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葉瀉葯
Ⅰ 荷花葉子減肥用開水泡效果好還是用火煮過好
減肥要注意,一些減肥葯、減肥茶、減肥咖啡、減肥食品的減肥作用,其原理多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減少攝入食品、抑制飲食達到減肥,如用葯不當,會造成肝臟損傷、內分泌失調等後果。激素類葯物是促進人體代謝和蛋白質分解並增加消耗而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而瀉葯和利尿劑是通過增加排泄,強行排去人體正常體液,而非多餘脂肪,常造成脫水;食品減肥多由不宜消化的植物纖維組成,服用後有飽感。服用減肥葯後人們往往認為減去的是脂肪,其實減去的成分中還包括水分、脂肪和蛋白質等,而且有的副作用明顯或效果不佳,並伴隨出現皮膚鬆弛、粗糙,皺紋增多,減去的水分身體會很快補充,減去蛋白質使肌肉機能下降。當停止服用這些減肥葯物等後,脂肪會迅速積累起來(反彈),而失去的肌肉卻未得到恢復。專家告戒我們:服用減肥葯必須結合節食、運動方可達到最佳的減肥效果。不論何種減肥葯物,都是減肥葯通過以下三種途徑來實現減肥的:
(1)抑制大腦的食慾中樞,降低食慾,使肥胖者不想進食,進食量減少。減少熱量的攝入。
(2)刺激新陳代謝,增加機體耗氧量和脂肪、糖的氧化,以減少脂肪在體內的堆積。
(3)刺激腸道,使營養呼收減少,排泄增多增快。雖然服用減肥葯物,能收到一定的減肥效果。但是,一些葯物副作用較大。因此,肥胖者不要盲目服葯減服。最好請教醫生,找出肥胖病出,再選用減服葯物,或用其它方法減肥。目前,國內市場上減肥的葯物較多,有西葯,也有中葯。這些葯物一般有四類:
第一類:食慾抑制劑。主要有氟苯丙氨、苯甲嗎咐、芬氟拉明、降糖靈等。
第二類:增加代謝葯。主要適用於肥胖並發呼吸功能不全者。如甲狀腺片和孕酮等。
第三類:減少營養吸收葯物。如瀉劑和纖維素制劑。第四類:中葯類。如消胖美、血脂靈、減肥沖劑等。最常使用的減肥葯物主要是刺激丘腦下部,調節食物食慾的作用。
其中,有抑制肌餓感,抑制食慾作用的安非他命(中樞興奮劑);以及刺激滿腹感,抑制食慾的樊非拉明。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歷來使用的葯物中都含有代謝亢進的甲狀腺荷爾蒙。對於有並發症的肥胖患者是忌服。總之,使用葯物治療進一定要聽取醫生的意見,遵照醫囑。切不可以胡亂吃些所謂的「減肥葯」。
服用減肥葯期間,一定要節食,減肥才會有效。減肥葯多是加強節食的減肥效果而已,本身並無直接除脂葯效;減肥的效果直接得自節食,故節食是減肥的主要手段,而減肥葯只是輔助手段;長期服用減肥葯而又不同時節食者,不但減肥無效而且還會對葯物產生心理依賴,上癮後要想斷葯就難了,停用減肥葯後如不繼續節食,會很快又胖回來.不吃減肥葯而只靠節食減肥,減肥就會成功,雖然達到減肥目標體重的時間較簪,但減肥效果比較容易保持;節食減肥是一輩子的事,不能間斷,但減肥葯用得越久,減肥葯效越差而最後終會失效;買減肥葯是有必要時才用,絕不能常年累月的使用。
Ⅱ 什麼葉子泡水可做瀉葯
澤瀉葉
(《別錄》)
【來源】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葉片,植物形態詳"澤瀉"條。
【化學成分】含少量維生素C(<10毫克)。
【性味】①《別錄》:"味咸,無毒。"
②《綱目》:"咸,平,無毒。"
【功用主治】治慢性氣管炎,乳汁不通。
①《別錄》:"主大風,乳汁不出,產難,強陰氣。"
②《日華子本草》:"壯水臟,下乳,通血脈。"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
【選方】治虛勞:生澤瀉花葉(切)五兩。以水三升,煮至一升半,去滓,下羊肚、蔥,豉等於汁中,煮羹香熱,任意食之。(《聖濟總錄》澤瀉羹)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澤瀉全草干品1兩,每日3次煎服,10天一療程。據384例觀察,總有效率為89%,顯效率佔30%。止咳、平喘、化痰作用均較明顯,但療效出現多在第4~5天。對單純型、喘息型及並發肺氣腫的病例,療效無顯著差異。
番瀉葉
(《飲片新參》)
【異名】旃那葉、瀉葉(《葯物學大成》),泡竹葉(《上海市中葯飲片炮製規范》)。
【來源】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或尖葉番瀉的小葉。
【植物形態】①狹葉番瀉
草本狀小灌木,高達1米。雙數羽狀復葉,小葉5~8對,具短柄;托葉卵狀披針形,長2~4毫米;小葉片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對稱,無毛或幾無毛。總狀花序腋生,有花6~14朵;花梗基部有一卵形苞片,易落;萼片5,長卵形;花瓣5,倒卵形,黃色;雄蕊10,上部3枚小形,不育,中央4枚等長,最下面3枚向下彎曲,花葯稍呈四方形,基部箭形,4室;雌蕊彎曲如鐮,子房具柄,被疏毛。莢果扁平長方形,長4~6厘米,寬1~1.7厘米,背縫頂端有明顯尖突,果皮栗棕色,邊緣帶綠色,幼時有白毛。種子4~7枚,略呈長方形而扁,頂端平截而微凹,有龐點狀皺紋,棕綠色,有線狀種柄。花期9~12月。果期翌年3月。
產於熱帶,東非洲的近海及島嶼上,阿拉伯南部及印度西北部、南部均有。
②尖葉番瀉
形態與前種大致相似,所不同者,本種葉多為長卵形,先端急尖或有棘尖,基部不對稱,葉背灰綠色;花較小;莢果較寬,寬2~2.5厘米,先端尖突微小、不顯。
產於熱帶非洲尼羅河流域。現海南、雲南已從國外引種栽盡?
【採集】①狹葉番瀉:在開花前摘取葉,陰干,按葉片大小和品質優劣分級,用水壓機打包。
②尖葉番瀉:在果實成熟時,剪下枝條,摘取葉片,曬干,按完整葉與破碎葉分別包裝。
【葯材】①印度番瀉葉
又名:丁內未利番瀉葉。為植物狹葉番瀉的乾燥小葉。小葉片多完整,偶有小枝混入。葉柄長約2毫米.葉片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4.5厘米,寬4~15毫米,全緣,先端尖而有銳刺,基部略不對稱;葉面黃綠色,葉背淺黃綠色,稍有毛茸,葉背葉脈凸出。革質,略具韌性,有因打包加壓而中脈留下橫斜壓紋。氣微弱而特異,味微苦。
②亞歷山大番瀉葉
又名:埃及番瀉葉。為植物尖葉番瀉的乾燥小葉。小葉片常略捲曲,不甚平直,並多少有碎損,葉柄極短;葉片寬披針形或長卵形,長2~4厘米,寬7~12毫米,葉端尖或微凸,全緣,基部不對稱。葉面淺綠色,葉背灰綠色,微有毛茸,無壓紋。質薄而脆。其他與上種相似。兩種商品均以乾燥、葉形狹尖、片大、完整、色綠、梗少、無泥砂者為佳,葉小、色黃、有梗、多破碎、有泥砂者為次。
印度番瀉葉主產於印度,此外,埃及、蘇丹亦產。亞歷山大番瀉葉主產於埃及。目前市場商品,主要為印度番瀉葉。
【化學成分】狹葉番瀉葉含番瀉甙C,即大黃酸-蘆薈大端?二蒽酮-8,8′-二葡萄糖甙。莢除含番瀉甙A、B以外,還有大黃酸和大黃酚的葡萄糖甙,並有痕量蘆薈大黃素或大黃素葡萄糖甙。
尖葉番瀉葉和豆莢分別含葸類成分0.85~2.86%和2.34~3.16%,從中分出大黃酸、蘆薈大黃素、少量大黃酚及番瀉甙A、B、C等番瀉甙。這些蒽類成分都成糖甙存在。本植物尚含有3,5-二甲基-4-甲氧基苯甲酸。
同屬植物耳葉番瀉含鞣質,葉含花白甙,樹皮含多酚氧化酶。
【葯理作用】①瀉下作用
番瀉葉中含蒽醌衍化物,其瀉下作用及刺激性較含蒽醌類之其他瀉葯更強,因而瀉下時可伴有腹痛。其有效成分主要為番瀉甙A、B,經胃、小腸吸收後,在肝中分解,分解產物經血行而興奮骨盤神經節以收縮大腸,引起腹瀉。番瀉葉作用較廣泛而強烈,並認為用於急性便秘比慢性者更適合。
②其他作用
番瀉類植物可產生許多具有經濟價值的化合物;除有瀉下作用外,某些番瀉葉還有抗菌、抗生及箭毒樣作用。番瀉葉的水浸劑(1:4)在試管內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
倒卵葉番瀉葉的醇提取物對多種細菌(葡萄球菌及白喉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有抑菌作用,其水提取物則僅對傷寒桿菌有效。耳葉番瀉的種子有降低犬空腹血糖的作用;全草中還含非啃倪啊?
【性味】甘苦,寒,
《飲片新參》:"苦,涼。"
【歸經】入大腸經。
【功用主治】瀉熱導滯。治熱結便秘,積滯腹脹。
①《飲片新參》:"泄熱,利腸府,通大便。"
②《現代實用中葯》:"治食物積滯,胸腹脹滿,便秘不通。"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後入),1~2錢;研末,0.5~1錢;或泡水服。
【宜忌】體虛及孕婦忌服。
《飲片新參》:"中寒泄瀉者忌用。"
【選方】治胃弱消化不良,便秘腹膨脹,胸悶:番瀉葉一錢,生大黃六分,橘皮一錢,黃連五分,丁香六分。沸開水溫浸二小時,去渣濾過,一日三次分服。(《現代實用中葯》)
【臨床應用】治療產褥期便秘
取番瀉葉2.5錢,沖開水約150毫升,經2~5分鍾,棄渣1次服下。如便秘時間過久,隔10分鍾後將葯渣再泡服1次。治療100例,多數服1次即見效。服葯後少數有輕度下腹疼痛。未見乳汁減少、惡露增多或全身不適等不良影響;且通便後子宮復舊良好,惡露減少。但平素脾胃虛弱者不宜服用。
【名家論述】《現代實用中葯》:"番瀉葉,少用為苦味健胃葯,能促進消化;服適量能起緩下作用;欲其大瀉則服4~6公分,作浸劑,約數小時即起效用而
Ⅲ 這種植物叫什麼名字是不是有瀉葯的功效
好象:鳶尾 (拉丁學名:Iris L.),單子葉植物綱,百合目,鳶尾科多年生回草本植物,有塊莖或匍答匐狀根莖;葉劍形,嵌疊狀;花美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被花瓣狀,有一長或短的管,外彎,花柱分枝擴大,花瓣狀而有顏色,外展而覆蓋著雄蕊;子房下位,胚珠多數,果為蒴果。本屬模式種:德國鳶尾(Iris germanica L. )原產歐洲,中國各地常見栽培。
Ⅳ 澤瀉。決明子。荷葉 是否是瀉葯
【異名】草決明,羊明(《吳普本草》),羊角(《廣雅》),馬蹄決明(陶弘景),還瞳子(《醫學正傳》),狗屎豆(《生草葯性備要》),假綠豆(《中國葯植志》),馬蹄子(《江蘇植葯志》),千里光(《山西中葯志)),芹決(《陝西中葯志》),羊角豆(《廣東中葯》),野青豆(《江西草葯》),豬骨明、豬屎藍豆、細葉豬屎豆、夜拉子、羊尾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來源】為豆科植物決明的成熟種子。
【植物形態】決明(《本經》),又名:夜關門、羊觸足、假羊角菜、假花生、夜合草、野花生。
一年生草本,高約1米.莖直立,上部多分杖,全體被短柔毛。葉互生;雙數羽狀復葉;葉柄上面有溝,葉軸上2小葉間有腺體;托葉線狀,早落;小葉3對,倒卵形,長2~3厘米,寬1.5~3厘米,先端圓形,有微突尖,基部廣楔形或近圓形,一邊傾斜,全緣,上面近無毛,下面被柔毛。花腋生,成對;總花梗長約1厘米,被柔毛;萼片5,卵圓形,外面被柔毛;花瓣5,倒卵形或橢圓形,具短爪,黃色;雄蕊10,上面3枚退化,下面7枚發育完全;子房細長,彎曲,被毛,具柄,花柱極短,柱頭頭狀。莢果,線形,略扁,弓形彎曲,長15~24厘米,直徑4~6毫米,被疏柔毛。種子多數,菱形,灰綠色,有光亮。花期6~8月。果期9~10月。
野生於山坡、河邊,或栽培。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本植物的全草或葉(野花生)亦供葯用,另詳專條。
【採集】秋季果實成熟後採收,將全株割下或摘下果莢,曬干,打出種子,揚凈莢殼及雜質,再曬干。
【葯材】乾燥種子,呈菱方形,狀如馬蹄,一端稍尖,一端截狀,長5~8毫米,寬2.5~3毫米。表面黃褐色或綠褐色,平滑光澤,兩面各有1凸起的棕色棱線,棱線兩側各有一條淺色而稍凹陷的線紋,水浸時由此處脹裂。質硬不易破碎橫切麵皮薄,可見灰白色至淡黃色的胚乳,子葉黃色或暗棕色,強烈折疊而皺縮。氣無,味微苦,略帶粘液性。以顆粒均勻、飽滿、黃褐色者為佳。
全國各地均產。主產於安徽、廣西、四川、浙江、廣東等地。
【化學成分】新鮮種子含大黃酚、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葡萄糖甙、大黃素蒽酮、大黃素甲醚、決明素、橙黃決明素,以及新月孢子菌玫瑰色素、決明松、決明內酯。尚含維生素A。
【葯理作用】①降血壓作用
決明子的水浸液、酵-水浸液,醇浸液對麻醉犬、貓、兔等皆有降壓作用。但浸劑對麻醉兔降壓作用不明顯,而用決明子酊5毫升,降壓較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用同量稀醇靜注,亦可降壓(可立即恢復)。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抑製作用;對血管有收縮作用(下肢灌注法)。在慢性實驗中,煎劑每日2克(生葯)/公斤,無降壓作用。
②抗菌作用
種子的醇提取物對葡萄球菌、白喉桿菌及傷寒、副傷寒、大腸桿菌等均有抑製作用,而水提取物則無效,水浸劑(1:4)在試管中對某些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含大黃酚,但量不多,可能與其輕度的抗菌,瀉下作用有關。
【炮製】炒決明子:取凈決明子,置鍋內炒至微有香氣,取出,放涼。
【性味】苦甘,涼。
①《本經》:"味咸,平。"
②《別錄》:"苦甘,微寒,無毒。"
③《本草正》:"味微苦微甘,性平,微涼。"
【歸經】入肝、腎經。
①《雷公炮製葯性解》:"入肝經。"
②《本草經疏》:"足厥陰肝,亦入膽、腎。"
【功用主治】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風熱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壓,肝炎,肝硬化腹水,習慣性便秘。
①《本經):"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久服益精光。"
②《別錄》:"療唇口青。"
③《葯性論》:"利五臟,除肝家熱。"
④《日華子本草》:"助肝氣,益精水;調末塗,消腫毒,熁太陽穴治頭痛,又貼腦心止鼻衄;作枕勝黑豆,治頭風,明目。"
⑤《本草衍義補遺》:"解蛇毒。"
⑥《生草葯性備要》:"治小兒五疳,擦癬癩。"
⑦《醫林纂要》:"瀉邪水。"
⑧《湖南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腳氣,浮腫,肺癰,胸痹。"
⑨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壓,小兒疳積,夜盲,風熱眼痛,習慣性便秘。"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本草經集注》:"蓍實為之使。惡大麻子。"
【選方】①治失明,目中無他病,無所見,如絹中視:馬蹄決明二升,搗篩,以粥坎服方寸匕。忌魚、蒜、豬肉、辛菜。(《僧深集方》決明散)
②治目赤腫痛:決明子炒研,茶調,敷兩太陽穴,干則易之。亦治頭風熱痛。(《摘元方》)
③治雀目:決明子二兩,地膚子一兩。上葯,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以清粥飲調下一錢。(《聖惠方》)
④治眼補肝,除暗明目:決明子一升,蔓荊子一升(用好酒五升,煮酒盡,曝干)。上葯,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二錢,食後及臨卧服。(《聖惠方》決明子散)
⑤治急性結膜炎:決明子、菊花各三錢,蔓荊子、木賊各二錢,水煎服。(《河北中葯手冊》)
⑥治高血壓:決明子五錢,炒黃,水煎代茶飲。(《江西草葯》)
⑦治小兒疳積:草決明子三錢,研末,雞肝一具,搗爛,白酒少許,調和成餅,蒸熟服。(《江西草葯》)
⑧治癬:決明子不以多少,為末,少加水銀粉,同為散。先以物擦破癬,上以散敷之。(《蘇沈良方》)
⑨多年失明。用決明子二升研為末,每服一匙,飯後服,稀粥送下。
⑩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觀正常,但不見物,雀目即夜盲)。用決明一程式、地膚子五兩,共研為末,加米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湯送下。
⑾眼睛紅腫。用決明子炒過,研細,加茶調勻敷太陽穴,葯干即換,一夜腫消。
⑿頭風熱痛。治方同上。
⒀鼻血不止。用決明子三工業區末,加水調交,敷胸口處。
⒁癬瘡蔓延。用決明子一兩,三工業區末。加水銀、輕粉少許,研至極細,看不到水銀星。擦破癬瘡後再敷葯。
⒂背瘡初起。用決明子一升(搗碎)、生甘草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臨床應用】降低血清膽甾醇
觀察100例,治前血清膽甾醇在484~210毫克%之間,平均為246.91毫克%;治後降至110~208毫克%之間,平均下降87.9毫克%。大部分病例於用葯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周內有85%降至正常水平,4周內降至正常水平者佔96%,總有效率為98%。但在長期觀察的5例中,因故停葯後血清膽甾醇則又逐漸上升,再行服葯後仍可下降。提示本品降低血清膽甾醇系暫時性的,為達到治療目的需長期維持,需維持多久尚待觀察。服葯後有85%病例的頭暈、頭痛、乏力等症狀有所改善。制劑及用法:一煎劑-決明子1兩,水煎分2次服。二糖漿-每100毫升含生葯1.5兩,每次20毫升,日服3次。三片劑-每片含生葯6分,日服3次,每次5片。三種劑型經觀察療效無明顯差異。決明子用量與療效有密切關系,量少(如口煎劑每日用5錢)不能達到療效。副作用:發生率佔9%,主要為腹脹、腹瀉與惡心,多見於服葯初期,均不影響繼續服葯,可自行消失。關於本品的療效機理、遠期效果及對粥樣斑塊形成的影響等尚待研究。
Ⅳ 瀉葯有哪些
瀉葯是通過促進抄腸道蠕動,增加腸內容積和潤滑腸道,軟化糞便等方式促進排糞的一類葯物。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便秘、排除胃腸道內的毒物以及腐敗分解產物,還可與驅蟲葯合用以驅除腸道寄生蟲。常用瀉葯根據作用方式和特點,可分為容積性瀉葯、刺激性瀉葯和潤滑性瀉葯三類:
(1)容積性瀉葯又稱鹽類瀉葯,為不易被腸壁吸收的硫酸鈉和硫酸鎂等鹽類葯物,藉助於其在腸內形成高滲鹽溶液,阻止腸道吸收水分,增加腸內容積,產生機械刺激,促進腸蠕動,引起下瀉。
(2)刺激性瀉葯又稱植物性瀉葯,在胃中一般不發生作用,進入腸內能分解出刺激性有效成分,刺激局部腸黏膜及腸壁神經,使腸道蠕動加強而產生下瀉作用,如大黃、番瀉葉、蓖麻油等。
(3)潤滑性瀉葯又稱油類瀉葯,可潤滑腸道和腸內容物,使糞便加速後移,引起排糞,如液狀石蠟、植物油、動物油等。
Ⅵ 常用瀉葯有哪些品種
(1)硫酸鎂。本品屬於容積性瀉葯。主要用於清除腸道內毒物、驅腸道寄生蟲後內的導瀉及便容秘。注射硫酸鎂後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解痙、抗驚厥等作用。用於治療痙攣、抽搐和癲癇等。外用20%硫酸鎂溶液,能奪取組織中的水分,因而有消腫、消炎、排毒等作用。用法與用量:導瀉口服,10~20克/次;抗驚厥肌注25%溶液,2~10毫升/次;外用20%溶液。
(2)酚酞(果導)。本品口服後在腸內與鹼性腸液相遇形成可溶性鈉鹽,刺激腸黏膜促進腸蠕動,而起緩泄作用。主要用於慢性便秘。用法與用量:口服,5~10毫克/次。
(3)液體石蠟。本品是1種礦物油。在腸內不消化、不吸收。通過潤滑腸壁及糞便,並阻礙腸內水分的吸收,使糞便軟化,容易排出。適用於妊娠犬和幼犬的便秘。用法與用量:口服,5~30毫升/次。
Ⅶ 什麼樹葉是瀉葯
澤瀉葉 (《別錄》) 【來源】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葉片,植物形態詳"澤瀉"條。 【化學成分】含少量維生素C(<10毫克)。 【性味】①《別錄》:"味咸,無毒。" ②《綱目》:"咸,平,無毒。" 【功用主治】治慢性氣管炎,乳汁不通。 ①《別錄》:"主大風,乳汁不出,產難,強陰氣。" ②《日華子本草》:"壯水臟,下乳,通血脈。"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 【選方】治虛勞:生澤瀉花葉(切)五兩。以水三升,煮至一升半,去滓,下羊肚、蔥,豉等於汁中,煮羹香熱,任意食之。(《聖濟總錄》澤瀉羹)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澤瀉全草干品1兩,每日3次煎服,10天一療程。據384例觀察,總有效率為89%,顯效率佔30%。止咳、平喘、化痰作用均較明顯,但療效出現多在第4~5天。對單純型、喘息型及並發肺氣腫的病例,療效無顯著差異。 番瀉葉 (《飲片新參》) 【異名】旃那葉、瀉葉(《葯物學大成》),泡竹葉(《上海市中葯飲片炮製規范》)。 【來源】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或尖葉番瀉的小葉。 【植物形態】①狹葉番瀉 草本狀小灌木,高達1米。雙數羽狀復葉,小葉5~8對,具短柄;托葉卵狀披針形,長2~4毫米;小葉片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對稱,無毛或幾無毛。總狀花序腋生,有花6~14朵;花梗基部有一卵形苞片,易落;萼片5,長卵形;花瓣5,倒卵形,黃色;雄蕊10,上部3枚小形,不育,中央4枚等長,最下面3枚向下彎曲,花葯稍呈四方形,基部箭形,4室;雌蕊彎曲如鐮,子房具柄,被疏毛。莢果扁平長方形,長4~6厘米,寬1~1.7厘米,背縫頂端有明顯尖突,果皮栗棕色,邊緣帶綠色,幼時有白毛。種子4~7枚,略呈長方形而扁,頂端平截而微凹,有龐點狀皺紋,棕綠色,有線狀種柄。花期9~12月。果期翌年3月。 產於熱帶,東非洲的近海及島嶼上,阿拉伯南部及印度西北部、南部均有。 ②尖葉番瀉 形態與前種大致相似,所不同者,本種葉多為長卵形,先端急尖或有棘尖,基部不對稱,葉背灰綠色;花較小;莢果較寬,寬2~2.5厘米,先端尖突微小、不顯。 產於熱帶非洲尼羅河流域。現海南、雲南已從國外引種栽盡? 【採集】①狹葉番瀉:在開花前摘取葉,陰干,按葉片大小和品質優劣分級,用水壓機打包。 ②尖葉番瀉:在果實成熟時,剪下枝條,摘取葉片,曬干,按完整葉與破碎葉分別包裝。 【葯材】①印度番瀉葉 又名:丁內未利番瀉葉。為植物狹葉番瀉的乾燥小葉。小葉片多完整,偶有小枝混入。葉柄長約2毫米.葉片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4.5厘米,寬4~15毫米,全緣,先端尖而有銳刺,基部略不對稱;葉面黃綠色,葉背淺黃綠色,稍有毛茸,葉背葉脈凸出。革質,略具韌性,有因打包加壓而中脈留下橫斜壓紋。氣微弱而特異,味微苦。 ②亞歷山大番瀉葉 又名:埃及番瀉葉。為植物尖葉番瀉的乾燥小葉。小葉片常略捲曲,不甚平直,並多少有碎損,葉柄極短;葉片寬披針形或長卵形,長2~4厘米,寬7~12毫米,葉端尖或微凸,全緣,基部不對稱。葉面淺綠色,葉背灰綠色,微有毛茸,無壓紋。質薄而脆。其他與上種相似。兩種商品均以乾燥、葉形狹尖、片大、完整、色綠、梗少、無泥砂者為佳,葉小、色黃、有梗、多破碎、有泥砂者為次。 印度番瀉葉主產於印度,此外,埃及、蘇丹亦產。亞歷山大番瀉葉主產於埃及。目前市場商品,主要為印度番瀉葉。 【化學成分】狹葉番瀉葉含番瀉甙C,即大黃酸-蘆薈大端?二蒽酮-8,8′-二葡萄糖甙。莢除含番瀉甙A、B以外,還有大黃酸和大黃酚的葡萄糖甙,並有痕量蘆薈大黃素或大黃素葡萄糖甙。 尖葉番瀉葉和豆莢分別含葸類成分0.85~2.86%和2.34~3.16%,從中分出大黃酸、蘆薈大黃素、少量大黃酚及番瀉甙A、B、C等番瀉甙。這些蒽類成分都成糖甙存在。本植物尚含有3,5-二甲基-4-甲氧基苯甲酸。 同屬植物耳葉番瀉含鞣質,葉含花白甙,樹皮含多酚氧化酶。 【葯理作用】①瀉下作用 番瀉葉中含蒽醌衍化物,其瀉下作用及刺激性較含蒽醌類之其他瀉葯更強,因而瀉下時可伴有腹痛。其有效成分主要為番瀉甙A、B,經胃、小腸吸收後,在肝中分解,分解產物經血行而興奮骨盤神經節以收縮大腸,引起腹瀉。番瀉葉作用較廣泛而強烈,並認為用於急性便秘比慢性者更適合。 ②其他作用 番瀉類植物可產生許多具有經濟價值的化合物;除有瀉下作用外,某些番瀉葉還有抗菌、抗生及箭毒樣作用。番瀉葉的水浸劑(1:4)在試管內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 倒卵葉番瀉葉的醇提取物對多種細菌(葡萄球菌及白喉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有抑菌作用,其水提取物則僅對傷寒桿菌有效。耳葉番瀉的種子有降低犬空腹血糖的作用;全草中還含非啃倪啊? 【性味】甘苦,寒, 《飲片新參》:"苦,涼。" 【歸經】入大腸經。 【功用主治】瀉熱導滯。治熱結便秘,積滯腹脹。 ①《飲片新參》:"泄熱,利腸府,通大便。" ②《現代實用中葯》:"治食物積滯,胸腹脹滿,便秘不通。"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後入),1~2錢;研末,0.5~1錢;或泡水服。 【宜忌】體虛及孕婦忌服。 《飲片新參》:"中寒泄瀉者忌用。" 【選方】治胃弱消化不良,便秘腹膨脹,胸悶:番瀉葉一錢,生大黃六分,橘皮一錢,黃連五分,丁香六分。沸開水溫浸二小時,去渣濾過,一日三次分服。(《現代實用中葯》) 【臨床應用】治療產褥期便秘 取番瀉葉2.5錢,沖開水約150毫升,經2~5分鍾,棄渣1次服下。如便秘時間過久,隔10分鍾後將葯渣再泡服1次。治療100例,多數服1次即見效。服葯後少數有輕度下腹疼痛。未見乳汁減少、惡露增多或全身不適等不良影響;且通便後子宮復舊良好,惡露減少。但平素脾胃虛弱者不宜服用。 【名家論述】《現代實用中葯》:"番瀉葉,少用為苦味健胃葯,能促進消化;服適量能起緩下作用;欲其大瀉則服4~6公分,作浸劑,約數小時即起效用而
Ⅷ 荷葉是瀉葯嗎
當然不是了,不過喝荷葉茶的確會有輕微的腹瀉,所以要適量的喝,不能喝太多。想減肥的朋友如果覺得喝荷葉茶效果不明顯,不妨試試荷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