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栽蘆薈的養殖方法

盆栽蘆薈的養殖方法

發布時間: 2021-02-16 20:54:25

『壹』 花卉蘆薈怎麼養殖方法

蘆薈的種植方法
1、盆土配置:蘆薈在盆栽條件下被限制在狹小的盆里,適宜生長的盆土要有保肥效、保水排水、透氣等功能,酸鹼度適宜中性,常用來配製盆土的材料有田泥、園泥、腐殖質(發酵、堆漚過的落葉、稻草、木屑等)、河沙或媒灰。配製的方法是田(園)泥、腐殖質、河沙(或媒灰)分別是4:4:2,配製時根據本地的材料來源,在不影響盆土對肥、水、氣的條件下,可以適當變動。
2、花盆選擇:盆栽前根據所栽的品種選擇適合的花盆。翠葉蘆薈植株較大,種植一年半以上,葉片長50~80厘米,單葉重500克左右,花盆要大些,口徑25~30厘米。中國蘆薈和木立蘆薈植株較小,花盆的口徑在20厘米左右,也可種植時先用小的花盆,待蘆薈植株長到與花盆不對稱時再轉栽到大的花盆。
3、種植方法:盆栽時,先把盆土裝上三分之二,把種苗放在盆中,把根系張開,然後裝上餘下的盆土,把種苗輕輕提動一下,稍為壓實盆土,以種苗不倒為准,然後澆少量的定根水,放在有遮蔭的地方,待蘆薈開始生長後,再移到陽光處。但夏天要防烈日,蘆薈在幼苗時對陽光較敏感,要適當遮蔭。種植後,有的蘆薈葉片會變色,這是蘆薈的緩苗期,當它開始正常生長後,葉色就會變好。
蘆薈的日常護理
1、澆水:蘆薈盆土要保持濕潤,水太多對蘆薈的根系不利,因為蘆薈有耐旱怕澇的特點,需要澆水時,沿盆邊輕輕地澆但不要用力沖,以免盆土容易板結,影響盆土的透氣性,當盆土出現板結時,要適時鬆土,深度1.5厘米左右。
2、施肥:蘆薈在生長過程中,單靠盆土的養分是不夠的,適當施肥才能滿足生長需要,肥料以有機肥較好,如花生麩(餅),肥效好,而且清潔衛生。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發酵,再用水稀釋澆施,如施化肥,以0.1%的濃度澆施,施肥的次數要根據蘆薈的生長情況而定,如經常需要葉片利用的,次數要多一些,一個月左右施一次。
3、採摘:蘆薈葉片的採摘標准,以生長一年或12片葉以上採摘為宜,翠葉蘆薈要生長一年半以上採摘較好,採摘的葉片要飽滿、光滑、肉汁清澈透明,這樣蘆薈的各種成份含量高,利用效果好。採摘時要由下而上,用小刀在葉片基部兩邊各切一道口,然後輕輕一掰,採摘的數量要使植株保持12片葉為基礎。
4、換盆:盆栽蘆薈養殖一般1~2年就要換盆一次,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進行換盆為好。在換盆時要保持完好的土團,盡量不傷根系。換盆以後,還需放在半陰處養護一段時間,在完全緩苗後再移到有陽光處養護。
5、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除了初植的蘆薈不宜曬太陽(養殖半個月左右的),只能在早上見見陽光外,其它時間可多曬太陽,曬得多才越生長得好。
6、肥料:要想養殖長得好,肥料是不可缺少的,蘆薈可用氮磷鉀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肥料,而為了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可盡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如餅肥、雞糞、堆肥等。
7、越冬:如果將盆栽蘆薈放在室內,一般都能安全越冬。要牢記5℃是蘆薈越冬的最低安全線,當溫度在在5℃以上時,要採取一些相應的保暖措施。冬季要盡量少澆水甚至不澆水,可適當進行葉面噴水,並盡量讓盆栽蘆薈多見陽光。

『貳』 蘆薈的養殖方法

喜高溫濕潤氣候,喜光,耐旱,忌積水,怕寒冷,當氣溫降至0℃時即南遭寒害。對土壤要求不嚴,種在旱、瘠土壤上葉瘦色黃,在漫漫肥沃土壤中葉片肥厚濃綠。

繁育方法:用分株和芽插繁殖。分株繁殖:於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將母株周圍分櫱出來的小苗,連根挖取,並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按行株距50cm×50cm定植,每穴1株。牙插繁殖:從母株上切取頂芽和側芽,長5-10cm扦插育苗,約20d生根生定植。

田間管理:生長期勤除草,同時結合鬆土或培土。每年施肥3-4次,夏季天熱乾燥時須淋水,雨季注意排除積水。

繁殖方法

(1)分生繁殖是蘆薈的主要繁殖方法。通過人工的方法,將蘆薈幼株從母體分離出來,另行栽植,形成獨立生活的蘆薈新植株。分生繁殖在蘆薈整個生長期中都可進行,但以春秋兩季作分生繁殖時溫度條件最為適宜。春秋分生繁殖的蘆薈新苗返青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氣透水狀態,蘆薈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復生長。在分生繁殖過程中,具體操作可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將由蘆薈莖基或根部的吸芽長成的,帶有幼根的幼株直接從母體剝離下來,然後移栽到苗圃或生產田中。另一種方法是用分株刀具將母株萌發出的幼苗與母株分離,但不要撥出來,仍讓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長一股時間(一般半個月左右),形成獨立的根系,達到完全自養狀態,再將幼苗作帶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時澆一遍定植水。如果蘆薈幼苗彩切離,再帶土移栽的方法,基本上無「緩苗期」。蘆薈幼苗生長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隨時進行,但比較費時間。

(2)扦插繁殖也是蘆薈良種繁殖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扦插繁殖與分生繁殖的區別是,分生繁殖是將帶根的完整的蘆薈幼苗植株,從母體上分離下來,進行繁殖。然而,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帶根蘆薈主莖和側枝的下端可以發生不定根的特性,分離繁殖蘆薈新的植株,這對於分株發達和莖節容易伸長的蘆薈種和品種特別適宜。在去除頂芽以後,側芽迅猛地發育,長成的很多分枝可以用作扦插繁殖材料。蘆薈的扦插主要採用莖插和根插,而葉插很難成功。蘆薈扦插可以露地進行,也可以在大棚保護地或溫室內進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進行大量繁殖,依季節不同,可以適當地地採取塑料覆蓋保護或蔭棚遮蔭等措施,促進蘆薈枝條發根和不定芽產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3)移盆蘆薈不是生長特別快,因此很少需要移盆。蘆薈在春天時傾翻他們的盆或已停止增長。使用快速排水盆栽混合有三分之一的沙或卵石。

日常護理

澆水

蘆薈盆土要保持濕潤,水太多對蘆薈的根系不利,因為蘆薈有耐旱怕澇的特點,需要澆水時,沿盆邊輕輕地澆但不要用力沖,以免盆土板結,影響盆土的透氣性,當盆土出現板結時,要適時鬆土,深度1.5厘米左右。

施肥

蘆薈在生長過程中,單靠盆土的養分是不夠的,適當施肥才能滿足生長需要,肥料以有機肥較好,如花生麩(餅),肥效好,而且清潔衛生。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發酵,再用水稀釋澆施,如施化肥,以0.1%的濃度澆施,施肥的次數要根據蘆薈的生長情況而定,如經常需要葉片利用的,次數要多一些,一個月左右施一次。
葉片的採摘
蘆薈葉片的採摘標准,以生長一年或12片葉以上採摘為宜,翠葉蘆薈要生長一年半以上採摘較好,採摘的葉片要飽滿、光滑、肉汁清澈透明,這樣蘆薈的各種成份含量高,利用效果好。採摘時要由下而上,用小刀在葉片基部兩邊各切一道口,然後輕輕一掰,採摘的數量要使植株保持12片葉為基礎。

病蟲防治

蘆薈常見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葉枯病、白絹病及細菌性病害。家庭盆栽蘆薈,對病害宜採取預防為主,在病害發生前選擇抗病品種和優質無病害種苗,其觀賞價值已下降。病害預防:在病害未發生前,或已發病的植株去除帶病部位後,將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銅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於蘆薈葉面,可有效預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病害治療。病害發生後,用內吸傳導的治療劑如托布津、瑞毒霉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鏈黴素、農用鏈黴素、春雷黴素、井岡黴素等直接施用,能殺死蘆薈體內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蘆薈銹病症狀:肉質葉上產生黃褐色病斑。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裸露後呈紅褐色,粉狀。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破裂後呈黑褐色。

病原物:Uromycesaloes(Cooke)Magnus,又稱蘆薈單胞銹菌.

侵染途徑:病菌主要以冬孢子隨病株殘體留在土壤表面越冬。

①越冬後的孢子,在適宜的環境下,萌發產生擔孢子,借氣流傳播到葉片上,產生芽管侵入為害,先後在受害部位形成性孢子器和銹孢子器。

②銹孢子成熟後,借氣流傳播,萌發後再侵入危害害,之後在寄主被害部產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③夏孢子成熟後又借氣流傳播,重復侵染。直至生長後期或天氣轉涼時,在病部形成冬孢子堆和冬孢子,然後越冬。

發生條件:銹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日平均氣溫27℃-32℃,天氣多雨,濕度大,銹病會嚴重發生。防治方法:清除田間病殘體,集中燒毀。

『叄』 盆栽蘆薈怎麼養護

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沙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生長不良。
溫度蘆薈怕寒冷,它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環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長,0℃時,生命過程發生障礙,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5℃,濕度為45—5%。
水:和所有植物一樣,蘆薈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
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蘆薈還不宜曬太陽,最好是只在早上見見陽光,過上十天半個月它才會慢慢適應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肥:肥料對任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為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要盡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餅肥、雞糞、堆肥都可以,蛆蚓糞肥更適合種植蘆薈。
繁殖蘆薈一般都是採用幼苗移栽或扦插等技術進行無性繁殖的。無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穩定保持品種的優良特徵。
病害防治蘆薈常見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葉枯病、白絹病及細菌性病害。家庭盆栽蘆薈,對病害宜採取預防為主,在病害發生前選擇抗病品種和優質無病害種苗,加強肥水管理,施用保護劑等來預防病害發生。當病害已發生則可輔以化學防治來控制和防止病害發展蔓延,但此時病斑一般不能消除,其觀賞價值已下降。病害預防:在病害未發生前,或已發病的植株去除帶病部位後,將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銅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於蘆薈葉面,可有效預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 病害治療。病害發生後,用內吸傳導的治療劑如托布津、瑞毒霉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鏈黴素、農用鏈黴素、春雷黴素、井岡黴素等直接施用,能殺死蘆薈體內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編輯本段](葯用)蘆薈的分類
可食用的品種只有六種,而當中具有葯有價值的蘆薈品種主要有:
洋蘆薈 (又名巴貝多蘆薈)
庫拉索蘆薈草(分布於非洲北部、西印度群島),
好望角蘆薈草(分布於非洲南部),
元江蘆薈等。
蘆薈保健美容注意
內服蘆薈鮮葉應注意的事項:
注意蘆薈鮮葉、蘆薈干葉和蘆薈干塊區別 新鮮蘆薈葉不僅具有蘆薈干塊的各種功能,而且葯性較蘆薈干塊更溫和,特別是新鮮蘆薈所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聚糖能提高人體生理機能,促進人體健康,改善免疫,是蘆薈干塊所不及的。蘆薈干葉在加工過程中,也會使一些有效成分損失和破壞,所以其作用也不如新鮮蘆薈葉片全面。
②食用蘆薈新鮮葉片需要注意對象適宜性
對於體質虛弱或者脾胃虛寒者應謹慎服用。對於吃了蘆薈鮮葉後就嘔吐,或引起劇烈腹痛和伴有腹瀉者也應禁止食用。蘆薈是一種清熱解毒峻下之葯,對強體質(即實證型)比較適宜,而對弱體質(即虛證型),效果可能就不理想,只有了解適應性後,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③服用蘆薈新鮮葉片要適量
成年女性,每天可服用長3厘米、寬4厘米的蘆薈葉肉1塊。強壯男性,可適當增加(一般可加10%~20%)。小孩和老人,則應酌情減少。妊娠和經期的婦女應避免服用蘆薈。
④切忌把龍舌蘭誤作蘆薈
龍舌蘭和蘆薈植物形態相似,龍舌蘭是有毒的,所以切不要誤食。蘆薈品種除了少數幾種如木立蘆薈、上農大葉蘆薈可以食用鮮葉外,大多數品種只是觀賞植物,有些蘆薈品種還是有毒的,誤食後可能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⑤切忌把蘆薈當成「靈丹妙葯」
盡管蘆薈對多種疾病的治療作用為現代醫葯所證實,但是也不能將蘆薈看成「靈丹妙葯」,樣樣病都靠蘆薈來治,特別對於急性疾病以及一些病勢嚴重的情況,一定要及時送醫院請醫生治療,以免貽誤時間。
外用蘆薈鮮葉應注意的事項:
一般蘆薈鮮葉的外用都比較安全,方法也簡單易行。
適宜外用的蘆薈品種較多,如上農大葉蘆薈、中國蘆薈、木立蘆薈、皂質蘆薈都可以取葉應用,其中以上農大葉蘆薈最為適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蘆薈鮮葉汁內含有一定量的草酸鈣和多種植物蛋白質。有一些患者,皮膚特別敏感,在外用新鮮蘆薈葉搽抹後,皮膚有癢的感覺或發出紅色小疹斑點,一般不會太嚴重,半天時間就可褪去。遇到皮膚過敏者,可以將蘆薈鮮葉汁用冷開水稀釋後應用,過敏嚴重者應立即停止使用。發現小疹斑點或有癢的感覺,可用溫水沖洗,千萬不要用手指去抓,以免抓破皮膚,造成新的感染

『肆』 盆栽蘆薈的養護

家庭盆栽蘆薈可隨時採取新鮮的葉片,供家庭人員食用、葯用和美容。觀賞蘆薈、小型盆栽蘆薈放置於案頭和書桌之上,改善居室環境,令人喜愛;大型盆栽蘆薈放在客廳和庭院之中,趣味盎然。 家庭盆栽蘆薈和田間種植的生態環境不同,它被限制在狹小的盆體中。為了盡量滿足蘆薈根系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水、肥、氣、熱等各種環境條件的要求,選用各種適宜的基質,科學地配製家庭盆栽蘆薈適宜的盆土,對促進家庭盆栽蘆薈正常發育和生長是十分重要的。 1.盆土的配製 盆土應具有排水、保水、透氣和蓄肥的良好性能。常用的盆土配方是:腐殖質、園田壤土、河沙的比例為2:2:1。用木屑或熟煤灰代替河沙,其比例不變。蘆薈喜歡在中性環境下生長,最適宜蘆薈生長的盆栽基質酸鹼度,一般要求pH6.8~7.0。此外,要求盆土比較清潔衛生,可用必滅速等進行土壤消毒、滅菌處理。 2.選盆 從花盆的質地來分,有泥瓦盆、紫砂盆、瓷盆、塑料盆等,根據個人愛好和審美情趣,選擇合適的花盆栽種。透氣性好的泥瓦盆最適宜栽培蘆薈。若選用新盆,則應用水浸透,否則上盆後澆水不易把盆滲透,半干半濕的盆壁會傷新根。如用舊花盆,則應把盆土殘渣、青苔洗刷干凈,放在陽光下曬干再用,既能增加盆體透氣性,又能預防病蟲害。 3.盆土的上盆和換盆 上盆前的選苗是重要關鍵,健壯的蘆薈苗,葉片短而厚實,顏色深綠,並帶有四根以上的自生根。 3.1 上盆 何謂上盆:將培育好的蘆薈壯苗栽入花盆中的過程稱為上盆。上盆是盆栽的開始,這道工序做得好壞,對後期盆栽蘆薈的生長、發育關系密切。 上盆時間:在春夏季進行。室內氣溫在15~18℃時比較合適。在合適的溫度下發根快,返青時間短。冬季不宜上盆,溫度太低,不利於新根發生,甚至還會出現幼苗「腐心」,而使植株死亡。 上盆方法:上盆前在盆底先放一塊碎瓦片,壓在盆底的透水孔上,既能保持排水,又不會將盆土漏出。上盆時,先把蘆薈苗在盆中央放正,盡量讓根系舒展,填土覆蓋好根部,再輕輕將苗向上提一提,並稍微壓實,使根上下左右與盆土緊密接觸,並墩實盆土,再將盆土加至與盆沿保持2~3厘米為止,注意盡量將苗扶正。最後慢慢向盆內澆透水。 上盆後的管理:剛上盆的蘆薈不要讓陽光直射,以免失水和養分過度消耗,宜放在半蔭處養護,待緩苗後再移至陽光處,等生根以後才能多照陽光。在蘆薈返青生根以前不宜多澆水,更不能澆肥。在盆土過濕情況下極易發生爛根現象。一般是不幹不澆,干則澆透。 待生根後,可經常向葉面噴水,可加速返青生根。 3.2 換盆 盆栽蘆薈一般1~2年就要換盆一次,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進行換盆為好。在換盆時,掌握正確的脫盆技術很重要。在脫盆過程中要保持完好的土團,盡量不傷根系。可把盆株倒轉過來,左手托住盆土,右手的手掌猛磕盆沿,連磕幾下,盆與老盆土自然分離。然後將蘆薈連土團一起挪入較大的新盆,再在新盆的四周加上新的盆土,接著,把盆土壓實,再澆透水即可。換盆以後,還需放在半陰處養護一段時間,在完全緩苗後再移到有陽光處養護。 4 管理 4.1 施肥 肥料可分有機肥和無機肥兩類。有機肥營養成分較全面,肥效較慢。無機肥又稱化肥,如常用的硝酸銨、尿素、二銨等,其有效成分高,肥效快,用量少,與有機肥結合施用效果更好。為了保證蘆薈的質量,一般盡量不施用化肥。 施肥的方法有施基肥和施追肥兩種。有機肥常用作基肥,基肥是在裝盆前,將肥料與盆土充分混合。一般盆土與有機肥料的比例為10:1左右,拌勻,再一起裝入盆中,有機肥一定要進行完全充分的發酵,否則會產生燒苗現象。追肥是在裝盆以後,將肥料配成液體稀釋後再施用。一般採用濃度不超過50%漚制的豆餅水或50%馬蹄水溶液進行澆施。肥液不宜過濃,否則會產生「肥害」。特別是採用葉面噴施的根外追肥時,肥料濃度不得超過0.1%。每隔30天左右追肥一次,也可根據蘆薈生長情況和不同季節進行追肥,一般春秋生長較快,可以適當增加追肥次數,冬季生長慢,可以少施肥,甚至不施肥。 4.2澆水 蘆薈耐乾旱能力特強,3~5個月不澆水也不會乾死,但生長受到抑制,葉片干癟無汁,利用價值降低。而澆水過度,盆土長期陰濕,則能爛根,最後全株死亡。所以要根據植株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及自然條件來靈活掌握,如果周圍空氣濕度大,蒸發強度低,要少澆;若空氣乾燥,氣溫高,空氣流通強,就要及時澆水,防止盆土和葉片失水過快。做到見干見濕,干透澆透,要做到合理澆水。 大棵盆在生長旺季澆水量和次數要大而多。春、秋季氣溫在15~25℃時,可5~7天澆一次。夏季氣溫高,蒸發量大,可2~3天澆一次,如果需要每天早晚可適當向葉面噴水,還要注意防止烈日暴曬。使盆土適當乾燥,有利於植株越冬。 澆水時間:春、夏季應在清晨和傍晚,冬季應在中午進行。 澆水最好使用深井水或雨水,自來水應曬後再用。澆水後注意鬆土,以減少水分蒸發,有利於發生新根。鬆土可用竹簽、8號鐵絲製成的單齒或雙齒小耙來進行鬆土,深度以1.5~2厘米為好。鬆土可切斷毛細管,使盆土保持最佳的水分狀態。 4.3 越冬管理 盆栽蘆薈在5℃時處於生長停止狀態,氣溫低於3℃時出現冷害,低於0℃會凍傷葉片,最後全株死亡。所以,在我國有一部分地區,要保持5℃以上,必須要採取相應的增溫保溫措施。盆栽蘆薈可移至室內或溫室內越冬。要控制澆水和增加光照,可把盆放在避風的朝南陽台上。如濕度很低,可在晴天早上9時後移出,下午3時前移入室內。另外,在植株外面可加套一個透明塑料袋,既可使陽光射入又能提高溫濕度,效果極佳。 5.盆栽蘆薈,可凈化居室環境 蘆薈的植株和葉形與龍舌蘭酷似,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蘆薈花期雖短,但花色也很艷麗,很受人們喜愛。

『伍』 盆栽的蘆薈應該怎樣養護和培養

蘆薈在盆栽條件下被限制在狹小的盆里,適宜生長的盆土要有保肥效、保水排水、透氣等功能,酸鹼度適宜中性,常用來配製盆土的材料有田泥、園泥、腐殖質(發酵、堆漚過的落葉、稻草、木屑等)、河沙或媒灰。配製的方法是:田(園)泥、腐殖質、河沙(或媒灰)分別是4:4:2,配製時根據本地的材料來源,在不影響盆土對肥、水、氣的條件下,可以適當變動。 盆栽前,根據所栽的品種選擇適合的花盆。翠葉蘆薈植株較大,種植一年半以上,葉片長50—80厘米,單葉重500克左右,花盆要大些,口徑25—30厘米,中國蘆薈和木立蘆薈植株較小,花盆的口徑在20厘米左右,也可種植時先用小的花盆,待蘆薈植株長到與花盆不對稱時再轉栽到大的花盆。 盆栽時,先把盆土裝上三分之二,把種苗放在盆中,把根系張開,然後裝上餘下的盆土,把種苗輕輕提動一下,稍為壓實盆土,以種苗不倒為准,然後澆少量的定根水,放在有遮蔭的地方,待蘆薈開始生長後,再移到陽光處。但夏天要防烈日,蘆薈在幼苗時對陽光較敏感,要適當遮蔭。種植後,有的蘆薈葉片會變色,這是蘆薈的緩苗期,當它開始正常生長後,葉色就會變好。 日常護理 一、澆水 蘆薈盆土要保持濕潤,水太多對蘆薈的根系不利,因為蘆薈有耐旱怕澇的特點,需要澆水時,沿盆邊輕輕地澆但不要用力沖,以免盆土容易板結,影響盆土的透氣性,當盆土出現板結時,要適時鬆土,深度1.5厘米左右。 二、施肥 蘆薈在生長過程中,單靠盆土的養分是不夠的,適當施肥才能滿足生長需要,肥料以有機肥較好,如花生麩(餅),肥效好,而且清潔衛生。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發酵,再用水稀釋澆施,如施化肥,以0.1%的濃度澆施,施肥的次數要根據蘆薈的生長情況而定,如經常需要葉片利用的,次數要多一些,一個月左右施一次。 葉片的採摘 蘆薈葉片的採摘標准,以生長一年或12片葉以上採摘為宜,翠葉蘆薈要生長一年半以上採摘較好,採摘的葉片要飽滿、光滑、肉汁清澈透明,這樣蘆薈的各種成份含量高,利用效果好。採摘時要由下而上,用小刀在葉片基部兩邊各切一道口,然後輕輕一掰,採摘的數量要使植株保持12片葉為基礎。

『陸』 怎麼樣種植蘆薈盆栽蘆薈的養殖方法

1、 盆土的配製
盆土應具有排水、保水、透氣和蓄肥的良好性能。常用版的盆土配方是:權腐殖質、園田壤土、河沙的比例為2:2:1。用木屑或熟煤灰代替河沙,其比例不變。蘆薈喜歡在中性環境下生長,最適宜蘆薈生長的盆栽基質酸鹼度,一般要求pH6.8~7.0。此外,要求盆土比較清潔衛生,可用必滅速等進行土壤消 毒、滅菌處理。
2、 選盆
從花盆的質地來分,有泥瓦盆、紫砂盆、瓷盆、塑料盆等,根據個人愛好和審美情趣,選擇合適的花盆栽種。透氣性好的泥瓦盆最適宜栽培蘆薈。若選用新盆,則應用水浸透,否則上盆後澆水不易把盆滲透,半干半濕的盆壁會傷新根。如用舊花盆,則應把盆土殘渣、青苔洗刷干凈,放在陽光下曬干再用,既能增加 盆體透氣性,又能預防病蟲害。
3、 盆土的上盆和換盆
上盆前的選苗是重要關鍵,健壯的蘆薈苗,葉片短而厚實,顏色深綠,並帶有四根以上的自生根。
何謂上盆:將培育好的蘆薈壯苗栽入花盆中的過程稱為上盆。上盆是盆栽的開始,這道工序做得好壞,對後期盆栽蘆薈的生長、發育關系密切。

『柒』 盆栽蘆薈怎麼養

養蘆薈最好是用蜂窩煤的灰和土混合,這樣透氣性好,水不要每天澆,記住旱點沒關系,不能水太大,水大了就爛根了。

『捌』 盆栽蘆薈的養殖方法

蘆薈喜復溫怕冷,當氣溫降低至15℃時即制停止生長,降至0℃以下時開始死亡,因此北方地區須大棚種植或室內盆栽。蘆薈是熱帶、亞熱帶喜光植物,生長要求有充足的陽光、空氣。

同時,蘆薈又是熱帶沙漠肉質植物,忌積水、潮濕、不通風透氣。蘆薈適合在透氣性強、滲水性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需肥量不大,以有機肥為主,輔以微量元素肥料。

土壤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過濕過粘事的土壤不宜栽種。

(8)盆栽蘆薈的養殖方法擴展閱讀:

蘆薈原產於非洲熱帶乾旱地區,分布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在印度和馬來西亞一帶、非洲大陸和熱帶地區都有野生蘆薈分布。

在中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有栽培,也有野生狀態的蘆薈存在。蘆薈的野生品種至少有300種以上,其中非洲大陸就有250種左右,馬達加斯加約有40種,其餘10種分布在阿拉伯等地。

蘆薈一般都是採用幼苗分株移栽或扦插等技術進行無性繁殖的。無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穩定保持品種的優良特徵。

『玖』 盆栽蘆薈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有什麼

選擇種植來蘆薈植物的花盆一定要透源氣性比較好的,泥制的花盆就行,不然不透氣會讓根容易腐爛掉。

准備好植物專用土壤或者沙質土壤,因為這種土壤透氣性良好,可以防止植物根部因缺乏氧氣而腐爛。而且排水性也不錯。

先鋪上一層土壤,把蘆薈苗放進去,用土壤把跟部蓋上,用手按緊。

給蘆薈植物第一次澆水一定要澆透徹.把土壤浸透,這是佷關鍵。以後平均每個星期澆一次水。盆里不要長期積水,會妨礙植物的根部呼吸,導致根部缺氧腐爛。冬季更要注意水量。

蘆薈植物喜光,怕冷。在夏季需要把植物放到通風,日照時間比較長的地方。冬天則需要注意植物的保暖,把它放在室內,溫度高於5度就行。

春季是蘆薈換盆的最好季節,換盆時候要注意把腐爛掉的根祛除干凈。再放入新鮮的土壤,用水浸透。過兩年就換一個大的花盆種植。

蘆薈在生長過程中會繁殖,會分根發芽。我們可以用小刀將新芽割下來,用一個新盆子栽種。在春季和秋季種植新芽最合適,因為氣溫在20-25℃.最利於蘆薈的生長。避免強光的長時間直射。

採摘蘆薈時要注意一定要選擇葉片飽滿、光滑的。這樣的蘆薈的營養成分很高,利用率就高。用小刀在葉片兩邊輕輕劃個口子,然後再用手輕輕摘下。

『拾』 盆栽蘆薈的養殖方法

非常簡單,來沒有什麼特殊的自,5~10天左右澆一次水。10~15天一點點肥料。
要注意溫度。蘆薈畏寒,5℃左右就回停止生長,0℃時就會凍傷。溫度在15-35℃時候生長最快。蘆薈需要生在在排水性能較好的地方,栽種時土壤可以摻和一些沙礫,以防土壤板結。
初種植的蘆薈,最好在早上讓蘆薈見見陽光,切忌中午時分被陽光直射。

熱點內容
成都世紀櫻花 發布:2025-05-21 23:39:44 瀏覽:602
過七夕周記 發布:2025-05-21 23:31:50 瀏覽:957
462花語 發布:2025-05-21 23:02:57 瀏覽:530
玄關松盆景 發布:2025-05-21 23:01:10 瀏覽:635
七夕活動企劃 發布:2025-05-21 22:49:45 瀏覽:421
精品大阪松盆景 發布:2025-05-21 22:44:31 瀏覽:750
七夕送空調 發布:2025-05-21 22:42:47 瀏覽:354
牡丹石雕 發布:2025-05-21 22:11:58 瀏覽:395
茶花嫁接季節 發布:2025-05-21 22:06:18 瀏覽:968
牡丹的科屬 發布:2025-05-21 21:47:35 瀏覽: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