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竹荷花
『壹』 龍岩永定
1998年8月23日省民政廳閩民行[1998]266號文批復和1998年9月7日龍岩市人民政府龍政[1998]綜617號文通知永定縣仙師鄉錦西居委會劃歸峰市鄉和峰市鄉政府駐地遷移:一、永定縣仙師鄉錦西居委會劃歸峰市鄉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峰市鄉轄峰市街居委會、錦西居委會和泥角、高山、桃泉、長化、河頭、三峰、大元、書嶺、俄生、信美、忠信、黃磜、磜頭、新坑等14個村委會。二、峰市鄉政府駐地由峰市街遷至錦西。1998年9月9日省民政廳閩民行[1998]284號文批復和1998年9月10日龍岩市人民政府龍政[1998]綜620號文通知永定縣峰市撤鄉建鎮:撤銷峰市鄉,設立峰市鎮,以原峰市鄉的行政區域為峰市鎮的行政區域。設鎮後,政府駐地不變,實行鎮管村體制。年底,永定縣轄10個鎮、14個鄉,12個居委會、260個村委會。
鳳城鎮駐南郊,轄8個居委會(東方、南郊、西北、大州、書院、下坑、長化、大元)。
坎市鎮駐坎市街,轄1個居委會(坎市街)、6個村(秀山、文館、清溪、新羅、浮山、洽溪)。
下洋鎮駐下洋,轄20個村(陳正、東山、西山、北斗、下洋、中川、富川、覺川、思賢、東聯、沿江、下坪、大瑞、丹竹、上川、初溪、月流、三聯、廖陂、霞村)。
撫市鎮駐社前,轄17個村(社前、里興、撫溪、橋河、五聯、鵲坪、華豐、龍川、五湖、東安、中湖、基安、溪聯、貝溪、協興、中在、新民)。
高陂鎮駐睦鄰,轄1個居委會(先富街)、11個村(富嶺、平在、沾溪、睦鄰、上洋、西陂、北山、和興、黃田、許佳、曲峰)。
湖雷鎮駐下湖,轄27個村(下湖、下寨、湖瑤、桐田、白□、前坊、羅灘、石坑、淑雅、道仁、竹蘭、高石、深度、羅陂、上湖、上北、上南、增瑞、尺度、荷花、蓮塘、溪口、錦溪、象基、潘坑、弼鄱、玉文)。
湖坑鎮駐新街,轄16個村(湖坑、西片、五黃、新街、六聯、洪坑、奧杳、山下、吳屋、樓下、洋多、新南、南中、南江、實佳、吳銀)。
培豐鎮駐大排,轄11個村(大排、孔夫、長流、文東、振東、文溪、上和、豐田、嶺東、洪源、東中)。
峰市鎮駐錦西,轄2個居委會(峰市街、錦西)、11個村(泥角、高山、桃泉、河頭、書嶺、俄生、信美、忠信、黃磜、磜頭、新坑)。
龍潭鎮駐龍潭,轄7個村(龍潭、銅聯、聯中、楓林、上西、上寨、虞溪)。
城郊鄉駐南郊,轄11個村(中坑、龍門、東溪、樟牛、上下斜、古一、蘭地、雙溪、古二、桃坑、三峰)。
仙師鄉駐仙師,轄15個村(仙師、務田、蘭崗、九坑、西洋、書華、秀富、大阜、金寨、三壩、華僑、石鼓、恩全、錦豐、大嶺)。
洪山鄉駐田梓,轄13個村(尚逕、下逕、上山、田梓、逕里、河東、河西、中村、碩傑、五坑、西聯、尚賢、石圳)。
湖山鄉駐三來州,轄9個村(三來、賽華、里佳、桂坪、漳溪、象湖、楊山、黃坑、桂象)。
岐嶺鄉駐井下,轄14個村(湖河、下山、井下、蒲山、龍湖、豐村、八聯、石培、中社、培上、外坑、新村、內坑、竹聯)。
大溪鄉駐太聯,轄8個村(大溪、太聯、坑頭、黃龍、聯和、莒溪、湖背、三堂)。
高頭鄉駐高北,轄5個村(高東、高南、高北、梅花石、大嶺下)。
古竹鄉駐古竹,轄9個村(黃竹煙、坪洋、大德、陂子角、古竹、瑤下、溪口呂、蛟塘、田洋)。
虎崗鄉駐虎北,轄6個村(虎東、虎北、虎西、龍溪、漢洋、城下)。
堂堡鄉駐村中,轄10個村(河坑、村中、寶溪、蛟塘里、三堡、賽智、珠羅、磜下、香溪、下村)。
合溪鄉駐溪南,轄13個村(王社、菜地、天豐、武北、溪南、洪教、袍山、馬子凹、湯湖、上調吳、合調、藕絲、下調吳)。
金砂鄉駐西田,轄6個村(上金、赤竹、金砂、下金、卓坑、秀山)。
西溪鄉駐富家,轄5個村(禮田、羅坑、富家、四聯、肖地)。
陳東鄉駐陳東,轄10個村(岩太、石嶺、石龍、園東、蕉坑、榕蛟、陳東、高峰、城東、共星)。
2000年,永定縣轄10鎮14鄉:鳳城鎮、坎市鎮、下洋鎮、撫市鎮、高陂鎮、湖雷鎮、湖坑鎮、培豐鎮、峰市鎮、龍潭鎮、城郊鄉、仙師鄉、洪山鄉、湖山鄉、岐嶺鄉、大溪鄉、古竹鄉、虎崗鄉、堂保鄉、合溪鄉、金砂鄉、西溪鄉、陳東鄉、高頭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11587人,其中: 鳳城鎮 39725 坎市鎮 26816 下洋鎮 28041 湖雷鎮 30039 高陂鎮 38272 撫市鎮 26942 湖坑鎮 17699 培豐鎮 37869 龍潭鎮 18311 峰市鎮 8648 城郊鄉 9353 西溪鄉 2843 金砂鄉 5118 仙師鄉 17467 洪山鄉 9565 湖山鄉 7894 岐嶺鄉 11044 古竹鄉 11163 堂堡鄉 10936 合溪鄉 12374 虎崗鄉 14291 大溪鄉 9968 陳東鄉 9950人、高頭鄉 7259人。
2003年,永定縣轄10個鎮、14個鄉:鳳城鎮、坎市鎮、下洋鎮、撫市鎮、高陂鎮、湖雷鎮、湖坑鎮、培豐鎮、峰市鎮、龍潭鎮、城郊鄉、仙師鄉、洪山鄉、湖山鄉、岐嶺鄉、大溪鄉、古竹鄉、虎崗鄉、堂保鄉、合溪鄉、金砂鄉、西溪鄉、陳東鄉、高頭鄉。2003年末,戶籍人口46.3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26萬人。
2005年底,全縣共有24個鄉(鎮),其中10個鎮、14個鄉;共有279個村(居)民委員會,其中社區居民委員會18個、村民委員會261個。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貳』 金色的蓮花中間是佛四周是噴泉在哪裡
好像是九龍灌浴。無錫靈山。
無錫市濱湖區馬山鎮古竹路靈山勝境
『叄』 收集有關梅花 菊花 荷花 竹子的成語古詩,並幫我解釋一下
梅:
梅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
唐·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適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詠寄人
唐·劉禹錫
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
梅花
唐·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
唐·庾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雪裡覓梅花
唐·蕭綱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裡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
菊:
⑴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稹《菊花》)
⑵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題菊花》)
⑶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菊花》)
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鄭谷《菊》)
⑸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范曾大《重陽後菊花三首》)
⑹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恰如退士垂車後,勢利交親不到門。 (范曾大《重陽後菊花三首》)
⑺ 羞與春花艷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風。
不須牽引淵明此,隨分籬邊要幾叢。 (劉克庄《菊》)
⑻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味濃。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 (鄭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階砌,檐深承露難。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陳佩《瘦菊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由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朱淑真《黃花》)
陶淵明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鄭板橋在《畫菊與某官留別》中寫道:「進又無能退又難,宦途踞蹐不堪看。吾家頗有東籬菊,歸去秋風耐歲寒。」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是大文學家曹雪芹的心境
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寫下了「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黃巢:「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唐代詩人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劉禹錫
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瑩靜真琪樹,分明對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紅裝。粉蝶來難見,麻衣拂更香。
向風搖羽扇,含露滴瓊漿。高艷遮銀井,繁枝覆象床。
桂叢慚並發,梅蕊妒先芳。一人瑤華詠,從此播樂章。
菊
袁崧
靈菊植幽崖,擢穎凌寒飆。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條。
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人少年場。
荷:
詠蓮詩賦
青陽渡
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詠芙蓉
南朝·梁 沈 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采 蓮
南朝·梁 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詠同心芙蓉
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夏歌
南朝·梁 蕭 衍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
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詠荷詩
江 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
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采蓮曲
隋 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
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
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
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秋池一株蓮
隋 弘執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古風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
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子夜吳歌(其二)
唐李 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采蓮曲
南朝梁 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折荷有贈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賦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陳 祖孫登
浮照滿川漲,芙蓉承落光。
人來間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軾不定,菱歌引更長。
采采嗟離別,無暇緝為裳。越 女
唐王昌齡
越女作桂舟,還將桂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
將歸問夫婿,顏色何如妾。詠江南可采蓮
南朝梁劉 緩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紅。
楫小宜回徑,船輕好入叢。
釵光逐影亂,衣香隨逆風。
江南少許地,年年情不窮。
東林寺白蓮
唐白居易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
白日發光彩,清飈散芳馨。
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
我慚塵垢眼,風此瓊瑤英。
乃知紅蓮花,虛得清凈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結才成。
夜深眾僧寢,獨起繞池行。
欲收一顆子,寄回長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京兆府栽蓮
唐 白居易
污溝貯濁水,水上葉田田。
我來一長嘆,知是東溪蓮。
下有青污泥,馨香無復全。
下有紅塵撲,顏色不得鮮。
物性猶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棄捐。
昔在溪中日,花葉媚清漣。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門前。
竹:
昌谷北園新筍·四首
(唐)李賀
一、
籜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數寸泥。
二、
斫取青光寫楚辭,賦香春粉黑離離。
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三、
家泉石眼兩三莖,曉看陰根紫陌生。
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四、
古竹老梢惹碧雲,茂陵歸卧嘆清貧。
風吹千畝迎風嘯,烏重一枝入酒樽。
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題劉秀才新竹
(唐)杜甫
數徑幽玉色,曉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礙入簾雲。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斫竹
(唐)杜甫
寺廢竹色死,宦家寧爾留。
霜根漸隨斧,風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處送悠悠。
摘自《樊川詩集注》
新竹
劉兼
近窗卧砌兩三叢,估靜添幽別有功。
影縷碎金初透日,聲敲寒玉乍搖風。
天憑費叟煙波碧,莫信湘妃淚點紅。
自是子猷偏愛竹,虛心高節雪霜中。
東湖新竹
陸游
插棘掠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淪漪。
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籜初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
官閑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
雲溪觀竹戲書二絕句
陸游
氣蓋冰霜勁有餘,江邊見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點塵埃住得無。
溪光竹聲兩相宜,行到溪橋竹更奇。
對此莫論無肉瘦,閉門可忍十年飢。
摘自《陸游詩集》第一冊
初食筍呈座中
(唐)李商隱
嫩籜香苞初出林,五陵論價重如金。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雲一寸心?
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古詩台歷
湘竹詞
(唐)李商隱
萬古湘江竹。無窮奈怨何?
年年長春筍。只是淚痕多!
酬人雨後觀竹
(唐)薛濤
春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
眾類亦雲茂,虛心寧自持。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
竹離亭
(唐)薛濤
蓊鬱新栽四五行,常將勁節負秋霜。
為緣春筍鑽牆破,不得垂陰覆玉堂。
摘自《薛濤詩箋》
庭 竹
(唐)劉禹錫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煩君惜取根株在,欲氣伶傖學鳳凰。
(詩竹)
(三國)關羽
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
莫嫌弧葉淡,終久未凋零。
詩謎
想當年幽居深山,綠鬢婆娑,
引多少騷人墨客。
自歸郎手,經了多少風波,
受了多少折磨。到如今,
直落得青少黃多!休提起—提起來,
珠淚滿江河!
栽竹
(唐)杜甫
本因遮日種,欲似為溪移。
歷歷羽林影,疏疏煙露姿。
蕭騷寒雨夜,敲鼓晚風時。
故國何年到,塵冠掛一枝。
墨竹圖軸
(明)夏昶
聞群初夏盡交歡,寫贈琅環著意看。
但願虛心同晚節,年年此日報平安。
摘自《中國歷代題畫詩選注》
題蘭竹卷
(明)文彭
西窗半日雨浪浪,雨過新梢出短牆。
塵上不飛人跡斷,碧陰添得晚窗涼。
摘自《題畫詩絕句百首賞析》
效李艾山前輩體
(清)鄭板橋
秋風何自尋,尋入竹梧里;
一片梧陰,何處秋聲起?
和學使者於殿元枉贈之作
(清)鄭板橋
十載楊州作畫師,長將赭墨代胭脂。
寫來竹柏無顏色,賣與東風不合時。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鄭板橋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籬竹
(清)鄭板橋
一片綠陰如洗,護竹何勞荊杞?
仍將竹作芭籬,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鄭板橋
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滿庭除,灑然照新綠。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綠,
莫被風吹散,玲瓏碎空玉。
竹
(清)鄭板橋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題畫
(清)鄭板橋
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
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
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
任他逆風嚴霜,自有春風消息。
題畫
(清)鄭板橋
一陣狂風倒卷來,竹枝翻迴向天開。
掃雲掃霧真吾事,豈屑區區掃地埃。
題畫
(清)鄭板橋
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
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
竹
(明)李日華
清風一榻水雲邊,不獨柳眠竹亦眠。
束得古書來作枕,夢中熟記篔簹篇。
筍竹二首
(清)鄭板橋
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
分付廚人休斫盡,清光留此照攤書。
筍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廚房剝春筠,
此身願辟千絲篾,織就湘簾護美人。
題畫
(清)鄭板橋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竿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題畫
(清)鄭板橋
我有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
為鳳為龍上九天,染遍雲霞看新綠。
題畫
(清)鄭板橋
畫根竹枝扦塊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雖然一尺讓他高,來年看我掀天力。
題畫 竹二首
(清)丘逢甲
(一)
拔地氣不撓,參天節何勁。
平生觀物心,獨對秋篁影。
(二)
此君在今日,大覺無不可。
風雨震諸天,空山自龍卧。
摘自《清詩精華錄》
竹石軸
(清)李方膺
人逢俗病便難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墨法未幹才擱筆,清風已凈肺腸泥。
摘自《中國歷代題畫詩選注》
詠竹
(清)紀瓊
風來笑有聲,雨過凈如洗。
有時明月來,弄影高窗里。
摘自1988年《絕句千家台歷》
詠竹
(明)李日華
逗煙堆雨意蕭森,峭石摩挲足散襟。
記卻灑瓢深草里,醉醒月出來尋。
詠 竹
宋·文同
(忽憶故園修竹因作此詩)
故園修竹繞東溪,占水浸沙一萬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應是怪歸遲。
摘自《132名中國國畫家》
春江曉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筍
宋·王元之
數里春畦獨自尋。迸犀抽錦亂森森。
田文死去賓朋散。拋擲三個玳瑁簪。
摘自《詠物詩選》
謝劉仲行惠筍
宋·朱子
誰寄寒林新屬筍,開奩喜見白參差。
知君調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詠物詩選》
竹
唐·李建勛
瓊節高吹宿風枝,風流交我立忘歸。
最憐瑟瑟斜陽下,花影相和滿客衣。
摘自《詠物詩選》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歸傍砌栽。
好風終日起,幽鳥有時來。
篩月牽詩興,籠煙伴酒杯。
南窗輕睡起,蕭颯風雨聲。
竹
唐·鄭谷
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時復間松。
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巰侵見前峰。
侵階蘚折春芽迸,繞徑莎微夏陽濃。
無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竹
唐·韋式
竹,臨池,似玉。
悒露靜,和煙綠。
搶節寧改,貞心自束。
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
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訂本》
從韋續處覓綿竹
唐·杜甫
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寄題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
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衡陽道中二絕
宋·范成大
黑羖鑽籬破,花豬突戶開。
空山竹瓦屋,猶有燕飛來。
發合江數里,寄楊商卿諸公
宋·范成大
臨分滿意說離愁,草草無言只淚流。
船尾竹林遮縣市,故人猶自立沙頭。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襄西果園四十畝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無定居。
遠游長兒子,兒地別林廬。
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蔭白茅,綠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呤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隱過酒罅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翦伐,會見拂雲長。
食筍詩
唐·白居易
此處乃竹鄉,春筍滿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來早市鬻。
竹里
清·蒲松齡
尤愛此君好,搔搔緣拂天,
子猷時一至,尤喜主人賢。
摘自《聊齋詩集》
詠竹
清·吳昌碩
客中常有八珍嘗,那及山家野筍香。
寄罷篔簹當獨惆悵,何時歸去看新篁。
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長竹
唐·陳陶
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
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
竹石
清·鄭板橋
淡煙古墨縱橫,寫出此君半面,
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清·鄭板橋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詠竹著
明·陳良規
殷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嘗;
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去忙。
摘自《健康報》1989.7.1
詠竹
宋·黃庭堅
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
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陳 陶 .唐(847-859為仕)。嵩伯。
福建南平或江西波陽人。
題僧院紫竹
喜游蛟井寺。復見炎州竹。
杳靄萬丈間。嘯風清獨速。
竹十一首之一
不厭東溪綠玉君。天壇雙鳳有時間。
一峰曉似朝仙處。青節森森倚絳雲。
竹十一首之二
萬枝朝露學瀟湘。杳靄孤亭白石涼。
誰道乘龍不得雨。春雷入地馬鞭狂。
竹十一首之三
嘯入新篁一里行。萬竿如瓮鎖龍泓。
驚巢翡翠無尋處。閑倚雲根刻姓名。
竹十一首之四
青嵐帚亞思祖。綠潤偏多憶蔡邕。
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
竹十一首之五
迸玉閑抽上釣磯。翠苗番次脫霞衣。
山童泥氣青驄馬。騎過春泉掣手飛。
竹十一首之六
須題內史琅 塢。幾醉山陽瑟瑟村。
剩養萬莖將掃俗。莫教凡鳥鬧雲門。
竹十一首之七
一溪雲母間靈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誰識雌雄九成律。子喬丹井在深涯。
竹十一首之八
燕燕雛時紫米香。野溪羞色過東牆。
諸兒莫拗成蹊筍。從結高籠養鳳凰。
竹十一首之九
一節呼龍萬里秋。數節垂海六鰲愁。
更須瀑布峰前種。雲里欄干過子猷。
竹十一首之十
丘壑誰話碧鮮。靜尋春譜認嬋娟。
會當小殺青瑤簡。圖寫龜魚反上天。
竹十一首之十一
玄圃千春閉玉叢。湛陽一祖碧雲空。
不須騷屑愁江島。今日南枝在國風。
王安石 .宋(1021-1086)。字介甫,半山,
江西臨川人。
次韻張子野竹林寺二首其二
京峴城南隱映深,兩牛鳴地得禪林。
風泉隔屋撞哀玉,竹月緣階帖碎金。
竹里
竹里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
閑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
和耿天 以竹冠見贈四首其一
竹根珠勝竹皮冠,欲著先須短發干。
要使竹林有共見,不持方帽御風寒。
和耿天 以竹冠見贈四首其二
無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截皮干。
故人戀戀睇袍意,豈為哀憐范叔寒。
和耿天 以竹冠見贈四首其三
玉潤明信好冠,錯力剜出鮮紋干。
不忘君惠常加首,要使歡盟未可寒。
和耿天 以竹冠見贈四首其四
冠工新意斷檀欒,霧卷雲蒸久未乾。
遺種山林真自稱,何須貂暖配金寒。
竹窗
竹窗紅莧兩三根,山色遙從水際門。
只我近知牆下路,能將屐齒記苔痕。
華藏院此君亭詠竹
一徑森然四詩人座涼,殘陰余韻去何長。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煩君惜取根株在,欲乞憐倫學鳳凰。
次韻張子野竹寺
風泉隔撞哀玉,竹月緣階貼碎金。
陶淵明 .東晉(365-427)。潛,元亮。
江西九江人。
桃花園詩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藝。
歸園田居五首其四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
井烘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
是以植杖翁。悠悠不復返。
歸園田居
井灶有遺處。修竹帶平津。
王貞白 .唐(895年進士)。有道。
江西永豐人。
洗竹
道院竹繁教略洗。鳴琴酌酒看扶疏。
不圖結實來雙鳳。且要長竿釣巨魚。
錦籜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饌稱清虛。
有時記得三天事。自相琅 節下書。
孫峴 唐 文山。江西贛州人。
送鍾元外賦竹
萬物中瀟灑。修篁獨逸群。
貞姿曾冒雪。高節欲凌雲。
細韻風初發。濃煙日正熏。
因題偏惜別。不可暫無君。
樂史 .宋(930-1007)。子正。
撫州宜黃(今江西)人。
慈竹
蜀中何物靈,有竹慈為名。
一叢闊數步,森森數十莖。
長莖復短莖,枝葉不崢嶸。
去年笱已長,今年笱又生。
高低相倚賴,渾如長幼情。
孝子侍父立,順孫隨祖行。
吾聞唐之人,孝行常忻忻。
鄆州張公藝,九世同一門。
大帝聞其名,衡茅降至尊。
朱熹 .宋(1130-1200)。元晦。
江西婺源人。
新竹
春雷殷岩際,幽草齊發生。
我種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獲幽林賞,端居無俗情。
次韻擇之詠竹
竹塢深深處,檀欒繞舍青。
暑風成慘淡,寒月助清冷。
客去空塵塌,詩來拓采欞。
此君同一笑,午夢頓能醒。
丘子野表史郊園詠竹
移自溪商園。種此牆陰路。
牆陰少人行。來歲障幽戶。
公濟因君次韻
新筍因君寄,康廬入夢中。日日來
丹元余故宅,翠竹尚余風。
猶嫌有兼味,不似一源攻。
和劉秀野新筍
修修江上林,白日暗風雨。
下有萬玉虯,三冬卧寒土。。
『肆』 關於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蓮峰鎮城市公園美景的作文
龍岩市位於北緯度23分—26度02分,東經115度51分—117度45分,地處台灣海峽西岸、福建省的西部,通稱閩西。東與福建省泉州、漳州兩市接壤,西與江西省贛州市交界,南與廣東省梅州市毗鄰,北與福建省三明市相接,距廈門142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下同)、泉州216公里、福州376公里。龍岩是距離廈門最近的內陸鄰海城市,也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延伸兩翼、對接兩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樞紐與重要通道。
如果是新羅區的話,就去龍硿洞看看,據說挺漂亮的,可以照照像。其他縣城的話,永定土樓是一定要去的。還有連城的冠豸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不過這時候去好像有點冷。旅館到處都是,你們只要下了車,買張地圖就可以了。汽車站對面就有。坐汽車比較方便。從市區到縣城,每天都有很多車,過二三十分鍾就一班,尤其是去冠豸山和土樓,車很多。不過,最好有永定那兒的同學,帶你們進去不要門票錢。不用導游,到時隨便問問當地人就可以了。客家人還是很好客的。坐車的時候先談好價,多問幾個,小心挨宰!!!吃飯的問題就更簡單了,龍岩人愛吃清湯粉 面,中山路上有很多,還有永定的牛肉丸,小時候我最愛吃了。長汀的泡豬腰,還不錯,街上小吃店都有,直接到中山路就行。出了汽車站向右直直地走,幾百米就到。不用坐車,走路去很近。3天足夠了。三天時間只能去這三個地方,規劃一下,一天去一個,每天來回都可以住在新羅區,比較方便,也不貴。
龍岩最特色的是清湯粉。。。。
清湯粉是福建龍岩特產。它起源於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曹溪鎮,歷史已有好幾百年,是龍岩的名小吃,也是不少龍岩人的最愛。清湯粉是以鍋中滾水燙熟的龍岩米粉為主料,配以添加了特製調料新鮮豬骨湯,再依個人喜好鋪上各種可口的佐料製成。經典的佐料品種有牛渣、鹹肉、肉皮等等,若可能時還可搭配些時令蔬菜。雖然製作過程簡單,但是口味堪稱絕,小吃就是要物美價廉,方便於大眾,這就是名產流傳之根本,而簡單卻不隨便的清湯粉較其他更有純正爽口的滋味,為當今快節奏社會的人們帶來了忙中偷閑的快感--下班後或是正午時緊午餐欲無暇顧及時竟能速戰速決地慢享可口的小吃,的確令人舒暢又回味無窮!
當然,人們在品嘗清湯粉之際,還常常因各人的口味喜歡加入少許蒜頭醋或是姜醋或是辣子之類的佐料,其目的是為了消毒,畢竟街頭小吃,涉及到衛生等若干問題,防患於未燃總是好的嘛。
清湯粉主要有兩種配菜法,一是韭菜豆芽式,即在主料粉中加入韭菜豆芽,配上肉類;另一類則是青菜式,用燙熟的應時節蔬菜搭配。這種配菜法估計(竊以為)是從三明沙縣中的拌面延伸的煮法。
說簡單點。。。。
水裡燙下。。。。。。。
然後放點菜豆芽。。。。。
或牛肉。。。。
或鹹肉。。。。
或瘦肉肉皮。。。。
加點青菜。。。。。。。
放點炸的油蔥。。。。。
湯打一勺。。。。。
就好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上杭縣紅色之旅、連城冠mao山、永定土樓群、龍湖、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等。
龍岩好玩的地方有:
紅色之旅
古田會議舊址:地處上杭縣古田鎮溪背村。1929年12月,紅四軍在這里召開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討論並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紅四軍前委機關、政治部舊址——松蔭堂:1929年12月,紅四軍在連城新泉整訓後進駐古田,前委機關和政治部就設在松蔭堂,司令部設在附近的中興堂。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人在新泉調查的基礎上,召開了各級黨代表聯席會議。在松蔭堂的二樓卧室里,毛澤東起草《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為古田會議的勝利召開奠定了基礎。
紅四軍司令部舊址——中興堂:位於上杭縣古田鎮八甲村。1929年12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紅四軍進駐古田,紅四軍司令部設在中興堂。朱德同志住在後廳左廂房。除積極協助毛澤東工作外,朱德還在這里起草了「關於軍事問題的報告」,在古田會議上宣讀。同時撰寫了《新游擊戰術》,這是一部嶄新的馬列主義軍事著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寫作地舊址——協成店:位於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賴坊村。
中共閩西特委機關舊址——樹槐堂:位於上杭古田蘇家坡村。1929年10月,中共閩西特委從上杭城遷至蘇家坡,特委機關就設在樹槐堂。隨同特委機關來到蘇家坡的毛澤東攜賀子珍就住在樹槐堂後廳左側的小閣樓。在樹槐堂右側半山腰上有一天然岩洞——圳背岩洞,洞內冬暖夏涼,環境清新、幽靜,是毛澤東當年休息、讀書之處。現在當地人都把它叫作「主席洞」。200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樹槐堂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閩西一大會址(文昌閣):位於上杭縣蛟洋村。1929年7月中共閩西一大在此召開,毛澤東、張鼎丞、鄧子恢出席此會議,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才溪鄉調查》紀念館:地處上杭縣才溪鄉。1933年11月,毛澤東在此召開調查會,寫成《鄉蘇工作的模範--才溪鄉》(即《才溪鄉調查》)。
杭臨江樓:是毛澤東的舊居。1929年10月,毛澤東再一次來到上杭,就住在臨江樓二樓的東廂房。抒寫了《採桑子.重陽》詞一首。1985年10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泉革命舊址:1929年紅四軍整編就在這里進行,開展著名的「新泉整訓」。毛澤東就是在望雲草室起草了《古田會議決議》,為古田會議的召開做好了充分准備。連南區革命委員會舊址是毛澤東同志1929年親自領導建立的新泉第一個紅色政權。新泉工農婦女夜校是1929年6月在毛澤東同志的親自關懷下創辦的。
客家之旅
福建土樓
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永定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景區位於福建省龍岩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內。景區內建築獨特,其中有富麗堂皇的「圓樓王子」振成樓等其他特徵土樓40多座。
初溪土樓群:初溪土樓群位於永定縣下洋鎮初溪村,由五座圓樓和數十座方樓組成。其中的集慶樓建於明永樂17年(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是客家土樓中年代最久遠的土圓樓之一,其結構十分獨特,樓里有72部樓梯,一戶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稱奇。
振成樓——土樓王子 :全樓的設施布局既有蘇州園林的印跡,也有古希臘建築的特點。堪稱中西合璧的建築奇葩。1995年它的建築模型與北京天壇作為中國南北圓形建築代表參加了美國落杉磯世界建築展覽會,引起了轟動,被譽為「東方建築明珠」。
承啟樓——土樓之王:承啟樓位於永定縣高頭鄉高北村。1981年被收入中國名勝辭典,號稱「土樓王」,與北京天壇、敦煌莫高窟等中國名勝一起競放異彩。1986年,我國郵電部發行一組中國民居系列郵票,其中福建民居郵票就是以承啟樓為圖案,該郵票在日本評為當年最佳郵票。
環極樓——防震巨堡 :環極樓坐落於南中村。該樓最大的特點是抗震性能特強,300年來歷經多次地震。
深遠樓——最大的圓樓:深遠樓地處永定古竹鄉井頭村,是客家土樓中最大的一座,直徑達80米之巨。
遺經樓——最大的方樓:遺經樓位於高陂鎮上洋村,是目前所知方形土樓中最為龐大者,共有房間二百六十七間,51個大小廳堂,佔地五公頃,建築面積四千餘平方米,費時七十多年,經三代人努力方建成。
福裕樓——府第式土樓 :福裕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樓的傑出代表,富麗堂皇。該樓由樓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張星炳設計。外形像三座山,隱含樓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樓名也是張星炳題寫。
裕隆樓——仙山樓閣:府等式土樓的典型建築是永定高陂的」裕隆樓「,建於清道光八年(1828年)歷時六年建成。距今有170多年歷史。
馥馨樓——最古老土樓:馥馨樓位於湖雷鎮下寨村。建於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是永定客家土樓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衍香樓——書香門第 :衍香樓是一座圓形土樓,坐落在新南村。其特色是:樓的內廳仿府第式建築,廳內及樓外圍牆、左右小門等雕刻精巧,牆壁上書畫精美,龍飛鳳舞。整體布局協調、統一、美觀而實用。
奎聚樓——宮殿式土樓 :奎聚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是宮殿式結構的方形大土樓,遠看頗有」布達拉宮「般的氣勢。 奎聚樓建於1834年,用了近五年時間建成,已有160多年歷史,佔地6000餘平方米,高約15米。
振福樓——秀麗端莊:振福樓位於湖坑鎮下南溪,依山傍水,風景十分秀麗。8集電視連續劇《土樓人家》的片頭,就選取了這片風景為主體畫面。 振福樓也是一座外土內洋、中西合璧的土樓,被稱為振成樓的「姐妹樓」。
生態之旅
冠豸山:位於連城縣蓮峰鎮東面。冠豸山與武夷山同屬丹霞地貌,素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譽,稱「三江上游第一觀」,為客家神山。冠豸山景區里著名的景點有鯉魚背、長壽巒、虎崖、生命之根、一線天、東山草堂、石門湖、竹安寨、九龍湖等。1986年榮獲「福建省十佳風景區」稱號,1987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區」,2000年,榮獲國家AAAA級旅遊區稱號。
梅花山國家A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新羅、上杭、連城的交界處,總面積22168公頃。梅花山以其獨特的地質、地貌、植被和氣候,形成了多層次、多類型的自然旅遊資源。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名貴樹種有花櫚木、福建青崗、紫楠、紅豆杉及四方竹、人面竹等,珍稀動物有華南虎、雲豹、金錢豹、獼猴等55種,被稱為「動植物資源的天然基因庫」,是研究動植物分類、森林生態學、植物群落理想的科研基地。梅花山自然景觀奇特,有延綿數公里的黃連盂大絕壁,美猴潭瀑布,鯉魚寨瀑布,梅花湖以及大自然長期雕琢而成的老鷹石、禾倉石、金龜下蛋等奇岩怪石。還有馬頭山寺、南蠻王墓、梨嶺步雲書院等人文景觀。
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武平縣城東北,橫亘東南面積7000多公頃,沉睡千年萬年,保存著世間一方完整的天然原始森林群落,蘊藏著豐富獨特的物種資源與自然景觀。這是一顆「綠色明珠」。
龍硿洞:地處武夷山脈南段的龍岩新羅區雁石鎮龍康村。據考證,此洞是形成於三億年前的特大溶洞之一,至今為止,龍硿洞已探明面積5萬多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層,有2條畫廊、8個大廳、16個支洞、64處景觀、3000多米遊程,大小石鍾乳千姿百態,亦幻亦真,最著名的景觀有「龍傘」、「觀音誦經」等,2003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中國虎園:梅花山中國虎園位於上杭縣步雲鄉,園內不僅可以領略國寶級動物華南虎的雄姿,還可觀賞到獼猴、孔雀、梅花鹿、天鵝等數十種珍稀動物,到梅花山,又可賞梅踏雪、杜鵑盛開、雲海飛瀑等許多自然景觀和原始森林景觀。
龍湖:位於永定縣城西南部、汀江幹流棉花灘峽谷中部,跨永定、上杭兩縣,水域面積達六十五平方公里。湖水蜿蜒在峽谷山巒間,形如騰飛的巨龍。
九鵬溪景區:位於漳平市南洋鄉,是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核心景區之一。景區充分發揮茶山水景特色。
江山睡美人:「睡美人」山位於龍岩市新羅區江山風景區西部,由五座青山連結構成。抬頭仰望,可見一天然「美女」仰面朝天,泰然而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