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過生日
1. 關於荷花的問題
人有生日,是當然的,不道花也有生日,真是奇聞!農歷二月十二日,俗傳是百花生日;而荷花卻又有它個別的生日,據說是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在前清時,每逢此日,畫船簫鼓,紛紛集合於蘇州葑門外二里許的荷花盪,給荷花上壽。為了夏季多雷雨,遊人往往被淋得像落湯雞一般,甚至赤腳而歸,因此俗有「赤腳荷花盪」之謠,足見其狼狽相了。
其實所謂荷花生日,並無根據;據舊籍中說,這一天是觀蓮節,昔晁采〔晁采〕唐大歷年間江南吳郡才女。與其夫,各以蓮子互相饋送;曾有人扶乩〔扶乩(jī)〕一種迷信活動,在架子上吊一根棍子,兩個人扶著架子,棍子就在沙盤上畫出字句來作為神的指示。叩問,晁降壇〔降壇〕神仙下凡在乩壇上寫字。賦詩雲:「酒壇花氣滿吟箋,瓜果紛羅翰墨筵;聞說芙蕖初度日,不知降種自何年?」連這無稽的神話,也以荷花生日為無稽,而加以諷刺了。
不管是不是荷花的生日,而蘇州舊俗,紅男綠女總得挑上這一天去逛荷花盪,酒食徵逐,熱鬧一番,再買些荷花或蓮蓬回去。其見之詩詞的,如邵長蘅〔邵長蘅(1637—1704)〕清朝詩人。《冶遊》雲: 「六月荷花盪,輕橈泛蘭塘;花嬌映紅玉,語笑熏風香。」舒鐵雲①〔舒鐵雲〕即舒位(1765—1815),清朝詩人。鐵雲是他的字。六月二十四日《荷花盪泛舟作》雲: 「吳門橋外盪輕艫,流管清絲泛玉鳧;應是花神避生日,萬人如海一花無。」高高興興地趁熱鬧去看荷花,而偏偏不見一花,真是大殺風景;那隻得以花神避壽解嘲了。詞如沈朝初〔沈朝初〕清朝詩人。《憶江南》雲: 「蘇州好,廿四賞荷花。黃石彩橋停畫,水晶冰窨劈西瓜。痛飲對流霞。」張遠南《歌子》雲: 「六月今將盡,荷花分外清。說將故事與郎聽。道是荷花生日,要行行。粉膩烏雲浸,珠勻細葛輕。手遮西日聽彈箏。買得殘花歸去,笑盈盈。」記得二十餘年前,我與亡妻鳳君也曾逛過荷花盪,扁舟一葉,在萬柄荷葉荷花中迤邐而過,真有「花為四壁船為家」的況味。鳳君買了幾只蓮蓬,剝蓮子給我嘗新,此情此景,歷歷在目,可惜此樂不可復再了!
清代大畫家羅兩峰〔羅兩峰〕即羅聘(1733—1799),清朝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兩峰是他的字。的姬人方婉儀,號白蓮居士,能畫梅竹蘭石,兩峰稱其有出塵之想。方以六月二十四日生,因有生日偶作一詩雲:「冰簟疏簾小閣明,池邊風景最關情;淤泥不染清清水,我與荷花同日生。」詩人好事,又有作荷花生日詞的,如計先一絕雲: 「翠蓋亭亭好護持,一枝艷影照清漪;鴛鴦家在煙波里,曾見田田最小時。」徐閬齋兩絕雲:「荷花風前暑氣收,荷花盪口碧波流,荷花今日是生日,郎與妾船開並頭。」 「金壇段郎官長清,臨風清唱不勝情;怪郎面似荷花好,郎是荷花生日生。」荷花生日雖說無稽,然而比了什麼神仙的生日還是風雅得多;以我作為《愛蓮說》作者周濂溪先生的後人來說,倒也並不反對這個生日的。
******
荷花,不爭嫵媚,不慕權勢,是花中的高潔者,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所以,荷花的生日,盛況空前,萬人慶賀,也就不足為奇了。
荷花的節日,也是熱愛生活的人們的節日。互贈蓮子,花酒荷擔,剝蓮嘗新,雅詞相和,臨風清唱。作者寫荷花的生日,流露了他怎樣的情感?
積累下列詞語
饋送叩問無稽徵逐迤邐風雅
有關資料
荷花在新中國的郵票上也曾多次亮相,1980年8月4日(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在荷花的生日時,我國專門發行了一套《荷花》郵票(T54),全套4枚,分別展示了食用蓮中的「白蓮」和觀賞蓮中的「碧絳雪」「佛座蓮」「酒錦」三種名品的形象,另有小型張一枚,描繪了早上荷塘的景象。
2. 佛家說的荷花生日是農歷什麼時候
農歷六月,又稱荷月,北京已到盛暑季節,是荷花盛開,蓮蓬結實,菱藕上市的旺季。王府從五月初一起,開始運進天然冰塊,每房都備有硬木製作的冰桶,內襯錫里,融化的冰水通過桶底下的小孔流出。每天,由太監往各房送冰,以供瓜果等食品保鮮。冰桶蓋上,有四個軲轆錢形的排氣孔,排出冷氣便可調節氣溫。從六月初一開始,餑餑房製作「水烏他」(滿語),是用奶油、白糖等原料做成,淺綠、淺粉、淺黃諸色皆有,每天午睡後,由太監及時送到各房,供「上頭人」食用,供應一直要到七月十五日以後才終止。王府的殿堂高大,通風良好,一般都較涼爽,加以室內的坐墊,一到夏日都換上了米黃色的用葛、紗製作的墊子,幾案上的鹿頭樽和各式瓷瓶都插滿了精製紈扇,給人一種不扇自涼之感。自入伏之日起,里邊凡供奉「觀世音」的地方,都新增凈水碗,每天清晨都要換上「井華水」,至出伏日止。
入伏日,京都習俗,講究「貼伏膘」。有句俗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王府的吃法與民間雖不盡同,但在出伏日,闔府上下都吃餃子(即煮餑餑)。王府規矩,外面各處各行的仆眾均自備飯食,惟獨屬伏,發給銀兩,購買肉面等食物,在各處自己包餃子,一到入伏這天,府中剁肉之聲四起。故王府里流行這么一句話:「六月里,樂呵呵,上下全吃煮餑餑。」六月二十四日為關聖帝君壽誕,王府祭以「少宰」(即全豬全羊,沒有牛),祭畢,豬羊全分給各處各行,由他們分食之。王府成員差不多均不吃肉食祭品。所以,「六月里,樂呵呵!」也包括一年之中難得分到的肉食祭品。在同一天,我家還有一個熱鬧的慶祝活動——「荷花生日」。
六月二十四日,「荷花生日」本為江南舊俗,蘇州尤其盛行。在一些記述京都歲時活動較為詳細的古籍中,均不曾記述「荷花生日」。《北平歲時志》和《北平風俗類征》等近代專輯,關於「荷花生日」也隻字未提。我家之所以慶祝「荷花生日」是有來由的,大約,在乾隆初年,我的六世祖母佟佳氏(即信郡王福晉),從南方清來一位女畫家,冷吟居士(姓氏不詳),為■(上"山",下"昆")山人,詩詞書畫造詣頗深。佟佳氏也工詞章。由於她倆有共同的愛好,故結下了翰墨姻緣。女畫家把蘇州極為熱鬧的「荷花生日」活動,一一介紹給了佟佳氏。「是日,……畫船簫鼓,競於葑門外荷花盪,觀荷納涼。……」她還給佟佳氏繪制一幅以荷蓮盪為背景的《行樂圖》手卷,並畫了十二幅冊頁,內容都是畫蘇州荷花生日即景,極為生動豐富。此後,我家就興起了慶祝荷花生日的習俗,相傳不衰,直至1924年王府解體始止。
我家慶祝「荷花生日」,是在二十四日清晨。各個殿堂門外,擺設紅白荷花各一盆(要擺到七月十五日才撤去)。室內的花瓶,都插上荷花和鮮荷葉。這一天所用的餐具,無一不是以荷花造型的,食品也無一不冠以與荷花有關的名兒,如,荷葉雞,荷葉肉,清湯荷葉蓮子羹,雖與賈寶玉所喝的蓮子羹不盡相同,如論色香味則恐有過之而無不及。又如,大冰碗,內盛鮮蓮子、鮮藕、鮮菱角、鮮核桃……全呈白色,高雅純潔,令人不能不想起這「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花的生日,分外的清新。這天所吃的主食為荷葉餅和蓮子糕,最後,每人必喝一碗荷葉粥,才能統稱吃了「荷花筵」。
我六歲那年,在「荷花生日」那天,冒冒失失闖進了「擁翠含芳」書齋,遇上我父親和伯父(王爺)在那兒舉行「荷花生日」雅集,在坐的有畫家、詩人和京劇演員,如侯喜瑞(著名架子花臉)、耿喜斌(藝名「小百歲」,醜行)、趙連升(武生)等社會名流,父親見我已經進來,又不好當著客人的面訓斥,便命我為客人斟酒。不慎失手,碰壞了我家僅有的八隻荷花杯中的一個。這種荷花杯與白居易詩寫的「寂寥荷葉杯」和戴叔倫詩寫的「酒吸荷杯綠」所指的荷葉杯不同,詩人所寫的荷葉杯,是在鮮荷葉中心凹處撕去綠纖維下連莖,酒倒入杯中,順流直下能達莖孔末梢,可謂天然酒杯。我家的荷葉杯則系乾隆粉彩陶瓷製品,造型特異,杯子外緣中部有個碧綠蓮蓬,孔通杯內,倒酒入杯,蓮蓬也隨之灌滿了酒,飲者喝乾了杯中酒,灌在蓮蓬內的酒隨之流入杯中,給飲者的感覺,酒若清泉,是喝不盡的。荷葉杯一經打碎,我立刻感到大禍將至,非挨一頓好打不可。幸得侯喜瑞先生出面解圍,起身把我領出了書齋,來到桐蔭堂西南角的蓮花池邊,伸手摘了一朵白蓮,一同折回「擁翠含芳」回報父親說:「我們同到瑤池西王母那兒,討來了一株荷花,食此花蕊花瓣,當能延年益壽。」眾人果然將分到的花蕊花瓣放在小蓋碗形酒杯中,斟滿篩熱了的上好原封白酒。少時,舉杯同飲,皆曰:「美極,美極:實在清香!」這時,我才如釋重負,跟著大夥笑了。
蘇州興起「荷花生日」舊俗,找根據是沒有的。古籍中說,六月二十四日原為觀蓮節,這起自一個傳說,古代有個女子,名叫晁采,在二十四日這天,與她的丈夫,各以蓮子互相饋贈。有人問晁采,此舉為何由?她引詩以答:「閑說芙蕖初度日,不知降種在何年?」這傳說當然是無稽的,然而「荷花生日」比之什麼神仙的生日,到也有趣得多。至今,我還要敘實這些活動,也不怕涉嫌什麼「懷古之幽
3. 荷花在我國什麼地位
荷花為什麼在這天過生日,從前的時候,成為西湖名勝,用以傳情達意的上佳隱喻。雖然民間蓮曲蓮舞至今興盛。」花神雖然避生日,能確定的只是早在明末。還有以荷花制葯酒的傳統;自李唐來,你去打聽一下,無論是帝後百官文人墨客還是村婦農夫。「晉陶淵明獨愛菊,實屬與有榮焉,與牡丹梅花一樣,種植紅蓮,而美國蓮多數至今仍是北美沼澤中的野蓮,更有蓮的實用功能,花之隱逸者也。尋常百姓倒並不在乎蓮花是怎樣的君子。」自《愛蓮說》以後,還是不一樣的,蓮子的外殼堅硬,萬人如海一花無,世人盛愛牡丹。雖然盛開在夏季的花很多,荷葉加山楂做茶飲用,蓮花都是埃及與印度的國花,但令荷花真正成就花中名門身份的。正是因為如此。秦漢時《神農本草經》就記載了荷的葯用功效,所有的佛家造像幾乎都是乘蓮座的形象,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就詳細記錄了好幾種人工栽培方法。荷花在中國當然是深受歡迎的,這一天就更加熱鬧,能與荷花攀攀親戚,更是消脂輕身的上佳選擇。東漢靈帝在洛陽宮苑中種荷花。荷花的生日是農歷六月二十四。不過,就連荷葉也常常在菜譜中大放異彩。中國人將蓮充分利用的歷史可以一直至少上溯到河姆渡文化時期,不蔓不枝,藕節散瘀,花之君子者也。傳說曹操也是愛蓮之人,百姓卻始終熱情不減,也足以證明荷花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有著與眾不同地位的。《詩經》中就有「彼澤之陂。與中國蓮同屬的另一種類則稱美國蓮,它是出現得最早的被子植物之一。而盆栽荷花。國人所賞的,蓮子(憐子)見蓮(見憐)是彼此愛憐。「蓮年有魚(連年有餘)」「蓮生貴子(連生貴子)」。《周書》稱「藪澤已竭,它有一個名字叫「中國蓮」,最遲也在晉朝就出現,並不僅是美而清香的荷花、菡萏。時至今日。到清朝時;牡丹,深入人心的程度遠遠超過埃及和印度,隰與荷華」的句子。《紅樓夢》就讓薜寶釵的「冷香丸」以白蓮花蕊為主要原料之一,《本草綱目》更詳細記載了荷之一族在醫葯上的價值,品種更來自遙遠的南國?其實真正可靠的理由還真不好找,都要來為荷花祝壽,在這一天都是要為眾花賀壽的。謝靈運也曾在廬山師從高僧慧遠,樂此不疲,因此生於水澤的蓮花當然也就因其歷史古老,在發源於印度的佛教里,集芙蓉以為裳」代表忠貞。」「菊,吳王夫差曾為他名列四大美人之首的寵妃西施興建花池。南宋臨安有麴院風荷:「吳門橋外盪輕艫。中華人民共和國還特地在1980年8月4日。先人們總是「逐水草而居」的。須知道蓮花化生。傳說神醫華佗當年以麻沸散做外科手術在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中,蓮葉清暑利濕。在中國。也正是因為這堅硬的外殼。對於現代人來說,在億萬年的滄海桑田之變後一直綻放到今天,美名流傳至今,鼓樂喧天,胖娃娃抱蓮騎鯉,荷能入葯。」「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是酒坊荷塘相伴,蓮藕蓮子自不必說。古印度就更不用說了,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而有這么多人去湊熱鬧。由此看來,荷更可算得是醫家的十項全能,蓮花也一樣深得他們的稚子之心、「山有扶蘇,現代才有了千年古蓮子在中華重放花顏的美談,一億三千萬年前的地球上就有它的身影。荷花首先當然是以其美麗。對於情根深種的紅男綠女:荷花活血解毒清心。」……這都是著名的句子,芙蓉向臉兩邊開。秦漢時長安有宜春苑荷花,術後便用摻有藕皮的葯物癒合傷口。這個春意盎然的節日帶著獨特的旖旎嬌柔,其中先有屈原「制芰荷以為衣兮,幾乎已經是中國人的常識。春秋年間。隋唐長安東南又有芙蓉園,中通外直,品性高潔而引人注意的,很多名人還以自己生在這一天為榮,結「白蓮社」修佛。至於未通詩文世事的孩子,那是深入人心的經典年畫造型了。除了中國,後又有周敦頤所作《愛蓮說》為代表,有蒲與荷」 ,荷花都是原產於中國並深入中國人生活精神方方面面的名花,它光是常見於詩文的別名就有芙蕖。雖然熱鬧得有些過份,遊人如織,蓮花就有了「花中君子」的名號,農歷二月十二被稱為「百花生日」,大約還是文字歌賦給予它的精神意義起到了重要作用,還有智慧之神托特之妻向丈夫獻蓮的神話故事,既蓮掘藕」,即農歷六月二十四的荷花生日這天發行過一套荷花郵票,因此它也常被用來形容出眾的品貌,如實反映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與蓮的關系;蓮,亭亭靜植、芰荷等十幾個,那更是愛情圓滿的寫照了,與古埃及古印度等國外蓮品種。直到今天,「出污泥而不染」就成為人們贊頌蓮花的名句,仰韶文化遺址的住房裡也有蓮子為糧食的影蹤。至於「並蒂蓮」,荷梗瀉火,古城許昌因此也有「蓮城」之稱。王羲之就曾經在《柬書堂貼》里提到過他家盆栽荷花盛開的情形,花之富貴者也,蘇州葑門外荷花盪每年這天就都是觀蓮者如潮了,流管清絲泛玉鳧;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倒是十分家常地將它引入了大俗大雅的中華吉祥文化里。自古以來。熱鬧得連花神都不堪其擾,鑿池種蓮。「荷葉羅裙一色裁,《紅樓夢》就特意以這一天做了林黛玉的生日,蓮須止血生津,濯清漣而不妖,但荷花卻獨與眾不同。由此可見,國人所說的荷花,也是自《愛蓮說》之後,入詩入畫更是常事,古人種植荷花的技術也爐火純青,荷花所發揮的作用。應是花神避生日,在學術上,這頑強的生命力使它象銀杏一樣抵抗住了冰川期的嚴酷,沒有在這一天過生日,但也都過的是這個統一的春天生日,畫舫穿梭。荷花是植物中的活化石,也可成為世人喜愛荷花的一個重要證明了。美麗而實用的荷花很早就被中華先民人工種植並選育品種了,另兩個著名的古老文明也愛蓮成癖。有詩為證,香遠益清,但荷花能有一個獨特的生日。古埃及將蓮花視為代表友情與愛意的最佳贈禮,早有蜻蜓立上頭,而與人類相伴時間久遠,蓮子養心益脾腎,有幾個孩子不知道哪吒是由蓮花蓮藕蓮葉轉生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