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真題解析
① 數學上的「荷花問題」
勾股定理.
一直邊,即湖深為X尺
另一直邊為2尺
斜邊為X+0.5尺
X^2+2^2=(X+0.5)^2
X=3.75尺
② 現代文閱讀《一朵荷花》洛夫寫的及這篇文章的考題
精銳教育提醒你:
16.縱觀全 文,談談標題「一朵午荷」中「午」的含義。(4分)
【答案】明指「我」欣賞池荷的時間;暗寓荷的生命狀態,雖已由「喧嘩」走向「寥落」,「將謝而未謝」,但它安靜地等待來年再唱,在我心中永遠是盛開的。
【解析】本題考查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E。
通讀全文後可知「午」的時間意義。同時,作者賞「午荷」的所見所感又賦予「午」以特殊的含義。解答本題需要考生明確思路一是字面意義,一是象徵(比喻)意義。字面義簡單,但往往有考生忽略,象徵(比喻)意義則需要結合藉助文本中含義豐富的詞或語句組織。
17.簡要歸納畫線段落的段意,並簡析該段在全文結構上的作用。(4分)
【答案】通過「誠心」「緊張」等描摩「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備和心理期待,該段是全文的關節所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個秋末的下午」緊承上文,而「再輕步向荷池走去」則領起下文。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C。段意概括並不困難,「我誠心去看荷,緊張而期待」,但表述上最好用通用的句式結構「通過……表現(表明)了……」,這需要考生重新組織語言;一般而言,出現在文本中間的段落或句子,其在結構上作用多是「承上啟下」,掌握了這個規律,結合文段稍作「承上」與「啟下」的分析即可。洛夫《一朵午荷》閱讀答案
18.概述文章所表現的荷之美。(6分)
【答案】①形象美:由花的嬌美、葉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現出來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韻致美;在雨中英姿勃發的矯健美。②精神美:風雨中偉岸挺拔的氣質美;將謝未謝而安靜溫柔的孤寂美;接受命運安排,等待命運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解析】本題考查欣賞作品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E。文本「花的嬌美,葉的清香,枝的挺秀……我們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葉如蓋,俗氣一點說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為它有那一把瘦長的腰身,風中款擺,韻致絕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著臉的動物,專注而矜持,顯得格外英姿勃發,矯健中另有一種嬌媚……整個葉面上的水球傾瀉而下,緊接著荷枝彈身而起,又恢復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花是沒了,取代的只是幾株枯乾的蓮蓬,黑黑瘦瘦,一副營養不良的身架,跟豐腴的荷葉對照之下,顯得越發孤絕……情勢逆轉,現在已輪到殘荷來欣賞我的孤寂了……它又安靜地退回到葉殘花凋的自然運轉過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來接唱……終於找到了一朵將謝而未謝,卻已冷寂無聲的紅蓮」考生需從文本中找到有關荷的描述,概括時可以藉助文本中相應的詞語短語。但總結為「形象美」和「精神美」有難度。
19.結合兩次觀荷,談談「我」在思索「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這句話的過程中,思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8分)
【答案】第一次觀荷,面對雨中之荷矯健、挺拔、矜持的形象,聽到「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我」有些不解,這引起了「我」的思索,也引發了「我」第二次誠心觀荷。第二次觀荷在花殘季節,面對「空虛向我襲來」,「殘荷來欣賞我的孤寂」,「我」由此悟出「興衰無非都是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從而認識到「孤寂也並不就是一種羞恥」,欣賞孤寂也不是「一種罪惡」,生命在澄明的自我觀照中得到升華,兩次觀荷,圍繞「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展示出「我」「不解—思索—感悟—升華」的心路歷程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賞析作品內涵,能力層級分別為C何D。審清題干要求。第一次觀荷的思緒較為簡單,是對「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這句話的不解和思索。見文本「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的話外,一直到畫廊關門,我們再也沒有說什麼」。由此,也引出了作者的第二次觀荷行程,文本「想到這里,我競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難堪起來」提示之前與之後都是作者的思緒變化過程。本題重在對作者思緒變化的把握,作答時,第二次觀荷的感受較為重要,語言組織可以多藉助文本中語句,同時,還要有總結性的話語點明題旨。
③ 四年級閱讀題:又到荷花盛開時一文中描繪了什麼抒發了作者對荷花的什麼之情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荷花池邊觀賞荷花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展開想像,贊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再現了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課文記述了作者到公園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
課文是按看荷花的順序來寫的。全文共五個自然段。
第一段講清早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荷花的清香。這里的一就說明荷花的香味傳得很遠。
第二、三自然段講看荷花。課文先介紹了荷葉的樣子。挨挨擠擠說明荷葉數量多,長勢旺盛。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說明了荷葉的顏色、樣子。接著介紹白荷花的千姿百態,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組排比句分別描繪了荷花剛開時、全開時、未開時的樣子。可以想像得出來:滿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態,該有多麼迷人啊!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作者對荷花的贊美。贊美了荷花千姿百態,並充滿了生機;第二層是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因為只有大自然才能賦於各種植物以頑強的生命力,才能創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畫。
第四自然段講看荷花引起的想像。
想像是一種心理活動。作者為什麼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因為面對這滿池如詩如畫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為了一體。因此,一陣風吹來,我彷彿與花共舞;風停了,我彷彿與蟲共語。
這種想像不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學生帶入到童話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現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講過了好一會兒,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這說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體會荷葉的旺盛生命力與荷花生機勃勃的樣子,
④ 《荷花》閱讀題答案是什麼
第一題復解釋詞語;制
隨波逐流:比喻沒有堅固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大眾走。
第二題;
二、
第一段和第二段為一層:我們全家到公園去觀賞荷花。
第三段至倒數第二段為第二層:我們述說著荷花的好處和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爸爸教導我們要像荷花一樣做人。
最後一段為第三層:我們離開了荷花池,但荷花不隨波逐流的高貴品質影響了我們。
⑤ 荷花問題 就是八年級的勾股定理, 請將答案寫詳細並標明為什麼。 O(∩_∩)O謝謝
初二幾何(勾股定理)
「荷花問題」:
平平湖水清可鑒,專面上半尺生紅蓮,
出泥不染亭亭立,屬呼被強風吹一邊,
漁人觀看忙上前,花離原為二尺遠,
能算儲君請解題,湖水如何知深淺
解答提示:
設水深是X尺,根據題意得方程:
(X+0.5)^2-X^2=2^2
解得:
X=3.75
所以水深為3.75尺
供參考!
⑥ 閱讀題 荷花的 在線等 急!! 好的追加分數!!!!
一,
(1)一陣大風,荷葉傾側,雨水流瀉下來。
(2)缸底鋪一層馬糞,藕秧子盤在馬糞上;倒進多半缸河泥,晾曬;倒兩擔水
(3)小荷葉冒出來;冒出花骨朵;露出小蓮蓬,花蕊
二,
荷花晚上要收朵,第二天一早,又放開; 荷葉的葉面不沾水
三,
選(3)
⑦ 中世紀,印度著名數學家婆什迦羅,在其著作中提出的 荷花問題 該怎麼解
荷花問題 <荷花問題>
又叫蓮花問題是指:「一個高出水面1/4腕尺(一 種古時長度單位)的蓮(荷)花在距原地2腕尺處正好浸入水中,求蓮花的高度和水的深度。」本題亦稱荷花問題(problem of lotus flower)。原記載於 印度古代約公元600年的數學家婆什迦羅第一部著作《阿耶波多歷書注釋》中。到12世紀,印度另一位著名數學家婆什迦羅第二次在他的名著《麗羅娃提》中重新闡述了這一問題,只將高出水面的1/4尺改為1/2尺,並用歌謠的形式記載下來,使蓮花問題 成為幾何定理應用的典型問題之一。14世紀印度另一位數學家納拉亞訥也在著作中記述過類似的問題。
其實在紀元前後成書的《九章算術》,是歷史上 最早記載這類問題的古算書。其中第九章題六敘述如下:「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適與岸齊。問水深、葭長各幾何?」故數學史家為這是中印古文化交流的結果。中國後來的古算書也有很多類似的題目,如《張邱建算經》(5-6世紀)卷上十三題,《四元玉鑒》(1303)卷中之 六,《演算法統宗》(1593)卷八等。其中《四元玉鑒》還是用歌謠體給出的題述。《九章算術》及後世算書都給出了該題的解法,但中算的「葭生池中」題是勾股定理的應用題,而印度的蓮花問題則是圓內相交弦性質的應用題。此外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在《算術之尺》(1427)中給出類似的<矛立水中>題目。16世紀英國算書中也有<蘆葦立於池中>的類似題目。
<解法>
平平湖水清可鑒,荷花半尺出水面,忽有一陣強風急,吹倒荷花水中偃。湖面之上不復見,入秋漁翁始發現。花離原花二尺遠,試問水深尺若干?
解:設湖水深x尺,則荷花高度為(x+0.5)尺,依題意可列式:
x^2+2^2=(x+0.5^)2
x^2+4=x^2+x+1/4
4=x+1/4
x=15/4=3.75
答:湖水深3.75尺。
⑧ 《荷花》閱讀題答案
第一題解釋詞語;
隨波逐流:比喻沒有堅固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內只能隨著大眾容走。
第二題;
二、
第一段和第二段為一層:我們全家到公園去觀賞荷花。
第三段至倒數第二段為第二層:我們述說著荷花的好處和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爸爸教導我們要像荷花一樣做人。
最後一段為第三層:我們離開了荷花池,但荷花不隨波逐流的高貴品質影響了我們。
⑨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的冒字用得好在哪裡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的冒字用得好在:寫出了荷花的動感,寫出了白荷花從綠色的荷葉中突顯出來,卓爾不群的樣子,說明了荷花頑強的生命力。
《荷花》句子解析:
1、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這句話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鑽出,也不是自然地長出,而是「冒」出,寫出了荷花的動感,我們彷彿看到了白荷花迫不及待地掙脫荷葉的束縛,努力向上伸展,生機勃勃的動人姿態。
這不但與上句話中「荷葉挨挨擠擠」相呼應,而且形象地寫出了白荷花從綠色的荷葉中突顯出來,卓爾不群的樣子,說明了荷花頑強的生命力。
2、清早,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用「趕緊」突出了「我」的迫不及待的心情。「一……就……」一詞說明荷花非常茂盛,香氣濃郁;也點出了作者欣賞荷花的原因。
《荷花》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寫清早去公園,被荷花的清香所吸引。
第二部分(2-3)描寫了荷花的形狀和姿態。
第三部分(4-5)寫作者觀賞荷花時的想像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