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檢測荷花
1. 怎樣檢驗荷花汁液酸鹼
可以利用石蕊試紙的顏色變化檢測荷花汁液的酸鹼性。
【什麼是石蕊】
石蕊是一種常用的酸鹼指示劑,變色范圍是pH=5.0-8.0之間。它是一種弱的有機酸,相對分子質量為3300,在酸鹼溶液的不同作用下,發生共軛結構的改變而變色。也就是說,在溶液中,隨著溶液酸鹼性的變化,其分子結構發生改變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變化:在酸性溶液里,分子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使溶液呈紅色;(由於[H+]增大,平衡向左移)在鹼性溶液里,石蕊水解發生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電離產生的酸根離子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故使溶液呈藍色。(由於[OH-]增大,平衡右移)【石蕊與酚酞的原理比較】石蕊和酚酞都是酸鹼指示劑,它們都是弱的有機酸。在溶液里,隨著溶液酸鹼性的變化,指示劑的分子結構發生變化而顯示出不同的顏色. 石蕊(主要成分用HL表示)在水溶液里能發生如下電離: HL紅色 H+ L-藍色 在酸性溶液里,紅色的分子是存在的主要形式,溶液顯紅色;在鹼性溶液里,上述電離平衡向右移動,藍色的離子是存在的主要形式,溶液顯藍色;在中性溶液里,紅色的分子和藍色的酸根離子同時存在,所以溶液顯紫色。 石蕊能溶於水,不溶於酒精,變色范圍是pH 5.0~8.0。 紫色石蕊試液和酚酞是溶液酸鹼性的指示劑,其顏色是否變化,取決於溶液的pH大小。我們通常說的pH<7的溶液使紫色石蕊變紅,使無色酚酞不變色,只是一種粗略說法。其實紫色石蕊試液和酚酞有一定的變色范圍,參看圖。 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H+和OH-,pH的大小決取於溶液H+濃度和OH-濃度的關系。
荷花最常見的顏色是粉白色的。
但是荷花花色有好幾種的,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有時候一天的時間不同顏色也是不同的。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
(1)同步檢測荷花擴展閱讀:
荷花以它的實用性走進了人們的勞動和生活,同時,也憑借它艷麗的色彩,幽雅的風姿深入到人們的精神世界。中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中就有關於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蘇,隰與荷花」,「彼澤之陂,有蒲有荷」。荷花作為觀賞植物引種至園池栽植,最早是在公元前473年,吳王夫差在他的離宮(即蘇州靈岩山)為寵妃西施賞荷而修築的「玩花池」。
荷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狀莖橫生,肥厚,節間膨大,內有多數縱行通氣孔道,節部縊縮,上生黑色鱗葉,下生須狀不定根。
葉圓形,盾狀,直徑25-90厘米,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覆蓋,背麵灰綠色,全緣稍呈波狀,上面光滑,具白粉,下面葉脈從中央射出,有1-2次叉狀分枝;葉柄粗壯,圓柱形,長1-2米,中空,外面散生小刺。花梗和葉柄等長或稍長,也散生小刺;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
參考資料:荷花-網路
2. 三年級下冊語文同步練習冊六月的荷花短文最後一題是什麼
特點如下:
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3. 怎樣辨別荷花粉真假
你說的是散裝的花粉是吧?正常!我以前也是喝的那種,喝完之後,杯壁還會殘留很多末末。
花粉檢測法
(1)目測
比較好的花粉,顆粒整齊、顏色一致,無雜質、無異味、無霉變、無蟲跡、乾燥好,品種純正。正常情況下,比較純的花粉具有某一品種特有的顏色,具有光澤感,混入的其他花粉粒應在7%以下,最高不得超過15%;花粉團的大小應基本相同,沒有細末和蟲蛀,具有某種花粉相對固定的形態。通常花粉團呈不規則的扁圓形團粒狀,並帶有採集工蜂後足嵌的痕跡。
(2)鼻聞
鮮花粉有明顯的單一花種清香氣,霉變的花粉或受污染的花粉無香氣味,甚至有難聞的氣味或異味。偽造的蜂花粉無濃郁的香氣。
(3)口嘗
取花粉少許放放口中,細細品味。新鮮花粉的味道辛香,多帶苦味,餘味澀,略帶甜味。花粉的味道受粉源植物花種的影響差別較大,有的花粉較苦,有的花粉很甜,個別的花粉還有麻、辣、酸感。偽造的花粉無辛香味道,團粒也不怎麼規則。
(4)手捻
新鮮花粉含水量較高,手捻易碎、細膩、無泥沙顆粒感。若手捻時有粗糙或硬沙粒感覺,說明花粉中泥沙等雜質含量較大。乾燥好的花粉團,用手捻捏不軟、有堅硬感。如用手一捻即碎的花粉,說明沒有乾燥處理好,含水量較高,也有可能因受潮發霉而引起變質。
是真的。荷花花粉還有獨特的腥氣,不象玫瑰花粉喝的比較甜
4. 長沙荷花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長沙荷花建來設工程質源量檢測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4年01月0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建築材料、構件、製品的檢測等。
法定代表人:游毅
成立時間:2004-01-05
注冊資本:4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10200005450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長沙市雨花區金海路177號金海工業園3號棟廠房301房
5. 湖心亭看雪 同步練習答案
湖心亭看雪學案
學習目標:
1, 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2, 了解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3, 翻譯課文,注意逐字逐句的翻譯
4, 了解文章寫景特點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景物的品味。
學習重點:
目標1,2,
學習難點:
目標3,4
自學指導1
一、 文學常識
《湖心亭看雪》作者 ,字 又字 ,
號 ,又號 , (朝代)人。
二、讀課文,注意下列字詞的音形
擁cui( ) hang dang( , ) 芥( )
長堤一痕( )崇禎( )鋪氈( )霧凇( )
三、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①更定 ②湖中人鳥聲俱絕
③余 一小船 ④擁毳衣爐火
⑤獨往湖心亭看雪 ⑥霧凇沆碭
⑦焉得更有此人 ⑧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⑨客此 ⑩上下一白
四、 翻譯句子(注意逐字翻譯)
1、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2、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3、 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4、 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5、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6、 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自學指導2
五、請找出文章中寫景的句子並體味作者的感情。
六、課堂留白
七、 作業:拓展練習
1、 使用白描的手法,寫一段雪景。(不少於50字)
同步練習《湖心亭看雪》
一、基礎知識
1.給下列字詞注音。
更( )定 擁毳( )衣 崇禎( ) 霧凇( )
沆碭( )( ) 與余舟一芥( ) 鋪氈( )對坐 強( )飲
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①更定 ②湖中人鳥聲俱絕
③余拿一小船 ④擁毳衣爐火
⑤獨往湖心亭看雪 ⑥霧凇沆碭
⑦焉得更有此人 ⑧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⑨客此 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選自《 》,作者 字 ,號 , 山陰人,明亡後不仕。
②大雪三日, 。
③是日更正, , ,獨往湖心亭看雪。
④ , ,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
二、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一)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4.作者寫作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採用明朝 的年號,你能說出其中有何深意嗎?
5.「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寫出了什麼意境?此句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
6.「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麼表達作用?
7.「天與雲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麼景象?
8.上文畫線句子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特點?
(二)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補出下列語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飲
10.「強飲三大白而別」「拉余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出人物什麼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話有何用意?
12.「痴」與課文第一段哪句話相呼應?寫出作者什麼心情?
13.結合全文來看,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特點?
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山與林與湖與舟,水天一色」 人及花及草及木,萬物皆生! 春到夏到秋到冬,前後一年春到夏到秋到冬,前後一年
參考答案:
一、1.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
2.①完了,結束 ②消失 ③撐,劃 ④鳥獸的細毛 ⑤獨自 ⑥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汽彌漫的樣子 ⑦哪能 ⑧指酒杯 ⑨客居 ⑩等到
3.①陶庵夢憶 張岱 宗子 陶庵 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鳥聲俱絕 ③余拿一小船 擁毳衣爐火④霧凇沆碭 天與雲與山與水 ⑤莫說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一)4.明思宗朱由檢 懷念故國的深情
5.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作用: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
6.映襯出環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響),為下文作伏筆。
7.顯示了天空、雲層,山巒湖水混蒙一片,舉目皆白的景象。
8.連用三個「一」字,與「上下一白」相呼應。寫法上,作者未站在一個固定點上,而是不斷變換角度寫景寫人。
(二)9.余 客 客 於 客
10.「強」表現作者的喜悅和豪爽心情;「拉」表現客人的喜悅心情。
11.襯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驚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虛此行,深夜賞雪,收獲頗大,印象極深。
12.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
13.以記敘開頭,以議論結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靜中有動,寂中有聲。
一、積累運用:
1.給下列加黑字注音。
是日更定( ) 擁毳衣爐火( ) 霧凇沆碭( )( )
長堤一痕( ) 與余舟一芥( ) 舟子喃喃曰( )
2、解釋下列加黑的字詞。
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_________ 余拿一小船__________________
擁毳衣爐火_____________________ 霧凇沆碭____________________
惟長堤一痕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
3、解釋每組中加點詞的意義。
①白:上下一白 余強飲三大白
②是: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③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④一:余拿一小船 一上下一白 一童子燒酒滬正沸
⑤而: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⑥與:選賢與能 天與雲與山與水
4、體會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含義,試著再寫出一個含有加點字的成語。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
②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 )
③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 )
④惟長堤一痕 ( )
5、填空:(1)本文選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又字_______,號_______,又號_______,是_______時期的散文大家,著有_______、_______等書。
(2)本文一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寫出了雪後西湖的______ _和游湖人的_____ __。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列文章回答問題
《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於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予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給下列加黑字注音。
鋪氈( ) 焉得更有此人( ) 相公( )
7、下列各句中加黑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1)余拿一小船( ) A.用手取 B.撐、劃
(2)上下一白( ) A.副詞,全 B.數詞,
(3)強飲三大白而別( ) A.白色 B.酒杯
8、比較下列句中的加黑字,把解釋寫在括弧里。
(1)是日更定(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2)湖中人鳥聲俱絕( ) / 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
9、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獨往湖心亭/看雪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湖中人/鳥聲俱絕 D.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10、翻譯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寫看雪的時間、地點、天氣狀況的句子是哪句?
答:
12、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是哪句?使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答:
13、「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子是什麼意思?在這里應如何理解?
答:
14、本文的語言描寫只有兩句,體會它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
15、作者看雪時懷有怎樣的心情?
答:
16、此文中的時間仍是明代的紀年,這說明了什麼?
答:
17、用文中詞語填空。
①看雪的時間:
②看雪的地點:
③看雪的人物:
④看雪的氛圍:
⑤看雪的方式:
⑤看到的雪景:
第29課《湖心亭看雪》參考答案
1.ɡēnɡ 、cuì 、hànɡ 、dànɡ 、dī 、jiè 、nán2、斷絕,消失 撐,劃 鳥獸的細毛 水氣凝成的冰花 只 哪能3、①白色、酒杯②這、是③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還④一條、一片、—個⑤表轉折關系的連詞;表順接關系的連詞。⑥通「舉」;和。 4、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②人聲鼎沸 ③不鳴則已,一鳴驚人④惟命是從5、(1)《陶庵夢憶》、張岱、宗子、石公、陶庵、蝶庵居士、明末清初、《陶庵夢憶》、《西湖夢尋》(2)奇景、雅趣6、zhān、yān、xiànɡ7、(1)B (2)A (3)B8、(1)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 還 (2)斷絕,消失 極9、C10、(1)大雪連下了三天,西湖中的人聲和鳥聲都消失了。(2)不說公子您迷戀(西湖),還有比您更痴情於它的人。11、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12、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白描。13、傻。這里指作者凌晨欣賞西湖雪景的雅趣不能被一般人所理解。14、表達了作者意外遇知音的欣喜之情。15、孤獨、傷感的心情。16、他心中明代始終沒有滅亡,表明他不忘故國。17、①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是日更定。②湖心亭 ③余。 ④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⑤挐一小船,獨往。 ⑥霧凇沆碭……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8、(1)漸漸(2)天邊(3)一會兒(4)純紅,像硃砂一樣。(5)有的人。 19、泰山觀日出。20、文段採用工筆描繪,《湖心亭看雪》採用白描手法。21、示例:《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22、其/實味/不同23、①捆綁②座位③偷④白白地(僅僅、徒然、只)⑤一會兒⑥舒服(安逸、安樂、安閑)24、①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戲弄(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取恥辱(自討沒趣)了。 ②(景公)於是命令下屬拿出衣服和糧食賜給挨餓受凍的百姓。25、環境影響成長(水土異也)。26、略。值得肯定之處提示:①晏子機智善辯,具有民本思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②楚王具有自知之明。③景公有著民本思想,從諫如流,且知錯即改。27、(1)(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雲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2)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緻)的人呢!28、此 時|欲 下 一 語 描 寫|不 得。29、①映襯出環境的幽靜、空曠;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為下文作伏筆。30、《湖心亭看雪》用簡練樸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寫景(答出「白描」即可)《西湖》用生動的比喻寫景31、《湖心亭看雪》表達的是作者清高自賞和淡淡的愁緒;《江雪》表達的是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語意相近即可)
6. 清塘荷韻的同步練習
1.給下列詞語注音:
徘徊( ) 淤泥( ) 旖旎( ) 接踵( ) 睥睨( )
2.釋詞:
⑴膾炙人口:
⑵睥睨:
3.本文作者 ,本文是一篇 ,文章以「荷」為線索,寫了三件事,即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4.文中作者所描寫的荷花代表著什麼?
5.讀課文,回答:作者種荷的原因有三,請加以概括。
⑴
⑵
⑶
6.體會下列句子所要表達的意思。
⑴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
⑵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裡,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裡。
7.連線。
周敦頤的《 愛蓮說》 寫物境美,表達自己的心境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寫蓮荷的生命力
季羨林的《清塘荷韻》 寫蓮荷高潔的品性 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只要你肯費力來觀察一下,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現在擺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樓前池塘里的荷花。自從幾個勇敢的葉片躍出水面以後,許多葉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間,就出來了幾十枝,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從我撒種的地方出發,向東西南北四面擴展。我無法知道,荷花是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的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的這個局面。
光長荷葉,當然是不能滿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據了解荷花的行家說,我門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園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樣。其它地方的荷花,顏色淺紅;而我這里的荷花,不但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瓣,看上去當然就與眾不同了。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於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時讀舊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愛其詩句之美,深恨沒有能親自到杭州西湖與欣賞一番。現在我門前池塘中呈現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從杭州搬到燕園里來了。豈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幾年才搬到朗潤園來的周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我覺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
……
今年夏天,天氣異常悶熱,而荷花則開得特歡。綠蓋擎天,紅花映日,把一個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滿而又滿,幾乎連水面都看不到了。一個喜愛荷花的鄰居,天天興致勃勃地數荷花的朵數。今天告訴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訴我,有六七百朵。但是,我雖然知道他為人細致,卻不相信他真能數出確實的朵數。在荷葉底下,石頭縫里,旮旮旯旯,不知還隱藏著多少,都是在岸邊難以看到的。
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池塘里的荷葉雖然仍然是綠油一片,但是看來變成殘荷之日也不會太遠了。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花也將消逝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8、「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你怎樣理解?
9、「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假如你是荷,你的夢會是什麼?
10、「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你說是嗎?結合身邊的人和事說說你的看法。
11、最後一段體現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2、你能寫出一兩句有關荷的詩句嗎? 1.徘徊(pái huái) 淤泥(yū ní) 旖旎(yǐ nǐ) 接踵(jiē zhǒng) 睥睨(pì nì)
2.⑴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大家都稱贊。⑵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3.季羨林;散文;種荷、盼荷、賞荷
4.荷花是張揚生命的使者,徹悟生命的智者。
5.⑴作者在記憶中曾經有荷花的碎影。⑵沒有荷花不符合作者的審美觀念。⑶中國人沒有不愛荷花的。
6.⑴展示了荷花生長的茂盛情況,贊美了荷花頑強的生命力。⑵荷花悄然離去,如此飄逸,這種豁達、充實豐厚的人生境界,才是健康的人生。(意近即可)
7.略
8.作者從滿池塘的荷中獲得了人生的感悟,體會生命力的頑強,堅信--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從而鼓起生活的勇氣。
9、略
10、略
11、對荷的贊美,對人生珍惜。
12.如:「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