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木蘭花春景宋祁

木蘭花春景宋祁

發布時間: 2023-05-15 16:44:18

A. 描寫「木蘭花」的詩句有哪些

  1. 木蘭花 【宋·宋祁】

  2. 木蘭花 【宋·錢惟演】

  3. 木蘭花 【宋·晏殊】

  4. 木蘭花 【宋·歐陽修】內

  5. 木蘭花·戲林推容 【宋·劉克庄】



B. 宋祁的《木蘭花》「紅杏枝頭春意鬧」這一句詞的「鬧」字好在哪裡

一個「鬧」字不僅寫出了紅杏的眾多和紛繁,而且它把生滾橡機輪盯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渲染出來了。它運用通感手法,化視覺形象為聽覺,把紅杏在枝頭盛開的情況點染得十分生動,鬧」字不僅有色,而且似乎有聲,讓讀者彷彿看到了鶯歌燕舞,繁花爭艷的大好春光。

C. 《木蘭花·春景》

《木蘭花·春景》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宋祁,北宋詞人,字子京,其詞多寫悠遊閑適生活,語言工整,描寫生動,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之句,世稱「紅杏尚書」。今有清輯本《宋景文集》,詞有《宋景文公長短句》。

此詞上片描繪春景,謳歌春色,描繪一幅生機勃勃、色彩鮮明的早春圖。下片一改上片的明艷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夢,虛無縹緲,匆匆即逝,因而應及時行樂,反應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尋歡作樂思想,直抒惜春情懷。

詞中兩處運用了擬人化手法,第一處將水波寫得生動、親切而又富於靈性。第二處一個「鬧」字,將爛漫的大好春光描繪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詞中還引用了「一笑傾人城」的典故,抒寫此人攜妓游春時的心緒。

小時候,因為自己姓宋,所以每次提到宋朝時都會異常興奮,覺得自己姓宋就非常自豪!慢慢知識積攢多了,發現每個姓氏背會都有它的故事。每段歷史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今天看了《中國通史》紀錄片,第一集講的中國道路,主要的就是我們的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還有文化之路,每個國家都有她的核心文化,中國這個古老而悠久的國家,經歷了數次文化的總結分化,最終匯集了一個中國文化,一個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文化歷史。每次看這樣的紀錄片,我都彷彿穿梭於各個朝代之間,我感受著那個時代的脈搏,聆聽著那久遠的聲音,心中不住的想,如果我在那個時代會是什麼模樣?會是一個大家閨秀,還是一個奴僕!還是一個俠客義士,還是一個風流倜儻,滿腹經綸的學者!我不知道自己會是什麼?在那個宋詞文化最璀璨的年代,中國文化達到了一個輝煌的時刻,從唐詩跨越到唯美的宋詞,人們的情感更加細膩的輸出。每每讀宋詞,都會有似懂非懂,但卻又深重其中的感受。宋詞的美,無以言表,宋詞就像一幅幅畫,還像午後陽光下的一杯咖啡,一盞清茶,你需要細細的品味,方能入其境,明其聲。

我喜歡宋詞,可能因為它的柔美、生動、艷麗、高潔……我覺得世間所有的形容詞都可以對它進行褒獎,但最關鍵的一個字就是「美」,宋詞就像一個完美的女人,不同的角度滲透出不同的氣質美麗!更能將東方之美展現的淋漓盡致!如果說唐詩讓我們變得文雅,宋詞便是讓我們更加細膩精緻!

D. 《木蘭花·春景》譯文及注釋

《木蘭花·春景》是宋代詞人宋祁的作品。此詞贊頌明媚的春光,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情趣。那麼《木蘭花·春景》譯文及注釋是怎樣的?以下僅供參考!

原文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畢早

譯文

信步東羨數簡城感到春光越來越好,皺紗般的水波上船兒慢搖。條條綠柳在霞光晨霧中輕擺曼舞,粉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春意妖嬈。

總是抱怨人生短暫歡娛太少,怎肯為吝惜千金而輕視歡笑?讓我為你舉起酒杯奉勸斜陽,請留下來把晚花照耀。

注釋

⑴木蘭花: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調同「玉樓春」。

⑵縠(hú)皺波紋:形容波紋細如皺紗。縠皺:即皺紗,有皺褶的紗。棹(zhào):船槳,此指船。

⑶春意:春天的氣象。鬧:濃盛。

⑷浮生:指飄浮無定的短暫人生。語本《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⑸肯愛:豈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⑹持酒:端起酒杯兄褲。《新唐書·庶人祐傳》:「王毋憂,右手持酒啖,左手刀拂之。」

⑺晚照:夕陽的余暉。南朝宋武帝《七夕》詩之一:「白日傾晚照,弦月升初光。」

E. 「且向花間留晚照」是什麼意思呢

這是宋帆冊盯代詩人宋祁 的 《玉樓春·春景》中的一句,全詩是:

東城漸覺風光好。_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姿慶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譯文:信步東城感到春光越來越好,皺紗般的水波上船兒慢搖。條條綠柳在霞光晨霧中輕擺曼舞,粉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春意妖嬈。
總是抱怨人生短暫歡娛太少,怎肯為吝惜千金而輕視歡笑?讓我為你舉起酒杯奉勸斜陽,請留下來把晚花照耀。

拓展資料: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後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聖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謚景文,與兄宋庠並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

此詞上片從游湖寫起,態和謳歌春色,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鮮明的早春圖;下片則一反上片的明艷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夢,虛無縹緲,匆匆即逝,因而應及時行樂,反映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尋歡作樂思想。作者宋祁因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名揚詞壇,被世人稱作紅杏尚書。

起首一句泛寫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擬人化手法,將水波寫得生動、親切而又富於靈性。「綠楊」句寫遠處楊柳如煙,一片嫩綠,雖是清晨,寒氣卻很輕微。「紅杏」句專寫杏花,以杏花的盛開襯托春意之濃。詞人以擬人手法,著一「鬧」字,將爛漫的大好春光描繪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

F. 木蘭花文言文宋

1. 《木蘭花》宋·錢惟演,賞析

此為作者暮年遣懷之作。詞中以極其凄婉的筆觸,抒寫陪晌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傷。作品中的「芳草」、「淚眼」、「鸞鏡」、「朱顏」等意象無不充滿絕望後的濃重感傷色彩,反映出宋初纖麗詞風的藝術特色。

上片起首兩句,從城上和城下兩處著墨,聲形兼敬備備、富於動感地描繪春景,勾勒出一幅城頭上鶯語陣陣、風光無限;城腳下煙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圖畫,使讀者隱然感覺到主人公的傷春愁緒,從而為下文的遣懷抒情作好了鋪墊。

上片結末兩句轉而抒情,言綠楊芳草年年生發,而詞人已是眼淚流盡,愁腸先斷,愁慘之氣溢於言表。從表現手法上講,用綠楊芳草來渲染淚眼愁腸,也就達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極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詞意陡轉,波瀾突起。

過片兩句,從精神與形體兩方面感嘆老之已至,抒寫了詞人無可奈何的傷感情懷。從中可以窺見,一貶漢東,默默無聞,大勢已去,這對於曾經「官兼將相,階勛、品皆第一」的作者來說,打擊是多麼巨大。結拍兩句將借酒澆愁這一司空見慣的題材賦予新意,敏銳而恰切地扣住詞人對「芳尊」態度的前後變化這一細節,形成強烈反差,由景入情,畫龍點睛,傳神地抒發出一個政治失意者的絕望心情。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卷二雲:「侍兒小名錄雲:『錢思公謫漢東日(指錢惟演晚年謫隨州),撰《玉樓春》詞曰:「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變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往年多病厭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淺。」每酒闌歌之,則泣下。後閣有白發姬,乃鄧王歌鬟驚鴻也。遽言:「先王將薨,預戒挽鐸中歌《木蘭花》(即《玉樓春》)引紼為送。今相公亦將亡乎。」果薨於隨州。』」可為此詞注腳。[

不是倒裝。而且這兩句也不是一句。

2. 求贊美木蘭花的詩詞與古文

是贊美木蘭花吧。不是題目有木蘭花吧。但願我的回答,你能滿意。

《木蘭花慢 以上振綺堂刻本趙待制遺稿。朱本》 元代 :趙雍

恨匆匆賦別,回首望,一長嗟。記執手臨流,遲遲去馬,浩浩平沙。此際黯然腸斷,柰一痕、明月兩天涯。南去孤舟漸遠,今宵宿向誰家。別來旬日未曾過,如隔幾年華。縱極目層崖,故人何處蘆稿鋒,淚落兼葭。聚散古今難必,且乘風、高詠木蘭花。但願朱顏長好,不愁水遠山遐。

《蘇州十詠其二·木蘭堂》 宋代:范仲淹

堂上列歌鍾,多慚不如古。卻羨木蘭花,曾見霓裳舞

《次韻何伯溫三首》 宋代:洪咨夔

庭前木蘭花,皦皦扶春陽。鶴鳴夜漏午,步花獨歌商。低迷露濕衣,浩盪月滿梁。深省渺誰語,中心空自藏。

《春日閑居》 明代:王女郎

濃陰柳色罩窗紗,風送爐煙一縷斜。庭草黃昏隨意綠,子規啼上木蘭花。

《新市雜詠十首》 宋代:華岳

朱門粉壁謫仙家,柳外秋韃襯落霞。一澗碧雲流不去,木蘭舟系木蘭花。

《閩中春暮》 明代:張羽

吳山入夢驛程賒,身逐孤帆客海涯。九十日春多是雨,三千里路未歸家。桄榔土潤蠻煙合,楊柳江深瘴霧遮。倚遍闌干愁似海,杜鵑啼過木蘭花。

《閩中春暮》 唐代:裴廷裕

吳山入夢驛程賒,身逐孤帆客海涯。九十日春多是雨,三千里路未歸家。桄榔土潤蠻煙合,楊柳江深瘴霧遮。倚遍闌干愁似海,杜鵑啼過木蘭花。

《塘下行》 唐代:孟郊

塘邊日欲斜,年少早還家。徒將白羽扇,調妾木蘭花。不是城頭樹,那棲來去鴉。

希望你能滿意。

3. 【《木蘭花》宋祁翻譯中心思想要有翻譯

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翻譯:東城外漸覺風景美好,象皺紗的江波歡迎遠客歸棹.翠綠的楊柳枝上,飄盪的煙雲外,清晨寒意猶輕,可是紅杏枝頭的春色爛漫生機勃勃,異常熱鬧.飄浮的人生悲恨多而歡樂少,怎肯愛惜千金輕視歡樂的一笑?為你舉杯勸說快要西墜的夕陽,且將暮色投向百花叢中留下深情的光照.中心思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夢,虛無縹緲,匆匆即逝,因而應及時行樂,反映出「浮生若夢,為歡幾 何」的尋歡作樂思想.。

4. 減字木蘭花 【宋】朱敦儒 宿漁家 【唐】郭震

減字木蘭花·劉郎已老 【宋】朱敦儒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翻譯:(用典很多)

「桃花」沒有變,依舊開的燦爛;而「我」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

在這種凄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我也想聽聽琵琶。但我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 *** ,我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聽了。

一曲終了,我的情緒沉醉曲種久久不能自拔,讓我理解了白居易當年潯陽江上那份自傷淪落,卻逢知己的激動心情

眼前東風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餘暉中,盡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

宿漁家

朝代:宋 作者:郭震

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

世代在海邊生活,幾間小屋上面覆蓋著雪白的蘆花。

白天在海上捕魚雖然辛苦,但晚上歸來,有青天明月、大海濤聲伴送到家,真是開心愜意。

5. 木蘭花的譯文

減字木蘭花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

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

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黃裳的這首詞以龍舟競渡為題材,頗具歷史價值。相傳偉大詩人屈原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人民為了紀念他,每逢端午節,常舉行競渡,象徵搶救屈原生命,以表達對愛國詩人的尊敬和懷念。

這一活動,後來成為民間的一種風俗。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已有關於競渡的記載。

宋耐得翁《都城紀勝》一書,專門記載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種情況,其「舟船」條有雲:「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龍舟爭標,輕捷可觀。」龍舟競渡時,船上有人高舉紅旗,還有人擂鼓,鼓舞劃船人的士氣,以增加競渡的熱烈氣氛,本篇就是描寫龍舟競渡奪標的實況。

上片寫競渡。比賽開始,「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

一群紅旗高舉的龍舟,從柳陰深處的小洲邊飛駛而出。「飛出」二字用得生動形象,令人彷彿可以看到群舟競發的實況,這時各條船上的鼓手都奮力擊鼓,鼓聲猶如春雷轟鳴。

龍舟沖破浩渺煙波,向前飛駛,再從遠處轉回。「直破煙波遠遠回」句中的「直破」二字寫出了船的凌厲前進的氣勢。

下片寫奪標。一條龍舟首先到達終點,「歡聲震地」,岸上發出了一片震地的歡呼聲,健兒們爭戰奪標的英雄氣概,簡直使千萬人為之驚駭退避。

「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錦標,是高竿上懸掛的給予競渡優勝者的賞物。「銜」是龍舟的龍形生發出來的字眼,饒有情趣。

此詞採取白描手法,注意通過色彩、聲音來刻畫競渡奪標的熱烈緊張氣氛。同時,詞還反映了人們熱烈緊張的精神狀態。

龍舟飛駛,鼓擊春雷,這是寫參與競渡者的緊張行動和英雄氣概。歡聲震地,是寫群眾的熱烈情緒。

銜標而歸,是寫勝利健兒充滿喜悅的形象與心情。如此以來真實地再現了當日龍舟競渡、觀者如雲的情景。

6. 古代詩歌閱讀

木蘭花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上片是通過水波、綠楊、紅杏。來表現風光好的。

「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是全詞最傳神的字眼。鬧」字以動寫靜,運用了「通感」。化視覺為聽覺,春景是視覺畫面,「鬧」是聽覺感知,將無聲的畫面,變成了枝繁花盛之態,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濃烈氣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機勃勃的美妙境界。

下闋即景抒情,「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運用了擬人手法。表達了作者把斜陽當做朋友,舉酒相勸,希望斜陽在杏花叢中多加逗留,表達了惜春(惜時)的感情。

7. 《玉樓春》【宋】辛棄疾 翻譯賞析

迎著風兒,想要勸春光停住腳步。

春光卻停留在城南的芳草路上。

落花沒能伴隨流水而去,

而成為在泥土上飄舞的飛絮。

看著鏡中頭發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時光。

人雖然沒有辜負春天,春天卻辜負了自己啊!

醒來時夢中人才已離我遠去,留下的是愁思,

我好像看到他還在風雨中的梨花深處。

賞析:

這是一首惜春的詞作。全詞新穎別致,顯示出辛棄疾詞於豪放之外的另一種風格。作者永遠抱有一個美麗的夢想,即使她是那樣渺茫、難以實現,然而他仍然執著地等待著!這就是愛國詞人辛棄疾能創作出大量雄壯詞篇的原因。

8. 花木蘭 文言文

唧(jī)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zhù)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ě),可汗(kè hán)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wèi)市鞍(ān)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 jiān)。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ì)鳴啾啾(jiū jiū)。 萬里赴戎(róng)機,關山度若飛。朔(shuò)氣傳金柝(tuò),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qiáng)。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huò huò)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當窗理雲鬢(bìn),對鏡帖(tiē)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詩意畫

譯文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麼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餘。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說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發,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夥伴,夥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著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G. 《木蘭花·春景》全文賞析

《木蘭花·春景》是宋代詞人宋祁的作品。此詞贊頌明媚的春光,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情趣。那麼《木蘭花·春景》全文賞析是怎樣的?以下僅供參考!

原文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賞析

此詞上片從游湖寫起,謳歌春色,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衫塌、色彩鮮明的早春圖;下片則一反上片的明艷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夢,虛無縹緲,匆匆即逝,因而應及時行樂,反映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尋歡作樂思想。作者宋祁因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名揚詞壇,被世人稱作紅杏尚書。

起首一句泛寫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擬人化手法,將水波寫得生動、親切而又富於靈性。「綠楊」句寫遠處楊柳前李如煙,一片嫩綠,雖是清晨,寒氣卻很輕微。「紅杏」句專寫杏花,以杏花的盛開襯托春意之濃。詞人以擬人手法,著一「鬧」字,將爛漫的大好春光描繪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

過片兩句,意謂浮生若夢,苦多樂少,不能吝惜金錢而輕易放棄這歡樂的.瞬間。此處化用「一笑傾人城」的典故,抒寫詞人攜妓游春時的心緒。結拍兩句,寫詞人為使這次春遊得以盡興,要為同時冶遊的朋友舉杯挽留夕陽,請它在花叢間多陪伴些時候。這里,詞人對於美好春光的留戀之情,溢於言表,躍然紙上。

這首詞章法井然,開闔自如,言情雖纏綿而不輕薄,措詞雖華美而不浮艷,將執著人生、惜時自貴、流連春光的情懷抒寫得淋漓盡致,具有不朽的藝術價值。

本詞歌詠春天,洋溢著珍惜青春和熱愛生活的情感。上闕寫初春的風景。起句「東城漸覺風光好」,以敘述的語氣緩緩寫來,表面上似不經意,但「好」字已壓抑不住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以下三句就是「風光好」的具體發揮與形象寫照。首先是「縠皺波紋迎客棹」,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條條漾動著水的波紋,彷彿是在向客人招手錶示歡迎。然後又要人們隨著他去觀賞「綠楊」,「綠楊」或悔圓句點出「客棹」來臨的時光與特色。「曉寒輕」寫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頭的情意。「波紋」、「綠楊」都象徵著春天。但是,更能象徵春天的卻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後一句終於詠出了「紅杏枝頭春意鬧」這一絕唱。如果說這一句是畫面上的點睛之筆,還不如說是詞人心中綻開的感情花朵。「鬧」字不僅形容出紅杏的眾多和紛繁,而且,它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染出來了。「鬧」字不僅有色,而且似乎有聲,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下闕再從詞人主觀情感上對春光美好做進一步的烘托。「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二句,是從功名利祿這兩個方面來襯托春天的可愛與可貴。詞人身居要職,官務纏身,很少有時間或機會從春天裡尋取人生的樂趣,故引以為「浮生」之「長恨」。於是,就有了寧棄「千金」而不願放過從春光中獲取短暫「一笑」的感慨。既然春天如此可貴可愛,詞人禁不住「為君持酒勸斜陽」,明確提出「且向花間留晚照」的強烈主觀要求。這要求是「無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卻能夠充分地表現出詞人對春天的珍視,對光陰的愛惜。

H. 《木蘭花·春景》宋詞賞析

《木蘭花·春景》是宋代詞人宋祁的作品。此詞寫春光的明媚美好,喻青春年華的可貴,流露出時不我待、遲暮惜春的愁思。全詞用語華麗而不輕佻,言情直率而不扭捏,其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歷來膾炙人口。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木蘭花·春景》宋詞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木蘭花·春景⑴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⑵。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⑶。

浮生長恨歡娛少⑷,肯愛千金輕一笑⑸。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注釋】

⑴木蘭花: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調同「玉樓春」。

⑵縠皺波紋:形容波紋細如皺紗。縠皺:即皺紗,有皺褶的紗。棹:船槳,此指船。

⑶春意:春天的氣象。鬧:濃盛。

⑷浮生:指飄浮無定的.短暫人生。語本《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⑸肯愛:豈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白話譯文】

漫步東城感受到風光越來越好,船兒行駛在波紋驟起的水面上。拂曉的輕寒籠罩著如煙的楊柳,惟見那紅艷艷的杏花簇綻枝頭。

人生總是怨恨苦惱太多歡娛少,誰惜千金卻輕視美人迷人一笑?為君手持酒盞勸說金色的斜陽,且為聚會向花間多留一抹晚霞。

【創作背 景】

宋祁生當宋初,此詞為游賞春景之作,當作於北宋仁宗朝某一年的春天,具體創作年份未詳。

【賞析】

宋子京因此詞而得名,正如秦少游之為「山抹微雲學士」,他則人稱「紅杏尚書」,傳為佳話。這佳話指的就是此詞的上闋歇拍之句。

要賞此詞,須看他開頭兩句,是何等地光景氣象。不從這里說起,直是舍本而逐末。且道詞人何以一上來便說東城?普天下時當艷陽氣候,莫非西城便不可入詠?寒神退位,春自東來,故東城得氣為先,正如寫梅花,必曰「南枝」,亦正因它南枝向陽,得氣早開。此皆詞人詩客,細心敏感,體察物情,含味心境,而後有此詩心詩筆,豈真為「地理考證」而設置字樣哉。古代春遊,踏青尋勝,必出東郊,民族的傳統認識,從來如此也。

真正領起全篇精神的,又端在「風光」二字。何謂風光?風光,其實概括了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的關系;它不但是自然景色,也包含著世事人情。正古人所謂「天氣澄和,風物閑美」,還須加上人意欣悅。沒有了後者,也就什麼都沒有了。

一個「漸」字,最為得神。說是「漸覺」,其實那芳春美景,說到就到,越看越是好上來了。這美好的風光,分明又有層次。它從何處而「開始」呢?詞人答曰:「我的感受首先就眼見那春波綠水,與昨不同;它發生了變化,它活起來;風自東來,波面生紋,如同紗縠細皺,粼粼拂拂,漾漾溶溶,招喚著遊人的畫船。春,是從這兒開始的。」然後,看見了柳煙;然後,看見了杏火。這畢竟是「漸」的神理,一絲不走。曉寒猶輕,是一步;春意方鬧,是又一步。風光在逐步開展。把柳比作「煙」,實在很奇。「桃似火,柳如煙」,在人們的感受上,這種文學語言,這種想像和創造,很美。美在哪裡?美在傳神,美在造境。蓋柳之為煙,寫其初自冬眠而醒,嫩黃淺碧,遙望難分枝葉,只見一片輕煙薄霧,籠罩枝梢——而非嗆人的黑煙也。桃杏之為火,寫其怒放盛開,生氣勃發,如火如茶,「如噴火蒸霧」,全是形容一個「盛」的境界氣氛——而非炙熱灼燙之火也。領會了這,或者不難進而領會「鬧」字矣。詞人用它,寫盡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機。

此詞上闋寫盡風光,下闋轉出感慨。

人生一世,艱難困苦,不一而足;歡娛恨少,則憂患苦多,豈待問而後知。難得開口一笑,故願為此一擲千金亦在所不惜,正見歡娛之難得也。這里的事,並非算賬目,不過講情理,須知書生大言,每每若是。歡娛恨少,至於此極。書生無力揮魯陽之戈,使日馭倒退三舍,只能說勸斜陽,且莫急急下山,留晚照於花間,延歡娛於一餉!讀詞至此,哀耶樂耶?喜乎悲乎?論者或以為此宋祁者腸肥腦滿,庸俗淺薄,只一味作樂尋歡,可謂無聊之尤,允須「嚴肅批判」。嗟嗟,使舉世而皆如是讀文論藝,豈復有真文藝可存乎?

紅杏尚書——莫當他是一個淺人不知深味者流。大晏曾雲:「一曲新詞酒一杯。」「夕陽西下幾時回?」面目不同,神情何其相似:豈戀物之作,實傷心之詞也。

名家點評

王士禎《花草蒙拾》:「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當時傳為美談。吾友……極嘆之,以為卓絕千古。然實本花間「暖覺杏梢紅」,特有青藍、冰水之妙耳。

王國維《人間詞話》卷上:「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作者介紹】

宋祁(998—1061),宋代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屬湖北)人,後遷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宋天聖二年(1024年)進士。歷官國子監直講、太常博士、工部尚書員外郎、知制誥、史館修撰、翰林學士承旨等。卒謚景文。其詩詞多寫優游閑適生活,語言工麗,描寫生動,有「紅杏枝頭春意鬧」(《木蘭花》)之句,世稱「紅杏尚書」。有集,已佚,今有清輯本《宋景文集》;詞有《宋景文公長短句》。

I. 宋祁的《木蘭花》詩詞

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宋祁(998-1061) 字子京,安州安陸(今屬湖北)人,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仁守天聖二年(1024)與其兄宋庠同舉進士。

【賞析】
宋祁這首詞是在宴會上寫給一位歌女演唱的,後來宋祁因這首詞被人稱為「紅杏尚書」,可能宋先生始料未及吧。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寫景的名句。春風多從東邊來,所以古人寫春風,通常都是東城春早,古人踏青也多去東郊,這個就跟寫花必稱「南枝」艷,「向陽花木早逢春」是一個道理。「漸」字得神,很有立體感,使人得感覺眼前得美景不僅僅是一幅平面風景畫,而是一副撲面而來,綿綿不絕的動態畫面。「縠皺」水的波紋,「棹」是船槳,讀zhao,水的波紋是層層散開的,呼應前面的「漸」字,一副動態的早春圖躍然而出,實在美妙。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遠處楊柳如煙,雖是清晨,卻因春意盎然不覺寒冷,這兩句相互配合的很自然。「紅杏」句專寫杏花,以杏花的盛開襯托春意之濃。詞人以擬人手法,著一「鬧」字,將爛漫的大好春光描繪得活靈活現。「鬧」字成就了宋祁「紅杏尚書」美名,卻也招來了罵聲。清代以研究戲曲得名的李漁便是其中之一。他說,若紅杏之在枝頭,忽然加一鬧字,此詞殊難著解。爭斗有聲之謂鬧。桃李爭春則有之,紅杏鬧春,予實未之見也。鬧字可用,則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予謂鬧字極粗俗,且聽不入耳。非但不可加於此句,並當見之詩詞(《窺詞管見》)。主張「境界說」的王國維卻為「鬧」傾倒,「『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詞鬧字而境界全出矣(《人間詞話》)。」我想,宋祁這首詞既然是席間應酬之作,「鬧」字可能是押韻偶得的字眼,未必有太深的思慮。倒是後世人的爭論,間接地炒作了宋祁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也是名句。說的是人生惆悵太多,歡愉太少,李煜有詞,「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都是感慨的話。後句,化用了李延年「一笑傾人城」的典故,意思是能得一笑何必吝嗇千金呢。(這些都是有錢人的感慨,無闕這里偷笑下。)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君」指歌女,這句是對那位歌女說的。「為了你,我舉杯勸說斜陽:你且留步,跟我們一起共渡這美好時光吧!(這里我沒有直譯詩句,而是我自己的理解,用了意譯。)」 一種挽留夕陽,只願時光在此刻停留的心願呼之欲出了。

關於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我暫時查不到有說服力的資料,宋祁「紅杏尚書」之名,不會僅僅因為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我想跟宋先生人品風流也有關系。如果這首詞,我們理解為宋先生的香艷故事,那麼「紅杏枝頭春意鬧」不是單獨指景色,而是暗示了,宋先生與歌女們飲酒調情的歡愉場面,或者說,我們可以由此想像「紅杏」句的由來了。「花間」非指景色,而是指歌女。不管怎麼說,這首詞遣詞纏綿而不輕薄,造句華美而不浮艷,其含蓄的味道,後世文人品後,會心一笑,乃調侃宋祁為「紅杏尚書」。

J. 《木蘭花》宋祁 翻譯 中心思想

翻譯為:

城東漸漸讓人感覺到風光美好,湖面漾起皺紗似的波紋,迎接遊人客船的來到。綠楊垂柳籠聚著霧氣如淡煙,拂曉的寒氣在四處彌漫,唯有紅艷的杏花在枝頭簇綻,春意盎然,像火焰般鬧喧。

人生如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總是抱怨歡娛太少,誰肯吝惜千金卻輕視美人的回眸一笑?為你我持酒盞勸說西斜的金色太陽,且為聚會的好友賓朋在百花叢中留下一抹晚霞夕照。

中心思想:

此詞贊頌明媚的春光,表達了對時光的留戀、對美好人生的珍惜,以及及時行樂的情趣。

北宋宋祁《木蘭花》又名《玉樓春·春景》,原詩為: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 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10)木蘭花春景宋祁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宋祁和歐陽修合撰的《新唐書》歷時十餘載終告完成,宋祁因撰書之功遷左丞,進工部尚書。此詞當作於宋祁任尚書期間,其具體創作年份難以考證。

賞析:

上闋描繪春日絢麗的景色。「東城」句,總說春光漸好;「縠皺」句專寫春水之輕柔;「綠楊煙」與「紅杏枝」相互映襯,層次疏密有致;「曉寒輕」與「春意鬧」互為渲染,表現出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下闋直抒惜春尋樂的情懷。「浮生」二字,點出珍惜年華之意;「為君」二句,明為悵怨,實是依戀春光,情極濃麗。

全詞收放自如,井井有條,用語華麗而不輕佻,言情直率而不扭捏,著墨不多而描景生動,把對時光的留戀、對美好人生的珍惜寫得韻味十足,是當時譽滿詞壇的名作。

熱點內容
櫻花島島 發布:2025-05-06 23:18:36 瀏覽:254
花卉特效 發布:2025-05-06 23:16:20 瀏覽:292
梅花鹿引種 發布:2025-05-06 23:07:12 瀏覽:492
師尊海棠 發布:2025-05-06 23:00:25 瀏覽:72
美美的七夕 發布:2025-05-06 22:41:20 瀏覽:43
金林盆景 發布:2025-05-06 22:40:25 瀏覽:219
梅花三百 發布:2025-05-06 22:39:46 瀏覽:592
庭院櫻花 發布:2025-05-06 22:13:42 瀏覽:984
百合炒洋蔥 發布:2025-05-06 22:12:50 瀏覽:775
壁紙花卉鳥 發布:2025-05-06 21:58:41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