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蘭花種養與鑒賞
1. 敘述中國蘭花的形態特徵和主要習性
中國蘭花是指蘭科(Orchidaceae)蘭屬(Cymbidium)的一些種,它們包括墨蘭(C.sinense)、寒蘭(C.kanran)、四季蘭〔夏蘭或建蘭(C.ensifolium)、春蘭(C·goeringii),(現在有人認為應該包括兔耳蘭C.lancifolum等種,品種及其變種和變型)。除兔耳蘭外,它們的葉一般為劍形或狹劍形,葉端尖銳,質地近紙質或薄革質。成株葉長細葉類一般為20~70cm;寬葉類為40~80cm甚至達150cm。由於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產生了與本種形態特徵差異的品種,而矮種奇葉類就是它們典型的表現型。
矮種是指它們的成株形態比它們的原種矮化了許多,但葉片不一定比原種窄,甚至更寬。而奇葉類的形態比原種產生了異化,甚至偏離了原來形狀,也比原種矮化了。因此,往往矮種也兼具奇葉的特徵。
矮種不能用一個固定的尺度來衡量,因小苗或環境不適造成弱小株與正常植株在高度上有相當距離,只能在其表現形態上來識別。其主要表現在葉片短厚,葉幅寬闊,葉柄短壯,葉尖圓鈍,特別是葉褲(葉甲)尖端圓鈍緊縮方為「珍品」。
葉形矮種一般在整片葉的形態上具有三個特定的條件:(1)葉尖突然收縮為順尖形態,平伸或緊縮成小尾尖向葉背倒鉤。多數葉片具有手指頭般圓鈍。(2)葉幅寬闊,其最寬的地方為葉尖下方1/3處,一般寬度與葉長之比為4:1~9:1。因為矮或短是相對而言,而葉長與寬之比就較好地描述矮種葉片形狀。(3)葉的整體形態呈龍船肚形或紡錘形,甚至是「湯匙」形狀。後出的葉具有這種形狀尤為重要。
葉厚度矮種的葉片多為厚革質。觀感上為葉質肥厚,比一般葉片厚1~2倍。有些矮種葉片較「硬」,遇到高溫乾旱天氣不易失水而產生脫水狀態。就是一些具有矮種葉形而葉片較薄的「矮種」在品質上就打了折扣。
甲形「甲」指俗稱的葉褲,是判斷一棵蘭林是否為矮種的一個主要參考性狀。一般認為,矮種的葉甲必須短而尖圓鈍。甲與甲之間距離較小,相互之間緊湊,大小差異不大,且所有葉甲緊抱葉柄,甲尖與葉柄緊密相靠。而有些矮種的葉甲向外叉與葉片分離者,在品質上就差一些了。而葉片具矮種葉片形態,但葉甲尖長而外又者,可能為「炮艇」了,當來新芽時,葉片就會產生了非矮種的正常形狀。葉甲的形態與花藝也具有一定相關性。故而矮種的葉柄的短圓一定要與葉片短鈍相配合,方能控制到整個植株的形態。
葉柄矮種的葉柄短壯且寬,俗稱矮腳。一般其為「指環」(葉片與葉柄接合部)不露出葉甲,這樣才能顯得整個植株矮而壯。
奇葉類往往與矮種聯系在一起的。因矮種有許多品種的葉形的表現上具有「奇形怪狀」,當然也有許多奇葉類具有一些矮種的特徵,而植株相當「高大」。總之,奇葉類的葉片形狀與原種正常形態出現在高度、排列及直曲的差異,具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皺紋指葉面不光滑而高低起伏,具有相當粗糙的直觀感覺。皺紋的起伏並不是葉片的底與面的平行起伏,而是由葉片的柵欄組織排列不整齊而有些細胞向上凸起排列而使葉面高低起伏,形成了「丘」形突起,俗稱「蛤膜皮」,如「慈龍」、「龍梅」等。皺紋有多種形式,有的細幼緊密均勻,有的粒粗深厚如龍鱗起伏,很具「質」感。皺紋在葉片前部較為突出。
高瓢葉片的形態猶如日常使用於舀水的「瓜瓢」而稱之。這種葉片葉柄較長,而葉片下半部較窄小,但從「指環」處逐漸向葉尖增大,到近葉前端最膨大後而突然緊縮收尾形成鈍圓。這種奇葉類的葉甲也較長但較為鈍圓。具有頭重腳輕的感覺,而富有藝術感染力。
水晶體 水晶體有否是造成奇葉類品種的主要因素。它在葉片組織中不含葉綠素或其它色素,而呈透明狀形似水晶礦而得名。它不均勻地分生於葉脈、葉的柵欄組織或葉桶內。在葉柄內尤為大量。因它的存在而造成了葉片的生長不均衡,產生皺折,起伏、扭曲、皺紋而造成奇葉形態。這種葉片雖然較尖,葉甲也尖長,但由於水晶體在葉基部生長而限制了其葉片增長,故含有水晶體植株較矮,如「言龍」(新品種)。水晶體有時呈「線藝」形狀分布,造成葉片縱折。如「安龍」(新品種)。但水晶體分布於葉片項部而形成「水晶項」。
「水晶體」在蘭株體內的機理尚不清楚。
虯蜷 這是由於葉片縱向「行龍」造成。葉片的葉肉組織在葉片縱向上生長不均勻,產生「行龍」使葉片嚴重扭轉生長,在葉片的整體排列產生「紊亂」而無序的感覺。這是非均衡的藝術構圖,具有相當的動感和力感。如「文山佳龍」是這一奇葉類的代表作。這些奇葉類品種在葉片、葉甲方面多數具有矮種所應有的特徵。
矮種奇葉類在形態的歸類上細分尚有許多類型。但是,我們從蘭株的整體組合上觀察,要考慮它們之間形狀疊加或涵蓋,當然,所有的特徵集中於一植株上那是「理想」或「完美」,而矮種奇葉類的藝術欣賞的源泉也就源於此了。
2. 蘭花名品有哪些 蘭花該怎麼種
中國蘭花主要為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對蘭花品種的鑒別主要奉行三看原則:一看葉形,二看花苞,三看開品。
一看葉形:在無花季節,人們對名品蘭花鑒別的主要依據是看葉形,包括葉芽、株形等。蘭芽出土時的色澤對蘭花品種的鑒賞有一定參考作用,芽期需仔細觀察。一般而言.凡新芽為白色、白綠色、綠色的,春蘭一般為素心品種,蕙蘭大多為素心或綠蕙;芽尖有白色米粒狀「白峰」的,有可能出細花。蘭花傳統名品大都相對穩定,其葉形也有一定的規律性,蘭藝家經長期實踐,對葉形特徵明顯的品種一般能憑眼看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如直立葉的汪字、泰素、老極品,環垂葉的宋梅、大一品,肥環葉的大富貴、扭曲葉的綠雲等。但蘭花由於種養環境不同,並非年年歲歲葉相同,於是蘭藝家們在觀葉的同時往往還要結合看花苞來鑒定品種。
二看花苞:蘭花傳統名品不但葉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們在鑒別時既要看葉形,又要看花苞。關於花苞的鑒定,前人總結出了蘭蕙頭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鈴的「五門八式」。
三看開品:對蘭蕙品種的鑒別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開品,這也是引種品種要見花引種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開品到位,見花就能鑒別出是何品種。
常見栽培的蘭花有春蘭(草蘭)、蕙蘭(九節蘭)、建蘭(秋蘭)、墨蘭(報歲蘭)、寒蘭等。
(1)春蘭。根肉質、白色。葉狹線形,長約20厘米一25厘米,邊緣具有細銳鋸齒,葉脈明顯。每莖1~2朵花,黃綠色,香味清幽。早春2~3月開花。品種繁多,通常依花瓣的形狀分為梅花瓣、水仙瓣、荷花瓣、蝴蝶瓣、素心瓣等型。名貴的品種有小打梅、宋梅、綠雲、汪字、鄭同荷等。
(2)蕙蘭。根肉質、淡黃色,葉線形,比春蘭直立而粗長,葉緣粗糙。一莖著花5~13朵,淡黃色,唇瓣綠白色,具紅紫斑點。花甚香,花期4—5月。名貴品種有程梅、送春、盪字、隆昌素等。
(3)建蘭。葉闊線形,長30厘米~60厘米,多直立,葉緣光滑。一莖著花6~12朵。花黃綠色乃至淡黃褐色,有暗紫色條紋。香味甚濃,花期7~9月。名貴品種有十三太保、龍岩素心、鐵骨素、銀邊大貢等。
(4)墨蘭。葉長50厘米一100厘米,寬達3厘米,光滑,先端尖,直立性。花莖高約60厘米,一莖著花5一』10朵,花瓣多具紫褐條紋。花期冬季至早春,有香味。名貴品種有綠墨、白墨、鸚鵡墨、徽州墨等。
(5)寒蘭。葉狹而直立。花莖細、直立,著花5—9朵。花小、花瓣狹,有黃、白、青、紅、紫等色,清香。花期秋末至初春。名貴品種有銀鈴、翠玉、紫雲、黎明等
3. 簡述熱帶蘭花與中國蘭花形態,栽培有什麼不同又有那些共同特點
熱帶蘭又稱為洋蘭,它的種類很多,如卡特蘭、蝴蝶蘭、大花蕙蘭、石斛蘭、文心蘭、兜蘭、萬代蘭等。熱帶蘭具有花朵碩大、花形奇特多姿、絢麗;花期長,可達3個月左右;栽培介質不是土壤而是樹皮、苔蘚等,很少發生病蟲害,能夠保持家庭的衛生整潔等特點,因此成為近年來深受市民喜愛的年宵盆栽花卉。 熱帶蘭屬於氣生根系,因此栽培介質要排水良好、保濕性強、透氣性能好。一般用苔蘚、木炭、碎樹皮即可,也可到花市上購買配製好的介質材料。平時管護熱帶蘭要保持盆土潮濕,表面乾燥時就應當澆水,並要求澆透。一般夏季每天澆1次,冬季每周澆2次至3次。夏季高溫時可在花盆周圍灑少量的水或者在葉面上噴水。在生長季節可每隔10天向植株施一次無機肥料配製的稀薄液肥或蘭花專用肥。熱帶蘭生長季節的適宜溫度為18℃至25℃,要有充足的室內散射光,避免陽光直接暴曬,以免影響生長和花期。在開花期,要把植株放在弱光照的地方,以便讓花得更加絢麗長久。越冬溫度要保持在10℃以上。 熱帶蘭花期後即可換盆,換盆時要剪去枯殘老根和殘花,晾乾後用浸泡透水的苔蘚包住根部即可上盆,填實新的栽培介質材料。在陰涼處擺放一周左右可按平時的管理方法養護。 熱帶蘭的繁殖方法常用分株法繁殖。方法是:在春季萌生新芽前或開花後將老叢株分開,分株的數量可視老株的大小而定,分株後的操作方法與換盆時操作方法相同。栽培熱帶蘭的花盆以土、陶、砂盆為宜,家庭栽培熱帶蘭為追求美觀,可在花盆外套上一個稍大的漂亮花盆。 熱帶蘭一般生長緩慢,從幼苗到成品花一般需要生長2年至4年,所以家庭養花一般都是到花卉市場上購買成品花。 蘭花按主要分為地生蘭、氣生蘭、腐生蘭三大類。由於地生蘭大部分品種原產中國,因此地生蘭又稱中國蘭,並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花之首。中國蘭花主要為蘭花的中心蕙蘭、春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有上千種園藝品種。 蘭科共750屬35 000餘種,而蘭屬70餘種。我國常見栽培種有: 四季名花春蘭又稱草蘭、山蘭、朵朵香。一莖1朵~2朵花,芳香。花期2月~3月。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傳統名貴品種有宋梅、蕙蘭龍字等。變種有線葉春蘭(C.georingii var.serratum),葉較細,花深綠色,無香氣或淡香。 國寶蕙蘭 又稱九子蘭、夏蘭。一莖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分布地區與春蘭相似。傳統名種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嶴素等。 變種有送春:俗稱絲茅腳九子蘭,葉片常排成兩列,花期7月~9月.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等地。變種有素心建蘭,包括名貴的金絲馬尾、玉沉大貢、龍岩素、大鳳尾素、觀音素、長汀素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肥大,無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鱗莖,俗稱蘆頭,外包有葉鞘,常多個假鱗莖連在一起,成排同時存在。葉線形或劍形,革質,直立或下垂,花單生或成總狀花序,花梗上著生多數苞片。花兩性,具芳香。花冠由3 枚萼片與3枚花瓣及蕊柱組成。萼片中間1枚稱主瓣。下2枚為副瓣,副瓣伸展情況稱戶。上2枚花瓣直立,肉質較厚,先端向內捲曲,俗稱捧。下面1枚為唇瓣,較大,俗稱蘭蓀。成熟後為褐色,種子細小呈粉末粉。 春蘭、蕙蘭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狀、質地等的不同變化分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種與素心等。梅瓣為萼片短圓,肉質較厚,稍向內曲,基部狹窄,捧瓣肉質肥厚先端內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開時微向上,名種有宋梅、西神梅等品種。水仙瓣為萼片稍長於梅瓣,先端漸尖,捧瓣質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種有汪字、翠一品等。茶瓣為萼片寬大,質厚,基部窄,先端寬而突尖,捧瓣不成兜,唇瓣較潤,微反卷,名種有大富貴、翠蓋花等。蝴蝶瓣為向下的兩枚萼片的內側,質地變厚,成波狀縐,並有紅色塊斑,有時整個萼片或花瓣數量突然增多(如綠雲,花冠常在8枚左右),或花朵形狀有特殊變化。素心為花被、花莖、苞片同一顏色,純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紋,名貴品種有張荷素、老文團素等。 蘭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質壤土,宜空氣流通的環境。 熱帶蘭花花與中國蘭花的區別: 一是種類不同。中國蘭花原產於我國長江以南的土生蘭,如春蘭、建蘭、蕙蘭、寒蘭等等。是喜姆比蘭屬中的地生小花種。洋蘭又稱西洋蘭,原產與熱帶和亞熱帶,如嘉德麗蘭、萬代蘭、蝴蝶蘭、春石角、大花喜姆比蘭等。洋蘭無論在外形,花朵色彩,香味,以至栽培方法等都與中國蘭不同。 二是栽培方法不同。我國栽培蘭花的歷史悠久,在長期栽培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培養地生小花種蘭花的經驗,如殖材選擇,光照和溫度的控制,澆水與施肥量界限,日常觀察和管理等等,總結出一套「中國蘭栽培方法」。這些方法與具有附生特徵的洋蘭栽培方法有明顯區別。 三是審美觀念和欣賞標准不同。東西方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不同。雖說人類的審美標准真、善、美是統一的,然而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我國人民有自己的獨特的審美觀念,並在欣賞蘭花時不斷將這種審美觀念溶入蘭花,又將其升華為一整套「中國蘭花欣賞標准」。以善為本,善是美與真的靈魂。這是中國人的審美觀念。以這種審美觀念欣賞中國蘭是中國蘭審美和鑒賞的獨特之外。洋蘭的欣賞則注重色和形,外溢於表。以色取悅,以形取寵,有外露而無類涵。與中國蘭
4. 中國蘭花的形態特徵與養護要點是什麼
中國蘭花(春蘭、惠蘭、台蘭、建蘭、墨蘭、寒蘭、兔耳蘭)
1.形態特徵為蘭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絕大多數為地生蘭。各部器官的特徵如下:(1)蘭根為肉質須根系,粗細相等並且肥胖粗壯,皮層細胞發達,還有共生的根菌附在根尖的外面,並有菌絲侵入表皮細胞的間隙內,擴大了根系的吸收范圍,起著根毛的作用。
(2)蘭莖大部分蘭科植物都有膨大多節的地下假鱗莖,葉和花葶均自假鱗莖上抽生而出;它的形狀因種類不同有圓形、卵圓形、扁球形、柱形等等。假鱗莖內能貯存水分,因此比較耐旱。
(3)葉除少數種類外,每個假鱗莖上的葉片都是一次抽生出來的,並且只長一次,葉片枯黃後地下的假鱗莖也隨著枯死,新葉是由新生假鱗莖生出來的。
葉片多呈劍形,革質,挺拔而堅硬,縱向葉脈明顯,葉背葉脈凸出,多數無葉柄。
(4)蘭花花被的外輪為花萼,內輪的為花瓣;花瓣中還有一枚特殊的唇瓣。雌雄蕊合生成蕊柱(圖2-49)。
圖2-49中國蘭花結構圖1.主瓣(中萼片);2.捧心(花瓣);3.鼻(蕊柱);4.副瓣(倒萼片);5.花梗;6.葉鞘;7.舌(唇瓣)
中國蘭花除個別的種類外,在一枝花葶上都開花數朵,由下向上數第二朵首先開放,然後是下面第一朵和上面第三朵開放,以後依次由下向上陸續開放。從花葶生長的姿態可分析出該種蘭花的習性,凡花葶直立生長的都是地生蘭,花葶彎曲的多是半附生蘭,花葶下垂的多是附生蘭。
(5)蘭果在花卉學中將蘭花的果實叫做「蘭蓀」,蘭蓀為蒴果,長卵圓形,具3~6棱;果熟後蒴果自脊部裂開而將種子散出。
(6)蘭籽蘭花的種子極其細微,每個蒴果含種子幾萬到上百萬粒之多,種子內含空氣,不易吸水,可漂浮在空氣中,但發芽率極低。
2.主要栽培種及其分布情況蘭屬植物共有40幾種,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南和西南亞熱帶地區;用於栽培的主要有以下7種:
(1)春蘭(草蘭、山蘭)葉狹線形,4~8片聚生,長20~40厘米,寬0.6~1.1厘米,葉緣有不明顯的細齒。花葶直立,花單生或雙生,黃綠色,也有白色和紫色品種。早春2~3月間開花。分布在浙江、安徽、河南和甘肅南部;以及四川和雲南的山野中(圖2-50)。
圖2-50春蘭的形態特徵(2)惠蘭(九節蘭、夏蘭)葉線形,5~7片聚生,葉緣粗糙,橫切面呈「V」字形,比春蘭寬且長,直立挺拔。花葶直立,高30~80厘米不等,每葶著花5~13朵,淡黃色,唇瓣白色,上具紫紅色斑點,香味較淡。花期4~5月。原產於我國中部和南部,以浙江為最多(圖2-51)。
(3)台蘭(金棱邊、小蜜蜂蘭)葉片短,寬而平滑,長15~30厘米。花葶斜出,比葉片短,每葶著花15~20朵或更多;花小而密聚,外瓣赤褐色,內瓣邊緣帶黃色,無香味。花期4~6月。原產於我國長江流域,耐寒能力強。
(4)建蘭(秋蘭、秋惠)葉寬線形,2~6片聚生,近直立生長,葉緣粗糙,長50厘米左右。花葶直立高30厘米,每葶著花6~12朵,黃綠色至淡黃褐色,上具暗紫色條紋,香味濃。花期8~9月。主要分布在華南和西南各省(圖2-52)。
圖2-51惠蘭的形態特徵(5)墨蘭(報歲蘭)具圖2-52建蘭的形態特徵,葉長劍形,4~5片聚生,長60~80厘米,寬3厘米,表面光亮,中肋略下凹,挺拔直立。花葶長約60厘米,每葶著花5~10朵;花色較深,上面具紫褐色條斑,香味濃。花期12月至來年2月。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流域,較耐寒(圖2-53)
(6)寒蘭具圖2-79建蘭的形態特徵,葉狹線形,長35~70厘米,寬1~1.7厘米,直立生長。花葶細而直立,每葶著花5~7朵;外花被片窄長,內花被片短寬,黃綠色略帶紫色,還有青、紫、桃紅、白、黃等花色品種,具芳香。花期10~12月。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浙江、江西和湖南等省(圖2-54)。
(7)兔耳蘭葉片短,呈狹橢圓形,基部有較長的葉柄,2~4片聚生。花葶長約20厘米,每葶著花5~6朵,淡綠色;唇瓣不明顯,3裂,中央裂片反卷,白色上有紫色條斑。花期5~7月。原產於我國華南、西南和台灣。
圖2-52建蘭的形態特徵3.習性喜溫暖和濕潤的氣候條件。春蘭和惠蘭的耐寒能力較強,寒蘭、墨蘭的耐寒能力居中,建蘭、台蘭和兔耳蘭的耐寒能力差。總的來說,在其原產地可在露地生長,向北則需盆栽於室內越冬。
中國蘭花大都是地生蘭,只有兔耳蘭為附生或半附生蘭,在原產地多野生在濕潤的山谷樹林下。在山嶺南坡陽光較多的地方葉片發黃,但開花較多;在山嶺陰坡見不到陽光的地方,葉叢繁茂,葉色油綠,但開花較少。
中國蘭花要求很高的空氣濕度,但對土壤含水量要求不高,土壤必須通氣透水,這是因為它們的肉質根能貯存水分,假鱗莖也生長在土中,還有與根系共生的根菌的呼吸作用都比較旺盛,需要良好的通氣條件,一旦通氣不良,肉質根和假鱗莖就會腐爛。它們的葉片表面都被有蠟質層,能阻止水分蒸發,一時缺水也不會凋萎。要求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pH值應在5~6之間,空氣的相對濕度應達到75%以上。
4.繁殖方法家庭養花均進行分株繁殖。盆栽蘭花3~4年應分栽一次。分株應在蘭花處於半休眠狀態時進行,墨蘭、寒蘭、惠蘭、春蘭等冬、春兩季開花的應在秋季分盆;建蘭、台蘭、兔耳蘭等夏末和秋季開花的應在春季分株。
用於分株繁殖的母株必須生長良好,無病蟲危害。分株前應停止澆水,只向四周噴水來提高空氣濕度,經過一周的時間迫使。地下根莖稍稍萎蔫,變得綿軟以後再脫盆分割,以免假鱗莖和肉質根受損。
脫盆後抖掉全部泥土,先剪掉老朽枯萎的老根和假鱗莖,然後再找出假鱗莖和假鱗莖相連的根狀莖,這個部位叫做「馬道」;圖2-53墨蘭的形態特徵以2~3個帶有葉叢的假鱗莖為一個分割單位,從「馬道」處剪開,分別上盆栽種,每盆可保持2~3葉片,當年即可觀賞並開花。在專業園林中生產蘭花時,過去多採用播種方法,必須製作培養基,保持恆溫恆濕,並在無菌條件下操作,播後半年到一年才能萌芽,8~10年才能開花。目前已改用組織培養來生產試管苗,以芽為外植體,接種在培養基上以後4~6周產生小小的原球體,將原球體一分為四重新培養,1~2個月後又可重新分割原球體來擴大種原。由原球體上長出芽和根而形成花苗。因此,用很少一點材料就能生產出成千上萬棵花苗來。
5.栽培和養護栽種前先把盆底排水孔鑿大,墊上3厘米厚的碎瓦片,撒上豆石將瓦片間的空隙填滿。
南方種蘭多用紅山泥合成1.5~2厘米厚的泥餅,再乘濕把泥餅切成小塊,曬干後抖開,從而做成蠶豆大小的泥丸。用這種泥丸做栽培基質,由於泥丸間的間隙較大,通氣透水性能極為良好,肉質根和假鱗莖位於泥丸之間,可以正常呼吸,與肉質根共生的根菌則扎入濕潤的泥塊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類營養元素。
我國北方沒有紅山泥,普通膠泥都呈鹼性反應,不能用來種蘭,需調制酸性腐殖土。取褐泥炭1份打成小塊,松針土2份(可用松木鋸末來代替)、小塊爐渣1份、大粒河沙1份,混勻後做培養基質使用。
圖2-54寒蘭的形態特徵上盆前,先用灑壺把培養土潤濕,含水量不要超過60%;栽種時切勿深栽,以假鱗莖的頂端與土面相齊為准,填土後提起花盆在土地上墩實,不要用手接壓;然後放在疏蔭下,暫時不要澆水,經常向四周噴水,將空氣濕度提高到80%以上,一周以後再正常澆水。
蘭花應蔽蔭養護,但也不要完全蔽蔭,否則開花不良。春、夏、秋三季最好放在室外疏蔭下養護,加強通風防暑降溫。室內如裝有空調機,盛夏季節移入室內則更為安全。為了減少經常噴水帶來的麻煩,可准備一個淺水盆,在水中放一個倒置的瓷盆,再把蘭花的花盆放在瓷盆上,可使蘭花四周始終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
南方養蘭不存在水質問題,北方水質含鹼,長期澆灌硫酸亞鐵容易造成盆土僵化,可澆灌涼開水或經日光曬過的涼水,如果有條件並且養的蘭花不多,澆灌飲用水公司送貨上門的蒸餾水則萬無一失。盆土應間干間濕,不能積水。
蘭花忌骯臟的有機肥料,可施用硫酸銨和磷酸二氫鉀1000倍液,生長旺季每半個月追施一次,每年共施5~6次。單純施用化肥葉面不亮,開花不香;最好在抽葶前用竹塊在盆土四周插孔,向孔內滴入幾滴食用油,每盆施用量不要超過25毫升,僅施一次即可取得明顯效果。
5. 中國蘭花有哪些主要種類
中國蘭花主要分為春蘭、蕙蘭、建蘭、墨蘭、寒蘭、春劍、蓮瓣蘭這7大類。
1、春蘭
春蘭一個花桿只開一朵花,偶爾會開2朵,這個特點是春蘭最明顯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辨認的地方,春蘭植株矮小,葉子狹帶形,每苗4-6片葉子,葉子邊緣有細小的鋸齒,假鱗莖小,花期1-3月,有香味,湖北地區的香味略淡,花色紅綠色為主,耐寒耐旱。
產地一般分布在雲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南部川滇交界地帶的會理等縣山地,以及與此兩地比鄰的地區。
6. 中國蘭花如何識別好壞,怎樣才能養好蘭花
大千世界,蘭花眾多,對蘭花品種,有的取其香,有的好其名,有的取其素,有的取其艷,有的取其新,評價蘭花應以色、型、奇、香、素、韻六字。色為花色鮮艷而俏麗,花色與葉色對比度大;型有梅瓣、荷瓣、竹葉瓣、柳葉瓣、線型瓣和蝶型瓣;奇是指花瓣的數、形、色非同尋常;香比作龍之晴;素為花的唇瓣具有單一色的白、綠、黃舌;韻是指整體姿態韻律美。蘭花的花瓣外輪為三片萼瓣,上方為頂瓣,兩側為副瓣。內輪上方兩片為棒瓣,稱棒心,下為舌,稱唇瓣。
初學者選蘭花可從建蘭、墨蘭著手,它們價低好養,北方選春劍、蕙蘭、建蘭較適合,管理粗放,墨蘭溫度要求高,花期正是北方嚴冬季節,越冬溫度要有保證。可根據蘭花花期先後,合理搭配品種:
春劍:通海春劍、大紅硃砂。四季春劍、袖珍、桃紅、矮樁春劍。
春蘭:春送、綠蘭、豆瓣蘭、雙飛燕、養老、國華、龍鳳呈祥、愛國、金鼎、大石門、大雪原、閃電、日出、鶴之華及大虎斑。
建蘭:小桃紅、鐵骨素、四季素、金邊大貢、貴妃素、金絲馬尾、荷花素、龍岩素、仁化白、金荷。
墨蘭:玉獅子、大屯麒麟、綠雲、桃姬、金鳥、文山佳龍、矮子王、黑金剛、黑珍珠、潘龍。
在選購時要到大型花卉市場長期蘭花攤位,大型國蘭公司和有信譽的網上選購。盡量買傳統的分株苗及優質返銷苗,要成叢購買,要老苗到新苗,選長勢壯,2個以上的新苗,在花期購買。
初學養蘭花選墨蘭,市場上有盆栽苗與裸根苗。盆栽苗有紫砂盆和黑塑料盆。黑塑料盆蘭苗長勢旺,通常為5~8苗,每苗2~5枚葉片叢生於橢圓形假鱗莖上,葉片直立像寶劍,葉片厚,深綠色,有光,花劍直立,粗壯,淺棕色,高50~80厘米,每箭有花10朵,棕色花瓣,有香味,花和花箭連結處有高粱粒大小的白色透明的蜜點,有黏性,盆底和外側有蘭根外露,表示服盆已久。葉上無褐斑、鐵銹色、黑色病斑、條紋及機械傷,葉尖無修剪過。紫砂盆除上述條件外,看基質上下是否一致。對蘭盆新而有光,基質色新,表土無小草或苔蘚,這是新上盆,選購要謹慎。對裸根苗如生長健壯、根系完整、無水漬、無病斑,葉片比盆栽苗長,3~5苗一叢,在2月底至3月末亦可購買。如蘭苗外用苔蘚包紮,根系長10厘米以下,假鱗莖用細鐵絲連結的不能買。盆苗在12月初到3月初,花苞要有1~2個開放,可以分辨真偽。
養蘭植料的選購,仙土有兩種:一種摻了紅磚碎,另一種沒摻,都可以直接上盆,它透氣、防積水、養分可緩釋,用於養壯苗效果好。但養弱苗易生肥傷斑。無土基質水苔、椰糠、石子等。水苔質輕吸水、蘭株發育快,管理方便,一個月才澆一次水,生根較快、白而圓直,要淺栽。冬天用椰糠入室過冬防冷濕傷根,澆水不慎易傷根。石子養蘭澆水方便,但需深栽。腐殖質摻沙利立苗,養分足,但新種蘭花恢復慢轉入正常生長後,苗壯花旺。以麻櫟樹葉腐殖土好。植金石由日本進口,栽培效果好。
蘭苗購後宜選泥瓦專用蘭花盆,直徑20~23厘米,可植春蘭2~3叢。植前盆底鋪一層綠窗紗上墊3~4塊盆片,上加3厘米碎磚粒、木炭,然後放入植料,將蘭株根系舒展其上,再加植料至離盆口2~3厘米,深以土接近葉的基部為宜,稍按實,使盆面呈饅頭形,上鋪翠雲草或青苔,用盆底透水法,盆面露出水面3~5厘米,使盆土濕透,置於陰涼處緩苗7~10天。
蘭花喜溫暖、蔭蔽、濕潤、空氣清新的環境。前人養蘭的經驗是喜潤畏濕,喜干畏燥,愛朝陽,避久陽,喜南暖、畏北寒,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幹,冬不濕的蒔養方法。不同種類對氣候要求不同,春蘭3~9月生長適溫18~24℃,9月至翌年3月為16~18℃,越冬溫度5℃左右。建蘭、墨蘭耐寒性差,冬季室溫以8~15℃為宜。春季每2~3天澆一次水,澆時要澆透使盆土濕潤,放在避風向陽處。開花後進入夏季,澆水要控制,不幹不澆,干透澆透。秋季要加大澆水量,特別是建蘭秋季是孕蕾期,最喜歡濕潤,可增加澆水次數。冬季進入半休眠期,澆水量要減少,宜中午澆水,見干見濕,但墨蘭冬季開花,水可多一些。用雨水或純凈水澆。
葉黃而薄宜施淡肥,葉黑而焦則傷於肥,葉干而毛宜澆水。一般說5月上旬開始,葉芽新出,生長旺盛,春蘭可稍濃一點液體氮肥,每半月一次,連澆3次。秋季花芽分化前,連施2~3次鉀磷肥為主的液肥,花謝後20天再施2次復合肥,三伏天及深冬停肥。有機肥用餅肥,醬渣、畜糞充分腐熟後加水15~20倍稀釋後施用。
這里值得指出的,宋代以前的蘭蕙均不是現在的國蘭,蘭指的是澤蘭,蕙為唇形科植物,故不宜將孔子屈原所說的蘭蕙加在今日的蘭花的頭上。
7. 全面介紹蘭花!
學名:Cymbidium goeringii 科屬:蘭科,蘭屬
別名:春蘭、蘭花、山花、草蘭、朵朵香
蘭花 屬蘭科,是單子葉植物,為多年生草本。高20一40厘米,根長筒狀。葉自莖部簇生,線狀披針形,稍具革質,2至3片成一束。總狀花序,花被2輪,肉質狀,內輪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紅色斑或無,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黃褐至淺黃,以不具褐色的純顏色者為貴異。根簇生,肉質,圓柱形。萌果三角形,種極小。早春由葉叢間抽生多數花莖,每莖頂開一花,花淡黃綠色,清香。
蘭花通常分為中國蘭和洋蘭兩種,蘭花源產我國,故稱中國蘭。中國蘭主要產於亞洲的亞熱帶,主產於我國長江流域各省山區、西南、華南和台灣各地亦有分布;洋蘭大多產在熱帶和亞熱帶林區。
蘭花是我國古老的花卉之一,栽培歷史已有二千多年,約有一百多個品種。依開花的時間分,有春蘭、夏蘭、秋蘭、寒蘭、報歲蘭。
蘭花極具觀賞價值,其朴實無華,葉色長青,葉質柔中有剛,花開幽香清遠,發乎自然,居「花草四雅」之首。因此人們將蘭花尊為「香祖」、「國香」、「天下第一香」。蘭花原生於深山幽谷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故有「花中君子」之譽。蘭花,葉態優美,花姿嬌媚,香馥幽異,是我國名貴花卉之一。所以,我國人民一直非常喜愛蘭花,總結積累了不少養蘭經驗,如「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幹,冬不濕。」和《養蘭中訣》。
蘭花入葯,葯名草蘭。葉治百日咳,根治扭傷,籽治目翳,花可治滯痢。
蘭花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於蘭科(Orchidaceae)植物,是單子葉植物中 的一個科,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地生或腐生。蘭科是有花植物中最 大的科之一,估計有800個屬,3萬~3.5萬個原生種。另外,在英國《國際散氏蘭花雜種登記目錄》中正式登記的人工雜交種約有四萬種以上,而且每年以1000種以上的數目增加。
我們常看到的國蘭和洋蘭,只是蘭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有觀賞價值的栽培種類,還有大量的野生蘭科植物分布於世界各地
國蘭
中國蘭花簡稱國蘭,通常是指蘭屬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種。假鱗莖較小,葉線形,根肉質;花莖直立,有花1至10餘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綠色有紫紅色斑點。種類不同葉和花形態及花期變化較大。產秦嶺以南及西南地區。栽培歷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自古以來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屈的象徵。形成有濃郁中華民族特色的蘭文化。用分株、播種或組織培養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氣排水好;喜半陰和濕潤的環境,墨蘭建蘭和寒蘭越冬溫度10℃左右,另外幾種5℃左右。
國蘭的起源與歷史
當今所稱的中國蘭花——國蘭,古代稱之為蘭蕙。正如北宋黃庭堅(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我們中國人觀賞與培植蘭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蘭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夫子曾說:「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他還將蘭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足以證明中國蘭花在歷史文化上所佔的地位。
但有關孔子時代對蘭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春秋時代的衛國在河南北部(今滑縣一帶),魯國在山東,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東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蘭花。因此他所說的芝蘭實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澤蘭。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認為孔子說的芝蘭生幽谷是對當時蘭花生態環境十分貼切的描述,而且當時的氣候比今天溫暖,河南一帶還生長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蘭花分布。因此,孔子當時路經深林幽谷時見到蘭花獨茂並不稀奇,他所說的芝蘭實為當今所稱的蘭花。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我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我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民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涌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0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岳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歐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藝蘭發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並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種蘭法》;1950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台灣所出版介紹國蘭的書籍和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藝蘭研究的一大成就。
藝蘭發源於中國,外傳至日本及朝鮮。現今日本對中國蘭花的興趣甚濃,其歷史淵源也是由中國開始。現今日本栽蘭已自成體系,發展為號稱「東洋蘭」的基地。至於朝鮮方面,藝蘭也必不可少地成為朝鮮人民崇尚之物,並使蘭花成為當今朝鮮人民作為高雅的花卉,陳設於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為令人稱頌的是,他們將蘭花作為一種高級的禮品來饋贈。
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願蘭蕙自然進入人們心靈的世界,共同將蘭藝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國粹發揚光大,以蘭會友,共同進步。
8. 中國蘭花介紹,中國蘭和熱帶蘭的區別
當前花卉市場上比較流行的熱帶蘭主要有:
1.卡特蘭。
花姿絢麗,品種繁多,素有「蘭花之王」的美稱。
卡特蘭的花色除了藍色和黑色外幾乎都有,每個花朵上還具有多種顏色。
2.蝴蝶蘭。
因其花朵下垂,花姿猶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而得名,被譽為「蘭花之後」。
長長的花梗上自下而上依次開出飛蝶狀的花朵,可連續觀賞60天至70天。
花色有白、紫、紅、橙等色,一年四季都會有不同品種的蝴蝶蘭開花。
3.大花蕙蘭。
又稱虎頭蘭,其品種多、株形大、花瓣大,色彩艷麗且花色多,有紅、白、綠、黃、粉、紫和各種過渡色和復合色,花莖挺立,花期長達2個至3個月。
是世界上栽培最廣泛的洋蘭之一。
4.石斛蘭莖肥厚,植株落落大方,姿態可親,每個花莖可開花20 朵至70朵,且有淡淡的香味,每個花朵可開放1個至3個月。
熱帶蘭一般生長緩慢,從幼苗到成品花一般需要生長2年至4年,所以家庭養花一般都是到花卉市場上購買成品花。
9. 怎樣栽培管理中國蘭花
1.選購初養蘭花,特別在北方購蘭要慎重,蘭花由於產地不同,溫、濕度、水土酸鹼度及海拔高度的不同都有一個適應的問題,豫、浙、皖產的蘭花生長環境靠近北方,栽養易成功,四川、雲南的蘭花,可先選墨蘭、四季建蘭,後試養春蘭、蕙蘭。購蘭一定要買帶花壯苗,見不到花、弱苗、有病蟲害、爛根、單株苗、來路不明的不要。在品種選擇上,初養者先買建蘭,因為他適應性、抗逆性強,切莫求高求忌求全,一般來講珍稀奇品種都是比較難養的。一般在春季3~5月買蘭比較適合。在選購時首先要挑根系完整、健壯、自然連接成大塊而損傷少者,根色不發黑或中空,為灰白色,葉色鮮綠發亮有光澤,葉叢齊全,株型勻稱、端正、無黑斑或枯黃者,花蕾要飽滿,充實,花苞挺拔,苞葉脈紋清晰,每棵有3~5束葉較理想,葉束繁多易蒔養成活。沒有受凍半透明水漬狀。千萬不要購蘭販用葯物處理的蘭苗及用土法催花的蘭苗,迎合人們見花心切的心理。
蘭株購回後用清水清洗,根須有干縮的要放在清水中浸泡,待根吸足水分、恢復如初時將蘭株撈出晾乾。把傷根、斷根、枯腐根修剪好,放在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經修整晾曬干後栽植。
2.上盆,栽植春蘭最好選泥瓦盆,因為瓦盆透氣性好,利於蘭根生長,瓷陶盆、塑料盆盆壁不透氣,不利初栽蘭株的成活。一般選直徑20~23厘米的泥瓦盆,可栽種春蘭2~3叢。種植前在盆底排水孔鋪一小塊窗紗,防止害蟲從盆底爬入傷根。窗紗上墊3~4塊碎盆片蓋住盆底孔,在盆底鋪一層粗砂粒或粗山泥粒,約為盆深的1/4,亦有用小碎石子、碎磚粒或木炭,然後放3厘米厚的基質,基質可用蘭花泥、泥炭、陶粒、腐殖質含量豐富的培養土,亦有用腐葉土加腐熟的鋸屑各蘭混合。將蘭株放入盆中,使根系舒展並均勻分布在盆中,加入培養基質,加時可先粗後細,繼續加土並搖動,使根與土緊貼,最後加土至盆沿,離盆口2~3厘米,深度以土接近葉的基部為宜,稍按實,使盆面呈饅頭形,上鋪翠雲草或白石子或清苔,以免盆土板結。
上盆後如盆土不幹可不必澆水,亦可用盆底透水法,盆面露出水面3~5厘米,使盆土濕透,置於陰涼處7~10天緩苗。盆放在離地0.8~1米的盆台上,要保持較高的濕度,良好的通風,溫度5℃左右,盆土要適當乾燥,保證良好的透氣性,這亦是蘭苗成活的關鍵一環。新植苗年內不施肥。
如用分株法進行分盆,冬春開花的宜在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分株,夏秋開花的宜在早春發芽前(3月至4月上旬)分盆。由於蘭花每年發新根、新葉只有一次,所以一般2~3年分盆一次。分株時用水握住盆,輕輕將母株從盆內磕出,除去泥土,剪掉腐敗的根葉,用清水洗凈,放陰涼處晾曬3~5小時,待浮水消失根發白變軟略有皺縮時,用利刀在假鱗莖間切開,切口塗以木炭粉或硫磺粉,陰干後栽植,分株時每束蘭株至少4個連結在一起的假鱗莖,分株操作要細心,防止碰傷芽和肉質根。
10. 中國蘭花養殖技術
怎樣種蘭花
初入行的「蘭友」自然對種蘭花有著很大的熱情。但僅有熱情是不夠的,還有必要掌握一些栽培蘭花的基本知識——
(一)首先解決好栽植蘭花場地環境
蘭花栽植可分為庭院栽植和田地大面積的栽植。一般家庭養蘭可選用陽台或天台,也可以在窗檯搭建小棚。有條件的可以建造玻璃溫室。但種植場所,不管在陽台、天台或窗檯要建造適當的遮光網來遮擋陽光和風熱,要有良好通風條件,保持適當的濕度。夏天太熱時,還要在棚頂加一層活動的遮光網,以靈活控制光照。
(二)選擇好的植料和盆具
蘭盆:蘭盆是蘭花的居室,對蘭花生長影響較大。過去傳統養蘭用大瓦盆,現在種高檔蘭多數用小型喇叭盆。有陶盆的也有塑盆的,各有各的優缺點。使用什麼盆好,要看各人的習慣和栽培品種而定。但在一個蘭棚內最好使用同一樣而有大小不同規格的蘭盆,以便今後統一管理。
植料:養蘭植料(基料)過去多用塘泥,現在種精品改用塘基石、浮水石、風化石、吸水石、陶料等植料。大田種家蘭多數用木屑、谷殼、葯渣、煤渣、海沙、花生殼等軟質植料,用泡沫塑料墊底等。混合使用比較多。使用這些植料各有長處和短處。究竟使用什麼植料比較好,亦要看各人的習慣,栽培品種和使用的盆具(盆具與植料互相配合)而定。
(三)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
要種好蘭花,還必須掌握好淋水、施肥及防治病、蟲害的管理。其中的施肥原則一般要選擇晴天施,施肥原則薄施、勤施、冬眠期不施 。建議多參加養蘭實踐,平時要多看書、多參觀、多請教、不懂就問,並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教訓,才能不斷提高栽植蘭花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