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植對病毒
❶ 哪些植物病毒對人體有害
植物病毒分類復依據的是病毒制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質:①構成病毒基因組的核酸類型(DNA或RNA);②核酸是單鏈(single
strand,
ss)還是雙鏈(double
strand,ds);③病毒粒體是否存在脂蛋白包膜;④病毒形態;⑤核酸分段狀況(即多分體現象)等。植物病毒共分為9個科(或亞科),47個病毒屬,729個種或可能種。其中DNA病毒只有1個科,5個屬;RNA病毒有8個科,42個屬,624種,占病毒總數的85.60%。根據核酸的類型和鏈數,可將植物病毒分為五大類群:第一類群是雙鏈DNA病毒,有2個病毒屬,31個種;第二類群為單鏈DNA病毒,1個科,3個病毒亞組,74個種;第三類群為雙鏈RNA病毒,2個科,5個病毒屬,41個種;第四類群為負單鏈RNA病毒,包括2個科,4個病毒屬,25個種。第五類群為正單鏈RNA病毒,涉達5個科,33個病毒屬,558種
植物病毒有1000多種,很難一一列舉,這是概況,你了解一下
我們常見的有煙草花葉病毒,車前草病毒,鬱金香碎色花病毒,他們都會使作物減產或感染上奇怪的斑紋
❷ 植物病毒應該怎麼預防
中威呋喃核苷酸是一種廣譜抗病毒葯物,屬HIV-RT的競爭性抑制劑。它是國際上最新發現合成的抗植物病毒物質,具有保護和治療雙重作用,它被植物吸收後通過阻斷次黃嘌呤核苷-磷酸向黃嘌呤核苷-磷酸轉化,從而抑制核酸合成,阻止病毒的復制,整合調理體內激素不協調的分配部位,建立新的植物內源激素平衡,從而起到抗病毒作用。在抑制病毒增殖的同時,通過誘導作物抗性,調節作物生長,控制病毒病的發生和發展,,減低病毒的擴散能力,不僅對初期發病植株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還對未發病植株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產品特點:
(1)見效快。噴施本葯劑後一段時間內,可以明顯看到植物的葉片變厚變綠,光合作用加強。
(2)對病毒病控制力強,持效期長。噴施後,可以長時間控制病毒病的發生發展,中間不會有病毒病的反復發作。
(3)廣譜抗病毒。本品對煙草花葉病毒、番茄花葉病毒、蕪菁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蘋果花葉病毒效果極佳。
(4)抑制病毒復制、殺毒、排毒,排除病毒分泌的毒素顆粒,有效遏制由病毒引起的花葉、畸形、壞死等多種症狀的發展,促上促下,生長協調,煥發生機。
(5)改善植物代謝條件,增強植物光合能力,提高作物品質。
用法用量:
(1)呋喃核苷酸與其他粉劑、水劑或者其他劑型復配使用,根據商品劑型的使用劑量,按照畝使用呋喃核苷酸0.05-0.25克的量加入。
(2)單獨使用呋喃核苷酸可製成可濕性粉劑、乳油、懸浮劑等劑型。一般畝用量(有效成分)0.25-0.45克。
❸ 植物病毒是否對人體有害
不知你想怎樣?不會要吃它吧?那肯定有害,如果不吃只是觀賞,龍骨對人體無害,相反對人體有很多好處的。龍骨是公認的吸收房間里因為裝修產生的甲醛、苯等有害氣體,是凈化空氣最有效的植物!
❹ 對人有害的病毒,對植物有害嗎
到目前為止,是去年還是前年,人類第一次發現一種病毒可以在植物和人類兩者上都可生存,當時是作為一個重大科技發現報道的,其他已知病毒都有嚴格的專屬性
❺ 有沒有對植物造成傷害的病毒
植物病毒是指感染高等植物、藻類等真核生物的病毒。早在1576年就有關於植物病毒病的記載,舉世聞名的、美麗的荷蘭雜色鬱金香,實際上就是現在所謂鬱金香碎色花病毒造成的。
❻ 植物被病毒感染後的症狀有哪些
植物被病毒侵染後,多系統發病,表現斑駁、花葉(嵌紋)、黃化、矮縮、畸形、叢生版等症狀,少數有脈權帶、環斑、蝕紋、耳突等特徵性症狀。抗病寄主表現局部壞死病斑。病毒對農作物的危害嚴重,且難以防治。煙草花葉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馬鈴薯Y病毒(PotatovirusY,PVY)、大麥黃矮病毒(arleyyellowdwarfvirus,BYDV)、番茄斑萎病毒(Tomatospottedwiltvirus,TSWV)、苜蓿花葉病毒(Alfalfamosaicvirus,AMV)等都是寄主廣泛,危害嚴重的植物病毒。
❼ 病毒對植物有什麼危害
病毒來是一類非細胞形態的自大分子生物,其粒子很小,需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其形狀為稈狀、條狀、球狀。
病菌是一種專性寄生物,只能在寄主細胞中生活。病毒侵入生物時,多通過細胞壁上微細新鮮傷口侵入並建立寄生關系。侵入後引起植物病害的症狀為褪綠斑、斑駁、黃化、皺縮、叢生和矮縮等。
❽ 植物的病毒有哪些種類
植物病毒種類繁多,已用於構建植物載體的有雙鏈DNA病毒花椰菜花葉病毒版(cauliflower:mosaic:virus,CaMV),單鏈DNA病毒權番茄金黃花葉病毒(tomato:golden:mosaic:virus,TGMV)等10種。
構建植物病毒克隆載體的基本策略是對病毒DNA(包括RNA反轉錄的DNA)進行加工,消除其對植物的致病性,保留其通過轉導或轉染能進入植物細胞的特性,使攜帶的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由於植物病毒克隆載體的應用局限性比較大,並且目前已有比較好用的由Ti質粒改建的克隆載體和不受植物種類限制的整合平台系統克隆載體,所以植物病毒克隆載體用得並不普遍。
倒是利用CaMV感染植物後能啟動35SRNA轉錄的強啟動子,構建了含35S啟動子的一系列高效表達載體(link:xlinkhref=i011101圖4-12link),能啟動目的基因在植物細胞(或藍藻細胞)中進行高效的表達。
❾ 如何理解對植物病毒病害「一是防,二是扛,三是除」
你問的是如何理解對植物病毒病害「一是防,二是扛,三是除」?
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開始是要盡量的,防止它得病或者身被蟲子侵害,實在得了,我們盡量讓他扛過去,扛不過去,那就要用葯來除了
❿ 植物對病毒有哪些類型的抗病性
植物對病毒有多種類型的抗病性,因歷史的原因,其抗病性類型的劃分和所用術語與真菌和細菌病害不同,至今也未能統一(Kang,2005)。聯繫到抗病機制和抗病因素,植物對病毒的抗病性一般分為以下幾種。
類別症狀病毒粒體增殖量產量或品質的損失極度抗病性(ER)無無無過敏性抗病性(HR)局部壞死斑/系統壞死低小抗病性很輕—較輕很低—較低小—較小耐病性1輕或不顯症較高—高較大耐病性2較重較高—高較小耐病性3輕或不顯症較高—高較小感病性重高大
(2)過敏性抗病性(hypersensitivity,hypersensitiveresistance):接種後植物細胞迅速壞死,抑制了病毒增殖和擴展。病植株多發生局部壞死病斑,但有的也引起維管素壞死和植株快速死亡,這是系統性過敏反應。與真菌和細菌的情況相同,過敏性抗病性也是在抗病毒育種中利用最多的抗病性類型。
(4)耐病性(tolerance):多指植物被病毒侵染後,症狀輕微,但體內病毒粒體濃度並不降低的現象,此時病毒的復制和移動並未受到明顯抑制。另一種是指症狀雖與感病品種相近,體內病毒濃度亦高,但產量或品質受損不多。還有人用於表示症狀與產量或品質損失都輕,但體內病毒粒體濃度較高的情況。耐病性也廣泛用於抗病育種,但由於耐病品種體內帶毒,仍可成為毒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