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大湖荷花
1. 麻大湖的景區介紹
麻大湖南部屬桓台縣,北部屬博興縣。湖面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5公里,面積版30平方公里,周長約權30公里;博興境內達13平方公里。湖勢西南高,東北低,比降為1/10000;湖水深1—7米,正常蓄水量達640萬立方米,為淡水湖。
小清河、烏河、預備河與其相通,有水田2萬余畝,湖中有河,湖中有阡陌,湖中有人家,蒲葦叢生、芙蕖如錦、湖景如畫。盛產葦、蒲、魚、蝦,所產「金絲鴨蛋」、「白蓮藕」、「毛蟹」、鱔魚風味獨特,久享盛名,是歷代宮廷的貢品。蘆葦、香蒲以其莖高、節長、色好、質韌而著稱,用它編織的蒲窩、屏風、大宮燈有「遠至京省,獲利甚豐」的記載。夏秋時節盪舟於麻大湖中,呈現在眼前的是錄曲迴廊的水鄉景色。挺拔黛綠的蘆葦,扶蕊搖紅的荷花,擺葉晃錘的蒲草和穿游其間的鵝鴨等,交織成一幅水物交映的立體畫面。
2. 淄博桓台馬踏湖好玩嗎
坑爹的地方,忒坑爹了,租船費20,入湖費一個人30元,我們本以為這就可以了,結果,乘船的大媽,劃了不到一里地,就非讓我們去吃飯,一個勁的帶我去買鴨蛋的地方
更讓我們接受不了的是,在去看荷花的地方,我們還沒有看到荷花,就要問我們要20塊錢的乘船費,上岸看荷花又要10塊錢的門票費,關鍵是我們還沒有看到荷花
我建議,你們千萬不要去了,他們收費很混亂,幾乎裡面的景點都是收費的,給劃船的大媽去一個地方要給他20,景點還要另外加錢,我們都快瘋了,周圍都是生活垃圾,水都被污染了,特別的臟,吃飯的地方,他們做得魚都是死魚,特別不好吃,千萬不要吃那裡的飯,收費真的是坑爹了
這是我們去玩得時候的經歷,去了特別的後悔 ,我們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那裡有多麼不正規,欺騙遊客,不要讓更多的人再受害了
3. 淄博桓台馬踏湖門票免費嗎
可能是收費的。 馬踏湖位於桓台縣的北部,全湖東西12公里,南北8公里,方圓96平方公里。1995年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湖區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名勝古跡眾多,是天然的旅遊勝地,素有北國江南之美稱。湖內碧水瀅瀅、河道縱橫、交織成網,蘆葦盪、荷花塘一望無垠。 馬踏湖古稱少海,又名官湖,因其碧水連天、風光無限,為歷代達官貴人所嚮往,文人墨客多會於此。宋代詩人蘇東坡曾泛舟湖上,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名篇:「貪看翠蓋擁紅裝,不覺湖邊一夜霜。卷卻天機雲錦段,從教匹練寫秋光。」此後,元兵部侍郎於欽又有和詩,人們選用詩中所含「錦秋」二字命湖,這樣,馬踏湖又名錦秋湖。 到過馬踏湖的遊人,無不稱贊其風光旖旎,美不勝收。有人把它比作杭州的西湖,有人比作義大利的威尼斯,更多的人,更多的說法是稱其為「北國江南」。但也有人說馬踏湖就是馬踏湖,它有它的特色,它有它的個性,它有太多的美妙與奧秘,是任何一處名山勝水所不能比擬的。遊人若從桓台縣城出發,車行二十餘公里,即可臨近湖區。放眼望去,處處是連片的深溝大台田,齊齊整整,碧水相隔,宛如一個巨大的棋盤。仔細一看,大台田台上有作物,台下流碧水,水中游魚蝦,處處洋溢著湖區人民的詩意和創造性。由於近年氣候乾旱,水資源匱乏,湖區調整種植業結構,連片種植了旱藕,逢夏日,台田之上是一片花的世界,綠的海洋。 踏上湖區所在的起鳳鎮,這里是全國小城鎮建設的樣板。寬闊的柏油路兩旁,一排排、一幢幢小樓沿街而立,其中有飛檐斗拱、雕龍畫棟的古典式建築,更有現代化的「小洋樓」,其造型各異,各具特色,讓人目不暇接,贊賞不已。從中可領味湖區人民新的生活、新的風貌,亦可領略建築之鄉工匠們的高超技藝。進入湖內,這里有多處站點,有小船可乘,可暢游全湖,領略「葦堵水曲疑無路,竹篙輕點又一村」的奇妙景象。暢游其間,有蓮花可賞,有白蓮藕可品,有眾多的湖中美味供你享用。遊人於小船之上,或棄船席地而坐,好客的湖上人家會采來鮮藕,就荷葉包裹,置於船板或草地之上,用拳頭一擊,鮮藕應聲而碎,清脆之聲可聞,佐白糖而食之,清香沁人肺腑……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就曾吃過馬踏湖的白蓮藕,又香,又甜,又脆。 湖內古跡風韻濃郁,勝跡隨處可見。湖東南側有廷鄉城遺址,相傳為齊景公失馬尋蹤之地,故又名蹤城。東側有會城遺址,當地人稱東城子,傳為齊桓公會盟處。魚龍村北二公里處有李家檯子,為蘇東坡登臨賦詩處,建有勝處祠和東坡亭。華溝村即古之魯連陂,村中尚有魯仲連故居和魯連井故址,村北建有五賢祠。五賢者,為戰國顏蜀、魯仲連,漢代轅固、諸葛亮,宋朝蘇東坡。五賢祠原為三賢祠,曾多次重修,1984年方改建為五賢祠。祠內雕梁畫棟,金壁輝煌,架構奇妙,有歷代名人題詠,辟有馬踏湖書畫展室。五賢祠北側,有徐夜書屋、漁洋軒故址及冰山遺址。每到一處都會有一些美妙的傳說和故事,令人流連忘返。 馬踏湖的過去很美,現在也很美。湖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正致力於湖區的開源治污,保護開發,充分利用湖區的自然生態旅遊資源和凝重的歷史人文資源加快建設,馬踏湖的明天將會更美、更好。
4. 桓台馬踏湖的簡介
金絲鴨蛋成為全省優秀旅遊產品。馬踏湖位於桓台縣的北部,全湖東西12公里,南北8公里,方圓96平方公
里。1995年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湖區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名勝古跡眾多,是天然的旅遊勝地,素有北國江南之美稱。湖內碧水瀅瀅、河道縱橫、交織成網,蘆葦盪、荷花塘一望無垠。乘船湖中游,楊柳參天、蒲葦夾道、曲徑通幽。每年到此瀏覽觀光的中外遊客達30萬人次。外賓來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德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傳說,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稱霸之後,在起鳳鎮會盟各國諸侯,眾諸侯也唯恐落入圈套而率大軍蜂擁而至,大批戰馬將這里踏平成湖,所以稱作「馬踏湖」,又名會城湖。千百年來,馬踏湖以她旖旎的自然景觀和神奇的人文景觀,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前來吟詩作對。宋代詩人蘇東坡曾泛舟湖上,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名篇:「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卷卻天機雲錦緞,縱教匹練寫秋光。」人們選用詩中所含的「錦秋」二字來命名湖,這樣,馬踏湖又叫錦秋湖。 馬踏湖物產豐富,湖中產鱸、鰱、鯽、鱔、蟹等幾十種,野生鳥類有70多種,湖中蘆葦質地優良,金黃鋥亮、細薄柔軟,用其編成宮燈、四屏扇等工藝品,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湖裡名吃質高味佳、久負盛名。金絲鴨蛋、魚龍香稻、白蓮藕曾是歷代宮廷的貢品。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食用過湖中的白蓮藕。炸荷花、蓮子羹、泥鰍丸、蒲白黃鱔湯都是上好的名菜。金絲鴨蛋成為山東省優秀旅遊產品。
5. 桓台馬踏湖的景觀
馬踏湖碧水瀅瀅,2100多條渠道交織成網,四通八達。湖區27個自然村落,村村靠湖,家家連水,戶戶通船,門前搭起小橋,院後泊著小船,小橋流水人家,如詩如畫。因而,馬踏湖風景區又有「北國江南」水鄉之美稱。
湖區所在的起鳳鎮是中國小城鎮建設的樣板。寬闊的柏油路兩旁,一排排、一幢幢小樓沿街而立,其中有飛檐斗拱、雕龍畫棟的古典式建築,更有現代化的「小洋樓」,其造型各異,各具特色。從中可領味湖區人民新的生活、新的風貌,亦可領略建築之鄉工匠們的高超技藝。
進入馬踏湖,裡面有多處站點可以乘坐小船,暢游全湖,風趣天然。北面是一片賞荷區,穿過賞荷區向西是馬踏湖書畫展館。繼續向北是馬踏湖風景區的中心景觀——五賢祠。「五賢」指的是顏蜀、魯仲連,轅固、諸葛亮、蘇東坡。五賢祠的北側是徐夜書屋和冰山遺址。聽完魯仲連的故事之後,向北是馬踏湖農家大院,這里有當地人在用最傳統的方法織布、紡線。 進入湖區西側的一大片賞荷區,每年的七、八月份,馬踏湖荷葉連連,荷花滿塘,景色十分美麗。在賞荷區的北側是柏寢台遺址。據史料記載,柏寢台是齊桓公在起鳳鎮會盟各國諸侯時,建造的一座行宮,因此,又稱「桓公台」。沿湖道一直向東是顏子釣魚台遺址。欣賞完了古跡遺址,在農家風情區體會湖區的民俗風情,在這里可以看到魚鷹捕魚、漁民撒網捕魚、湖上放鴨等湖上風情、民俗展示。農家風情區西側是水上樂園,不僅建有鞦韆、翹翹板、游覽亭台、觀賞拱橋,湖心島上還有許多風味小吃店,湖區內的各種傳統風味名吃一應俱全。
6. 馬踏湖風景區的物產資源
景區人文資源豐富,至今還保留著五賢祠、徐夜書屋、冰山、齊台、青丘、會城魯連井、齊王閣、勝處祠、湖心亭、魚神亭等一大批有一定品位和開發價值的人文資源。
湖區物產豐富,盛產藕、蓮、蒲、葦、鵝、鴨、魚、蝦、蟹以及其他野生動物資源,野生鳥類有七十餘種,水生植物三十餘種。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對馬踏湖所產花下白蓮藕、金絲鴨蛋贊不絕口。湖民出門以船代步,可探親訪友、趕集上店、下湖捕魚、運糧運肥。水鄉風情迷人,水鄉的漁民捕魚、台田耕作、湖上牧鴨、蘆田收割、湖底采藕等生產生活場景更是誘人。湖中盛產藕、蓮、蒲、葦和鵝、鴨、魚、蝦、蟹,以及各種可吃的野生食物。湖鄉人用湖內的物產能做出百多種菜餚,且四季各不相同。春天的醋沏小魚,香酥可口,野鴨燜藕,風味獨特。「金絲鴨蛋」,是湖中特產,將其腌制蒸熟,可見蛋青、蛋黃層迭,青、黃相交之處,有絲狀蛋黃油圈隔,燦然若金,蛋白香而不膩,肉質沙,不噎喉。夏天的「白蓮藕」脆甜無渣,「雞靠麥黃鱉」,味道鮮香,又多營養。秋天,毛蟹包子別有風味,還可做「毛蟹湯」,鮮美異常。冬天的「溜黑魚片」、「黃燜鯉魚」食之難忘。如若游湖,不食這里的水鮮,實乃遺憾。
景區每年農歷三月十八日舉辦五賢祠廟會,荷花盛開季節舉辦馬踏湖民俗風情旅遊節。乘車路線:淄博火車站至馬踏湖五賢祠景區直達客車35公里,濟青高速至景區25公里。
7. 馬踏湖怎麼樣
風景獨特,有農家氣息,空氣好,餐館的口味也比較獨特。只是交通不是很方便,自駕的話還行,而且門票有點貴,夏天去比較好,有荷花,每年8月份都搞荷花燈會,人很多,但大部分還是當地人。
8. 關於桓台的美景的句子
馬踏湖碧水瀅瀅,2100多條渠道交織成網,四通八達。湖區27個自然村落,村村靠湖,家家連水,戶戶通船,門前搭起小橋,院後泊著小船,小橋流水人家,如詩如畫。因而,馬踏湖風景區又有「北國江南」水鄉之美稱。湖區所在的起鳳鎮是中國小城鎮建設的樣板。寬闊的柏油路兩旁,一排排、一幢幢小樓沿街而立,其中有飛檐斗拱、雕龍畫棟的古典式建築,更有現代化的「小洋樓」,其造型各異,各具特色。從中可領味湖區人民新的生活、新的風貌,亦可領略建築之鄉工匠們的高超技藝。進入馬踏湖,裡面有多處站點可以乘坐小船,暢游全湖,風趣天然。北面是一片賞荷區,穿過賞荷區向西是馬踏湖書畫展館。繼續向北是馬踏湖風景區的中心景觀——五賢祠。「五賢」指的是顏蜀、魯仲連,轅固、諸葛亮、蘇東坡。五賢祠的北側是徐夜書屋和冰山遺址。聽完魯仲連的故事之後,向北是馬踏湖農家大院,這里有當地人在用最傳統的方法織布、紡線。進入湖區西側的一大片賞荷區,每年的七、八月份,馬踏湖荷葉連連,荷花滿塘,景色十分美麗。在賞荷區的北側是柏寢台遺址。據史料記載,柏寢台是齊桓公在起鳳鎮會盟各國諸侯時,建造的一座行宮,因此,又稱「桓公台」。沿湖道一直向東是顏子釣魚台遺址。欣賞完了古跡遺址,在農家風情區體會湖區的民俗風情,在這里可以看到魚鷹捕魚、漁民撒網捕魚、湖上放鴨等湖上風情、民俗展示。農家風情區西側是水上樂園,不僅建有鞦韆、翹翹板、游覽亭台、觀賞拱橋,湖心島上還有許多風味小吃店,湖區內的各種傳統風味名吃一應俱全。
9. 求濱州麻大湖的相關資料,要詳細的!回答好的我給分。
編輯本段麻大湖-景區介紹
麻大湖南部屬桓台縣,北部屬博興縣。湖面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5公里,面積30平方公里,
周長約30公里;博興境內達13平方公里。湖勢西南高,東北低,比降為1/10000;湖水深1—7米,正常蓄水量達640萬立方米,為淡水湖。 小清河、烏河、預備河與其相通,有水田2萬余畝,湖中有河,湖中有阡陌,湖中有人家,蒲葦叢生、芙蕖如錦、湖景如畫。盛產葦、蒲、魚、蝦,所產「金絲鴨蛋」、「白蓮藕」、「毛蟹」、鱔魚風味獨特,久享盛名,是歷代宮廷的貢品。蘆葦、香蒲以其莖高、節長、色好、質韌而著稱,用它編織的蒲窩、屏風、大宮燈有「遠至京省,獲利甚豐」的記載。夏秋時節盪舟於麻大湖中,呈現在眼前的是錄曲迴廊的水鄉景色。挺拔黛綠的蘆葦,扶蕊搖紅的荷花,擺葉晃錘的蒲草和穿游其間的鵝鴨等,交織成一幅水物交映的立體畫面。 為開發麻大湖,博興縣委、縣政府制訂了《麻大湖綜合開發總體規劃》,繼開挖湖心乾渠之後,已建圍湖堤壩11000米,堵住了上游污染源;修築道旭乾渠延伸工程1300米,可引黃河水入麻大湖;挖掘池塘320畝,可增養魚、蝦;修築台田植果樹230畝,開發荒廢水面4500畝,可增植葦、蒲、柳、藕等。為開發旅遊區,在湖中又增設了建築豪華的旅店、風味獨特的餐館和小巧玲瓏的遊艇。現又在湖區東部修建「湖心公園」;在中部建「水產養殖基地」;在西部建「大自然保護區」;在沿湖修築環湖公路……今麻大湖為湖水充沛、水產豐盛、風景秀麗、交通方便的魚米之鄉和游覽勝地。 麻大湖 Mada Hu 原名麻大泊,曾名馬踏湖、錦秋湖、魚龍灣,俗稱官湖。在博興縣城西南5公里,小清河以南,博興、桓台縣交界處。古時,以湖中金剛堰為界,北稱博興麻大湖,南稱新城(今桓台縣)麻大湖。湖面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4公里,面積近30平方公里。為內陸淡水湖泊。據史志載:「麻大湖古因地勢低窪,由孝婦河、鄭潢溝、瀦龍河、澇淄河、烏河等匯此而成」。據說,因沿湖苘麻叢生,湖面廣大故名。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有「麻大泊一名魚龍灣」和「濟水又東北流,匯為淵渚謂之平州。」的記載,今麻大湖即古濟水所匯成的「平州」。據此,麻大湖之形成在北魏之前,麻大湖之名字最晚始見於北魏時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編輯本段麻大湖-四季風光
麻大湖有著迷人的風光,自古就是妙趣天成的游覽勝地。博興縣沿湖有25個自然村,村村相連,楊柳蔥茂,小橋流水人家,掩映其間,連同桓台縣沿湖20多個村莊,正好構成一個橢圓形的風景帶,象慈母的雙臂,緊緊地把明珠般的麻大湖攬於自己的懷抱。而那湖中,水道如網,港汊縱橫,島嶼星羅棋布,阡陌犬牙交錯,阡陌上翠葦叢生,水中紅荷婷婷玉立。散在湖面上的一處處小漁舍,荷環蒲繞,楊柳依依,門前小橋,橋頭舟泊,儼然一派江南景色。 記得程顥詩中曾有「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之句。觀賞麻大湖的四時佳景,更會領略到這詩中情趣。 春天來臨,遍湖蒲葦開始萌動,岸邊柳蕾初綻,綠水盪漾,水鳥翔集,漁舍縷縷含煙,整個湖區洋溢著一派勃勃生機。 夏日,翠蓋千頃,蓮葉接天,荷花映日,紅妝滿塘。此時盪舟湖中,但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傍晚,涼風習習,葦蒲搖曳,花香四溢,真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景緻。 金風送爽的秋天,正是湖上收獲的季節。漁舟來往穿梭,鸕鶿水下翻騰。喜看船艙中,不是活蹦亂跳的魚蝦,就是潔白似玉的白蓮藕和沉甸甸的香稻。湖區人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隆冬的麻大湖又別有一番風光。凌鎖冰封的湖面,恰似一面玉鏡。縱目遠眺,但見冰天相接,就象到了琉璃的世界。 麻大湖太美了,難怪她博得古今中外遊客的的同聲贊譽。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流連此湖景色,寫下了「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卷卻天機雲錦緞,從教匹練寫秋光」的著名詩篇。美國、澳大利亞旅遊客人由衷贊嘆:來到這令人神往的地方,簡直是上帝的恩賜。 麻大湖不但景色秀麗,而且物產富饒,素有「聚寶盆」之稱,又有「北國江南」和「日出斗金」之說。群眾有順口溜曰:「金絲鴨蛋白蓮藕,稻香蒲茂加葦柳,魚蝦蟹蚌樣樣有」,就是對湖區的真實描述。這里盛產40多種魚、蝦、蟹類,還有80多種鳥類在此棲息,水生植物有藕、葦、蒲、稻、菱芡等30多種。麻大湖的名吃也久負盛名。尤以金絲鴨蛋、白蓮藕、毛蟹和香稻為最,曾是貢品。這里的蒲葦以莖高、節長、色好、質韌而著稱,用它編織的蒲窩、宮燈、大屏風等暢銷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編輯本段麻大湖-景區特色
湖區風景秀麗多姿,魚類資源豐富,水生植物繁多,水域廣闊,葦蒲叢生,芙蓉似錦,湖中有河,河中有渠,船道縱橫,素有「北國江南,魚米之鄉」美稱。 湖區是歷代文人名相聚會地,有齊桓公會盟諸侯的「會城遺址」、晏子使楚歸來接風洗塵的「飲酒廳」等。每年一度的「中國博興國際小戲藝術暨董永文化旅遊節」在這里舉辦,更為湖區增添了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藝術風采。麻大湖物類豐瞻,經調查,湖區共有浮游植物133種,浮游動物103種,底棲軟體動物19種,經濟魚類40種,水生及濕地植物173種,還時常有野鴨、大雁、天鵝在此出沒。這里的特產九孔白蓮藕、金絲鴨蛋、四鼻鯉魚聞名遐邇。白蓮藕為麻大湖獨產,質地細膩、生脆熟面、白嫩多汁、清香無渣,歷史上曾作為貢品。 盪舟湖上,欣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垂釣龍蝦、毛蟹,讓您盡享返樸歸真的田園樂趣。 近幾年來,湖區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開發她,妝扮她,使她更加楚楚動人。朋友,如果您有興趣,不妨到此一游,領略一下這奇異的風光。
編輯本段麻大湖-地理位置
麻大湖是魯北平原的一大淡水湖泊,坐落在濱州市博興縣城以南,全湖東西最長處七公里,南北最寬處3.5公里,總面積二十平方公里,湖面二萬畝。湖泊呈東西方向,宛如長帶,湖盆淺平,海拔5.8-6.2米,常年平均水深1.2米。湖區屬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5度。麻大湖魚類資源豐富,水生植物繁多,素有「北國江南,魚米之鄉」之美稱。麻大湖風景優美,素以「清、迷、朴、實」四大特點見長,其旅遊點主要有兩大群體:一是湖區西部的湖心公園,二是湖區東部的陸上公園。 麻大湖文化源遠流長,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方便,游區土地肥沃,特產尤多,湖內盛產的葦蒲柳是上好工藝品原料,湖畔婦女用其編織的工藝品,精湛絕倫,遠銷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白蓮藕,為麻大湖所獨有,白嫩多汁,甜脆無渣;金絲鴨蛋,味美可口,營養價值高,湖內還產各類魚蟹,出多種名貴葯材,實不負「金湖」之贊譽。麻大湖旅遊區,人傑地靈,民風淳樸,風物宜人,風情萬種,實為大自然的傑作,人類巧繪的丹青。
編輯本段麻大湖-歷史記載
據《博興縣志》載:「麻大湖曰麻大泊以非麻大全湖也;俗稱官湖以其跨在三縣之間也;又曰錦秋浦以其風景如錦秋湖也;又曰魚龍灣以其在金剛堰之北系麻大湖之一半也。」據清咸豐《青州府志》新城縣中有「麻大湖一名「馬踏湖」的記載。但在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山東通志》新城縣中早有「麻大泊在縣東北三十里……俗訛馬踏湖」的記載。據清雍正七年(1729年)《山東通志》載:錦秋亭,元中統間建於博興縣東南城上,取坡詩《橫湖絕名》「貪看翠蓋擁紅裝,不覺湖邊一夜霜,卷卻天機雲錦段,從教匹練寫秋光」中「錦秋」二字名亭;據民國四年(1915年)《山東通志》博興縣中載:「錦秋湖在城東南有錦秋亭、鄭公祠,水由支脈溝東流,俗名麻大湖為錦秋湖者非是」;清咸豐《青州府志》中亦載:「麻大湖……在博興、新城、高苑之間俗誤為錦秋湖。」的記載。
10. 馬踏湖推薦作文
馬踏湖是博興著來名的風景自游覽區,是天然形成的湖泊。
據史料記載:一位皇帝丟失了一匹寶馬,找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他手下的一個大臣給他出主意:「放出許多馬,到時候那匹寶馬就會自己回到馬群。」皇帝聽從他的意見,放出許多馬去。不久,那匹寶馬果然回到了馬群中。
由於眾馬踐踏,把土地踏成凹形,山上的雪水流下來,變成了當今的馬踏湖。
今年暑假期間,我和爸爸游覽了馬踏湖。爸爸說:「馬踏湖與其他湖區的不同之處,應當說是一年四季無時不美。春似錦水煙波渺,夏有蓮葉接天際,秋似蘆花明月照,冬裝素裹北國風。」
風和日麗,我們盪舟湖上。我們看到了一位放鴨人頭戴竹笠,手拿竹篙跟在鴨群之後,像是群醜行軍,東搖西擺,你擠我抗,滑稽可愛,好玩極了。河道兩旁茂密的蘆葦,可棵粗壯結實,翠綠翠綠的,勝似江南修竹。湖水清澈而碧綠,不時會有小魚跳進你的船里,真有點江南水鄉的味道。我們乘船繼續前進,我們看到了荷花,這里真是荷花的世界,一眼望去確「接天蓮葉」的奇觀佳境。那朵朵含苞欲放的花蕾,爭奇斗艷的群花,作家形容她「婷婷玉立」「潔白如玉」一點也不過分。
馬踏湖真是太美了,讓我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