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減字木蘭花平仄

減字木蘭花平仄

發布時間: 2023-05-10 10:13:39

㈠ 減字木蘭花詞譜格律

減字木蘭花 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歌檀斂袂。繚繞雕梁塵暗起。柔潤清圓。百琲明珠一線穿。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櫻唇玉齒。天上仙音心下事。留住正迅行雲。滿座迷魂酒半醺。森清鬧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此罩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㈡ 納蘭性德《減字木蘭花(晚妝欲罷)》詩詞注釋與評析

減字木蘭花(晚妝欲罷)

新月

晚妝欲罷。更把纖眉臨鏡畫。准待分明。和雨和煙兩不勝。莫教星替。守取團圓終必遂。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

【注釋】

《減字木蘭花》:四十四字,為《木蘭花》調基礎上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咐顫韻、兩平韻。准待:打算、准備。

莫教星替:意謂月亮雖然隱沒,也不能讓星星來代替月亮。守取:等待。紅樓:天上神仙居處。此指亡妻所在之處。

【評析】

此闋題為詠新月,描繪新月在雲層里若隱若現的景象。然起句即雲「晚妝欲罷」,則已由新月細彎如眉思及妻子畫眉的情景,擬人化的「新月」意象寄託了詞人濃郁的情思,此詞句句詠月,實則句句懷人衡告敗,亦悼亡詞也。此詞重點在過片兩句:「莫教星替,守取團圓終必遂。」在中國的古典詩詞里,月亮的隱沒還有一個特殊的象徵含義:「月沒」常常用以表示妻子去世。唐代詩友笑人李商隱寫過一首《李夫人》詩,其中有兩句:「慚愧白茅人,月沒教星替。」李商隱的妻子王氏去世以後,他的朋友有意做媒讓他娶張氏女子為妾,李商隱因此寫下此詩婉言謝絕朋友的好意。詩中「月沒」代表原配夫人王氏的去世,「星」指的是張氏女子。性德所雲「莫教星替」與李商隱的「月沒教星替」的意思一致:雖然妻子去世,但我不願意讓別的女人來代替妻子的地位。「守取團圓終必遂」,性德只願堅守住與盧氏曾經的「團圓」,來世再續夫妻情緣。

㈢ 減字木蘭花詩詞鑒賞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下面為大家帶來了減字木蘭花詩詞鑒賞,歡迎大家參考。

減字木蘭花詩詞鑒賞1

古詩原文

燭花搖影,冷透疏衾剛欲醒。待不思量,不許孤眠不斷腸。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銀漢難通,穩耐風波願始從。

譯文翻譯

孤燈明滅,冷夜孤枕,欲睡還醒,不能思量,思量就會斷腸。

天上人間,陰陽兩隔,即使一諾千金也換不回原來的生活。渴盼能夠相逢重聚,即使要忍耐著銀河裡的風波,也甘願從頭開始。

注釋解釋

燭花搖影:謂燭影晃動。

疏衾(qīn):單薄的被子。

「待不」句:謂打算不去思念對方。

碧落:青天。「碧落」是道家所稱東方第一層天,因碧霞滿空而稱「碧落」。

一諾:指說話守信用。

銀漢:銀河。

耐:忍受。風波:喻指患難。願:願望。始:才。從:遂願。

詩文賞析

這首《減字木蘭花》彷彿是以「七夕」為背景的懷人之作。

「燭花搖影,冷透疏衾剛欲醒。」開篇即是燭影搖曳、似夢還醒的迷茫凄冷景象。「燭花搖影」是一個很典型的詩詞意象。宋代詞人方千里《還京樂》中有句「悵畫燭搖影,易積銀盤紅淚」,這是繁麗綺艷的花間風格。宋人洪咨夔《浣溪沙》也有句:「燭搖斜吹淚空煎。」在納蘭詞中,「燈」的意象多次出現。這大概是因為「燈」在凄冷孤獨之夜能給人帶來溫暖和光明,有一種安恬的家的氛圍。而孤獨的人對青燈,則別有懷抱,心中有說不盡的萬千思緒。事實上,納蘭容若在前面的許多悼亡詞中,都寫到了一個生活細節:「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共銀釭。」妻子去世前半個月,還扶病剪燈花,以致那剪刀聲在納蘭耳畔久久縈回。這個剪燭花的細節或許可以成為「燭花搖影」的解讀契機。「冷透疏衾」,「疏衾」是指因一個人孤身而眠而顯得寬松疏闊的被衾。「冷透」二字自是人的主觀感受,因孤寂而生寒意。一個「透」字則說明心中悲涼至極。

「待不思量,不許孤眠不斷腸。」燭花搖影,香消被冷。此時豈不思量,可曾相忘。這「待不思量」似是出自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不思量,自難忘。」「不許孤眠不斷腸」也似從這首詞中「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中而來。只是這里納蘭容若用的反語,其時正是思緒紛紜,孤眠斷腸。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這一句納蘭容若化用白居易的《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意境甚是闊大,筆下也甚見骨力。接著,納蘭卻以「天上人間情一諾」,極言對愛情的忠貞守信。這一句可以引起讀者許多聯想。這里的「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從正面表達了納蘭容若對於愛情諾言的態度,就是:「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一生死不渝的愛情誓言。

「銀漢難通,穩耐風波願始從。」這結句顯然是一個堅韌的承諾。「銀漢難通」說嗎了茫茫銀河難渡,正是用的七夕牛女相會的典故。「穩耐風波願始從」,銀河茫茫難渡,只有忍耐著那些風波、磨難才會如願以償。

湯顯祖在《牡丹亭》序中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縱使銀河有重重阻隔,縱使銀漢遙迢,歲月浩瀚,而生命卻如此短暫,納蘭的這首詞也恰好告訴人們愛情只有堅忍承受一切患難與波折,才會終生相隨,不離不棄。

減字木蘭花詩詞鑒賞2

減字木蘭花

王安國

畫橋流水,雨濕落紅飛不起。

月破黃昏,簾里余香馬上聞。

徘徊不語,今夜夢魂何處去。

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

王安國詞作鑒賞

這首小詞寫閨怨情愁,委婉動人,以含蓄見長。

詞一開始,就以清麗之筆繪出一幅風光旖旎的圖畫:畫橋流水,雨濕落紅飛不起。畫橋如虹,流水如帶,春雨瀟瀟,落紅成陣,好一派暮春景象!這一切,又統統籠罩穿破黃昏霧靄的月光下,好似披上一層輕柔的薄紗,更顯得清幽淡雅。就這樣一個月白風清、如詩如畫的夜晚,畫橋流水旁邊,落紅繽紛的小路上,詞中的主人公與他傾心愛慕的女子邂逅了。男主人公的馬兒接近香車的那一霎間,他心情的興奮和激動是不言而喻的。這里雖未對女子作正面刻畫但透過傳出簾外的'餘香,依稀可以想見女子娟好的容貌和綽約的風姿。

下片轉筆寫主人公車去人走之後的心境。他先是徘徊不語,繼而悵然若失,今夜夢魂何處去,語氣極為凄惋。他因不知所之而徘徊,因無可告語而不語,因今宵難遣而夢魂不安。此時此刻,周圍的一切,諸如小橋流水,春花明月,彷彿都一下子黯然失色。再也喚不起他的半點興致,只有眼前飛過的片片楊花引起了他的注意。目送著無拘無束、飛來飛去的楊花,他不禁觸景生情,聯想到自己的命運,發出深沉的嘆息: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說楊花能夠穿簾入戶,追隨自己的意中人飛進洞房,而自己卻連夢魂都不得去。這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通過奇特的聯想、看似無理的比喻,含蓄委婉地傳達出主人公的一往情深。

減字木蘭花詩詞鑒賞3

減字木蘭花·競渡

黃裳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注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簡稱《減蘭》。《張子野詞》入「林鍾商」,《樂章集》入「仙呂調」。雙調四十四字,即就《木蘭花》的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轉兩平韻。

1、競渡:劃船比賽。每年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為表達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尊敬和懷念,在民間形成的一種傳統風俗。

2、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長者茂密楊柳的小州處,一群龍舟上纖旗高高飄揚,飛駛而出。

3、春雷:形容鼓聲想春雷一樣響個不停。直破煙波遠遠回:條條龍舟,勇往直前沖破寧靜的水面,形成一片煙霧,再從遠處折回。

4、驚退萬人爭戰氣:龍舟競爭之激烈氣勢,就像打仗一樣,把觀眾都驚呆了。

5、金碧樓西:領獎處(也是主席台)裝飾得金碧輝煌。

6、銜得錦標第一歸:奪得冠軍的船,把獲得的錦標放到那昂首張口的龍嘴裡,第一個歸來。

【賞析】

黃裳的這首詞以龍舟競渡為題材,頗具歷史價值。龍舟競渡,即賽龍船。相傳偉大詩人屈原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人民為了紀念他,每逢端午節,常舉行競渡,象徵搶救屈原生命,以表達對愛國詩人的尊敬和懷念。這一活動,後來成為民間的一種風俗。當地居民准備輕便快船,選拔優秀船員,到節日,在附近江河舉行競賽活動。男女老幼,官員百姓,紛紛集聚賽區觀賞助興。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已有關於競渡的記載。宋耐得翁《都城紀勝》一書,專門記載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種情況,其「舟船」條有雲:「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龍舟爭標,輕捷可觀。」龍舟競渡時,船上有人高舉紅旗,還有人擂鼓,鼓舞劃船人的士氣,以增加競渡的熱烈氣氛。這種萬眾歡騰的場面吸引了歷代的詩詞作者。黃裳很喜歡寫自然景色,賽龍舟的場面也吸引了他,他的這首《競渡》,就是描寫龍舟競渡奪標的實況。

上片寫競渡。「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競賽開始了。一群紅旗高舉的龍舟,從柳陰深處的小洲邊飛駛而出。「飛出」二字用得生動形象,令人彷彿可以看到群舟競發的實況,賽船上迎風招展的紅旗,耀眼奪目,首先映入眼簾。由於沙洲上濃密的柳蔭遮蔽視線,賽船就象從柳蔭中飛駛而出。「渚」,水中間的小洲。點出楊柳渚,既是以景色相襯托,也為了表明節候。作者這里用「飛出」來形容那急劃而來的賽船,真實地反映了參觀者的感受。

「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競渡時,每艘船上不僅有人高舉紅旗,還有鼓手擊鼓以統一劃船的節奏。一艘賽船里有好多名劃槳手。他們之間,全靠鼓點來協同動作。所以作者說,賽船上的擊鼓聲,像春雷一樣震響,它們沖破籠罩著江面的水氣,遠遠地傳向四面八方,在空中回盪。「直破」二字寫出了船的凌厲前進的氣勢。這樣,就渲染了競賽的緊張氣氛。

下片寫奪標。競賽,以先到達目的地的獲得錦標。競渡的高潮出現在賽船駛近錦標,勝負將見分曉的時刻:「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人山人海的觀眾為優勝者發出了驚天動地的喝彩聲。在這種震耳欲聾的助興聲中,一馬當先的龍舟上的競渡者,正在拚命地劃動船槳,向終點猛沖,表現出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的決勝精神。健兒們爭戰奪標的英雄氣概(爭戰氣),簡直使千萬人為之驚駭退避。看來,有成千上萬的觀眾看得驚心動魄。這里,作者只用了十一個字,就把競渡中最壯觀的場面連同它的緊張激烈的氣氛和驚心動魄的聲勢和盤托出來了。

「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古時的錦標,也就是一面彩緞的獎旗,一般都懸掛在終點岸邊的一根竹竿上,是給予競渡優勝者的賞物,從龍舟上就可以摘取到。在作者描繪的這場競渡中,「金碧樓西」的岸邊,就是掛錦標的位置。如金似碧(碧玉),形容這座樓閣的富麗。優勝者終於搶先到達終點,從那裡「銜得錦標第一歸」,勝利返航。為什麼用一個「銜」字呢?「銜」,用嘴含住的意思。古時的龍舟,船頭上雕有象徵性的龍頭裝飾。看來,優勝者奪得錦標以後,就將它懸掛在船頭的「龍頭」上,活像一條真龍將錦標上端含在嘴裡似的。「銜」是龍舟的龍形生發出來的字眼。用這個「銜」字,饒有情趣,是傳神之筆。

此詞採取白描手法,注意通過色彩、聲音來刻畫競渡奪標的熱烈緊張氣氛。同時,詞還反映了人們熱烈緊張的精神狀態。龍舟飛駛,鼓擊春雷,這是寫參與競渡者的緊張行動和英雄氣概。歡聲震地,是寫群眾的熱烈情緒。銜標而歸,是寫勝利健兒充滿喜悅的形象與心情。如此以來真實地再現了當日龍舟競渡、觀者如雲的情景。詞寫得這樣生動,如果作者沒有親臨現場的實感,是寫不出來的;如果作者雖有實感,但在藝術上,缺乏剪裁的匠心、捕捉印象的功夫和渲染氣氛的筆力,那麼也是難以寫得這樣有聲色、有層次、有氣勢,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的。

【作者簡介】

黃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豐五年(1082)進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卒贈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黃裳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和詞人,其詞語言明艷,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詞作以《減字木蘭花》最為著名,流傳甚廣。

㈣ 木蘭花詞牌格律及格式

唐教坊曲,《金奩集》入「林鍾商調」。《花間集》所錄三首各不相同,茲以韋庄詞為准。五十五字,前後片各三仄韻,不同部換葉。《尊前集》所錄皆五十六字體,北宋以後多遵用之。
【格一(仄韻換韻格)】
仄仄中平平仄仄(韻),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仄(韻),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格二(仄韻定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格三(減字木蘭花)】
中平中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中平中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格四(偷聲木蘭花)】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格五(木蘭花慢)】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平平(韻),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平平(韻),仄仄中平(韻),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平平(韻),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詩詞典範
木蘭花 乙卯吳興寒食
張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鞦韆游女並。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㈤ 減字木蘭花的格律

減字木蘭花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凱野基仄韻、兩平韻歐陽修
歌檀斂袂繚繞雕梁塵暗起柔潤清圓百琲明珠一線穿中平中仄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櫻唇玉齒天上仙音心下事留住行雲滿座迷魂酒半醺盯謹中平中仄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仄平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脊燃韻

㈥ 木蘭花的詞牌格律

【格一(仄韻換韻格)】
仄仄中平平仄仄(韻),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仄(韻),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
【格二(仄韻定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
【格三(減字木蘭花)】
中平中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中平中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 ---
【格四(偷聲木蘭花)】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
【格五(木蘭花慢)】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平平(韻),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平平(韻),仄仄中平(韻),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平平(韻),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注】開端是上一、下四句法,前片第四句,後片第五句,皆以去聲字領下四言三句,承以兩言短韻,緊接「仄平仄仄」的上一、下三的特殊句法,下又以一去聲字領七言一句,殆是北宋教坊歌曲時節拍如此。後片第六字亦有不葉韻者,第五句亦作「仄仄平仄仄」。南宋諸家頗不一致,開端多改作上二、下三句法,後片二言短韻後,或改作五言兩句。亦有略去兩片中間諸兩言短韻者(例如南宋詞人吳文英《木蘭花慢·紫騮嘶凍草》)。

㈦ 減字木蘭花平仄格式

《減字木蘭花》為雙調,上下闋各四句,共四十四字,兩仄韻、兩平韻。其詞譜(平仄格式)如下:

中平中仄(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仄韻)中仄平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仄韻)中仄平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韻)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

詞例:

《減字木蘭花》
【宋】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減字木蘭花》
【宋】李清照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減字木蘭花》
【宋】歐陽修

歌檀斂袂,繚繞雕梁塵暗起。柔潤清圓,百琲明珠一線穿。
櫻唇玉齒,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雲,滿坐迷魂酒半醺。

《減字木蘭花》
【宋】朱敦儒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㈧ 減字木蘭花 李清照賞析

減字木蘭花 李清照賞析,這是一首別有滋味的描寫少女情懷的詞,格調清新帶有調皮的氣息。本文減字木蘭花 李清照賞析由大學高考編輯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歡!



導讀:
減字木蘭花是一個著名的詞牌名,以這個詞牌名寫的詞當中最著名的,當屬納蘭容若的那一首,當然這一首也是不錯的。其原文如下

減字木蘭花
李清照
賣圓衫枝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橘敏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減字木蘭花 李清照翻譯:
在賣花人的擔子上,買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跡,讓花顯得更楚楚動人。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後犯猜疑,認為我的容顏不如花的漂亮。我這就將梅花插在雲鬢間,讓花與我的臉龐並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個比較漂亮。

減字木蘭花 李清照字詞解釋:
⑴減字木蘭花:詞牌名。
⑵一枝春欲放:此指買得一支將要開放的梅花。
⑶淚:指形似眼淚的晶瑩露珠。
⑷奴:作者自稱。
⑸雲鬢:形容鬢發多而美。
⑹“徒要”一句:意謂自己比花更好看。徒:只、但。郎:在古代既是婦女對丈夫的稱呼,也是對她所愛男子的稱呼。這里當指前者。比並:對比。

減字木蘭花 李清照背景:
此詞作於公元1101年(建中靖國元年),其時詞人與夫君趙明誠新婚燕爾,心中充滿對愛情的熱情執著。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01年,(李清照)18歲,適趙明誠。是年,李格非(李清照父)為禮部員外郎,趙挺之(趙明誠父)為吏部塌老侍郎。趙李兩家均居汴京。《減字木蘭花》《慶清朝》諸闋當作於是年前後。

減字木蘭花 李清照賞析:
這首詞上片主旨是買花。宋朝都市常有賣花擔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進千家萬戶,詞人買下一枝最滿意的鮮花。整個上片便是截取了買花過程中最後一個畫面,所寫的便是女主人公手執鮮花,滿懷深情地進行欣賞。一開頭寫在賣花擔上買得一枝花,但不說買得一枝花,卻說“買得一枝春欲放”,就寫得有含意。“春欲放”三字,表達了她對花兒的由衷喜愛,其中“春”字用得特別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兒本身。“春” 字境大,能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聯想。用個“欲”字,有將要的意思,說明春意還沒有蓬勃。從沒有蓬勃中看到春意的將要蓬勃,這正是詞人的敏感。接下來筆鋒一轉,轉到另一方面。下面“淚染輕勻”二句,寫花的容態。這花兒被人折下,似乎為自己命運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時還淚痕點點,愁容滿面。著一“淚”字,就把花擬人化了,再綴以“輕勻”二字,便顯得哀而不傷,嬌而不艷,其中似乎滲透著女主人對它的同情與愛撫。前一句為虛,出自詞人的想像;後一句屬實,摹寫了花上的露珠。“猶帶彤霞曉露痕”,花朵上披著彤紅的朝霞,帶著晶瑩的露珠,露水像珠,正好同美好的花朵結合。不僅顯出了花之色彩新鮮,而且點明時間是清晨,整個背景寫得清新絢麗,透露了詞人的愛花感情,恰到好處地烘託了新婚的歡樂與甜蜜。“淚染”的“染”,四印齋本《漱玉詞》作“點”,“點”不如“染”。因為“猶帶彤霞曉露痕”,把露水寫成帶著紅霞的痕跡,好象帶著紅色,所以稱“染”。作“點”,就把這個含意忽略了。露水是無色的,看作有紅霞色,染在花上,又染得輕勻,說明這枝花是紅的是輕勻的,所以說成“淚染輕勻”了。把“曉露”同“彤霞”聯系,顯出詞人的富有想像力。這個想像,不是空想,是跟花的紅色相結合的。由花的紅色想到淚染,由淚染想到淚帶紅色,想到給紅霞染紅,這個想像就這樣自然形成了。

下片主旨寫戴花。首先,作者從自己一方說起,側重於內心刻畫。“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這樣說,好象與上文無關,其實是暗中相關的。上面已經用擬人化手法把花說成有淚,這里用花面比奴面,正是擬人化寫法的自然發展。此句活活畫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勝甚至帶有幾分妒忌的心理。她在青年婦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猶帶彤霞曉露痕”的鮮花相比,似乎還不夠嬌美,因此懷疑新郎是否愛她。這里表面上是說郎猜疑,實際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筆表達,輕靈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擬人,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雖不同,但所描寫的焦點都是新娘自己。如此寫的原因是要在平淡的作品中引起一個波瀾。這樣設想,就引起一個微波,產生比美的想法。通過這個想法,引出她和郎心靈的美好,透露出兩人的愛美,透露出兩人相愛的感情來。借這個插花的事,來寫出兩人的愛情來,這首詞就有了意義了。接著二句,是從人物的思想寫到人物的行動。為了爭取新郎的歡愛,詞人就把花兒簪鬢發上,讓新郎看看哪一個更美。然卻終未說出誰強,含蓄蘊藉,留有餘味。“雲髻斜簪”,豐神如畫。這里李清照,寫出了一點閨房的樂趣。

全篇通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地表現了年輕詞人天真、愛美的心情和好勝的脾性。可謂達到了“樂而不淫”的藝術境界,全詞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一首獨特的閨情詞。

後世評價:
1,趙萬里輯《漱玉詞》:“案汲古閣未刻本《漱玉詞》收之,‘染’作‘點’,詞意淺顯,亦不似他作。”
2,王學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按以詞意判斷真偽,恐不甚妥,茲仍作清照詞,不列入存疑詞內。”
3,劉長賀《宋代詩詞典選》:“語言活潑生動,並不是李清照大部分作品的特點,但情感仍十分動人,是一首很好的閨房詞。”

詞牌名了解:
《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簡稱《減蘭》。《張子野詞》入“林鍾商”,《樂章集》入“仙呂調”。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又有《偷聲木蘭花》,入“仙呂調”。五十字,只兩片並於第三句各減三字,平仄韻互換,與《減字木蘭花》相同。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早期生活優裕,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
2,
3,
4,
5,

以上這篇減字木蘭花 李清照賞析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詩詞盡在:!
搞笑謎語,腦筋急轉彎,祝福語,每日驚喜不斷,盡在大學高考!可通過掃描本站微信二維碼或者添加微信號:miyu_88,即可進行體驗!

㈨ 蘇軾《減字木蘭花·立春》原文及翻譯賞析

減字木蘭花·立春原文: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減字木蘭花·立春翻譯及注釋

翻譯 牽著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風無限,來自海上。於是請來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紅染得像肉色紅。豎立春天的綠幡,剪成春天的彩勝。一陣春風,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捲起的楊花,頗似雪花。

注釋 1減字木蘭花:原唐教坊曲,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2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儋耳:古代地名,在今海南境內。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3春牛:即土牛,古時農歷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氣,第二年立春再造土牛,以勸農耕,並象徵春耕開始。春杖:耕夫持犁杖而立,杖即執,鞭打土牛。也有打春一稱。4丐:乞求。春工:春風吹暖大穗棗地,使生物復甦,是人們將春天比喻為農逗族游作物催生助長的農工。5肉紅:狀寫桃花鮮紅如血肉。6春幡(fān):春旗。立春日農家戶戶掛春旗,標示春的到來。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頭上,或樹枝上。春勝:一種剪成圖案或文字的剪紙,也稱剪勝,以示迎春。7天涯:多指天邊。此處指作者被貶謫的海南島。8楊花:即柳絮。

減字木蘭花·立春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被貶海南時所作,是一首詠春詞。作者以歡快的筆觸描寫海南絢麗的春光,寄託了他隨遇而安的達觀思想。

此詞上、下片句式全同,而且每一片首句,都從立春的習俗發端。古時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後漢書·禮儀志上》)。春牛即泥牛。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後亦有「打春」之俗,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春幡,即「青幡」,指旗幟。春勝,一種剪紙,剪成圖案或文字,又稱剪勝、彩勝,也是表示迎春之意。而兩片的第二句都是寫「春風」。上片曰:「無限春風來海上」。作者《儋耳》詩也說:「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風從海上來,不僅寫出地處海島的特點,而且境界壯闊,令人胸襟為之一舒。下片曰:「一陣春風吹酒醒」,點明迎春儀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興致勃發,情趣濃郁。兩處寫「春風」都有力地強化全詞歡快的基調。接著上、下片對應著力寫景。上片寫桃花,下片寫楊花,紅白相襯,分外妖嬈。寫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丐,乞求。這里把春神人格化,見出造物主孳乳人間萬物的親切之情。「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句,是全詞點睛之筆。海南地暖,其時已見楊花;而中原,燕到春分前後始至,與楊柳飛花約略同時。作者用海南所無的雪花來比擬海南早見的楊花,謂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於是發出「不似天涯」的感嘆。

此詞禮贊海南之春,古代詩詞題材中有開拓意義。同時詞又表達作者曠達之懷,對我國舊時代知識分子影響深遠。這是蘇軾此詞高出常人的地方。這首詞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個山銷字重復地間隔使用,有的修辭學書上稱為「類字」。本來,遣詞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復。《文心雕龍·練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項練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權重出」,以「同字相犯」為戒。但是,作者偏偏利用「同字」,結果反取得異樣的藝術效果,不但音調增加美聽,而且主旨得到強調和渲染。這又是蘇詞高出他人之處。全詞八句,共用七個「春」字(其中兩個是「春風」),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兩個,有的一句一個,有三句不用,顯得錯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紅似肉紅」,「捲起楊花似雪花」,卻分別用了兩個「紅」字,兩個「花」字。事實上,作者也許並非有意要作如此復雜的變化,他只是為海南春色所感發,一氣貫注地寫下這首詞,因而自然真切,朴實感人,而無絲毫玩弄技巧之弊。這也是蘇詞不同流俗的地方。

減字木蘭花·立春賞析二

海南島在宋時被目為蠻瘴僻遠的「天涯海角」之地,前人偶有所詠,大都是面對異鄉荒涼景色,興起飄零流落的悲感。蘇軾此詞卻以歡快跳躍的筆觸,突出了邊陲絢麗的春光和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在中國詞史中,這是對海南之春的第一首熱情贊歌。蘇軾與其他逐客不同,他對異地風物不是排斥、敵視,而是由衷地認同。他當時所作的《被酒獨行遍至子雲威徽先覺四黎之舍》詩中也說「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寫溪風習習,頓忘身處天涯,與此詞同旨。蘇軾一生足跡走遍大半個中國,或是遊宦,或是貶逐,但他對所到之地總是懷著第二故鄉的感情,這又反映出他隨遇而安的曠達人生觀。

《減字木蘭花》上、下片句式全同。此詞上、下片首句,都從立春的習俗發端。古時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後漢書·禮儀志上》)。上、下片首句交代立春日習俗後,第二句都是寫「春風」:一則曰「無限春風來海上」。作者《儋耳》詩也說:「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風從海上來,不僅寫出地處海島的特點,而且境界壯闊,令人胸襟為之一舒。二則曰「一陣春風吹酒醒」,點明迎春儀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興致勃發,情趣濃郁。兩處寫「春風」都有力地強化全詞歡快的基調。以後都出以景語:上片寫桃花,下片寫楊花,紅白相襯,分外妖嬈。寫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成粉紅。這里把春神人格化,見出造物主孳乳人間萬物的親切之情。寫楊花句,卻是全詞點睛之筆。海南地暖,其時已見楊花。作者次年人日有詩雲「新巢語燕還窺硯」,方回《瀛奎律髓》評此詩雲:「海南人日,燕已來巢,亦異事。」原來在中原,燕到春分前後始至,與楊柳飛花約略同時。以此知海南物候之異,楊花、新燕並早春可見。而早春時節,中原時或降雪。作者用海南所無的雪花來比擬海南早見的楊花,那麼,海南即是跟中原一般景色。於是發出「不似天涯」的感嘆了。——這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如前所述,此詞內容一是禮贊海南之春,在中國古代詩詞題材中有開拓意義;二是表達作者曠達之懷,對中國舊時代知識分子影響深遠。這是蘇軾此詞高出常人的地方。以南 北宋 之交的朱敦儒的兩首詞來對讀,朱的《訴衷情》也寫立春:「青旗彩勝又迎春,暖律應祥雲。金盤內家生菜,宮院遍承恩。時節好,管弦新,度昇平。惠風遲日,柳眼梅心,任醉芳尊。」這里也有「青旗」、「彩勝」、「惠風」、「柳眼」、「醉尊」,但一派宮廷的富貴「昇平」氣象,了解南 北宋 之交政局的讀者自然會對此詞產生遺憾和失望。比之蘇詞真切的自然風光,遜色得多了。朱敦儒另一首《沙塞子》說:「萬里飄零南越,山引淚,酒添愁。不見鳳樓龍闕又驚秋。九日江亭閑望,蠻樹繞,瘴雲浮。腸斷紅蕉花晚水西流。」這是寫南越的重陽節。但所見者為「蠻樹」、「瘴雲」,由景引情者為「山引淚,酒添愁」,突出的是「不見鳳樓龍闕」的流落異鄉之悲。朱敦儒此詞作於南渡以後,思鄉之愁含有家國之痛,其思想和藝術都有可取之處,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顏持約詞不減唐人語」條也稱贊此詞「不減唐人語」。但此類內容的詞作在當時詞人中不難發現,與蘇詞相比,又迥異其趣。二詞相較,對異地風物有排斥和認同的差別,從而更可見出蘇詞的獨特個性。

這首詞在寫作手法上的特點是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個字重復地間隔使用,有的修辭學書上稱為「類字」。(如果接連使用稱「疊字」,如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清人許昂霄《詞綜偶評》雲:「《玉台新詠》載梁元帝《春日》詩用二十三『春』字,鮑泉奉和用三十『新』字······余謂此體實起於淵明《止酒》詩,當名之曰『止酒詩體』。」本來,遣詞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復。《文心雕龍·練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項練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權重出」,以「同字相犯」為戒。但是,有的作者偏偏利用「同字」來獲得別一種藝術效果:音調增加美聽,主旨得到強調和渲染。而其間用法頗多變化,仍有高下之別。陶淵明的《止酒》詩,每句用「止」字,共二十個,可能受了民間歌謠的影響,畢竟是游戲之作。梁元帝《春日》詩說:「春還春節美,春日春風過。春心日日異,春情處處多。處處春芳動,日日春禽變。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見。不見懷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結,春結誰能申。欲道春園趣,復憶春時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獨念春花落,還似昔春時。」共十八句竟用二十三個「春」字,再加上「日日」、「處處」、「不見」等重用兩次,字法稠疊,頗嫌堆垛。再如 五代 時歐陽炯《清平樂》:「春來階砌,春雨如絲細。春地滿飄紅杏蒂,春燕舞隨風勢。春幡細縷春繒,春閨一點春燈,自是春心繚亂,非干春夢無憑。」這首詞也寫立春,為突出傷春之情,一連用了十個「春」字,句句用「春」,有兩句用了兩個「春」字,也稍有平板堆砌之感。蘇軾此詞卻不然。全詞八句,共用七個「春」字(其中兩個是「春風」),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兩個,有的一句一個,有三句不用,顯得錯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紅似肉紅」,「捲起楊花似雪花」,卻分別用了兩個「紅」字,兩個「花」字。其實,蘇軾在寫作此詞時,並非有意要作如此復雜的變化,他只是為海南春色所感發,一氣貫注地寫下這首詞,因而自然真切,朴實感人,而無絲毫玩弄技巧之弊。後世詞人中也不乏擅長此法的, 南宋 周紫芝的《蝶戀花》下片:「春去可堪人也去,枝上殘紅,不忍抬頭覷。假使留春春肯住,喚誰相伴春同處。」前後用四個「春」字,強調「春去人也去」的孤寂。蔡伸的《踏莎行》下片「百計留君,留君不住,留君不住君須去。望君頻向夢中來,免教腸斷巫山雨」,共用五個「君」字,突出留君之難。這都是佳例。

減字木蘭花·立春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元符二年(1099)。蘇軾在惠州貶所得到責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不得簽書公事的命令,於紹聖四年(1097)四月十九日離開惠州,七月二日到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貶所。這首詞為元符二年立春所寫春詞。 詩詞作品: 減字木蘭花·立春 詩詞作者:【 宋代 】 蘇軾 詩詞歸類: 【春天】、【習俗】、【寫景】、【抒懷】

㈩ 尋詞牌名木蘭花和減字木蘭花的格律

地鐵減腿法
坐地鐵的時間少則五分鍾,多則半個鍾頭,就利用這個時間做運動吧。
兩只腳的腳踝交替按壓八秒鍾,每隻腳各做三次。雙腿先分開,雙膝並合,用力互相壓著八秒,重復做直至下車。

辦公室減腿法
到影印機影印或FAX時,不妨先提起一隻腳成九十度角。然後用另一隻腳的腳尖撐起全身,接著緩緩落下,每隻腳做十次。慣常逐級上樓梯的你,不妨大步一些,兩級兩級上,而且盡量將重量移向前腿。

食物減腿法
為何你會有一對大象腿?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你「飢不擇食」,無論脂肪或卡路里有多高都照吃,於是脂肪不斷在身上生長,所以要美腿,就要「揀飲擇食」,多吃蔬菜和蛋白質的食物,都有助結實腿部肌肉。
當你進行以全身減肥為目的的鍛煉時,全身各個部位包括大腿在內都會得到減肥。能使腿部和臀部得到鍛煉的最有效的增氧健身運動是行走、騎自行車、越野滑雪、爬樓梯。

跑步也是消耗熱量的好方法,但對於大腿很粗胖的人來說卻不是最佳選擇。因為這些人會發現跑步很艱難也很不舒服,就不願意堅持下去。而採用行走與跑步相結合的方法就好得多。當您不感到艱難時,可以適當增加跑步而減少行走。

游泳也是一項全身性增氧運動、但游泳對大腿的使用不是太多。如果你想在游泳池中健美大腿。可以在淺水中行走,或者穿著救生衣在深水處行走。水的天然阻力會使你的大腿得到強有力的鍛煉。這種鍛煉效果 是在馬路上所得不到的。

為了使大腿減肥,每次鍛煉需30分鍾。每周至少3―5次。堅持中等以下及中等強度的鍛煉。即達到最大鍛煉強度的60%,可以消耗更多的脂肪。如果你覺得維持這種鍛煉水平有些吃力,可以先從小運動量進行。然後再慢慢加強。還可以在鍛煉強度和時間上靈活掌握。 若鍛煉強度較低且較容易進行,可增加鍛煉的時間就消耗脂肪的情況來說,行走1小時和跑步20分鍾的效果 是相同的。

在執行鍛煉計劃之前。最好讓醫生給你進行一下身體檢查,然後選擇一個容易進行又無不良反應的鍛煉強度。以後鍛煉時間可以逐步增加,但每周平均增加的鍛煉時間不應超過20%。自我鍛煉的最好方法是鍛煉結束1小時內身體能恢復正常。

熱點內容
豆苗小盆栽 發布:2025-05-09 06:03:53 瀏覽:551
榆樹落崖盆景 發布:2025-05-09 05:58:50 瀏覽:283
郵政鮮花速遞網 發布:2025-05-09 05:52:07 瀏覽:508
鈴蘭花根 發布:2025-05-09 05:46:11 瀏覽:328
從鮮花一路盛放到結痂 發布:2025-05-09 05:41:30 瀏覽:351
玫瑰紋身圖案大全女 發布:2025-05-09 05:32:14 瀏覽:417
百合花手鐲 發布:2025-05-09 05:19:50 瀏覽:984
花木類盆栽 發布:2025-05-09 05:04:14 瀏覽:266
開家茶花薈 發布:2025-05-09 04:48:28 瀏覽:29
櫻花祈福樹 發布:2025-05-09 04:48:25 瀏覽: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