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之盆景
『壹』 中國十大盆景品種有哪些
中國十大盆景品種分別有:黃楊、松、冬青樹、迎春、翠柏、杜鵑花、枸杞、金雀、六月雪和梅花。
(1)傳承之盆景擴展閱讀
盆景,中國優秀傳統藝術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為基本材料在盆內表現自然景觀的藝術品。
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為材料,經過藝術創作和園藝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優美景色,達到縮地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同時以景抒懷,表現深遠的意境,猶如立體的美麗的縮小版的山水風景區。
盆景源於中國,盆景一般有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盆景是由景、盆、幾(架)三個要素組成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統一整體。人們把盆景譽為"立體的畫"和"無聲的詩"。
盆景一般分為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前者以樹木為主要材料,又可分為觀枝、觀葉、觀果和觀花4類;後者較多地應用山石、水、土作材料,以水為主的為水盆景,以土、 石為主的為旱盆景,水、土兼有的為水旱盆景。
盆景是由景、盆、幾(架)三個要素組成的。此三個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缺一不可的統一整體。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景、盆、幾(架)三位一體。「景」在盆景中為主體部分,盆、幾為從屬部分。即一盆好的盆景,景、盆、幾要相互配合默契、主次分明,注意避免把欣賞者的注意力引導到「盆」或「幾(架)」上來。盆、幾(架)無論在形狀、體積、色彩等方面與景的關系要處理得協調、自然。要保持主客關系,這就是常說的:一景二盆三幾(架)的原因。
『貳』 盆景藝術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盆景復藝術制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的東方藝術珍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已經出現。其源於自然,卻又高於自然,既順於自然之理,又巧奪自然之神功,把優美的自然景物、高山聳秀、密樹蔥蘢,縮影於玲瓏的盆中,因此被人們譽為活的藝術品。盆景的美是形與意巧妙結合的自然美,既有美的藝術造型,又包含美的思想意境,所以又被人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盆景的靈魂是詩情畫意。盆景創作的精髓是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盆景創作的手法是對比、誇張、變化。盆景造型的關鍵是取材、立意、布局和傳神。一件好的盆景作品,有「一景、二盆、三架」之說,這也正是中國盆景的特色。
『叄』 十大盆景名貴樹種排名是怎樣的
十大盆景名貴樹種排名有柏類盆景、松類盆景、羅漢松盆景、黃楊盆景、榕樹盆景、古梅專盆景、銀屬杏盆景、五針松盆景、六月雪盆景、九里香盆景。舉例介紹如下:
1、柏類盆景
柏是中國的一種長壽樹種;柏,品種居多,作為園藝栽培的主要有檜柏、龍柏、翠柏、偃柏、瓔珞柏、真柏、球柏等。雖然柏沒有美麗的花,但它姿態蒼勁,四季常青,在中國花苑裡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用它製作盆景,古樸高雅、發人幽思。
4、黃楊盆景
黃楊盆景一般採取的素材都是小葉黃楊。它是黃楊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性喜溫暖、半陰、濕潤氣候,耐旱、耐寒、耐修剪,屬淺根性樹種,生長慢,壽命長,是製作盆景的優良樹材。
『肆』 凜音 傳承之盆景在哪兒
改革開放以來,如皋被榮稱為中國花木盆景之都,如派盆景與嶺南派、滬派、揚內派等容各領風騷.如皋花木盆景栽培始於宋代,興於明清。數百年來的技藝傳承,形成了風格獨具的「如派」盆景,其「雲頭雨足美人腰」的別致造型在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中獨樹一幟。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如皋先後有600多盆盆景在國際國內比賽中榮獲大獎。目前如皋是華東地區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種植面積有6萬多畝。
:
搜狐
『伍』 什麼是盆景之源
在浙江餘姚市河姆渡古文化遺址出土的部分陶器中,發現畫有萬年青盆景的圖版畫。有關學者權認為,這是中國原始盆景(跨今約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物證。
據專家考證,中國盆景藝術是沿著草本盆景的道路發展過來的,萬年青是盆景之源。餘姚四明山及鄰近地區,都有盆栽萬年青的習慣。當地民俗每逢喜慶節日,都要互贈用紅紙包著的萬年青作為禮品,願人壽年豐,萬事如意。很早以前萬年青只在東南沿海一帶種植,後來逐步擴大到西南、中東地區,並傳到日本及東南亞等地。
『陸』 中國哪裡盆景最出名
我國幅員遼闊,由於地域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盆景流派較多。就傳統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為南、北兩大派,南派以廣州為代表的嶺南派,北派包括長江流域的川派、揚派、蘇派、海派(後三派過去統稱江南派)等。
海派盆景
上海的盆景藝術,已有400餘年歷史。
由於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在國內外貿易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形成了一種勇於革新創造、善於吸收新鮮事物的海派文化。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下,上海盆景廣泛吸取了國內各主要流派的優點,同時還借鑒了日本及海外盆景的造型技法,創立了以師法自然、蒼古如畫的海派盆景。
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強調主題性、層次性和多變性,在製作過程中力求體現山林野趣,重視自然界古樹的形態和樹種的個性,因勢利導,隨物賦形,按照國畫理論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備。雖然也同所有北派一樣,講究技片造型,但技片不但數量較多,沒有固定規格,而且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疏密相間,聚散自由,以欣欣向榮為首要目標。因此,在技法上另闢蹊徑,扎剪並重,不用棕絲而用金屬絲纏繞枝幹進行彎曲造型,而後細修細剪,以保持優美形態,剛柔相濟,流暢自然。
海派盆景選用的樹種非常豐富,落葉、常綠、花果各類應有盡有,現在已達140餘種,其中以常綠的松、柏和色姿並麗的花果類為主,近幾年還從國外(如日本、葡萄牙等)引進一些樹種,使海派樹樁盆景更加多姿多彩。
上海境內沒有大山,但對山水盆景卻有較大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現在海派山水盆景有兩大類型:其一是用硬質山石表現近景,盆內奇峰峻峭,林木蔥蘢;其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軟質石材,細致雕琢出山紋石理,種上小樹小草,以表現深遠的意境。不過,這兩種類型的山水盆景,就其總的風格而言,都比較遼闊,無疑是地域環境在盆景藝術家心靈上刻下的印記,體現出沖積平原的地域特色。
嶺南派盆景
以「花城」廣州為中心的廣東盆景,因地處五嶺之南面稱為嶺南派。這里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草木滋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盆景藝術繁榮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雖然嶺南盆景藝術起步較晚,但也有數百年歷史。
嶺南派盆景形成過程中,受嶺南畫派的影響,旁及王山谷、王時敏的樹法及宋元花鳥畫的技法,創造了以「截干蓄枝」為主的獨特的折枝法構圖,形成「挺茂自然,飄逸豪放」特色。創作題材,或師法自然,或取於畫本,分別創作了秀茂雄奇大樹型、扶疏挺拔高聳型、野趣橫生天然型和矮干密葉疊翠型等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樹木盆景;又利用華南地區所產的天然觀賞石材,依據「咫尺千里」、「小中見大」的畫理,創作出再現嶺南自然風貌為特色的山水盆景。嶺南派盆景多用石灣陶盆和陶瓷配件,並講究景盆與幾架配置,題名托意,體現了「一樹二石三幾架」的一樹效果,成為我國盆景藝術流派中的後起之秀和重要組成部分,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川派盆景
川派盆景有著極強烈的地域特色和造型特點。其樹木盆景,以展示虯曲多姿、蒼古雄奇特色,同時體現懸根露爪、狀若大樹的精神內涵,講求造型和製作上的節奏和韻律感,以棕絲蟠扎為主,剪扎結合,其山水盆景以展示巴蜀山水的雄峻、高險,以「起、承、轉、合、落、結、走」的造型組合為基本法則,在氣勢上構成了高、懸、陡、深的大山大水景觀。
就目前情況看,川派盆景中的川西和川東盆景,雖然在某些具體製作手法和景觀造型上有一定的差異,但基本的構成原理和製作方法是一致的。
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鵑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鍾乳石、雲母石、砂積石、龜紋石,以及新開發的品種為製作石材。
有2500年建城歷史的蘇州,氣候濕潤,雨量充沛,適宜於植物的繁殖與生長,為樹樁盆景的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地域環境和自然條件。
蘇派盆景
蘇派盆景以樹木盆景為主,古雅質朴,老而彌健,氣韻生動,情景相融,耐人尋味。蘇派盆景擺脫傳統的造型手法,採用「粗扎細剪」的技法。對主要樹種,如榆、雀梅、三角楓等,均採用棕絲把枝片修成中間略為垂斜的兩彎半「S」形片子,然後用剪刀將枝片修成橢圓形,中間略隆起呈弧狀,猶如天上的雲朵。對石榴、黃楊、松、柏類等慢生及常綠樹種,在保持其自然形態的前提下,蟠扎其部分枝條,或彎曲、稀疏,使其枝葉分布均勻、高低有致。其修剪也以保持形態美觀、自然為原則,只剪除或摘除部分「冒尖」的嫩梢,成為蘇派盆景的主要特色。在蟠扎過程中,蘇派盆景力求順乎自然,避免矯揉造作。另外,結「頂」自然,也是蘇派盆景的獨到之處。
蘇派盆景造型特點:注重自然,型隨樁變,成型求速。擺脫了過去成型期長、手續繁瑣、呆板的傳統造型的束縛。
蘇派盆景,同時講究景(樁、石)、盆和幾架的多樣化與統一性,特別在廳堂陳列布置,景、盆、架要與廳堂結構協調,顯示「景」、「境」相稱而得體。
揚派盆景
以揚州為中心的揚派盆景,包括嘉州、泰州、興化、高郵、南通、如皋、鹽城等地,由於地處江蘇北部,故又統稱蘇北派。
揚派盆景經歷代盆景老藝人錘煉,受高山峻嶺蒼松翠柏經歷風濤「加工」形成蒼勁英姿的啟示,依據中國畫「枝無寸直」畫理,創造應用11種棕法組合而成的扎片藝術手法,使不同部位寸長之枝能有三彎(簡稱一寸三彎或寸枝三彎),將枝葉剪紮成枝枝平行而列,葉葉俱平而仰,如同漂浮在藍空中極薄的「雲片」,形成「層次分明,嚴整平穩」,富有工筆細描裝飾美的地方特色。這種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地方特色,得到發展,並在以揚州、泰州為中心的地域廣泛流傳,形成流派,並被列為中國樹木(樁)盆景五大流派之一。
揚派的山石盆景以平遠式為主,蘊涵著「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江南情致。揚派樹樁盆景的常用樹種有:松、柏、榆、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梅、山茶等。山水盆景除用本地出產的斧劈石外,還使用外省的砂積石、蘆管石等。
『柒』 誰知道盆景的來歷與歷史啊
盆景
盆景起源於中國,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東方藝術精品之一,也是我國獨特的傳統園林藝術之一。中華文明古國,歷來就愛好自然的本性,盆景的本質就是自然風貌與自然精神的再現。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縮影,是集園林栽培、文學、繪畫等藝術,互相結合,溶為一體的綜合性造型藝術。盆藝者運用創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種深淺長寬不同,行狀大小各異,色彩質地有別的盆央中,培育出經過一定藝術造型的樹木花草,或經藝術加工的各種山石,使之構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並超越山野原狀的理想立體畫面。這門造型藝術稱之為盆景。盆景是中國傳統的藝術珍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它是栽培技術和造型藝術的結晶,也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為素材,經過園藝師的構思設計,造型加工,精心護養而成。把它布置於颶尺盆中,「縮地千里」、「縮龍成寸」,可以展現大自然無限風光,所以人們把盆景譽為「立體的畫」和「無聲的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變化,它還可以呈現出不同的姿態、色彩和意境。從某種概念來講,盆景也是美學、文學和科學的綜合體。盆景的製作要給人以美的欣賞,古雅秀美,神韻生動,耐人尋味;盆景造型構思,有詩情畫意,有高低層次,有抑揚頓挫,起承轉合,反映出較高的文采水平;盆景的主要造型材料為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徵及生長發育的規律,這就決定了製作它必須掌握園藝科學的知識和進行長期的藝術加工以及養護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它的生存和優美姿態。盆景這項科學藝術,在植物栽培加工技術上要求很高,小小盆盎,一撮之土,盈尺之樹,要它生長良好,已非易事,而多年老樁,能技干虯曲,提根露爪,葉茂花盛,更為難得。故盆景確是「高等藝術」,有生命的「藝雕」。
中國盆景主要分為五大流派和兩大類:
五大流派為:五大流派:嶺南派、川派、揚派、蘇派、海派;其它流派:徽派、浙派、閩派、桂派、京派、香港、台灣、魯新派。
兩大類為: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這兩大類盆景早在宋代就已形成。隨著盆景藝術的不斷創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豐富,我國盆景的新類別也在逐步產生。現在可分為下列七大類:
第一類,樹木盆景:以樹木為主要材料,以山石、人物、鳥獸等作陪襯,通過攀扎、修剪、整形等技術加工和園藝栽培,在盆中表現曠野巨木或蔥茂的森林景象者,統稱為樹木盆景。由於樹木盆景的材料常從山野曠地採掘而來,所以樹木盆景習慣上又稱為樹樁盆景。
第二類,山水盆景:以各種山石為主題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為範本,經過精選和切截、雕鑿、拼接等技術加工,布置於淺口盆中,展現懸崖絕壁、險峰丘壑、翠巒碧澗等各種山水景象者,統稱為山水盆景,又稱山石盆景。
第三類,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主要以植物、山石、土、水、配件等為材料,通過加工、布局,採用山石隔開水土的方法,在淺口盆中表現自然界那種水面、旱地、樹木、山石兼而有之的一種景觀盆景。
第四類,花草盆景:以花草或木本的花卉為主要材料,經過一定的修飾加工,適當配置山石和點綴配件,在盆中表現自然界優美的花草景色的,稱為花草盆景。
第五類,微型盆景:一般樹木盆景的高度在10厘米下,山水和水旱盆景的盆長不超過10厘米的這些盆景,稱為微型盆景。
第六類,掛壁盆景:掛壁盆景是將一般盆景與貝雕、掛屏等工藝品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創新形式。掛壁盆景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以山石為主體,稱為山水掛壁盆景;另一類以花木為主體,稱為花木掛壁盆景。
第七類,異型盆景:異型盆景是指將植物種在特殊的器皿里,並作精心養護和造型加工,作成的一種別有情趣的盆景。
『捌』 什麼是盆景,為什麼說盆栽是盆景之源
盆景,漢族優秀傳統藝術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為基本材料在盆內表現自然景觀的藝術品。
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為材料,經過藝術創作和園藝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優美景色,達到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同時以景抒懷,表現深遠的意境,猶如立體的美麗的縮小版的山水風景區。
盆景源於中國,盆景一般有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盆景是由景、盆、幾(架)三個要素組成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統一整體。人們把盆景譽為"立體的畫"和"無聲的詩"。
起源發展
盆景源於中國。1972年在陝西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墓(建於706年) 甬道東壁繪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盆景實錄。宋代盆景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當時的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陸游、蘇東坡等,都對盆景作過細致的描述和贊美。元代高僧韞上人製作小型盆景,取法自然,稱「些子景」。明清時代盆景更加興盛,已有許多關於盆景的著述問世。「盆景」一詞,最早即見於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盤餘事》 。20世紀50年代以後,盆景製作在公共園林、苗圃和民間家庭有了很大的普及,並成立了盆景協會,經常舉辦盆景園和盆景藝術展覽等。
日本的樹樁盆景由中國傳入,稱「盆栽」。14世紀繪畫中已有出現。1909年,日本盆栽通過倫敦的一次展覽會而傳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在歐美流行,並音譯為「bonsai」。現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都有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協會。1980年在日本大阪召開了世界第一屆盆景大會,同時舉行了世界盆景展覽。西安花卉盆景公司成立於2011年11月,面積1280畝,注冊資金2000萬元,員工39人,其中高級園藝師5人,中級技術人員15人。集園林種植、綠化設計、園林施工為一體的綜合花卉種植企業。公司位於藍田縣城北環路中段路北,南臨霸河、北臨縣委縣政府。這里氣候適宜、雨量充沛、鳥語花香,具有得天獨厚的花卉盆景苗木栽培資源。
公司按照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式建立了一個1千畝的名優花木生產種植基地,主要品種有:大規格朴樹、國槐、皂角樹、柿樹、桂花、白皮鬆、北美海棠、法桐、青竹、紫薇、木瓜、紅葉桃、榆葉梅、七葉樹、大葉女貞、辛夷、紅黃玉蘭、垂柳、金絲柳 速生柳、等多個品種, 形成了規模化、市場化的布局。公司本著以誠信求生存,以科技求發展的經營理念,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標准化種植、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格局,計劃用3至5年時間,把公司打造成為鄢陵縣花卉苗木、旅遊、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名優產業基地,成為鄢陵縣的一個靚點。
鄢陵花卉種植歷史悠久,在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明確提出了保護生態平衡、恢復植被、綠化環保、美化環境等一系列措施, 使我們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公司期盼與社會各界人士攜手共同打造一個生態環保、休閑旅遊、花卉苗木一體化的生態園區。
盆景本來就是盆栽變得,養得好樹形好就叫做盆景了。
『玖』 韓國盆景的特點,是由中國哪個流派傳承過去的
我國盆景流派眾多,有傳統的五大派別:揚派、嶺南派、川派、蘇派、海派,若回這五大派再加上湖北答,福建和浙江,就是人們常說的八大派。五大流派盆景各有特點:揚派特點是片式,比較薄,層次分明;嶺南派特點是自然,層次清楚,自然生長,自然修剪;川派特點是三彎九拐;蘇派特點是技條多,層次不分明;海派特點是飽滿。
『拾』 中國盆景的盆景起源
盆景起源於中國,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東方藝術精品之一,也是我國獨特的傳統園林藝術之一。盆景始於唐代,至今大約有1300餘年歷史。1972年在陝西出土的唐代章懷太子李賢墓甬道壁畫上兩盆盆栽(如圖),是至今發現最早的盆栽。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縮影,是集園林栽培、文學、繪畫等藝術,互相結合,溶為一體的綜合性造型藝術。盆藝者運用創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種深淺長寬不同,行狀大小各異,色彩質地有別的盆央中,培育出經過一定藝術造型的樹木花草,或經藝術加工的各種山石,使之構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並超越山野原狀的理想立體畫面。這門造型藝術稱之為盆景。盆景是中國傳統的藝術珍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它是栽培技術和造型藝術的結晶,也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
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為素材,經過園藝師的構思設計,造型加工,精心護養而成。把它布置於颶尺盆中,「縮地千裏」、「縮龍成寸」,可以展現大自然無限風光,所以人們把盆景譽為「立體的畫」和「無聲的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變化,它還可以呈現出不同的姿態、色彩和意境。
從某種概念來講,盆景也是美學、文學和科學的綜合體。所謂美學,盆景的製作要給人以美的欣賞,古雅秀美,神韻生動,耐人尋味;所謂文學,盆景造型構思,有詩情畫意,有高低層次,有抑揚頓挫,起承轉合,反映出較高的文采水平;所謂科學,盆景的主要造型材料為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徵及生長發育的規律,這就決定了製作它必須掌握園藝科學的知識和進行長期的藝術加工以及養護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它的生存和優美姿態。
盆景這項科學藝術,在植物栽培加工技術上要求很高,小小盆盎,一撮之土,盈尺之樹,要它生長良好,已非易事,而多年老樁,能技干虯曲,提根露爪,葉茂花盛,更為難得。故盆景確是「高等藝術」,有生命的「藝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