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和梅雪
❶ 梅蘭竹菊七言絕句詩是什麼
1、雪梅·其一
【作者】盧鉞【朝代】宋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2、題畫蘭
(清)鄭燮(xiè)同鄭板橋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譯文:蘭花生長在山岩的頂處,它的香氣飄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縫中,美妙的花香濃郁芬芳。不是腳下沒有浮雲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願去理睬它們,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來到,更不會在它們離去時去挽留。
3、竹石
【作者】鄭燮【朝代】清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緊緊咬定青山不放鬆,原本深深紮根石縫中。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
4、題菊花
【作者】黃巢【朝代】唐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譯文:颯颯秋風卷地而來,滿園菊花瑟瑟飄搖。花蕊花香充滿寒意,蝴蝶蜜蜂難以到來。有朝一日,我要當了春神,我將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開。
5、菊花
【作者】元稹【朝代】唐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譯文: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❷ 梅蘭竹菊四君子的詩句有哪些
內容如下:
1、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出處:宋代盧梅坡的《雪梅·其一》
翻譯: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文人騷客難以評論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2、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出處: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翻譯: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3、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出處:宋代曹組的《卜運算元·蘭》
翻譯: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蘿籠罩在陣陣寒氣之中;幽靜的小路邊,蘭花獨自開放,沒人欣賞,它能向誰訴說它怨恨呢?
這脈脈的幽蘭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語,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許還有探尋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來聞蘭花的香味時,花並不香;只有在不經意中,才能聞到花的芳香。
4、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出處:清代鄭燮的《竹石》
翻譯: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縫中。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
5、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出處:唐代元稹的《菊花》
翻譯: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再無花可賞。
❸ 梅蘭竹菊四君子的品性分別是什麼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為高潔志士;
蘭:空谷幽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是為世上賢達;
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清雅澹泊,是為謙謙君子;
菊: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是為世外隱士。
(3)蘭花和梅雪擴展閱讀:
空谷生幽蘭,蘭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幽」,因其生長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凈那種綺麗香澤的姿態,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葆本性之美。這種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屬於林泉隱士的氣質,更是一種文化通性,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風格,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盪胸襟,象徵著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
蘭花從不取媚於人,也不願移植於繁華都市,一旦離開清幽凈土,則不免為塵垢玷污。因此,蘭花只適宜於開在人跡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適宜於開在詩人們的理想境界中。
宋人鄭思肖在南宋滅亡之後,隱居吳中(今蘇州),為表示自己不忘故國,坐卧都朝南方。常畫「露根蘭」,筆墨純凈,枝葉蕭疏,蘭花的根莖園藝,不著泥土,隱喻大好河山為異族踐踏,表現自己不願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氣節。
寥寥數筆,卻筆筆血淚。倪瓚曾為其題詩:「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所以,詩人愛蘭詠蘭畫蘭,是透過蘭花來展現自己的人格襟抱,在蘭花孤芳自賞的貞潔幽美之中,認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❹ 梅花和蘭花比哪個香
忠貞 蘭者,草中之王,不乏孤芳自賞,但是敖者以及人之敖,畢竟是美人之草 附四君子內 梅 梅花香自苦寒來,喜歡梅容花高雅的氣質,不畏嚴寒,獨獨在雪中意盛開,不管不顧的旁若無人 古人喜歡梅花也是因為她高傲自然,在冰雪未褪的時候,紅艷的花瓣,幽幽的清香,不然怎麼會有那段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白白的雪,粉紅色的桃花,互襯互應別有一番感激在心中 人們常常把梅花比做一個清麗的美人,桀驁不遜。也比做那些不畏艱難知難而進的人,站在最高的山頂看透最美的風景。現在的梅花還是與以前一個摸樣,往往在冰雪未溶的春天就伸展自己的身資,絕傲世人 古人有語,「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❺ 有關梅花、蘭花、櫻花的古詩詞
1.梅花抄
宋·盧梅坡《雪梅》:「梅雪襲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杜耒《寒夜》:「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問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唐·張謂《早梅》:「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2.蘭花
愛 蘭
不是生來偏愛蘭,緣於神姿自天然。
心逐碧草搖清風,嗅得幽香沁心田。
尋 蘭
心儀蘭花愛意濃,山中尋蹤樂春風。
攀登危岩撥荊棘,一見芳姿露笑客。
采 蘭
雲遮霧罩溪水潺,登高攀崖覓幽蘭。
採取奇草花悅目,忘盡飢餓和嚴寒。
3.櫻花
a——【唐】白居易「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枝便當游」
b.——【唐】李商隱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蒼垂揚岸。 櫻花爛漫幾多時?柳綠桃紅兩未知。 勸君莫問芳菲節,故園風雨正凄其。 」
c.——【近代】蘇曼殊"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 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❻ 梅蘭竹菊的古詩各一首
梅花 / 梅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譯文對照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菊花
元稹〔唐代〕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❼ 花中四君子指的是哪四種花(講解花中四君子的象徵意義)
萬物皆有靈,草木亦有心。
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歡親近自然,有多少文人墨客,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寄託自己的一片真情。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它們分別對應的傲、幽、澹、逸四種品質,至今仍是國人的精神文化圖騰。
梅
探波傲雪
剪雪裁冰
一身傲骨
是為高潔志士
《雪梅·其一》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梅花,是詠物詩中的無冕之王,是冬日的精靈。她不與凡桃俗李在春天爭艷,獨自盛放在嚴寒的冬日。
在漫天雪地中,這一抹亮色,給天地添上色彩;在肅殺之氣中,她飄來暗香,給沉悶帶來靈動
《卜運算元·詠梅》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喜愛梅花,因為她的高潔。不爭,不顯,不露,只是自己靜靜綻放。
就算花瓣落盡,就算被踏入泥濘里,香氣依然芬芳撲鼻。
這種香氣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從骨子裡飄盪出來的,清香透徹。
《山園小梅》(節選)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據記載,孟浩然情懷曠達,常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
踏雪尋梅,名士風度,是極致的風雅。
你一定要去看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雪梅。
看它凌寒獨自開,看它一任群芳妒,看它繁花碩碩開滿樹,夜深人靜時白雪皚皚,淡淡梅香如故。
蘭
空谷幽放
孤芳自賞
香雅怡情
是為世上賢達
《點絳唇·蘭花》
宋·姚述堯
瀟灑寒林,玉叢遙映松篁底。
鳳簪斜倚,笑傲東風里。
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風細,國人爭媚,不數桃和李。
蘭花能進大雅之堂,也能處幽暗山林,不怕雨打風吹笑傲一生。
不爭不搶,不媚不俗,以靜香制美艷,不因顏色動人,只為一縷幽芳。
《題畫蘭》
清·鄭燮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蘭花生長在山頂的岩石上,土層很薄,只有深深的紮根在石頭縫中,才能吸收到營養,借天時地利,散縷縷幽香,濃烈而芬芳。
從來不去關心腳下翻滾的浮雲,不去理會喧鬧的世俗,管它幾時來又幾時去,與世無爭,靜謐濃香。
《題畫蘭》
清·鄭燮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
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山中的蘭花,一叢叢,一株株,星羅棋布,品德自高尚,堅貞不屈,清香浮動。
誠如古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處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竹
篩風弄月
瀟灑一生
清雅澹泊
是為謙謙君子
《竹》
南北朝·劉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
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竹,象徵著勤懇。竹子在前幾年,生長速度極慢,從第五年開始瘋狂生長,僅僅六周,就能長到十幾米高。
在那些悄無聲息的日子裡,它默默紮根,蓄積能量。
成長並非一蹴而就,今日的高聳入雲,不過是厚積薄發。
《酬馬八效古見贈》
唐·高適
深崖無綠竹,秀色徒氛氳。
時代種桃李,無人顧此君。
奈何冰雪操,尚與蒿萊群。
願托靈仙子,一聲吹入雲。
竹,外直中空。人一旦能夠做到虛懷若谷,便能夠匯集百河而成為汪洋;人如能做到無欲無爭,便能如峭壁一般,屹立雲霄。
《於潛僧綠筠軒》
宋·蘇東坡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
蘇東坡愛竹,寧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
世間千變萬化,社會瞬息萬變,唯有竹精神,千百年來一如既往,當社會各種風潮向我們內心襲來,唯願此生能成為如竹一般的君子。
做一個品味高雅的人,不世俗,不勢利,堅守內心,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菊
凌霜飄逸
特立獨行
不趨炎勢
是為世外隱士
《不第後賦菊》
唐末·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菊花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的野性、天然與淡香,更在於它那極其頑強的生命力。它嬌艷卻不妖冶,質朴卻不卑微。
無須播種培育,哪裡有泥土哪裡就能生根,只要給它一點點立足之地,哪怕是懸崖峭壁,它都能開出一片燦爛。
更重要的是,深秋時節,萬木枯萎,百花凋謝,它卻依然獨自開放。
《野菊》
宋·楊萬里
未與騷人當糗糧,
況隨流俗作重陽。
政緣在野有幽色,
肯為無人減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黃。
花應冷笑東籬族,
猶向陶翁覓寵光。
永遠不要人雲亦雲,聽從你的內心,選擇自己最想走的路便好。
正如那菊花,從不與百花爭艷,只是在深秋時盛放在稀疏的籬笆邊。
他寧可在枝頭凋謝,也不願吹落在北風之中,有了堅定的信念,你的路才能夠走得很長、很遠。
《寒菊》
宋·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不與百花爭寵,到秋天的時候獨自綻放,這種高風亮節、寧靜致遠的品質,卻被說是清高孤傲。
人生在世,歲月匆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梅蘭竹菊四君子,一直以清雅淡泊的品質,為世人所鍾愛。
而中國人的精神,也就藏在這四種植物里。
❽ 蘭花代表什麼
忠貞
蘭者,草中之王,不乏孤芳自賞,但是敖者以及人之敖,畢竟是美人之草。
附四君子
梅
梅花香自苦寒來,喜歡梅花高雅的氣質,不畏嚴寒,獨獨在雪中肆意盛開,不管不顧的旁若無人。
古人喜歡梅花也是因為她高傲自然,在冰雪未褪的時候,紅艷的花瓣,幽幽的清香,不然怎麼會有那段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白白的雪,粉紅色的桃花,互襯互應別有一番感激在心中。
人們常常把梅花比做一個清麗的美人,桀驁不遜。也比做那些不畏艱難知難而進的人,站在最高的山頂看透最美的風景。現在的梅花還是與以前一個摸樣,往往在冰雪未溶的春天就伸展自己的身資,絕傲世人。
古人有語,「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蘭
蘭是四君子當中的佼佼者,她的淡雅,她的香。一朵朵小小的花朵,盛開在人煙稀少的地方,綻放著自己,我們能看到她不為世俗,不為富麗,只為自己。盛開,一朵花開的時間,一個神話誕生的瞬間。
人們喜歡蘭花,喜歡她的高雅。好一個高貴淡雅的美女,靜靜的開放,人說,蘭者,王者之香。未曾見過她的美,但是如此流傳之盛的雅意定是有她不同凡響之處。
蘭者,草中之王,不乏孤芳自賞,但是敖者以及人之敖,畢竟是美人之草。。
古人說,「古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
竹
竹之雅意也是清幽,風骨亮節,與其他三友並列之。人常說瘦竹,並且比喻那些為人廉潔剛正不訛的仙風道古。想必一些無欲則剛的人多數都是瘦人之故,所以我們必定想到竹。
當然竹還有很美的神話傳說,傳說在遙遠的古代,舜的兩個妃子曾經為了舜逝,二人紛紛投江。最後淚灑清竹,成為至今仍津津樂道的「斑竹」。這是一段神奇的愛情傳說。蕭湘妃子的故事為竹很好的做了代言。
當然竹也代表高潔,枝枝節節,蒼盡有力,在中國畫中我們看到墨白相間的鮮明對比。是古意,是古風,讓人震撼,思緒萬千。
有詩贊美曰:「末出土時已有節,待到凌雲更虛心。」
菊
菊花,與梅花一樣,同為花,談談的,幽香暗藏,不為人識。淘淵明曾有桃花園記,表現了反璞歸真的真切願望,同時把人們也都帶到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天上人間。問世間誰人不是如此期盼呢?
菊花,不同於世間的萬紫千紅,她沒有他們世俗,也不能把他們比做路邊的雜草,她不是隨便的比喻。她冷清自如,她高雅清麗,她不同凡俗。
喝一口菊花茶,或者輕輕的幽幽的看著浮雲半日,觀賞一株淡黃色的菊花。。
人雲:「人淡如菊。」
此為四君子,梅蘭竹菊,他們有著共同的風流傲骨,或清瘦冷清,或悠然不群,如同人們心中的世外桃圓、香格里拉,未曾到達,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