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花幾句體
❶ 《蘭花花》是講什麼的
說起陝北民歌,人們首先就會想起《蘭花花》等優秀民歌。《蘭花花》是一首十分動人的反封建情歌,是陝北民歌中流傳最廣的典範作品之一。這首優美的民歌,從30年代唱至今天,受到幾代中國人的喜愛,家喻戶曉,久唱不衰。《蘭花花》是根據延安臨鎮的一個真實的愛情悲劇故事編創陣創出來的。
蘭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葉子,1919年出生於延安南川臨鎮街一個農民家庭。她從小就心靈手巧,長的俊秀,到十二六歲的時已出脫得端正水靈,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後馬蘭花一樣惹人喜愛,人們給她送了個綽號碼叫「蘭花花」。紅軍中有個戰士,他與蘭花花一見鍾情,偷偷相愛,發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終身,不久兩個便發生了關系。因紅軍奉命過山西東征,紅軍戰士只得和蘭花花難分難舍地暫時告別
蘭花花的父母認為女兒敗壞了自己的門風,便托媒人把17歲的蘭花花許給臨鎮後街富戶任老五的的小兒子任小喜,蘭花花不從,在父母的威迫下響吹細打抬進了任家。任小喜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後因在宜川搶劫殺人被處決。第二年,蘭花花又被父母強迫嫁給了臨鎮一個姓石的富戶人家。石家用的小子生得十分醜陋,滿臉大麻子,他看上了蘭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錢把蘭花花買去妻。蘭花花在石家受盡折磨,她日思念自己的紅軍情人。因精神過於苦悶,終於在1942年月日正月病死,死時24歲,留下一女一男兩個孩子。
紅軍戰士東征勝利後回到陝北,得知蘭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難過,但又怕給蘭花花帶來麻煩,故也沒敢去看望蘭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裡。以後又聽到蘭花花病亡,悲痛欲絕,一病不起。在醫院治療中暗自構思懷念蘭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後,他恰好又轉業到固臨縣(今延安市臨鎮)文教科當科員。不久又調到固臨縣小學任教導主任。他還朝思暮想蘭花花,便把在住院時編的蘭花花歌曲整理出來(全長84句),把任家改為周家。教學生娃娃和村民演唱、傳誦。《蘭花花》很快在固臨、延安、宜川、綏德等地傳唱開來。後經延安魯藝音樂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傳遍了陝甘寧邊區和大江南北。全國解放後,唱遍了新中國,也傳到了海外。
❷ 音樂 蘭花花 的故事背景
蘭花花原名叫做姬延玲,延安縣臨鎮人。從小心靈手巧,長得俊美可愛。與當地一男子相好,偷吃禁果。1936年紅軍解放了臨鎮,該男子應征入伍打仗去了。蘭花花的父母強把她嫁與某老惡棍。該惡棍不久橫禍而死,父母遂把她嫁給一個麻臉的富人。蘭花花日遭虐待,終於在1942年病故。5 應當說,蘭花花的事跡上演了一幕活生生的現世悲劇,它揭示了舊社會下層女子 6 悲慘的人生命運,反映了舊禮教戕害人性、阻撓人的自由情感生活的現實。在那個時代,像這樣的事件經常發生。但人們追求自由、力謀幸福的心智尚存,則不免要付之於實際的行動,試圖去沖破樊籬,實現超越。這種實際的行動往往是自發的、盲目的、魯莽的,不免要走偏,釀成悲劇。(關於這方面的現象及理解,我在後面還將論及。) 蘭花花的悲劇從她一生下來就開始演繹了。7 「青線線那個蘭線線,蘭個英英采」。這句歌詞包含了十分濃厚的民俗意義。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小農經濟社會,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正是在這種物質生活中孕育了中國人的意識形態。也許存在偶然的因素,迎接蘭花花的確實是綱常制下的女賤現實,註定了她悲慘的命運。請容許我這樣設想:蘭花花是她媽在紡線織布的時候生的。這個孩子對生境的第一印象既是,長長的棉線,上下拉扯;黑黑的梭子,左右恍惚;人生的編織從此開始。 蘭花花倒是生下來了,除了不得不推卸的文化國度造就了她的悲劇外,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過錯是,她「實實的愛死人」。有人會問:「漂亮也有錯嗎?」有,確實可能有。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文化氛圍中,人性的任何方面都是可以判罪的。蘭花花的人生軌跡即實踐於這樣的「原罪」。 隨著年歲的增大,蘭花花可以參加生產勞動了,起興物也由家裡轉到了田間。「玉穀子那個田苗子,數上高梁高」。勞動的性質之一是標志主體具備社會接受的素質。這里暗含的意思是,蘭花花不僅長得好看,而且善於勞作,絕對是一個好的「家庭把式」。這在以勞動為美的意識形態看來,簡直是尤物了。8 所以社會對蘭花花的評價為: 「一十三省的女兒呦,數上蘭花花好。」 這樣好的人才,自然是社會的稀罕「物件」, 9 也就不能奇怪媒人的過度性興奮了。婚事的安排是如此的緊湊,大概有文學構設的參與。這個姑且不管。我想關注的是,在諸多民俗意義上的婚事儀式所體現的價值認同和制度張力。在這里,我要重點說說媒人。 中國傳統有一種說法,社會上有六種女人碰不得,所謂「三姑六婆」是也。她們口尖舌長,說三道四,走街竄巷,搬弄是非,坑蒙拐騙,遺禍社會。媒人(一般指媒婆,事實上也是)就是這樣類型的人。 10 我同樣要強調,「三姑六婆」作為信息的傳遞者,所做的大量的無微不至的社會溝通工作。11 享有信息是人類的共性,人類創造歷史的活動就可以粗略地視作從事信息的事業,男女老少,概莫能外。可惜在不短的時期里,男子享有的社交權益太多,女子享有的不足,恰恰為中國的「三姑六婆」的產生創造了千載難逢的契機。值得我們現代人悲哀的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出現的這些現象,反倒表現了一種制度性的社會扭曲。12 而且,由於媒婆的歷史性活動,竟至於產生格式化的媒俗,以及「明媒正娶」一類的詞彙,這是不容忽視的價值民俗力量。 歌詞中有這樣一句,「撇下我的情哥哥,抬進了周家門。」如果我們沒有故事背景的交代,印象是不深刻的。實際上,其背後隱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單從信天游本身來說,很大數量的曲目都包含於這一內容中。從某種意義上說,民歌就是情歌,這已幾乎成為共識(當然如果僅是這樣處理的話,也太過魯莽)。信天游也是這樣。絕大多數的情歌都要反映未婚男女的純情(注釋中提到的「猥褻歌」可叫做已婚男女的「濁情歌」),人類非理智中性升華的大多數就貯藏在這些「真流露」的純情男女身上。我同樣可以想像,在曠遠遼峻的山間地頭,蘭花花和她的「情哥哥」在勞作中凝結於田苗子的情感游絲,薈萃於土豆疙瘩的純然靈犀,以及高粱穗頭的心靈契合。 13 另外需要交代是,在蘭花花進「周家的門」之前,還有與情哥哥送別的一幕。歌詞交待的不清楚,但這樣的曲目簡直是數不勝數,而且大多是歷史濃縮的精華產物。中國人感情的細膩是舉世聞名的,離愁別緒是最典型的表現方式。14 最具有代表性的反映這一主題的信天游應當是《走西口》。在這首九曲悲腸、攝人肺腑的信天游中,幾乎包含了所有傳統中國人的陰陽相濟和「陌生化」心理。從這里,可以看到古代中國特有的審美「三棱鏡」,以及置於太陽底下的七彩光芒。15 「蘭花花那個下轎來,東張西又照」。陌生的人,陌生的物,蘭花花的人生航程將最終在這里拋下鐵錨。「大姑娘坐轎——頭一回哩」!那種新婚的焦慮、害羞、渴躁不安,是難以言表但可以想見的。在這種雜碎的心態下,有一重情感是最最放不下的,那就是她的情哥哥。「照見周家的猴老子,好象一座墳。」這是最現實的打擊。那種戀情失卻、人物兩非、欲舍不能、悔恨交加的心情在一剎那間變作為宇宙間最惡毒的詛咒:「你要死來,你早早地死,前晌你死來,後晌我蘭花花走。」 16 後兩句可以是實寫,寫蘭花花借口回娘家,私奔到情哥哥家裡,痛訴心跡,言呈心志,告以決心;也可以理解作虛寫,即蘭花花幻想作自己攜帶食物去會情哥哥,以敘幽情。事實上,我們知道,她的情哥哥已經當兵去了,理解作虛寫更切合實際。 17 我這里想重點提及的,是那種男女之情所激發的強大的勇氣。不論蘭花花是僅有這樣的意識,還是已經化作了一種實際的行動,都可以表明禮教在「性情的真表露」面前所暴露的致命弱點。18 這種現象在中國是最為典型的,理由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十分成熟的禮教制和自由人性之間張力的時時缺失。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說,蘭花花去找她的情哥哥,本質上是一種「違禁行為」。如果她把這種行為持續下去的話,不外乎又將產生一首「打伙計」的「猥褻歌」。撇開價值因素不提,單是如此方式的「性情真表露」(或曰「自由追求」),算不得長久之計,為己也不心安,終是悲劇的結局。最理想的方案是提出婚姻自由的革命綱領,並矢志不移地追求之,篤行之。這在當時的歷史力量儲備中,已經具備了相當成熟的條件,並在事實上也終於匯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的洪流中。 我們知道,蘭花花的情人入伍打仗去了,這本身就給我們一個信號,中國婦女的命運從此將揭開一頁新的篇章。回過頭來再看《蘭花花》,恰值於歷史大變動的轉折點上。蘭花花的死,代表了舊事物的終結,預告了新事物的創生。可以說,《蘭花花》是中國歷史上禮教婚姻婦女的最後一幕悲劇,其存在價值正在於此。
❸ 什麼是民歌調蘭花花
《蘭花花》是中國陝北地區的地方民歌
歌曲的旋律屬於信天游的曲調,由上、下內兩句組成,容曲調悠揚柔美,節奏舒緩自由,歌詞口語化,很具地方特徵
《蘭花花》是劉燕平演唱的陝北民歌,由周家洛採集和再創造而成
以純朴生動、犀利有力的語言,熱情歌頌了一位封建時代的叛逆女性
蘭花花的原名叫姬延玲,1919年出生在延安臨鎮,長得十分招人喜歡
❹ 飛雪連天射白鹿。下句是什麼啊
下句是笑書神俠倚碧鴛。
這兩句詩對金庸先生一系列小說的歸納,「飛」是指飛狐外傳,「雪」是指雪山飛狐,「連」是指連城訣,「天」是指天龍八部,「射」是指射鵰英雄傳,「白」是指白馬嘯西風,「鹿」是指鹿鼎記,「笑」是指笑傲江湖,「書」是指書劍恩仇錄,「神」是指神鵰俠侶,「俠」是俠客行,「倚」是指倚天屠龍記,「碧」是指碧血劍,「鴛」是指鴛鴦刀。
(4)蘭花花幾句體擴展閱讀: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1994年,受聘北京大學名譽教授 。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金庸-網路
❺ 歌詞里有連著4句蘭花花的歌曲是什麼
歌名:夢中的蘭花花
歌手:劉建東
作詞:劉建東
作曲:劉建東
❻ 《蘭花花》每段是怎樣的
全曲採用了分節歌的形式和敘事的手法,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共八段歌內詞。
第一段、第二容段開始以極高的音起句,歌詞具有描繪性和贊美性,贊美蘭花花美麗動人。而「蘭花花」的「花」字,其旋律la上用了波音,起著強調和突出人物的作用。
第三段、第四段由G調轉入C調,採用2/4拍子,速度慢一半,語氣也特別悲痛,描繪了蘭花花被迫出嫁的情景,而「三班子吹來兩班子打」的熱鬧情景恰恰反襯出蘭花花的悲慘境地,從側面反映出封建禮教的無理與兇殘,我們也能從音樂中聽到蘭花花那清晰的哭腔。
第五段、第六段寫蘭花花回到周家,通過果斷而堅決的唱腔,我們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堅決的反抗。
第七段描寫蘭花花出逃,採用了緊拉慢唱的搖板,情緒緊張而激烈。
第八段轉回C凋,用無限的激情刻畫蘭花花逃婚成功,「咱們兩個死活喲長在一搭」以及對這一句的重復,則生動地表現出蘭花花為追求美好的婚姻而勇於沖破封建禮教的決心和大無畏的反抗斗爭精神。
這首歌曲語言淳樸,旋律優美流暢,深受群眾喜愛。
❼ 蘭花花是什麼花 什麼顏色 它又生長在哪裡
蘭花有很多品種--國蘭有墨蘭.劍蘭.春蘭等也有台灣的熱帶蘭花--蝴蝶蘭,洋蘭則有很多(熱帶)如大花惠蘭等.最美麗的蘭花(國外認為)生長在非洲熱帶雨林,是一種寄生型的,名字不記得了。
❽ 阿寶歌中的蘭花花是什麼意思
這首歌來自一個真實的故事。蘭花花是人名。
延安臨鎮川的蘭家河,有一個蘭花花,生得真個俊,實實的愛死人。
蘭花花年己十八歲,秀眉花眼,小小的嘴唇,見人總是笑眯眯的,臉上綻出一朵花,露出雪白雪白的牙齒。她身穿一身藍,走路就像水漂船,腳蹬一雙高底紅綉鞋,照得村裡村外的年輕後生心花繚亂,坐卧不安。都說蘭花花是百里挑一的好女子。天下的美女最數蘭花花好。
這朵花被村裡的財主人家周富貴挑中了。
周富貴外號叫」周半川」,膝下有個老生猴小子,年僅七歲,禿腦鼠眼,一臉大麻子,整天鼻涕吊兩股,富貴卻把他當成寶貝蛋蛋。想給兒子早娶媳婦,早生貴子,早看守他的家業財產。因此,便請了村西能言利嘴的劉媒婆,給他兒定個大媳婦。
劉媒婆到家吃的油,穿的綢,大煙癮一過,手在雙膝蓋上一拍,說:」哎呀!這事不用再叮嚀。那蘭花花不就是一個現成的,一萬個姑娘里頭難挑的俊女子嘛!前幾天,我還碰著他大,洋煙癮發得嘴像簸箕大,家裡一個子兒也沒有了,想把蘭花花許配人家,弄幾個片片 (銀元)和蛋蛋 (大煙)吃。」
周富貴一聽,皮笑肉不笑地問:」這沒啥難腸,煙土你背上,大錢你拿上,好話你說上,腿兒你跑上,成事總不能虧待你。」就這樣,憑著媒婆子三寸不爛之舌,正月說親,二月里定,三月里交財禮,四月里就要娶親過門哩。
當蘭花花知道時,親事已定好了。今天就過門,她哭著、鬧著不願去。他大說:」好娃哩!事已說好了,錢也使了,太窮,退賠人家不起,再說紅口白牙,三媒六證,咱也惹不起周家,是崖是坑你跳吧,命定該如此。」
蘭花花哭得死去活來,想尋無常,鄰家嬸子也勸說:」我娃年紀小小的,正在活人哩,女婿不強強,也圖個人家窯院土地。再說你瞅的那個靈醒女婿楊二娃,也在周家攔羊抵債,你過了門,明裡暗裡還不就是那麼一回事啊!」
正說著,只聽吹手王八,高騾子大馬,轎到門上了。就這樣匆忙,便對對鼓,對對鑼,對對喇叭,吹吹打打抬進了周家。
蘭花花下轎後,東照照,西看看。土牆牆院子,一排排窯,三間瓦房新錚錚的。對對豬,對對羊,對對先生坐幾行,吹吹打打,好不熱鬧。只見一紮高的個小女婿,連晶花帽子、披紅、袍子也拉不起,被人抱出來,和她拜天地,入洞房。這個女婿論個子一點點,論人才又禿又瞎還尿床。自己身上的紐扣也不會扣,連炕也爬不上去,要人往上吊哩。氣得蘭花花指著窯皮罵媒人,埋怨爹娘好狠心。
那猴小子見蘭花花哭得很傷心,便說:」姐姐,你哭啥哩,快睡覺覺,明天我送你回娘家。」
蘭花花一聽,又氣又想笑,順手拉開紅綾子被子,鋪好四六綿氈,放好鴛鴦枕頭,說:」你睡吧!」
小女婿說罷呼呼嚕嚕地睡著了。睡夢中一會說;」媽媽,我要吃奶奶。」蘭花花沒理。
停了一會又說:」姐姐,我要尿尿哩!」蘭花花只覺腳脖子熱呼呼的,忙掀開被子一看,紅綾子被子象牙床都叫尿澆濕了,連她的綉鞋也泡在尿里頭,一生氣,便脫下綉鞋打女婿。
小女婿一見蘭花花打她,一軲轆爬起來,哭哇嚎叫跑到前炕上。蘭花花攆到前炕上,猴小子又跑到後炕上,蘭花花又攆到後炕上,好像貓兒把鼠竄。猴小子見躲閃不過,便雙膝跪在當炕里,叩頭像搗蒜似的說:」姐姐我不敢了。」
蘭花花擰住他的耳朵說:」我不是你姐姐。」
猴小子忙改口說:」娘,我再也不敢了。」
蘭花花說:」我不是你娘。」
猴小子說:」不是我姐,不是我娘,你今打我為甚的?」
」不是姐,不是娘,我今打你為尿床。」
」你若為的是尿床事,請你饒了吧!我以後一定改,光吃撈飯不喝湯。」說著又磕頭,又作揖。
再說周半川正在廳房陪客喝喜酒,忽聽洞房鬧嚷嚷,攆過來一看,氣得亂吹鬍子乾瞪眼。一腳踏開門,一把把蘭花花拉出房:」哼,你翻天了,剛過門的個新媳婦,你就打女婿哩!」說著叫人把蘭花花關在磨房裡。
蘭花花抱磨桿,一天叫推二斗半。蘭花花抱磨轉,三天沒吃一頓飯,頭發銹成個氈片片。一碗小米飯,一天用三餐,過了好幾天,才吃了一點點。
這磨聲呼嚕嚕,像敲鼓,如吼雷,驚動了隔壁攔羊的楊二娃。他自蘭花花搶進周家,每日悶悶不樂。當他聽到磨聲,心想可能是蘭花花推磨,但又定不準。這天放羊,他在山裡拽來了一把馬蘭花,黑地湊人不防,便從窗窟窿撂 進磨房。
蘭花花正在吊著眼淚勾斗推磨,一見馬蘭花,情知是二娃哥撂的,便」嘩啦」一聲把磨房門打開了。二娃聽到門響,便跳牆過來,一把把蘭花花抱在懷里。
蘭花花一見二娃,淚如雨下,冤屈得說不出一句話,半天才叫了聲:」二娃哥。」
二娃說:」我就在你跟前。」
」你不走了吧?」
」不走了。咱們死死活活在一搭。」
蘭花花緊緊摟著二娃的腰。二娃輕輕撫摸著蘭花花的頭:」看你,連頭也懶得梳了。」
蘭花花說:」二娃哥,給我梳一個麻花頭吧!」
」沒有梳子—-」
」用月牙。」蘭花花接過話音說。
」天高攀不上。」
」用五龍爪。」
」什麼五龍爪?」
蘭花花托起二娃的手,說:」用手隨便理理就好看了。」
月亮從磨房窗戶里透進來,照得蘭花花更加迷人好看。梳頭中間,二娃猛不防親了蘭花花一個豆芽子嘴。蘭花花」嗯」了一聲,把二娃推開。
二娃問:」蘭花花,你不愛我嗎?」
」愛。誰不知道你沒婆姨,我沒漢,咱二人好像一骨朵蒜。」
」我沒,你有。」二娃向上房指指。
」我不是他婆姨,他把我叫姐叫娘哩!」於是將打新郎的經過給他說了。
二娃搬著蘭花花的肩膀,問:」你愛我的什麼哩?」
蘭花花說:」不愛你東來不愛你西,單愛哥哥二十一。」
」我是個攔羊娃。」
」對對山羊串串走,我和放羊娃手拉手。」
」我是窮小子。」二娃故意說。
」雞蛋殼殼點燈半炕炕明,燒酒盅量米不嫌哥哥窮。」
」還有呢?」二娃打破沙鍋問到底。
蘭花花說:」還有呀!人人都說咱倆個好,阿彌陀佛天知道。」
二娃越聽越心喜,他緊緊抱住蘭花花說:」紅鞋扎的蘭花花,咱倆死死活活在一搭。」
蘭花花說:」咱倆定下一句話:深更半夜你早些來,來的遲了門不開。」
二娃說:」不行。」
」怎麼不行?」
二娃說:」打碗碗開花蔓不長,露水夫妻不久長。」
蘭花花著急說:」那你說怎麼辦?」
二娃向四面探聽探聽,低聲說:」逃走,明天五月端陽,我在小河口等你,拉你逃出虎口狼窩。」
」行。這是個最好的主意。我一吃夜飯,給咱准備上一點干糧,手提上羊肉懷揣上糕,冒上個性命往你那兒跑。你一定等我啊!」"對。」
據說這對恩愛自由的夫妻就這樣逃走了。人跑出去無影無蹤,是死是活不知道。但村裡年輕小夥子卻想她,就給她編了個曲兒叫《蘭花花》,一直傳唱到現在,請聽:
青線線藍線線蘭格英英翠,
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愛死人。
五穀子田苗子數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娃子數上蘭花花好。
……
❾ 陝北民歌<<蘭花花>>的音樂特徵
膾炙人口的陝北民歌《蘭花花》是一首敘事性獨唱歌曲。歌曲語言淳樸、旋律優美流暢,有較大的藝術感染力,深得群眾喜愛。
運用「信天游」曲調的《蘭花花》;曲調高亢悠揚柔美、開闊有力,節奏舒緩自由,極具陝北特色。它以優美舒展的音調,純朴感人的語言,塑造了一個熱愛生活,嚮往純真愛情,敢於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農家女蘭花花的形象。
鞭撻了封建買辦婚姻對婦女的摧殘和迫害,同時也高度贊揚了蘭花花勇於沖破封建傳統禮教,大膽追求婚姻自主的反抗精神。
《蘭花花》分析:
全曲是典型的「信天游」分節歌形式、兩句體、多段式,具有很強的敘事性。
第一、二段:開始以極高的音起句,曲調一開始就出現兩次四度(6 2)跳進和句中的四度甩腔起強調和突出人物的作用。在蘭花花的「花」字,其旋律la上用了波音,起強調和突出人物的作用。
第三、四段:由G調轉入C調,速度慢一半,語氣也特別悲痛,描繪蘭花花被迫出嫁情景,從側面反映出封建禮教的無理與兇殘,我們也能從音樂中聽到蘭花花那清晰的哭腔。
第五、六段:通過果斷而堅決的唱腔,我們可以感到女主人公的堅決的反抗。
第七段:描寫了蘭花花的出逃,採用了緊拉慢唱的搖板,情緒緊張而熱烈。
第八段:轉回G調,用無限的激情刻畫蘭花花逃婚成功。用重復句,生動地表現出蘭花花為追求美好的婚姻而勇於沖破封建禮教的決心和大無畏的反抗斗爭精神。
《蘭花花》真實小故事:
蘭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葉子,1919年出生於延安南川臨鎮街一個農民家庭。她從小就心靈手巧,長的俊秀,到十二六歲的時已出脫得端正水靈,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後馬蘭花一樣惹人喜愛,人們給她送了個綽號碼叫「蘭花花」。
紅軍中有個戰士,他與蘭花花一見鍾情,偷偷相愛,發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終身,不久兩個便發生了關系。因紅軍奉命過山西東征,紅軍戰士只得和蘭花花難分難舍地暫時告別。
蘭花花的父母認為女兒敗壞了自己的門風,便托媒人把17歲的蘭花花許給臨鎮後街富戶任老五的的小兒子任小喜,蘭花花不從,在父母的威迫下響吹細打抬進了 任家。任小喜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後因在宜川搶劫殺人被處決。第二年,蘭花花又被父母強迫嫁給了臨鎮一個姓石的富戶人家。石家用的小子生得十分醜陋,滿臉大 麻子,他看上了蘭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錢把蘭花花買去妻。蘭花花在石家受盡折磨,她日思念自己的紅軍情人。因精神過於苦悶,終於在1942年月日正月病死, 死時24歲,留下一女一男兩個孩子。
紅軍戰士東征勝利後回到陝北,得知蘭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難過,但又怕給蘭花花帶來麻煩,故也沒敢去 看望蘭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裡。以後又聽到蘭花花病亡,悲痛欲絕,一病不起。在醫院治療中暗自構思懷念蘭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後,他恰好又轉業到固臨縣 (今延安市臨鎮)文教科當科員。不久又調到固臨縣小學任教導主任。他還朝思暮想蘭花花,便把在住院時編的蘭花花歌曲整理出來(全長84句),把任家改為周 家。教學生娃娃和村民演唱、傳誦。《蘭花花》很快在固臨、延安、宜川、綏德等地傳唱開來。後經延安魯藝音樂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傳遍了陝甘寧邊區和大江南 北。全國解放後,唱遍了新中國。
❿ 王志信改編的敘事歌《蘭花花》由哪幾部分組成
王志信改編的敘事歌《蘭花花》,各段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信天游的由上、下兩闋組成的框架。
全曲採用了分節歌的形式和敘事的手法,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共八段歌詞。
第一段、第二段開始以極高的音起句,歌詞具有描繪性和贊美性,贊美蘭花花美麗動人。而「蘭花花」的「花」字,其旋律la上用了波音,起著強調和突出人物的作用。
第三段、第四段由G調轉入C調,採用2/4拍子,速度慢一半,語氣也特別悲痛,描繪了蘭花花被迫出嫁的情景,而「三班子吹來兩班子打」的熱鬧情景恰恰反襯出蘭花花的悲慘境地,從側面反映出封建禮教的無理與兇殘,我們也能從音樂中聽到蘭花花那清晰的哭腔。
第五段、第六段寫蘭花花回到周家,通過果斷而堅決的唱腔,我們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堅決的反抗。
第七段描寫蘭花花出逃,採用了緊拉慢唱的搖板,情緒緊張而激烈。
第八段轉回C凋,用無限的激情刻畫蘭花花逃婚成功,「咱們兩個死活喲長在一搭」以及對這一句的重復,則生動地表現出蘭花花為追求美好的婚姻而勇於沖破封建禮教的決心和大無畏的反抗斗爭精神。
這首歌曲語言淳樸,旋律優美流暢,深受群眾喜愛。
歌中人物據民間傳說確有其人,她是陝西固臨縣臨鎮某村的一位女子。她長得美麗,渴望幸福,卻被迫嫁給一位姓周的地主——猴老子。蘭花花不甘於封建勢力的壓迫,自找「情哥哥」,並敢於信誓旦旦地宣布:「咱們倆死活喲長在一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