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林州二年生綠植盆景

林州二年生綠植盆景

發布時間: 2021-02-21 09:54:09

⑴ 河南有哪些人文景觀

人文景觀挺多的,河南本來就是歷史文化厚重的地方,有著非常多的名人古跡,以及人文歷史景觀,比如說洛陽白馬寺、登封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等等,都是很有名的。

⑵ 河南有什麼好玩的

嵖岈山風景區
嵖岈山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系伏牛山東緣余脈,因山勢嵯峨、怪石林立而得名,又名石猴仙山、嵯峨山,玲瓏山, 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中原盆景」和「北方石林」之美稱,總面積50多平方公里,一九八七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嵖岈山風景區是一個花崗岩造型奇特的地貌區,由蜜蠟山、南山、北山、六蜂山、花果山和天磨山等彼此相連 的山峰組成。蜜蠟山主峰絕崖聳峙,高三百米無一縫隙,頂峰細泉緩流,似蜜汁塗壁。南山奇峰突兀,萬石排空,萬人洞、包公廟、桃花洞、五龍宮、乾隆探險洞、天子窗、飛來石、吳公洞、一線天等景點密布,「蓮花掌「酷似蓮花出水,「石猴院」大小石猴天造地設,醉八戒憨態逼真,睡唐僧惟妙惟肖。北山的關岳廟、天王殿、老君花園矗立山澗,白雲洞前的「別是洞天」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手跡。六峰山谷深峰險、林密竹茂,野趣濃郁,劍魚石、三道石等景點散布其間。天磨山險緩適度,千姿百態、美不勝收。景色秀麗的秀蜜湖、琵琶湖、天磨湖、百花湖象四顆明珠鑲嵌在嵖岈山周圍。整個景區有九大景觀、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異石、九大名棚,可謂一步一景, 宛入仙境。景區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陽春山花爛漫、鳥語花香;盛夏綠樹成蔭、泉水潺潺;金秋漫山紅遍、層林盡染;隆冬白雪皚皚、潔白如玉。嵖岈山堪與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峨嵋之秀、雁盪之幽並稱,既奇、險、奧、幽,又自然朴實,玲瓏剔透。
嵖岈山歷史悠久,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和美麗的傳說。春秋時期吳楚在此爭雄,吳景王死後葬於天磨山下,雖歷經滄桑,吳王墓仍在;東漢光武帝劉秀入主洛陽前曾避難於嵖岈山「桃花洞」;唐末農民起義軍 首領王仙芝部將尚讓曾屯兵嵖岈山,後與黃巢合力守山,現有「黃巢洞」;明代淮安才子吳承恩游嵖岈山, 由景而發創作《西遊記》,曾在嵖岈山居住數年,現存「吳公洞」;清朝乾隆皇帝曾三上嵖岈山,現有「乾隆 探險洞」和供乾隆居住的「天子窗」。一九五八年,這 里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嵖岈山人民公社。 一九九八年,《西遊記》劇組把嵖岈山作為拍攝《西遊記》續集的外景基地,在嵖岈山成功地拍攝了《西遊記》後續16集。 白馬寺,有歷史價值白馬寺在洛陽市東12公里,初創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我國最早的一座佛寺,被尊譽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有"中國第一古剎" 之稱。 傳東漢明帝劉庄夜夢金神,從西而來,飛繞殿庭。於是,派十八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 在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帶)遇天竺(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得見佛經佛像。永平十年,漢使梵僧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洛,翌年建寺,遂以白馬為名。 唐代時規模宏偉,香火隆盛。明代嘉靖三十四年予以重修,大體上奠定今白馬寺的規模和布局。現有面積約4萬平方米。分布在南北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涼台和毗盧閣等;殿內造像以大雄殿內所存之元代乾漆造像三世佛 ,二天將、十八羅漢最珍貴。此外還有元、明、清各代的泥塑像,唐、宋、元、明各代的經幢碑刻以及齊雲塔、天竺高僧墓、焚經台等古跡。 寺中的大佛殿內高懸一口大鍾,洛陽八大景這一的「馬寺鍾聲」即由此而來。據說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更深人靜之時,僧人杵擊這只大鍾,鍾聲會響遍方圓十里,經久不絕。更奇妙的是,由於音律相同,只要鍾聲一響,遠在25華里之外的洛陽老城鍾樓上的大鍾也應聲而和。每年元旦零時,都要在這里舉行流傳上千年的撞鍾迎新年活動。 龍門石窟 (來洛陽,一定要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在河南省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這里因伊水東西兩岸之香山和龍門山對峙如天然門闕,故古稱"伊闕",隋唐以後,習稱龍門。 龍門山河壯麗,風景幽美,故詩人白居易曾雲:"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石窟密布於兩岸的崖壁上,長達1公里。它和敦煌莫高窟、 大同雲崗石窟,合稱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國、隋、唐和北宋諸朝,其中尢以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造達一百五十多年。 據解放後統計,東西兩山現存窟龕共二千一百多個,佛塔四十餘座,碑刻題記三千六百多塊, 全山造像十萬余尊。北魏時的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唐代的潛溪寺、 萬佛洞、看經寺、奉先寺等都是代表性的洞窟。 奉先寺大盧舍那佛像龕的群像雕造,氣勢雄偉,雕琢精, 表現了古代藝術大師的卓絕技藝。魏碑精華"龍門二十品" 和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伊闕佛龕之碑", 則是書法藝術史上的珍品。 在迄今為至的一千四百多年裡, 龍站石窟曾遭受到自然風化的侵蝕和人為的破壞。 洛陽古墓博物館裡面有很多珍藏古墓,很具有科學價值與觀看價值。還有曹魏的墓群(我上次去時,因為在整修就沒看成,遺憾……)。寨溝風景區 寨溝風景區位於欒川縣城東3公里處,景區內有水上樂園、樊梨花寨、象鼻山、情人谷等景點20餘處。區內山青水秀,景觀美妙絕倫,更為獨特的「七潭八瀑」落差250米,泉水如縷如線,依次跌落而下,一級一潭,堪稱瀑中奇觀。最奇異的「過風洞」,深幽莫測,身近洞口可聽「轟嗚」風聲,冬日風暖,夏日風涼,妙不可言。近萬平方米的人工湖,青山綠水相映成輝,盪舟湖中,心曠神怡。 重渡溝 (我去過,夏天,是個避暑的好地方)重渡溝自然風景區位於欒川縣潭頭鎮西南10公里的熊耳山,區內竹茂林密,野生動植物繁多,800畝竹林密密層層,可與蜀南竹海相比美。整個景區包公祠 包公祠座落在開封城內碧波盪、風景如畫的包公湖西畔,佔地一公頃,是一組典型的仿宋風格的古建築群。 它氣勢宏偉、風格凝重典雅。祠內主要建築與景觀有大門、二門、照壁、碑亭、二殿、迴廊、大殿、東西展殿、假山瀑布、石雕百龍亭與噴泉,小橋流水、嶙峋奇石。 其中大殿內高3米多,重達2.5噸的包公銅像引人注目,包公蟒袍冠帶,正襟端坐,一手扶椅,一手握拳,彷彿要拍案而起,一身凜然不可予奪的浩然正氣。 二殿展有包公的出仕明志詩、開封府題名記碑、包公書法手跡、墓誌銘等。 東西展殿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示包公的傳說軼聞,歷史故事,特別是群組蠟像《鍘美案》,與真人大小一樣,色彩鮮明、形神俱備、毫發俱現、栩栩如生。 包公祠憑湖臨風,綠樹紅牆倒映在碧波之中,成為七朝古都開封的一顆明珠。 清明上河園這個雖然是近年興建的,但是裡面囊括了清明上河圖里的所有景觀。展現了大宋,汴京的繁榮。很不錯相國寺 相國寺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位於開封市中心,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 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佔地達500餘畝,轄64個禪、律院,養僧千餘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 目前,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鍾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跡。 1992年8月,恢復佛事活動。整座寺院布局嚴謹,巍峨壯觀。 永昭陵 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寢陵。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趙恆的第六子,即民俗演義《狸貓換太子》中的太子。宋仁宗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2年即帝位,1063年病死開封,享年53歲。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間,國泰民安,文臣武吏薈萃,科學文化發達,達到宋王朝鼎盛時期。據有關史料記載,嘉佑八年(1063年)10月,葬仁宗趙禎於永昭陵(今鞏義市區),修陵調集士兵46700人,工期7個月,耗銀50萬兩,錢150萬貫,綢絹250萬匹,耗費佔北宋國庫年收入的一半。規模龐大,建築雄偉, 雖歷經千年風雨,飽受戰亂搶掠,但至今仍不失皇家陵園的恢宏氣勢。 整個陵園遵從封建的風水地形堪輿學說,依地勢而就,傍山依水,東南穹窿,西北低垂,由"皇帝陵"、"皇後陵" 和"下宮"組成,神道兩側的石刻群形態逼真,雄渾高大,栩栩如生,其中"瑞禽"和"角端 "更是雕刻史上的傑作,堪稱世界絕品。 陵園內已是庭台、樓觀聳立,松柏花木交織,綠蔭蒼翠,鳥語花香,初步再現了永昭陵氣勢恢宏、庄嚴肅穆的歷史原貌。 永昭陵搶救保護工程的實施為添彩河南省"三點一線"旅遊帶硬體環境,充分利用上個千年中華文明的宋文化,帶動河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全方位推動對外開放,促進河南經濟快速騰飛,提高河南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已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雲台山 自然風光雲台山,舊名覆釜山,位於焦作市東北40公里的修武縣境內。景區面積約35平方公里,北臨山西,東接輝縣,南靠焦輝公路,西至溫盤峪。區內層巒疊嶂,泉瀑爭流,峭壁懸崖,奇石翠柏遍布山岩,有大小名峰36座,天然溶洞十數個,潭瀑泉池不計其數。原始次生林覆蓋了整個山巔,為景區增添了許多秀色。 黃河大觀 黃河大觀位於鄭州市北郊鄭邙公路23公里處,是一個以黃河文化為前景,以黃河流域的人文景觀為表現形式,融國內外高新技術和建築藝術於一體的現代化大型主題公園。 黃河大觀園內以3.7公里長的模擬小黃河為軸線,分文化風情區和北岸高科技游樂區。文化風情區由黃河流域代表性的19處人文景觀組成:包括泰山、龍亭、龍門石窟、大雁塔、兵馬俑、長城等。 北岸高科技游樂區建有亞洲最大最先進的動感影院,影幕有一座七層樓高,材料特殊,畫面甚是清晰逼真,令人身臨其境。 黃河小浪底 黃河小浪底景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南30公里黃河中下游交界處,西起八里胡同,東至黃河西灘,長50公里。距古都洛陽40公里。這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大河滔滔,氣勢磅礴,溝壑縱橫,坡谷相映,峰奇巒秀,姿態萬千,構成獨具特色的黃河旅遊景觀。有龍山文化,仰韶文化,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址,有夫子崖,王母洞與黃河大佛等。 小浪底工程位於黃河中下游交接處最後一道峽谷口,有83%的工程量集中在濟源境內,它不僅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中的傑作,總投資額400億元人民幣,創下三項世界之最,六項中國之最。建成後將形成272平方公里的浩瀚水域,港灣交錯,山水交融,構成一幅山青水秀北國江南的壯麗畫面。 少林寺 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名剎,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因其座落在河南省登封市中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為安頓年年個印度高憎拔陀落跡傳教而依山敕建少林寺。釋迦牟尼大第子摩訶迦葉的第二十八代佛徒達摩泛海至廣州,經南京,北渡長江來到嵩山少林寺,廣集信徒手傳禪宗,被佛教界尊奉為中國禪宗的祖初,少林寺也被奉為中國佛教的禪宗祖庭。 少林寺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隋唐時期,已具盛名;宋代,少林武術已自成體系,風格獨絕,史稱"少林派"。成為中國武術派別中的佼佼者。元明時期,少林寺已擁有憎眾二千餘人,成為弛名中外的大佛寺;清代中期以後,少林寺逐漸衰落。 少林寺雖歷經滄桑,但是留存下來的文物仍然相當豐富。如:自北齊以後的歷代石刻四百餘品;唐至清代的磚石墓塔二百五十餘座;北宋的初祖庵大殿;明代的五百羅漢巨幅彩色壁畫;清代的少林拳譜和十三和尚救秦王等彩色壁畫等等,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嵩 山 (很值得爬一爬)嵩山位於登封縣境內,屬伏牛山脈,東西綿延近100公里,是我國一大名山,為五嶽中的「中嶽」。嵩山有36峰,風景優美。主峰為峻極峰,海拔1492米。 該山被譽為我國歷史發展的博物館,歷代曾多次興建廟宇、書院。帝王禪祭、文人騷客講學、高僧名道傳教,在嵩山留下了眾多的歷史遺跡,著名的有漢代三闕、嵩山寺塔、中嶽廟、會善寺和少林寺。 太行大峽谷 太行山綿延千里,象一條青色的巨龍,盤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遼闊的大地上。位於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稱為南太行林慮山。聞名於世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就構築在大山的懸崖峭壁中。 這里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主要景區面積有100平方公里,我國錦綉山河素有"北雄南秀"之稱,而林慮山是北雄風光最勝處。 林慮山屬暖溫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它的最高山峰海拔1675米,形成獨特山區氣候特徵。 林慮山歷史悠久,匯獨特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從南北朝時期起,這里就已成為眾所矚目的旅遊勝地。 這里曾留下了歷代帝王將相、達官賢士、文豪武俠、名流高僧、神醫巧匠的足跡,也有他們美麗而神奇的傳說故事。 商朝第22代國王武丁,少年時被其父送往王相岩與平民奴隸生活在一起,在此結識了奴隸傅說,發現其很有才華,他即位後三年不語,方把朝臣說服,請傅說出山並拜為宰相,而武丁得傅說輔佐,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的"殷道復興"。 東漢時期,朝中官宦夏馥迫於皇官之禍,隱性埋名避難於此,現遺跡尚存。 明嘉靖年間遊方道人趙得秀居山不舍,依崖築景,苦練側丹,現仍存其師徒墓塔。 景區氣勢磅礴,風光獨秀。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形成了以"人工天河"紅旗渠、太行大峽谷、太行之魂王相岩、冬夏倒置冰冰背、北雄風光天平山、翠柏園林龍鳳山、石門湧泉萬泉山、龍洞天橋五龍洞等景觀為主體的獨具特色的風景名勝區。 太行大峽谷起林州市任村鎮回山角,南至山西省平順縣井底村,南北長30公里,東西寬200米,最窄處60米。群山環繞,山巒重迭,奇峰突兀,台壁交錯,形態萬千,森林覆蓋,鬱郁蔥蔥,青山流水,懸崖棧道,景色"雄、險、奇、秀"。站在高處眺望,處處是景,景色迷人。

⑶ 林州山上做盆景植物有哪些

蒲公英,透骨草,小雞草,

熱點內容
馬總和海棠 發布:2025-05-18 01:40:32 瀏覽:473
王者七夕活動怎麼弄 發布:2025-05-18 01:31:28 瀏覽:55
西蘭花熱量高嗎 發布:2025-05-18 01:21:31 瀏覽:878
玫瑰花的性質 發布:2025-05-18 01:03:23 瀏覽:547
赤楠盆景摘葉 發布:2025-05-18 01:02:26 瀏覽:414
胳膊上的梅花 發布:2025-05-18 00:49:03 瀏覽:714
玫瑰花與生活 發布:2025-05-18 00:30:19 瀏覽:324
布福娜盆栽技術 發布:2025-05-18 00:27:35 瀏覽:160
名家插花作品鑒賞 發布:2025-05-18 00:27:19 瀏覽:691
減字木蘭花詞譜 發布:2025-05-18 00:19:25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