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果秋果
① 果組詞精選370個
果組詞精選370個
1.果遂
2.互為因果
3.投果
4.果行育德
5.言信行果
6.仙果片
7.狹果茶藨
8.黑橡果
9.強毅果敢
10.果足
11.榛果
12.果報
13.勞動果實
14.不昧因果
15.勞動果實
16.果糖
17.果饌
18.從果向因
19.乾果
20.後果前因
21.果子花
22.佛果
23.果奩
24.阿羅漢果
25.剛毅果決
26.燃乎果成
27.繁果
28.甘果
29.擲果
30.果苗
31.效果拔群
32.卧果兒
33.聖靈果子
34.嘉果
35.漿果
36.打蟲果
37.果藕
38.果蔬
39.果老
40.果譎
41.山果
42.得果
43.果膳
44.蠑螈果實
45.韰果
46.海棠果
47.果然如此
48.果意
49.川山橙果
50.樹果
51.果茶
52.生果
53.投果
54.果谷
55.本果
56.四果
57.果子露
58.果下之乘
59.果子醬
60.英明果斷
61.大乘四果
62.果采
63.果料兒
64.因果循環
65.果證
66.果型陪是
67.油炸果
68.聚合果
69.後果前因
70.釘果盤
71.收園結果
72.勁果
73.饒果
74.青蘋果
75.極果
76.妙果
77.自食其果
78.面果子
79.水果糖
80.百果
81.果介
82.果布
83.倒果為因
84.果位
85.煞果
86.秋果
87.砂果
88.果足
89.頻果
90.卜段蠢偷嘗禁果
91.終成正果
92.星果凍
93.果毅
94.蠻果
95.宜母果
96.自食惡果
97.子果
98.後果
99.行必果
100.終成正果
101.麪包果
102.果蠃
103.車輪果實
104.榛果
105.言言善果
106.果人
107.果勇
108.韰果
109.納果體
110.道果
111.未果
112.未果
113.猿猴獻果
114.結果
115.勞動成果
116.玉果
117.果乾兒
118.紅果果
119.天仙果
120.貞果
121.坐果
122.敗果
123.頻婆果
124.真果
125.角果
126.十惡果報
127.收果
128.常綠果樹
129.果必
130.果萃
② 什麼水果比秋果小一點
海棠果。海棠果比秋果小一點。秋果具有健腦補血、健脾開胃、安神安眠的功效橋慶。秋果一般指大秋果,又稱紫秋果、紅大蘋果等,屬搭梁於高糖水果。果實呈扁球形,上面有不明顯的棱狀,果實表面呈深紅色,果粉厚而有光澤,內果肉呈淺黃色。秋果口味酸甜但有點澀口,一般來說秋果性涼,屬於一種涼性的水果,敏枝握所以體質虛寒的人不宜多吃。
③ 亞當海棠果
這是海棠果。海棠果與蘋果一樣,也是有多種品種。當然,海棠果的品種中,也有能吃的。圖中的這個品種,據說叫亞當。嗨,你說好端端的一個純咱國土產的海棠果,非要整個洋名撐門面。但不管咋接說,這純國產的有個洋名的亞當海棠果,因其有幸紮根在植物園的海棠園里,所以其主要功能是供廣大人民群眾觀賞,加之管理尚可,估計被個別銀伸顫租枝出三隻手摘取後「好肚油肚」的可能性型運基本沒有,所以,這一幅美麗的豐碩秋果圖,不僅為首都秋景增添了風采,更為七十盛典增添了風采。
還是那句話,林業人,為首都的環境改茄敏善,奉獻甚大!
④ 15種「童年懷舊」零食,「吃過一半」的不再年輕,妥妥的農村娃
說起童年零食,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小時候吃的辣條和糖果,但是對於農村娃來說,最好的童年零食,都是那些生長在土裡的各種植物,可以吃過一半的不再年輕,妥妥的農村娃!
1、海棠果,以前家裡都有海棠果的樹,一半黃色一半紅色的時候,酸甜爽脆,口感特別好,可開胃了,綠的時候還可以直接蒸熟撒糖,是很好的下酒菜!
2、榆樹錢,小時候沒零食的時候都吃榆樹錢,現在都少看見榆樹了,更不要提榆樹錢了,幾乎沒人吃了!而且越來越少見了!
3、姑娘果,黃色的一咬開嘎嘣脆,特別的甜,尤其是冰一下之後,脆甜脆甜的,但是有些人不愛吃,覺得味道有點怪!
4、農村的小櫻桃樹,可不是車厘子那麼大個頭,家裡的櫻桃特別的甜,但是不好放置,即便是放在冰箱里,也放不了幾天,所以很多時候都直接凍上了!
5、秋果,秋果是比海棠果還要好吃的,酸甜的味道,看起來紅的發紫,一看就賊好吃,而且還特別的脆,在網上賣也不是很貴,但是農村越來越少了!
6、黃瓜,農村都會自家種點旱黃瓜和水黃瓜,可脆了,可水靈了,夏天的時候最喜歡摘根兒黃瓜擦一擦就吃,根本都不洗!
7、李子,還是喜歡吃黃色的,綠色稍微帶點粉色,並悶脆脆的,酸甜的,紫色的太甜反而不喜歡吃,還是喜歡吃這種脆的!
8、沙棘果,都說東北少,但是也是有的,沙棘果在河邊還是很多的,但還別說,沙棘果真的好吃,酸甜的那種,一抿就吃了,根本沒口感,味道怪怪的,但是我很喜歡吃!
9、杏,以前農村菜園子大的,一般都會種點樹,杏樹也很常見,甜甜的,咬開個口,一吸裡面的瓤就出來了,甜甜的可好吃了!現在不好找了,農村院子都種菜了!
10、黑天天,也叫黑星星,還有叫黑悠悠的,但是還是黃色的比較甜,黑色的還是有點酸甜的,家裡面草堆里都有!
11、棠李子,都在山上的野果子,小時候就喜歡吃這個,一個個小巧精緻的,但是熟起來可是得時間了!
12、山裡紅,也就是我們說的野山楂,是真的野生的,和山楂味道差不多,一到秋天的時候都去山上摘,現在的樹少了不少!
13、野桑葚,都是可小的一個個了,買的那種比較大,但是這種小的,還是稍微酸點的,現在樹越來越少了!
14、甜桿,以前農村家裡有孩子都得種不少,因手梁為也不佔地方,在牆根兒種就行,現在沒幾個人種了,想吃絕薯彎真不好找,買還買不到!
15、苦姑娘果,正常的是甜的,這種苦的是外面一層苦, 但是最好吃的方法,還是凍完之後吃,凍上之後就只剩下甜了,苦的口感一瞬就沒了!
⑤ 蘋果種質資源如何分布
具有一定的遺傳物質、在蘋果生產和育種上有利用價值植物的總稱。包括蘋果屬植物的種、品種、類型,以及近緣的植物。蘋果種質資源是培育蘋果新品種或新類型的遺傳物質基礎,還可為生產提供可資利用的砧木,因而對蘋果生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起源及分布
蘋果屬植物確切的起源時期尚缺乏確鑿的佐證。根據現代對孢粉學的研究,認為被子植物起源於白堊紀。蘋果屬植物是被子植物中發展至高級階段的植物,因此其起源的時期當在白堊紀以後的某個時期。
關於蘋果屬植物的起源中心曾有不同說法。瑞士的德坎多(A.De Candolle)在《栽培植物的起源》(1882年)中認為蘋果起源於歐洲東南部、西亞以至伊朗一帶。蘇聯的瓦維洛夫Н.И.Вавилов,認為蘋果屬植物起源於中亞細亞、小亞細亞、近東及中國。1975年蘇聯農業生物學家茹科夫斯基(П.М.Жуковский)與荷蘭人齊文(A.G.Zeven)在《栽培植物及其分化中心辭典》中,提出蘋果屬植物起源並分布於中國—日本起源中心;中亞細亞起源中心;前亞細亞起源中心;歐洲—西伯利亞起源中心;北美起源中心(見栽培果樹起源)。
分類及近緣植物
分類
蘋果屬(Malus Mill.)在植物學分類上屬於薔薇科(Rosaceae)蘋果亞科(Maloideae Weber)。蘋果屬植物廣泛分布於北溫帶的亞洲、歐洲及北美洲。本屬約有35種,其中蘋果(Malus pumila Mill.)經人類的長期改良,已成為遍及世界的重要栽培果樹,其餘的種也多為重要的砧木或觀賞樹種。原產中國的蘋果屬植物已發現23個種,在中國全境廣泛分布,但以四川、陝西、甘肅、雲南等省最為集中。蘋果屬植物種間多數可以進行雜交。栽培品種的染色體基數為17,絕大多數品種是2倍體,即2n=(4×4)+(3×6)=34。但是,無論種或品種都有染色體數改變的情形,因而有3倍體、4倍體等類型。
蘋果屬植物的分類,歷史上曾有柯漢(E.Koeh-ne)依據萼片的殘存與否和扎別爾(H.Zabel)依據成年樹上有無裂葉等分類方法。1920年雷特(A.Rehd-er)根據幼葉在芽內的狀態,成齡葉有無裂片等特徵,把蘋果屬分為5個區,其中與果樹栽培關系密切的是真正蘋果區(Eumalus Zabel),花楸蘋果區(Sorbo-malus Zabel)和洋沙果區(Chloromeles Rehd.)。俞德浚等在雷特分類方法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結合中國的情況,1956年發表對中國蘋果屬植物的分類方法。以葉片分裂或不分裂,幼葉在芽內卷疊狀態、果實石細胞的有無及果實萼片宿存與否等為依據,把中國原產的蘋果屬植物劃分為3組5系。
圖1真正蘋果組(Eumalus Zabel)葉片不分裂,在芽中呈席捲狀;果實內無石細胞,萼片脫落或宿存。分以下2系。
山荊子系(Baccatae Rehd.)。萼片脫落;花柱3~5:果小,直徑不過1.5厘米,中國有以下6種:①山荊子(M.baccata(L.)Borkh.)(圖1)。②毛山荊子(M.mandshurica Komarov)。③麗江山荊子(M.rockii Rehd.)。④錫金海棠(M.sikkimensis Koehne)。⑤湖北海棠(M.hupehensis Rehd.)。⑥垂絲海棠(M.halliana Koehne)。
蘋果系(Pumila Rehd.)。萼片永存;花柱5;果形較大,直徑常在2厘米以上。中國有以下6種:⑦蘋果(M.pumila Mill.)。⑧沙果(M.asiatica Nakai)。⑨楸子(M.prunifolia Borkh.)。⑩海棠花(M.specta-bilis Borkh.)。?西府海棠(M.micromalus Mak.)。?新疆野蘋果M.sieversii(Ldb.)Roem.)(圖2)。
圖2花楸蘋果組(Sorbomalus Za-bel)葉片常分裂,在芽中呈對折狀:果實內無石細胞或有少數石細胞:萼片脫落,有時宿存。分以下3系:三葉海棠系(Sieboldia-nae Rehd.)。萼片脫落後留下一個大形淺窪:花柱3~5,基部有毛茸;葉片在結果枝上不分裂,在生長枝上有時呈3~5裂,有時不分裂;果小,圓形,無石細胞。中國有1種:⒀三葉海棠(M.sieboldii Rehd.)。
隴東海棠系(Kansuenis Rehd.)。萼片脫落很遲,脫落後在果上留下小形深窪,有時僅部分脫落,或宿存:花柱3~5,光滑無毛;葉片分裂,深淺不一;果橢圓形,有少數石細胞或無石細胞。中國有以下4種:⒁隴東海棠(M.kansuensis Schneid.)。⒂山楂海棠(M.komarovii Rehd.)。⒃變葉海棠(M.toringoides Hughes.)。⒄花葉海棠(M.transitoria Schneid.)。
滇池海棠系(Yunnanensis Rehd.)。萼片宿存;花柱5,無毛或有毛;葉片淺裂或不分裂:果近球形,有石細胞。中國有以下4種:⒅西蜀海棠(M.prattii Schneid.)。⒆河南海棠(M.honanensis Rehd.)。⒇滇池海棠(M.yunnanensis Schneid.)。310266滄江海棠(M.ombrophila Hand.et Mazz.)。
栘310266海棠組(Docyniopses Schneid.)葉片淺裂或不裂,在芽中呈對折狀;花柱4~5,基部有毛;子房室延伸到花柱基部,果心伸長成一尖頂;果實直徑2~4厘米,果肉內有石細胞。中國有以下2種:310266台灣林檎(M.formosana Kawak.et Koidz.)。310266尖嘴林檎(M.melliana Rehd.)。
品種分類
蘋果作為一種重要的栽培果樹,絕大多數品種起源於M.pumila Mill.或M.pumila Mill.與其他種的雜交。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栽培品種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一般認為約有8000多個。對於栽培品種的分類,中國古代習慣上根據色澤、風味、熟期進行劃分。16世紀以後,歐洲果樹學家對於蘋果品種的分類說法很多,並未形成一致意見。19世紀以後逐漸傾向於按色澤、熟期等劃分品種,1859年英國霍格(Robert Hogg)提出按熟期、果形、色澤把蘋果品種劃分為3類群9系27組。但是,由於蘋果品種繁多,這種方法難以恰當地將中間類型歸類,實際運用尚有困難。20世紀以後,對蘋果品種分類的依據,除考慮形態特徵外,還注意到了品種間的親緣關系,多以某一品種為代表,劃分為若干品種群。美國的畢屈(S.A.Beach)用這種方法,把紐約州近700個蘋果品種分成為10個品種群。1986年中國出版的《河北省蘋果志》中、提出以形態特徵和生物學特性為基本依據的品種分類方法,按分類層次為:系統—組—品種群—品種亞群—品種—品系。具體把栽培品種分為海棠系統(包括尖嘴海棠品種群;平頂海棠品種群),沙果系統(包括紅沙果品種群;白沙果品種群;檳楸品種群),蘋果系統(包括中國蘋果組,下分綿蘋果品種群,香果品種群;歐亞蘋果組,下分為14個品種群)。對蘋果品種的分類還在發展和完善中。通過同工酶酶譜分析,花粉形態觀察,染色體鑒定等途徑,判斷品種間親緣關系進行分類的方法,尚處於探索階段。
近緣植物
同為蘋果亞科的蘋果屬近緣植物有20屬,中國原產16屬。有些近緣屬植物作為蘋果的砧木,嫁接可以成活,具有致矮的效果。例如栒子屬(Cotone-aster Ehrhart)的水栒子(C.multiflorus Bge.),毛葉水栒子(C.submultiflorus Popov),灰栒子(C.acutifolia Turcz.)等,嫁接蘋果後植株表現半矮化或矮化。牛筋條屬(Dichotomanthus Kurz.)的牛筋條(D.tristaniaecarpa Kurz.)嫁接蘋果後有矮化和結果早的效應。此外,栘311267屬(Docynia Done.)的栘依(D.indi-ca Done.);以及花揪屬(Sorbus L.)、木瓜屬(Chae-nomeles Lindl.)、唐棣屬(Amelanchier Medic.)的某些種嫁接蘋果也可癒合,有不同程度的矮化效應。但蘋果與異屬植物嫁接後,常有不同程度的不親和現象,影響植株壽命。
中國栽培品種的發展
中國歷史上栽培的蘋果屬果樹主要有林檎和柰。至遲在公元前2世紀已有對林檎和奈進行栽培的文字記載。林擒為中國原產,即現今所說的沙果、花紅,果實可供生食或加工。主要分布在中國的西北、華北等地。奈即綿蘋果,在西漢時期傳入中國內地。柰原產何處尚需查證,但在中國栽培歷史已有2000年左右,主要分布在陝西、甘肅、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區)。
中國現在生產上栽培的蘋果品種,是19世紀後期從國外陸續引入的,又稱為西洋蘋果,以便同綿蘋果有所區別。1871年從美國傳入翠玉(Yellow Newton Pippin),丹頂(Red June),伏花皮(Gravenstein),蝦夷衣(Roxbury Russet),大綠(Fall Pippin),鳳凰卵(Yellow Bellflower)等10多個品種,首先在山東煙台栽植。20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從美國、日本等國家傳入的品種漸多,有國光(Ralls)、紅玉(Jonathan)、元帥(Delicious)、金冠(Golden Deli-cious)、倭錦(Ben Davis)、旭(McIntosh)、青香蕉(White Pearmain)等100餘個品種。除了山東、遼寧、河北等沿海省之外,也已傳入內地如陝西、四川等省。其中一些品種在中國蘋果生產上至今還有重要作用。20世紀50~60年代,從蘇聯及東歐各國引入200多個品種,如理想(Мечта),600克安托諾夫卡(Антоновка 600г.),肉桂海棠(Коричная-Китайка),北方西納波(Северны Синап)等,這些品種除在耐寒性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外,品質並不十分理想,生產上應用不廣。從1950年起,果樹科研與教學單位,開展了蘋果新品種的選育(見蘋果育種,至1988年已命名表現較好的新品種約有60餘個。1970年以後,從美國、日本及歐洲國家引入許多新品種,如新紅星(Starkrim-son),富士(ふじ),喬納金(Jonagold)等,有些已開始推廣。
種質資源研究
收集與保存
對全世界蘋果品種或類型能收集到並加以妥善保存的不超過3000個。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蘇聯全蘇作物栽培研究所(Всесою3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теловатстьний Инстнтут РастсшеволстВа),保存有蘋果屬69個種和變種的2670多個品種;英國國家果樹品種試驗站(National Fruit Trials,Brog-dale Experimental Horticulture Station),保存蘋果品種2300多個;美國紐約州立農業試驗站(New York State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保存蘋果品種和品系1300個。在亞洲,日本保存蘋果栽培品種和野生、半野生種950多個(1984年)。中國1950年開始組織了全國范圍的資源調查,以後又經補充調查。發掘出一些新的蘋果屬種質資源,如具有無融合生殖特性的錫金海棠、湖北海棠等。根據1979~1985年全國果樹科技發展規劃,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遼寧省興城市)負責建立國家蘋果種質資源圃;吉林省果樹研究所(吉林省公主嶺市),負責保存耐寒小蘋果的種質資源。1988年國家蘋果種質資源圃建成並通過了國家驗收,保存蘋果屬的種、栽培品種、類型約700份(1989年)。
評價與利用
需要在常規觀察和性狀鑒定的基礎上進行。對蘋果種質資源的常規觀察,包括對植物學特徵、生物學特性、適應性、抗逆性、果實經濟性狀等內容的觀察記載。作為蘋果育種的原始材料,各國對許多品種的觀察記載早有進行。通過觀察,明確了一些品種的性狀表現,篩選出一些可資利用的優良品種;匯總資料編寫各種文獻。1905年美國出版了《紐約的蘋果》(The Apple of New York),詳細記載了673個品種和一部分小蘋果;蘇聯1982年出版了《蘇聯培育的蘋果品種》(Сорта Яблони Культивируемые в CC-CP)。中國1980年出版了《遼寧蘋果品種志》,記載了348個蘋果品種;1986年出版的《河北省蘋果志》,描述了607個蘋果品種。
育種工作的效率取決於掌握種質資源的數量,及對資源性狀了解的程度。性狀鑒定之目的是從生理學、遺傳學、細胞學等角度,對種質資源進行更深刻的了解,特別是對抗病性、矮化性、耐寒性等性狀尤為重視。
抗病、蟲種質資源
蘋果生產中病、蟲害是一個嚴重的威脅,育成抗性品種是國內外普遍追求的目標。美國利用對黑星病的抗性資源多花海棠(M.floribunda(Zuccagni)Schneid.)為親本,經多代雜交,育成了抗病品種Freedom。根據國內外研究資料報導,蘋果屬中部分種和栽培品種,對病、蟲害的耐受程度如表1。
表1
表1抗逆性
許多原產中國的種對於冬季低溫的抗性很強。例如山荊子能耐-40℃的低溫,抗旱;毛山荊子抗寒性很強,且抗蘋果腐爛病;海棠果(楸子)抗寒、抗旱、耐鹽鹼,作為砧木廣泛用於生產,還常作為抗寒育種的原始材料。蘋果屬一些種的抗逆性如表2所列。在栽培品種當中,原產中國的沙果抗寒、抗旱性強,且較耐鹽鹼,可以用作砧木。1950年以後,中國開展了抗寒品種的選育,先後選育出金紅、久光、元紅、新花、伏甜、冬紅、雙秋、北光等耐寒品種或優系。在育成地可耐冬季-30℃低溫。從國外引入的耐寒品種資源如美國酸蘋果(M.adstringens),包括大秋果(Olga),鈴鐺果(Dolgo),紅芯子(Hopa),拐把子(Hyslop)、大鮮果(Soulard)等;蘇聯的西伯利亞酸蘋果(M.robusta),包括黃海棠(Жёлтая Ранстка),黃太平(Ефремова1.),婀仙果(Анисик Копы-лова),胡家果(Худякова),扁海棠(Янтар-ка)等,多用作抗寒育種的原始材料。栽培品種中抗寒性強的有鳳凰卵·海棠果,金色·秋天,甜伊薩耶娃,江界4號等。比較耐寒的有赤陽,黃魁,美爾巴,花嫁等。
表2矮化性
樂園蘋果(M.pumila var.para-disiaca Schneid.)和道生蘋果(M.pumila var.praecox Pall.)是矮化砧木育種的重要資源。二者矮化程度不同,類型很多。英國東茂林果樹試驗站在收集了英、法、德、荷等國70多種類型並加以分類以後,從中選出了具有不同矮化作用的M系砧木(即東茂林系砧木),其中矮和極矮的有M9、M8、M20、M21和M26。中國原產的河南海棠、沙果、隴東海棠、花葉海棠、楸子、滇池海棠、錫金海棠等,其中某些變種或類型嫁接蘋果後有不同程度的矮化。這些具有矮性的資源,都可以作為選育矮化砧木或品種的親本。蘋果品種當中的短枝型品種,是一種自然發生、具有矮化特徵的芽變。某些品種的短枝型芽變作為親本,雜交後代出現短枝型的比率很高。例如1969年拉賓斯(K.O.Lapins)報道,旭的短枝型芽變威傑切克旭(McIntosh Wijicik)與金冠雜交,後代短枝型的比率可達43.9%,認為它所具有的緊湊型性狀是受顯性單基因Co所控制。另一個旭的芽變本迪旭(McIntosh Bendig)也具有這種特性。傳遞矮化性狀給後代較突出的品種還有美爾巴,青香蕉,阿爾克明(Alkmene)等。而紅玉、君袖、加利亞美麗(Gallia Beauty)為親本,後代出現短枝類型的機率很低。短枝型芽變也可以在選育矮化品種時利用。除元帥系、金冠系的矮枝型之外,尚有富士系的短枝型(如長富3號),以及短枝旭(McIntosh Spur),矮摩爾(Mor Spur),短枝澳洲青蘋(Granny Smith Spur),以及中國選出的煙青(青香蕉短枝型芽變),新元帥(元帥短枝型芽變),玫瑰紅(紅星短枝型芽變),短枝印度(綠光),短枝國光(新國光)等。這些短枝型芽變品種(系)作為親本,其矮化性狀對後代傳遞力的強弱尚需鑒定研究。
早果性及豐產性
嫁接後結果早的品種有秦冠、雞冠、金冠、金矮生、錦紅、甜黃魁、早金冠、遼伏、帕皮羅夫卡、旭、紅玉、花嫁等。秦冠、雞冠、金冠、金矮生不僅結果早,而且豐產性也強。結果遲的有君袖、赤龍、翠玉、緋之衣、青龍、大錦等。普遍栽培的元帥、紅星、印度、國光等開始結果也較晚。
無融合生殖
蘋果屬植物中具有無融合生殖特性的種大多是多倍體。錫金海棠為3倍體、湖北海棠、柯瑞海棠(M.coronaria(L.)Mill.)、針葉海棠(M.la-nceofolia)、扁果海棠(M.platycarpa)、變葉海棠有3倍體和4倍體類型;沙金海棠(M.Sargentii Rehd.)有2倍體、3倍體、4倍體類型;三葉海棠有2倍體、3倍體、4倍體和5倍體類型。沙金海棠和三葉海棠的2倍體類型可能是有性的。
多倍體品種
蘋果品種絕大多數是2倍體。有報導說從2倍體品種的實生苗中出現3倍體的頻率為0.3%。3倍體品種的植株生長旺盛,果實個大,孕性低,豐產性較強,抗逆性較強,因而在栽培和育種實踐中受到重視。重要的3倍體品種有:喬納金、新喬納金、北斗、陸奧、伏花皮、赤龍、大珊瑚、紅珊瑚、斯派金(Spi Gold)、新金冠(Sir Prize)等。
4倍體品種很少。從蘋果栽培品種中發生的4倍體芽變較多,但都是不同類型的嵌合體。2倍體品種給3倍體品種授粉,可出現4倍體的實生後代。這樣育成的品種有瑞典的阿爾發68(Alpha 68),表現樹勢旺盛,單果重可達400~700克。
觀賞資源
花、果、葉具有觀賞價值的蘋果屬植物。某些種具有花色鮮艷或重瓣的特點,如垂絲海棠是中國古老的觀賞樹種。中國新疆原產的紅肉蘋果,從蘇、美引入的紅葉樂園,紅芯子都具有嫩梢、花蕾、花瓣鮮艷的特點,可供觀賞。從日本引入的栽培品種乙女(アルプス乙女)果實兼具生食和觀賞的價值。此外,一些緊湊型且果色鮮艷的品種也可資觀賞或盆栽。
⑥ 123小蘋果和大秋果哪各甜
123小蘋果和大秋果或搜還是大秋果更甜。123小蘋果吃起來是有些酸酸甜甜的,而大秋果吃起來就是甜甜的感覺,而且汁多,簡直就和喝糖水的感覺差不多。123小蘋果和念凳大秋果不是東仔團旅北人很少能吃到了。因為其他地區很少有種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