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草老舍
① 【道不盡的濟南城】甜沫不甜
文/蘭花草
作為一個有追求的吃貨,在吃方面,我承認嘴巴比較叼!
比如:
豆漿必須喝原味的不能加糖;
吃水餃的時候必須要有醋和蒜泥;
西芹炒肉的芹菜必須用水焯過;
吃煎餅卷大蔥必須要有醬;
……
在濟南吃本地的特產油旋,也一定要配上甜沫!
甜沫也叫「五香甜沫」,是老濟南地地道道的「喝頭兒」,新鮮上乘的小米粥里,加入紅小豆、豇豆,花生米,白色的粉絲和豆腐皮,還有碧綠的菠菜,加食鹽、胡椒粉、薑末等提味,點入少許香油溢香,熬的稠稠的,色味俱全還養胃。
北方的冬天是特別冷的,濟南也不例外,每到冬天,在老濟南的街頭巷尾,大店小鋪,都會有「老濟南甜沫」的招牌隨風搖動。清晨,兩根油條或一個燒餅,再配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甜沫,就是上班族們一頓豐盛的早餐。尤其那幾家自稱為「正宗甜沫傳人」的老店,更是人頭攢動,一座難求。
剛來到濟南的時候,特別不理解甜沫的名字,明明不甜為什麼還要叫甜沫,我還經常把甜沫跟胡辣湯混淆,後來才知道正宗的胡辣湯跟甜沫是相差很大的。
甜沫是鹹的,一碗甜沫下去,豐富的食材伴著稠稠的粥湯,吃到嘴裡短暫停留回味,順入肚中,喚醒了沉睡一整夜的感官,周身毛孔似乎得到了詔令,頓時張開,驅散著寒氣,渾身舒坦,精神煥發,元氣滿滿。
甜沫和茶湯並稱為泉城二怪,是到濟南必品嘗的美食,老濟南有名的招牌風味。「茶湯非茶,米香四溢更勝茶。甜沫不甜,閱盡五味方得甜」。
茶湯在濟南沒有甜沫普遍,我是偶爾到南部山區農家樂才看到有跟山楂,野雞蛋,野菜等山貨放到一起來賣的粉末狀茶湯,用開水一沖就可以當做吃食很方便。
關於泉城二怪的來歷,一直都有很多說法。其中一個與明朝第一代德王——德庄王有關。
相傳明永樂年間,朱棣遷都北京之後,設光祿寺為禮儀祭拜之地,為了祈福江山社稷,光祿寺研製了一種以稷(小米)為基底的粥,命名為茶湯,在祭祀拜天時,賜文武百官各一碗,敬畏上天。到了明代天順元年,明英宗關切分封在濟南的次子德庄王,命光祿寺將此技藝傳到德王府,而德王府的腆膳官與秦府私交甚密,將很多膳食技藝傳到秦府,其中就有茶湯的製作方法。秦府主人得此真傳並將其改善,在小米麵里加入姜與胡椒,演化出香返局辣的小米粥,稱之為甜沫。周圍鄰居都聽說秦府有兩個很怪的食物,有個茶湯但不是茶,有個甜沫但不甜。「泉城二怪」開始流傳並延續幾百年,成為如今的「秦老太」伴手禮。鬧世乎
作為一個有追求的吃貨,雖然也干過拍了一下午芙蓉街美食竟然忘記吃飯的勾當,但深以為不吃就不吃,吃就吃最正宗的,所以類似為了吃碗正宗重慶小面拖著兩條疲憊的腿掃了一上午街的事情更不在話下。甜沫,自然要正宗才好喝。
濟南最有名的甜沫攤兒,當屬大名鼎鼎的「甜沫唐」了。
創立於1981年的「甜沫唐」用料講究,味道正宗,備受老濟南的喜愛液悉,幾乎每位上了年紀的濟南人都知道這家的甜沫。許多人一大早老遠趕來,就是為了喝一碗正宗。甜沫唐的甜沫用料很足,同時搭配茶葉蛋、馬蹄燒餅或老濟南肉火燒等,不管大中小碗,總能讓人滿足,味道十分濃郁,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熱乎乎的頓時會覺得身體暖和不少。
濟南的甜沫有三絕,第一絕就是名字絕:
不了解的人聽到名字,十有八九不知是何物。關於這名字的來歷,除了德庄王的傳說,常見還有兩種說法。
一是明末清初,連年戰亂,民不聊生,濟南有一家田姓粥鋪,經常舍粥救助災民。可是粥少人多,於是便常常在粥內加些菜葉及咸辣調料。災民見煮粥的大鍋里泛著白沫,便根據店主的姓,稱之為「田沫」。一落難書生餓極,食之覺甜美無比,以為「甜沫」。後來書生發跡後來此再喝「甜沫」,無絲毫甜意,恍然大悟實為田沫,非「甜沫」也。於是題寫「甜沫」匾額,並吟詩一首:「錯把田沫作沫甜,只因當初歷顛連。閱盡人世滄桑味,苦辣之後總是甜。」
另一種說法是甜沫最早並不叫「甜沫」,而叫「添末兒」:粥做好了,再添上點粉條、蔬菜、花生、調料之類的「末兒」,「添末兒」就傳開了,後來人們根據諧音雅化成了「甜沫」。
我個人更喜歡窮書生這個典故。
甜沫二絕要數它的製作:
甜沫作為濟南早餐小吃,是上不了大席面的「地攤貨」,做起來卻也大有講究。上品甜沫要用地道的龍山小米磨面,做的時候要「倒熗鍋」,先煮粉條、花生、豇豆,再加豆腐皮、菠菜;放鹽、五香面、胡椒面調味;水沸後加入小米麵糊,邊加邊攪。最後將事先用蔥、姜、大料熗鍋的油倒入粥中,出鍋即成。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加水,因為是鹹粥,水必須一次加足,否則甜沫就澥了,而這其中分量多少全憑老師傅手上有數,是一鍋鍋的甜沫熬出來的經驗。
我沒有親見過製作過程,但畢竟出自農村做過各種粥食,倒也容易理解。平日見的多的還是甜沫的盛放,這個也是有講究的。每家每戶的甜沫都是裝在一個大肚子的瓦缸中,這個瓦缸得有一米高,天冷的時候要在缸外面套上棉罩保溫。盛甜沫要用長把木勺,據說這樣做也是為了讓甜沫保持香醇的味道,不澥湯。
甜沫三絕是它的喝法。老濟南人都知道,和甜沫打交道不用筷子和勺子。端著碗,順著邊兒,轉著圈兒,無論是金黃的粥湯還是其中的由花生、小豆或是粉條、豆腐絲,菠菜組成的色彩斑斕的輔料,連吸帶喝一干二凈底兒朝天!如果作為一名年輕上班族的話就用大柄勺趕緊喝完上班是正經事。我是選擇用勺子喝的,一來為了快速,二來噓噓的吃飯聲音總是感覺不太雅觀。
早餐的甜沫一副十足的平民作派,正合先前老舍先生描繪的濟南氣質。再配上兩個金黃色酥軟軟的油旋或兩撇棒槌油條,美滋滋的,舒坦到底。
不知為何,就是這樣一碗甜沫,每次喝完總是帶給我無限的滿足感。
細細想來,待在泉城這些年,無數次穿梭在街巷陌里,我的內心早已滲入了濟南太多太濃的地域風俗和餐飲文化,即使在不同城市的路口,坐在相似的馬扎子上,看著川流不息的鬧市,想著天天變化的城市,這么多年的奮斗,再喝起這碗甜沫來,總有一句話縈繞耳邊,「閱盡人間滄桑味,苦辣之後才是甜」。
心裡頓時更加充滿了激情。
② 書香節作文
書香節作文1
春末夏初的杭城,滿城花香。陽光明媚的周末里,我來到了錢江新城的城市陽台,這里正在舉辦「書香杭州—首屆浙江閱讀節」,收獲頗豐。
周六上午,我來到了書展現場,這里早已經人頭攢動,有的在安靜地看書,很專注;有的在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愛不釋手;更多的人在井然有序地排隊,手捧新書,等待著喜愛的作家——湯素蘭來簽名。
「湯老師來了」,聽到大家的驚喜聲,我看到了神采奕奕、面帶微笑的湯素蘭。她和藹可親,給每一位讀者耐心地簽名,回答問題。輪到我了,我心怦怦直跳,我非常喜歡的《笨狼的故事》的作者現在就在我的面前啊!她給我簽好名,和我合影留念,這是我第一次和大作家近距離接觸,真幸運!
周日,在書展上我看到了耳熟能詳的伍美珍、沈石溪,他們的書贏得了中小學生的喜愛,非常暢銷。他們書中的栩栩如生的主人翁,我們都記得很清楚,都會脫口說出幾個故事來。
走在書的海洋里,撲鼻的墨香,「閱讀,生活新常態;讀書,心靈的遠行」。人傑地靈、文化氣息濃厚的江浙大地,喜歡讀書是傳統。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舉辦閱讀節,時刻提醒人們要保持愛讀書的好習慣,讀書可以開闊視野,提高修養,積累心靈的財富。書籍,可以帶我們達到頂峰、到達成功的彼岸、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實現中國夢,書籍是翅膀、階梯、高鐵、輪船......
書籍,是人類的朋友、老師,我喜愛讀書。
書香節作文2
在書的世界裡,我如魚得水。感恩縷縷書香。它除了賦予我無可比擬的之外,更讓我感受的人性的美麗所在。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吧!可以說書是我們的再生父母,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從書中得到的。上至古代,下到現在,哪一位科學家、發明家不是從書中學到知識的呢?
我曾在書海中遨遊,使我學習到了許許多多的知識,見到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
我讀《童年》,知識從高爾基的口中娓娓道來,它告訴我人生歷煉的重要;
我與魯濱遜對話,書讓我知道了笛福筆下那個漂流者的日日夜夜;
我走進保爾的世界,書幫我拉直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後面的問號;
我讀《駱駝祥子》,書令我與老舍先生塑造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苦命人一起流淚;
我讀《蘇菲的世界》,使我體驗到了一個小女孩幻想中神奇的世界......
感恩縷縷書香――它讓我從一個稚氣未脫、時常哭鼻子的孩子不再孤單,不再悲傷,不再彷徨。我把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當作自己的座右銘;把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不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化作自己的雄心壯志;不李清照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的驚喜幻化為心中那一份屬於自己的回憶。
感恩縷縷書香,引領我們去那沁人心脾那盪氣回腸的心境;去包覽那神奇萬分那變化萬千的世界;去深思那人生的境界那令人費解的奧妙!朋友,請從書中獲得一份高原的曠遠,一份自省的安詳吧!
朋友,親愛的朋友,讓我們吮吸著縷縷書香,感受於書籍給我們的恩賜,認真鍛造我們年輕的生命吧!
書香節作文3
我盼天,盼地,今天終於盼來了xxx小學第三屆讀書節了。
一進校園,看到鮮花盛看的場景,聞到書香,聽到書聲。嘗到書味。到處都洋溢著讀書節的'氣氛。看到紅色地毯的盡頭有:「沐浴書香,創美人生。」八個大字映入眼簾。
走入會場看到有許多的熱氣球,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首先,主持人宣布:「xxx小學第三屆讀書節現在正式開始!」
許多熱氣球飛了同學們高昂的喊道:「放飛夢想,讓希望飛翔。」
活動進行第一項:「請各位xxx小學的師生向今日來到小學參觀,第三屆讀書節的嘉賓和來賓以最熱烈的掌聲以示歡迎」
活動進行第二項:請xxx市的領導上來講話。請各江陽區的校長及省級市區幹部上台講話。
活動進行第三項:請各位教師上台朗誦:《書香裊娜的地方》。此刻我彷彿看到了同學們正在教室里讀書的情景。人越聽越覺得我們xxx小學是書香校園。
活動進行第四項:請各年級朗誦自己准備的詩歌口號。我們年級朗誦贈汪倫,聲勢浩大無人能比啊!
活動進行第五項:請各年級表演最拿手的節目。一年級表演《春曉》,二年級表演《蘭花草》,三年級表演《童趣》四年級朗誦《滿江紅》,五年級齊頌《少年中國說》,六年級表演《拉丁健美操》。
到了教室以後我們舉行了半年一次的「小書香節」,到了教室主持人說請王璐和胡雨瀟上台表演相聲《海燕》這部相聲極為搞笑,還有陳碩含的《霹靂掌》還有周榮鑫、周昶霖、劉曉娜、陳揚表演的《傻子上學》!
美妙的音樂讓人感到溫馨,我們的讀書節業結束了。
讀書節是短暫的,同學們然而讀書節的魅力卻是無窮的。
書香節作文4
在我們學校,「過節」是常有的事兒,有體育節、雙語節,還有藝術節、書香節。同學們最期盼的也就是這些節日的到來。這不,前段時間我們就度過了一次難忘的節日—書香節。
「書香節」真是一個快樂的節日。在為期一個月的節日里,同學們有的製作書簽,有的出版小報,還有的設計讀書卡片,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不過最有趣的是參加紅領巾圖書義賣與讀書知識競賽了。先說紅領巾圖書義賣吧,這可是同學們最樂意參加的活動。參加義賣的圖書都是各個班級捐贈的,大約七八成新,童話類、故事類、科普類應有盡有。圖書義賣時,每個同學都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錢購買自己喜愛的圖書。義賣所得的收入,學校還會統一由大隊部捐助給災區的小朋友。這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兒。而讀書知識競賽活動則是書香節里的重頭戲。事先學校會安排各個年級進行讀書漂流活動,讓大家共讀一本書,然後再按年級進行讀書知識大比拼。這次,我就參加了五年級組的讀書競賽活動,可刺激啦!特別是在搶答的環節,我緊張地差點兒喘不過氣來,幸好我准備的充分,又眼疾手快,所以為班級爭了不少分,最後還被評為了最佳表現獎,真是不負眾望啊!
「書香節」既讓我們快樂倍增,又讓我們收獲頗豐。同學們在讀書的過程中學會了思考,在設計作品的過程中加強了合作,在知識競賽中還得到了鍛煉。書香節里,好書成了同學們的知心朋友。當然這位朋友也一點兒也不小氣,它既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又拓寬了我們的視野,還凈化了我們的心靈。
如今,書香節已融入到了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也成為了大家最難忘的節日。
書香節作文5
南國書香節的第一天,我和幾個小記者一起去采訪了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曉玲叮當!
我跟著隊伍,來到了童趣館,等待著曉玲叮當姐姐的到來。
突然,帶隊的鍾老師叫了幾個小記者(包括我)以百秒沖刺的速度奔向VIP嘉賓室,等待曉玲叮當姐姐。
我們在嘉賓室門口反復地默念著自己要訪問的問題,為接下來的采訪做准備。此時此刻,我的心情異常地激動,時不時向外遠眺,尋找著曉玲叮當姐姐的身影。
「來了!來了!」站在我身旁的同學大喊道。我慌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形象,拿起本子和筆,與其他小記者一起走進了嘉賓室內。
在采訪的過程中,我發現曉玲叮當姐姐是那麼的平易近人,就像我們的大姐姐一樣,我的心又平靜了一些。
輪到我提問了,我問曉玲叮當姐姐:「你是怎樣走進文學的殿堂的呢?」曉玲叮當姐姐笑了笑,說:「在小時候,我就很喜歡看童話故事書,長大後,我就嘗試著自己寫作。剛開始的時候,寫的不是很好,但想想,誰沒有遇到過有困難的時候呢?於是,我就繼續寫,誰知越寫越好,最後我就成功了!」是啊!誰沒有遇到過有困難的時候呢?只要我們堅持,去克服困難,就一定會成功!
采訪完後,就是曉玲叮當姐姐的簽售會了!
小朋友們只要購買曉玲叮當姐姐的書就可以得到她的簽名!而且價錢不貴哦!所以,許多小朋友們都在選購自己喜愛的書,來給曉玲叮當姐姐簽名和寫祝福語。當然我也不例外,我還買了3本呢!
看著那精美的書上簽著曉玲叮當姐姐的名字和祝福語,我樂了!
這次采訪我收獲了許多,並對24號伍美珍(陽光姐姐)的采訪充滿了期待和希望!
書香節作文6
成為了南方報業精英小記者團的其中一名成員,我感到非常榮幸,在這個書香節里我學到了非常多的知識,也認識了很多的新朋友和老師。
在這七天里,我非常的開心和興奮。南國書香節做記者采訪最成功的一次,是在10.2號館中的百田游戲區采訪了裡面的一位負責人姐姐。首先我發出邀請,對方答應了。我開始訪問,我說:「姐姐,為什麼你們百田公司要創作這些網頁游戲呢?」姐姐回答:「這些網頁游戲是為了現實世界而創的,這些精靈是陪伴著人類而想的。」……我問的問題至少有三個,姐姐也回答的很認真。在南國書香節學到了很多知識,是在13.2號館的香港館,裡面有許多漂亮的手工製作,還有各式各樣的彩筆,我問了賣手工製作、彩筆的叔叔,叔叔說:「漂亮的產品不一定是原裝進口的或是實用的,最主要是產品的質量。
在南國書香節時做主播最好的一次,是在12.2號館南方閱讀當小主播。那天我非常精神,播稿的時候還帶點微笑,看著鏡頭報道的非常流利和清晰,而且還跟觀眾一直保持著交流。夥伴報道的時候一直保持著微笑,沒有搞小動作,沒有大聲喧嘩,沒有東張西望,沒有跟同伴聊天,專心致志地聆聽著。在南國書香節做記者的感想:我學會了怎樣做記者和采訪,還認識了許多名人、作家:雪野、王蓉、伍美珍、郁雨君、周蜜蜜、趙小敏、樂嘉,余秋雨等……
我希望每年的書香節都能堅持加入小記者團,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精英小記者。
③ 「思予」的意思是什麼
不能正確看待責備,還從相反的角度思考,顛倒是非觀念,所謂顛倒思予。
基本字義:
思
1、想,考慮,動腦筋:~想(a.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b.想法,念頭;c.思量)。~忖。~索。~維。沉~。尋~。見異~遷。
2、想念,掛念:~念。~戀。相~。
3、想法:~緒。~致(新穎獨到的構思、意趣)。構~。
4、姓。
予
1、給與:~以。賜~。賦~。給~。生殺~奪(亦作「生殺與奪」)。
2、同「余」,我:~智自雄(自誇聰明,妄自誇大)。~取~求(原指從我這里取,從我這里求;後指任意索取)。
組詞如下:
思:思想、思念、沉思、思索、構思、哀思、秋思、思忖、思慕、思緒、心思、思路、深思、思凡、三思、文思、遐思、情思、追思、鄉思、
予:給予、賦予、予以、寄予、棄予、把予、贈予、予美、予奪、予告、大予、愁予、取予、予寧、啟予、委予、資予、予勾、企予、祝予、
(3)蘭花草老舍擴展閱讀
字形演變
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思,容也。從心,囟聲。凡思之屬皆從思。
白話版《說文解字》:思,把人事放在頭腦、心坎。字形採用「心」作邊旁,採用「囟」作聲旁。所有與思相關的字,都採用「思」作邊旁。
組詞解釋:
1、思想:指思維的條理脈絡。
冰心 《關於女人·我的鄰居》:「她思想縝密,描寫細膩,比其他的同學高出許多。」
2、給予:給(gěi):~幫助。~同情。~親切的關懷。也作給與。
3、思念:思慮;想法。
老舍 《趕集·微神》:「我在山坡上曬太陽,一點思念也沒有,可是自然而然地從心中滴下些詩的珠子。」
4、賦予:給與;交給。
郭澄清 《大刀記》第三章:「堅決完成黨賦予我的這項光榮使命。」
5、沉思:深思:~良久。敲門聲打斷了他的~。
④ 【道不盡的濟南城】迷亂棋盤街
文|蘭花草
濟南的棋盤街,是個神奇所在。
因了在附近寫字樓工作的關系,我租住到了棋盤小區,上下班走路也就5分鍾,終於結束了趕公交車上下班,把好幾個小時浪費在路上的日子。
因為離公司近,自然多了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跟我同住的女孩子是個非常熱愛生活講究情調的小精靈。空閑我們經常會在小區溜達一圈,捎點小菜,買點紅酒,偶爾三五好友擺個火鍋,好不過癮。
我一直以為自己沒有那麼容易迷路,咱當初地理學的還是不錯的(自誇一下),但是剛住進來不久,我就因為不熟悉路況遭遇了迷路尷尬,並且有好幾次,我轉好大一圈都回不去家。我這才領略棋盤街的厲害。所以後來即便出來溜達,我卻不敢獨自走的很遠。
正如老舍先生所講「城內那麼狹窄,城外那麼寬敞……」,跟棋盤街平行的西邊小街是佛山街,向南1000米左右銜接文化路,順著文化路往東到歷山路,方圓不過2里地,可就這小片地,卻大有千秋。
棋盤街之所以得此名,都說是因為街巷深處的民居縱橫如棋盤。
棋盤街社區改建前是由很多四通八達的小街小巷組成的,如龍鳳街、太平街等,現在還能找到一些歷史的痕跡。而這其中最有特色的,還要數主街道棋盤街。在棋盤街上,找不到一條死胡同,街道之間相互連通,並且每條都能通到外面的大路,因為街道房屋分布得太整齊,太相似,所以一不小心就要迷路。(確實不怪我路痴啊)。
如此平直整齊、排列有序的街道,像不像一個大大的棋盤?悲催的我,就是這樣一次次迷亂在大棋盤里。
傳說,以前棋盤街的東、南腔或知、西、北各有一個關帝廟,這四位關老爺閑來無事,就以這整齊的街道當作天然的棋盤,連著下了幾天幾夜的棋……
棋盤街是濟南的老街道,曾經遍布著古老建築,有白衣庵、興隆庵、樂善堂、太公廟、昭忠祠等,這些名字已然很陌生,古建築也大多早已不在,留下的只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和傳說供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老人們說,過去白衣庵團棚中住的是道士,北面與它相對的還有一座尼姑庵,兩庵之間有一堵影壁牆,構成「兩庵一影」的景觀。但是,尼姑庵已於數年前拆除,如今,在它的遺址上矗立著一座嶄新的居民樓。
除了白衣庵與尼姑庵,棋盤街上還有一些早已消失且不為人知的古建築,有個樂善堂,是專門救濟窮人的地方,類似現在的慈善機構。民國時期,每到冬季都向窮人施捨米粥,許多窮苦百姓在棋盤街上排起長長的隊伍,等待著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米粥。
棋盤街上還有一座昭忠祠。1914年版的《濟南指南》上曾記載,昭忠祠位於南關教場((如今的棋盤小區))以東。祠內祭祀的是清咸豐三年以後陣亡的將士,還有為陣亡將士守貞的妻子。昭忠祠是同治年間丁寶楨奏請朝伍消廷所建,後來祠堂破敗不堪,最終消失在這條老街上。
這些古建築都在老街上沒了痕跡,也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遠去,只留下一個個傳奇和故事,偶爾被懷念棋盤街的人想起。不知道將來這里還會變換什麼模樣,我們期盼著老街的身影和歷史能印在人們的心底,石基磚體,拱券門洞,懸山牆、頂覆小筒灰瓦,屋脊上有精美的磚雕,刻有二龍戲珠圖案……
現在的棋盤街,已經不見舊時風光,只有縱橫的街道依稀可見過去格局。偶爾路過,發現新修的街道兩旁的街燈特意做成中國象棋棋子的模樣,牆壁上裝飾著中國象棋殘局,明顯地告訴遊人這里就是棋盤街。
查閱資料才知道,在中國古代許多城市都有棋盤街,也大都以附近街道縱橫交錯,方格排列,形似棋盤而得名。現在北京的古玩一條街叫棋盤街,山東濰坊棋盤街在文廟前,短而寬南北走向長50米,形似棋盤;另外山西大同、山東濟寧等地亦有棋盤街,恐怕都沒了舊日模樣,空留街名讓人遐想。
不知道昔日那四位關老爺,看見如今這棋盤殘局,會作何感想呢?
文|蘭花草
不具繁華,惟憑淡雅與風知。
⑤ 蘭花的故事
蘭花的傳說
楚懷王年間,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職罷官。他回到了家鄉歸州,即今湖北省秭歸縣,住在牛肝馬肺峽
的南岸,於仙女山下的九畹溪邊,辦起一所學堂,親自教授弟子。傳說《離騷》中「余既滋蘭之九畹兮」 的詩句,就是出自於此。
話說某一天,仙女山的蘭花娘娘出遊,打這里路過,發現清癯的屈原正在講課,於是自空中降下雲頭,立在窗外一側靜聽。屈原揮舞雙手,慷慨激昂地陳述振興楚國的道理,那種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令蘭花娘娘也為之感動。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蘭花,臨走時,遂特意施展法術,將其栽種在窗下的三株蘭花點化成精。蘭花品格高尚,開著淡綠或淺黃的花朵;屈原誨人不倦,舍己忘我地傳道授業。一次課間,他抱病講到國家奸臣當道、百姓受難的情形,由於過分激動,義憤填膺,一口鮮血從嘴裡噴射出來,恰巧濺落在窗外的蘭花根部。弟子們見老師嘔心瀝血地教書育人,心疼得淚流滿面!
那三株蘭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養,一夜之間竟發成了一大蓬,學生們數了數,足有幾十株。屈原聞著撲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轉了許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齊動手將蘭花分株移栽到學堂四周的空地上。道來奇怪,那蘭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發蔸抽芽,第三天則伸枝展葉,第四天就綻蕾開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發出大蓬大蓬的新蔸來。屈原率領學生們在溪邊、山上忙著移栽,蘭花因此得以鋪展蔓延。山裡老農欣喜地說:「我們這里十二畝稱一畹,屈大夫栽種的蘭花,怕有三畹了!我們這山鄉呀,真該改名叫芝蘭鄉了。」 隨後,蘭花從三畹發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擴展、過度到了九畹。從此,仙女山下的這條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邊的蘭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條西陵峽,香飄全歸州,直至香了半個楚天!
終於,乘著一葉扁舟,載了滿溪花香,屈原還是出山了。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蘭鄉里葳蕤的蘭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陣陣暗香…… 鄉親們預感到將有什麼不祥的事情發生,心裡惴惴不安。幾天之後果然傳來噩耗,就在蘭花凋謝的那天,屈大夫已經含冤投身汨羅江自盡。人們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蘭花娘娘也哭腫了眼睛。屈大夫的學堂遂被改建成為芝蘭廟,廣植蘭草,後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紀念。
這里還有一個傳說,是關於蘭花眾多的名貴品種中的一種梅花瓣型的宋梅。
清朝乾隆年間,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宋家店,有個以經營茶葉、棉布為業的商人叫宋錦旋。由於他經營得法,十幾年下來,便成了當地聞名的富戶。
宋錦旋由於出身寒苦,故很能體諒貧苦的鄉鄰,經常會接濟他們,而平日自己卻是粗茶淡飯,仍然過著清苦日子,但他也有一種嗜好,那就是愛蘭、采蘭、養蘭,常常為了得到一盆好蘭而不惜花費重金。他家住山區,春天裡,每當經營餘暇的舊子,他就上山找蘭花。但盡管他每年都上山尋覓,卻始終沒能找到一株好蘭花。
有一年初春的一個夜晚,宋錦旋獨自躺在床上,想著明早要上山覓蘭花去,但想到好花難得,正苦苦尋思該去何處去找,不覺頭腦發蒙,睡意上來。朦朦朧朧中,他忽然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婆婆,領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站在他面前,要將女孩托給宋家當奴婢。宋錦旋細細打量,見女孩長得清秀俊美。經交談才知女孩是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老婆婆是她的鄰居,出於好心,想幫這女孩找條生路。聽說宋錦旋心腸好,才特地帶她來投奔宋家的。宋錦旋當即點頭答應收養這女孩為義女。接著,老婆婆就作揖告別了。瞬間一聲春雷轟隆作響,把宋錦旋驚醒,他才知道剛才只是一場春夢。
第二天,宋錦旋仍舊上山采蘭。他尋遍一座山又翻過一座山,直到太陽西斜,仍未遇上一株好蘭。他只好拖著兩條疲憊的腿緩緩下山。不小心時他被一塊石頭絆倒,摔了個仰面朝天。他慢慢坐起來,忽然眼前一亮,在夕陽中,身旁有一小叢蘭草在微風中輕輕抖動,再仔細一看:那半弧形的葉子剛柔相濟,散發出清幽的香味,確實與眾不同,中間還長著個花蕊哩。他小心挖出,回家忙栽在盆里。
不到半個月,蘭蕊抽長開花了,花朵高過蘭葉,花瓣圓潤頭帶尖鋒,劉海舌,十分裊娜,還發出陣陣清幽香味,確是蘭中珍品。宋錦旋如獲至寶,早晨看,中午看,晚上在燈下還細細看,人就像如痴如醉般地愉快。突然,他心頭一閃,想起半個月前的那個夢,啊,他明白了:這蘭花的花形葉形,如砒楚楚動人,不就是夢中所見的那個女孩嗎?如此看來,那老婆婆就是送蘭花的仙子了。宋錦旋從此更精心地培育著這蘭花,並不斷地讓它繁衍生息,又給它取名為「宋梅」。
蘭花的傳說
從前,在大別山一個深幽谷里住著婆媳兩個人。婆婆總是誣賴童養媳蘭姑娘好吃懶做,動不動就不給她吃喝,還罰她乾重活。
一天早上,蘭姑娘在門外石碓上舂米,家中鍋台上的一塊糍粑被貓拖走了。惡婆一口咬定是蘭姑娘偷吃了,逼她招認。逼供不出,就把蘭姑娘毒打一頓,又罰她一天之內要舂出九斗米,蘭姑娘只得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不停地踩動那沉重的石碓。
太陽落山了。一整天滴水都沒沾牙的蘭姑娘又飢又渴,累倒在石碓旁,順手抓起一把生米放到嘴裡嚼著。
惡婆一聽石碓不響,跑出來一看,氣得雙腳直跳:"你這該死的賤骨頭,偷吃糍粑,又偷吃白米"!拿來起木棒打得蘭姑娘暈倒在地。惡婆並不解恨,還說蘭姑娘是裝死嚇人。
她又扯下蘭姑娘裹腳帶,將她死死的捆在石碓的扶樁上,然後撬開蘭姑娘的嘴巴,拽出舌頭,拔出簪子,狠命地在蘭姑娘的舌頭上亂戳一氣,直戳得血肉模糊......
可憐的蘭姑娘,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死去了。
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蘭姑娘死去的幽谷中,長出了一棵小花,淡妝素雅,玉枝綠葉,無聲無息地吐放著清香。人們都說這花是蘭姑娘的化身,捲曲的花蕊象舌頭,花蕊上綴滿的紅斑點是斑斑的血痕。這就是關於蘭花的傳說。
話說某一天,仙女山的蘭花娘娘出遊,打這里路過,發現清癯的屈原正在講課,於是自空中降下雲頭,立在窗外一側靜聽。屈原揮舞雙手,慷慨激昂地陳述振興楚國的道理,那種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令蘭花娘娘也為之感動。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蘭花,臨走時,遂特意施展法術,將其栽種在窗下的三株蘭花點化成精。
蘭花品格高尚,開著淡綠或淺黃的花朵;屈原誨人不倦,舍己忘我地傳道授業。一次課間,他抱病講到國家奸臣當道、百姓受難的情形,由於過分激動,義憤填膺,一口鮮血從嘴裡噴射出來,恰巧濺落在窗外的蘭花根部。弟子們見老師嘔心瀝血地教書育人,心疼得淚流滿面!那三株蘭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養,一夜之間竟發成了一大蓬,學生們數了數,足有幾十株。屈原聞著撲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轉了許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齊動手將蘭花分株移栽到學堂四周的空地上。說來奇怪,那蘭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發蔸抽芽,第三天則伸枝展葉,第四天就綻蕾開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發出大蓬大蓬的新蔸來。屈原率領學生們在溪邊、山上忙著移栽,蘭花因此得以鋪展蔓延。山裡老農欣喜地說:「我們這里十二畝稱一畹,屈大夫栽種的蘭花,怕有三畹了!我們這山鄉呀,真該改名叫芝蘭鄉了。」
隨後,蘭花從三畹發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擴展、過度到了九畹。從此,仙女山下的這條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邊的蘭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條西陵峽,香飄全歸州,直至香了半個楚天!
終於,乘著一葉扁舟,載了滿溪花香,屈原還是出山了。
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蘭鄉里葳蕤的蘭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陣陣暗香……
鄉親們預感到將有什麼不祥的事情發生,心裡惴惴不安。幾天之後果然傳來噩耗,就在蘭花凋謝的那天,屈大夫已經含冤投身汨羅江自盡。人們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蘭花娘娘也哭腫了眼睛。
屈大夫的學堂遂被改建成為芝蘭廟,廣植蘭草,後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紀念。
⑥ 關於讀書的歌
黃磊 2001專輯《等等等等》
《 橘子紅了》
《蝴蝶結》
《冰點與沸點》
《你知道我愛你》
《雲煙》
《 等等等等 》
《 背影》
《再別再別康橋》
(6)蘭花草老舍擴展閱讀:
《等等等等》這個專輯,就是我自己記憶書房裡的十本收藏書。只是,這次我給它們做了配樂還加註我的心情。——黃磊(序)
演了《人間四月天》,黃磊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徐志摩,成了從二、三十年代走出來的文人才子;而文學的光環倒也符合書卷氣濃厚,愛文學、藝術,又身處學院任教的黃磊。
文學陣容有沈從文、白先勇、琦君、朱自清、徐志摩、鍾曉陽、老舍、三浦綾子、鹿橋、劉暢園的作品;音樂卡司則有林夕、許常德、於光中、陳志遠、張洪量、顏志琳、周世暉...等。而黃磊,則在十首歌里,演十個不同的角色,聽一張專輯,像是看十本小說、十部電影。
黃磊,1971年12月6日出生於江西南昌,中國大陸男演員、導演、編劇、歌手、教師。
1990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同年,出演陳凱歌執導電影《邊走邊唱》。1996年,憑借電影《夜半歌聲》獲得第3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獎。1997年,北京電影學院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同年,發行第一張音樂專輯《邊走邊唱》。2003年,自編自導自演第一部電視劇《似水年華》,並發行同名專輯《似水年華》。2004年3月8日,與孫莉登記結婚。2006年2月6日,女兒黃憶慈出生。2011年,憑借電視劇《婚姻保衛戰》中許小寧一角獲得第一屆亞洲彩虹獎最佳男喜劇演員。2014年,二女兒出生。2015年,憑借主演的都市情感劇《嘿,老頭!》提名第21屆上海電視節最佳男主角。
⑦ 最好的養生,是沾花惹草
近來有數據表明,
許多百歲老人都有
一個共同愛好:園藝。
每日對著花花草草,
如居於自然之間。
蒔花弄草,心閑手忙,
更有益於身心愉悅。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花草頗為親近,
更以花草喻人明心。
如梅蘭竹菊為四君子,
如養菖蒲為明心志。
人生貴有三養,
養眼、養腦、養心。
「沾花惹草」,三者全占,
不愧是最好的 養生 。
養眼,花草之美
中國文人自古有「臥遊」的傳統。
臥遊,是因以前交通工具簡陋,
古人難以到遠處玩,
只好在山水畫中瀏覽山川草木,
一解雲游之饞。
侍弄花草,也有幾分相似之意。
雖足不出戶,如裂但在片花寸草間,
亦能感受天地自然。
種幾盆蘭花,在惠風嫩清的天氣里,
坐在窗邊,看著蘭葉輕飄,
再煮上一壺茶,聽上一曲古琴,
心曠神怡。
種幾盆芍葯、月季,
春來時嫵媚動人。
種點茶花,冬天時孤芳自賞。
案台之上,植一盆菖蒲,
一簇新綠,綻於青石泥土裡,
如入山間。
蘇東坡曾在蓬萊閣拾了數百顆彈子渦石頭,
回來鋪於菖蒲盆中,是為「日與山海對。」
花草之美,
乃自然之美,天然之美。
人依於天渣前閉地而活,
但居於城鎮,便遠於自然。
唯有在蒔花弄草時,姑且親近自然。
百花叢中,萋萋草木,
如一洗清泉,浸潤眼界。
「沾花惹草」,
眼見即為美,生活自然愉悅。
養腦,蒔花弄草
友人曾送胡適一盆蘭花草,
他很是歡喜。
每日要看三回,澆水施肥,
天一涼趕緊抱回屋裡,怕凍著。
可直到秋天,蘭花依然未開,
只有幾片清翠的葉,
惹得他寫出《希望》一詩。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
養花草,須得每日記掛著,
了解習性,留意天氣。
若是疏忽不怠,有的可能難再現生機。
老舍愛養花,工作時寫幾十個字,
便到院中看看花草。
澆澆水,搬搬盆,再回去寫幾十個字。
一天如此反復,在他看來,
腦力與體力皆在運動,有益身心。
「沾花惹草」,讓人心閑手忙。
忙中不想出錯,須動腦思考,
須耳聽八方,方乃養腦。
養心,花草四時
生活家李漁愛玉蘭樹,將其比作玉樹。
此花盛放時,樹上無一葉,
全是光潔如玉的白花兒。
但倘若遇雨,可一夜落盡。
所以李漁言:「弄花一年,看花十日。」
對於種花之人,切莫東等西等,
莫初放時等全放,莫全放時等盛放。
而是玉蘭花一開,便去欣賞。
「玩得一日是一日,賞得一時是一時。」
花期有限,
若無這「沾花惹草」之辛勞,
卻無以體會見得花開的珍貴。
春花秋實,夏絢冬藏,
花草有四時,人間亦有起落。
懂得此理之人,
自是明白花草自然之美,悔掘
人生之無常。
「沾花惹草」,看是閑功夫,
卻能在其中了悟生活,實乃養心。
世間草木皆有靈,難得一顆平常心。
「沾花惹草」,看似無用。
但無用,往往最深情。
是在蒔弄花草時,
是我們在某一刻的留心觀察,
某一刻的盡心照顧,某一刻的傾心欣賞,
讓草木花香在人間有了回應。
那一刻的回應,
亦讓花草樹木在我們眼裡落實,
在心裡踏實,落葉卻生根。
美,是最好的治癒力。
「沾花惹草」,才成為最好的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