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紀錄片荷花

紀錄片荷花

發布時間: 2021-02-06 23:41:04

1. 賈章柯執導影片有

主要作品一覽
《二十四城記》 劇情片,152分鍾,彩色,內2008年
《無用》 紀錄片,81分鍾,彩色,2007年
《三峽好容人》 劇情片,108分鍾,彩色,2006年
《東》 紀錄片,70分鍾,彩色,2006年
《世界》 劇情片,120分鍾,彩色,2004年
《任逍遙》 劇情片,113分鍾,彩色,2002年
《站台》 劇情片,154分鍾,彩色,2000年
《小武》 劇情片,107分鍾,彩色,1997年
《小山回家》 錄像,58分鍾,彩色,1995年

2. 生活中的哪些建築物上有蓮花的圖案

官窯上面都有蓮花圖案,還有的刻著福,壽等字。
閩清東橋鎮山上有100多處古窯遺址,去年9月央視拍了記錄片後,附近村民蜂擁上山挖「寶貝」本報記者 陳燕燕 黃孔瑜 實習生 謝德存 文/圖本報訊 昨日上午,閩清縣青由村,天空下著瓢潑大雨。被稱為「挖窯專業戶」的村民阿華(化名)渾身濕透,從一座山上下來,他左手拎著一個殘破的古瓷器,肩上的鋤頭柄挑著一個編織袋,裡面裝的全是剛從山上古窯內挖的「寶貝」--古瓷器。當地挖古窯淘「寶」的,不僅僅只有阿華一個人。「最近,常有人到村裡的山上挖古窯,淘古瓷器賣錢,把好端端的山挖得千瘡百孔。」昨日,閩清縣東橋鎮青由村村民陳先生撥打968111,向本報反映該村大量宋元窯址近期慘遭盜挖。昨日下午,記者趕到青由村。該村距閩清城關約30公里,當采訪車拐向青由山時,下起瓢潑大雨,泥濘的山路無法前行。記者看到山上走來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他扛著鋤頭,挑著編織袋。男子說,他是青由村村民,叫阿華(化名),剛從山上挖古窯回來。「今天手運不錯,挖到四五十件,家裡還有不少賣剩的」,阿華邀記者到他家「看貨」。原來他把記者當成了「買家」。來到一座二層土坯房前,阿華打開編織袋,拿出一疊裹滿泥巴的碗碟,洗去泥土,露出青白色的釉面。阿華指著碗底的蓮花圖案說,「這種蓮花碗賣得最好,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有人一口氣買走十多個……」「縣里常有人上山查,還好林子密,我們有地方藏身。」一旁的村民悄悄告訴記者,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上山挖古窯,不少山外的、鄰村的人也來挖,阿華是「挖窯專業戶」,有兩三年經驗,他曾挖到一個壺,賣了2000多元的高價。最近,連他68歲的老父親、哥哥也跟著上山挖,「養菇、種樹倒成了副業」。對此,閩清縣文化館館長林躍先說,閩清古窯的規模非常大,僅東橋鎮就有20多座山頭有古窯,綿延10多公里,共有100多處古窯遺址,該遺址1991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專家考證,其歷史可追溯到宋元年間,但因為地處偏僻,長期以來村民對大規模的古窯遺址見怪不怪。去年9月,中央電視台到村裡拍了一塊有關古窯的紀錄片,閩清古窯的知名度提高了,不少人來參觀,也有一些人動起了歪腦筋。為此,文化館去年聘請了兩名當地村民當管理員,但「挖窯」的大多是本村鄉親,管理員無法有力制止,尤其是今年10月後,「收藏熱」再次興起,盜挖更加瘋狂。當地公安多次上山追查,無奈古窯遺址覆蓋范圍太廣,保護工作很難進行,而文化館也缺乏足夠的經費進行有效的管理。林館長說,這些文物源自一千多年前的宋元年間的民窯,有一定的考古、研究價值,但做工粗糙,在同一時期的產品中算是普通貨色,收藏價值並不高。

3. 劉孜主演的電視劇知蓮

《商道天問復》又名《戰制道天問》是由金鷹獎最佳紀錄片導演張琦執導,林海鷗編劇,男演員王斑領銜,陳志朋、劉孜傾力加盟的民國劇,表現了一代徽商在江蘇、安徽兩淮等地區拼力奮斗的傳奇故事。
故事的前半段講述的是徽商後代朱春華在商道上勤勤懇懇、敬業拼搏、忍辱負重的傳奇經歷,後半段則因為劇中復雜的情感糾葛,以及抗日新思潮的沖擊,展現了亂世中朱姓家族兩代人大義凜然、抗日救國的民族氣節。
劇中劉孜飾梅知蓮,望採納!

4. 大明宮紀錄片音樂分別是程池《大乘天》專輯中的《往事如風》《如夢》《蓮花的呼喚》《西天取經》給我發

蝦米音樂網 搜「程池」

5. 為什麼金蓮花是澳門的市花

蓮花澳門市花是白色蓮花 含苞待放的蓮花是澳門居民喜愛的花種,既與澳門古稱「蓮島」,舊稱的「蓮花地」、「蓮花莖」、「蓮峰山」所以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會徽上就是一朵蓮花圖案。

象徵意義
1999年12月20日上午,澳門綜藝館南側蓮花公園中央,光潔如鏡的灰色花崗岩圓台上,中央人民政府贈送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禮品——高6米的大型雕塑《盛世蓮花》矗立在世人面前,金光閃閃,耀眼奪目。寓意澳門三島形似蓮葉的三層紅色花崗岩相疊的基座上,蓮花盛開,亭亭玉立,冉冉升騰,象徵澳門永遠繁榮昌盛。

製作與安放過程

為了「盛世蓮花」在澳門盛開,中央確定中央政府贈送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禮品為蓮花鑄銅雕塑,而蓮花從「小荷尖尖」到「枯荷聽雨」真是儀態萬方,多姿多彩;選擇一個什麼樣的造型,設計一個什麼樣的蓮花,成了整個中央禮品工作的基礎。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國管局)選擇了藝術水平較高的中央美術學院和設計過贈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禮品《永遠盛開的紫荊花》雕塑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作為設計單位。按照國管局要求,兩個美院堅持政治性和藝術性的統一,提出了近百個方案,經過篩選拿出了34個方案送評。
1999年2月26日,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王忠禹等領導同志和十幾位專家審看了這34個方案。國管局根據領導指示,綜合專家意見,責成兩個美院各提出兩個方案。4月,再次將中央美術學院的《盛世蓮花》、《瑞蓮霞光》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金色瑞蓮》、《錦綉蓮花》四個方案送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及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領導評審。接著請中央美院在《盛世蓮花》的基礎上改進基座提出一個方案,中央工藝美院加工《錦綉蓮花》再做一個模型。

6. 蓮花汽車出現在哪一部電影

我們誕生在中國
8.0
劇情 / 紀錄片
年代:2016
地區:美國 / 英國 / 大陸
演員: 周迅
導演: 陸川

7. 幫忙找找關於 三寸金蓮 的紀錄片,要全的~

進入http://www.gfyy00.cn/,有你需要的一切。視頻多多,是三寸金蓮資料集大回成的地答方。

8. 蓮湘哪種好

蓮湘
蓮湘 又名蓮廂、霸王鞭,是多年流傳在蘇北、淮南、湘西、鄂西、黔東北地區的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傳統舞蹈,其動作靈活多變,調子輕松明快,唱詞通俗易懂。

腰鼓舞十把扇子腰鼓雪鷹領主360網路打蓮湘蓮湘舞打蓮香舞打蓮湘教學打蓮廂打蓮湘視頻
簡介
民間老藝人周樹庭在蓮湘的基礎上加工創新的滾龍蓮湘,更是錦上添花,藝技稱絕。

蓮花落
周樹庭,土家族,生於民國十年(1921年),宣恩縣李家河鄉塘坊村人。周早年曾參加賀龍部隊,後因染病掉隊。

1935年,因年少無以為生,遂拜流落該地的湖南花垣藝人楊雲清為師,學打霸王鞭和蓮花落,學成後,即將兩藝融合為一,活動於湘黔邊界等地。建國後,人民從政治、經濟上得以翻身。當時,周從"歡喜得打滾"這句宣恩俗語中的"打滾"二字誘發出靈感,聯想到自己過去賣藝乞討時,因石頭絆倒在地,險些砸掉飯碗,幸好靈機一動,順勢就地打滾,方免出醜的情景,於是萌生出用打滾的動作來打蓮湘,以慶翻身。1952年底,為准備第二年的春節拜年匯演,周邀約同村好友向友全等一同學打蓮湘,並創造性地揉進了雜技和南戲中的部分武功,使蓮湘、蓮花落隨舞者有機地在地上翻滾,將唱、打、跳、滾融為一體。他們經過數日的鑽研苦練,表演套路初見雛形。表演中,其唱詞唱腔在動情時,催人淚下,抒情時輕松悠揚。其道具的舞動,配合跳躍翻滾時,不僅節奏鮮明和諧,且如巨龍翻身,令人眼花繚亂。

滾龍蓮湘
1954年,省歌舞團的劉三毛、符進平、湯景秀等到鄂西采風時,曾多次向周學習請教,在他們掌握基本步伐規律後,反過來又對周進行指點,加工提高。此舞原表演時每次不等打完,表演者就已經汗流浹背,唱起來就更加吃力,經湯景秀等的建議,取消唱詞,改編為滾龍蓮湘 ,使其成為精彩稱絕的舞種,並參加湖北省工人文藝匯演。至此,滾龍蓮湘基本定型,形成滾龍蓮湘中的肩三棒、抬頭望家鄉、紗扒子、黃龍纏腰、雪花蓋頂、梭步、仙女摘花、鯉魚產仔、攔腰撿柴、雞啄米、燕子衍泥、觀音坐蓮、古樹盤根、幺姑娘扯鞋、美女梳頭、單滾球、雙滾球、跑馬射箭、蕭何月下追韓信等基本動作,以及一步三點頭、太公釣魚、夫妻觀燈、雙龍抱柱、雄鷹展翅、睡龍翻滾等6個高難動作,並日漸在宣恩李家河以及相鄰的周邊地區名聲鵲起,頗有一定影響,在民間中傳頌著"說起打蓮香,要數周滾龍"。

滾龍蓮湘入京
1957年,滾龍蓮湘被選入京,參加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調演,受到毛主席、朱總司令、周總理等領導的贊揚和肯定,國際友人翹指叫好。1964年,周又被選往天津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調演。1977年,湖北電影製片廠來宣恩拍《山花爛漫》藝術紀錄片時,特邀請周為蓮湘顧問。1980年,周加入湖北省舞蹈家協會。1986年,周和業余文藝愛好者段吉奎又被縣民委、縣體委邀請將滾龍蓮湘作為民族體育項目一道參加了烏魯木齊舉行的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並獲表演三等獎。同年,縣群眾文化館幹部王庭梅等用滾龍蓮湘形式,創作《牧童嬉》三人舞,獲湖北省業余文藝調演創作三等獎。1997年,來鳳縣首屆民族藝術節,周的滾龍蓮湘獲得藝術節五個獎中的最佳個人獎。

從解放後到現在的幾十餘年裡,周樹庭老藝人所創的滾龍蓮湘,不僅為宣恩的民間藝術增添了新的舞種,為宣恩乃至恩施州的民間舞蹈和民族體育的發展創新提供了思路,而且更為推動群眾文化事業、發展民間藝術、服務於社會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滾龍蓮湘傳人
如今,周樹庭已近九十高齡,但每當談起滾龍蓮湘,他總是興趣盎然,樂於表演。談起滾龍蓮湘絕藝後人,他對此憂心忡忡:"蓮香弟子六百人,得滾龍蓮湘真傳的徒弟卻寥寥無幾。"據周老介紹,得滾龍蓮湘真傳的僅有家住冉大河的公路道班退休工人侯安興,李家河集鎮居民段玉蘭、劉久英等人,但他們都已六十多歲。好在此況已得到當地文化和民族等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著手派人學習整理周老的絕藝。目前,在李家河集鎮上每天晚飯後,有40餘位退休老人和居民學習蓮湘,李家河文體中心也正籌措在中、小學生和社會青年中組織學習和推廣滾龍蓮湘,到一定時候舉辦蓮湘藝術節,使滾龍蓮湘藝術得到發揚光大。願周老這一傳奇絕藝--"滾龍蓮湘" 再放異彩,代代相傳。

9. 哪裡有紀錄片《台北故宮》都全套下載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26641/
給分來吧

第一集:國寶遷台
中國只有一座故宮,故宮博物院卻有兩座,一座在北京,另一座在寶島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65萬件傳世珍寶,絕大多數來自北京故宮,這背後是一場因戰亂而起、人類文化史上空前的文物大遷徙。本集將經由親歷者的講述揭開那段塵封已久的歷史。
台北故宮各類文物中的最頂級文物,即所謂「鎮館之寶」,如毛公鼎、散氏盤、汝窯、富春山居、快雪時晴、四庫全書、雞缸杯等等。北京故宮的韓滉《文苑圖》、張大千臨摩敦煌壁畫、河南博物院運台文物、日本歸還文物。「三希堂貼」(快雪時晴貼、中秋貼、伯遠貼,中秋貼次之)、文淵閣《四庫全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第二集:北溝煙雨
文物來到台灣後,在長達十五年的歲月里,被存放在台中深山裡。本集講述伴隨文物來台的專家們,十五年間如何在清貧樂道的生活中,向島內民眾乃至世界宣示著中華文明的燦爛與博大,直到1965年故宮博物院台北新館建成。
《四庫全書薈要》之左傳註疏二冊、春秋權衡二冊、春秋左傳事類始末五冊、856號箱中的欒城集一冊
唐人「明皇幸蜀圖」、宋范寬「奚山行旅圖」、元倪瓚「江岸望山圖」、明沈周「廬山高」圖、明唐寅「山路松聲」圖
唐懷素「自敘帖」、趙孟(兆頁)「赤壁二賦」
毛公鼎、散字盤、周宗鍾、叔父丁鬲
明洪武窯釉里紅花大碗、鈞窯蓮花式大碗、宣德寶石紅僧帽壺、汝窯蓮花碗、雍正青花花果大瓶

第三集:青銅記憶
青銅器在歲月流轉中,逐漸由實用功能演變成了含意深遂的神器,其中鼎更向為國之重器。
然而近代戰亂卻使國之重器輾轉流離,文物專家李濟、張光直,乃至徐志摩、胡適之、顧立雅等人都或多或少牽連其中。本集將細述青銅器上斑駁紋飾所銘刻的歲月記憶。

第四集:釉彩千年
五大名窯瓷器無疑是台北故宮最引以為豪的收藏之一。宋人對現實生活的專注和謳歌,如何造就了這些讓後世仰慕千年的美學典範?千年後在海峽對岸,它們又經歷了些什麼?在本集中都將一一探尋。

第五集:瓷中繁花
瓷器,曾經是中國給予世界最為熟悉的印象。海上絲路貿易的寵兒青花瓷和普通人難得一見的皇家秘器--琺琅彩瓷,都默存著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曾經的榮耀。本集將圍繞台北故宮的藏品,透過兩岸專家的交流,漸次展開那些凝固在釉色中的塵封過往。

第六集《玉潤光華》

中國人自古愛玉,延續至今。現今台北故宮萬般藏品中,最為人們熟知的仍是玉器——翡翠白菜。五千年來,玉器飽含了國人怎樣的文化情感?有多少件故宮藏玉遠赴台灣?北京奧運會的「金鑲玉」獎牌,將牽引思緒,在溫潤的流光中,回眸千年的希冀與冥想。

第七集:巧奪天工
在台北故宮眾多藏品中,「珍玩」類藏品格外吸引著造訪者的目光,令人嘆為觀止的精巧和細膩,處處流露著古代宮廷生活細節和帝王的內心喜好。本集將透過這些精緻小巧的「珍玩」,還原宏大歷史中的真實細節。
雕橄欖核小舟

清 碧玉雕花方盒多寶格

竹絲纏枝番蓮多寶格圓盒

文天祥玉帶生硯

一般性展示的"珍玩"類文物

明 掐絲琺琅龍鳳鈁

清 子孫萬代金葫蘆(一對)

清 乾隆 掐絲琺琅仕女執壺

清 金珀朝珠

清 碧玉普天同慶如意

宋 黑漆葵花式盤

清 乾隆款 玻璃胎琺琅彩荷花鼻煙壺

清 嘉慶款 瓷胎粉彩纏枝花葫蘆式鼻煙壺

宋淳熙之年端石鳳池硯

洮河石蘭亭硯

姜夔端石七星硯

金澄泥圓硯

澄泥蕉葉硯

元豐六年銘澄泥括囊硯

第八集:翰墨風雅·上
書法,一種中國化的藝術,先人的心靈印跡。王羲之、顏真卿、懷素……台北故宮的這些珍藏都曾屬於乾隆皇帝一人。60年前,這批曠世之寶來到台灣,沉睡於庫房中,它們中的某一個偶爾會在某個秋天被叫醒,陳列在台北故宮光線幽暗的展廳中,喚起人們對時光與古老技藝的回憶……
《蘭亭序》--定武蘭亭序--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具有傳奇色彩。

《快雪時晴帖》--王羲之作品,三希之首,乾隆的最愛。

《遠宦帖》--王羲之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平安何如奉橘》--王羲之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祭侄稿》--顏真卿,天下第二行書,沉痛徹骨。

《書譜》--孫過庭,長卷草書,理論與書法結合的傑作。

《自敘帖》--懷素,狂草大家,與張旭合稱為癲張狂素。自敘帖是懷素的代表作。

第九集:翰墨風雅·下
生命遺憾,一碗承受。蘇東坡的《寒食帖》吟唱的又何止一人哀婉。蘇東坡與《寒食帖》、黃庭堅與《花氣熏人帖》、宋徽宗與《牡丹詩帖》,在書家揮灑翰墨間,交織著一曲台北故宮人與物、古老與現代、擁有與失去的命運之歌。
宋朝書法大多是保留下來的尺牘(信件)。

蘇軾《寒食帖》--真跡,天下第三行書。台北故宮院長秦孝儀推薦必看展品。(蘇軾的命運、寒食帖的命運和台北故宮的命運以及秦孝儀本人的命運--同出一轍。寒食帖也是2005年出品的電影《經過》的線索)。

黃庭堅《花氣熏人帖》--台北故宮院長秦孝儀推薦必看展品。宋四家之一黃庭堅的代表作,台北故宮通過演繹《花氣熏人帖》拍攝了廣告《oldisnew》。

米芾《蜀素帖》--宋四家之一米夫芾代表作,寫在一種絹上。質地的特殊和書寫的力道。沉著痛快。

蔡襄《澄心堂帖》宋四家之一蔡襄的代表作,蔡京在《文會圖》上的題字--蔡京是有爭議的書法家。

宋徽宗《牡丹詩帖》《詩帖》--書畫皇帝宋徽宗的代表作,瘦金體。

第十集:雲山深處
宋元山水畫堪稱台北故宮寶藏中的極品。從北宋的巨碑型風格到南宋詩意的小景,再到元朝的心靈山水,古代畫家用不變的筆墨線條,勾勒渲染出千般世貌、萬種情懷。而今在台北故宮的展廳里,一幅幅曠古巨制,依然延續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禪思。
故宮三寶--北宋三幅山水:范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

范寬《溪山行旅圖》--真跡。有落款署名為證,一件影響了徐悲鴻、方聞等人的北宋山水。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郭熙《早春圖》--北宋山水中的傑作,神宗時期的山水畫家。

李唐《萬壑松風》--徽宗畫院中的一員,後入南宋畫院,山水畫大師,影響了整個南宋的繪畫風格,發明了斧劈皴。

徽宗時代其他作品:

李公麟《山莊圖卷》部分

宋徽宗臘梅山禽軸

宋徽宗文會圖軸

宋徽宗池塘秋晚圖卷

夏圭《溪山清遠》--夏圭與馬遠是南宋繪畫的代表人物。有"馬夏"之合稱。此幅長卷是代表作。

馬遠《華燈侍宴圖》

馬麟《靜聽松風》《秉燭夜遊圖》

宋葉肖岩《西湖十景圖》

李迪《風雨牧歸軸》

梁楷《潑墨仙人冊》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元四家之首。對後世影響最重要的一幅作品。體現了元代文人的風格趣味。

倪瓚《容膝齋圖》--倪瓚,元四家之一。高士。被認為是文人山水畫的代表。他的"聊發胸中逸氣爾"的繪畫理論成為文人畫寫意風格的宣言。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趙孟頫論畫要有古意的山水代表作。一種美麗的山水幻覺。



文徵明《古木寒泉圖》唐寅《溪山漁隱圖卷》



八大山人《傳綮寫生冊》石濤《自寫種松圖小照》郎世寧《八駿圖》

李霖燦對以下三幅畫有研究成果:《明皇幸蜀圖》、《秋林群鹿圖》、《丹楓幼鹿圖》

第十一集:傳世珍籍
1772年,乾隆帝下令開始編撰《四庫全書》。三千多人,歷時15年,編撰抄寫《四庫全書》七部,其中一部藏於紫禁城文淵閣。

1949年,故宮博物院圖書專家梁廷煒護送文淵閣《四庫全書》來到台灣,梁廷煒的兒子梁匡忠則留在了北京故宮。兩代人雖分隔兩岸,但《四庫全書》的共同守望,依然延續著華夏文明的傳承與希望。

《四庫全書》:清乾隆時編纂。1772年開始,經十年編成。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裝訂成三萬六千餘冊。保存了豐富的文獻資料

第十二集:承古開今
文物展覽與保護的矛盾,是每間博物館都面臨的難題,為此,台北故宮博物院致力於採用高科技手段,讓人們能通過更多途徑領略文物的魅力。本集在具體介紹台北故宮博物院現代化建設之餘,也將娓娓道來一宮寶藏分置兩院的遺憾,以及人們對明天的溫暖暢想。

熱點內容
玫瑰豬肉腸 發布:2025-05-14 02:53:32 瀏覽:623
白色情人節鬼 發布:2025-05-14 02:51:01 瀏覽:854
小魚花語 發布:2025-05-14 02:46:06 瀏覽:397
lol奧巴馬情人節視頻 發布:2025-05-14 02:39:44 瀏覽:688
百合燒豆腐 發布:2025-05-14 02:32:35 瀏覽:778
七夕變白 發布:2025-05-14 02:23:44 瀏覽:759
盆栽里長不出 發布:2025-05-14 02:23:00 瀏覽:76
絕戀櫻花絡 發布:2025-05-14 02:14:44 瀏覽:950
金雀花盆景圖片 發布:2025-05-14 01:59:36 瀏覽:990
牡丹國畫名畫 發布:2025-05-14 01:57:19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