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門板
① 春節作文怎麼寫
3個作文,可供參考
1. 春節
在我的記憶中,春節是最熱鬧的節日。每當想到春節,我便想起去年春節我和爸爸放鞭炮的情景。
記得年前大人們都忙著買東西辦年貨,媽媽又是買菜又是買春聯又是包餃子。我們小孩卻不像大人那樣忙。大年三十那天,媽媽讓我和爸爸貼好了春聯,爸爸忽然想起了忘記買鞭炮了。我們爺倆就決定一起下樓買鞭炮,來到賣鞭炮的攤位上,鞭炮的花樣可真不少啊!有沖天炮、旋轉炮、刺花炮、摔炮、禮花炮、黑蜘蛛炮、還有大炸雷。。。。。。反正各種各樣的鞭炮說也說不完。爸爸給我買了比較安全的摔炮和刺花炮,又買了噼噼叭叭的鞭炮和沖天炮又叫二踢腳,還有五顏六色的禮花炮。走在路上,我就忍不住往地上扔了幾個摔炮,摔炮摔在地上「啪啪」得響了起來,我感到好玩極了。
到了中午,我就聽到震耳的鞭炮聲。爸爸也拿出了我們買的鞭炮。點上火只聽到鞭炮辟天開地的響了起來,整個樓層都回盪著鞭炮聲。我躲在遠處捂上耳朵,直到鞭炮聲結束,我才敢走到近處看一看。接著,爸爸又拿出一個二踢腳,把它拿在手中,點上火只聽到「嗖」的一聲,二踢腳像小火箭一樣沖上天空,然後爆炸。我高興得拍著手,難道真正的火箭就是這個原理發射上天的嗎?
到了晚上,整個城市燈火通明,天空中閃耀著五彩的禮花。我點燃了一個刺花炮,刺花炮「刺刺」的發出耀眼的火花。我把手舞動起來,刺花炮跟著我的手臂舞動,劃出一個個閃亮的光環。接著,爸爸開始放最美麗的禮花炮。點上火一個個五顏六色的綵球從禮花炮的炮管中沖上天空,色彩斑斕美麗極了。快到最後的時候,只聽到「嘭」的一聲,從炮管後面冒出一股黑煙。我和媽媽嚇了一大跳,只見爸爸的手和臉被熏的烏黑。我和媽媽看到爸爸這個樣子,笑得前仰後合的。爸爸哭笑不得的說:「都是劣質炮惹得禍,以後放鞭炮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再賣劣質炮了!」
這個除夕我過的真得很快樂,這是我最快樂的春節了。
2.春節
4年級作文(精品)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每家每戶都會慶祝一番。有些民族還會搞一些活動來歡度新春佳節,比如舞龍舞獅、說書唱戲、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一到年關,大人小孩都忙乎開了,備年貨、掃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樂乎!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或自己動手或請人代勞,把一年的收獲和來年的希望都寫進這小小的春聯里。同學們,說起春聯,還有一個故事呢!春聯,起源於桃符,它最早出現在周代,是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門板。據說,桃木有鎮鬼、驅邪的功能。因為世上的惡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二神,所以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驅鬼辟邪。後來,人們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兩位神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驅惡。這種桃板就稱為「桃符」。在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有人在桃符上寫字。一次,蜀國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學士在桃符板上寫字,因看不清學士們所寫的內容,孟昶索性自己書寫「年年約余慶,嘉年號長春」。由此產生了中國第一副春聯。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遠的遊子也要趕回家跟家人團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備的年夜飯。舊時,人們把這叫做除夕守歲、熬年。這一頓飯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聽著窗外陣陣的爆竹聲,一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這時候,小孩子最開心的是長輩會發壓歲錢。據說,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做法。壓歲錢也叫「押歲錢」、「壓祟錢」因為歲與祟是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們平平安安過年。
過年了,少不了走親訪友。親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著豐盛的酒菜,互贈祝福,共謀發展大計。這一活動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
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安寧。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熱鬧的春節.春節是怎麼來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經常在冬天欺負住在山裡的人們,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趕走.有一天"年"又來了,許多人家裡都遭到了襲擊.只有幾戶掛著紅布簾,門外生著火堆或敲敲打打鬧翻天的人家沒有受到傷害,因此山裡的人們知道了"年"怕三樣東西.當"年"再來的時候,人們用這三樣東西把這個大怪物給趕走了,從此都不敢來傷害人們了.以後代代相傳,便形成了過年熱鬧的習俗.
我喜歡春節,每年的春節我都要去花市.花市裡人山人海可熱鬧了,店鋪里的人在大聲喊叫著賣各種各樣的東西,有的賣艷麗多彩,芬芳迷人的鮮花,有的賣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飲料,還有的賣各式各樣的玩具.
近年隨著我們國家的不斷強大,各國的領導人也開始在春節的時候,發表講話或文章向在本國的華人表示節日的祝賀,中國的春節在世界上越來越有影響力了.
②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是什麼詩
出自明代文學家歸有光所作的一篇回憶性記事散文《項脊軒志》,全文以作者青年時代朝夕所居的書齋項脊軒為經,以歸家幾代人的人事變遷為緯,真切再現了祖母、母親、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達了作者對於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
節選如下: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台;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
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卧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譯文如下:
我認為:巴蜀寡婦名叫清的,守著丹砂礦井,得到的好處為天下第一,後來秦始皇為表彰她而築了女懷清台。劉備和曹操爭奪天下,諸葛孔明從隆中出山建功立業。
當這兩個人無聲無息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時,世人哪裡能知道他們?我住在這小小的破屋中,當我揚眉眨眼時,認為這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知道的人,是不是要說我跟淺薄的淺井之蛙沒什麼不同?
我寫了這篇記之後,過了五年,我妻子嫁了過來。她時常來到軒中,向我問問古代的事情,或者靠著幾案學寫字。她回娘家去,回來以後轉述幾個小妹妹的話說:「聽說姐姐家有個閣子,那什麼叫閣子呢?」過了六年,我妻子去世了,房屋壞了也沒有修理。
又過了兩年,我長時間生病,無事可做,於是使人又修整了南閣子,它的形式和以前稍稍有些不同。但從此以後我常年在外,不常住在那裡了。庭院里有一株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親手種的,現在已經長得挺拔高大,枝繁葉茂像傘一樣了。
(2)蘭花門板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項脊軒志》分兩次寫成。前四段寫於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當時歸有光18歲,他通過所居項脊軒的變化和幾件小事的描述,表達了對家人的懷念之情。在經歷了結婚、妻死、不遇等人生變故後,作者於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為這篇散文增添了補記。
作品賞析
作者把極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樹。「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枇杷樹本來是無思想感情的靜物,但把它的種植時間與妻子逝世之年聯系起來,移情於物;在「亭亭如蓋」四個字的前面加上「今已」這個時間詞,表明時光在推移,靜物也顯示著動態。
樹長人亡,物是人非,光陰易逝,情意難忘。由於想念人而觸及與人有一定關系的物,便更添了對人的思念;再由對物的聯想,又引發對往事的傷懷。於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進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說樹在生長,不說人在思念,它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則是: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