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盆景七絕
1. 七絕《窗前竹》六魚韻,七虞韻哪個能要
(一)
窗前影動幾如初?
月上光柔淡墨書。
點染皴擦風作筆,
驚魂妙韻板橋居。
(二)
窗前影動幾枝孤,
月上光柔淡墨塗。
點染皴擦風作筆,
仙姿妙韻嘆驚呼!
板橋在世也驚呼?
2. 關於竹的詩句 七絕
新竹發於舊竹枝,
全憑主幹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
十萬龍孫繞鳳池。
3. 最有名的七絕
歷史上水平最高的三十首七言絕句
1: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3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4
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5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6
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7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8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9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10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1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12
渭城曲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13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
14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15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6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唐·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
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
青山萬里一孤舟。
17
初春小雨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18
逢入京使
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19
南園
唐·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
20
柳枝詞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21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22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23
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24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25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26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27
春日
宋·秦觀
一夕輕雷落萬絲,
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葯含春淚,
無力薔薇卧曉枝。
28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29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陸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30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4. 贊美盆景的詩句
一、唐 李商隱《憶梅》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內年花。
白話釋義:
滯留容在遠離家鄉的地方,依依不捨地嚮往著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們怨恨,因為老是被當作去年開的花。
二、南朝 蕭詧《詠蘭》
折莖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開花不競節,含秀委微霜.
白話釋義:
連同莖葉折來的蘭花聊可佩帶,置入室中自然飄香。
開花卻不與其他花比賽拔髙枝節,含蘊著秀美的姿色在微霜里衰殘。
(4)竹盆景七絕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憶梅是李商隱任職於梓州柳仲郢幕府後期之作。此詩寫在百花爭艷的春天,在作詩之時寒梅早已開過,所以題為「憶梅」。
《憶梅》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絕,為詩人在梓州幕府生活時所寫。此詩通過描寫春日遊玩,不見梅花這件事情,來表達了詩人因懷才不遇,流離輾轉而感到的憤懣頹唐的思想感情。全詩渾然天成,一意貫串,並無刻意雕鏤,枝蔓曲折,顯得潛氣內轉,在曲折中見渾成,在繁多中見統一,達到有神無跡的境界。
5. 求七絕一首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朝朝暮暮長相守,
馨兒依舊笑春風。
6. 寫竹子的七言絕句是哪幾首詩。贊竹,詠竹,問竹。都有什麼樣的絕句。
詠 竹
宋 王吉
夜裡照時金瑣碎,清風拂處玉玲瓏。
歲寒別有非常操,不比尋常草木同。版
南 窗
元權 金涓
南窗不受北風寒,筆硯供吟對景安。
最喜手攀檐前竹,雪中猶勝作花看。
種 竹
明 王向晉
斫取江干老竹根,攜歸家去長兒孫。
他年勁節干霄起,招得丹山彩鳳騫。
雨 竹
明 劉崧
滄波石面晚陰涼,翠筱娟娟過雨香。
何許鷓鴣啼不斷,黃陵祠下是三湘。
新 筍
明 王世禎
綠竹畦中筍數竿,穿叢一日幾回看。
呼童早起澆新水,待聽風聲送雨寒。
風 竹
明 徐渭
竹勁由來缺祥同,畫家雖巧也難工。
細看昨夜西風里,若今琅玕不向東。
外山竹月
清 王慕蘭
待到深山月上時,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難掇,寒碧千竿俗可醫。
7. 竹枝詞和七絕有什麼區別
盡管人們感覺竹枝詞和七絕似乎一樣,但仔細研究還是有不同。潘春葆先生認為區別有三:
第一,《竹枝詞》是詞,《七絕》是詩。詩與詞的格律是不一樣的,詩的平仄要符合詩譜,詞的平仄要符合詞譜。劉禹錫的另一首竹枝詞:「小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頭。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是儂愁。」四句平仄就明顯不符合七絕詩譜,失對失粘。再如蘇軾九首《竹枝詞》之二:「水濱擊鼓何喧闐,相將叩水求屈原。屈原死以今千載,滿船哀唱似當年。」也是這樣,四句第二字「濱、將、原、船」皆為平聲,失對失粘。首句結尾「何喧闐」,為三平調。作為七絕是不可以的,但作為詞是可以的。
第二,《竹枝詞》押詞韻,《七絕》押詩韻。詩韻如《平水韻》(即《佩文詩韻》,共106韻。而詞韻如《詞林正韻》,共19韻。19韻部的《詞林正韻》,實質上是106韻部的《平水韻》(如《佩文詩韻》)的合並。上述劉禹錫竹枝詞「小桃紅花」,韻腳「頭、頭、愁」,均在第十二部[十一尤]平韻部,但「頭」重韻,作為詩是不可的,但作為詞是可以的。蘇軾竹枝詞「水濱擊鼓」押兩韻,顯然押的不是詩韻,也是詞韻。
第三,《七絕》押《平水韻》,106韻,皆是獨用,不可通押。《竹枝詞》押《詞林正韻》,同一部中的平韻或仄韻,可以通押。蘇軾竹枝詞「水濱擊鼓」,韻腳「闐、年」在第七部[一先]韻部,「原」在第七部[十三元]韻部。蘇軾另一首竹枝詞:「橫行天下竟何事,弄馬烏江馬垂涕。項王已死無故人,首入漢庭身委地。」韻腳「事、地」均在第三部[四寘]仄韻部,「涕」在第三部[八霽]仄韻部。也是同樣。(見網頁鏈接)
8. 以竹為題的七絕詩,原創的,求助
門前砌階聞鼎香,桿桿青竹綠生涼。哪得回眸識好夢,風里聲濤影纖長。
9. 關於竹的七絕唐朝的古詩
竹
(題畫詩)
鄧拓
階前老老蒼蒼竹,卻喜長年衍萬竿,
最是虛心留勁節,久經風雨不知寒。
10. 倉央嘉措《七絕》全文
《七絕》倉央嘉措
別緒如絲繞筆端,風吹煙柳乍成殘。
譯:離別的思緒好像不就斷絕的絲緞縈繞在筆尖,微風將西柳吹的凌亂。
回眸卻見秋生老,已是凋零幾處寒。
譯:回眸一看的時候你已經快要老去了。現在已經是寒冬里,花朵早已凋殘。
點滴風聲帶雨羞,梨花淺醉夜含愁。
譯:忽遠忽近的風聲里還帶著細細的雨滴好似嬌羞的美人,寒夜裡滿心的愁苦伴著淡淡的梨花香。
蕭蕭幾葉梧桐墜,添得丹青墨色幽。
譯:稀稀疏疏的梧桐葉快要從樹上掉落下來,使得本來就清冷的大地顯得更加的的幽靜。
鴛鴦小字又何如,明月依樓系夢初。
譯:不知道鴛鴦的小名是什麼,圓月緊緊地依偎在高樓的旁邊好像當初的夢境一樣。
回首愁雲添幾許,窗前唯有舊時書。
譯:回望過去的生活卻平白的增添了許多的憂愁,窗前的桌上只有以前的舊書。
蘭亭蕭瑟隻影傷,已是三更弦半彎。
譯:蘭亭里只有孤單的一個人,現在是三更十分月亮是彎月。
黃昏雨落一池秋,晚來風向萬古愁。
不厭浮生唯是夢,緣求半世但無儔。
一顰一笑一傷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嘆一輪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功名萬里賦予誰,去年秋江水,
醉卧不識今夜愁,哀箏惹淚落,誰勸我千杯?
往事難追戰馬肥,胡笳送君歸,
修道心事無人猜,青雲羨慕鳥,尊前圖一醉。
譯文:一般來說幽深偏僻的山大多荒蕪人煙;陡峭如削的山很少有盤旋迂迴的山路;蒼朴的山很少有光彩艷麗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精巧的趣味;以至於山高水就缺乏;岩石陡峭的山就缺少茂盛的植被。這些都是山的不足之處。
(10)竹盆景七絕擴展閱讀:
倉央嘉措文學成就
倉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所寫的詩歌馳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異葩。引起了不少學者的研究興趣。
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問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頭形式流傳。足見藏族人民喜愛之深。
漢文譯本公開發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種,或用整齊的五言或七言,受到國內各族人民的歡迎。英文譯本於1980年出版,於道泉教授於藏文原詩下注以漢意,又譯為漢文和英文。
漢譯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實准確並保持原詩風姿,再加上趙元任博士的國際音標注音,樹立了科學地記錄整理和翻譯藏族文學作品的典範。倉央嘉措在藏族詩歌上的貢獻是巨大的,開創了新的詩風,永遠值得紀念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