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月亮盆景

月亮盆景

發布時間: 2021-02-22 10:46:47

1.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中蘊含的地月系相關知識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出自宋代蘇軾的《後赤壁賦》》:「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意思是: 從山下望去,山高高聳立,天上的月亮小而明亮; 潮水回落退去,水底的石頭就顯露出來。這是很富有哲理的一句話,也很有意境,所以流傳千古。
寓意:事物相互對比的時候,會有與其本身不一樣的感覺。引申:相對的辯證的看問題 能看到事情的本質。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由來 :宋徽宗趙佶是盆景的第一大玩家,根據記載,宋徽宗曾得到一塊靈壁石山峰造型,起名「靈壁小峰」。此造型挺拔奇特,高半尺許,長約五、六寸,玲瓏秀潤,胡桃皮、沙坡、水道皆有。尤其小峰一半處有「圓白小月」,瑩然如玉。徽宗愛不釋手,親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徽宗得到的靈壁小峰,實際上就是盆景的一種,即石玩盆景。

2. 酒杯玫瑰盆栽風水可好

哪個坐向的

3. 一盆花一個月亮一片雲打一一成語

披星戴月
[讀音][pī xīng dài yuè]
[解釋]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專苦。
[出處屬]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一的:「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近義]戴月披星餐風飲露櫛風沐雨早出晚歸夜以繼日餐風宿雨水宿風餐披星帶月披霜冒露廢寢忘食餐風宿露帶月披星
[反義]玩歲愒時游手好閑

4. 為什麼要給盆景命名,如何給盆景命名

就像寫詩一樣,需要畫龍點睛之句,盆景也是這樣,有個好的題名,盆景的主題就突現出來了。為盆景命名,筆者在製作實踐中,得出以下三點體會。

利用名句和人物形象命名

這種命名法,比較簡便,關鍵就在恰如其分。如用李白的詩句「輕舟已過萬重山」,那麼製作的山水盆景,就必須有連綿的大山和奔流不息的大江,江上有船,突出山水悠遠、小舟飛渡的形象,有這樣的盆景,命名才恰到好處。用王之渙的名句「黃河遠上白雲間」,盆景的圖案就有遠山白雲和黃河的形象。若用宋詞辛棄疾《代人賦》中的「春在溪頭薺菜花」,製作的盆景就得有山下小溪,溪頭生長著幾棵綠葉簇擁的已綻白色的薺菜花,甚至溪畔還有已泛鵝黃的柳條兒。以人物形象命名的盆景也不少,例如《獨釣寒江雪》的盆景,上面的人物能看出姜太公的形象,那麼改為《姜太公釣魚》,就更為確切生動了。《杜甫行吟》、《昭君出塞》、《米芾拜石》等,都是根據人物形象命名的,意境深遠,格調清新而高雅,常常比自己創作的名字更有檔次。

以自然景物形象命名

盆景本來就是自然景觀的縮影,故命名就必須根據景觀之特點,冠以最能體現景觀之神的名字,如《神女峰》、《長江萬里行》、《逶迤長城》。屬遠村近野,田園風光一類,雖沒有大山江河的氣魄,卻有玲瓏小景,鄉情風趣,這樣的盆景,命名應更新穎,「小橋流水人家」、「蛙聲一片」、「萬綠叢中一點紅」、「古桑新姿」、「農家紅樓煙雨中」等,都是以自然景觀取名的,大都情景交融,寓意深遠,耐人尋味。自然景觀和動植物相結合的形象,也是盆景命名的亮點,如《泰山迎客松》、《嵩山古柏》、《古廟唐槐》等,此種盆景題名,比較流行,在盆景園中數量極多,缺點是讓人感覺不夠新穎、別致。自然景觀同動物相結合命名者也不少,《竹林三熊》(熊貓)、《空山鳥鳴》、《金魚戲龍泉》、《奇山飛狐》等等。以自然景觀命名的盆景,出現有創意的佳名,也不是多麼容易,必須細心觀賞、研究,誕生妙趣橫生的靈感,才能獲藝術性強的盆景佳名。

根據盆景造型和意象命名

盆景的造型,是為其取名的重要依據。盆景製作者,在製作盆景時心中就有「造型」了,故脫手後隨即便起出名字。不過也有的忽視了這件事,過後就要請人給命名。有文化有知識的,會寫詩作畫的人,經過細致觀賞,一般會琢磨出高雅的名字來。造型盆景美名,如《嫦娥奔月》、《孔雀東南飛》、《喜鵲登枝》、《大江東去》、《鯉魚跳龍門》、《犬貓鬧春》、《虎蹲峭岩》、《竹影:雨露風晴》(四盆)、《雲翠果紅》等,這些盆景名字屬通俗類,假若要求更含蓄、更深沉,那就得以盆景的意象取名,就不是一目瞭然地把名與景聯系起來,而是觀後思考出一種嚮往的東西來。例如盆景的圖案是一棵古樹,在樹椏中的樹瘤上卧著一隻蟬,命名為《秋聲》,觀賞人並沒有聽到秋聲,人們看到此景,想到了「噤若寒蟬」,便聯想到了秋天。再如《月照竹林》盆景,只有一叢翠竹縫隙間,有絲絲銀光閃爍,根本看不到月亮,可能使人琢磨出來,月亮就在叢林的那邊,有斜照過來的光芒,這比月亮就在叢林頂上,要好得多。這就是盆景的名字,離真實的造型之景很遠,可意和景密切相連,費一番思索,就能驚喜的破解,這樣的盆景名字才是真正高檔次的。

5. 月兒池在哪裡

月兒池,位於綏江縣南岸鎮珍珠壩,為古代水利工程遺存。該池以形獲名,又似一張弓,弓背砌石,中有一古樸的三拱石橋,橋頭有土一方,如箭在弦,直指金沙江對岸的老鷹山之「鷹頭」。「弦」長約120米,「箭」長約50米,庫容量1.2萬立方米。
珍珠壩至今流傳著關於月兒池的傳說:很久以前,在壩中央溶洞里的那頭鍾乳母豬石是有靈性的,每當夜深人靜時便會帶著豬仔出來拱地,大凡拱過的地方,莊稼收成都十分好。然而,好境不長,不知從何處飛來一隻老鷹,盤踞在金沙江對面,經常銜走小豬。於是,莊稼越來越差。後來,土司安鰲設計,征發夷民修築了像弓箭狀的月兒池,用之射瞎凶鷹一目,不可一世的它哀啼著,仰面撲向金河。為紀念母豬,該壩便以真豬命名,後改稱珍珠壩。
傳說中提到的安鰲為明代馬湖府土知府,馬湖地方,發端於四川雷波黃螂海子(即馬湖)周邊地區,鼎盛時大致包括今綏江、屏山、水富、沐川、馬邊、雷波等地,以綏江、屏山為核心區。《宋史·敘州三路蠻》:「宋初有董舂惜者貢馬,自稱馬湖路三十七部落王子」。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立總管府,遷於夷部溪口(今屏山新市鎮龍尾)瀕馬湖之南岸(即今南岸)創府治」,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遷治於泥溪(今屏山縣城西)。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馬湖總管府土官安濟遣子安仁歸附明中央,遂改設馬湖府,以安氏世襲知府,五傳至安鰲,暴虐成性、荒淫無道,終至叛亂,明孝宗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被御史張鸞奏請處死。次年,安鰲之亂徹底平息,馬湖府改土歸流。據此,可推斷月兒池建於明安鰲時代,即15世紀後期,已歷經五百多年風雨滄桑。
月兒池的傳說及建築也反映了明代中期珍珠壩及整個綏江的民族情況。據史料分析,綏江以往為苗族聚居區,以土官安氏為首的彝族是統治民族,而隨著明初王元壽將軍(屏山新安王氏先祖)遠征平夷,漢族也漸漸湧入,總體情況是夷(苗、彝)多漢少。「母豬拱地」印證了當地少數民族成分。苗族較多地保留著母系社會的倫理,有母性崇拜的觀念,每年正月初三或初十舉行「乞子」祭祀時,都要用母狗或者母豬作為「獻牲」。而《華陽國志·蜀志》記載今屬彝族地區的元謀縣「有長谷石豬坪,中有石豬,子母數千頭。長老傳言:夷昔牧豬於此,一朝豬化為石,迄今夷不敢牧於此。」在與漢族的交往中,當地的農耕技術有很大提高,需要這么大,而且築的這樣規范的人工水利工程說明了這一點。月池橋具有明顯的江南水鄉橋梁風格。 月兒池設計的科學性是值得稱道的。珍珠壩是綏江四大壩子之一,土地平坦,適宜耕種,但境內只有大河溝、小灣溝等小而又小的溪流,農業用水矛盾突出。月兒池正好位於大河溝與小灣溝中間,臨大河溝側至今尚存取水渠道殘疾,水渠旁有一塊土地名「過水丘」,「大躍進」時,村民還使用此水渠取水,在池中種冬水田。估計臨小灣溝側也有過引水渠道。近水而築,自然合理。同時,月兒池之所以築成半月形,也有因地制宜的考慮。根據是處地形,既要盡可能多地蓄水,又要顧及水源,還要少佔平地,半月形莫過於最佳方案,並不只是風水觀念的驅使。
從美學角度講,和諧即美,月兒池以它自身優美的形體與周圍的自然物再添加以人文氣息構成的景觀,委和諧洽。作為「弓箭」,它與老鷹山隔河對峙,抒發著「彎弓射大雕」的豪邁氣概;作為「月亮」,它與大河溝上游逼真的卧牛造型組成一幅動人的犀牛望月圖;作為水池,它與池邊的巨石古樹(已毀)同一為清秀文雅又磅礴大氣的山水盆景。池中鐫刻著「珍珠馬樂」的馬形石及離池不遠的珍珠洞里的母豬石,更播撒著一種安靜而和平的農家樂。方圓不及一里的區域,陽剛與陰柔、率直與雋永,如此隨意又如此有序地集合在一起,我們不僅要為武夫安鰲延聘的那位哲學兼美學兼旅遊大家的設計師叫好。
如今的月兒池早已變為農田。其枯水時間最遲不晚於清雍正初年,此項工程的廢棄,興許是那時的雲貴總督鄂爾泰在滇東北地區武力推行改土歸流造成人口劇減,生產力遭受浩劫的結果。清末民初客籍塾師劉伯鏞先生有詩雲:「橋卧月池水色清」,不過是描寫月兒池裡的水田風光罷了。月兒池雖已乾涸,但其恢宏的氣勢猶存,迷人的風韻,常使文人墨客意惹情牽。縣內當代文學名家黃發濱先生曾賦詩:「月兒池上嘆良工,獨眼蒼鷹笑世窮。何日退耕還蓄水,珍珠著綠耀滇東。」吳運強先生撰聯:「池影鍾月殿精華,下連滄海,上映青天,南環峰岳,北枕金沙。邀朋游故地,正逢桔熟橙黃。放膽吟哦,開弓再射雄鷹目;橋形有水鄉風格,春艷桃花,下垂綠柳,朝控樓台,目縈紫霧。撫石憶仙蹤,頓覺神怡心曠。持懷傲笑笑,把盞重抒壯士情」。

6. 不是人間種,疑從月里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出處哪裡

桂花樹

形態特徵:桂花樹姿飄逸,碧枝綠葉,四季常青,飄香怡人。桂花為常綠闊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冠可覆蓋400平方米,桂花實生苗有明顯的主根,根系發達深長。幼根淺黃褐色,老根黃褐色。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異;插條埋入土中各處易生不定根,但無明顯主根。桂花分枝性強且分枝點低,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因久常呈灌木狀。密植或修剪後,則可成明顯主幹。樹皮粗糙,灰袍色或灰白色,有時顯出皮孔。葉面光滑,革質,近軸面暗亮綠色,遠軸面色較淡;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形、倒卵形,披針形、倒披針形、長披針形至卵披針形。

用途:桂花終年常綠,枝繁葉茂,秋季開花,芳香四溢,可謂"獨佔三秋壓群芳"。在園林中應用普遍,常作園景樹,有孤植、對植,也有成叢成林栽種。在我國古典園林中,桂花常與建築物,山、石機配,以叢生灌木型的植株植於亭、台、樓、閣附近。舊式庭園常用對植,古稱"雙桂當庭"或"雙桂留芳"。在住宅四旁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樹,能收到:金風送香"的效果。桂花對有害氣體二氧化硫、氟化氫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礦區的一種綠化的好花木。

習性: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為木犀科木犀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8米。樹冠圓頭形、半圓形、橢圓形。葉對生、革質,花序簇生於葉腋,花期9~10月,果期次年3~4月。

桂花適應於亞熱帶氣候廣大地區。性喜溫暖,濕潤。種植地區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最低氣溫-13℃,最適生長氣溫是15~28℃。濕度對桂花生長發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溫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乾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桂花品種

四季桂花小不好拍

桂花由於久經人工栽培,自然雜交和人工選擇,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栽培品種。近年來,全國各主要城市對桂花資源及品種進行了廣泛調查,實地記錄桂花開花性狀,對各種類型桂花的性狀進行分析、比較,選擇出較為穩定的遺傳性狀,並考慮傳統分類的方法和園林生產上的應用,鑒定整理出桂花的四個品種群。

四季桂品種群:四季開花,有「月月桂」、「日香桂」、「大葉佛頂珠」、「齒葉四季桂」等品種。

銀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純白、乳白、黃白色,有「籽銀桂」(結籽),「九龍桂」、「早銀桂」、「晚銀桂」、「白潔」等品種。

金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檸檬黃淡至金黃色,有「大花金桂」、「大葉黃」、「潢川金桂」、「晚金桂」、「圓葉金桂」等品種。

丹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較深,橙黃、橙紅至朱紅色,有「大花丹桂」、「齒丹桂」、「硃砂丹桂」、「寬葉紅」等品種。 各品種群中都有一些值得推廣應用的品種,例如:四季桂品種群中的「日香桂」、「大葉佛頂珠」,均是小灌木,高0.5—1.5米。「日香桂」花淡黃色,同一枝條各節先後開花,幾乎日日有花,故得名。現四川蒼溪有大量母株。「大葉佛頂珠」花乳白至純白色,花序密集,頂生花序獨特,花期自春到秋連續不斷。它們觀賞價值很高,既可盆栽入室,也可露地大片栽植。

各地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不同的種或品種進行繁殖。例如以採花為目的宜選用花繁而密的豐產型,如開花、落花整齊的「潢川金桂」、「金桂」、「籽銀桂」,「大花丹桂」、「橙紅丹桂」等。以觀花聞香為目的,宜選用「大花丹桂」,「籽丹桂」,「硃砂丹桂」,「大花金桂」,「圓瓣金桂」等。作灌木、盆栽、盆景宜選用「日香桂」、「大葉佛頂珠」、「月月桂」、「四季桂」、「九龍桂」、「柳葉桂」等,用作喬木或作庭園主景宜選「大葉黃銀桂」、「金桂」、「大葉丹桂」、「大丹金桂」、「橙紅丹桂」。

桂花有的結果,有的不結果。一般第二年4—5月核果成熟,用其播種,一般要5—6年才開花。無性繁殖用枝條扦插、嫁接、壓條可以當年開花。 宋代記載:「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後月還虧,須知天上人間物,同稟清秋在一時」,指出其開花的基本規律:即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月圓時,桂花盛開,半個月後花凋榭了,月亮也虧缺了。

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因此在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較喜陽光,亦能耐陰,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內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於生長和花芽的形成。

桂花性好濕潤,切忌積水,但也有一定的耐乾旱能力。

古人對桂花開花的天氣條件,有大量記載。唐代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無聲濕桂花」,柳宗元「露密前山桂」,白居易「天將秋氣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黃」,宋代陸游:「重露濕香幽徑曉,斜陽烘蕊小窗妍」。詩中「冷露」、「露密」說明開花天氣要早晚冷涼;「烘與蒸」說明天氣還會一度出現較高的溫度。這種早晚冷涼、白天燠熱的天氣既有利於桂樹的營養積累,也促使雨露的形成,桂樹開花隨之加速,蘇州人稱之為「木犀蒸」。中秋前後天氣突然熱起來,竟像夏季一樣,桂花一經蒸郁,就爛爛漫漫地盛開了。桂花開花既需要一定的濕度,還要有一定的溫差。

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鹼性土和低窪地或過於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最為適宜。

桂花對氯氣、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都有一定的抗性,還有較強的吸滯粉塵的能力,常被用於城市及工礦區綠化。

7. 梅花在幾月開放梅開二度是何意

梅花
梅花——花中君子

學名:Prunus mume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Apricot

別名:春梅、干枝梅、紅綠梅 紅梅、綠梅等.

科名:薔薇科

形態特徵:株高約10m,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 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干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核果近球形,有縫合線,黃色或綠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6—7月果實成熟。(見圖2—1)
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目前品種有30多個,其品種按枝條及生長姿態可分為葉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龍游梅等類;按花色花型可分為宮粉、紅梅、照水梅、綠萼、大紅、玉蝶灑金等型。其中宮粉最為普遍,花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型花紫白;綠萼型花白色,香味極濃,尤以「金錢綠萼」為好。

產地與習性: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濕潤的氣候,喜陽略耐蔭,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稱,宋代詩人陸游《詠梅花》詩:「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繁殖與栽培: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

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常見病害有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

應用: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

相關故事:相傳隋代趙師雄游浮羅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運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

《梅譜》說,紹興,吳興一帶有一種梅,名苔梅:「苔須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絲飄飄可玩。」

《武林舊事》載,苔梅有兩種:一種苔蘚特厚,花特別多;一種苔如細絲,長尺余。

【英文名】 FLOS MUME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梅 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的乾燥花蕾。初春花未開放時採摘,及時低溫乾燥。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直徑3~6mm,有短梗。苞片數層,鱗片狀,棕褐色。花萼5 ,灰綠色或棕紅色。花瓣5 或多數,黃白色或淡粉紅色。雄蕊多數;雌蕊1 ,子房密被細柔毛。體輕。氣清香,味微苦、澀。

【性味歸經】微酸、澀,平。歸肝、胃、肺經。

【功能主治】開郁和中,化痰,解毒。用於郁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癧瘡毒。

【用法用量】 3~5g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霉,防蛀。

【摘錄】《中國葯典》

[栽培技術]
繁殖:梅花繁殖以嫁接、壓條為主,也可扦插、播種。
(1)嫁接:以切接為主,也可用芽接和靠接,砧木有梅花實生苗及桃、李、杏。
切接:在春芽即將萌動時進行,以雨水節前後為宜,多用一至二年生的毛桃和杏作砧,用桃作砧木的優點是生長快,缺點是壽命短,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讓介面靠近地面,成活後培土,促進接穗根就可克服這一缺點。
芽接:在8月進行,取用當年生枝條的芽來嫁接,採取丁字形芽接式盾狀嵌芽接的方法。一般當年不萌發,翌春才萌發抽葉,應及時於抽葉後對砧木進行截梢並隨時抹砧芽。
(2)扦插:於秋分或早春花後,截取一年生粗壯枝條,長10—15厘米作為插條。成活率一般較低,只有20—80%,其中宮粉梅易成活,綠萼梅次之,硃砂梅最難。
(3)壓條:2—3月選生長健壯的1—3年生長枝,在母株旁挖一深溝,於枝彎曲處下方淺切三刀,然後覆土,上面壓磚生根後截離母體,亦可採取高壓法。
(4)播種:果實成熟後,採收攤放室內,使其充分後熟。洗出種子晾乾備用,秋播較為理想,可免去層積過程。如果必須春播時,就應該用濕沙層積種子,早春取出條播。
管理:梅花的栽培方式與管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露地栽培:露地栽培忌積水,不幹不澆。過於過濕易使其早期落葉。每年開花前施肥一次,花後放葉需水肥更多,每月應施肥水1—2次。五至六月花芽形成前,則應適當控水,以促花芽形成。秋後施肥1—2次,促使花蕾肥大;每年開花前修剪枯枝和小枝;開花初期再修剪整形,又可獲得切花;梅樹最好整成自然開心形,修剪以疏剪為主,截枝時以輕剪為宜,以免導致主枝長而影響下年開花。開花後的枝條留基部2—3芽短截,以促發新枝,平時加強管理,注意澆水,除草防治病蟲害。
(2)切花栽培:將母株集中成片栽種,株行距為3米X 3米,主幹留30厘米高,並多施肥,適當重剪,促進發枝。梅花切花生產可在溫室較低的條件下進行以節約能源,所以在當今能源危機時代,梅花等木本切花是一個發展方向。
(3)盆栽:在年前上盆時,在盆底加入基肥,然後帶土移栽人盆中,盆土保持半干半濕。當樹根長滿盆中時即換盆,剪去死根。如要提前開花,可在初冬移人溫度催化,要常在枝頭噴水,以免乾枯,這樣可提前到春節開花,但對樹勢有影響,所以在花謝後仍要下地栽培,恢復樹勢後再上盆。
梅花蟲害多,但主要以蚜蟲危害為主,應及時用100倍「敵敵畏」噴灑。家庭養花可用100倍煙水加適量洗衣粉防治,不宜噴用「樂果」乳劑。
[用 途]
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
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
果子人葯,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
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說]

牆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梅開二度就是好事成雙的意思 進了兩個球叫梅開二度 再嫁再娶也可以說梅開二度

8. 盆栽月季花為什麼開花越開越小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月季的二茬花開放了,可是問題也隨之而來了,月季花開的明顯變小了很多,這是怎麼回事呢?

病蟲害同樣會影響到月季花的質量,尤其是薊馬蟲害,會導致月季花蕾畸形,開出來的月季花出現缺陷,瘢痕,或者非常迷你。所以對於蟲害的防治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工作。

接下來,月季花的異常問題,會越來越多,您可以先閱讀《如何從零養爆月季》書中,常用異常問題和病蟲害防治的章節,提前做好預防,為您的月季正常生長開花,保駕護航。

9. 一年四季不落葉 會開花結果的盆景有什麼品種

1、鐵線蓮。它的大多品種都比較耐寒,比如「早春知」、「月亮豆」版、「翡翠之夢」、「小精權靈」等。它們在冬天葉子也不會變色或者脫落,屬於四季常青的類型。

10. 盆景迎客松怎麼製作

選擇地栽赤松原始樹相,由下而上,層層片扎,最後收頂。此過程的要點在於回將不必要的答亂枝剪除,使該枝所形成
的葉片與上部的枝條分離,達到層次分明的效果。

從上部的枝條中分解出3個枝條並扎片,一枝向左,一枝向左後,一枝向前。向前的一枝又分解為兩枝,一枝向左前,一枝向右前。

將向左前的分枝進行收頂,將向右前的分枝進行收頂。該樹樁經蟠扎造型後,層次分明,收放有致,藏露結合,樹形飄逸,體現出初作人較為深厚的藝術功底。

(10)月亮盆景擴展閱讀:

養殖方法

1、花土:養迎客松的盆景,需要使用相對排水能力比較好、養分含量比較高的沙質花土。比較推薦使用河沙和腐葉土混合製成。

2、溫度:它喜歡溫暖,最好將它養於20℃左右的環境之中。它不喜歡環境溫度有太大的變化,所以養護時,應注意盡量保持氣溫恆定,不要將它放在忽冷忽熱的環境之中。

3、澆水:需要水分來幫助生長,當它的花土稍干之後,就要為它澆水。不過冬天時,可以每5-10天澆一次,以免澆多了讓它受澇。

熱點內容
你是一朵小菊花萌萌萌萌噠 發布:2025-05-17 05:04:14 瀏覽:302
虎丘花卉展 發布:2025-05-17 04:57:54 瀏覽:175
百合手機15 發布:2025-05-17 04:53:08 瀏覽:45
百合網望京 發布:2025-05-17 04:52:20 瀏覽:857
水上的荷花 發布:2025-05-17 04:51:49 瀏覽:654
拉花卉貨車 發布:2025-05-17 04:37:52 瀏覽:673
茶花變異 發布:2025-05-17 04:21:07 瀏覽:396
荷蘭松盆景 發布:2025-05-17 04:15:17 瀏覽:108
七夕約鬼 發布:2025-05-17 04:14:27 瀏覽:601
柴窯茶花碗 發布:2025-05-17 04:13:42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