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詠白海棠
Ⅰ 詠白海棠 賞析
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側重於表現「白」的鮮艷潔凈,後句再以梅花之版魂賦予了權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來」「借得」,巧用了擬人手法;而「偷來」一詞,貶詞褒用,想像新穎,靈巧別致,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潔靜嬌羞,柔美可人。「借得」朴詞見新,靈動飄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四溢,芳芬誘人。二詞配合,巧用擬人,見姿見態,見色見韻。詩歌以花喻人,含蓄地表現了詩人清高超拔,空靈飄逸的品性。
作者用"偷來」"借得」寫得很有風趣。實際上就是說,它像梨花那麼白那麼香那麼有風韻,又有梅花的精神。用"借得一縷魂」這個措辭,就看出她的巧。(其實也是寫出了黛玉的形狀,面有梨蕊三分白,氣剩梅花一縷魂。也可以理解為,黛玉對上面寶釵諷刺他們的回應,我被你氣得臉色都白了,靠借來梅花的一縷魂來繼續活著。)
"偷來""借得"兩詞運用擬人寫法賦與客觀事物海棠花以人的情感
用"梨蕊"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海棠花的純凈潔白,後句更精彩,以"梅花一縷魂"賦予海棠以梅的孤高自清的精神,寫花的美,生動傳神.
也只有黛玉這樣孤高的人會寫出這樣清雅的詩句
Ⅱ 關於林黛玉的詠白海棠
【紅樓夢】詩摘(林黛玉 詠白海棠)
這詩是詠白海棠的,但詩人在詩里表達的往往是自己的情感。詩是曹雪芹寫的,但曹雪在寫這詩時,已完全進入了林黛玉的角色。
你看,石上畫面不正是林黛玉在朦朧夜色里,面對西風倚樹而立的鏡頭么!這里的夜色,西風,正是她在賈府所面臨的失意處境,而一個「倦」字把她此時此刻的心境描述得入骨三分。
林黛玉的愛情詩少而珍貴,她的詠花隱事,借花喻人的詩歌倒有不少,在全部27首詩詞中多達11首。白海棠、菊花、桃花、柳絮等植物在黛玉的筆下,完全賦予了人的生命,亦幻亦真,如泣如訴,有的詩竟直接詠嘆美女的紅顏薄命,表明了黛玉的感同身受和超凡的詩才。
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依西風夜已昏。
這首七律詩是在第37回因探春提議創建大觀園海棠詩社開社時的首場集體詩作。由探春限韻,探春、寶釵、寶玉、黛玉每人一首,後來湘雲又來補作兩首。黛玉的這首詩,被海棠詩社社長李紈稱為「風流別致」,歷來評論家認為此詩有與眾不同的個性及風貌,表明了黛玉鄙棄污濁世俗的孤傲品性,孤獨寂寞的感傷情緒以及才華橫溢的才情。
首聯上來不是直接寫花,而是先寫賞花的人。「半卷」、「半掩」寫出賞花人的嬌媚含羞之態,與花映襯;「湘簾」是湘妃竹做的簾子,這里切合黛玉「瀟湘妃子」的身份。歷來以「冰玉」比喻花的素淡純潔,黛玉則從花想到育花的土和盆也當非同一般,因而喻為「冰」「玉」,顯得別具風采,又寫出黛玉「潔本潔來還潔去」的品格。
頷聯上句以梨花之蕊喻白海棠資質的皎潔,下句以梅花喻白海棠品性的芳香孤傲。這里用「偷來」「三分白」、「借得」「一縷魂」,構思巧妙別致。這是化用了宋代盧梅坡《雪梅》詩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頸聯上句喻白海棠花象月中仙人縫制的白衣,月窟,月中仙境,月宮;仙人是指嫦娥;縞袂,是指白絹做的衣服,也可象徵喪服,詩詞中常以此比喻白花。如宋代蘇軾在《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詩中有:「月黑林間逢縞袂,霸陵醉尉誤誰何。」還如明代高啟的《梅花》詩中有:「縞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緣。」下句喻白海棠又象秋天閨房裡哀怨的女子在擦拭淚痕。對這兩句詩,脂硯齋有評論:「虛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脫落自己。」詩句隱中描寫的當是黛玉的自我形象與心境,又含有借「仙人縫縞袂」暗示黛玉前世為絳珠仙草的薄命早夭,借「拭啼痕」點出黛玉以淚還在債之意。
尾聯寫白海棠含羞帶怯地獨立深夜西風之中,寄寓了黛玉滿腹憂傷卻無處傾訴衷腸,只得聽任西風摧殘的凄涼心情。
Ⅲ 如何賞析林黛玉的詠白海棠
這首詩節奏明快,氣韻生動,感情較為直白。詩的首聯交待了季節、場景。開頭的「斜陽」二字,與詩尾的「黃昏」二字遙相呼應,定下了全篇蕭瑟、感傷的基調。「寒草」點明季節是在秋天。「苔翠盈鋪」形容年深月久,生長海棠的花盆表面已經布滿了青苔。
而一番新雨的洗刷,使景色在煥然一新的同時,又多了幾分凄涼,為寫海棠之「白」作了鋪墊。總的來看,這一聯描寫由遠及近,由大到小,從「斜陽寒草」寫到「重門」,再對生長海棠的花盆加以細致描寫,雖然沒有直接描寫海棠,但海棠已經呼之欲出了。
同時,這一聯也暗示出賈府這個大家族已經日薄西山的命運。
頷聯寫海棠之白,以白玉、冰雪比喻花的顏色的素白和品格的純潔。它的精神如玉,但是用玉來形容仍嫌不足,難以比擬其高潔;它的肌骨如雪,使人迷戀陶醉。這其實是探春的自我寫照。生長在日趨沒落的家族中,探春依然不屈不撓,極想有一番作為。
頸聯用比喻,透過環境,寫出花的嬌美無力的身姿和月下映出的麗影,寫出了海棠之柔。海棠雖然生機勃勃,但是終究嬌柔無力,它那下垂的細小花蕊彷彿正在嘆息。
那美麗的身姿在深夜的月光中,投下心事重重的陰影。這一聯暗含著探春的傷感。探春身為女兒之身,無力扭轉家族的命運,只能在暗中擔憂。
尾聯中,是說但得白海棠多情相伴,就不必理會飛升遠去的事了,「多情」的海棠與憂患的詩人融為一體。「縞仙」是將海棠形容為白衣仙子,它本有羽化成仙的可能,卻不願離去,而是留下來倍伴在黃昏中吟詠的詩人。
(3)林黛玉詠白海棠擴展閱讀:
林黛玉的《詠白海棠》詩中也有借海棠花來表明自己清新高潔的品質,她有梨花的三分潔白,也有梅花的一段香魂。她的「秋閨怨女拭啼痕」之句,表明無限心事難以訴說。
她的感情就如「半卷半掩」的窗門,那打開的半扇門代表著她想追求愛情,那關閉的半扇門就是世俗禮法的條條框框,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里,她上無父母做主,下無媒人牽線。
林黛玉是最後交稿的,而且是在看了薛寶釵和賈寶玉的詩作後提筆寫詩的,這或許是她故意與薛寶釵唱反調,又或者這本來就是她內心的真實情感。關鍵還是看首句,薛寶釵是「珍重芳姿晝掩門」,她把大門關嚴實,而林黛玉稍有不同,她是「半卷湘簾半掩門」。
她把窗簾捲起一半,把門開掉一半。林黛玉對窗外新奇的世界有些嚮往的,對美好的愛情還是滿懷憧憬的,況且這個想叩開她心扉的人是她最心愛的賈寶玉,這個更符合少女的真實性情。
Ⅳ 詠白海棠 林黛玉 全文翻譯
詠白海堂(賈寶玉) 寶玉的這首詩寓進和他關系最密切的兩個人,就是寶釵和黛玉. 「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詠海棠詠寶釵.寶釵長得「肌膚豐澤」,和楊貴妃同具健康豐滿的美.第三十回書中寶玉就曾以「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來也體豐怯熱」的話譏誚過額.「捧心西子玉為魂」,是借詠海棠詠黛玉.黛玉行動如「弱柳扶風」,和西施同具病態柔弱的美.第三回書中寶玉送黛玉的「顰顰」的稱呼,就是「捧心而顰」的意思.「 冰作影」是形容寶釵的肌膚,「玉為魂」是比喻黛玉的心靈. 曉風不散愁千點」,是暗示寶釵日後寡居時的苦悶,「宿雨還添淚一痕」,則顯然是喻黛玉善哭.最後兩句似乎是合說釵、黛都對寶玉大有情意,但結局都不好. 詠白海棠(林黛玉) 先看首聯.「半卷湘簾半掩門」說明海棠並非是尋常向陌可見的野花,而是深院大宅的香花.「碾冰為土玉為盆」,碾冰和玉是何等美好高潔的事物!海棠既然生長在這樣高潔美好的環境中,可謂是得先天優勢.頷聯「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說明它具有冰清玉潔的品質也就不奇怪了.從首聯和頷聯可以看出海棠既出身高貴又具有雅潔的品質,可以說是內外兼修的美好之物了.那麼,這樣美好之物的命運如何呢?中國有「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於「曲高和寡」之說.也就是說,越是美好的東西,了解它的人越少,而想摧殘它的人就越多,而美好的東西往往只是曇花一現.(「曇花一現」這個詞本身就已經包含了美好的東西盛景不長的意義了.)? 接下來表現「曲高和寡」的心情.「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月窟仙人指的是嫦娥.夫嫦娥縫衣與怨女涕泣有什麼關系呢?首先一個相同點是她們都是孤獨的,所以天上的嫦娥用縫衣來排遣心靈的孤寂,而人間的怨女用涕泣來發泄內心的愁苦.雖然我們不知道她們為何孤獨,但是我們能夠感受到她們的孤寂,而這種孤寂表現出來是一種「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敦厚高潔的品質.雖然說「怨而不怒,哀而不傷.」但既然有怨有傷,則固然高潔如海棠,也不得不發出「嬌羞默默同誰訴」的感嘆了.這裡面,就有上文所說的「曲高和寡」的意思,夫知音既然難尋,而若來日方長尚還有一線希望.但是海棠面對的卻是「倦倚西風夜已昏」.時間永是無情的流駛,轉眼夜已昏,花已倦.雖然今日還是「梨蕊三分白,梅花一縷魂」的冰肌玉骨,但從來「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可憐「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通觀全詩,無一不是作者自己的心聲,無一不是作者的感慨.只是她的抒情比較含蓄比較委婉,與我們平時看慣的許多直抒胸臆的抒情詩不同.這正是此詩的動人所在.試想林妹妹若是直接說我出身名門品質高潔但苦於知音難尋而生命短暫歲月無情我怕遇不上知心人有誰能了解我的一片冰心呢?那麼詩豈不流於叫囂了嗎?而讀者也定不會讀下去了.
Ⅳ 紅樓夢中顰兒的詠白海棠第二句的意思
此兩句出自 林黛玉 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內縷魂。容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據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側重於表現「白」的鮮艷潔凈,後句再以梅花之魂賦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來」「借得」,巧用了擬人手法;而「偷來」一詞,貶詞褒用,想像新穎,靈巧別致,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潔靜嬌羞,柔美可人。「借得」朴詞見新,靈動飄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四溢,芳芬誘人。二詞配合,巧用擬人,見姿見態,見色見韻。詩歌以花喻人,含蓄地表現了詩人清高超拔,空靈飄逸的品性。
Ⅵ 兩首詠白海棠賞析
①偷來梨襲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② 詩中首聯 「 珍重芳姿晝掩門 」 一語雙關,寫因 「 珍重芳姿 」 而致白晝掩門,既寫詩人珍惜白海棠,又描繪出詩人端凝莊重的性格,刻畫她作為貴族少女的矜持。頷聯 「 洗出胭脂影 」 「 冰雪魂 」 ,頸聯 「 淡極始知花更艷」指白海棠顏色如冰雪般潔白,也是寶釵性愛雅淡不愛艷裝的自我寫照。淡極更艷,實寫自我安分隨時,更顯淑女之淡雅凝重。尾句「不語 「 這詩有身份 」 。)
Ⅶ 如何賞析林黛玉的詠白海棠
這首詩節奏明快,氣韻生動,感情較為直白。詩的首聯交待了季節、場景。開頭的「斜陽」二字,與詩尾的「黃昏」二字遙相呼應,定下了全篇蕭瑟、感傷的基調。「寒草」點明季節是在秋天。「苔翠盈鋪」形容年深月久,生長海棠的花盆表面已經布滿了青苔。
而一番新雨的洗刷,使景色在煥然一新的同時,又多了幾分凄涼,為寫海棠之「白」作了鋪墊。總的來看,這一聯描寫由遠及近,由大到小,從「斜陽寒草」寫到「重門」,再對生長海棠的花盆加以細致描寫,雖然沒有直接描寫海棠,但海棠已經呼之欲出了。
同時,這一聯也暗示出賈府這個大家族已經日薄西山的命運。
頷聯寫海棠之白,以白玉、冰雪比喻花的顏色的素白和品格的純潔。它的精神如玉,但是用玉來形容仍嫌不足,難以比擬其高潔;它的肌骨如雪,使人迷戀陶醉。這其實是探春的自我寫照。生長在日趨沒落的家族中,探春依然不屈不撓,極想有一番作為。
頸聯用比喻,透過環境,寫出花的嬌美無力的身姿和月下映出的麗影,寫出了海棠之柔。海棠雖然生機勃勃,但是終究嬌柔無力,它那下垂的細小花蕊彷彿正在嘆息。
那美麗的身姿在深夜的月光中,投下心事重重的陰影。這一聯暗含著探春的傷感。探春身為女兒之身,無力扭轉家族的命運,只能在暗中擔憂。
尾聯中,是說但得白海棠多情相伴,就不必理會飛升遠去的事了,「多情」的海棠與憂患的詩人融為一體。「縞仙」是將海棠形容為白衣仙子,它本有羽化成仙的可能,卻不願離去,而是留下來倍伴在黃昏中吟詠的詩人。
(7)林黛玉詠白海棠擴展閱讀:
林黛玉的《詠白海棠》詩中也有借海棠花來表明自己清新高潔的品質,她有梨花的三分潔白,也有梅花的一段香魂。她的「秋閨怨女拭啼痕」之句,表明無限心事難以訴說。
她的感情就如「半卷半掩」的窗門,那打開的半扇門代表著她想追求愛情,那關閉的半扇門就是世俗禮法的條條框框,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里,她上無父母做主,下無媒人牽線。
林黛玉是最後交稿的,而且是在看了薛寶釵和賈寶玉的詩作後提筆寫詩的,這或許是她故意與薛寶釵唱反調,又或者這本來就是她內心的真實情感。關鍵還是看首句,薛寶釵是「珍重芳姿晝掩門」,她把大門關嚴實,而林黛玉稍有不同,她是「半卷湘簾半掩門」。
她把窗簾捲起一半,把門開掉一半。林黛玉對窗外新奇的世界有些嚮往的,對美好的愛情還是滿懷憧憬的,況且這個想叩開她心扉的人是她最心愛的賈寶玉,這個更符合少女的真實性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詠白海棠
Ⅷ 賈寶玉和林黛玉的詠白海棠
詠白海堂(賈寶玉)
寶玉的這首詩寓進和他關系最密切的兩個人,就是寶釵和黛玉。
「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詠海棠詠寶釵。寶釵長得「肌膚豐澤」,和楊貴妃同具健康豐滿的美。第三十回書中寶玉就曾以「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來也體豐怯熱」的話譏誚過額。「捧心西子玉為魂」,是借詠海棠詠黛玉。黛玉行動如「弱柳扶風」,和西施同具病態柔弱的美。第三回書中寶玉送黛玉的「顰顰」的稱呼,就是「捧心而顰」的意思。「
冰作影」是形容寶釵的肌膚,「玉為魂」是比喻黛玉的心靈。
曉風不散愁千點」,是暗示寶釵日後寡居時的苦悶,「宿雨還添淚一痕」,則顯然是喻黛玉善哭。最後兩句似乎是合說釵、黛都對寶玉大有情意,但結局都不好。
詠白海棠(林黛玉)
先看首聯。「半卷湘簾半掩門」說明海棠並非是尋常向陌可見的野花,而是深院大宅的香花。「碾冰為土玉為盆」,碾冰和玉是何等美好高潔的事物!海棠既然生長在這樣高潔美好的環境中,可謂是得先天優勢。頷聯「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說明它具有冰清玉潔的品質也就不奇怪了。從首聯和頷聯可以看出海棠既出身高貴又具有雅潔的品質,可以說是內外兼修的美好之物了。那麼,這樣美好之物的命運如何呢?中國有「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於「曲高和寡」之說。也就是說,越是美好的東西,了解它的人越少,而想摧殘它的人就越多,而美好的東西往往只是曇花一現。(「曇花一現」這個詞本身就已經包含了美好的東西盛景不長的意義了。)
接下來表現「曲高和寡」的心情。「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月窟仙人指的是嫦娥。夫嫦娥縫衣與怨女涕泣有什麼關系呢?首先一個相同點是她們都是孤獨的,所以天上的嫦娥用縫衣來排遣心靈的孤寂,而人間的怨女用涕泣來發泄內心的愁苦。雖然我們不知道她們為何孤獨,但是我們能夠感受到她們的孤寂,而這種孤寂表現出來是一種「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敦厚高潔的品質。雖然說「怨而不怒,哀而不傷。」但既然有怨有傷,則固然高潔如海棠,也不得不發出「嬌羞默默同誰訴」的感嘆了。這裡面,就有上文所說的「曲高和寡」的意思,夫知音既然難尋,而若來日方長尚還有一線希望。但是海棠面對的卻是「倦倚西風夜已昏」。時間永是無情的流駛,轉眼夜已昏,花已倦。雖然今日還是「梨蕊三分白,梅花一縷魂」的冰肌玉骨,但從來「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可憐「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通觀全詩,無一不是作者自己的心聲,無一不是作者的感慨。只是她的抒情比較含蓄比較委婉,與我們平時看慣的許多直抒胸臆的抒情詩不同。這正是此詩的動人所在。試想林妹妹若是直接說我出身名門品質高潔但苦於知音難尋而生命短暫歲月無情我怕遇不上知心人有誰能了解我的一片冰心呢?那麼詩豈不流於叫囂了嗎?而讀者也定不會讀下去了。
Ⅸ 林黛玉詠白海棠的全文翻譯
譯文:
梨花伸進庭院里,卷開竹簾,打開門,她把冰塊當做泥土,把玉當版做盆。
她比梨權花還要白了三分,又有梅花的一點傲骨。
她像月宮中的嫦娥縫制的白色的舞衣,又像秋天閨房中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淚痕。
她倦倚昏夜西風之中,嬌羞默默,無處訴說自己的一片深情。
(9)林黛玉詠白海棠擴展閱讀
原文: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賞析:
黛玉此詩的特點是以人寫花,新穎別致。詩中的種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擬花之「秋閨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寫照。詩中所表現出來的瀟灑、機靈、高潔、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