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草字體
蘭花花語大全
蘭花花語大全,蘭花又稱蘭草,蘭花的別名是有很多,而且蘭花開花的時候芬芳撲鼻,令人十分的舒服,在古代的時候詩人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蘭花花語大全,一起來看看吧。
蘭花花語大全1
一、蘭花簡介
(1)別名:中國蘭、春蘭、蘭草、蘭華、幽蘭、山蘭、國香、空谷仙子、香祖
(2)生長環境:喜歡在陰涼的環境中生長,常被作為盆栽種植
(3)蘭花花語:美好、高潔、賢德,同時我們國家引進國外對蘭花的見識就是熱烈、友誼、自信、驕傲
(4)蘭花的歷史意義: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並且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5)主要價值:蘭花香氣清洌、醇正,蘭花多用於茶,也可用來熏茶;還可做湯等菜餚,並且在葯學上,有養陰潤肺,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有醫治肺部疾病等功能。
二、蘭花的花語
(1)香羅蘭
花語:無論什麼時候都保持貞潔
(2)白色鈴蘭
花語:純潔的愛情,也寓意著幸福即將帶來
(3)蔥蘭
花語:綠色代表期望,期待愛的到來
(4)火花蘭
花語:忘不掉的記憶、像火一樣
(5)金栗蘭
花語:隱約的愛、隱約的
(6)君子蘭
花語:高貴、寶貴、豐盛、有君子之風
(7)文心蘭(跳舞蘭)
花語:美麗活潑、快樂
三、名人與蘭花
(1)孔子詠蘭
「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也。」孔子曾作琴曲《幽蘭操》,歌頌美麗的蘭花。
(2)屈原佩蘭
屈原特別選取了蘭,在《離騷》、《九歌》、《九章》等許多詩篇中,都寫到自己如何滋蘭、佩蘭、紉蘭、搴蘭、刈蘭。
(3)勾踐種蘭
勾踐種蘭渚山,後人把渚山命名為蘭渚山,把蘭渚山下的集市命名為花街,並把蘭渚山下的驛亭命名為蘭亭。
(4)羲之摹蘭
他的書法蘭畫映素,氣脈貫通,字體秀美,錯落自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勢、因勢利導,達到了神韻生動、隨心所欲的最高境界。
蘭花花語大全2
東晉的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曾在紹興的'蘭渚山建了一座蘭亭並寫下千古佳作《蘭亭集序》。蘭花還是中國園林三寶(牡丹、銀杏)之一,也是花中四雅(菊、水仙、菖蒲)以及花木中的四君子(梅、竹、松)。古籍《珍珠船》曾這樣評價蘭花:「竹有節而無花,梅有花而無葉,松有葉而無香,唯獨蘭花兼而有之。」大文豪蘇東坡更將蘭花比作美人:「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度流行的校園歌曲中,有一首《蘭花草》曾傳唱一時,其歌詞改編自中國白話文的倡導者胡適當年寫的新詩。
蘭花花語:美好、高潔、賢德。
外國的蘭花花語為:熱烈、友誼、自信、自傲。
小蒼蘭:純真、無邪
文心蘭:隱藏的愛
鈴蘭:純潔
蝴蝶蘭:我愛你
石斛蘭:慈愛、祝福、喜悅
劍蘭:幽雅
蘭花:高潔、絕代佳人
白石斛蘭:脫俗、潔凈
嘉德利亞蘭:熱情、非凡
素心蘭:活潑、開朗
蔥蘭:期待、潔白的愛
火花蘭:忘不了的人
金栗蘭:隱約之美
姜蘭:無聊
香雪蘭:至純
洋玉蘭:自然的愛、威嚴
衣香蘭 :財富
鶴望蘭:熱戀中的情侶
拖鞋蘭:克勤克儉
黃日光蘭:野生
山柳蘭:野心
橘色山柳蘭:獨具慧眼
青蘭:順從
蘭花花語大全3
蘭花的寓意
1、高尚情操
蘭花作為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徵著為人坦盪、情操高尚、賢能賢德、不論與世俗的形象。與世無爭,淡泊名利,追逐本心才是謙謙君子所為。自古以來,蘭花就是高潔典雅的代表。
2、手足之情
「金蘭結義」、「金蘭之好」等象徵著兄弟姐妹間友情的結拜和羈絆,寓意德澤長留、友情不滅、經久不衰。「蘭章」、「藍玉」等詞彙,則是用蘭花指代好文章、好徒弟等。
3、美好愛情
用蘭花來表達愛情含義的也不在少數。自古就有「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的詩句,表達對於愛情和戀人的忠貞不渝、全心全意。
4、民族情感
蘭花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有著堅貞不渝愛國的花語含義,象徵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與性格認同。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的蘭花,包含了我國的民族氣質和風華。
『貳』 哪個名人喜愛蘭花(最好是詩人)
古往今來孔子、屈原、李世民、李白、蘇軾、李清照、鄭板橋、魯迅、朱德、陳毅、張學良等眾多的文人墨客詠蘭、畫蘭、寫蘭、詩蘭,蘭花已成為人們用來修身養性、寄情寓志、標明心跡、鑄塑人格的象徵,升華為意蘊深遠的蘭文化。
1、愛國詩人屈原不僅種蘭,身佩蘭花,而且以蘭蕙高潔自比。他在《離騷》中就多次寫到蘭花:「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余」、「秋蘭兮青表,綠葉兮紫莖」、「余既滋蘭之九豌兮,又樹蕙之百畝」。這些名句被廣泛傳播,使「蘭」這個詞成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稱,並由此使「蘭」離開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為一種色彩絢爛的文化符號。
2、東晉詩人陶淵明喜愛蘭花,他棄官歸里,採菊養蘭,寫有詠蘭詩:「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消風脫然至,見別蕭艾叢」。
3、唐代詩人王維養蘭成癖,並且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汗漫錄》說:「王維以黃磁斗貯蘭蕙,養以綺石,累年彌盛」。開創了瓷盆養蘭先例。
4、唐代詩人杜牧喜愛蘭花,相傳他花不少銀兩養植蘭花,建有相當規模的蘭圃,在當時寫了不少詠蘭佳作,蘇轍《次韻答人幽蘭》詩雲:「蘭花耿耿意羞春,紉佩何人香滿身。一寸芳心須自保,長松百尺有為新」,詠蘭詩中寄託自己的理想。
5、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擅於盆栽蘭花,發明沙石養蘭法,他說:「蘭蕙叢出,蒔以沙石則茂,沃以湯茗則芳」。他的《幽芳亭》首先對蘭蕙作了分類:「一干一花,香有餘者;一干五七花,香不足者蕙」他所稱的"蕙"也為當代植物界所採用。
6、宋代哲學家、詩人朱熹酷愛蘭花,他寫過不少詠蘭詩,其《秋蘭》詩去:「秋蘭遞初馥,芳意滿沖襟。想子空齋里,凄涼楚客心」,又在《蘭》詩中詠道:「漫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香到晚清」。他長期養蘭對蘭花很有研究,他在《楚辭辨證》中說:「大抵古之所謂香草,必其花葉皆香而燥濕不變,故可刈而為佩。若今之所謂蘭蕙,則其花香,而葉乃無氣;其氣雖美,而質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並作詩日:「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作為不諳植物的文人,能得出這樣結論,的確難能可貴。
7、唐末八大家中的「二蘇」也是蘭花愛好者,兄弟詩:「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借詠蘭贊頌鄭思肖堅貞不屈精神。近代大畫家吳昌碩在一幅蘭花畫中也題有一首贊揚鄭思肖的詩:「怪石與叢棘,留之伴香祖。可嘆所南翁,畫蘭不畫土」。
8、清代詩人,書畫家鄭板橋是歷史上有名的蘭痴,「自謂平生惟蘭與竹為吾友也」。他在《種蘭》一文說:「余種蘭數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歸之色。因移植於太湖石、黃石之間,山水之陰,石之縫,既已避日,又就燥,對吾堂亦各有本性。贈以詩日:『蘭草本是山中草,還向山中種此花。塵世紛紛植盆盎,不如留與伴煙霞』。又雲:『山中蘭草亂如蓬,葉暖花酣氣候濃。出谷送香非不遠,哪能送到俗塵中?此假山耳,尚如此,況真山乎!余畫此幅,花皆出葉上,極肥而勁,蓋山中之蘭,非盆中之蘭也「,鄭板橋:」七十三歲人,五十年畫蘭,任他雷雨風,終久不凋殘「,他的題蘭花詩有七八首,蘭畫也應有這么多,完全可以出一本《板橋蘭集》。他畫蘭瀟灑清勁,名噪一時。他的詠蘭詩也膾炙人口,如」深山絕壁見幽蘭,竹影蕭蕭幾片寒。一頂烏紗早須脫,好來高枕卧其間「。鄭板橋晚年辭官回鄉,還養了幾盆蘭花。有天夜裡上床未入眠,卻來了一個小偷人,他想了一計退小偷,便吟詩道:「細雨蒙蒙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聽見,知道暗示自己,趕緊出門想越牆溜走,這時屋裡的鄭板橋又說:「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於是小心避開逃走。
『叄』 有沒有類似黑白等朝小城寫得好看的小說啊
《讓我愛你,永遠為期》
失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憶以後再次遇見曾把你抱進窩的狼。
沈淺瞪著晶瑩的眼睛,「尤先生,往你心的路,怎麼走?」
尤然面帶微笑,「我帶你走。」
從始至終的執著,一輩子只要一個她。她迷了路,那麼一點點把她帶回來。
《桐花朵朵開》
對愛情一竅不通的常笑在酒吧與室友聚眾玩樂,卻被鄰桌的男生乘機強吻一口。常笑郁悶之極,室友卻喜出望外,那人居然是計算機系有名的蘭花草季曉彤啊!那邊的季曉彤因為大冒險被罰,不得已親了常笑,酒吧里燈光陸離,穿著打扮一直非常中性的常笑讓季曉彤以為自己親了個男的,不由大為反感。常笑好奇中去校園BBS查閱季曉彤的資料,這廝居然還會打球下棋繪畫……十八本武藝樣樣精通?嘛,什麼了不起,她常笑琴棋書畫還不是樣樣都懂——雖然那個,只是皮毛……於是她大言不慚在BBS上回帖:季大帥哥,不外如此。想不到眾人居然群起圍觀之,還橫遭人肉,校內ID被爆不說,居然電腦也被黑了??常笑怒發沖冠去給季曉桐下戰書,兩人在操場大展身手,沒想到季曉桐居然中途開溜……這事兒沒完!
從此一路火花四濺,愛情大戰就此開場~
《心素如簡》
傍晚六點,家裡的司機因故晚到,他站在那棵美麗的相思樹下,手插在兜里,漫不經心地等著。
來來往往的人群中,不斷有人跟他打著招呼。
新聞系的高材生,N市最大家族企業的繼承人,他向來受人矚目。
也總有流言包圍著他。
所以,他的表情,永遠有些淡淡的疏離,還有漠然。
原本只是無可無不可地打量著來回人潮的他,一不小心,重重撞到了前方一個避讓自行車的人。
他有些吃痛,皺了皺眉,但是,多年來的教養還是沒讓他忘卻禮貌,他轉過頭,剛想說對不起,便怔了一下。
因為那個人,是一個嬌弱的女孩子。
而且,她只是冷淡地看了他一眼,便低頭退到一邊。
素來自製力超群的他,不知為什麼,心中微微一震。
因為,當那個女孩子回眸的一瞬,八個字,驀地盈上心間:
心素如簡,人淡如菊。
玉般的肌膚,恬淡的臉龐,純凈的雙眸,一襲素雅的米色長裙,不算是絕色,但是,那種眉宇間透出的絕代光華和幽蘭般氣度,居然讓向來自製力超強的他一時間,看得愣住。
簡庭濤似乎明白了,徐志摩劍橋初見林徽因時來自心靈最深處的那種悸動。
你是天空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我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跡
…
後來回想起來,他也幾乎是有些奇怪自己當時的失常。
這在從小歷練得處變不驚的他,幾乎是從未有過的。
但是,當時的他,還是看著那抹窈窕背影的漸漸遠去,心中若有所失
4.《徐徐塗抹》
塗景緻在第一次見到徐顧離時,並沒有太多感想。 以為這是臨時友情客串的司機,很快就跟她的人生沒有關系。 誰知道那不是客串,那是低調出境的主演。 初次的舞台,你的登場,不顯眼卻原來是重要的存在。 掌聲應為你響起。 我心明白,你的愛,將與我同在。
5.《最美遇見你》
走錯教室被點名,點了名又很悲催地開罪了老師,於是面壁思過中不小心記住了寫在黑板上的一個名字……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外交系大將,當然那時根本不知道此大將為何人?只記得一個"徐莫庭"。
時隔數日去作陪獻血,再次見到簽名單上的這個名字,被其漂亮的字體吸引,閑來無事拿了旁邊的一介廢紙臨摹,於是引得上來拿回遺漏手機的某名英俊男生,似有若無,若有所思,狐疑地瞟了眼她臨摹的名字……莫非她寫的草稿是他的?
再隔數日難得踩著鈴聲進教室的安寧,在第一排的地方又見到了他……她前世一定跟他有過千百次的回眸才能換得今生如此連番的偶遇,而他看到她,竟然淡淡說了一句--"你過來。"
安寧坐下時才發現--她坐在了他旁邊。這就是傳說中的秒殺嗎?唔,她一定是被色誘了。
然後她看到他在自己不易得來的《外交概論》上寫下了漂亮的書法字體……徐莫庭,這下,誤會大了。
更大的誤會卻是發生在之後的某天,在她的高中同學會上竟然出現了他。
最後他送她回來的時候,這位睿智而低調,嚴謹而穩重的外交系老大,文質彬彬地說了一句,"我曾給你寫過一封信,你記得嗎?"很久之後安寧的腦子都是紛紛亂亂的,意思是……她竟然拒絕過……徐莫庭……
『肆』 《乘風破浪的姐姐》為何第一次公演兩組評分相差巨大
備受期待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三期節目雖然播出時間晚了幾個小時,但還好節目沒有斷更。
答案在於,姐姐們這次組外PK錄制時,萬茜的人氣還只是姐姐們中的“小透明”。這不,在演出完的采訪,黃曉明還問:萬茜、海陸,你們的粉絲說你們是一輪游的炮灰組。
可見,無論是實力還是人氣,《Beautiful Love》組都無法與《得不到的愛情》組相抗衡,這也造成了該組出現了3人淘汰的局面。
『伍』 原創‖清幽風雅君子蘭
大凡世間,總有一些留存的文字能打動你的身心,總有一些花草樹木能喚起內心裡的無數渴望,總有一些清朗明亮的意象能勾起洗濯靈魂的嚮往。風雅有趣的境界,令古往今來芸芸眾生心系嚮往、趨之若鶩。
自古以來愛蘭、養蘭、詠蘭、畫蘭者眾,歷來把蘭花當做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稱之為「歲寒四友」。素來都給蘭花注入了富有寓意的文化色彩。或以「蘭章」喻詩文之美,或以「蘭交」喻友誼之真,或以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著名詩人屈原不僅種蘭,身佩蘭花,而且以蘭蕙高潔自比。他在《離騷》中就多次寫到蘭花「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余」「秋蘭兮青表,綠葉兮紫莖」「余既滋蘭之九豌兮,又樹蕙之百畝」。這些名句被廣泛傳播,使「蘭」這個詞成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稱,並由此使「蘭」離開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為一種色彩絢爛的文化符號。東晉詩人陶淵明喜愛蘭花,他棄官歸里,採菊養蘭,寫有詠蘭詩「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消風脫然至,見別蕭艾叢。」,此後,還有「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等林林總總、紛繁浩渺的累累詩句,讓一葉葉修長的蘭草、一簇簇五彩繽紛的蘭花,在形神兼備、雅緻清幽的無聲詩畫里搖曳生輝。
我國栽培蘭花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載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已在浙江紹興的諸山種蘭。魏晉以後,蘭花已用於點綴庭院。古人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個喜愛蘭花的皇帝,他常在上幸宛中觀賞蘭花,並寫有《芳蘭》詩:「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唐代詩人王維養蘭成癖,並且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汗漫錄》說:「王維以黃磁斗貯蘭蕙,養以綺石,累年彌盛」,開創了瓷盆養蘭先例。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稱之為「中國蘭」。這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情趣。
魯迅家裡幾代人都喜愛蘭花。1933年11月14日,魯迅在《致山本初枝》的信中講到「我的曾祖父曾經栽培過許多蘭花,還特地為此蓋了三間房子」。魯迅的祖父、父親也都養過蘭花。魯迅從小就喜愛花、蟲、魚、鳥,讀書之餘跟隨父親在天井和百草園廣植花草。他曾根據自已的經驗、訂正過《花鏡》中的某些訛誤。稍大一點,常約二弟作人、三弟建人至城內府山、塔山采蘭。每年二三月份當蘭花開放時,三兄弟常去會稽山、蘭渚山、箬山春遊、采蘭。1911年3月18日,魯迅和周建人、王鶴照去游覽會稽山下大禹陵。出發前,魯迅將事先准備好的兩只油漆馬口鐵桶和一把銅鍤要大家帶上。到了大禹陵,瀏覽了禹廟、窆石亭,就上會稽山采蘭。後來,魯迅把這次經歷,寫成《辛亥游錄》,刊在1912年2月出版的《越社叢刊》上。
蘭花是一種風格獨異的花卉,以草木為伍,已逾幾千品種,具有不與群芳爭艷、不畏霜雪欺凌、堅忍不拔的剛毅氣質,其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綠、黃綠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為名貴。蘭花,風姿淑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高潔淡雅,神韻兼備,清而不濁,芳香四溢,純正出遠,沁人心脾,心曠神怡,令人陶醉。「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這首古詩將蘭花的幽香寫得淋漓盡致,蘇軾也曾寫下了「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發叢花,鮮枝如新沐。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的詩文。蘭花的花姿有的端莊雋秀,有的雍容華貴,富於變化,飄逸俊芳。古人也曾有「觀葉勝觀花」的贊嘆。蘭花葉細長,終年鮮綠,剛柔兼備,姿態優美,卓越多姿,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藝術品。「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葉勝看花」。展示了蘭葉婀娜多姿之美。
「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蘭花雖為草木,卻有著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東方古典氣質和高貴聖潔君子的風雅。纖細的綠葉,是高雅優美的舞者的舞姿;那淡雅的花朵,是舞者的衣擺;那淡淡的清香,是舞者的高雅氣質。在百花叢中翩翩起舞,跳起生命之舞。
雅,是一個美好的字眼。朱熹在《詩集傳》中說:「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荀子·榮辱》中有注曰,正而有美德者為之雅。因而古人把美好的願望稱為雅望,把優美的文章稱為雅篇,把氣度不凡稱為雅量……而蘭花因其自身的高潔氣度,為「雅」注入了有形的風骨。一個雅字,把人的道德、學識、文化、修養諸方面都囊括其中。真雅是一種內涵,它蘊含在血液中,生長在骨子裡,灌注在人的精、氣、神中。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喜愛蘭花。他精研書法體勢時,得益於養蘭。蘭葉清翠欲滴、素靜整潔、疏密相宜、流暢飄逸、迎風飄拂、婀娜多姿,將蘭葉的各種姿態運用到書法中,使書法結構、筆法、章法的技巧蘭畫映素,氣脈貫通,字體秀美,錯落自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勢、因勢利導,創作了飄逸流暢、妍美遒媚的書法新體,達到了神韻生動、隨心所欲的最高藝術境界。 南宋著名畫家鄭思肖善畫蘭,尤其擅長畫露根蘭。所畫蘭花,剛勁挺拔,疏花簡葉。有趣的是,他畫蘭時,不畫泥土,根芽暴露,人問何故?答道:「土地為人奪,忍者耶?」寥寥數語,道出了畫家的殷殷愛國之情,令人頓生敬意。明代文徵明喜歡養蘭畫蘭。他在詩中寫道:「手培蘭蕊兩三載,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空時有蝶飛來。」畫家栽蘭、賞蘭的情景躍然紙上。他喜愛產於福建的蘭花名品建蘭,並賦詩道:「靈根珍重自甌東,紺碧吹香玉兩叢。」因此,文徵明不斷從栽蘭、賞蘭中獲得了藝術靈感,所畫的蘭花,秀麗婉潤,風度翩翩,人稱「文蘭」,以致成為馳名畫壇的畫蘭大家。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特喜畫蘭,在《折枝蘭》中寫道:「多畫春花不值錢,一枝青蘭半枝妍。」在他眼中,畫遍多種花不如畫半枝蘭花。他所畫的蘭花,秀勁絕倫,脫盡時俗,時人評述:「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作蘭如寫字,秀葉疏花見姿致。」鄭板橋棄官歸鄉後,家貧如洗,女兒出嫁時,因無錢購置嫁妝,便以一幅《蘭竹圖》作為嫁妝,並在畫上題詩雲:「官罷囊空兩袖寒,聊憑賣畫佐朝餐。最漸吳隱奩錢薄,贈爾春風幾筆蘭。」
清新脫俗的風雅之蘭不再與金錢、功名利祿、文人雅士無關,如今蘭花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已經走出了庭院深深的大宅院,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成為雅俗共賞之物,為人們用心精緻生活,簡朴度日增添了優雅生香的況味。老年楊絳先生始終淡雅如蘭,像一縷清風,一杯香茗,一竿翠竹,一生歷經風浪與波折,卻總能給世界以溫暖、以感動。無論時光流逝、人事變遷,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內斂和溫潤是她優雅的最佳注腳。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雅蘭,總是讓人心神嚮往,那縷縷幽芳中,有堅強不屈的精神,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走過生命里紛繁的風雨,給養幾盆幽蘭在室,消納塵世喧囂,不以境寂而色遜,不因谷空而貌衰,滋養明月清風、淡定如水、入禪定境的身心,把紅塵煙火過成幽蘭雅趣的清歡日子。
『陸』 200分懸賞!!!!請大家幫我推薦一首詩詞
艾青
窗外的爭吵
昨天晚上
我聽見兩個聲音——
春天:
大家都在咒罵你專
整天為你在發愁
誰也屬不會喜歡你
你讓大家吃苦頭
冬天:
我還留戀這地方
你來的不是時候
我還想打掃打掃
什麼也不給你留
春天:
你真是冷酷無情
鬧得什麼也沒有
難道糟蹋得還少
難道摧毀得不夠
冬天:
我也有我的尊嚴
我討厭嬉皮笑臉
看你把我怎麼辦
我就是不願意走
春天:
別以為大家怕你
到時候你就得走
你不走大家轟你
誰也沒辦法挽留
用不到公民投票
用不到民意測驗
用不到開會表決
用不到通過舉手
去問開化的大地
去問解凍的河流
去問南來的燕子
去問輕柔的楊柳
地里種子要發芽
枝頭骨朵要吐秀
萬物都頻頻點頭
異口同聲勸你走
你要是賴著不走
用拖拉機拉你走
用推土機推你走
敲鑼打鼓送你走
『柒』 蘭花的故事
蘭花的傳說
楚懷王年間,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職罷官。他回到了家鄉歸州,即今湖北省秭歸縣,住在牛肝馬肺峽
的南岸,於仙女山下的九畹溪邊,辦起一所學堂,親自教授弟子。傳說《離騷》中「余既滋蘭之九畹兮」 的詩句,就是出自於此。
話說某一天,仙女山的蘭花娘娘出遊,打這里路過,發現清癯的屈原正在講課,於是自空中降下雲頭,立在窗外一側靜聽。屈原揮舞雙手,慷慨激昂地陳述振興楚國的道理,那種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令蘭花娘娘也為之感動。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蘭花,臨走時,遂特意施展法術,將其栽種在窗下的三株蘭花點化成精。蘭花品格高尚,開著淡綠或淺黃的花朵;屈原誨人不倦,舍己忘我地傳道授業。一次課間,他抱病講到國家奸臣當道、百姓受難的情形,由於過分激動,義憤填膺,一口鮮血從嘴裡噴射出來,恰巧濺落在窗外的蘭花根部。弟子們見老師嘔心瀝血地教書育人,心疼得淚流滿面!
那三株蘭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養,一夜之間竟發成了一大蓬,學生們數了數,足有幾十株。屈原聞著撲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轉了許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齊動手將蘭花分株移栽到學堂四周的空地上。道來奇怪,那蘭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發蔸抽芽,第三天則伸枝展葉,第四天就綻蕾開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發出大蓬大蓬的新蔸來。屈原率領學生們在溪邊、山上忙著移栽,蘭花因此得以鋪展蔓延。山裡老農欣喜地說:「我們這里十二畝稱一畹,屈大夫栽種的蘭花,怕有三畹了!我們這山鄉呀,真該改名叫芝蘭鄉了。」 隨後,蘭花從三畹發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擴展、過度到了九畹。從此,仙女山下的這條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邊的蘭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條西陵峽,香飄全歸州,直至香了半個楚天!
終於,乘著一葉扁舟,載了滿溪花香,屈原還是出山了。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蘭鄉里葳蕤的蘭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陣陣暗香…… 鄉親們預感到將有什麼不祥的事情發生,心裡惴惴不安。幾天之後果然傳來噩耗,就在蘭花凋謝的那天,屈大夫已經含冤投身汨羅江自盡。人們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蘭花娘娘也哭腫了眼睛。屈大夫的學堂遂被改建成為芝蘭廟,廣植蘭草,後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紀念。
這里還有一個傳說,是關於蘭花眾多的名貴品種中的一種梅花瓣型的宋梅。
清朝乾隆年間,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宋家店,有個以經營茶葉、棉布為業的商人叫宋錦旋。由於他經營得法,十幾年下來,便成了當地聞名的富戶。
宋錦旋由於出身寒苦,故很能體諒貧苦的鄉鄰,經常會接濟他們,而平日自己卻是粗茶淡飯,仍然過著清苦日子,但他也有一種嗜好,那就是愛蘭、采蘭、養蘭,常常為了得到一盆好蘭而不惜花費重金。他家住山區,春天裡,每當經營餘暇的舊子,他就上山找蘭花。但盡管他每年都上山尋覓,卻始終沒能找到一株好蘭花。
有一年初春的一個夜晚,宋錦旋獨自躺在床上,想著明早要上山覓蘭花去,但想到好花難得,正苦苦尋思該去何處去找,不覺頭腦發蒙,睡意上來。朦朦朧朧中,他忽然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婆婆,領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站在他面前,要將女孩托給宋家當奴婢。宋錦旋細細打量,見女孩長得清秀俊美。經交談才知女孩是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老婆婆是她的鄰居,出於好心,想幫這女孩找條生路。聽說宋錦旋心腸好,才特地帶她來投奔宋家的。宋錦旋當即點頭答應收養這女孩為義女。接著,老婆婆就作揖告別了。瞬間一聲春雷轟隆作響,把宋錦旋驚醒,他才知道剛才只是一場春夢。
第二天,宋錦旋仍舊上山采蘭。他尋遍一座山又翻過一座山,直到太陽西斜,仍未遇上一株好蘭。他只好拖著兩條疲憊的腿緩緩下山。不小心時他被一塊石頭絆倒,摔了個仰面朝天。他慢慢坐起來,忽然眼前一亮,在夕陽中,身旁有一小叢蘭草在微風中輕輕抖動,再仔細一看:那半弧形的葉子剛柔相濟,散發出清幽的香味,確實與眾不同,中間還長著個花蕊哩。他小心挖出,回家忙栽在盆里。
不到半個月,蘭蕊抽長開花了,花朵高過蘭葉,花瓣圓潤頭帶尖鋒,劉海舌,十分裊娜,還發出陣陣清幽香味,確是蘭中珍品。宋錦旋如獲至寶,早晨看,中午看,晚上在燈下還細細看,人就像如痴如醉般地愉快。突然,他心頭一閃,想起半個月前的那個夢,啊,他明白了:這蘭花的花形葉形,如砒楚楚動人,不就是夢中所見的那個女孩嗎?如此看來,那老婆婆就是送蘭花的仙子了。宋錦旋從此更精心地培育著這蘭花,並不斷地讓它繁衍生息,又給它取名為「宋梅」。
蘭花的傳說
從前,在大別山一個深幽谷里住著婆媳兩個人。婆婆總是誣賴童養媳蘭姑娘好吃懶做,動不動就不給她吃喝,還罰她乾重活。
一天早上,蘭姑娘在門外石碓上舂米,家中鍋台上的一塊糍粑被貓拖走了。惡婆一口咬定是蘭姑娘偷吃了,逼她招認。逼供不出,就把蘭姑娘毒打一頓,又罰她一天之內要舂出九斗米,蘭姑娘只得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不停地踩動那沉重的石碓。
太陽落山了。一整天滴水都沒沾牙的蘭姑娘又飢又渴,累倒在石碓旁,順手抓起一把生米放到嘴裡嚼著。
惡婆一聽石碓不響,跑出來一看,氣得雙腳直跳:"你這該死的賤骨頭,偷吃糍粑,又偷吃白米"!拿來起木棒打得蘭姑娘暈倒在地。惡婆並不解恨,還說蘭姑娘是裝死嚇人。
她又扯下蘭姑娘裹腳帶,將她死死的捆在石碓的扶樁上,然後撬開蘭姑娘的嘴巴,拽出舌頭,拔出簪子,狠命地在蘭姑娘的舌頭上亂戳一氣,直戳得血肉模糊......
可憐的蘭姑娘,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死去了。
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蘭姑娘死去的幽谷中,長出了一棵小花,淡妝素雅,玉枝綠葉,無聲無息地吐放著清香。人們都說這花是蘭姑娘的化身,捲曲的花蕊象舌頭,花蕊上綴滿的紅斑點是斑斑的血痕。這就是關於蘭花的傳說。
話說某一天,仙女山的蘭花娘娘出遊,打這里路過,發現清癯的屈原正在講課,於是自空中降下雲頭,立在窗外一側靜聽。屈原揮舞雙手,慷慨激昂地陳述振興楚國的道理,那種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令蘭花娘娘也為之感動。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蘭花,臨走時,遂特意施展法術,將其栽種在窗下的三株蘭花點化成精。
蘭花品格高尚,開著淡綠或淺黃的花朵;屈原誨人不倦,舍己忘我地傳道授業。一次課間,他抱病講到國家奸臣當道、百姓受難的情形,由於過分激動,義憤填膺,一口鮮血從嘴裡噴射出來,恰巧濺落在窗外的蘭花根部。弟子們見老師嘔心瀝血地教書育人,心疼得淚流滿面!那三株蘭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養,一夜之間竟發成了一大蓬,學生們數了數,足有幾十株。屈原聞著撲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轉了許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齊動手將蘭花分株移栽到學堂四周的空地上。說來奇怪,那蘭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發蔸抽芽,第三天則伸枝展葉,第四天就綻蕾開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發出大蓬大蓬的新蔸來。屈原率領學生們在溪邊、山上忙著移栽,蘭花因此得以鋪展蔓延。山裡老農欣喜地說:「我們這里十二畝稱一畹,屈大夫栽種的蘭花,怕有三畹了!我們這山鄉呀,真該改名叫芝蘭鄉了。」
隨後,蘭花從三畹發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擴展、過度到了九畹。從此,仙女山下的這條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邊的蘭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條西陵峽,香飄全歸州,直至香了半個楚天!
終於,乘著一葉扁舟,載了滿溪花香,屈原還是出山了。
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蘭鄉里葳蕤的蘭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陣陣暗香……
鄉親們預感到將有什麼不祥的事情發生,心裡惴惴不安。幾天之後果然傳來噩耗,就在蘭花凋謝的那天,屈大夫已經含冤投身汨羅江自盡。人們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蘭花娘娘也哭腫了眼睛。
屈大夫的學堂遂被改建成為芝蘭廟,廣植蘭草,後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