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山特色
A. 阜新周圍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阜新有人民公園,帶小孩子去還挺好,有三一八公園,到那看景也不錯,那的滑梯很高,你也可以去看看。
還有月亮灣,一定要夏天晚上去,在廣場看噴泉,那才好看,噴泉隨著等跳舞,五顏六色的燈把噴泉變成了有顏色的,夜晚去月亮灣最好。海州露天礦國家級礦山公園現在要票,裡面就是大,晚上人多,還沒咋建,也可以去,帶這照相機站在火車頭和紀念碑前照個相,看看那個正在施工的大溝,晚上去也很好,人民都在那跳舞。
補充:
阜新也有八大景點你可以看看。
阜新境內有多處頗具特色的旅遊景點:有被考古專家譽為「玉龍故鄉、文明發端」的8000年前查海文化遺址,1996年被國務院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堪稱「東北一絕」的海棠山國家森林公園,那裡有260多尊藏傳佛教摩崖造像;有以沙山、碧水、森林而聞名遐邇的大清溝風景區;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風情和風俗及素稱「東藏」的瑞應寺。
1,玉龍古村
查海遺址位於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且沙拉鎮查海村西南約2.5公里處,屬繞陽河支流源地,系丘陵地帶,溝壑發育。遺址即座落在一自然坡度約5—7度左右的漫丘南坡上。遺址時代大約為公元前六世紀初或五世紀末。它是中國北方目前發現時代最早、保存較完整的一處史前新石器時代早期階段聚落址。
查海文化是一批全新的考古學材料。它是中國北方遼河流域農業重要發源地,是紅山文化的源頭之一。它是中華民族龍形象形成及作為原始字教圖騰崇拜的誕生地。已故中國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珍教授為查海遺址題詞:「玉龍故鄉,文明發端」。國家科委主任宋健1996年視察查海時題詞「查海文化,文明之源」。1996年12月25日,查海遺址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文物局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海棠摩崖
海棠山摩崖造像(俗稱喇嘛洞)位一阜新市東南,坐座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板鄉境內,距市區22.5公里。其以獨特的民間藝術風格石刻造像堪稱中國一大奇觀,1998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摩崖造像在海棠山游覽區內,這里風景秀麗、山勢險峻、峰巒疊障、松柏青翠、古松參天、怪石嶙峋,野生杜鵑和奇花異草與精美神奇的摩崖造像互相渾映,別有情趣,更為獨具特色。
摩崖造像雕刻在陡峭巨石之上,且種類繁多,從山間到山嶺,在大小不等的花崗岩石上,到處雕刻著千變萬化的佛像。現保存完好的佛像260多尊,它們最高為5米,最不僅0.3米,多為明末清初所造,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為中國藏傳佛教東方中心的現存典範。這些造像無論工藝、刀法,還是造型、彩繪,都是寶貴的藝術珍品,堪稱中國民間藝術的傑作,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
3,沙海碧波
大清溝水庫旅遊景區,位於彰武縣境內的西北部,距縣城五十公里。與內蒙古哲里木盟庫倫旗相鄰,北與內蒙古大清溝自然保護區接壤,東與省級彰武縣清溝自然保護區相接南與彰武縣大冷鄉程溝村相連,總面積9448畝,其中水面2600畝,海拔高度為130--235之間。這條溝長幾十里,溝深五十到一百五十米,溝的波度二十到二十六度,溝底五十到一百五十米,溝頂寬二百到八百米。這條溝的源頭在內蒙古哲盟科左右旗。大清溝水庫始建於一九五八年,一九七三年又進行了擴建匯水面積286.6平方公里,粉沙築壩一座,壩長320米,堤高23.3米,總庫容量101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8000畝,養魚水面1400畝,目前世界尚不多見,人們稱贊為「大旱不幹大澇不淹,水清如鏡,魚肥肉鮮」。她是鑲在科爾沁沙地南端的一顆明珠。
4,瑞應佛光
瑞應寺,蒙古族人稱「葛根蘇木」,俗稱佛喇嘛寺。位於阜新市西南22公里處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該寺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到康熙四十四年初具規模。皇帝賜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瑞應寺」匾額。該寺歷經三個世紀的建設,築有大雄寶殿、祈願殿,活佛宮,四大扎倉和外五廟,並建有萬尊萬佛林環立於寺區的傳經道。在方圓十餘里的山谷中,遍布樓台殿閣,松柏參天,寺院錯落,街道縱橫,布局合理,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喇嘛寺院,其間有六代活佛相傳,實行了政教合一的管理體制,最興盛時期喇嘛達八百多戶,三千多名,與普安寺並列稱藏傳佛教東方中心,民間素有「東藏」之稱。
5,大漠林海
此景觀位於彰武縣章古台鎮境內的萬畝松林,距阜新市160公里。
章古台地處號稱「八百里瀚海」的科爾沁沙地南緣。建國初期,這里沙海茫茫,沙丘滾滾,流動沙丘侵蝕著大片良田。50年代初期,國家在這里成立了固沙造林研究所,經固沙所同志30多年來的努力,終於在大漠中開墾出一片綠洲──萬頃人工防風固沙林。這一奇異的景觀,彷彿象一顆綠色的寶石鑲嵌在金色的沙海之中,萬頃林海,翠色慾滴,鳥語花香,獸走禽飛,松濤如泣如訴。
6,海州露天礦
海州露天礦曾是亞洲第一大露天煤礦,它距市中心3公里處。該礦東西長4公里,南北寬2公里,現垂深250米,總面積30平方公里。站在該礦調度大平台上,遠眺醫巫閭山,山勢逶拖,綠色蔥蔥,宛若一條巨龍盤亘於露天礦南緣。若天氣睛朗,俯瞰剝采現場,機車轟轟而過,尤如兒童玩具火車穿梭不止;大型電鎬上下飛舞,滾滾原煤如飛爆而瀉。月光皎潔之夜,海州露天礦更是別有一番滋味,串串燈光層層疊疊,機車駛過若隱若現,彷彿一個巨大的光環籠罩著神秘的礦山。
7,梨山讀畫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八家子鄉境內的烏蘭木圖山,早年叫阿力瑪圖山。兩個名都是蒙語的音譯,前者漢譯為「有紅色樹木之山」,後者譯為「有梨之山」。梨山之名更久。
這座山的主峰叫鍋底山,海撥高度831.4米,是阜新市第一高峰。站在主峰上近觀遠眺,收入眼簾的處處是美麗的圖畫。看近處,只見18個山頭兀立,岩壁陡峭,溝谷幽深,峰峰形狀各異,有的如萬仞城牆,有的象摩天大樓,有的峻峭像華山遷來,有的雄偉似泰山移至。老頭山、長蛇山、虎頭山,像人形,類獸狀。鬼斧神工,令人叫絕。
站在主峰南望,阜新市區、阜新縣城、新邱區、清河門區歷歷在目;向東北方極目遠眺,內蒙古科爾沁沙地的白色沙丘如雪;環顧四周,山水林田,村屯農舍,盡收眼底,大好河山景色秀美,令人心曠神怡。當春夏之際,看山下大地一片蔥綠,阡陌縱橫,似畫卷,類棋盤。金秋時節,只見大地鑲金鋪玉。有幸遇到雲海,人在雲上,山在雲中,恰似身臨仙鏡,從紅塵萬丈的城市來到這幽靜的山中,真是難得的享受。
梨山這幅圖畫,四時景不同,八方色各異。真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東看青山西觀丘,南望城池北眺沙。
B. 努爾魯虎山
努魯兒虎山
努魯兒虎山,山的名稱來歷含義不清待查。系燕山山脈東段,綿延於 遼西地區。從遼寧省建平縣進入敖漢旗,由西向東延伸到四家子、金廠溝梁鎮和林家地,克力代、貝子府等鄉,在敖漢旗境內山脈長約90公里,主峰有大黑山、大青山、平頂山等,海代、貝子府等鄉,在敖漢旗境內山脈長約90公里,主峰有大黑山、大青山、平頂山等,海拔均在千米以上。氣勢雄偉,資源豐富。為赤峰市敖漢旗與遼寧省朝陽,北票市的界山。
努魯兒虎山的名稱來歷含義不清待查。系燕山山脈東段,綿延於 遼西地區。從遼寧省建平縣進入敖漢旗,由西向東延伸到四家子、金廠溝梁鎮和林家地,克力代、貝子府等鄉,在敖漢旗境內山脈長約90公里,主峰有大黑山、大青山、平頂山等,海代、貝子府等鄉,在敖漢旗境內山脈長約90公里,主峰有大黑山(貝子府鎮東南大黑山森林旅遊區內)、大青山(118.7,四家子鎮南端;556.7,寶國吐鄉大青山生態旅遊區內)、平頂山(1123,在金廠溝梁鎮南部、四家子鎮東北角與朝陽、北票交界處,碾盤溝自然風景旅遊區;949.2,貝子府鎮克力代西部)等,海拔均在千米以上。氣勢雄偉,資源豐富。為赤峰市敖漢旗與遼寧省朝陽,北票市的界山。
努魯兒虎山脈位於朝陽市北部,由內蒙古敖漢旗入朝陽市境,以東北—西南向斜列於北票市的西北部與朝陽及敖漢交界處、建平縣的東部和凌源縣的西北部。大部分山脊高度在海拔700米以上,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山頭有20座,其中凌源縣境內6座,建平縣境內14座。凌源縣境內的紅石砬山為努魯兒虎山脈的最高峰,海拔1256.6米。處於建平縣葉柏壽至凌源縣的一段山脈,因地質構造和河流的沖刷,地形比較低平,形成兩個不大的山間盆地,其高度在300~500米。
努魯兒虎山脈,是大凌河與老哈河的分水嶺,東與大青山脈相連,構成朝陽市西北部台地,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間。
北票市西北部有努魯兒虎山脈,北東向延伸5個鄉、18個村長達60公里,山勢險要,溝深坡陡。
凌源是丘陵山區,為蒙古高原、冀北山地、遼西山地三大地貌的交錯地帶。
建平東北、西南走向的努魯兒虎山余脈從建平中部穿過,將建平縣分割成南北兩部分。全縣海拔在450米以上的大小山頭6028座,較高山峰有老虎山、西天門山、岱王山、葦子溝山等14座,其中主要山峰
敖漢旗大黑山
大黑山,位於燕山山脈努魯兒虎山中東部。大黑山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草原、森林等多樣生態系統及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為主的丘陵山地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在全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敖漢旗南部:大雙尖子,1023,北大窪,1076.9。大石砬子,821。近有著名的熱水湯溫泉度假村。
[大青山]大青山位於朝陽縣西北部,北起敖漢旗四家子,南至朝陽縣聯合鄉;東起龍城區邊杖子,西至朝陽縣老虎山河。方圓500多平方公里,是朝陽與敖漢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被稱為朝陽「西北鎮山」。其主峰大青山,海拔1153.7米,登臨其上可遠眺渤海,又因峰頂四周是懸崖峭壁,故當地人稱之為「望海樓」。大青山古稱「青巒嶺」,因其山色青翠,民國初改稱「大青山」。解放前,大青山常有盜賊出沒,攔路搶劫,山兩側的朝陽和敖漢人民深受其害,都稱它為「斷親山」。現在,大青山已有省級公路跨山而過,連接朝陽與敖漢兩地。大青山青翠蒼郁,多有古跡。在其主峰南側地勢平坦的山坳上,有兩坐南北排列的被當地群眾稱為「南城」、「北城」的遼代遺址。山北坡的公路一側,有元代元統三年「興中州達魯花赤也先公賓士道途碑」一處。(今僅存碑座,其碑文已收錄在《塔子溝紀略》中)。大青山西麓還有遼代韓瑜墓、石片子遼墓等。[2]
北票市境內,大黑山主峰平頂山,為北票市最高峰,海拔1074.4米,是本縣西北部的天然屏障和境內6條季節河的發源地。[3]
建平縣境內,葦子溝山為最高峰,海拔1153.7米,成為建平「屋脊」。[5]
凌源縣境內,最高山峰紅石砬山海拔1259.6米。[4]
自然資源
林木資源
敖漢旗貝子府鎮東南大黑山林場。
大青山,寶國吐林場。
大青山,興隆窪原始部落遺址。
四家子鎮,
水資源
教來河,源起赤峰市努魯爾虎山北之老道梁,海拔975米,流經敖漢旗中部,過下窪鎮進入通遼境,經奈曼旗、開魯縣、通遼縣至科左中旗五家窩堡村匯入西遼河,長488.9公里(其中通遼境內長302.8公里),河源至科左中旗五家堡流域面積為1.28萬平方公里(其中下窪站以下為7790平方公里),下窪站年均徑流1.136億立方米,年均輸沙量980萬噸。流經通遼境後平均比降1/1000。[7]
孟克河,教來河支流,孟可河,蒙古語稱孟克郭勒(漢意永恆的河流),發源於敖漢旗豐盛店村賴貓溝山,北流經新惠鎮折向東北流,至新窩鋪鄉入通遼奈曼旗西湖(原名工程廟泡子),大水時由西湖東北部溢出,改稱小清河子,入教來河。全長205公里,流域面積約260多平方公里,年徑流量最大為1.02億立方米(1962年)。[8]
牤牛河又名「牛兒河」,上游名「深井河」,發源於建平縣深井鄉努魯兒虎山樑,流長66公里,至水泉東注入大凌河。
老虎山河。古稱「波甸台根河」,發源於內蒙古敖漢旗大青山西麓,流長75公里,於朝陽縣大平房鄉注入大凌河。
顧洞河。又稱「哈爾腦河」,古稱「固都河」,發源於平頂山南側,流長60公里,於北票市桃花吐鄉坤都營子注入大凌河。[9]
簡介
努魯兒虎山自然保護區
名字的由來
蒙語:努魯兒虎山,漢語意思「脊樑山」 ,契丹時稱「冷陘山」
努魯兒虎山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家環保總局此次評審共通過35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遼寧省只此一家。
這也是遼寧省近20年來第一個被評審通過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關人士說:努魯兒虎山的晉級是朝陽生態建設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目前,該保護區只待通過國務院審定。昨天上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向社會公告,經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了遼寧努魯兒虎山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是我省自1985年以來第一個被評審通過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告之後將等待國務院審定,通過後,它將填補我市沒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歷史空白,將是我市生態建設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據了解,此次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共70家,遼寧省申報2家(另一家是阜新的海棠山),最後獲得評審通過的有35家。
生物資源
努魯兒虎山自然保護區植被豐富,有4個植被型、10個群系:21個群叢組,均保存良好,山地陽坡分布3200公頃天然山杏林,在華北與東北地區十分罕見。經調查,該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97科412屬1015種其中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種;有脊椎動物5綱27目69科35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金雕、大鴇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2種,並有各種鳥類266種,其中水禽80多種,旅鳥120種,鳥類總數在我省首屈一指,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動植物世界。
該保護區水系全部為大凌河支流,水流常年不斷,是大凌河重要的水源地,對改善遼西生態環境、發展地方農業,確保遼西、內蒙古東部、京津外圍生態安全具有極其重要作用。
旅遊資源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朝陽縣古山子鄉境內,是市級風景區,距朝陽市內30公里,距機場37公里,距海港碼頭165公里。保護區水系全部為大凌河支流,水流常年不斷,是大凌河重要的水源地,對改善遼西生態環境、發展地方農業,確保遼西、內蒙古東部、京津外圍生態安全具有極其重要作用。
努魯兒虎山為蒙語,漢語意思「脊樑山」 ,契丹時稱「冷陘山」。努魯兒虎山脈是遼西地區北部的屏障,東西走向,橫跨在遼西北端邊界處,把遼寧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隔離開。據專家考證它是燕長城遺址所在地域之一,也是紅山文化的發祥地。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林木、花草、山石俊秀,面積達二千平方公傾。有齊木林、灌木林、松林、山杏林等百餘種,尤為壯觀的是石木參天,蒼蒼莽莽的原始森林,杏花、梨花、杜鵑花、映山紅、冬青花、石柱子花、丁香花、玫瑰花等幾十種山花野草皆四季迎景;山峰巨石,千姿百態,構成一幅天然畫卷。景區內有塔山、猴山、煙筒山、南山一劍、北險峰、劈山一線天。八戒石、蛤蟆石、馬牙石、鷹石、人面石、仙人石;摩崖石刻有「卧石聽泉」、「情山夢水」、「醉眼溪山」、「鬼斧神工」、「杏花泉」、「鼓韻灣」等。整個景區內景觀密布,超凡脫俗,妙趣無窮。 還有一條清澈見底、四季潺潺的山間小溪,自然形成三個別具特色的瀑布。這瀑布雖然不是「飛流直下三千盡」,但在十年九旱,酷暑難熬的盛夏季節里,使人一睹濺飛雪的美景,確實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每到春暖花開的時節,遊人絡繹不絕,特別是杏花飄香季節,您蹬高遠眺那漫山遍野的杏花,大有山舞銀蛇、碧天萬傾,這里成了雪的世界、花的海洋、真叫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杏花雖不高貴,但它潔白典雅,那動人的美、清新的各,每當遊人身臨其境時便流連忘返。近年來,劈山溝風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起步。來景區休閑避暑的遊人越來越多,主要以當地城市居民近距離出遊為多。
燕秦長城
在建平縣北部努魯兒虎山的崇山峻嶺之中,斷斷續續地盤亘著一條被當地群眾稱為「石龍」或「土龍」的古代長城遺跡。經考證,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燕秦長城。
戰國時期,朝陽地區屬於燕國的領地。當時,居住在東北的東胡族經常侵擾燕國,雙方交戰頻繁。燕昭王時(公元前311年-前279年),為了防止被打退至漠北的東胡族卷土重來,設置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又築起「自漁陽至襄平的」的防禦工事-燕長城。秦統一六國後,又將原秦、燕、趙三國的長城增修連接起來,形成了自甘肅岷縣至遼東的萬里長城。「燕秦長城」的說法即由此而來。
燕秦長城歷經了2300多年的風雨蝕變,但在建平縣張家灣南山至蛤蟆溝北梁之間,至今還保留著長7公里、寬約定俗2米、高1米左右的城牆遺址。其中燒鍋營子鄉化匠溝村北山上的一段保存最好,石砌結構仍清晰可見。另外,這一帶還發現了許多古代用於駐兵的屯糧的附屬城地。
燕秦長城之所以被當地群眾稱為「石龍」或「土龍」,主要是因為長城因地制宜建造而成。越山嶺時鑿石壘砌,經平川就動土夯築,須跨河流便設立渡口。燕秦長城從赤峰南部與建平縣熱水相對的老哈河口進入建平縣境,蜿蜒80多公里,然後至二十家子鎮東出轉入內蒙古敖漢旗。這段燕秦長城遺地現已作為一處重要的名勝古跡加以保護,並載入了《中國名勝詞典》。
C. 遼寧阜新旅遊景點都有那些
聖經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蒙古族喇嘛教寺廟。位於彰武縣城東北百華里的大四家子鄉扎蘭營子村。東北與康平、東南與法庫居鄰。始建於清道光21年(1841年)。坐基於龜山山脊之上,四周八山環繞。
瑞應寺,蒙古族人稱「葛根蘇木」,俗稱佛喇嘛寺。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該寺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到康熙四十四年初具規模。道光年間,寺院達到鼎盛時期。康熙帝賜名題字,贈刻有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的瑞應寺匾額,並稱瑞應寺一世活佛桑丹桑布為「大清東部蒙古老佛爺」。瑞應寺是國家2A級旅遊風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查(chá)海遺址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沙拉鄉查海村西五里當地稱為"泉水溝"北坡的向陽扇面台地上,距阜新市區25公里。1982年發現,到2010已進行過7次發掘,發掘7600平方米。揭露出遺跡、遺物有房址、陶器、石器、玉器等。經測定,這個遺址,年代為距今7600±95年,加樹輪較正,已超過8000年,是目前東北地區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
D. 海棠山好玩嗎阜新海棠山風景區自助游攻略
遼寧的阜新海棠山風景區門票價格非常低,屬於國家4A級的風景區,這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都是非常給力的,讓你神靈一個花木的海洋之中,空氣非常新鮮,下面給大家分享遼寧的阜新海棠山風景區自由行攻略。
海棠山普安寺
春遊踏青,海棠山是個好去處。?
海棠山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板鎮,距離沈陽160公里,也就兩個小時車程。既可以當天去當天回,也可以忙裡偷閑,在阜新市內小住一晚,白天爬山賞景,睡前泡泡溫泉,肯定能舒舒服服睡個好覺。再說了,阜新溫泉的水好,足以「溫泉水滑洗凝脂」,那是相當地美膚養顏呢。?
一開始去海棠山遊玩,還以為一定會是漫山遍野的海棠飄雪。及至聽了當地朋友介紹,才知道海棠山和海棠沒什麼關系,海棠山上還真沒有幾棵海棠樹,峰巒疊翠之間,怒放著一片片杜鵑、山楂、櫻桃和杏花。?
實際上,海棠山是亥台山的音譯。海棠山是醫巫閭山余脈,蒙古語稱為「亥台音兀勒」。「亥台」可以翻譯為_望台或城牆垛,「兀勒」就是蒙古語的山。這么一解釋,您就明白了。不管譯的准不準,傳的多跑偏,但海棠山這一名字確實起得好,琅琅上口,好聽易記,很有意境。?
海棠山不是一座大山,海拔高度也才700米。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海棠山最有名氣的就是摩崖造像,被贊譽為中國東方「民族文化瑰寶」,「西有敦煌,東有海棠」。??
摩崖造像原來是有彩繪的
摩崖造像原來是有遮雨棚
層級有序,錯落有致
摩崖造像的摩崖,據馮雲鵬《金石索》釋:「就其山而鑿之,曰摩崖。」摩的本義是「摩擦,摩蹭」,崖就是天然的石壁。摩崖就是在山崖上刮磨或在石頭上刻劃出文字和造像。摩崖造像多以佛教內容為主,置於露天、淺龕或石窟中。海棠山的摩崖造像中,不僅有漢字,還有蒙、滿、藏文及梵文。造像更是數量眾多,層級有序,錯落有致。其中,現今保存完好的摩崖造像有267尊,多是在岩石峭壁上鑿刻的一尊尊藏傳佛教中的佛、菩薩、羅漢、護法等眾神,高大的造像有5米之高,精微的僅有30厘米。細看每一尊造像,鑿痕古樸,線條流暢,形象生動,細節傳神,精雕細琢,巧奪天工。大多數的摩崖造像都歷經了幾百年的風雨洗禮,歲月滄桑,一路看去,素顏示人。但也有少量的摩崖造像,依舊看得出曾經彩繪的瑰麗色彩。據說,原來的摩崖造像都是有彩繪的,而彩繪的顏料就地提煉於海棠山的草木花石。?
初時,我以為,這滿山的摩崖造像都是佛菩薩。要不因為看得認真,還真的不易發現在兩株粗壯的百年古松後面,石壁上的淺龕中正是忠義仁勇的武聖關公造像。關公胯下追風赤兔馬,手中青龍偃月刀,長髯飄飄,威風凜凜,英雄氣勢,蓋世無雙。關公造像的上面和兩側都刻有蒙、藏兩種文字的橫條和對聯。看了旁邊的譯文說明才知道,橫條是藏文,譯為「關老爺」;對聯是蒙文,上聯譯為「福如月宮香檀樹般蒼盛」,下聯譯為「壽比瑤池如意寶般長久」。而佛龕內的藏文寶印,譯為「班禪額爾德尼語贊官印」。由此,足見關公在世人心目中的尊崇地位。??
關公在此
海棠山之所以完好保存了數量眾多的摩崖造像,說明海棠山的山石堅固,不侵蝕,不風化,適宜造像,得天獨厚。所以,海棠山除了精美絕倫的摩崖造像這一人文景觀,更有形態各異、多姿多渣皮彩的峰巒疊嶂、松濤風韻等自然景觀。?
海棠山上巨石突兀,怪石嶙峋。這些天然山石引發了人們的無限遐想,夾扁石、海豹石、老鷹石、逍遙石,不勝枚舉。尤其是那塊逍遙石,像一張巨大的逍遙椅或逍遙床,兩邊高,中間凹,六七米長,三五米寬,站上去十個八個人都不擠。逍遙石看似橫擔在兩塊大石之上,實則還側倚著一塊石頭。三足鼎立,確保逍遙石穩穩當當。即使這樣,坐上逍遙石,心中還是有點惴惴不安,生怕來一陣大風,逍遙石會晃動起來。??
逍遙石
松石相伴。海棠山上的石奇,松也俊逸。?
海棠山多古松。幾百上千年的古松,大多鬱郁蒼蒼,青翠挺拔,雄姿俊逸,偶有旱死的枯樹,遠遠望去,也是昂然屹立。山腰上辯經場的松柏佔了如扮差地利人和,有人管理,鬆土澆水。而山上的松柏自然天成,多是在石頭縫隙中極為頑強地生長,樹根牢牢地抱住山石,每一條根須都深深地扎在石頭縫里,靠著一點點貧瘠的山土、一滴滴遲到的雨水,不懈地與自然抗爭。古松,飽經風霜,成就偉大。這一點,不也正是遼西、缺灶遼北人民的精神寫照嗎。??
生則雄姿俊逸
死亦昂然屹立
海棠山有一座喇嘛廟,叫普安寺。《阜新縣志》記載,普安寺始建於清康熙22年,歷經六代五世活佛,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與瑞應寺並稱為東方藏傳佛教中心。故而,海棠山也成為了「東藏」名山。?
普安寺
活佛宮
措欽大殿外廊
在海棠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融合,相輔相成,使得海棠山既有松石山景,也有歷史積淀,更有文化傳承。當然,在海棠山下,一定少不了蒙古族特色美食,手把肉、喇嘛肉、蒙古餡餅等等,來吧,一起來大快朵頤。?
春遊海棠山,你還等什麼?
E. 阜新風景區
[編輯本段]風景名勝
阜新有被考古專家譽為「玉龍故鄉、文明發端」的8000年前查海文化遺址,1996年被國務院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堪稱「東北一絕」的海棠山國家森林公園,那裡有260多尊藏傳佛教摩崖造像;有以沙山、碧水、森林而聞名遐邇的大清溝風景區;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風情和風俗及素稱「東藏」的瑞應寺。 查海遺址博物館風景區 查海遺址博物館位於阜蒙縣沙拉鎮,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1992年,設4個展室、一個全景畫館。查海遺址總面積為3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聚落址, 距今7600年,加樹輪校正超過8000年,是人類從游牧轉向定居到形成村落的開始,堪稱「中華第一村」。1987年至1994年間,在8000平方米范圍中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上千種,發掘了半地穴式房址55座、墓葬12個及大量的窖穴、灰坑。其中,玉玦等玉器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真玉製品,被譽為「世界第一玉」;龍紋陶片把中華民族崇拜龍圖騰的歷史向前拉長了3000年,被譽為「華夏第一龍」。我國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因此將阜新譽為「玉龍故鄉,文明發端」。 海棠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海棠山風景區位於阜蒙縣大板鎮,地處醫巫閭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遼寧省十佳森林公園之一,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巧妙結合、融為一體的典範。普安寺始建於清康熙十二年(1683),道光賜匾額,與瑞應寺並稱藏傳佛教東方中心。現保存完好的摩崖造像267尊,最高的5米,最小的僅30厘米,姿態殊異,影像傳神,鬼斧神工,曠古奇絕,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譽為中國東方「民族文化瑰寶」。由三座山峰形成的999米卧佛形象逼真,其軀幹上由裸岩組成的「壽」字線條清晰, 遒勁有力,為「東藏」名山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海棠山四季分明,風光旖旎,春賞山花,夏觀雲海,秋看紅葉,冬踏瓊雪,四時景各異,其樂俱無窮。 大清溝水庫旅遊景區 位於彰武縣境內的西北部,距縣城五十公里。與內蒙古哲里木盟庫倫旗相鄰,北與內蒙古大清溝自然保護區接壤,東與省級彰武縣清溝自然保護區相接南與彰武縣大冷鄉程溝村相連,總面積9448畝,其中水面2600畝,海拔高度為130--235之間。這條溝長幾十里,溝深五十到一百五十米,溝的波度二十到二十六度,溝底五十到一百五十米,溝頂寬二百到八百米。這條溝的源頭在內蒙古哲盟科左右旗。大清溝風景宜人,這里珍、奇、古、怪,植物奇特、景色秀麗,多年來吸引著中外遊客、專家和學者宜。大清溝四季長青,花開不斷。溝內百餘種,各種植物達七百種左右,其中木本植物百種以上。按自然分布基本形成了以水曲柳、蒙古櫟、大果榆為代表的三個植物群落。葯植物二百餘種,觀賞植物三四十種以上,一年四季花開不斷,赤橙黃綠青蘭紫真是五彩繽紛、百花齊放。如春夏開花的芍葯、百合香線菊、稠李、野玫瑰、杜娟大葯杓蘭等;碩果滿支的南蛇藤,其紅果黃萼,素有北國梅花之稱。纖維植物分布也很廣。野生果樹資源也不少,生野菜植物資源也較豐富。此外,還有猴頭、雲芝、黑木耳、磨菇等真菌山珍植物資源。 瑞應寺風景區 瑞應寺風景區位於阜蒙縣佛寺鎮,始建於清康熙八年(1669),康熙親題匾額,並封一世活佛為「大清東部蒙古老佛爺」。道光賜四世活佛行政印章,寺廟屬民800多戶,僧人3000多名,是東北地區唯一享有「政教合一」管理特權的寺廟,是清代八大國廟之一。瑞應寺三面環山,卧谷十里,大雄寶殿、大召寺、長壽塔、祈願殿、活佛宮、哲學院等藏式佛教建築群與佛寺水庫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渾然天成,是蒙古族東部地區著名的朝拜聖地,素有「小布達拉宮」美譽,民間稱「東藏」。目前,在瑞應寺持戒修行的七世活佛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僅有的六位活佛之一,每年來這里進香、請活佛摩頂祈求家庭合睦、事業騰達、親人平安的信眾絡繹不絕。 海州礦國家礦山公園風景區 海州露天煤礦2005年關閉,2006年列為首批國家礦山公園,是世界上罕見的集旅遊、考察、科普於一體的工業遺產旅遊資源,也是全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的新亮點。曾是「一五」時期全國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是亞洲第一、世界聞名的現代化大型露天煤礦,為共和國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其電鎬作業場面先後為1954年B2郵票和1960年五元人民幣圖案,北京世紀壇300米甬道石壁上刻有海州露天礦誕生日。在一百多年的開采歷程中,海州露天礦創造了無數個中國乃至世界上的「第一」,堪稱中國現代工業活化石。置身長4公里、寬2公里、垂深350米、負海拔175米的世界上最大人工廢棄礦坑,會令人產生巨大的視覺震撼和心靈震撼。 那木斯萊自然保護區 那木斯萊又叫「那木斯蓮矮」,蒙語意為「開蓮花的泡子」。它位於彰武縣四合城鄉境內,是遼寧省彰武縣那木斯萊蓮花泡自然保護區核心部位。這里景色秀麗,尤以盛產蓮花而著稱。來此游覽,既可以飽覽大漠風光的粗獷,又能領略水鄉秀色的嫵媚,真可謂一舉兩得。登上那木斯萊管理所的二層小樓舉目遠眺,可見遠山含黛,沙丘逶迤,過渡地帶特有的自然風光盡收眼底。在綠樹白沙的懷抱中,千餘畝水面波光粼粼,猶如鑲嵌在沙海中的珠璣。當熱心的船工搖動雙槳,小木船咿咿呀呀地把你送向荷花深處,你彷彿進入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境。那一株株從微山湖引進來的紅蓮、白蓮、當地產的古蓮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或怒放、或含苞、或結蓬,千姿百態,煞是好看。 阜新「萬人坑」紅色旅遊風景區 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國防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市紅色旅遊景區。位於阜新市太平區孫家灣南山,始建於1968年,佔地20.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05平方米,有死難礦工遺骨館11座、大型圖片展覽館和紀念碑各1座,是全國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最形象的大型死難礦工群葬遺址。阜新 「萬人坑」形成於1936年至1945年間,日本侵略者為了掠奪阜新煤炭資源,殘酷奴役、迫害煤礦工人,造成13萬名礦工死亡,主要分葬在4處「萬人坑」,被史學家稱為「南有南京大屠殺,北有阜新『萬人坑』」。 只有這座「萬人坑」保存下來,約埋葬死難礦工4萬,是日本侵略者侵略、屠殺、殘害中國人民的歷史罪證. 張三豐故居 據明史記載:一代道教大師、武當宗師張三豐,是遼東懿州人,即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鄉,距阜新縣城55公里,距阜新市區70公里。為紀念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獨創武當太極神功的道教大師,家鄉人在他的故鄉修建了張三豐仙居。 張三豐的祖父自稱是道教祖師之一張陵的後人,於宋代末年攜家眷來到遼東。其父在元太宗時曾經入仕,後來歸隱。其母就是在懿州城生活時生下了張三豐。在20世紀90年代的電視劇《少年張三豐》里,張三豐也自報家門,說自己生於遼東懿州城。 懿州城是元朝的北方重鎮,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遼代。歷史上著名的契丹蕭太後曾將此城作為陪嫁送給她的三孫女,此城也因此祥興。在元代,懿州城曾長期作為遼陽行省的行署存在。元代統治者主張儒、道、佛三教並興,該城內的三清宮就是當時北方最大的道觀。懿州城是我國目前現存最好的遼代古城。城址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土築城垣,周長4600多米。該城西、北兩面城牆遺址尚存,約高1至2米,北面城牆長約80米,西面城牆長約100米。城內另套有一座與之平行的土築城垣,早年清晰可辨,因村民取土,現在僅存100米左右長的土棱,可為懿州城曾經擴展的明證。城牆及點將台等古遺址清晰可見。 距今900多年的懿州古塔屹立在古城中,位於古城中部稍西,建於懿州遼•太平三年(1023年)。城內建有寶嚴寺等廟宇。古塔坐基周長43.72米,塔高約32米,八角13級密檐磚築佛塔,塔身八面築有龕室,內置磚雕坐佛一寺,龕室兩側除北面雕兩尊天王造像外,余之七面龕室兩側各雕脅侍一尊,上雕室蓋飛天,造型精美,是阜新地區保存最好一座佛塔,為遼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塔營子鄉位於繞陽河畔。東臨彰武縣哈爾套鎮,南臨建設鎮,西臨務歡池鎮,北與平安地鎮接壤。全鄉8個行政村,39個自然屯,總人口12019口人,其中農業人口11626人,全鄉總面積115平方公里。林地面積35000畝,森林覆蓋率30%,101國道從西向東橫穿而過,交通便利。居民主要以蒙、漢、滿三個民族為主,民風純朴。 十家子瑪瑙城風景區 阜新是「中國瑪瑙之都」,瑪瑙產量佔全國70%以上,重達66噸的「阜新瑪瑙王」堪稱世界之最。阜新瑪瑙雕有一千多年歷史,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巧、俏、絕特點,從三國到清末一直是宮廷貢品,周恩來總理指示中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瑪瑙雕刻《水簾洞》就產自阜新。兩年一屆的「中國•阜新瑪瑙節」,雲集30多萬名海內外客商、寶玉石大師及遊客,欣賞和購買瑪瑙工藝品。十家子瑪瑙城位於阜蒙縣十家子鎮,佔地1萬平方米,是國家工業旅遊示範點、遼寧省十大旅遊紀念品市場之一,也是全國瑪瑙加工、集散和文化中心。7大類、200多個品種、上千種樣式的瑪瑙製品遠銷海內外,是留存記憶、保健吉祥、饋贈親朋的精品。 關山風景區 關山,蒙語稱「翁因敖拉」,意為被封的神山,歷來為契丹和蒙古貞所尊崇。位於阜蒙縣大巴鎮,地處醫巫閭山最北端,總面積80平方公里,是集觀光、休閑、餐飲、娛樂、科教於一體的旅遊景區。關山種畜場是國家級重點種畜場、省級自然保護區,關山賓館的鹿宴、烤全羊、手把肉及新鮮蔬菜、水果均產自本地。關山歷史文化厚重,有元代的成吉思汗祠堂,唐代的點將台,現代的林彪571秘密軍事倉庫,尤以遼代肖氏皇族墓葬群最為著名,是研究遼代歷史的網路全書。早在古時,關山就以絢麗多姿的山巒美色和糜鹿成群的動物王國而成為遼代皇家獵場。國內最大的吐默特左旗旗敖包,在每年七月十三日的敖包節都吸引上萬名信眾祭拜、祈福。 烏蘭木圖山風景區 烏蘭木圖山是蒙語,漢譯為「紅木之山」,位於阜蒙縣八家子鄉,長10公里,總面積30.8平方公里,海拔831.4米,是阜新境內第一高峰。山形詭奇,怪石林立,一峰一態,一石一姿,各具特色,將軍峰昂首挺立,石椅子巧奪天工,懸空寺陡峭奇絕,三天門鬼斧神工,登山龜緩緩欲動,望天蛙栩栩如生,梨山讀畫幽美恬靜,孝女登山萬古揚名。八大窪景觀,窪窪有別,獨立成景。這里動植物種類繁多,景色優美,每年金秋十月,山上山下一片紅,十里八村聞果香。具有神功奇效的麥飯石泉水在山腳下汩汩流淌,叮咚作響,不僅滋潤著這里的花草樹木,還哺育著山下居民健康長壽,使此地成為遠近聞名的長壽村。 阜新人民公園 阜新市人民公園位於市中心區,是阜新市區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佔地面積24.16公頃,其中綠化面積19.19公頃,林地面積14.28公頃,水上面積1.2公頃,草坪面積2公頃,花草種植面積9000平方米,園內建有花卉觀賞區、動物觀賞區、水上活動區、休閑娛樂區、景園觀賞區、園務管理區等六個景區。公園內植被茂密,花草樹木一百餘種,是市區建園最早的公園,在市中心發揮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公園的年客流量達60餘萬人次,是阜新市人民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 丁香花海 沿三塔溝風景區公路逶迤前行,在東北方向約一公里處,可以看到一座開滿紫丁香的丁香山。數百畝的丁香花海,沿舒緩的 山勢重疊而上,陽春五月,細雨蒙蒙,微風過處,遊人置身花海,相隔數里,便可聞到散發著既甜又苦的丁香花氣。撥開丁香花叢,星星落落的綉線菊點綴其間,給滿山的紫色增添一點點意外。 多功能的鬧德海水庫 彰武縣西北滿堂紅鄉北側與內蒙古接壤處,有個鬧德海水庫,這是一座東南至西北走向的鋼筋水泥建築。壩長160米,滾水壩高32米,壩底至壩頂高41.5米,壩頂寬14米。壩頂是連接遼寧、內蒙古的重要通道。
[編輯本段]阜新特產
大扁杏 1993年從河北引入,現有面積10萬畝,有1.7萬畝進入結果期,年產杏核12.5萬公斤,年產值100萬元。主要品種有龍王帽、一窩峰。龍王帽果實長扁圓形,縫合線深而明顯,果面黃色,陽面略有紅暈、肉薄,纖維多;離核,杏核,杏仁扁平,肥大,正面較圓,平均單果重23.5克,核重4.95克,仁重0.86克,果實7月中旬成熟,發育期90天左右。一窩峰杏核、仁較龍王帽小、厚,正面呈心型。大扁杏食用部分是杏仁、杏肉,營養豐富,含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及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是傳統的保健食品和醫學上的營養滋補品。 大扁杏結果早,定植後3年即可開花、結果,4—5年進入初果期,6年生後進入盛果期,每公頃可產杏仁450kg,產值可達22500元。此外,大扁杏耐乾旱、瘠薄土壤,適應性強,可改善生態環境,在阜新地區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元蔥 細河區華東鎮位於阜新市東部,全鎮耕地8000畝,其中菜田2000畝。蔬菜生產在華東具有悠久歷史,是阜新市區蔬菜供應的重要基地。華東鎮自60年代從事蔬菜生產,70年代始引進元蔥生產,通過多年試種,選出以熊岳元蔥為主栽品種。它適應性強、產量高、品質好。經過多年的實踐,群眾總結出一套育苗栽培,管理的技術,使熊岳元蔥在產量、品質等方面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全鎮每年種植面積達1500畝,產量450公斤,產值400萬元,遠俏黑龍江、內蒙古、吉林等省市,元蔥已成為華東鎮一大支柱產業,已形成了規模化、產業化的生產格局。 元蔥是一種易栽培,好管理、耐儲存的春夏菜,七月中旬收獲,在0—5℃范圍內可保存6個月,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尤其是礦物質含量較高,具含有特殊物質具有降血脂,降血壓等多種保健功效,味道鮮美,食用方法多種,也可做多樣食品的調味料。 紅袍杏 紅袍杏在阜新縣國華鄉已有60多年的栽培歷史,屬地方優良品種。果實近圓形,果面紅黃色,果肉桔黃色,肉質細密,含纖維少,香味濃,品質上等。平均單果重35克,最大的50克,離核,可食率達85%。紅袍杏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杏核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果實6月20日成熟,8—9成熟時,在常溫下可貯運7—9天,完熟後,可貯運5天左右。該果品遠銷吉林、黑龍江省部分大中城市,1997年曾出口新加坡。國華鄉現有紅袍杏5000畝,20萬株以上。其中結果樹面積10萬株,總產可達100萬公斤。 阜新瑪瑙 阜新瑪瑙文化積淀深厚,7600年前的查海遺址中出土了用瑪瑙打制的刮削器,以及玉器、石器等,說明查海人是世界上最早認識瑪瑙和使用瑪瑙的人群。阜新瑪瑙加工歷史悠久,從遼代開始,阜新民間就有採集、挖掘、加工瑪瑙的生產活動。到了清代,阜新地區瑪瑙業發展已具備一定規模,阜新瑪瑙已成為宮廷貢品。 目前,阜新瑪瑙藝術品已形成七大系列、200多個品種、數千種款式,以「巧、俏、絕、怪、新」為典型藝術特色的「雅活」更為突出。巧:為人之靈氣,設計構思精巧,雕刻技藝精湛,可謂巧奪天工。俏:為天之造化,充分利用瑪瑙天然俏色,紋理圖案及質感,所表現的人間萬物栩栩如生,逸趣天然。絕:為天人合一,使作品源於自然高於自然,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使之成為出神入化的絕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力,今人拍案叫絕。怪:從作品的創意、設計、造型到技法,勇於超越古人,打破常規,鬼斧神工,使作品充滿了鮮明而獨特的個性,極富藝術想像力,使作品動人心魄。 阜新花生 阜新花生種植業近年來發展較快,現已實現向規模化和基地化方向發展。從2006年60.2萬畝猛增到今年的144.5萬畝,種植規模居全省第一位。今年,全市花生產量預計達到28萬噸, 阜新花生米質好,宜食用,是南北方餐桌上的必備食品
[編輯本段]阜新美食
蒙族餡餅 蒙族餡餅是阜新地區蒙古族的一種風味麵食,據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最早是以當地特產的蕎麥面制皮,牛羊豬肉為餡,採用干烙水烹的方法製成。 明末清初,餡餅麵食從民間傳入王府,由干烙水烹改為用豆油、奶油煎制,並用白面做皮,成了王府中經常食用的佳品。它以面稀、皮薄、餡細為特點,烙制後形如銅鑼,外焦里嫩,餅面上油珠閃亮,透過餅皮可見裡面肉似瑪瑙,菜如翡翠,紅綠相間,煞是好看。用筷子破開餅皮,熱氣升騰,香味撲鼻,引發人們強烈食慾。 蒙族餡餅是上等地方美食,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貴客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到蒙古族家庭作客,他們以餡餅這種麵食,作為最好飯食招待來客。漢族有句俗語:「好吃不如餃子」,蒙族有句常話:「好吃不如餡餅」,看來餃子和餡餅是同等上乘佳品。 清溝魚宴 彰武縣境內的大清溝,水清、溝深,藻類繁多,為魚類的生息、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這里的魚,由於攝食自然食物生長而成,因此,肉質細膩,無異味,並有著天然綠色食品的美譽。大清溝盛產鯉魚、鰱魚、鯽魚、鯰魚、草魚、甲魚等30多種魚類,目前,最大的魚達40多公斤。 清溝魚宴可謂色、香、味、型樣樣俱全。糖醋魚酸里帶甜,焦汁魚甜中帶咸,干燒的棗紅色,紅燒的金黃色,溜魚片乳白色,清溝魚宴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魚鮮味美、口味純正。食用的魚均採用現吃現捕現作的方式。二是烹調技術高超。不同的魚採用不同的做法,用魚的不同部位,可做出不同口味的佳餚。三是烹調方法花樣繁多。有紅燒、干炸、糖醋、清燉、清蒸、酸辣、滑溜等20多種。 『購物去處』 阜新鑫維瑪瑙城、大商新瑪特(解放大街店,西山店)、大商千盛百貨、大世界、新天地廣場、阜新興隆大家庭、女人街(一街,二街,小女人街)、大眾步行街、金水街 阜新商貿城 花園市場 華園商廈 『美食廣場』 阜新西市場不夜城、新瑪特五樓小吃廣場、千盛一樓美食廣場、興隆大家庭五樓美食廣場
F. 海棠山門票多少錢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旺季04.01-10.31 海棠山門票50元 淡季11.01-03.31 海棠山門票30元 門票說明: ①兒童1.1米以下免票,1—1.4米之間購兒童票半價 ②老人70歲以上免票,65歲以上購老人票半價 ③軍人憑有效證件購票半價,殘疾人免票 阜新海棠山開放時間:24小時 阜新海棠山交通指南: 阜新海棠山地址:阜新海棠山旅遊區位於阜新市東南,坐落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大板鄉西北2公里處,距阜新市區22.5公里。可乘坐火車或汽車到阜新站下車,之後乘的士或小客車前往海棠山 阜新海棠山自駕車路線: 沈陽方向的遊客可以延阜彰高速進入阜鐵高速至阜新出口,從省城沈陽到阜新僅一個半小時即可到達,錦州方向的遊客可以走錦阜高速,盤錦方向的遊客可以走溝奈公路,正在修建的阜盤高速在距海棠山景區山門不足一公里處開辟了出口,所有這些都為您的到來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阜新海棠山乘車路線: 距 阜新海棠山風景區簡介: 海棠山風景區,位於遼寧省阜蒙縣大板鎮境內,是全省五十佳景之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森林公園和AAA級風景區。這里集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為一體。海棠山海拔高度715.5米,是東北著名佛教名山。海棠山風光秀麗,景色宜人,以奇峰怪石,古松紫柏,山谷幽深而著稱,可與華山之險、黃山之奇比美,素有「遼西小華山」之美譽。 人文景觀以摩崖造像和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普安寺為特色,堪稱中國一大奇觀的摩崖造像群布滿全山。造像其雕功刀法為國內一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坐落於此的普安寺始建於一六八三年(清康熙22年)歷經六代五世活佛,是東方藏傳佛教中心。素有小不達拉宮之稱,普安寺匾額乃道光皇帝所賜。2002年7月重新修復的措欽大殿正式落成。大殿建築面積為968平方米,建築宏偉,風格迥異,金碧輝煌,整個大殿用黃金6公斤,寶石1200塊,是目前東北地區修復建設的最大一座藏傳佛教廟宇。 殿內復塑的高9.9米的大白傘蓋佛母像是全國最大的室內雕塑佛之一。集中展示普安寺民族宗教文化風采,現已對遊人開放。 從山頂放眼遠眺,其他四大景區的秀色便可一覽無余。奇峰怪石,林木茂密風巒疊嶂景區使您深感別致;中部的霞起青山景區雲飛山色,姿態萬千令您神魂飄逸;雲霧繚繞的雲落碧水景區讓您美不勝收;多種奇花異卉,四季景異的松韻風濤景區又會把您陶醉得如痴如醉,流連忘返。 更為可喜的是,在開發了「眾生奔佛景區」後,又不斷開辟了「悟牆石」、「千年松」、「長壽凳」等新景點和「百畝果品採摘園」等活動基地。今後,將更為豐富遊人的視野和活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