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拍荷花是俗

拍荷花是俗

發布時間: 2023-05-10 09:32:07

1. 為什麼很多中年婦女喜歡用荷花/蓮花/荷塘圖片做頭像

第一點:
造成這種荷花頭像變成中年女人標配的原因,無非就是朋友圈裡的心靈雞湯,還要各種看著很對,但是沒點屁用的文章在作怪。
這些文章很多都有配圖,其中佔比率最高的,肯定就是荷花蓮花多。
已經進入中年的女性,其實她們的身心都非常疲憊和枯燥壓抑。
看到一朵蓮,或許是讓她們得到了些許寧靜的感覺。
她們沒事就喜歡看一些心靈雞湯類的文章,畢竟現實生活太累,這個世界太讓人焦慮。
就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看著世界的美好。
所以配上那種讓人寧靜的文字之後,再看到荷花圖,就感覺越看越順眼,就會拿來當頭像。
第二點:
處於對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
用荷花蓮花,可以象徵自己的寧靜高遠,畢竟在網上,成年人都明白,很多加了好友後,就會各種暗示和騷擾。
這樣的情況讓身為女人的用戶不勝其煩。
那怎麼才能減少和杜絕這樣的情況呢?好辦啊,直接用頭像來明志。
下意識告訴你,我是莊重嚴肅的女人,是超凡脫俗的女人。
老娘是忠貞烈女,不要來泡我。
第三點:
也是有可能的一點。
畢竟中年婦女群體,廣場舞就佔了不少。
所以也有可能因為這樣。

2. 怎樣才能拍出清新脫俗的荷花照片分享一下吧

既然是要拍清新脫俗的荷花,那麼構圖上就一定要簡潔。一般來說,荷花拍小景比較好看,大片的荷花會顯得雜亂而沒有主題。所以在拍攝時盡量選擇單朵的荷花、荷葉作為拍攝對象比較容易出效果。

3. 關於荷花的資料

荷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屬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至9月,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紅、粉紅、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鑲邊。堅果橢圓形,種子卵形。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陳志歲《詠荷》詩曰:「身處污泥未染泥,白莖埋地沒人知。生機紅綠清澄里,不待風來香滿池。」
中文學名: 荷花
拉丁學名: Nelumbo nucifera
別稱: 蓮花、水芙蓉、六月花神、藕花等
分布區域: 荷花原產於中國,一般分布在亞熱帶和溫帶地區。
別名:蓮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澤芝、水華、菡萏(hàndàn)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水旦草、芙蓉、水芙蓉、 玉 環、六月春、中國蓮、六月花神、藕花、靈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宮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紅蕖、水華、溪客、碧環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靜客、翠錢、紅衣、宮蓮、佛座須等。 荷花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花,也是山東省省會濟南和孔孟荷花高清近拍圖冊(17張)之鄉濟寧市的市花,還是埃及的國花。此外,濟南的大明湖也有多種上好的荷花。蘇州的園林比如拙政園里,也有許多婀娜多姿的荷花。像仙女一樣,亭亭玉立。
[1]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覆蓋,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黃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
編輯本段生長習性
荷花
[2]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對穩定的平靜淺水,湖沼、澤地、池塘是其適生地。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種而定,大株形品種如古代蓮、紅千葉相對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過1.7米.中小株形只適於20~60厘米的水深.同時荷花對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時不灌水,缸栽荷

4. 拍攝荷花有些什麼技巧

拍攝荷花

除了常見的背景虛化、製造煙霧、噴灑露珠等方式

我們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荷花作品

令人眼前一亮呢?

技巧一:改變拍攝角度

往往讓我們感覺照片不夠眼前一亮,就是因為所拍攝的角度過於符合常規視覺。其實只需改變一下拍攝角度,就會令畫面產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新鮮感。

使用低角度機位仰拍,不僅可以展現出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態,同時仰拍使得整個畫面簡潔明朗,更加突出了荷花主體的視覺美感。

除了仰拍,我們不妨再試試俯拍,通過垂直向下的構圖來表現畫面。

在高處使用垂直俯拍的角度,讓荷花完全落在水平面上,令畫面既陌生卻又合乎情理,作品自然就更加耐人尋味了。

技巧二:把握光線的運用

攝影中比色彩更難掌控的是光線的運用。當我們在拍攝荷花題材時,如果光線運用得體也能拍出非常驚艷的作品。

使用平緩柔和的光線,可以讓畫面展現出平靜安寧的美感。更能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特質展露無遺。

技巧三:注重畫面寫意

荷花也是中國畫中深受歡迎的題材,中國畫講求寫意,最高的境界就是在神似形不像,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

所謂的寫意,更多在於畫面構圖的取捨,一種以小見大、以簡化繁為核心的構圖手段。

拍攝荷花時,畫面越簡單主體越突出。拍一大片花不如拍一朵花、拍一朵花不如拍一局部。

技巧四:注意襯托和對比

襯托和對比,可以讓畫面更具故事感。例如大小對比、動與靜對比、虛與實對比,都是通過畫面去傳遞拍攝者情感表達。

拍攝荷花時,我們常常會見到蜻蜓、飛鳥、水裡的魚等動態元素,他們能跟荷花本身形成動靜對比,讓畫面更具有故事感和趣味性。

5. 據說它們被稱為「攝影三俗」之一,這鍋真心不能背

每到夏天拍荷花。

的確,一到夏天,荷花池邊必定圍著N多人。默默的……荷花就淪為了「攝影三俗」之一。

我要吼!關荷花毛線!這鍋也要荷花背?旁友,幫幫忙好伐!

俗不俗這件事見仁見智,但是荷花絕對是練習構圖的好對象。

原因?

我們不能脫了鞋,下池塘去拍呀。栽種在荷花池裡的荷花因為無法靠近,所以特別考驗構圖的功力。

在配備必須的長鏡頭之外,對荷花形態的觀察,對構圖的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樣想要練習構圖單項的話,荷花池是很好的練習場所。

往年一般在家門口的蓮花池或者是人民廣場的人民手轎公園的荷花池裡拍。而且拍得還很渣渣,握薯攜個人覺得……

(*/ω\*)

今年夏天正好在北海道,於是就順便拍到北海道去了,也是我第一次在日本認認真真地拍荷花練習。

我大約拍了4年的荷花吧,今年的荷花是我拍到目前為止最滿意的,拍完有一種開天靈蓋的感覺。

以上照片的主要拍攝地點是北海道大學和紅磚房舊道廳。個人的習慣是繞荷花池一周,仔細觀察荷花的形態,以及與荷葉的關系,找出適合的構圖與角度進行不同的嘗試。

至於參數,由於白色的蓮花容易曝光過度,所以個人比較推薦將整張照片的影調定位暗影調。將正確的曝光數值降低一到兩檔,具體的按照拍攝當天的光線以及天氣來隨機應變。這樣,後期在稍作調整,就可以將花瓣調出透明的感覺。感覺會很仙。

紅色的荷花就根據自己的愛好啦,喜歡小清新日系風格的,可以段伏把照片拍得亮一點,調低對比度,讓照片看上去很日系。也可以把荷花拍得很艷麗,適合夏天這樣熱烈的季節。

焦距的話,我用的鏡頭長焦端是300mm,個人感覺還是不太夠。如果想要清晰地拍出花瓣,或者特寫的話,估計得再長一些,400-600mm的樣子。但是出去旅個游背個大炮……嗯……所以還是練練構圖吧。

不管俗不俗,每年拍荷花都是我的固定項目。如果每次都能拍出新鮮感,就是成功!夏天已經臨近尾聲,趁著蓮花還沒謝完,快快拿起相機,拍拍拍吧。

返回《菜鳥》目錄

6. 關於蓮的風氣,名俗

「荷」被稱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
荷的起源可追溯到人類出現以前。大約一億零四千五百年前,
地球大部分被海洋、湖泊及沼澤覆蓋。當時,氣候惡劣,災害頻
繁沒有動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數生命力極強的野生
植物生長在這個貧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種今天我們稱為「荷花」

的水生植物,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在我國的阿穆爾河
(今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頑強地生
存下來。從出土文物看:在河南省鄭州市北部大河村發掘
的「仰韶文化」房基遺址,發現室內檯面上有炭化糧食和
兩粒蓮子,經測定,距今有五千年的歷史。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
荷花別樣紅」,周敦頤與楊萬里的詠蓮名句留傳千古。蓮花
象徵著吉祥、美好、高貴、聖潔,自古以來深受文人雅士的
青睞,與蓮相關的詩敬正裂文、繪畫、藝術品為數不少。

荷花是友誼的象徵和使者。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
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在中國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
詠花詩詞對象和花鳥畫的題材;是最優美多姿的舞蹈素材;
也是各種建築裝飾、雕塑工藝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圖案
紋飾和造型。

荷花又稱蓮花,君子花、水芙蓉,荷花是學名,蓮花是俗名。
在生物分類學上是「睡蓮科」的「亮閉蓮屬」。在古代已開的花稱
「芙蕖」,未開的花稱「菡萏」,葉稱「荷」,花托稱「蓮蓬」。
觀荷、吃蓮子、喝蓮芯茶,無一不是炎炎夏日的清涼享受,
當你用嗅覺感染群荷綻放的飄香,用味覺接觸蓮實的清甘爽口時,
用一顆感恩的心,品嘗這些淡雅別致的人間盛宴,相信入眼的
美景會更加亮麗,入口的美食必定甜入心底。

蓮與佛教的關系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
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廟牆壁、藻井、欄桿、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制或縫綉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系何等的密切。
蓮花與佛教的密切關系,還表現在佛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以蓮花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美麗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佛祖降生時,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坐著一位盤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佛教以蓮為喻的詞語,更是數不勝數。佛座稱為「蓮花座」或「蓮台」;結跏跌坐的姿勢,即兩腿交叉、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勢,稱為蓮花坐勢;佛教宣傳的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凈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故稱佛國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剎」為梵語,即西方凈土,以蓮花為往生之所託,故稱「蓮剎」;念佛之人稱「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稱為「蓮眼」,以青蓮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葉心蓮花稱為「蓮宮」,即心中的蓮花般的境界;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僧尼受戒稱「蓮花戒」;僧尼之袈裟稱「蓮花衣,謂清凈無雜之義;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蓮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蓮」;謂苦行而得樂清州為「歸宅生蓮」;佛經《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都是以蓮花為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東晉東林寺慧遠大師創立的我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凈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凈土,故又稱「蓮宗」。總之,蓮與佛教結了不解之緣,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蓮為代表,可以說蓮即是佛,佛即是蓮。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艷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這類故事非常之多,影響很深,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製、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的好國花比作蓮花。《蓮花王的故事》說蓮花王為了拯救百姓的飢荒,他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鹿母蓮花夫人》的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等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以俗語傳道。又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信眾廣泛。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凈土)。即從塵世到凈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污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污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是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謂慈悲,是指希望和幫助他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幫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對於有生命者,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應施予慈悲。對種種惡行,都要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使之向善,成為善良之輩,結出善果。但嚴戒同流合污,要身處污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潔凈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最好不過的是蓮花。
蓮生在污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污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邪惡污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邪惡力量為「魔」。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污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徵,因此佛經常常將蓮性比佛性。《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污泥,色雖鮮好,出處不凈。」《從四十二章經》說:「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凈不染的境界。
人要做到出自塵濁而不為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當高的覺悟和定力,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開發佛性,消除魔性。佛性增強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擾,還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脫生、老、病、死之苦。這聽起來似乎很玄,宗教意味很濃,其實只是較高的一種思想境界層次。一切事理通達了,參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開,不再貪婪、恐嚇、焦慮、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擺脫了苦境,變得輕松愉快。所以佛教中的蓮花,代表一種智慧的境界,即所謂「開悟」。《無量壽軌》說:「是菩薩(觀音菩薩)作是思維,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覺悟蓮花,清凈世界不染煩惱。」《大藏經圖像》第六卷載《白寶口抄》雲:「論凡夫心如合蓮花,聖人心似開蓮花……問:『何故眾生心性譬蓮花乎?』答:『《秘藏記》雲:蓮花部吾自身中,有凈菩提心清凈之理,此理雖經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轉,而不染不垢,乃名蓮花部。』《疏十二》雲:『觀蓮花不觀余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蓮花處污泥之中,生處雖說惡,而蓮花體性清凈,妙色無比,不為諸垢所染。凡夫變復如是,雖種種不盡三毒過患無量無邊,亦此蓮花三昧甚深,果實皆生其中,即是如來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有「花開見佛性」之說,這里的花即指蓮花,也就是蓮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蓮的心境,就出現了佛性。

7. 關於蓮花的詩句和俗語

1.有關蓮花的俗語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釋義:蓮花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比喻從污俗的環境中走出來,卻能保持純真的品質而不沾染壞習氣。

2、地生連理枝,水出並頭蓮。

釋義:比喻男女情侶。比喻青年情侶往往相互愛慕,形影不離。

3、蓮花開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貧寒家。

釋義:不管所處的環境是怎麼樣,只要我們堅持自己的主見,努力向上就會有所成就。

(7)拍荷花是俗擴展閱讀

蓮花的象徵意義:

1、高潔:蓮花枝幹筆直,它微微的花香和高高昂起的花朵都代表了它的驕傲,它從滿是淤泥的池塘里長出來,枝葉和花朵卻沒有一絲污垢,正是代表了像高潔這樣的品質。

2、清廉:官場烏煙瘴氣、魚龍混雜,貪官多如牛毛,清官鳳毛麟角,混跡官場的人,很少有人潔身自好,總會帶著幾分官場濁氣。清廉的官就像是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卓清漣而不妖",所以古時候在看望清官是會帶一株"青蓮",用來表達送花者對清官的尊敬。

2.關於蓮的詩句和俗語

詩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蘇軾《江神子·江景》

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李商隱《贈荷花》

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辛棄疾《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歐陽修《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嬌蕊。——龔翔麟《菩薩蠻·題畫》

俗語:

蓮花開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貧寒家。

3.有關蓮花的詩句,成語,俗語,歇後語

成語:

步步蓮花、柳腰蓮臉、三寸金蓮、口吐蓮花

歇後語:

蓮蓬結籽——心連心; 蓮生水中——不扶自直 ; 荷花燈點蠟———心裡明;

荷花池裡養魚———一舉兩得; 荷包里裝針———鋒芒畢露; 荷葉包鱔魚———溜之大吉

詩句: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唐·王維《山居即事》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

六月荷花香滿湖,紅衣綠扇映清波。清·陳璨

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唐·駱賓王《晚泊》

嫩竹猶含粉,初荷未聚塵。南朝陳·徐陵《侍宴》

4.關於蓮的成語、俗語、詩句、諺語.

舌燦蓮花 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有如蓮花般地美妙。

藕斷絲連 喻表面上斷了關系,實際上仍有牽連。多指男女之間情意未斷。

又可寫作「藕斷絲牽」。 出淤泥而不染 形容從惡劣的環境中出身,或處在不良的環境中,卻沒有受到壞的影響。

三寸金蓮 原來古代稱婦女纏足的用語,現在則用來形容人的腳很小。 柳腰蓮臉 發 音 liǔ yāo lián lián 釋 義 腰如柳,臉似蓮。

形容女性之美。亦代指美女。

出 處 唐·韓偓《頻訪盧秀才》詩:「葯訣棋經思致論,柳腰蓮臉本忘情。」 諺語俗語。

蓮花開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貧寒家。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2帛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3出水之日 點綴綠波 莖葉既生 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菡萏成花 嬌姿欲滴 後先相繼 生蓬結實 亭亭獨立 與翠葉並擎 ---或菡萏可人,不一而足,其葉飄逸,嬌翠欲滴, 4菊殘猶有傲霜枝! 青陽渡 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詠芙蓉 南朝,梁 沈 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采蓮 南朝梁 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夏歌 南朝,梁 蕭 衍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 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 詠荷詩 江 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 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詠同心芙蓉 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采蓮曲 隋 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 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 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 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秋池一株蓮 隋 弘執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 古風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 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采蓮曲 南朝梁 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折荷有贈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子夜吳歌(其二) 唐 李 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詠江南可采蓮 南朝梁 劉 緩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紅. 楫小宜回徑,船輕好入叢. 釵光逐影亂,衣香隨逆風. 江南少許地,年年情不窮. 賦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陳 祖孫登 浮照滿川漲,芙蓉承落光. 人來間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軾不定,菱歌引更長. 采采嗟離別,無暇緝為裳. 越 女 唐 王昌齡 越女作桂舟,還將桂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 將歸問夫婿,顏色何如妾. 東林寺白蓮 唐 白居易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 白日發光彩,清飈散芳馨. 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 我慚塵垢眼,風此瓊瑤英. 乃知紅蓮花,虛得清凈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結才成. 夜深眾僧寢,獨起繞池行. 欲收一顆子,寄回長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 京兆府栽蓮 唐 白居易 污溝貯濁水,水上葉田田. 我來一長嘆,知是東溪蓮. 下有青污泥,馨香無復全. 下有紅塵撲,顏色不得鮮. 物性猶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棄捐. 昔在溪中日,花葉媚清漣.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門前.。

5.有關蓮的詩句,成語,俗語,諺語,謎語有哪些

關於蓮的成語

舌燦蓮花

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有如蓮花般地美妙。

藕斷絲連

喻表面上斷了關系,實際上仍有牽連。多指男女之間情意未斷。又可寫作「藕斷絲牽」。

歇後語。

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荷葉包釘子——個個想出頭

荷花燈點蠟———心裡明

荷花池裡養魚———一舉兩得

荷包里裝針———鋒芒畢露

荷葉包鱔魚———溜之大吉

蓮梗打人———思(絲)盡情斷

諺語俗語。

蓮花開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貧寒家。

謎語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襖,陣陣放清香泥里一條龍,頭頂一個蓬,身體一節節,滿肚小窟窿

描寫蓮的詩句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6.蓮的俗語和詩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蓮花開並蒂----當帶結同心 沼上蓮花舒並蒂----庭中荔子綴連枝 水中蓮花朵朵美----樑上燕子雙雙歡 胸中具成竹----舌底翻蓮花 寶婺光沉天上宿----蓮花香現佛前身 向曉紅蓮開並蒂----朝陽采風喜雙飛 雙飛黃鸝鳴翠柳----並蒂紅蓮映碧波 碧沼紅蓮開並蒂----芸窗學友結同心 對對蓮開映碧水----雙雙蝶舞乘東風 采蓮君子新求偶----詠雪佳人夙締緣 春風笑引比翼鳥----紅雨催開花蒂蓮 喜爆聲聲佳賓共慶雙飛燕----和風陣陣麗日常煦並蒂蓮 日麗風和蓮並蒂----龍飛風舞樹交柯 柳腰蓮臉 蓮耦同根 火中生蓮

8. 荷花怎麼拍

荷花怎麼拍

器材要求

拍攝荷花最好選變焦倍數大的相機,如果是單反,最好搭配焦段長的鏡頭

原因:1.荷花一般都是成片的長在池塘中,長焦可以拍到遠處的荷花,讓拍攝取景更靈活

2.長焦鏡頭可以更凱橋咐好的獲得背景虛化效果,讓背景更加簡潔

拍攝時間

關於拍攝時間,其實白天光線較好的任意時間段都是可以的,如果非要深究的話,早上7:00-10:00拍攝最好此時光線好,荷花的形態更好,早上經過露水滋潤的荷花,拍攝出來的畫面更加油潤好看

拍攝技巧

1.使用16:9寬幅拍攝

荷花是一盯純種極具中國風韻味的花卉,所以我們可以借鑒國畫的構圖方式,稍微拉近一點變焦,拍下圖這樣16:9的寬幅荷花,簡單調整就多了幾分韻味

2.連同荷花倒影一起拍進去

使用長焦拍攝,開大光圈,還可以虛化背景,突出荷花,這樣拍出的荷花在水中舒展的的樣子多了幾分嬌艷欲滴

3.利用前景虛化

利用前景虛化拍攝隱藏在荷葉中的荷花,萬綠叢中一抹粉紅,可以盡情消梁展現荷花羞答答的樣子

4.盛開的荷花舒展大方,含苞待放的荷花給人的感覺更加神秘

9. 大家說和荷花在一起拍照片穿什麼衣服好看

純色的衣服,yyds,不能太花哨,否則和荷花在一起拍就太念檔俗,而且畫面會很雜亂,不美觀,出片的效果也不好,看緩掘看民度很多穿搭仔哪亂介紹

10. 古詩七首,荷花生日人爭看,溯源荷花節和荷花生日

荷花盪古詩七首,尋找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荷花生日的起源

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是傳統的荷花節,又稱作荷花生日,但是它起源何時何地呢?

六月賞荷花自漢朝就有,漢朝樂府在江南民間收集《采蓮曲》,這些歌曲成為宮廷音樂的一部分,效仿民間采蓮,而興起皇家貴族六月賞荷花。

到了南北朝時代,南朝多在江南建立政權中心,賞蓮采蓮成為夏日風俗。

實際上平民化的賞荷花,是在南宋之後,南宋首都杭州,是當時世界一流繁華的城市,著力打造西湖,而六月荷花之賞,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都參與,共同釀造了杭州西湖錦綉的六月,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以至於南宋滅亡之後,有宮人被擄掠北方,他們最思念的就是故國故鄉的西湖荷花,繁華盛景,其中有一宮女,以出家修道,得返杭州,告別那些滯留在北方的宮人,說起杭州荷花,宮人集體痛哭。

北宋時期,六月六日為天貺節,以崇尚道教祈福國運為目的。

到了南宋,六月六祭祀崔府君,六月二十四祭祀二郎神生日,其中有皇家的廣泛參與,比如,六月二十三日晚上,皇家的御前獻送,就會率先送到廟里,形成了盛大的有百官和平民參與的廟會,這天看荷花,逛廟會,是傾城出動,其影響力,輻射周邊。

宋朝《內觀日疏》:六月二十四日為觀蓮節,晁采與其夫,各以蓮子饋遺為歡。

也就是在南宋,已經將六月二十四日稱為觀蓮節,實際是合並了二郎神的生日。並附會了唐朝才女晁采和丈夫的恩愛傳說。

這是荷花節的起源。

到了明朝,宋朝的舊風俗,在蘇州保留,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蘇州郊外,有一個巨大的天然水盪,裡面種植了茭白荷花,是蘇州人天然看荷花避暑的好地方。

這里將六月二十四日,稱為荷花節,觀蓮節,實際是節日和民俗的自然傳承,誰叫這里的荷塘靠城市如此近,又如此繁盛,以至於從宋朝遺留下來的觀蓮節,在這里保留並發揚。誰不想火爐夏天,有個清涼美好的去處?

「采芳日暮未言歸,處處村家掩杼機。

水漫蓮洲愁路斷,月明莎渚覺鷗飛。

高歌小海風波急,回首橫塘煙火微。

蘭棹屢移樽屢倒,不知露下已沾衣。 」 明 · 文林 《荷花盪夜歸次吳水部德徵韻》

文林本身就是蘇州人,蘇州夏天最美的當然是荷花節,所以但凡來了官員,他不吝嗇帶著對方去看本地荷花節的盛況。

到了這天,家家女子都停了紡織,一起去荷花盪看荷花,到處歡聲笑語。

那水上蓮花不斷,遮掩歸路,到了晚上,月明白鷺紛飛,遊人還在蓮花湖中。

就算是有風波,也不影響這里的熱鬧,人們夜晚還滯留在湖中,劃船喝酒,不知不覺,露水已經打濕衣裳,好個暑夏幽涼。

這是明朝早期的官員。還有一位也是。

「競楫都人集,喧游國事傳。

探芳憐勝日,攜客討湖天。

玉笛催新柳,紅妝奪始蓮。

開襟歡未極,沽酒不論錢。」  明 · 黃省曾《六月廿四日荷花盪一首》

黃省曾也是蘇州人,描寫了這里荷花節的盛況。

到處都是船,幾乎聚集了所有城市的人,到處喧囂一片。

看荷花就是要在這樣的好日子,好天氣,湖山之美,消暑解憂。

那岸邊處處是笙歌,到處是遊玩的美女,美女比蓮花還好看。

在這里飲酒,根本比計較酒錢,一醉方休。

「荷花盪里采蓮歸,九龍山頭暮靄微。

輕身倚楫下前浦,花氣人香逐浪飛。 」明 · 王寵 《荷花盪絕句 》

王寵也是蘇州人,在蘇州,六月二十四去荷花盪看荷花消暑,是最自然而然的事,如果住得近,天天都要去。白天遊玩,夜晚才回。甚至黃昏里去,要的就是,在夜晚的明月和遊船上,享受花氣,享受人山人海的夏夜鼎沸。

那麼明朝晚期的張岱,不是蘇州人,他來到蘇州,震驚了這里六月二十四的荷花遊玩之盛。

他的《陶庵夢憶》記錄,天啟六月二十四日,他偶爾到了蘇州,看見這里男女傾城而出,去往葑門之外的荷花盪,這里的畫舫乃至於小船小漁艇子,都被租賃一空,有人站在水邊,手裡拿著數萬錢,也沒有得到一隻小船,無數人站在岸邊焦急等待。

他說,荷花一年也沒有多少人來看,獨獨這天,男女踩掉了鞋子也不以為恥,男女熱鬧,人氣燦爛,就算是有所不雅,大家也不以為意,集體笑鬧而已,到處都是人,到處都是拿著扇子的美女,到處都是歌聲。

他含蓄寫到,這就是一個感情和心情釋放的日子,如果說中秋節還是月下傳情,那麼荷花節則是白天都這么浪漫。

那麼荷花節為什麼在蘇州這么熱鬧呢?

一,這是宋朝遺留下的廟會賞花的風俗,因為蘇州附近就有荷花盪,得天獨厚。

二,蘇州夏天極熱,人們需要納涼的地方。

三,也只有廟會,荷花節,才讓壓抑的男女有了時間和空間作心情的釋放,要知道,在宋朝和明朝,禮教森嚴,女性出門的機會不多,而荷花節給了人們一個出口,解脫暑熱,宣洩壓抑的情懷。

「六月荷花盪,吳中此勝游。

籃輿遲野叟,畫舫集詞流。

酒興同人勇,名心一老休。

漫矜文字飲,歌管沸鄰舟。 」明末清初 · 錢澄之《荷花盪宴集酬徐大臨張日容金紹廷三子》 

到了清朝,這里的六月荷花節,因為荷花盪的天然存在,也因為沿襲幾百年的游覽,這里以荷花節為依託,小商業繁榮,成為蘇州六月必游之地。

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在這里能夠享受荷花和人氣。

十里八鄉的老人,乘坐廉價的轎子也要來湖邊,而湖中的畫舫則被名流租賃。

喝了酒的人興高采烈,在荷花和明月中和朋友釋放心懷。

那些不夠雅的人,光在這里看熱鬧,都會忘記暑熱,更何況,這里養活里無數商販,拉動了當地的旅遊經濟,造船產業。

這種節日是官方和民間的雙贏。

熱鬧到什麼程度呢,哪怕這年氣候失常,荷花沒有開,也不影響人,蜂擁而至。

「六月葑門河兩岸,紅妝隊里畫船隨。

荷花生日人爭看,借問何人見一枝。 」清 · 張英《吳門竹枝詞二十首 其十 》

比如這年荷花沒有開,但是節日依然熱鬧,而且民間已經將荷花節說成荷花生日。

六月的葑門,荷花盪和流水的兩岸,已經到處都是紅粉家人,畫船連接,那湖上真是熱鬧,那湖邊是更熱鬧,不斷有人前來。

說是荷花生日,人們都來看荷花,可是,這樣的天氣,你看見過一枝荷花開嗎?

節日往往過到後來,就不管節日主題了,還是無限的延伸和擴展。

不過是借著荷花生日,大家快樂聚集遊玩。

就算是荷花沒有開,但是這么大面積的天然湖泊,這么熱鬧的人,人山人海,看熱鬧也是重要的節日內容吧。何況荷花盪本身就是天然大空調,清風習習,又有人氣熱鬧。未開也是荷花生日啊。荷花不開,可是美人成群,笑語喧天,不亦樂乎。

「赤日當天駐火輪,龍船旗幟一時新。

東家女笑西家女,橋上人看橋下人。 」徐朗齋《竹枝詞》

這是清朝蘇州荷花盪的竹枝詞。

大太陽在天上,也不妨礙人們去往荷花盪的興致,因為這里,到處是龍船畫舫,彩旗飄飄。

到處是人山人海。一路上,東家女笑著西家女,是快樂,是詼諧,是放鬆。

那橋上的人,看著橋下已經在船上的人,是羨慕,是熱鬧吧。

這是荷花的盛事,更是人們心情的狂歡。

清朝嘉慶年後,由於太平天國戰亂,安定繁榮的局面不再,六月二十四的荷花生日,荷花賞,在荷花盪沒落。但是六月二十日荷花節荷花生日,卻以另外的方式流傳下來。

比如晚清金寄水,是多爾袞的第十一世嫡孫,是個小王爺,在《王府生活實錄》里,寫到他父親和母親在王府仿照蘇州過荷花節,四處布置荷花盆景,邀請文士賞荷花飲酒,他還打碎了一枝荷花杯子。

「平簟疏簾小閣晴,朝來池畔最關情。

清清不染淤泥水,我與荷花同日生。」  清 · 方婉儀《生日偶吟 其一》

有誰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生?恭喜,你和荷花同日生。

這位清朝的女子,有幸和荷花節同日,荷花成為一種精神的祝福。

一大早上,就去看院子里的荷花開了沒有。

那清清不染淤泥的荷花,也是她願意成就的自己。

荷花生日,起源於南宋的六月二十四盛大的廟會和賞蓮,到了明清兩代,盛行在夏天暑熱,靠近荷花盪的蘇州,而流傳下來。

荷花確實需要一個節日,一個生日。

你和荷花同月生,還是同日生?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源於網路。

熱點內容
豆苗小盆栽 發布:2025-05-09 06:03:53 瀏覽:551
榆樹落崖盆景 發布:2025-05-09 05:58:50 瀏覽:283
郵政鮮花速遞網 發布:2025-05-09 05:52:07 瀏覽:508
鈴蘭花根 發布:2025-05-09 05:46:11 瀏覽:328
從鮮花一路盛放到結痂 發布:2025-05-09 05:41:30 瀏覽:351
玫瑰紋身圖案大全女 發布:2025-05-09 05:32:14 瀏覽:417
百合花手鐲 發布:2025-05-09 05:19:50 瀏覽:984
花木類盆栽 發布:2025-05-09 05:04:14 瀏覽:266
開家茶花薈 發布:2025-05-09 04:48:28 瀏覽:29
櫻花祈福樹 發布:2025-05-09 04:48:25 瀏覽: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