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草資料168圖片
❶ 蘭花草的習性
水,是指澆水。蘭花性喜涼爽陰濕,但濕是土壤保持濕潤,河多澆水。遇氣候乾燥,宜用細孔噴水壺將葉及盆土澆至微濕即可,切不能澆得太多,讓花的根部積水。夏天天氣乾燥時,要向葉子上噴水,每天噴2-3次更好。冬季,若未見盆土太干,不必澆水。不過,春、夏、秋三季又不可使其太干。所以蘭花最好栽植在離池沼、樹林不遠的陰涼處,這種環境,空氣中有較高的濕度,適於蘭花需要。
肥,是指施肥。蘭花喜肥,卻又受不了過多的肥料。若用無機肥(化學肥)則應兌稀,且不可多澆。用淘米水儲存1天後澆施(澆盆土,不要澆在葉上),肥量就足夠花的需要了。用削下的蘋果皮、核浸泡在水中,1-2天後澆花,比較合適,加為這種水肥分不濃,含有多種養分,並且帶有一定酸性,適合蘭花的胃口。
澆花用的水,最好是用池塘里的水,自來水中因有漂白粉、帶有鹼性,若長期澆自來水,會使盆土鹼性不斷增加,不利蘭花生長。如果實在取不到池塘水,只能用自來水的情況下,則應把自來水先放入容器內儲存一天後再澆,可以減輕鹼分。冬季或人較冷的天氣若要澆水,須澆攝氏十幾度的微溫水不能澆比盆土溫度低得多的水,否則蘭花會受損傷。
土,即栽培蘭花的土壤,宜用含有充分腐葉肥的疏鬆土或自製的帶酸性砂質營養土。蘭花喜酸性土壤,其pH值最好在5-6.5之間。土質是否適合,對能否養好蘭花有重要的關系。
溫,即注意給蘭花以適宜的溫度。蘭花愛涼爽,忌悶熱,但又因其原產南方,不耐受凍,所以暑天要注意通風和遮蔭或放在陰涼透風的環境中,冷天又應放在避風的溫暖處,寒冬季節還應移置室內,以免凍傷。
光,即陽光。蘭花喜陰,不宜多曬,如若有條件,春、秋、冬季的晴天,上午8時至10時把它移往太陽下曬2-3小時;夏天早上8時左右讓它曬上半小時,對蘭花有益的。
❷ 蘭花草的譜子是什麼
《蘭花草》的歌詞來自胡適先生早年寫的一首詩《希望》,後被台專灣的陳賢德和張弼二人屬修改並配上曲子,同時改名為《蘭花草》,此歌原唱是銀霞(章家興)。
創作背景:1921年夏天胡適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蘭花草,他歡歡喜喜地帶回家,讀書寫作之餘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於是他有感而發寫了這首小詩。
《蘭花草》簡譜:
《蘭花草》
作詞:胡適
作曲:陳賢德、張弼
原唱:銀霞(章家興)(1978年首唱)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
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開,能將夙願償。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2)蘭花草資料168圖片擴展閱讀:
《希望》:
作者:胡適
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時過;急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
胡適的詩歌作品還有:《蝴蝶》《 湖上》《 夢與詩》《 老鴉》《 三溪路上大雪裡一個紅葉》《 四月二十五夜》《一顆遭劫的星》 《一念》《 十一月二十四夜》《 希望》《 秘魔崖》《月夜》《 也是微雲 》等。
❸ 蘭花草的有關資料
蘭花草,其本意為植物名,也稱竹葉草、鴨跖草。蘭花草還有另外三層意思:一是指專輯名《蘭花草》;二是指詩歌名稱;三是指辭賦家金學孟先生所用筆名:蘭花草。另有一部電視劇,叫蘭花草。 分布我國至朝鮮、日本、俄羅斯和北美洲。校園常見野草,生於陰濕處。
◆與蘭花草 同屬常見還有飯包草(C.benghalensisL.),主要區別是:多年生草本,苞片基部連合成漏斗狀或風帽狀,基部圓形或漸狹下延而成柄狀;花瓣3片、藍色、後方2片多少連合;子房3室,其中2室各具種子2粒,室背開裂,另一室不開裂,1粒種子。
❹ 蘭花草長什麼樣
根莖:
多年生來草本。
根狀莖可分為源較粗的直立根狀莖和纖細的橫走根狀莖,直立的根狀莖扁圓形,具多數較短的節間,棕褐色,橫走的恨狀莖節間長,黃白色;須根生於根狀莖的節上,分枝多。
葉:
葉基生,暗綠色,有光澤,近地面處帶紅紫色,劍形,長25-60厘米,寬1.5-3厘米,頂端漸尖,無明顯的中脈。
花:
花莖直立,高於葉片,頂生稀疏總狀聚傘花序,分枝5-12個,與苞片等長或略超出;苞片葉狀,3-5枚,寬披針形或卵圓形
種子:
蒴果橢圓狀柱形,長2.5-3厘米,直徑1.2-1.5厘米,頂端微尖,基部鈍,無喙,6條縱肋明顯,成熟時自頂端開裂至中部;種子黑褐色,為木規則的多面體,無附屬物。
(4)蘭花草資料168圖片擴展閱讀:
植物文化:
蘭花草,是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精神與智慧的象徵。
從春秋到現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鑄就了中國蘭草在世界花卉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特別是在二十世紀末和本世紀初,中國蘭草業的發展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而中國蘭草的品牌也在世界花卉業中備受推崇。
在全世界眾多花卉品種中,中國蘭草已經成為全世界政要、巨星及財富家們垂青和收藏的熱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蘭花草
❺ 蘭花 蘭花草 君子蘭一樣嗎
「君子蘭」:原是非洲南部的一種野花,後傳入歐洲和日本。20世紀30年代,日本將此花贈送給執政偽滿洲國的溥儀,作為珍貴花卉種植在偽滿皇宮花苑中,民間少有栽培。40年代中期,君子蘭從長春等地逐漸向全國普及。1984年,君子蘭被命名為長春市市花。當時,幾乎家家戶戶都以養君子蘭為榮,珍品君子蘭的市價超過萬元甚至10萬元。長春市君子蘭產業辦公室資料顯示,按當時倫敦金融市場牌價,14萬元可買40多兩黃金。一株君子蘭頂多二三十片葉子,1兩黃金可塑成17.5平方米的金片,按此可製成幾十盆「金花」,君子蘭「綠色金條」的稱號因此得名。也就演繹出一段「瘋狂」的故事。 (君子蘭) 君子蘭屬於石蒜科孤挺花屬植物。目前,一共五類君子蘭,也就是:垂笑,大花,細葉,有莖,神奇。另外還有一種獨特的君子蘭,即沼澤君子蘭,新近在南卡瓦祖魯納塔爾被發現。也就是說目前被南非君子蘭協會承認的只有以上六種君子蘭。所有的中國君子蘭都屬於君子蘭屬中的大花類,且花色以紅色和桔色為主。與其它國家的花藝相對,中國君子蘭以葉藝為主。 依此說法,君子蘭似乎就不屬於我們通常所說的觀賞蘭花系列。 既然連君子蘭都不是蘭花的一個品種,蘭花草顯然只能屬於草類,與蘭花更沒有關系了。網路解釋:蘭花草又名竹葉草、鴨跖草。為一年生草本,莖多分枝,下部匍匐,節上生根。……校園常見野草,生於陰濕處。很不顯山露水。 蘭花草的名聲,恐怕得益於現代著名學者胡適先生的一首詩:「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詩原名《希望》,後來易名為《蘭花草》,台灣作曲家陳賢德和張弼為之譜了曲子,讓劉文正唱,在八十年代初期風行一時。愚鈍如我,至今還記得,也能哼唱幾句。一件鮮為眾多人所知的事情,就是坊間時有為蘭花草(或蘭草)打抱不平,說它更大的名聲讓秉性高潔的蘭花剽竊了。此話從何說起呢? 《說文》曰:「蘭,香草也。」說花還是說草,兩可也。屈原《離騷》中說:「綠葉兮素枝」,「紉秋蘭以為佩。」佩,似可理解為佩飾。有枝且又能作佩戴是裝飾物,說的顯然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觀賞蘭花。至於孔子所說:「芷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是否說蘭花,也值得懷疑。李時珍態度明朗,說:「夫蘭花有葉無枝,可玩而不可紉、佩、藉、浴,秉握膏焚。」斷定此蘭非那蘭。朱熹在《離騷辨證》中說:「古之香草,必花葉俱香,而燥濕不變,故可刈佩,今之蘭蕙,但花香而葉乃無氣,質弱異萎,不可刈佩,必非古人所指甚明。古之蘭似澤蘭,而蕙即今之零陵香。今之似茅而花有兩種者,不知何時誤也。」支持了李時珍一把。 (蘭花草) 事實上,歷史上「古蘭」(用繁體以示區別)與「今蘭」之爭經久究不息。熊太古《冀越集》言:「世俗之蘭生於深山窮谷,決非古時水澤之蘭也。」陳遁齋《閑覽》言:「《楚騷》之蘭或以為都梁香,或以為澤蘭,或以為猗蘭,當以澤蘭為正。今人所種如麥門冬者,名幽蘭,非真蘭也。故陳止齋著《盜蘭說》譏之。」方虛谷《訂蘭說》言:「古之蘭草即今之千金草,俗名孩兒菊者。今所謂蘭,其葉如茅而嫩者,根名土續斷,因花馥郁,故得蘭名也?」楊升庵雲:「世以如蒲萱者為蘭,九畹之受誣久矣。」又,吳草廬有《蘭說》甚詳,雲:「蘭為醫經上品之葯。有枝有莖,草之植者也。今所謂蘭花無枝無莖,因黃山谷稱之,世遂謬指為《離騷》之蘭。今之蘭種盛於閩。朱子閩人,豈不識其土產,而反辨析如此。世俗至今猶以非蘭為蘭,何其惑之難解也?」很無奈。 「古蘭」非「今蘭」,大約是可以定了的,但「古蘭」是不是蘭花草呢,卻不明確,似乎還有個叫蘭草的菊科植物,又名香水蘭、孩兒菊、佩蘭、醒頭頭,喜生水旁,高一米左右,葉對生,有枝,頭狀花序,與蘭花相差甚大。總之,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上古時期即已得到充分重視的一種香草,六朝以後遭忽略,連名字也被盜用;到了宋代甚至成了另外的一種花卉了。
❻ 關於蘭草花的詳細資料
蘭花草,其本意為植物名,也稱竹葉草、鴨跖草。別名:翠蘆莉、別稱:版 馬蓮、馬蘭、馬蘭花、權旱蒲、蠡實、荔草、劇草、豕首、三堅、馬韭。生於山坡較陰蔽而濕潤的草地、疏林下或林緣草地,雲貴高原一帶常生於海拔3000-3300米處。產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民間作草葯用,有清熱利濕功效
詳細的來自網路:http://ke..com/subview/308879/5064912.htm
❼ 蘭花草的根是啥樣
蘭花草的根狀莖可分為較粗的直立根狀莖和纖細的橫走根狀莖,直立的根狀莖扁圓形,具多數較短的節間,棕褐色,橫走的恨狀莖節間長,黃白色;須根生於根狀莖的節上,分枝多。
並且蘭花草喜溫暖向陽或略蔭處, 忌晚霜與冬寒, 多生長於林地邊緣、稀疏灌木林下、陽坡地、濕地周邊。
(7)蘭花草資料168圖片擴展閱讀:
蘭花草的分株繁殖每隔2~4年進行1次, 於春季花後或秋季均可。花後分栽的, 如栽培管理恰當,初冬來臨前花芽分化好, 多不影響次年開花。
分株前清除花葶, 截短葉叢1/3~1/2, 以減少水分的散失,分割根莖時, 以每塊具2~3個芽, 並具旺盛生長的新根為好。根莖粗壯的種類, 切口宜蘸草木灰或硫磺粉,等切口稍干時再栽植, 以防病菌感染。
新分栽的株叢,前2~3年生長旺盛,開花多。多年不分株的長勢明顯衰弱, 開花少而小。若大量繁殖, 可將新根莖分割下來, 扦插於濕沙中保持20℃溫度, 2周內可生出不定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