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畫蘭花圖片大全
Ⅰ 張大千1948年作《蘭花》上面是什麼字
人到萬難須放膽,事當兩可要平心。對聯。是張大千1948年離開內地時,在成都文殊院書專贈朋友的屬最後一件作品。 此聯不僅言簡字工、精練空靈、立意深遠,充滿哲理色彩,具有很高的警策啟迪作用,且以平俗之辭見高遠境界,乃立身立世之大格言。 聯句寥寥十幾字,卻濃縮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它告訴人們什麼時候要當機立斷,放開膽略,什麼時候要從容不迫,平心靜氣。作者將人生處事之訣,點化的十分具體,儼然是一副優美、精緻的人生格言。
Ⅱ 中國畫蘭、竹的畫家有哪些
古代國畫制家
宋遼金
巨然、李唐、蘇 軾、李公麟、米芾、米友仁、王詵、張擇端、范寬、趙佶、馬遠、夏圭、完顏璟
元
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趙孟頫、王冕、柯九思
明代
戴進、謝縉、周臣、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陳淳、張宏、徐渭、王寵、張瑞圖、吳彬、丁雲鵬、陳洪綬
清代
傅山、石濤、王鐸、王時敏、朱耷、鄭燮、鄒喆、龔賢、金農、黃慎、吳昌碩、任熊
近當代國畫家
近.當代著名國畫家(以下排名,不分先後.不分年齡): 任伯年、吳昌碩、趙之謙、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林散之、吳冠中、李可染、吳作人、傅抱石、溥儒、白雪石、高劍父、弘一、瞿學鴻、吳湖帆、林風眠、李振凱[2]、豐子愷、范曾、陸儼少、關山月、王鏞 等
Ⅲ 在古代眾多著名畫家之中,究竟誰的蘭花作品最佳
被譽為“花中四君子”的蘭花得到了許多文人墨客的喜愛,臨摹蘭花的畫家也很多,在其中我覺得趙孟堅以及鄭板橋所創作出的的蘭花作品堪稱精品。在鄭板橋的畫中蘭花是不折不扣的君子,賦予了蘭花特殊的品格,具有一定的胸懷。而鄭板橋正是利用了這樣特殊的手法將蘭花的臨摹與創作不僅僅是停留在畫作本身,更是上升了一個層次使蘭花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
Ⅳ 蘭花簡單畫法
蘭花的畫法種類多種多樣,下面介紹兩種比較好看的蘭花畫法:
1、水墨蘭花的畫法:
先用毛筆蘸取三綠色,筆尖再蘸赭石色,色勿厚勿臟,一筆連貫畫完整朵花頭。花托部分亦同樣處理。花心用胭脂加墨點出。葉可用純墨或者花青加墨來處理。用顏色畫蘭花雹消時,色彩的多少搭配亦要分清楚。整幅畫面要明確何種顏色為主、何種顏祥喚色為輔。
Ⅳ 蘭花素描圖片越簡單越好,要有花盆
蘭花素描帶盆,如下圖所示:
(5)名家畫蘭花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素描分類:
一、素描從目的和功能上說;一般可分為創作素描和習作素描兩大類。
二、寫生素描在表現內容上分為靜物、動物、風景、人像及人體素描等。
三、素描從繪畫傳統的角度說,素描又可分為中國寫意傳統的素描和西方寫實傳統的素描兩種。
四、素描從作畫時間概念上說,素描可分為長期素描、速寫、默寫等。
五、 素描從使用工具上分為鉛筆、炭筆、鋼筆、毛筆、水墨、粉筆、紙筆或兩種工具穿插使用的素描。
Ⅵ 歷代蘭花作品,誰的最出彩
梅蘭竹菊是中 國傳統書畫中涉及的比較多的題材,一般初學者也會臨摹這4種類型的花卉。最早出現的蘭花繪畫,大概是南宋畫家馬麟的《蘭花圖》,南宋還有一位蘭花名家趙孟堅,宋末鄭思肖的《墨蘭圖》筆力剛勁,卓然不群。元代趙孟頫《蘭花竹石圖》將書法融入繪畫,自由舒展。趙孟頫的次子趙雍的《著色蘭竹圖》猶如竹蘭風中搖曳,仇英的《雙溝蘭花圖》設色清雅,工整細膩。文徵明《蘭竹圖》布局繁密,清雅秀麗。徐渭《墨蘭圖》酣暢淋漓、恣意縱橫,鄭板橋的《蘭花圖》氣韻流動,氣節高雅。這些作品匠郢藝術網網都有高清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近距離欣賞。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助到你,採納下吧
Ⅶ 歷史上畫梅蘭竹菊的畫家有幾位
齊白石 《梅花雙蝶》,
元 王冕 《墨梅圖》 《南枝春早圖》
清 沈銓 《雪中游兔圖》
元 鄒復雷《墨梅圖》
明 陳錄 《萬玉圖》(畫的梅花)
明 王謙 《卓冠群芳圖》
孫克弘 《梅竹圖》
清 金農 《紅綠梅花圖》
清 汪士慎 《梅花圖》
石濤 《靈台探梅圖》,《蘭竹雙清圖》 清
南宋 林椿 《梅竹寒禽圖》
清 惲壽平 《五清圖》
清 王翬 《夏五吟梅圖》
清 蕭晨 《踏雪尋梅圖》
謝稚柳 《梅竹圖》
李苦禪 《晴雪梅花圖》
《水墨梅花圖》黃胄 1984年
《蘭竹石圖 》明 文徵明
蘭花圖 明 徐渭
素竹幽蘭 明 馬守真
國香春霽圖 清 惲壽平
蘭花圖 清 鄭燮
萬帶蘭 清 居巢
蘭花圖 清 余稺
香騷遺意圖 吳昌碩
蘭花圖 徐悲鴻
蘭花圖 潘天壽
蘭花圖 張大千
蘭竹圖 啟功
還有不少~~~上面這些都是各大博物館收藏的,就不多列舉了。
Ⅷ 潘天壽筆下的蘭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點
潘天壽筆下的蘭構圖很美,表現力超群。
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蘭為香草,是一種理想的象徵,也可以作為一種美感的對象化。古往今來,書畫家以蘭花為題材,留下了很多畫蘭的傳世珍品。
詩、書、畫、印俱佳的潘天壽,也非常鍾情於寫蘭草,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潘天壽的繪畫,上承南宋馬遠、夏圭,近取石濤的蒼渾、朱耷的奇崛冷逸。尤其是朱耷的超俗風貌,更與潘天壽的氣質相宜,因而對他有深刻的影響。他於近代畫家中唯取吳昌碩,令吳昌碩發出了“天驚地怪見落筆”的感嘆。但潘天壽不滿足於對古人的吸收,而是經過長期的摸索,創立了自己沉雄奇崛、蒼古高華的藝術風格。
潘天壽 墨蘭圖
中國畫中的大虛大實,大疏大密,是為求畫面的清楚明豁,主體之點突出。所謂“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畫家作畫只要著眼於一叢蘭花,除此再無任何雜草峻石,背景一片虛空,令蘭之姿態更為清楚、突出,給人極為深刻的視覺印象。而在蘭的表現中,墨色之濃淡變化,也顯示出虛實的互相襯托。
中國畫講究氣脈,既畫面上的形體或空白所標示和貫穿起來的脈絡走勢、感覺趨向。畫中氣脈布置得好,就能統領全局,使畫面整體而有變化。潘天壽作畫,往往用一些大的曲折回環,力圖在有限的畫面上讓氣脈運行最長的路線。這一幅蘭花中,蘭葉整體呈上升姿態,但並不是單調的直線向上,而有曲折迂迴,這樣既顯示蘭葉迎風搖曳的靈動之姿,又可將氣機包裹在畫面中,加強自身的圓滿性。
Ⅸ 國畫蘭花名家作品
國畫蘭花名家作品如下:
玉蘭花清純優雅,冰清玉潔,形態各異,楚楚動人,是文人墨客常見的作畫題材之一,歷代以來有很多書畫名家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當代也有很多名家擅長蘭花花鳥畫,與易從字畫有簽約合作。蘭花花鳥畫有很多種,工筆寫意之分,比如路向前大師的玉蘭雙侶圖:
大約自唐宋時開始,書畫家以蘭花為創作題材,歷代有數百上千位書畫名家,留下了很多畫蘭的傳世珍品。歷來畫蘭花不稱畫,而說寫。
這是因為畫蘭花是以中國書法為功底,每一筆都是寫。作品的落款均署上「某某寫」,人們欣賞這些以蘭花為主題的國畫時,往往著重其書法的功力,並通過寫的水平欣賞他寫出了蘭花的多少精髓。
據說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善寫蘭,可惜沒有寫蘭墨跡留傳下來。 而今可見的最早的畫蘭名作是宋趙孟堅的《墨蘭卷》。畫幅上的蘭都以墨色寫成,筆筆中鋒,線條流暢,柔中寓剛,寫出了中國蘭清麗、高潔、飄逸的風韻。
宋末元初的鄭所南,他的傳世名作《墨蘭圖》,濃墨寫葉廖廖數筆,雄健沉穩,淡墨點花,點滴如淚。寫出了他的愛國之情和蘭花堅貞不屈、高昂的風骨。
Ⅹ 蘭花國畫作品
接下來我來分享一些蘭花的國畫作品:
1.鄭曉京老師寫意小品花鳥畫《君子之風》
這幅國畫蘭花作品中兩只白頭翁在紫色蘭花枝上悠閑賞景,動作可愛,逼真形象,給畫面以靈動之感,整幅花鳥畫作品構圖精妙,造型簡練,寓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