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過節折荷花

過節折荷花

發布時間: 2023-05-10 13:47:56

⑴ 觀蓮節習俗

觀蓮節是舊時漢族民間節日。流行於我國部分地區。農歷六月廿四舉行,也有在六妝四或六月初六過節的。宋代已有此節,明代俗稱「荷花生日」。這一天有劃船、觀蓮等活動。凡有池塘種荷花的人,用紙作燈,內放蠟燭,點亮後放在水面,任其飄去,表示純氏慶祝。現代觀蓮主要在江西省禪哪廣昌縣,該縣每年都舉辦觀蓮花節,2015年蓮花節舉辦時間是在7月11-7月19日,地址在該縣的蓮花廣場。觀蓮主要日期為一年中的7月-8月底為最佳觀賞日期,時間為早6點-10點,下午為賀褲碼6:30-7:30為易。

⑵ 端午節為什麼要放荷花燈

是一種中國民間祭祀及宗教活動,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

放河燈的中國民俗起源甚早。原始社會,限於對大自然認識的局限,較長時間,人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成為頂禮膜拜的圖騰,吉祥溫暖的象徵,戰勝寒冷飢餓的神靈。

一些地區放河燈不限於七月半,三月三歌節、鍋庄節、上巳節、三月節,也放河燈。姑娘少女對這個習俗特別鍾愛,往往在節日夜,自製小燈籠寫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順水飄流。

夏歷七月初七,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祈巧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鵲橋,便在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宋代以後不少文人詩文中有此記載。

在江南,病癒的人及親屬製作河燈投放,表示送走疾病災禍,時間自然不限於七月半。「紙船明燭照天燒」,就是對這一習俗的生動描述。江河湖海上船隻,見到漂來的燈船主動避讓,以示吉祥。

(2)過節折荷花擴展閱讀

端午的其他習俗

1、扒龍舟

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扒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

2、端午食粽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屬「籺」的其中一種。「籺」是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習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和箬葉(或柊葉)等,其花樣繁多。

⑶ 過年的時候用紙錢疊成蓮花狀,燒給死者好嗎

逢年過節給死者燒紙錢,其實燒什麼都無所謂,只是表達對死者的懷念。

⑷ 過節要用像朵蓮花叫什以

通常叫蓮花燈。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燈的活動;所謂水燈,就是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大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

⑸ 2020上海新浜荷花節時間地址上海6月景區活動匯總

在上海近期會有一些活動大家可以去參加喲,比如最近舉辦的荷花節。夏天嘛,最重要談態的肯定是去賞荷花啊,剛好荷花節,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景區看看,除此以外還有一起其他活動可以一起去看看。

表演藝術新天地

活動時間:2020.6.18-6.27

活動地點:上海新天地

演藝大世界孵化的重點藝術節展品牌以及上海市重大文化活動——「表演藝術新天地」由中國最具國際視野的「愛丁堡前沿劇展」團體整體策展。並聯手新天地一起主辦,翠湖天地聯合呈現。自2016年首次舉辦以來,每年都會為大家帶來國內屢獲大獎的超人氣劇目,為觀眾奉上一場藝術盛宴!

新浜荷花節

活動時間:2020.6.18-8.18

活動地點:新浜荷花園

今年新浜鎮的荷花主要集中在胡家埭村胡曹路兩邊,面積近600畝,分荷花精品園區和籽蓮種植區。精品園區主要是指新浜荷花園(新浜荷花種苗基地),大約有60畝,需要購票,而外圍的籽蓮種植區不需要門票。

大觀茶會

活動時間:2020.6.25-6.2613:30-16:00

活動地點:最城市文化體驗空間

端午在即,打算宅家重復傳統過節套路?不如來迪士尼國際旅遊度假區,GET寶藏端午新玩法!發掘當代品茶新潮流,沉浸式體驗藝術茶會,喝宋徽宗同款,天下第一快樂茶!

周傑倫主題展

活動時間:2020.6.20-8.2

活動地點: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

傑迷們一定還記得那架天使飛翼鋼琴,這次也將在展覽現場出現!周傑倫從《不能說的秘密》里獲得的靈感,親自設計了這台堪稱藝術品的天使飛翼鋼琴,並耗時一年半花費千萬純手工打造。

博物館美術館通票

活動時間:2020.6.6-6.30

門票價格:199元起

35家免福點場館全年任你游,全年100+精彩項目15福點自由選兌,官方出品,品質有保證,熱門場館預約便捷,有效期內保證預約權益使用。票總價值超2000元,玩一個就值回票價,玩兩個就賺啦!

瑪雅海灘水公園

開放時間:2020.6.20起10:00-19:00

景點地址:佘山鎮林湖路888號

上海瑪雅海灘水公園對外開放啦!太陽、高溫不用怕,水公園里嗨浪一夏,魔都人的快樂源泉已經准備好開閘造浪,你的比基尼准備好了嗎?全園水上設備一鍵打卡,更有全新打造的大型水上狂歡《深海電音派對》躁燃來襲。

52仲夏國風市集

活動時間:2020.6.25-6.2716:30-20:30

活動地點:文化名人街|虹口區多倫路52號

以「沉浸式國風市集」為主題,積極打造首個「52仲夏」國風市集活動,市集里美味佳餚,美酒好茶,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應有盡有,一定會是你不想錯過的一次體驗。期待與你的相遇!

大白兔游樂園

活動時間:2020.6.5-7.5

活動地點:上海世茂廣場

這個夏天,大白兔快閃店再度限時重磅回歸,這次的快閃店,大白兔官方一口氣推出了如大白兔冰淇淋盒、大白兔盲抽機、大白兔巨型雪糕等諸多擺拍互動神器!在這里,你還可以體驗AR實景游戲,據說還會隨機贈送衍生產品券或大白兔冰淇淋體驗券!

花燭品種展

活動時間:2020.6.20-7.31

活動地點:上海植物園展覽溫室(一)

本次展覽展出的花燭園藝品種較去年山侍稿更為豐富,多達100餘個。這些園藝品種多為花燭和火鶴花兩個種雜交選育而得。此外,市民遊客還能在展覽上,欣賞到多個難得一見的天南星科原生種。

東方市民音樂會

演出時間:2020.7.4-12.19

演逗孝出地點: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今年下半年,東藝計劃帶來12場東方市民音樂會周末版,固定在每月第一、第三個周六上午舉辦,涵蓋交響、民樂、合唱、獨奏等演出形式。以「高貴不貴,文化親民」為宗旨,陸家嘴信託榮譽呈現·東方市民音樂會周末版全場30、50、80元,學生票僅售15元的票價延續至今。

⑹ 七月節放蓮花燈是什麼節 中元節河燈節

相信很多朋友對於放蓮花燈這一習俗並不陌生。不管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某些影視劇上,都常常能看見一些人逢年過節會在池中放入蓮花燈,而燈上寫上自己的心願或是思念之人的姓名,以及對逝者的祝願等等。這些都是民間的一些重要習俗。

七月十五鬼節

中元節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大節之一。在過去,中元節的隆重甚至超過了春節。又稱為七月半、吉祥舉纖絕如意月、盂蘭盆節、施孤、齋孤、鬼節這些,實際的傳統節日時間就是在每一年的陰歷7月14或十五日。傳統節日目地便是祭祀祖先、拜祭神鬼的傳統節日。

放荷花燈為習俗

蓮花是佛教中吉祥的物品,而數字七在過去也擁有復活的含義。過去人們覺得先祖的亡者會在中元節的情況下返回世間,因此大家在這一天要提前准備拜祖、放河燈、燒香這些。在其中放荷花燈便是最重要的民俗文化習慣性之一。

祭拜河神

在正姿我國赫哲族,河燈節是當地隆重的傳統節日,與中元節是同一天。傳統節日舉行的目地便是為了更好地祭拜河神、祈禱平安身心健康、祝願族人順利大豐收,實際的傳統節日時間就是在每一年的陰歷七月十五。而放河燈的目地便是為了更好地祈禱平安、祝願身心健康、祝福大豐收這些,這也是赫哲族最重要的河燈節慶賀方法。豎頌

⑺ 有誰知道「穿越之絕色獸妃:鳳逆天下 」這本書裡面的女主到底跟了誰墨蓮還是風連翼求告訴!!!!!

第1725節:大結局【全文完結】 櫻夜笑了一下,回頭看著茫然的曹秀之,搖搖頭說:「我不想回來,很快,我就可以輪回,做一個嶄新的人。」 「我可以讓你們一起回來!」 「不,北月,你不明白,我很累了,只想靜靜地離開,我從來不怪你,你這么多年的自叢兆行責愧疚,都是我害了你,你自由吧。」 「我……」 「翼哥哥是全世界最好的人,你怎麼能讓他一直等你?你不能給他幸福,我會怪你的。」 凰北月霎時間泣不成聲,靠著櫻夜的懷抱,像個孩子一樣。 櫻夜拍著她的肩膀,慢慢抬起頭,看向戰野:「皇兄,我還能叫你皇兄嗎?」 「你永遠是我唯一的妹妹。」戰野愛憐地摸摸她的小臉,目光里盛滿了溺愛,有時候很後悔,為何櫻夜在的時候,要對她那麼嚴厲呢? 有時候想起櫻夜,會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兄長,因為小時候總讓她哭鼻子。 櫻夜開心地笑起來,「太好了!」 戰野道:「去見見母後吧,她很想你。」 櫻夜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點頭,將凰北月放開,對他們揮揮手,然後拉著曹秀之一起,跟著吱吱離開。 凰北月還吸著鼻子,可是,沉重了很多年心,終於還是輕鬆了一些。 戰野拍了一下她的肩膀,道:「我一次送別你的時候,你說過還會回來,這一次呢?」 「這一次也一樣!」抬起清澈滲嘩的眼眸,雖然有哭過的痕跡,但是,依舊和當初一樣真誠漂亮! 戰野終於笑了,道:「就算不能得到你,看到你幸福也一樣高興。月兒,在外面受了委屈的話,就回來。」 「嗯!」她重重的點頭,這就是有家的感覺,不管在外面怎麼困苦,背後都會有強大的依靠。 冰靈幻鳥飛上高空,這一次離開的心情,無比暢快,沒有後顧之憂,一心一意翱翔天空,馳騁大地! 飛過城外的高地時,看見夜色中白衣翩翩的身影立於山頭,瀟灑出塵,臨風而立,如猜稿芝蘭玉樹。 這丫的,比她還早就溜出來了! 駕馭冰靈幻鳥飛下去,和他平視,抱著雙手笑道:「嘖嘖,堂堂修羅王,在這兒吹著冷風是等誰呢?」 「等一個會嫁給我的姑娘。」風連翼目光灼灼地瞅著她,一臉深深的笑意,「不知道她肯不肯答應嫁給我。」 「那姑娘嫁給你有什麼好處呀?」凰北月笑問。 「什麼好處都有,你看我一表人才,還是個皇帝,優點一大堆,專情啊,博學啊,溫柔啊,耐心啊都數不清,至於缺點,如果太帥 也算的話,就這一個。」 「這么好啊?」 「當然啊,不這么好,敢娶天下最好的姑娘嗎?」某人很自信啊!而且太奸詐了啊! 凰北月笑眯眯地說:「沒有媒人,姑娘可不會隨便嫁的。」 風連翼道:「你看,天和地,都是媒人啊,他們親眼見證。」 「那,聘禮呢?」 「江山為聘!」 他笑起來,真是風花雪月,世間萬物都失色,誰能抗拒,那樣的傾城一笑呢? ————————————《鳳逆天下》全文完結

⑻ 杭州特有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1、荷花節,每年的7到8月份杭州都會舉辦西湖荷花節,舉辦地在麴院風荷,主要活動有:賞荷花、采蓮蓬、剝蓮子、做荷花餐、聽民間戲曲、放荷花燈祈福、荷花交易會、西湖荷花小姐攝影模特大賽、中國荷花品種展覽會等。

⑼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的食俗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者,初也,五為陽數,故又稱「端陽節」。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吃面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面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嘗到多種味道。

◆全國各地的端午節習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淅江省〕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采葯,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崗縣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葯王曬葯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稱為競渡。仙游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綵線,系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台灣省)

台灣地處亞熱帶,早期來自大陸的移民多無法適應這里的氣候,死於瘴癘時疫者,時有所聞。因此,端午這個以驅疾避疫為基本精神的節日,便顯得格外重要。

前清時期的端午習俗,可以王瑛曾的《重修鳳山縣志》(十七六四年)卷三附錄中的記述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熏之,用楮錢送於路旁,名日送蚊。門楣懸蒲艾兼插禾稗,謂可避蚊蚋;榕一枝,謂老而彌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饋遺。好事者於海口淺處,用錢或布為標,三皮漁般爭相奪取,勝者鳴鑼喝采,號日斗龍舟。午為小兒女結五采縷,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名日神煉。

民間另有一種說法,認為插艾、榕能使身體強健。俗話說「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私塾里的學生,照例要在端什節送紅包給先生作謝禮,先生則以一把扇子作為回禮。

鈴木清一郎的《台灣舊慣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年)記載,喪期中的家庭,端午節不包粽子,而是由親友贈送,稱之為「送節」。喪家則以糖做為回禮。而農家把稱為「福金」的金紙來在竹竿上,插在間,據說可以防害而獲豐收。有些地方在端午節有作「咸茶」的習俗,就是用鹽來腌紫蘇葉和蕃石榴葉,據說可以當葯茶,清除一切毒氣。

日治時代的屏東縣佳冬鄉,還有在端午節這天打石戰的習俗。石戰在佳冬地區已流傳了數百年,每年到了端午節前幾天,眾人紛紛拳擦掌,准備打場硬仗。石戰以村落為單位,組織一如軍隊,並設有參謀長等職位。組織一如軍隊,並設有參謀長等職位。男人在「前線」擲石作戰。婦女則在後方負責運送石頭。單況淚烈時,動輒造成傷亡。戰勝的一方可至戰敗的村子大肆吃喝一番。戰敗的村民則落荒而逃。若不幸被對方俘虜了,會被強迫脫褲處罰,當眾羞辱一番。這項奇特的習俗,據說可保一整年好運,所以佳冬人樂此不疲。但是因為石戰常造成嚴重的傷亡,再加上地方政府一再的禁止,遂在日治末期逐漸式微。

端午節,家家戶戶還有打「午時水」的風俗。午時水指的就是端午節中午打上的井水。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生飲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諺語道:「午時洗目睭(眼睛),明到若烏鶖」,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葯吃三年」。最富傳奇色彩的午時水,則來自大甲鎮砧山上的劍井。傳說井是當年鄭成功插劍禱泉的地點,而自又相傳鎑砧山盛產各種靈葯仙草,於是劍井午時水的功效便被傳說得神奇無比。每年端午節,劍井旁邊爭沒午時水的人總是擠得密不通風。據說端午節正午對著井中仔細觀看,還可以看見鄭成功的那把影。而看見劍影的人,這一年一定無災厄。

劃龍舟,台灣稱為「扒龍船」。據《民俗台灣》一卷六號上記載,日據時代士林的端午龍舟的習俗如下:自五月初一起,就先到水邊「迎水神」。初五正午,即敲響鑼鼓,扛起龍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燒香禮拜。俗語說:「五月五。龍船鼓,滿街路」。表示歡迎,稱為「接龍船」。賽過龍,還要於初十「送水神」,並舉行「謝江」的儀式。

台中南屯的頭店,自清朝中葉,就有在開春後,穿木醒穿山甲的習俗。光復後,這個習俗固定在每年的端什節舉行。犁頭店在清朝,是台中最繁榮的地區,據說,這是因為當地位居穿七甲穴的緣故。所以,當地居民每年端午都會穿上木屐,來回重踏地面,以期用巨大的聲響震醒穿山甲。目前,這項習俗已改采趣味競賽的型式。由四個人自組一隊,穿上兩條長木皮釘成的環木屐競走。卡卡的木屐聲,確也震醒了犁頭店居民們懷舊的情緒。

在節日食俗方面,台灣俗傳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長。俗話說:「食茄吃到會搖,吃豆吃到老老」。台式的粽子製法分為南北兩種。北部作法是米漏泡於水中,瀝干後用油炒香,並君入五香粉、胡椒粉、醬油等調味料。將米蒸熟後再用竹葉包裹填餡,再一次使人味。也有人宜接用油將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餡後蒸食。南部的作法是用純白糯米漏泡後加肉餡,以綠竹葉包裹,水煮至熟透。因為製作方式有別,所以南北兩地的粽子也風味各異。北部的粽子有濃郁的五香胡椒味,南部的肉粽則帶有淡淡的竹葉清春,各特色。料的內容則有豬肉、香菇、蝦米、花生、鹹蛋黃、紅蔥頭、栗子、蚝乾等,隨個人喜好增添。

苗栗地區的客家人過端午,也吃茄子及長豆、桃李等。但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義則和南人有別。吃子固然是取其長之意,吃李子則象徵子孫繁衍,有人還認為可以預防中暑。吃長豆是為不被蛇咬(因長豆形狀像蛇)。吃茄子則可預防蚊子咬(茄子客語叫做「吊菜」,而「咬」,土音為「ㄉ一ㄠ」,取其諧音)。

客家人包粽子還分鹼粽及咸粽。鹼粽特別是用來祭祀的。客家人過端午須准備四份牲醴,一付拜土地公,一付拜萬善爺,一付拜附近的大廟。而鹼粽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咸粽則分米粽及粄(粿)粽兩種,純粹用來解饞。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熱點內容
七夕園薰衣草 發布:2025-05-09 06:10:26 瀏覽:107
亞馬遜情人節福利 發布:2025-05-09 06:10:16 瀏覽:667
豆苗小盆栽 發布:2025-05-09 06:03:53 瀏覽:551
榆樹落崖盆景 發布:2025-05-09 05:58:50 瀏覽:283
郵政鮮花速遞網 發布:2025-05-09 05:52:07 瀏覽:508
鈴蘭花根 發布:2025-05-09 05:46:11 瀏覽:328
從鮮花一路盛放到結痂 發布:2025-05-09 05:41:30 瀏覽:351
玫瑰紋身圖案大全女 發布:2025-05-09 05:32:14 瀏覽:417
百合花手鐲 發布:2025-05-09 05:19:50 瀏覽:984
花木類盆栽 發布:2025-05-09 05:04:14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