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雨的荷花
① 曾留殘荷聽雨聲 什麼意思 或 翻譯過來 是什麼東西
翻來譯:
曾經有被自雨打殘的荷花在聽著雨聲。
原文: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相關:
李商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卻在無意中陷入朋黨爭斗的旋渦中。於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這些不幸讓他倍感人生早秀先凋的身世之苦。他的一生經歷,頗多難言之痛,至悶之情,郁結中懷,發為詩句。實在可謂「為情而造文」。因此,他的詩總顯現出一種特別的「高情遠意」,於一種假象的委婉中,寄寓一種深遠的意韻。
全文翻譯:
竹叢里船塢深靜無塵,臨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飛向遠方,可卻隔著重重的高城。
秋空上陰雲連日不散,霜飛的時節也來遲了。留得滿地枯殘的荷葉,好聽深夜蕭瑟的雨聲。
② 殘荷聽雨的意思是:
大詩人李商隱在《宿來駱氏亭寄懷自崔雍崔袞》里有「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的句子。在那陰霾沉罩不散,晚來霜飛的秋日黃昏里,水裡的荷葉早已凋殘,卻仍留得幾片枯葉供人聆聽雨珠滴響的聲音。
原詩是借寫景抒情,此句在原詩中,極為悲涼,有一種在無奈中掙扎的味道。抽離原詩來看,在蕭瑟的秋日裡,坐在荷花旁,荷池邊,靜靜地聽著雨點打枯荷的聲音,別有一種冷清蕭瑟的詩情。
③ 《聽雨》原文
從一大早就下起雨來。下雨,本來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但這是春雨,俗話說:「春雨貴似油。」而且又在罕見的大旱之中,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
「潤物細無聲」,春雨本來是聲音極小極小的,小到了「無」的程度。但是,我現在坐在隔成了一間小房子的陽台上,頂上有塊大鐵皮。樓上滴下來的檐溜就打在這鐵皮上,打出聲音來,於是就不「細無聲」了。按常理說,我坐在那裡,同一種死文字拚命,本來應該需要極靜極靜的環境,極靜極靜的心情,才能安下心來,進入角色,來解讀這天書般的玩意兒。這種雨敲鐵皮的聲音應該是極為討厭的,是必欲去之而後快的。
然而,事實卻正相反。我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有聲勝無聲,我心裡感到無量的喜悅,彷彿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了。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鍾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死文字彷彿活了起來,我也彷彿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這樣的精神境界,更難為外人道也。
在中國,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我雖然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卻還很難說。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間的一種動物吧。中國古代詩詞中,關於聽雨的作品是頗有一些的。順便說上一句:外國詩詞中似乎少見。我的朋友章用回憶表弟的詩中有:「頻夢春池添秀句,每聞夜雨憶聯床。」是頗有一點詩意的。連《紅樓夢》中的林妹妹都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枯荷聽雨聲」之句。最有名的一首聽雨的詞當然是宋蔣捷的《虞美人》,詞不長,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
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
點滴到天明。
蔣捷聽雨時的心情,是頗為復雜的。他是用聽雨這一件事來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從少年、壯年一直到老年,達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對老的概念,有相當大的懸殊。他是「鬢已星星也」,有一些白發,看來最老也不過五十歲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過是介乎中老之間,用我自己比起來,我已經到瞭望九之年,鬢邊早已不是「星星也」,頂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講達到「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資格。我已經能夠「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了。
可我為什麼今天聽雨竟也興高采烈呢?這裡面並沒有多少雅味,我在這里完全是一個「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麥子,是那遼闊原野上的青青的麥苗。我生在鄉下,雖然6歲就離開,談不上干什麼農活,但是我拾過麥子,撿過豆子,割過青草,劈過高粱葉。我血管里流的是農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畢生對農民和農村懷著深厚的感情。農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糧食。天一旱,就威脅著莊稼的成長。即使我長期住在城裡,下雨一少,我就望雲霓,自謂焦急之情,絕不下於農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聽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雲氣。憂心如焚,徒喚奈何。在夢中也看到的是細雨蒙蒙。
今天早晨,我的夢竟實現了。我坐在這長寬不過幾尺的陽台上,聽到頭頂上的雨聲,不禁神馳千里,心曠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麥田裡,每一個葉片都彷彿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在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來,收回到了燕園,收回到了我樓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門前的荷塘內。我最愛的二月蘭正在開著花。它們拚命從泥土中掙扎出來,頂住了乾旱,無可奈何地開出了紅色的白色的小花,顏色如故,而鮮亮無蹤,看了給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覺。在荷塘中,冬眠剛醒的荷花,正准備力量向水面沖擊。水當然是不缺的。但是,細雨滴在水面上,畫成了一個個的小圓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這本來是人類中的詩人所欣賞的東西,小荷花看了也高興起來,勁頭更大了,肯定會很快地鑽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層,收到了這個陽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頭頂上叮當如故,我的心情怡悅有加。但我時時擔心,它會突然停下來。我潛心默禱,祝願雨聲長久響下去,響下去,永遠也不停。
1995年4月13日
參考資料:http://www.cn0123.com/read.asp?bookid=2024&id=91073
④ 季羨林散文《聽雨》 原文
聽 雨 季羨林
從一大早就下起雨來。下雨,本來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但這是春雨,俗話說:"春雨貴似油。"而且又在罕見的大旱之中,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
「潤物細無聲」,春雨本來是聲音極小極小的,小到了「無」的程度。但是,我現在坐在隔成了一間小房子的陽台上,頂上有塊大鐵皮。樓上滴下來的檐溜就打在這鐵皮上,打出聲音來,於是就不「細無聲」了。按常理說,我坐在那裡,同一種死文字拚命,本來應該需要極靜極靜的環境,極靜極靜的心情,才能安下心來,進入角色,來解讀這天書般的玩意兒。這種雨敲鐵皮的聲音應該是極為討厭的,是必欲去之而後快的。
然而,事實卻正相反。我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有聲勝無聲,我心裡感到無量的喜悅,彷彿飲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了。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鍾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死文字彷彿活了起來,我也彷彿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這樣的精神境界,更難為外人道也。
在中國,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我雖然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卻還很難說。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間的一種動物吧。中國古代詩詞中,關於聽雨的作品是頗有一些的。順便說上一句:外國詩詞中似乎少見。我的朋友章用回憶表弟的詩中有:「頻夢春池添秀句,每聞夜雨憶聯床。」是頗有一點詩意的。連《紅樓夢》中的林妹妹都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之句。最有名的一首聽雨的詞當然是宋蔣捷的「虞美人」,詞不長,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聽雨時的心情,是頗為復雜的。他是用聽雨這一件事來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從少年、壯年一直到老年,達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對老的概念,有相當大的懸殊。他是「鬢已星星也」,有一些白發,看來最老也不過五十歲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過是介乎中老之間,用我自己比起來,我已經到瞭望九之年,鬢邊早已不是「星星也」,頂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講達到「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資格。我已經能夠「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③了。
可我為什麼今天聽雨竟也興高采烈呢?這裡面並沒有多少雅味,我在這里完全是一個「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麥子,是那遼闊原野上的青春的麥苗。我生在鄉下,雖然六歲就離開,談不上干什麼農活,但是我拾過麥子,撿過豆子,割過青草,劈過高粱葉。我血管里流的是農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畢生對農民和農村懷著深厚的感情。農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糧食。天一旱,就威脅著莊稼的成長。即使我長期住在城裡,下雨一少,我就望雲霓,自謂焦急之情,決不下於農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聽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雲氣。憂心如焚,徒喚奈何。在夢中也看到的是細雨蒙蒙。
⑤ 風雨荷塘中近聽雨落荷葉下一句是什麼
風雨荷塘
①凡到過濟南 的 人,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在這座垂柳含煙的北方古 城,處處留有荷花的印記。唐宋時,大明湖就曾被稱之為「蓮子湖」,其因就是當年城北十里荷塘的自然風 貌。每當看到 荷花,尤其是在異鄉,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清代詩人劉風誥贊譽濟南的楹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由此 ,我的眼前也就會慢慢浮現 出那一方彌漫著荷香的池塘。
②那是一個夏季的黎明,雨絲很密,很細,很勻,很柔,輕輕地吻著我的臉,我的手,脆生生的,甜潤潤的,涼爽爽的。
③我踏著寂靜彎曲的石徑,不知不覺來到雨幕籠罩的荷塘。遠遠望去,綠柳叢中躲藏著一棟新房,白牆、紅瓦 、尖頂,猶如安 徒 生童話里的風景。白屋,綠浪,粉荷,黃籬,組合得格外協調,自然而柔和。近處,一片片圓圓的荷葉,撐起或 深藍或草綠或嫩黃的傘蓋,細雨落上去,如蠶食桑 葉,若石擊深潭。每一柄荷葉都像一把神奇的樂器,彈奏悠遠清脆而讓人深醉的音 響。滴翠的荷葉,落上雨絲後若打了蠟一般,油光閃亮的,迎光處澈明,背光處微 暗,錯錯落落地遮住了整個池塘。一滴滴雨絲剛棲 落荷葉尖,瞬間又收縮為小水珠,潺潺滑下葉中央,密密匝匝的,一會兒凝成晶瑩的大水珠,滾動著,磨蹭著,嬉 鬧著。調皮的風把 葉子弄翻,水珠或跳上另一片葉子,或一個跟頭跌進荷塘里。
④荷花更是光亮亮、鮮嫩嫩的,高高矮矮,肥肥瘦瘦,濃濃淡淡,或停或動,或尖或圓,或半開或怒放。有的牙雕般晶瑩,有的白 玉般剔透,有的瑪瑙般緋紅。雨中的神態更是各異,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澀,或笑臉半藏,或聚首細語。恰似一幅 幅巧奪天工的水粉畫,一首首意境朦朧的抒情詩。一陣陣微風吹過,田田的荷葉推推搡搡,把清香一縷縷送到對岸。綠茸茸的空氣飄飄 逸逸,空空靈靈。
⑤雨與風,光與影,聲與色,互相交錯,彼 此交融,在細密的波紋上流溢,流溢……
⑥我的腳步驚飛了一隻被雨淋濕了翅膀的小鳥,幾滴水珠濺在了我的衣衫上。樹叢中,荷葉間,幾只不知名的鳥蟲在輕輕地叫 著 ,不知在覓友交談,還是在尋找食物?一切生命在這神秘的荷塘,在這綿綿的雨霧里,萌發出一種難以言盡的渴求或是期冀。
⑦我心凈如鏡,任雨絲洗濯我的衣衫和我的視野,任荷風吹拂我的記憶和我的思緒。不知不覺,我敬仰起荷來了。雨中的荷你遮 我 、我護你,你攙我、我撫你,吐葉展蕾,展露令人銷魂的形體;雖然屢遭風雨,仍相親相愛,交臂挽手,盤根結節,緊緊抓住腳下這深 深的淤泥,編織盛大的生命 景象。是啊,在那些風雨飄搖的歷史時刻,我們不也是手挽心連?
⑥ 雨中賞荷花的詩句
【無題·其二】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臨江仙】·歐陽修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畔有墮釵橫.
◇青陽渡~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詠芙蓉~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采蓮~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詠荷詩~江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余憶年少時,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友,觀荷於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 夏日賞荷作飄搖之態。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緻,實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余以為妙絕。
1:楊柳枝頭甘露灑,蓮花池畔慧風生。
2: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采蓮曲》
3: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詠芙蓉》南朝·梁·沈約
4:友人致電來,邀我游苑址。斜風雨數點,新月柳幾枝。行到近春園,立觀荷花池。蓮花迎我至,婀娜我自痴。
5: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6: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臨湖亭》
7:夏雨清荷露凝香,寒蟬欲語恐斷腸。晚霞無聲留余韻,相思枉寄流水旁
8: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芰荷紅玉影。《紫菱洲歌》
9: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
10: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采蓮》南朝·梁·吳均
11:曉別安宜古鎮頭,藕鄉水泗盪輕舟;岸柳染綠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藕鄉隨思》現代·暇文
12: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13: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14:炎夏雨後月,春歸花寂寞;滿塘素紅碧,風起玉珠落。
15:冰清玉潔出紅塵,搖搖曳曳落凡間。哪知左右浮萍盪,且喚清風歸九天!
16:清塘引水下藕根春風帶露沾儂身待到花開如滿月覽勝誰記種蓮人。
17:青山麗朝景,元峰朗夜光。
18: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別儲邕之剡中》
19:若耶溪傍采蓮女,笑摘荷花共人語。
20: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21:圓花一蒂卷,交葉半心開。
22:湘妃雨後為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
23: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采蓮曲》隋·殷英童
24:遠憶荷花浦,誰吟杜若洲?良宵恐無夢,有夢即俱游。《夏日懷友》徐璣
25:芰荷香噴連雲閣,閣上清聲檐下鐸。《憶餘杭》潘閬
26: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27:《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8:《憶蓮》江南風景秀,最憶在碧蓮。娥娜似仙子,清風送香遠。
29:待到花開如滿月,覽勝誰記種蓮人。
30: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31:市聲到海迷紅霧,花氣漲天成彩雲。一代繁華如昨日,御街燈火月紛紛。
3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33: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34: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35: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芙蓉》清·鄭板橋
36: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
37: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38: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清棹去還來。芰荷香噴連雲閣,閣上清聲檐下鐸。別來塵土污人衣,空役夢魂飛。
39: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40: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子夜吳歌·夏歌》
41: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綉芙蓉。
42: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晚泊江鎮》
43: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44: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南鄉子》李珣
45: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蘇幕遮》
46: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47: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洗沉煙,棋聲驚晝眠。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48: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49: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50:朱顏碧墨放池畔舞袖揮毫對玉蓮盡態極妍宛若生一脈幽香把君難。
51: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山居即事》
52:《殘蓮》蕭瑟秋風百花亡,枯枝落葉隨波盪。暫謝鉛華養生機,一朝春雨碧滿塘。
53:煙雨朦朧嘆紅橋,冰清玉潔風塵浮;誰人隔岸觀清湖,笛揚漣漪邀荷姑
54:別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荷葉無窮出,映日荷花別樣紅。
55:風含翠篠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狂夫》
⑦ 找一首歌,貌似是叫荷花什麼
荷塘月色,鳳凰傳奇的
⑧ 《聽雨》的解析
學慣用的話,參考該老師所作:
聽 雨
季羨林
從一大早就下起雨來。下雨,本來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但這是春雨,俗話說:「春雨貴似油。」而且又在罕見的大旱之中,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
「潤物細無聲」,春雨本來是聲音極小極小的,小到了「無」的程度。但是,我現在坐在隔成了一間小房子的陽台上,頂上有塊大鐵皮。樓上滴下來的檐溜就打在這鐵皮上,打出聲音來,於是就不「細無聲」了。按常理說,我坐在那裡,同一種死文字拚命,本來應該需要極靜極靜的環境,極靜極靜的心情,才能安下心來,進入角色,來解讀這天書般的玩意兒。這種雨敲鐵皮的聲音應該是極為討厭的,是必欲去之而後快的。
然而,事實卻正相反。我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有聲勝無聲,我心裡感到無量的喜悅,彷彿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了。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鍾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死文字彷彿活了起來,我也彷彿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這樣的精神境界,更難為外人道也。
在中國,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我雖然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卻還很難說。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間的一種動物吧。中國古代詩詞中,關於聽雨的作品是頗有一些的。順便說上一句:外國詩詞中似乎少見。我的朋友章用回憶表弟的詩中有:「頻夢春池添秀句,每聞夜雨憶聯床。」是頗有一點詩意的。連《紅樓夢》中的林妹妹都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枯荷聽雨聲」之句。最有名的一首聽雨的詞當然是宋蔣捷的《虞美人》,詞不長,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 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聽雨時的心情,是頗為復雜的。他是用聽雨這一件事來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從少年、壯年一直到老年,達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對老的概念,有相當大的懸殊。他是「鬢已星星也」,有一些白發,看來最老也不過五十歲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過是介乎中老之間,用我自己比起來,我已經到瞭望九之年,鬢邊早已不是「星星也」,頂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講達到「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資格。我已經能夠「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了。
可我為什麼今天聽雨竟也興高采烈呢?這裡面並沒有多少雅味,我在這里完全是一個「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麥子,是那遼闊原野上的青青的麥苗。我生在鄉下,雖然6歲就離開,談不上干什麼農活,但是我拾過麥子,撿過豆子,割過青草,劈過高粱葉。我血管里流的是農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畢生對農民和農村懷著深厚的感情。農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糧食。天一旱,就威脅著莊稼的成長。即使我長期住在城裡,下雨一少,我就望雲霓,自謂焦急之情,絕不下於農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聽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雲氣。憂心如焚,徒喚奈何。在夢中也看到的是細雨蒙蒙。
今天早晨,我的夢竟實現了。我坐在這長寬不過幾尺的陽台上,聽到頭頂上的雨聲,不禁神馳千里,心曠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麥田裡,每一個葉片都彷彿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在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來,收回到了燕園,收回到了我樓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門前的荷塘內。我最愛的二月蘭正在開著花。它們拚命從泥土中掙扎出來,頂住了乾旱,無可奈何地開出了紅色的白色的小花,顏色如故,而鮮亮無蹤,看了給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覺。在荷塘中,冬眠剛醒的荷花,正准備力量向水面沖擊。水當然是不缺的。但是,細雨滴在水面上,畫成了一個個的小圓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這本來是人類中的詩人所欣賞的東西,小荷花看了也高興起來,勁頭更大了,肯定會很快地鑽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層,收到了這個陽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頭頂上叮當如故,我的心情怡悅有加。但我時時擔心,它會突然停下來。我潛心默禱,祝願雨聲長久響下去,響下去,永遠也不停。
選自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年版《季羨林散文精選》
【賞析】
聽景與觀景相比,孰優孰劣,見仁見智,並無定論。然而細細推敲,要把聽景與觀景用文字記錄下來,聽景就顯得要難一些了,因為它必須把聽時的聯想與想像發揮到極至,才能給讀者以震撼。
這篇文章就表達了作者聽久旱之中一場春雨時的無限喜悅之情。文章中的「麥苗吮吸雨滴」、「二月蘭開出了小花」、「荷花蓄力沖擊」等場景就竭力地烘託了這種喜悅之情。為了讓讀者深刻體味自己的這種情感,文章用「俗話說:『春雨貴似油。』而且又在罕見的大旱之中,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我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有聲勝無聲,我心裡感到無量的喜悅,彷彿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了」、「死文字彷彿活了起來,我也彷彿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潛心默禱,祝願雨聲長久響下去,響下去,永遠也不停」等直抒胸臆的語句來提示主旨或主要內容,目的就是要引發讀者在感情上的共鳴。
——出自:宋虹生-沈毅中學-宋虹生
⑨ 關於雨,荷花的古詩有哪些
寫荷花的古詩
1、【無題·其二】
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2、【臨江仙】
歐陽修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畔有墮釵橫.
3、【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4、【荷花】
清. 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5、【青陽渡】
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6、【詠芙蓉】
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7、【采蓮】
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8、【詠荷詩】
江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
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9、【詠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10、【采蓮曲】
隋·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
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
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
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寫雨的古詩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3、《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初春小雨》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6、《聽雨》
宋·方岳
竹齋眠聽雨,夢里長青苔。
門寂山相對,身閑鳥不猜。
7、《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8、《春日游湖上》
宋·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⑩ 季羨林《聽雨》我潛心祝禱,祝願雨聲長久響下去,響下去,永遠也不停。「這一句話如何理解……
聽 雨 季羨林
從一大早就下起雨來。下雨,本來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但這是春雨,俗話說:"春雨貴似油。"而且又在罕見的大旱之中,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
「潤物細無聲」,春雨本來是聲音極小極小的,小到了「無」的程度。但是,我現在坐在隔成了一間小房子的陽台上,頂上有塊大鐵皮。樓上滴下來的檐溜就打在這鐵皮上,打出聲音來,於是就不「細無聲」了。按常理說,我坐在那裡,同一種死文字拚命,本來應該需要極靜極靜的環境,極靜極靜的心情,才能安下心來,進入角色,來解讀這天書般的玩意兒。這種雨敲鐵皮的聲音應該是極為討厭的,是必欲去之而後快的。
然而,事實卻正相反。我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有聲勝無聲,我心裡感到無量的喜悅,彷彿飲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了。這聲音時慢時急,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鍾大呂,有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如紅珊白瑚沉海里,有時如彈素琴,有時如舞霹靂,有時如百鳥爭鳴,有時如兔落鶻起,我浮想聯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風生筆底。死文字彷彿活了起來,我也彷彿又溢滿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這樣的精神境界,更難為外人道也。
在中國,聽雨本來是雅人的事。我雖然自認還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卻還很難說。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間的一種動物吧。中國古代詩詞中,關於聽雨的作品是頗有一些的。順便說上一句:外國詩詞中似乎少見。我的朋友章用回憶表弟的詩中有:「頻夢春池添秀句,每聞夜雨憶聯床。」是頗有一點詩意的。連《紅樓夢》中的林妹妹都喜歡李義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之句。最有名的一首聽雨的詞當然是宋蔣捷的「虞美人」,詞不長,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聽雨時的心情,是頗為復雜的。他是用聽雨這一件事來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從少年、壯年一直到老年,達到了「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對老的概念,有相當大的懸殊。他是「鬢已星星也」,有一些白發,看來最老也不過五十歲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過是介乎中老之間,用我自己比起來,我已經到瞭望九之年,鬢邊早已不是「星星也」,頂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講達到「悲歡離合總無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資格。我已經能夠「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③了。
可我為什麼今天聽雨竟也興高采烈呢?這裡面並沒有多少雅味,我在這里完全是一個「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麥子,是那遼闊原野上的青春的麥苗。我生在鄉下,雖然六歲就離開,談不上干什麼農活,但是我拾過麥子,撿過豆子,割過青草,劈過高粱葉。我血管里流的是農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畢生對農民和農村懷著深厚的感情。農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糧食。天一旱,就威脅著莊稼的成長。即使我長期住在城裡,下雨一少,我就望雲霓,自謂焦急之情,決不下於農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聽天氣預報,時時觀察天上的雲氣。憂心如焚,徒喚奈何。在夢中也看到的是細雨蒙蒙。
今天早晨,我的夢竟實現了。我坐在這長寬不過幾尺的陽台上,聽到頭頂上的雨聲,不禁神馳千里,心曠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麥田裡,每一個葉片都彷彿張開了小嘴,盡情地吮吸著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來有點黃萎的,現在變青了。本來是青的,現在更青了。宇宙間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來,收回到了燕園,收回到了我樓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門前的荷塘內。我最愛的二月蘭正在開著花。它們拚命從泥土中掙扎出來,頂住了乾旱,無可奈何地開出了紅色的白色的小花,顏色如故,而鮮亮無蹤,看了給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覺。在荷塘中,冬眠剛醒的荷花,正准備力量向水面沖擊。水當然是不缺的。但是,細雨滴在水面上,畫成了一個個的小圓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這本來是人類中的詩人所欣賞的東西,小荷花看了也高興起來,勁頭更大了,肯定會很快地鑽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層,收到了這個陽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頭頂上叮當如故,我的心情怡悅有加。但我時時擔心,它會突然停下來。我潛心默禱,祝願雨聲長久響下去,響下去,永遠也不停。(1995年4月13日)
[注釋:①季羨林:1911年出征於山東臨清縣。北大教授,著名學者。精通多國語言文字。文中「死文字」指已失傳的吐火羅文。②醍醐(tí hú):古時指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精華。③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指對生死的通達看法。]
14、從文中選擇一個恰當的成語填在下面橫線上。(1分)
詩句中豐富的顏色給生活塗上了絢麗的色彩:「紅紫芳菲」,「橙黃橘綠」,「黃鸝鳴翠柳」,「白鷺上青天」,令人眼花繚亂, ,腦海里常常浮現五彩繽紛的世界……
15、為什麼本來極為討厭的雨敲鐵皮的聲音卻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2分)
16、「聽雨」是中國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蔣捷的「聽雨」詞表現了怎樣的境界?作者怎樣看待蔣捷的這種境界?(3分)
17、春雨讓「我」興高采烈,文中描寫了哪些場景,烘托作者的這種喜悅之情?請概括回答。(3分)
18、文章中有一些語句,或提示主旨,或提示主要內容,把這樣的語句編放在文題前能吸引讀者,引導閱讀。請從文中摘選出一個這樣的引讀句。(2分)
19、下面有關「聽雨」的詩詞所反映的心情與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2分)
A、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C、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D、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0、本文蘊含了作者對學問、對人生、對社會的態度,閱讀後你感受到作者是一個怎樣的老人?(3分)
14、心曠神怡或心花怒放 15、久旱之中的一場春雨(1分) 讓作者感到無量的喜悅(1分)
16、「悲歡離合總無情」(1分);作者認為蔣捷的境界不高(2分,其它意思相近的答案視概括准確、語言通順程度酌情給分)
17、麥苗吮吸雨滴(變青了)、二月蘭開出了小花、荷花蓄力沖擊(各1分)
18、①俗話說:「春雨貴似油。」而且又在罕見的大旱之中,其珍貴就可想而知了。②我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到頭頂上的雨滴聲,此時無聲勝有聲,我心裡感到無的喜悅,彷彿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了。③死文字彷彿活了起來,我也彷彿又溢滿青春活力。④我潛心默禱,祝願雨聲長久響下去,響下去,永遠也不停。
19、C 20、答題要點(1)對學問:治學嚴謹;生命不息,求知不止。(1分) (2)對人生:通達(不喜亦不懼)。(1分)(3)對社會:關注民生。(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