,米糠或麩皮20%;③玉米芯73%,鼓皮25%,石膏1%,蔗糖1%。將上述培養料加水充分拌勻,然後調節ph值到6左右,含水量以手捏料有水滴滲出但不形成水流為宜。培養料配好後選用規格(長x寬)17cmx28cm,厚0.6mm的塑料袋,裝料300g左右,兩頭扎口。
鋸木屑以闊葉樹木屑為好,松杉木屑不適合栽培,木屑主要起保濕和通氣作用,粗木屑多,培養基易干,木屑過細,通透性差。米糠和麩皮含有金針菇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養分,但多加米糠或麩皮則發菌慢,容易產生水菇,產量低,質量差。培養基裝袋時要裝入等量的培養基,這樣發菌一致,出菇同時,便於下時,在無菌條件下接種,菌種接於袋兩頭。這種應在無菌條件或接近無菌狀態的房中進行,菌種應選用生活力旺盛、健壯、無雜菌污染的適期菌種。
2、發菌期管理
接種後將栽培袋放入干凈的培養室內發菌培養,室內溫度保持22-25℃,正常情況下,接種後10-15天菌絲可伸入培養基20-25mm。如果發菌順利,接種後20-25天菌絲可覆蓋整個料面,此階段要求挑出雜菌,並將發菌未滿袋的菌袋排在一起繼續發菌。
3、搔菌及催蕾
發菌結束後要立即進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種塊挖掉,使子實體從培養基表面一齊發生,如果培養基表面很乾,可以採用刮搔,即把老菌種菌皮和5-10mm培養基一起成塊刮掉。菌絲受搔菌的機械刺激和低溫刺激就可形成原基,要保持空氣濕度90%-95%和加強通風,可抑制搔菌後袋錶面形成的氣生菌絲形成,有利於催蕾出菇。此期應保持空氣相對濕度95%左右為宜,溫度控制在10-15℃為好,用報紙覆蓋或蓋膜保濕,以誘發出菇,一周後,陸續長出尖狀菌蕾,蕾頭白色為正常。
4、均育和抑制
均育是利用抑制工藝的低溫,使抵抗力弱的原基不致於枯死,增加抵抗力,能均勻發育。均育要求溫度約8℃,空氣濕度85%-90%,一般2-3天。抑制是為了控制先伸長的金針菇的生育,促進後長的金針菇的伸長,使所有的菌柄長度整齊一致,抑制始期以菌柄長1mm,菌蓋直徑為1.5mm為適,抑制期溫度保持在3-5℃,濕度為85%-90%。co2濃度在0.1%以下,抑制期7天左右。還可採用降溫、降濕,通風措施,延緩子實體形成,使其同步進行,以利出菇整齊,成批采菇。
5、生育階段的管理
當菌柄長0.5-1.0cm時,增加光照,有增產和提高品質的作用。由於金針菇子實體具有很強的向光性,從菇體長2-3cm時開始套紙筒到收獲,用一定的光照可誘導菌柄向光伸長,因此,在床架上方每隔3-5m吊一個15w燈泡,產生垂直光,促進菌柄伸長。此階段以溫度8-15℃,空氣相對濕度85%-90%,菇房中co2含量保持0.10%-0.15%為宜,這樣可達到抑制菌蓋開傘,促進菌柄伸長的目的。約15天,菌蓋直徑可達1-2cm,菌柄長可達8-15cm,即可進行採收。
6、適期採收
當菌柄長13-14cm,整齊,菌蓋直徑1cm左右,邊緣內卷,沒有畸變,菌柄菌蓋不呈吸水狀,菌柄根根分清,又圓又粗,全體純白色,菇體結實,含水量不過多時為採收期。採收前幾天要檢查菌蓋含水量,如果含有很多水分,採收前2天要通風促進水分蒸發。採收後把菌柄基部和培養基連接的部分培養基及生長不良的菇剔除,按市場要求進行小包裝,或用聚乙烯薄膜袋抽氣密封,低溫保藏。二潮菇後,為提高產量和品質,可將菌柱脫出調頭裝袋,也可封閉原出菇袋口,打開另一頭出菇。

參考資料:http://www.e-nong.com/index/syjsqt/qt002.htm

2. 抖音上金針菇怎麼種植

針菇的種植方法很簡單,首先購買新鮮的金針菇,從其端切下3 ~ 4cm的菌種種植,還要給其准備玻璃容器、蘇打水、紗布或化妝棉即可,將金針菇放入玻璃容器中,鋪蓋紗布或化妝棉,每天適量的澆水,避免陽光照射,等待一周就可以了。

新鮮的針菇,下端切下3 ~ 4cm的菌種種植就可以了,實種植金針菇並不需要給其配製土壤,需要給其准備干凈的玻璃容器、紗布或化妝棉,如果菌種快速生長出來,那麼還要給其准備蘇打水就可以了,然後再給菌種進行種植即可,使其更快的長出金針菇。

先將玻璃容器清洗干凈,然後將蘇打水注入玻璃容器中,使其達到1cm深度就可以了,再將切下的菌種放入其中,鋪蓋紗布或化妝棉就可以了。發酵管理將金針菇放入容器中後,不要將其擺放在陽光下,需將其擺放在陰涼潮濕處,再每天向上噴灑適量的水分,大概等待一周後菌種就會長出金針菇了,可不斷地使用此方法種植金針菇。

資料擴展:

出菇管理:菌絲長滿菌袋後,就可以開袋出菇。兩端接種的菌袋,可先松開菌袋一頭扎口,以利子實體生長,發現污染菌袋要及時清除。控制菇棚溫度在8℃-13℃,空氣相對濕度90%-95%,每天進行通風換氣,並給予微弱的散射光。當接種塊上有出菇現象時及時清除,保持料面整齊。

現蕾後2天-3天,菌柄長到3毫米-5毫米,菌蓋米粒大小時,5天-7天內,減少噴水或溫度控制在8℃-12℃,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0%-90%,減少通風換氣。為獲得菌蓋小、菌柄長的優質菇可適量減少通風。

一般溫度在10℃-15℃條件下,5天-7天菇柄可從3厘米長到12厘米-15厘米,10天後可長到15厘米-20厘米,這時可根據加工鮮銷標准適時採收。

3. 金針秙種植技術

金針菇的生活史,即有有性大循環,又有無性小循環,
比其他菇類的生活史復雜,本文著重講解有性大循環這個主體,無性小循環參看附圖。
金針菇有性世代產生擔孢子,每個擔子產生四個擔孢子有四種交配型(AB、ab、Ab、aB),
擔孢子萌發成性別不同的單核菌絲之後立刻結合,形成雙核菌絲,
雙核菌絲在適宜的營養和環境條件下就會產生扭結、形成原基發育成子實體。
子實體成熟時,菌褶上形成無數的擔子,在擔子中進行核配,雙倍核經過減數分裂,
每個擔子先端著生四個擔孢子。
3、子實體形態發展類型
第二次分技,也稱第二側枝。第二側枝比主技生長緩慢,形成的菌蓋小且菌纖細柔軟,
容易形成鐵狀的畸形菇,亦容易變成黃褐色。
金針菇子實體的形態發生具有特殊性,單核菌絲階段很短促,
擔孢萌發成單核菌線後,立刻就結合形成雙核菌絲、雙核菌絲在適宜的條件下就會形成大量的事實體,
根據子實體的形成狀況可以分為。
(一)細柄型(或多柄型):菌柄數目多且細 容易分枝,株叢細密
(二)粗稀型(或少柄型):菌柄較少且粗壯,不易分枝,株叢粗稀
三、生長發育條件
1、營養
金針菇是一種木腐生菌,需要有分解較為充分的纖維素、木質素等。
金針菇的生長發育所需營養可分為三大類,碳素營養、氮素營養、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①碳素營養:主要來自有碳化合物,主要為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澱粉、有機酸等,
其中以澱粉的利用率最高,在木屑培養基中,楓、楊、柳的木屑最佳,棉籽殼亦是很好的原料。
②氮素營養:主要利用有機氮。如蛋白腖、氨基酸、尿素等,生產中多用麩皮、米糠、玉米粉、
黃豆粉作為輔助氮源。
③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因為金針菇屬於維生素B1、B2的天然缺陷型真菌,在製作培養基時
一定要添加少許VitB1和VitB2。同時在培養基中還要加入一定量的磷、鎂、鉀等無機鹽。
在添加一定量的磷、鎂無機鹽後,菌絲生長旺盛,速度快並能促進子實體的分化形成。
2、溫度
金針菇是人工栽培中最耐寒的菌類,適於寒冬臘月栽培,故名冬菇。
金針菇菌絲生長溫度范圍為4—32℃,最適溫度為23—24℃,在15℃以下菌絲生長量減少,
32℃以上菌絲停止生長。金針菇子實體形成的溫度范圍為5—20℃,原基分化的最適溫度為10—14℃,
子實體發育的最溫度為8—14℃。
金針菇雖然較耐低溫,但在4℃以下,子實體生長緩慢,在菇體表面會形成大量褐色、
棕紅色色素、菇體畸型。當溫度超過19℃時菇苗容易萎蔫乾枯,21℃以上時,則不易出菇。
3、水分和濕度
金針菇的子實體和菌絲體均含有90%左右的水分,屬喜濕性菌類。適於菌絲生長的培養基含水量為65%左右,
當含水量低於60%時,菌絲生長細弱,不易形成子實體。反之含水量過高,則會引起料中缺氧,
菌絲培養期間菇房的空氣相對濕度以控制在60%左右為宜,出菇期間則需增至85%~95%。
對空氣溫度的調控,要根據溫度的變化,一般低溫時可相對提高濕度,高溫時要適當降低濕度,
以免產生雜菌。
4、空氣
金針菇屬好氣性菌類,在菌絲生長階段對氧氣要求不嚴,而在子實體形成階段都需要足夠的氧氣,
CO2濃度在0.04%—4.9%之間,金針菇菌蓋直徑隨著CO2濃度的增加而減小,CO2濃度超過1%時,
就會顯著地抑制菌蓋的發育,而促進菌柄的伸長。當CO2濃度超過5%時,則不能形成子實體。
因此,在栽培管理中採取塑料套筒調節局部供氧量是控制菌蓋長大,促進菌柄伸長的有效措施。
5、光線
光是促進子實體的發生和形成的必需條件。當光線強時,菌柄短且開傘快,色澤深,菌柄基部絨毛多。
6、酸鹼度
金針菇喜弱酸性環境,在PH3—8.4的范圍內菌絲均可生長,但以PH5.5—6.5最適宜,
出菇期間以PH5—6最佳,產菇量最高。
四、栽培技術
金針菇是一種低溫型菇類,適合於秋末冬初和初春寒冷季節栽培,能充分利用栽培其他食用菌的生產設施,滿足冬令市場鮮菇的供應。栽培金針菇的原料豐富,技術容易掌握,管理方便,生產設備簡單,投資小,見效快,很適合農戶家庭生產經營。因此,推廣金針菇栽培技術,發展金針菇生產,對振興農村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擴大外貿出口,均具有積極意義。金針菇是我國最早栽培的一種食用菌,栽培金針菇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專用塑料瓶、玻璃菌種瓶、廣口罐頭瓶,塑料筒袋、栽培床或栽培箱,以及其他廣口瓶和各種瓦罐都可用來栽培金針菇。採用塑料袋筒栽培金針菇由於口徑大,菇蕾能大量發生,加上通氣性好,菇的色澤比較符合商品要求,管理簡便,成本低,其產量比瓶栽高,目前在生產上廣為應用,常採用的袋子有聚丙烯塑料袋和低壓聚乙烯袋。
(一)、栽培前的准備
1.菌種的選擇:金針菇主要栽培品種為黃色(品系)金針菇,主推品種以金針菇12號、P951、F411為主,金雜19、金絲 金針8號、9號等品種近年來栽培量較少。白色金針菇生產適宜的品種主要有F21、白雪等。
2.塑料薄膜筒的選擇:
採用高壓蒸汽滅菌的,要用聚丙烯薄膜筒,採用常壓蒸汽滅菌的要選用低壓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筒,塑料薄膜應厚薄均 勻,無摺痕,無沙眼。一般採用17(周長)×33(長)×0.06cm(厚)或17(周長)×40(長)×0.06cm(厚)的透明聚丙稀塑料袋,袋口不宜過寬,(可選一頭有口或兩頭有口的,一頭有口的只能一頭出菇,兩頭有口的兩頭皆可出菇)
3.配料
營養料配方,是按照金針菇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碳、氮、無機鹽等營養元素,經科學的栽培比較試驗確定的各種料的配 比。金針菇是一種木腐菌,能利用木材中的單糖,纖維素等物質,一般來講,凡富含纖維素、木質素的農副產品的下腳料都可以用來栽培金針菇,常用的原料有:棉籽殼、廢棉團、木屑玉米芯、甘蔗渣、糖醛渣、稻草、麥秸、高梁殼、豆秸屑、啤酒糟等。栽培金針菇最理想的原料是:棉籽殼。常用的培養料配方有:

棉籽殼營養料配方
配方(一) 棉籽殼89%,麩皮10% 石膏或碳酸鈣1% 料水比為1:1.4—1.5
配方(二) 棉籽殼96%,玉米粉3%、蔗糖1% 料水比1:1.4—1.6
木屑營養料配方
木屑73% 麩皮或米糠25% 蔗糖1% 碳酸鈣或石膏1% 料水比為1:1.4—1.6
常用的栽培料還有玉米蕊、稻草等
(二)、培養料的配製與裝袋
1、培養料的配製
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選擇適宜的培養料和輔料,按照配方的比例要求配製培養料。配料應在水泥地上,塑料薄膜上 或是大鍋內進行拌料,不能放在泥土地上,否則使泥沙等雜物混入料中。機械拌料時,將主料、輔料和水一次投入拌料機內,開機攪拌3—5分鍾即可卸料。人工拌料時,先把主料在地面推成小堆,再把麩皮、米糠、石膏等輔料由堆尖分次撒下,反復拌合,然後再將事先溶化好的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和足量的清水分次灑入料內,用杴反復攪拌,將料混合均勻。為了減少雜菌污染,拌料時可在料內加入0.05%的多菌靈。拌料要做到:料足、水宜、PH自然、拌勻、濕透、不過日,控制含水量65—70%,PH值為6左右。拌料一般在晚上進行,拌好的料經一個晚上充分、均勻的吸水後,第二天早上再將料上下翻勻,裝袋。當天配製的培養料應屯燜一到二小時,讓料內吸足水分後,立即裝袋。
2、裝袋
裝袋可用手工也可用裝袋機操作。裝袋機裝料時,將一頭紮好口的塑料筒,套在裝袋機的套筒上。一手輕抓套筒的出口處,一手托在塑料袋末端,讓料自然均勻落在塑料袋內。裝料20公分後,從套筒上取下。用機械裝不滿時再人工裝滿並壓至適宜,用塑料繩紮好袋口。
手工裝袋:先用塑料繩將筒的一頭紮好,然後將培養料裝入筒內,邊裝邊輕輕壓實,用力要均勻,使袋壁光滑而無空隙。裝料20厘米左右後,把筒口合擾扭緊,用塑料繩紮好,以袋筒兩端能扎死口為原則。一般每袋能裝乾料400克左右。
裝料要求:裝料時必須做到以下要求,一要快裝,從加水拌料到裝袋結束,必須在8小時內完成,以防時間過長,培養料發酵變酸。二要輕裝輕壓,用力均勻,即防止塑料袋破損,又使培養料緊貼薄膜,若存有空隙,袋壁的四周會出菇,降低產量。主要扎牢袋口,以防滅菌時薄膜因氣體膨脹而使袋口散開。四要裝適當,裝料過多不能發揮最佳經濟效益。
(三)、滅菌與接種
1、高溫滅菌
滅菌採用高壓蒸汽滅菌和常壓蒸汽滅菌,生產上一般採用常壓蒸汽滅菌法滅菌,滅菌前,將袋直立排放在滅菌鍋內,平放易破,且蒸汽流通不暢,放袋要留有空隙,以利蒸汽在袋周圍迴旋,提高滅菌效果。搬運和堆放要輕拿輕放,點火前,要將滅菌鍋封嚴,升溫後,溫度要相對穩定,在100℃下保持10小時。滅菌完畢,降溫、排氣不要過急,最好採用自然降壓冷卻,以防塑料袋向外膨脹,甚至爆破。高壓蒸汽滅菌,蒸汽壓力在1.2-1.5公斤/平方厘米的壓力下,保持1.5—2小時左右即可。
2、冷卻接種
所謂冷卻,是指冷卻至常溫或者25℃左右。低溫下接種,栽培袋可不必冷卻到常溫,只要基質內溫度為25℃左右時即可接種。這樣可以利用基質的余熱加快菌絲定殖的速度。及時接入菌種,嚴格無菌操作:採用無菌箱或無菌室接種,首先將接種箱清理干凈,用2%來蘇爾溶液擦洗箱表,然後將栽培袋放入箱內,同時將接種工具放入箱內,並將有關器具放入箱內一定位置,再將菌種放入。接種前將接種箱或接種室熏蒸消毒,按每立方米用甲醛8—10ml,高錳酸鉀4—5g,將高錳酸鉀放入玻璃杯內,加入甲醛,產生氣體,密閉熏蒸30min到1小時,消毒結束後好可接種,接種員先冼凈手,再用酒精擦手,手進箱後,點燃酒精燈,開始接種無菌操作,接種時,原種和袋口不能遠離酒精燈,但也不能過近燒熔袋子,接種量以布滿袋子料面為好,這樣發菌點多料面菌量一致,限尾出菇也一致。
(四)、菌絲培養與搔菌
1、菌絲培養
菌絲培養又稱培菌、養菌發菌,發菌的最適溫度為25℃,由於料溫比室溫高2—4℃,所以接種後的室溫要控制在18—20℃即可,環境溫度偏高時,袋子的排入密度要稀,要避光、通風、降溫,防止菌溫過度而灼燒菌絲,空氣相對濕度以60%左右為宜無加溫條件,培養室要減為通風,穩定室溫,保持弱光和黑暗環境,袋的排放密度要高,以提高菌溫加快發菌,避免菌絲來培養好就過早出菇,接種後2—3天,菌絲開始萌發,接種7—8天後,菌絲吃料蔓延一般40—50天,菌絲就能長滿袋,每隔10天左右,將栽培袋上下對換位置,使發菌一致,發菌期間,要及時撿出染菌袋,根據污染程度不同另行放置或銷毀。
參考:①金針菇菌絲具有在繁殖後短期內形成子實體的特性。因此,在培養過程中保持適宜的溫度,
加速菌絲生長極為重要。②在管理中如發現菌袋中雜菌污染嚴重的應立即清除,同時培養室內應經常保持清潔衛生,每隔7天噴一次石灰水或3%來蘇兒或0.1%多菌錄溶夜,進行全方位的消毒。
2、去皮搔菌
搔菌能刺激菌絲較早出菇,並能提高菇的發生密度、整齊度,健壯程度,提高產量,頭潮菇的搔菌一般掌握在菌絲長滿袋或基本長滿袋時進行,用消過毒的刀片或刀子將袋的一頭割開再用刀子把接種塊上表層老化衰退以及干濕死亡的菌絲除去扒掉,露出基蕾極為豐富的潔白菌絲,接觸新鮮空氣,能早現菇,多現菇,一般瓶栽菌搔菌要輕,袋栽的搔菌稍重,晚生型品種必須搔菌,早生型品種頭潮菇不搔菌,但是無論什麼品種,每潮菇採收後都必須搔菌,搔菌的厚薄深淺一般扒至新菌絲層即可,一般來說,晚生型品種搔菌可厚些,早生型品種搔菌稍薄些,低溫季節搔菌可深些,高溫季節搔菌稍淺些,此外,感染輕度病蟲害的袋搔菌也宜厚不宜薄,對於菌絲長滿袋後經10—20天管理,仍不見菇蕾發生的也應當搔菌。
(五)、後期育菇
1.降溫催菇
菌絲培養成熟或是去皮搔菌後的栽培袋要及時轉入產菇階段的前期管理,降低溫度,增加供氧,提高溫度,有光培養,誘導和促進原基盡快發生,對溫度的要求,品種之間有差異,一般為8—15℃,每天噴水2—3次,以保持濕潤,使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80—85%。幾天之後,培養料上部出現白色粘狀物或基質表面分泌出現琥珀色的水珠,這就是菇蕾出現的前兆。
2 、低溫育菇
由於菇蕾產生的先後大小不一,當菇蕾數量達到所需要求時,應使產菇的環境溫度進一步降低,充分利用夜間降溫,促使菇房溫度下降,盡量使栽培袋的環境溫度處於4—6℃,菇場要求採用遮光或弱光管理,防止菇體過早著色,菇體環境供氧要好,相對濕度要達到85%左右,低溫能使菇頂堅挺,菇叢高度相對一致,菇體色淡。
3、適時套袋
套袋的適宜時間是在幼菇菌株高2公分時進行,套袋為長35公分,寬18公分兩絲厚的塑料袋,
套袋的方法是倒套扎口,套裝之後基本上不需要管理,套袋後由於菇體自身的呼吸作用,
產生的熱量和排出的二氧化碳使栽培袋內缺少氧氣,二氧化碳濃度高,菌蓋的生長受到抑制,
菌柄就會快速生長,伸長、套袋長出的金針菇,菇柄潔白、粗壯,菌蓋小,菌柄長,
是理想的商品菇,套裝產出的金針菇產量高,品質好。
4、恆溫長菇
菇期間,菇房溫度以8℃為宜,袋內相對濕度控制在90—95%之間,菇房控制在85—90%之間。
菇房二氧化碳濃度不宜過高,否則,不利於菇體生長。容易形成菌柄纖細,無菌蓋的針頭菇,
影響產量和質量,長菇期間只要掌握空間補濕即可,當菇發育達到商品標准時就可以採取。
(六)、採收與轉潮
1.採收
金針菇採收時,一手握住菌袋,一手輕輕握住菇叢撥下,再用小刀切除粘有培養基的黑褐色根部,
為了保證採收質量,一般採收前3天,將相對濕度降至80—85%,使菇體表面乾燥,
採收的金針菇不能噴水或浸水,以免影響商品質量,也不利於保鮮加工。
2、轉潮與清料
金針菇每栽培一次,可收菇三到四潮,產菇集中在前兩潮。由於出菇期間大量消耗水分,
培養基的含水量遠遠低於原來的60%。因此,水分成了影響轉潮菇生產的重要因素,為了提高產量,
要採取以下措施:
①搔菌:鮮菇採收後要及時搔菌、覆膜;轉潮期間進行搔菌有減少病蟲危害的作用;
②補濕:補濕應在搔菌3天以後,這時袋內菌絲已恢復,辦法是連續兩到三天內向袋內噴水。
當採收2—3潮菇後,調換出菇面,提高出菇效率和產量。
六、病蟲害防治
1、選用優良的抗病蟲菌種。
2、栽培菇房的位置的選擇
菇房必須建成南北長條形,這樣有利於通風透氣。同時要注意菇房四周的環境衛生,
不要把出口處建在靠近堆肥舍和畜舍的地方。要遠離釀造酒麴廠,否則容易感染雜菌。
3、栽培房的消毒
(1)甲醛高錳酸鉀薰蒸
一般每立方米的室內空間需用40%甲醛8毫升,高錳酸鉀5克氣化熏蒸,也可以每10平方米使用福爾馬林原液210毫升,生石灰210克,濃硫酸21毫升。要注意先加石灰、福爾馬林,最後加入濃硫酸,加入後立刻氣化。
熏蒸時,要注意把門窗縫漏處糊起來。
(2)二氧化硫熏蒸清毒
方法是在栽培室內燃燒硫磺,用它所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熏蒸消毒,在室內放一個陶瓷容器,
其上放紙或刨花,再加上硫磺,然後把紙或刨花點燃,進行熏蒸。因為二氧化硫氣體比空氣重,一旦發散成氣體,就會下沉,所以燃燒硫磺的容器量好放在栽培室的上方。這種氣體會腐蝕金屬和衣服,消毒時必須注意。
(3)漂白粉消毒
高效的漂白粉即是氯化石灰、氯化鎂,含有效氯量40—80%左右。使用方法是1克漂白粉加1.8升水,
靜置1~2小時,取其上清液在室內全面噴霧,每平方米噴施1升。菇房內外,栽培架都要用5%的
硫酸銅液全面噴射。
4、栽培管理
(1)溫度和濕度的調節高溫、高濕是雜菌繁殖生長的最好環境條件。外界氣溫高時,
菇房的相對濕度要降低,一般要求控制在85%~90%左右,如果濕度太高,各種黴菌發生迅速,
勢必影響金針菇的產量和質量。還要注意菇房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2)清除污染瓶、袋,在菇房裡被雜菌污染了的瓶、袋必須及時清除出房外,燒毀或深埋,
絕不能在菇房裡挖瓶或掏袋。否則,雜菌孢子會擴散到整個菇房,進而污染其他的瓶、袋。
(3)每批金針菇收獲後,心間必須進行清潔、熏函消毒。
(4)栽培管理用水可以加入漂白粉、土黴素,可以防治病害雜菌的發生。
5、及時殺滅害蟲
危害金針菇的害蟲主要有菇繩、尖眼蕈蚊、蟎類。溫度升高時,這種害蟲發生特別歷害。
在菌絲蔓延期間,只要見成蟲飛出就要用殺蟲劑防治。敵敵畏是理想的葯物,馬拉硫磷
、二嗪農、除蟲脲或溴氯菊脂都可以用。有菇蕾發生時,即應停止使用。

4. 金針菇能當盆栽

能,有賣菌包的,可以用來盆栽,但菇類成熟後,會散發孢子,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最好不要室內種

更多的登陸我愛菜菜網(專業的陽台種菜網站)

5. 高人幫看看這盆景(松)市價大約多少

第一盆大阪松,五針松裡面的佳品,而且有年頭了,養得不錯,缺點是不成回片,請高手造答型後更好;
第二盆錦松,觀賞點是它的樹皮,以我個人看,是三盆中最貴的一盆;
第三盆羅漢松,品種和年代都不很上乘,如果是我的,我會把下面三個片的布局重新調整一下(這盆東西的花盆和植株不太配)。
價格不敢說,見仁見智的東西。要我買,錦松我願意掏2000~3000左右。
價格我不敢說,

6. 如何種植金針姑

1、培養料的配製
主要配方:①棉籽殼89%,米糠或麩皮10%,石膏1%;②鋸木屑80%,米糠或麩皮20%;③玉米芯73%,鼓皮25%,石膏1%,蔗糖1%。將上述培養料加水充分拌勻,然後調節ph值到6左右,含水量以手捏料有水滴滲出但不形成水流為宜。培養料配好後選用規格(長x寬)17cmx28cm,厚0.6mm的塑料袋,裝料300g左右,兩頭扎口。
鋸木屑以闊葉樹木屑為好,松杉木屑不適合栽培,木屑主要起保濕和通氣作用,粗木屑多,培養基易干,木屑過細,通透性差。米糠和麩皮含有金針菇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養分,但多加米糠或麩皮則發菌慢,容易產生水菇,產量低,質量差。培養基裝袋時要裝入等量的培養基,這樣發菌一致,出菇同時,便於下時,在無菌條件下接種,菌種接於袋兩頭。這種應在無菌條件或接近無菌狀態的房中進行,菌種應選用生活力旺盛、健壯、無雜菌污染的適期菌種。
2、發菌期管理
接種後將栽培袋放入干凈的培養室內發菌培養,室內溫度保持22-25℃,正常情況下,接種後10-15天菌絲可伸入培養基20-25mm。如果發菌順利,接種後20-25天菌絲可覆蓋整個料面,此階段要求挑出雜菌,並將發菌未滿袋的菌袋排在一起繼續發菌。
3、搔菌及催蕾
發菌結束後要立即進行搔菌,把接下去的菌種塊挖掉,使子實體從培養基表面一齊發生,如果培養基表面很乾,可以採用刮搔,即把老菌種菌皮和5-10mm培養基一起成塊刮掉。菌絲受搔菌的機械刺激和低溫刺激就可形成原基,要保持空氣濕度90%-95%和加強通風,可抑制搔菌後袋錶面形成的氣生菌絲形成,有利於催蕾出菇。此期應保持空氣相對濕度95%左右為宜,溫度控制在10-15℃為好,用報紙覆蓋或蓋膜保濕,以誘發出菇,一周後,陸續長出尖狀菌蕾,蕾頭白色為正常。
4、均育和抑制
均育是利用抑制工藝的低溫,使抵抗力弱的原基不致於枯死,增加抵抗力,能均勻發育。均育要求溫度約8℃,空氣濕度85%-90%,一般2-3天。抑制是為了控制先伸長的金針菇的生育,促進後長的金針菇的伸長,使所有的菌柄長度整齊一致,抑制始期以菌柄長1mm,菌蓋直徑為1.5mm為適,抑制期溫度保持在3-5℃,濕度為85%-90%。co2濃度在0.1%以下,抑制期7天左右。還可採用降溫、降濕,通風措施,延緩子實體形成,使其同步進行,以利出菇整齊,成批采菇。
5、生育階段的管理
當菌柄長0.5-1.0cm時,增加光照,有增產和提高品質的作用。由於金針菇子實體具有很強的向光性,從菇體長2-3cm時開始套紙筒到收獲,用一定的光照可誘導菌柄向光伸長,因此,在床架上方每隔3-5m吊一個15w燈泡,產生垂直光,促進菌柄伸長。此階段以溫度8-15℃,空氣相對濕度85%-90%,菇房中co2含量保持0.10%-0.15%為宜,這樣可達到抑制菌蓋開傘,促進菌柄伸長的目的。約15天,菌蓋直徑可達1-2cm,菌柄長可達8-15cm,即可進行採收。
6、適期採收
當菌柄長13-14cm,整齊,菌蓋直徑1cm左右,邊緣內卷,沒有畸變,菌柄菌蓋不呈吸水狀,菌柄根根分清,又圓又粗,全體純白色,菇體結實,含水量不過多時為採收期。採收前幾天要檢查菌蓋含水量,如果含有很多水分,採收前2天要通風促進水分蒸發。採收後把菌柄基部和培養基連接的部分培養基及生長不良的菇剔除,按市場要求進行小包裝,或用聚乙烯薄膜袋抽氣密封,低溫保藏。二潮菇後,為提高產量和品質,可將菌柱脫出調頭裝袋,也可封閉原出菇袋口,打開另一頭出菇。

7. 金針菇怎樣種植

金針菇: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金針菇,是指將培養料通過常壓或高壓滅菌,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培菌的栽培方法。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齊,產量高。
(1)栽培季節
利用自然溫度栽培金針菇,選擇適宜的生產季節是獲得優質高產的重要一環。
金針菇屬於低溫型的菌類,菌絲生長范圍7~30℃,最佳23℃;子實體分化發育適應范圍3~18℃,以12~13℃生長最好。溫度低於3℃菌蓋會變成麥芽糖色,並出現畸形菇。
人工栽培應以當地自然氣溫選擇。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節接種,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溫度,發菌培養菌絲體。待菌絲生理成熟後,天氣漸冷,氣溫下降,正適合子實體生長發育的低溫氣候。江南諸省通常以10~11月間接種,經過1個月左右發菌培養,到11~12月間進入出菇。高海拔氣溫較低的山區和長江以北各省,可提前在9月接種,11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種,加溫發菌春季長菇。低海拔的平川地區,應適當推遲接種。為了解決夏季金針菇市場需求,可以利用冷庫生產金針菇。
(2)栽培場所
金針菇栽培分為發菌、出菇兩大步。發菌階段要求場所保溫、通風、干凈。出菇階段最好選擇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牆,上蓋塑料膜及草簾。
(3)原料配比
①棉籽殼100公斤、麥麩2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膏粉2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白糖1公斤。
②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麥麩20公斤、玉米面3.5公斤、石膏粉2公斤、黃豆面1.5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白糖1公斤。
高粱殼、鋸末、花生殼、豆稈、玉米稈、油菜稈等大多數農作物秸稈粉碎後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無論選用何種原料,都要求新鮮、干凈、無霉變。
按比例稱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餘均應拌均勻。加水充分攪拌並使含水量達到65%左右,再悶2~4小時,即可裝袋。
(4)裝袋滅菌
選用寬15~17厘米、長33厘米的塑料袋一頭出菇,或15~17厘米寬、55厘米長的塑料袋兩頭出菇。裝袋時邊裝料邊壓實,裝好後兩端用細繩紮成活結。按常規方法高壓或常壓滅菌。
(5)接種培菌
滅菌好的塑料袋,冷卻至室溫後即可進行接種。接種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錳酸鉀5克進行滅菌30分鍾。接種時嚴格操作規程,兩端接種,一般每瓶種(750克/瓶)可接25~30袋。接種後及時將袋移入培養室,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約24小時菌絲開始萌發,在20~25℃室溫下生長約40~50天即可滿袋。9月中旬接種,大部分10月底發透菌絲,叫全期發菌。以後接種由於溫度低,發菌半袋後便邊爬料邊出菇,叫做半期發菌出菇。
(6)出菇管理 袋栽金針菇的栽培方式多種多樣,
歸納起來有五種:
①滿袋裝料,套袋出菇。
②滿袋裝料,套袋倒卧出菇。
③半袋裝料,蓋紙站立出菇。
④半袋裝料,披膜倒卧出菇。
⑤中間裝料,倒卧兩頭披膜出菇。
全期發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為解開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風保濕催蕾→掀膜通風1天→披膜促柄伸長→採收→搔菌灌水→保溫保濕催蕾。管理方法同前,直至收獲4茬菇。
半期發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內,菌絲發滿半袋後,兩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時應及時按全期發菌的管理方法將菌袋移入栽培場。
①堆袋披膜。堆袋披膜是近年來在生產中探索出的新技術,採用這項技術可提高場地利用率,提高產量,提高金針菇質量。
具體方法是將兩端袋口解 開,將料面上多餘塑料袋翻卷至料面。可根據袋的長短決定一端解口或兩端解口,一端解口擺放方法是將兩個袋底部相對平放在一起,高度以5~6袋為宜,長度不限。在出菇場內地面及四周噴足水分,然後用塑料膜覆蓋菌袋。此法保溫保濕良好,後期又可積累二氧化碳,有利於菌柄生長。
②保濕通風催蕾。披膜後保持膜內小氣候,空氣相對濕度85%~90%,每天早上掀膜通風30分鍾,約7~10天可相繼出菇,出菇後可適當加大通風,保證濕度,但不可把水灑到菇體上。 ③掀膜通風抑制。當柄長到3~5厘米時要進行降濕降溫抑制。具體措施為停止向地面灑水,掀去塑料膜,通風換氣,冬天保持2天,春秋保持1天,使料面水分散失,不再出菇,已長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
④培育優質菇。抑制完成後,進入柄伸長階段,要培養柄長、色白、蓋小的優質金針菇,必須控制好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這四因素之間的關系。
A. 溫度:控制在6~8℃。
B. 濕度:空氣相對濕度85%~90%。
C. 光照:極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變,否則子實體散亂。
D. 二氧化碳:濃度達0.11%~0.15%可促使菌柄伸長,超過1%抑制菌蓋發育,達到3%抑制菌
蓋生長而不抑制菌柄生長,達到5%就不會形成子實體。通過控制通風量維持高二氧化碳濃度。?一般溫度在10~15℃條件下,進入速生期5~7天菇柄可從3厘米長到12~15厘米,10天後可長到15~20厘米,這時可根據加工鮮銷標准適時採收。
⑤搔菌灌水。第一茬菇採收後,要進行搔菌,即用鐵絲鉤將菇根和老菌皮挖掉大約0.5厘米左右,並將料面整平。若菌袋失水,應往袋內灌水,可將塑料袋口多餘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6~10小時後將水倒出,然後再進行催蕾育菇管理。一般情況下,金針菇種一次可採收3~4茬,生物轉化率可達80%~120%。
金針菇栽培技術網上可以找到,金針菇栽培技術,誰要是查到網上有很多金針菇栽培技術的資料也公訴我啊。哪裡有更好的金針菇栽培技術究竟哪裡有金針菇栽培技術。
我很著急的金針菇栽培技術可我就是查不金針菇栽培技術的資料,對於金針菇栽培技術一點也不了解,你們金針菇栽培技術可一定告訴我啊 。我要是能知道金針菇栽培技術該多好啊。如果金針菇栽培技術的資料,也告訴我金針菇栽培技術 。

8. 栽培金針菇的要點

1. 選擇適宜的栽培時間 白色金針菇大多數屬低溫型品種,菌絲生長適溫18~20℃,菇菌形成適溫6~8℃。據此,白色金針菇一般適宜在10月份至翌年3月上旬栽培出菇。

2. 培養料的配製 培養料以木屑和米糠為宜。木屑以細碎的柳、杉木屑最為合適,使用前,最好要經過1年以上的堆積處理。在堆積過程中要經常澆水,保持木屑潮濕,以除去木屑中菌絲生長有害的物質。木屑的粗細比例要合理:一般直徑2~3毫米的佔20%,1~2毫米的佔40%,1毫米以下的佔40%,粗木屑多,培養基宜干,細木屑多,通透性差,影響菌絲生長速度。米糠中含白色金針菇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養分,但含澱粉多的米糠和脫脂米糠已經變質,盡可能不要用。木屑與米糠的容積比例為3:1,每立方米混合料加水350千克左右,培養料含水量63%,培養料要攪拌均勻,使之充分濕潤。

3. 裝瓶滅菌 用800毫升的塑料瓶裝料,大約每瓶裝料480克。培養料表面要壓實,並保證每瓶裝入的培養料相等,松緊一致,高低一致,這是將來發菌一致,出菇同時,菌柄長短一致的前提。瓶蓋封好後,要立即進行滅菌處理。放置時間過長(夏天2~3小時)就會發酵,滅菌可採用常壓滅菌和高壓滅菌兩種。常壓滅菌,料內溫度達98℃以上後維持4小時,高壓滅菌,科內溫度達120℃持續70分鍾,滅菌結束,瓶子趁熱放在經消毒的冷卻室中,冷卻至25~20℃,及時接種。

4. 接種 一般是在無菌室中進行,菌種與培養科之比為1:50,菌種要求蓋滿培養科表面,這樣能使菌絲生長均勻,並能有效防止雜菌污染。

5. 菌絲體培養 將接好種的菌瓶及時轉入培養室,溫度應控制在18~20℃,空氣濕度在60%~70%,每平方米擺放390瓶,一般2天左右菌絲開始萌動。每天通風換氣2次,每次30分鍾,20~25天後,金針菇菌絲即可長滿菌。

6. 搔菌 所謂搔菌就是用搔機(或手工)去除老菌種塊和菌皮,這是促使菌絲發生厚其的重要措施,通過搔菌可使子實體從培養基表面整齊發生。

在一般情況下應先搔菌絲生長正常的瓶子,再搔菌絲生長較差的。若有明顯污染以不搔為佳。搔菌方法有平搔、刮搔和氣搔幾種。平搔不傷及料面,只把老菌扒掉,此法出菇早,雜數多;刮搔跳老菌種和5毫米的表層料(適合鋸末)一起成塊狀刮掉,因傷及菌絲,出菇晚,朵數減少,一般不用;氣搔是利用高壓氣流把老菌種吹掉,此種方法最簡便。

7. 催蕾 搔菌後應及時進行催蕾處理。

此階段溫度應控制在12~13℃,給予足夠低溫刺激,促使原其形成。但在頭3天內,還應保持90%~95%的空氣相對濕度,以使菌絲恢復生長。此後由於呼吸轉旺,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在菌絲恢復生長後應逐步加大通風,同時要防止料面乾燥,用增濕器進行增濕。催蕾時每平方米疊放240個瓶子。約7天左右,便可看到魚籽般的菇蕾,12天左右便可看到子實體雛形,催蕾結束。

8. 均育和抑制 均育是抑制處理的過渡階段,室溫應控制在8℃左右,空氣濕度85%~90%,空氣環境力求接近自然狀態,以促菇蕾在低溫環境中分化分枝。

當菇芽長至1厘米時,轉入抑制階段,將溫度調至4~6℃,空氣濕度85%~90%,二氧化碳濃度0.10%以下,同時給予吹風和光照(每天2~3小時),促使金針菇菌柄長度整齊一致,組織緊密,額色乳白。抑制主要是用微風對准子實體吹拂。每平方米放置150瓶。在低溫和冷風吹拂下,雖然子實體生長緩慢,但很整齊、強壯,堅挺。待子實體長出瓶口3厘米,即可套上筒,轉入生育室。

9. 生育與採收加工 生育階段的室溫應控制在8~13℃,空氣濕度75%,光線以黑暗為主,每平方米放置200瓶,待子實體長至13~15厘米,菌蓋直徑達0.50~1厘米時即可採收。採收後將菌柄基部和培養基連接的部分、培養基、生長不良的菇剔除,按市場要求進行包裝,一般用聚乙烯袋抽氣密封小包裝,每袋100克。

9. 金針菇的種植方法

1.熟料栽培

熱點內容
素雅軒蘭花 發布:2025-08-15 04:08:40 瀏覽:214
鑽石小鳥情人節活動 發布:2025-08-15 03:50:46 瀏覽:861
塔山櫻花 發布:2025-08-15 03:47:10 瀏覽:704
辦公室綠植管理規定 發布:2025-08-15 03:46:29 瀏覽:568
章若楠七夕 發布:2025-08-15 03:46:27 瀏覽:223
新疆硬荷花 發布:2025-08-15 03:40:29 瀏覽:179
海棠花了事 發布:2025-08-15 03:36:33 瀏覽:379
馬蘭花題 發布:2025-08-15 03:22:42 瀏覽:128
梅花刀演示 發布:2025-08-15 02:54:18 瀏覽:368
蘭花幾年換土 發布:2025-08-15 02:52:36 瀏覽: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