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西花廳海棠花圖片

西花廳海棠花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3-20 09:21:03

海棠花圖片

海棠花圖片如下:


海棠花:喬木,高可達8米。小枝粗壯,圓柱形,幼時具短柔毛,逐漸脫落,老時紅褐色或紫褐色,無毛。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8厘米,寬2-3厘米,邊緣有緊貼細鋸齒,有時部分近於全緣,幼嫩時上下兩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後脫落,老葉無毛。

花序近傘形,有花4-6朵,花直徑4-5厘米;萼筒外面無毛或有白色絨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緣;花瓣卵形,長2-2.5厘米,寬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紅色果實近球形,直徑2厘米,黃色。

果期8-9月,素有「國艷」之譽。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多生長在海拔50米至2000米的平原和山地,可以人工引種栽培。海棠花代表著溫和、美麗、離愁和苦戀,少年離家的相思和戀人間分離的苦痛。外形淡雅,既耐旱又耐寒,給人以溫文爾雅之感,而且姿態美麗動人。

海棠花語-又到海棠開花季。海棠花還有一個名字,叫斷腸花,意思是苦苦的愛戀著一個人,卻終究沒有結果。它的花朵好看,花型嫵媚,古代都用它描述美麗的女子。它不但代表戀人之間的感情也可以代表親人之間的思念之情,於是就有了離愁這個花語。

Ⅱ 八棱海棠的海棠溯源

我們通常所說的海棠是指薔薇科蘋果屬的植物,有時也包括薔薇科木瓜屬的木瓜海棠、貼梗海棠,在某些情況下甚至秋海棠科的秋海棠也被泛稱為海棠。准確地說,海棠是指以栽培觀賞為目的,果實直徑小於等於5cm的蘋果屬植物,英文為crabapple。海棠在我國古代被統稱為柰,唐朝時出現「海棠」這一稱謂,在明代王象晉的《二如亭群芳譜》中「海棠」一名被冠用於今天的4種植物: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垂絲海棠(?Malus halliana?)、貼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和木瓜海棠(?Chaenomeles cathayensis?)。王象晉的這種觀點影響深遠,至今這4種植物雖不同屬,西府海棠、垂絲海棠屬於蘋果屬,貼梗海棠、木瓜海棠屬於木瓜屬,但名字中都帶有「海棠」二字。
大約二千五百年前的《詩經·衛風·木瓜》記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據考證,木桃為木瓜海棠或貼梗海棠,這是迄今為止能找到的關於海棠最早的書面記載。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公元前125—前128年)有「槨、柰、厚朴」等的記載,據考「柰」是指中國綿蘋果及小果類蘋果屬植物。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5年),賈耽為相,著《百花譜》,書中譽海棠為「花中神仙」,此書為較早使用海棠這一稱謂的著作,此前海棠多用「柰」概括。此後海棠作為觀賞植物的地位與聲望日益突出,宋代達到頂峰,出現研究海棠的專著《海棠記》和《海棠譜》。北宋沈立的《海棠記》中記載:「嘗聞真宗皇帝御制後苑雜花十題,以海棠為首章,賜近臣唱和,則知海棠足與牡丹抗衡而獨步於西州矣。」 元明清三代海棠成為文人常用的意象,歌詠海棠的詩詞多有流傳。近現代喜愛海棠的名人也大有人在,朱自清在散文《看花》中寫到:「我愛繁花老乾的杏,臨風婀娜的小紅桃,貼梗累累如珠的紫荊;但最戀戀的是西府海棠。」 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更是直接命名為《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 海棠花以其風姿艷質贏得世人的喜愛,歷史上楊玉環、杜甫、蘇軾、張大千等名人與海棠結下了不解的淵源。
據北宋樂史《楊太真外傳》記載:「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上皇笑曰,豈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此典故代代流傳,「海棠春睡」成為後代詩人畫家不斷吟詠描繪的題材。後代的文學作品中常以海棠指代楊玉環,後發展為以海棠花喻美女。
唐宋歌詠海棠的文人墨客眾多,但獨不見杜甫的海棠詩。四川的海棠在唐時已名聞天下,杜甫又久居蜀地,吟遍了當地的各種花卉,卻無一首歌詠海棠的詩篇,後人屢疑之。晚唐詩人鄭谷在《蜀中賞海棠》詩中雲:「浣花溪上空惆悵,子美(杜甫)無情為發揚。」王安石也提到:「少陵(杜甫)為爾牽詩興,可是無心賦海棠。」吳中復認為海棠姿色妖冶,連杜甫都很難下筆描繪,「子美詩才猶擱筆,至今寂寞錦城中」。陸游則分析杜甫有海棠詩,但已失傳。北宋還傳出第三種解釋:杜甫不寫海棠詩是諱其母乳名之故。這一無稽附會之談,遭清代學者李漁的抨擊:「然恐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詠到,一詩偶遺,即使後人議及父母,甚矣,才子之難為也!」總之,杜甫為何不吟海棠備受文人猜疑。?
宋代文人雅士開始有意識引種栽培海棠。蘇東坡於宋神宗元豐七年到閘口探望學生邵民瞻,並將所攜海棠栽植於邵氏天遠堂前。之後,蘇軾來書必問:「海棠無恙乎?」邵氏則報:「海棠無恙。」至今此樹尚存活於江蘇省宜興市閘口鄉永定村,1982年宜興在原址重建海棠園。
海棠是周恩來總理生前最鍾愛的花卉之一,北京中南海西花廳內廣植西府海棠。1954年春,西花廳海棠盛開時,周總理正在瑞士參加日內瓦會議,無法親臨賞花,於是鄧穎超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標本,夾在書中託人帶給總理。總理看到這來自祖國蘊涵深意的海棠花非常感動,百忙中也沒忘記回贈鄧穎超熱情問候,託人帶回一枝芍葯給鄧穎超。周恩來與鄧穎超千里迢迢贈花問候,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
國畫大師張大千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喜愛梅花荷花、海棠等有中國特色的園林植物,在旅居美國時曾向友人乞討海棠,並作有《乞海棠》:「君家庭院好風日,才到春來百花開;想得楊妃新睡起,乞分一棵海棠栽。」張大千聽說百里之外種有名貴的垂絲海棠,為求購數本,甚至願意典當畫作,節衣縮食,「典畫征衣更減糧,肯教辜負好時光;聞道海棠尚未聘,未春先為辦衣裳」。這足見他對海棠的熱愛。1958年,張大千以一幅《秋海棠》榮膺紐約國際藝術協會世界偉大畫家。1982年底,身居台北的張大千處於生命的最後階段,作《海棠春睡圖》贈與四川老友,畫上折枝海棠設色艷麗,形態嬌媚,並題詩表達自己對祖國和老友的思念之情。 對海棠花文化有所反映的文學作品相當多,下面僅列舉詩句、小說、戲曲中涉及海棠花文化的部分作品。?
(一)詩詞中的海棠花文化
海棠栽培始盛於唐,唐人鄭谷有詠海棠詩:「春風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穠麗最宜新著雨,妖嬈全在欲開時……」鄭谷寫出了至今為人所稱道的海棠「新著雨」、「欲開時」的艷麗妖嬈的風姿神采,海棠讓詩人鄭谷看不足、寫不完,飲酒賦詩,流連忘返。
北宋詠海棠詩中最有名的當數蘇軾於元豐七年謫居黃州所作的《海棠》:「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首海棠詩膾炙人口,唐明皇以海棠之明媚喻楊貴妃的嫵媚,蘇軾則反其意而行,以楊太真之風流喻海棠的明媚。詩人以花擬人,寫出愛花、惜花的深情,惜花實是惜己,藉以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
宋代另一位大詩人陸游也對海棠如痴如醉,在《花時遍游諸家園·之二》中雲:「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日損紅芳。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抵死狂」即格外的狂,詩人深諳花性,擔心海棠的嬌美不堪風吹日曬,便連夜上奏玉帝的通明殿,請求多借些陰天,好讓海棠常開不衰。《花時遍游諸家園》共十首,是陸游在成都時為海棠而寫的組詩。陸放翁在《海棠歌》里唱道:「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扁舟東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僕爾。若使海棠根可移,揚州芍葯應羞死。」因愛海棠,陸放翁獲「海棠癲」的雅號。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對海棠也有特殊的感情,創作了眾人耳熟能詳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綠肥紅瘦」貼切地點出了一夜風雨過後海棠的變化,綠、紅兩種顏色代指海棠葉和海棠花,肥、瘦兩種形態傳神地描繪了雨後枝葉茂盛和花瓣凋萎,既生動形象又准確得體。「綠肥紅瘦」歷來為人所稱道,簡直可以作海棠的代稱。
金人元好問有《清平樂》:「離腸宛轉,瘦覺妝痕淺。飛去飛來雙燕語,消息知郎近遠。樓前小雨珊珊,海棠簾幕輕寒。杜宇一聲春去,樹頭無數青山。」這首詞表達了傷春思遠的閨情,抒寫了輕而遠的相思,以及對青春的留戀和對生命的眷戀。這些情緒並不是直接表達,而是通過對典型景物海棠、杜宇等的描繪自然而然地抒發出來。
文人對海棠的歌詠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單純稱贊海棠的絕色風采,花開勝景,描繪其令人賞心悅目的姿色,如唐人鄭谷的詩;二是借海棠抒發傷春、惜春之情,如易安居士的《如夢令》、元好問的《清平樂》。春花春光美好而有朝氣,但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而花落春歸更易引起才子佳人的感傷,其原因正如杜甫所說:「不是愛花幾欲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二)小說中的海棠花文化
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有十五回提到海棠,既有具象的海棠,又有以海棠命名的詩社酒令等,可見曹雪芹對海棠充滿感情。曹雪芹對賈寶玉的怡紅院作如下描寫:「一入門,兩邊都是游廊相接。院中點襯幾塊山石,一邊種著數本芭蕉;那一邊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勢若傘,絲垂翠縷,葩吐丹砂。」 這組園林小景將植物與人物的性格結合起來,富有詩情畫意,既反映了園主人賈寶玉的頑石本像,又與他「見了女兒便清爽」的性格不無關系。紅學家指出在《紅樓夢》裏海棠還象徵著史湘雲。[7]在第三十七回探春發起結海棠詩社,結社後的第一次活動就是詠白海棠七言律詩,眾人各作詩一首,湘雲一人作兩首詩,且被眾人評為冠軍。湘雲詠白海棠詩中有:「蘅芷階通蘿薛門,也宜牆角也宜盆。」前句寫出了海棠的栽植環境,後句指出了海棠的應用形式,地栽盆栽均可。整首詩所描繪的海棠形象與湘雲的性格遭遇暗合。在第六十三回,怡紅院眾丫鬟為寶玉設宴慶賀生日,請來眾位小姐,大家行花名酒令,湘雲所抽酒籌又是海棠,紅學家解析,湘雲所抽海棠為其「本命花」。在《紅樓夢》中,海棠除象徵湘雲外,對賈府的興衰也有所暗示。
有關海棠的另一部小說是秦瘦鷗(1908—1993)的長篇小說《秋海棠》。此書在淪陷區讀者中產生了相當廣泛的影響,並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長期在各地上演。小說描寫了京劇藝人秋海棠的悲劇,控訴了封建軍閥的罪惡,傾注了對下層人民的深厚同情。秋海棠避居鄉下時,其居室掛楹聯一副:「海棠開後燕子來時黃昏庭院;紅粉牆頭鞦韆影里臨水人家。」本聯集引古人詞句,巧嵌主人藝名「秋海棠」三字,深婉曲折地表達了對所愛之人的思念,以及對安恬生活的嚮往,頗有深意,極富韻味。
(三)戲曲中的海棠花文化
元明清三代是古代戲曲的全盛時期,元雜劇是金元時期藝術成就的典型代表,是戲曲發展的第一次繁盛階段。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代表作《梧桐雨》講的是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在第四折劇中李隆基嘆道:「誰承望馬嵬坡塵土中,可惜把一朵海棠花零落了。」 直接用海棠花指代楊貴妃,表達了唐玄宗在深宮中獨自懷念死去的楊貴妃時的荒寂凄涼、樂極哀來的心境,其中也寓含了作者本人在國破家亡後的思想感情。
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一劇名存史冊。它是根據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改編而成,表現男女主人公張生與崔鶯鶯沖破禮教家規的束縛、終結連理的故事。在第三本第二折中張生雲:「欲赴海棠花下約,太陽何苦又生根?」 寫活了張生急於晚上見到鶯鶯,恨時間過得太慢的心情,用「海棠花下約」代指與佳人約會。 藝術作品中的海棠花文化多反映在繪畫、盆景插花等藝術形式上。
(一)繪畫中的海棠花文化
唐以前的繪畫以宗教畫為主。到了唐朝,花鳥畫漸漸脫離山水畫,成為一種獨立的繪畫題材。自此海棠或為畫面主體或作陪襯常出現於花鳥畫中。
五代時期,南唐花鳥大家徐熙平生不仕,而所畫又多江湖村野間物,故有「徐熙野逸」之稱,與黃筌的「黃家富貴」形成對照,開創了五代宋初花鳥畫的兩大流派。《玉堂富貴圖軸》為徐熙的傳世作品,繪有玉蘭、海棠、牡丹等,以海棠諧音「堂」,「玉堂富貴」後成為我國古典園林常用配置形式。
宋朝淳熙年間畫院待詔林椿的《果熟來禽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為絹本設色。以精到逼真的設色畫法描寫了豐碩的頻婆果實和立於枝頭的小鳥,小鳥憨態可掬,儼然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使觀者玩味不盡。元代花鳥畫壇比不上宋代那麼絢麗多彩,可是單純清明,充滿靜氣,耐人尋味。錢選的《八花捲》繪有海棠等八種花卉,筆法精工細密,敷染明凈秀媚,且富文人畫古雅的氣質,是元代花鳥畫的代表。
海棠也是美好和理想的象徵,與醜陋現實作鮮明對比。在清初的朱耷(八大山人)畫筆下,盡為殘山剩水,或為「白眼向人」的魚鳥,但他對筆下的海棠卻含情脈脈。在他的《題海棠》中,描繪了自己踽踽獨行於曲折的溪水邊,看到「泛泛落花嬌」,竟希望「人心得如水,相隨過河橋」。正是嬌艷的海棠花瓣隨水而逝,使朱耷產生心如溪水伴隨著美麗的海棠花淌過河橋的想法。
(二)盆景與插花中的海棠花文化
宋代海棠已成為盆景的重要植物材料之一。最早記載海棠盆栽的是范成大的《吳郡志》:「蓮花海棠,花中之尤也。凡海棠雖艷麗,然皆單葉,獨蜀都所產重葉,豐腴如小蓮花。成大自蜀東歸,以瓦盆漫移數株,置船尾,才高二尺許。至吳皆活,數年遂花,與少城無異。」 這說明宋代蜀都已有重瓣海棠,並已開始利用盆栽法進行園林花木引種馴化,還說明宋時已出現海棠盆栽和盆景。因海棠易加工造型成古老形態的樁景,現代盆景諸流派經常選用貼梗海棠、垂絲海棠、西府海棠和木瓜海棠做造型,以川派最常用海棠造型。不論是製作自然類樹樁盆景還是規則類樹樁盆景,不論是觀花盆景還是觀果盆景,海棠均極適宜。
海棠還經常用於插花,中國的插花起源於佛前「供花」。明朝的張謙德於1595年撰有《瓶花譜》一卷,《瓶花譜》中評西府海棠為二品八命。高濂的《遵生八箋》、袁宏道的《瓶史》中都認為海棠為理想的瓶插植物。 古代私家園林常植有海棠,可惜多遭戰亂毀壞,留存甚少,但可憑書面記載略窺一二。唐朝宰相李德裕在《平泉山居草木記》中記載了他在平泉山居中所植的奇花異卉:「木之奇者有:天台之金松、琪樹,稽山之海棠、榧、檜……」這是較早記載園林中使用海棠造景的文章。宋徽宗在1117—1122年間,在京城開封東北造「艮岳」。南宋張淏《艮岳記》記載:「又於洲上植芳木,以海棠冠之,曰:『海棠川』……堤外築壘衛之,濱水蒔碧桃、海棠、芙蓉、垂楊,略無隙地。」可見,宋代已出現了以海棠命名的景點。明清時期,海棠是園林配置中的常見樹種。明代王獻臣所造拙政園內的「海棠春塢」是海棠造景保存至今的優秀實例。在《揚州畫舫錄》中被評為康熙間揚州八大花園之一的影園,是明末鄭元勛的居所。在鄭元勛的《影園自記》中記載:「堂下舊有蜀府海棠(即西府海棠)二,高二丈,廣十圍,不知植何年,稱江北僅有,今僅存一株,有魯靈光之感……趾水際者,盡芙蓉;土者,梅、玉蘭、垂絲海棠、緋白桃;……岩下牡丹,蜀府垂絲海棠、玉蘭、黃白大紅寶珠茶、磬口蠟梅、千葉榴、青白紫薇、香櫞,備四時之色。」可惜當時被稱為「江北僅有」的這株西府海棠古樹現已不復存在。古典園林中除了觀賞的海棠花外,家居環境中的落地長窗、漏窗、門洞、鋪地等的構圖,常常是美妙的海棠圖案。海棠用途廣泛,除私家園林外,海棠與銀杏、松、柏、桂、玉蘭為寺廟園林中的常見樹種,可對植於大殿前庭,也可孤植、散植於側院,美化環境。
海棠花窈窕春風前,「雪綻霞鋪錦水頭,占春顏色最風流」,海棠成為春天的象徵。在詩人畫家筆下,海棠嬌媚卻不嬌氣,「嫣然一笑竹籬間」,儼然已成為美女的化身。她適應性強,「也宜牆角也宜盆」,植於庭前、路邊、池畔、盆中皆可。宋朝劉子翚(朱熹的老師)認為她集梅、柳優點於一身,「幽姿淑態弄春晴,梅借風流柳借輕……幾經夜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成……」風雨摧殘清香猶存,風骨錚錚。歷經兩千五百多年的大浪淘沙,無數文人墨客的指點天下,終於形成海棠花既妖嬈嬌媚卻又風骨錚錚,既艷絕天下又多才多藝,既富貴吉祥又平易近人的海棠花文化。在對海棠美妙姿色的描繪中,對海棠象徵的春光春景的歌詠留戀中,對李隆基與楊玉環的舊事重提中,海棠花逐漸演變為佳人、青春、理想和易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徵。 以「保護·傳承·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懷來海棠花節於2011年4月26日在張家口市懷來縣小南辛堡鎮隆重開幕。
小南辛堡鎮是全國著名的「八棱海棠之鄉」,萬畝海棠堪稱中國最大的八棱海棠園。八棱海棠花是素有「國艷」之譽的我國傳統名花西府海棠的一種,以瀟灑大方,美艷脫俗而著名。尤其是在每年5月左右,千萬株海棠競相綻放,雲蒸霞蔚,畫意天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京西一道亮麗的風景。
2008年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懷來海棠花節以來,游官廳湖、賞海棠花已經成為京西著名的春季旅遊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第四屆海棠花節將在秉承前三屆「友誼」、「和諧」宗旨的基礎上,將更加註重海棠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讓海棠花的魅力在和諧的花鄉不斷升華,把最美的享受奉獻給所有的來賓。 貼梗海棠作為第二寄主染上冬孢子角後,葉片正面在4-5月上旬會出現黃綠色的小斑點,再擴大成圓形黃病斑。病斑上早期會出現數個小黃點,後期變為黑色,使葉背相應處逐漸增厚,產生一些灰白色毛狀物,8-9月變成黃褐色粉末狀物。嚴重時,病葉滿株,葉片畸形,表面凹凸不平,導致葉片早枯早落,甚至使植株死亡。貼梗海棠管理較簡單,因其開花以短枝為主,故春季萌發前需將長枝適當短截,整剪成半球形,以刺激多萌發新梢。夏季生長期間,對生長枝還要進行摘心。
防治方法:①貼梗海棠附近不種植柏類植物等第一寄主。②發病期,用20%萎銹靈乳油400倍液噴灑。或用50%退茵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半月噴灑一次。天氣乾旱時不噴或少噴。⑥當3月中、下旬冬飽子角將要膨大時,用0.3%五氯酚鈉稀釋液加石硫合劑配成波美1度的混合液,半月噴灑2-3次進行防治。 海棠的常見病害為梨檜銹痛,也叫梨錦痛。這種病要經兩個寄主侵染。第一寄主為柏類植物,如檜柏、龍柏、鹿角柏等;第二寄主為貼梗海棠、垂絲海棠、山褚等。
病菌侵入檜柏等後,第一年會在葉腋或小枝上產生淡黃色斑點,然後腫大起來。至第二年2、3月間,即會產生咖啡色米粒狀物,突破表皮,即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單生或聚生,使植株枝條膨大起來。

Ⅲ 有關海棠花的歷史典故

1、海棠是周恩來總理生前最鍾愛的花卉之一,北京中南海西花廳內廣植西府海棠。1954年春,西花廳海棠盛開時,周總理正在瑞士參加日內瓦會議,無法親臨賞花。

於是鄧穎超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標本,夾在書中託人帶給總理。總理看到這來自祖國蘊涵深意的海棠花非常感動,百忙中也沒忘記回贈鄧穎超熱情問候,託人帶回一枝芍葯給鄧穎超。

2、國畫大師張大千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喜愛梅花、荷花、海棠等有中國特色的園林植物,在旅居美國時曾向友人乞討海棠,並作有《乞海棠》。張大千聽說百里之外種有名貴的垂絲海棠,為求購數本,甚至願意典當畫作,節衣縮食,這足見他對海棠的熱愛。

1958年,張大千以一幅《秋海棠》榮膺紐約國際藝術協會世界偉大畫家。1982年底,身居台北的張大千處於生命的最後階段,作《海棠春睡圖》贈與四川老友,畫上折枝海棠設色艷麗,形態嬌媚,並題詩表達自己對祖國和老友的思念之情。

3、北宋詠海棠詩中最有名的當數蘇軾於元豐七年謫居黃州所作的《海棠》:「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是說裊裊的東風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濃。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只害怕夜深人靜花兒獨自開放無人欣賞,特意點燃蠟燭來照亮海棠的美麗姿容。)

這首海棠詩膾炙人口,唐明皇以海棠之明媚喻楊貴妃的嫵媚,蘇軾則反其意而行,以楊太真之風流喻海棠的明媚。詩人以花擬人,寫出愛花、惜花的深情,惜花實是惜己,藉以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

4、宋代大詩人陸游也對海棠如痴如醉,在《花時遍游諸家園·之二》中雲:「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日損紅芳。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是說因為愛名花愛得發狂,整天發愁狂風烈日損壞那紅顏芬芳。恭恭敬敬地寫了篇青詞連夜呈送通明殿,乞求上帝多安排些蔭翳來庇護海棠。)

「抵死狂」即格外的狂,詩人深諳花性,擔心海棠的嬌美不堪風吹日曬,便連夜上奏玉帝的通明殿,請求多借些陰天,好讓海棠常開不衰。《花時遍游諸家園》共十首,是陸游在成都時為海棠而寫的組詩。因愛海棠,陸放翁獲「海棠癲」的雅號。

5、據史料記載,當年詩人陸游與唐婉無奈別離之時,唐婉送給陸游一盆四季海棠花作為思念之物。當陸游尋問唐婉:「這是什麼花」時,唐婉凄楚地答道:「這是斷腸紅」。陸游聽後,思緒萬千,隨口說道:「應叫相思紅」。

此後,四季海棠花便又以「相思紅」名傳於世。四季海棠象徵苦戀,當人們愛情遇到波折時,常以它來自喻,稱它為斷腸花,借花抒發男女離別的悲傷情感。

Ⅳ 海棠一共有幾種

海棠為薔薇科落葉花木,可分五類:

(1)海棠喬木,高5~6米,樹勢挺拔豐茂。幼枝疏生絨回毛。花多單瓣,答初放時紅色,後轉淡白。

(2)垂絲海棠高3~4米的小喬木,也有叢生的。花葉同發,花梗細長,花初開向上,後開則下垂,花瓣叢密而嬌艷,花色如胭脂而稍帶粉白。

(3)西府海棠高3~4米的小喬木,枝密挺直,樹形峭立。花蕾嫩紅,及至盛開顏色變白。

(4)木瓜海棠高5~6米的大型灌木。老樹株有樹皮剝落特徵。花單生粉紅色,先葉開放。果卵形徑約10厘米,成熟時,色澤金黃,頗具幽香。

(5)貼梗海棠2米高的小灌木。分枝開展,小枝有刺,托葉較大。花單生或數朵叢生,花色有猩紅、白、粉、灑金等,花柄極短,花兒貼近枝梗,而得名。

Ⅳ 西府海棠花語是什麼,西府海棠價值有哪些

西府海棠花語為:美麗、嫻靜,西府海棠的象徵意義為單戀。
西府海棠文化象徵
西府海棠因晉朝時生長於西府而得名,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一代大文豪蘇東坡也為之傾倒,「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又因「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因此海棠雅號「解語花」。
西府海棠栽在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歷代文人多有膾炙人口的詩句贊賞海棠。陸游詩雲:「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形容海棠艷美高雅。陸游另一首詩中:「猩紅鸚綠極天巧,疊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鮮艷的紅花綠葉及花朵繁茂與朝日爭輝的形象。
很多近代的名人、作家也與海棠花有著不解之緣,冰心先生曾有一篇小文《海棠花》,借海棠花來抒發春光易逝、人生短暫之感。
周總理生前特別中意居所中南海西花廳的那棵海棠花,他過世之後,夫人鄧穎超睹花思人寫下了《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一文,回憶她與總理五十年來相依相伴的革命生涯。
梁實秋先生也鍾愛海棠花,他在其散文《群芳小記》中,將海棠放在第一個來描寫,且用了最多的篇幅來贊嘆西府海棠,他寫到「一排排西府海棠,高及丈許,而綠鬢朱顏,正在風情萬種、春色撩人的階段,令人有忽逢絕艷之感。

Ⅵ 中南海西花廳的海棠是什麼品種

中南海西花廳的海棠是梨花海棠,為中國著名的觀賞花木之一,不僅花專色艷麗,其果實也玲瓏可屬觀。落葉小喬木。樹皮灰褐色,光滑。葉互生,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先端略為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平鈍齒,表面深綠色而有光澤,背麵灰綠色並有短柔毛,葉柄細長,基部有兩個披針形托葉。花5朵-7朵簇生,傘形總狀花序,未開時紅色,開後漸變為粉紅色,多為半重瓣,少有單瓣花。梨果球形,黃綠色。

Ⅶ 海棠一共有幾種

海棠有抄十三種,常見的有西府海棠襲、貼梗海棠、垂絲海棠、湖北海棠、木瓜海棠。

1、西府海棠是因為古時生長在西府,所以取名西府海棠,它耐乾旱,、耐寒、不耐澇,適合生長在北方,所以在山西、陝西、甘肅等北方種植比較廣泛。

2、貼梗海棠的花梗非常短小,甚至沒有花梗,它的花多半是直接貼在枝條上的,所以取名叫貼梗海棠。它的適應性很強,不論在哪裡都可以種植,但是在南方種植的比較多。因為它喜陽,南方陽光充足。

3、垂絲海棠的花梗又細又長,而且朝向是朝下的,它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它喜陽,不耐寒也不耐旱,適合南方種植,北方種植需要控制好溫度 ,避免冬季凍傷。

4、湖北海棠成熟植株可以長到八米高,它具有一切觀賞性植株都有的特點:耐旱耐寒耐澇,而且對病蟲害還有一定的防禦能力。因為它的原產地是湖北宜昌,所以取名湖北海棠。

5、木瓜海棠耐寒抗旱,作為觀賞性植株,很好種植,可以抵禦零下二十度的溫度,但是怕澇,所以澆水的時候要注意量,不能讓土壤有積水。

Ⅷ 海棠花長什麼樣子

海棠是中國對一些植物的俗稱,主要分為西府海棠、貼梗海棠、垂絲海棠、木瓜版海棠,並稱權海棠四品。在分類學上,這些海棠屬於不同的科或屬,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有灌木的,也有喬木的。

拓展資料:

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載「嘉州海棠,色香並勝。」南唐徐鍇《方輿記》載:「海棠,嘉州出者香。」 據明代《群芳譜》記載:海棠有四品,皆木本。包括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和貼梗海棠。孫長明的《海棠記》記載樂山海棠的品種和特點:「棠有甘棠、沙棠、棠梨,皆非海棠也。又有黃海棠,色黃;貼干海棠,花小;垂絲海棠,花粉紅色,皆無子,亦真海棠也。海棠盛於蜀中,二月開花,五齣,初如胭脂點點燃,開則漸成纈暈,落則有若宿妝淡粉,其蒂長寸許,淡紫色,或三萼五萼成業。其蕊如金粟,中有紫須,花落結子,如梨,名海紅。然蜀中亦為嘉州者有香而朵大。」

Ⅸ 你所知道的歷史上最好的愛情是誰和誰

張自忠和李敏慧

秦邦憲和劉群先

何孟雄和繆伯英

李富春和蔡暢

周文雍和陳鐵軍

彭述之和陳碧蘭

陳覺和趙雲霄

彭詠梧和江竹筠

周恩來和鄧穎超

李達和王會悟

陳潭秋和徐全直

趙世炎和夏之栩

陸沉和庄有義

歷史 上最好的愛情是誰和誰 ?我認為,應首推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 ,他倆雖然是 才子配佳人 ,但因門不當戶不對,兩人私奔後被老丈人折磨到推死。司馬相如進京求得功名後,又心生變意,雖致信一封與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卓文君一看,全部是數字,知道司馬相如的意思是 我們的「數」已到盡頭 ,分手吧。

卓文君無限悲痛,提筆回信:「一別之後,二地相思,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子不可轉,九連環從中折斷, 十里長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倚欄,九九重陽登高處, 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秉燭燒香問蒼天, 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 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 ,噫!郎呀郎! 也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司馬相如收到信後,回想起當初的遭遇,後悔不迭、羞愧難當。立馬安排人員將卓文君接到京城。 從此,夫妻二人朝夕相處、相敬如賓,直到白頭終老。

周總理爺爺與鄧穎超奶奶的愛情故事。

歷史 上的愛情故事非常多,也有很多愛情故事傳說,如梁山伯與祝英台,孔雀東南飛等等,但是畢竟中國古代的封建禮數嚴格,對女性不平等,所以大多數愛情都是悲劇的結局。

進入近代後,中國知識分子的愛情逐漸開放,周總理與鄧穎超同志的愛情可謂是一個時代楷模。

周總理與鄧穎超同志相識於「五四」運動,當時從日本留學歸國的周總理風度翩翩、意氣風發,在天津學生界已很有名氣;而鄧穎超同志是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學生,並且是「女界愛國同志會」的講演隊長,就是在一次演講中,周總理第一次認識到了鄧穎超。

此次相識鄧穎超給周總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多年後有一次在西花廳,鄧奶奶問周總理為什麼會追求自己,周總理說到:「還記得當年在天津開大會嗎?你第一個登台發言,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兩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兩人相識後不久周總理就赴法勤工儉學,鄧奶奶則到北京師大附小當了教員,兩人鴻雁往來,直到1923年,鄧突然收到周總理從法國寄來的一張明信片,在這張印有李卜克內棚橡西和盧森堡畫像的明信片上,周總理寫道:「希望我們兩個人將來,也像他們兩個人一樣,一同上斷吵和轎頭台。」

1925年,周總理與鄧奶奶在廣東結婚。當時周總理正好擔任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得知此事後,大家紛紛嚷著要他們請客,於是他們請了兩桌,其中包括張治中、何應欽、鄧演達、陳賡、李富春與蔡暢等人。酒席間張治中將軍要鄧奶奶介紹戀愛經過,因為鄧奶奶個子矮,他們還讓鄧奶奶站在板凳上講述,鄧奶奶就站在板凳上把她和周總理相識、相愛的經過從頭到尾講了一遍,還把周總理寫在明信片上的一首詩背了出來。」

1925年結婚後不久,鄧奶奶發現自己懷孕了,她當時是何香凝的秘書,她為了一心一意要把工作做好,所以自己跑到街上買了一些中成葯,把孩子偷偷打掉,結果一個人痛得在床上直打滾。周總理後來知道此事後,發了很大的火,對鄧奶奶說:「你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孩子不是你一個人的,是我們兩個人的後代,你應該跟我商量,這是我們兩個的大事,你為什麼不跟我商量?」這是鄧奶奶是第一次看到周總理發那麼大的火。沒多久,鄧又懷上了第二個孩子,預產期在1927年3月,之前周總理已赴上海工作, 3月21日鄧穎超同志生產,但因為胎兒過大又是難產,生了三天三夜升肆也沒生下來。最後醫生動用了產鉗把孩子夾了出來,嬰兒的頭顱受了傷,剛生下來就夭折了。此後,鄧奶奶同志再沒有懷上過孩子,但鄧奶奶的內心仍有做母親的渴望。

此後不久鄧奶奶就到上海同周總理會面,好景不長,相聚甚短,不久周總理便根據黨的決定去了武漢。雖然6月間鄧奶奶也奉命調武漢工作,他們又得以短暫聚首,但6月間周總理又根據黨中央的決定去領導、指揮南昌起義。周總理僅在要離開武漢之時,才簡單地告訴鄧奶奶他將去九江,其他什麼都沒有講。鄧奶奶也什麼都沒有問,他們自覺嚴格遵守黨的保密紀律,即便在死別生離之際也是如此。

在革命戰爭的歲月里,別離,對周總理與鄧奶奶象是家常事,在上海、在蘇區,都是如此,即便是長征途中,他們也分別編在各自的隊伍里。有幾回毛主席和周總理走過幹部休養連,周圍的同志看到了叫喚:「毛主席和胡公來了!」(「胡公」是大家對胡須既長且黑的周總理的美稱)周總理走到鄧身邊,只能談上三言兩語又走了。處於當時的境地,周總理和鄧奶奶互相能看上幾眼就心滿意足了。

在長征的日子裡,周總理常常整夜不睡,到毛爾蓋後,糧食缺乏,周總理同大家一起吃野菜,身體終於支持不住了,一連幾天發高燒,不能進食,肝部腫大。鄧奶奶也趕到了總理身邊,仔細端詳著自己的愛人,只見他昏迷不醒,皮膚蠟黃,躺在木板床上,鄧奶奶禁不住潸然淚下。此後三天三夜,鄧奶奶一直守護在周總理身邊,本來蒼白的臉更見瘦削,眼窩深深陷了進去。周總理在醫生的搶救和自己頑強的生命力下,三天後終於清醒過來,睜開眼睛,這才發現憔悴的鄧奶奶在他身邊,周總理滿含深情地看她,憐惜地嘆了口氣。

1954年,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周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了在瑞士舉行的日內瓦會議。這時國內家中的庭院里,嬌艷的海棠花正值盛開,海棠是周總理最喜歡的花。鄧奶奶趕緊壓了一枝,連同原來醫好的一片紅葉,一同裝在信封里寄去,信里還寫道:"紅葉一片,寄上想念",表示了真摯的思念之情。周總理則託人帶回了壓制好的日內瓦出名的芍葯花與玫瑰花,作為回很親人的禮物。

1969年,越南共和國主席胡志明逝世,周總理率代表團前往弔唁。當時的越南正處於戰火之中,鄧奶奶在家中一直非常擔心周總理。周總理回來後,剛進門鄧奶奶就走上前跟他說:「我在電視上看到你和好多越南的女孩子擁抱,你得抱抱我,親親我!」周總理就非常自然地把她摟入懷里,在她臉上留下一個甜蜜的吻。

1976年周總理病危時對鄧奶奶說:「我肚子里有很多很多話沒給你講。」鄧奶奶看看他說:「我也有很多話沒給你講。」兩人只是心有靈犀地深情對視著。最後,還是鄧奶奶說:「只好都帶走嘛!」周總理沉默無言。16年後,鄧奶奶也追隨周總理而去,骨灰如願地放在了周總理曾用過的骨灰盒裡,並且被拋灑到了同一個地方。

周總理與鄧奶奶的愛情是不是 歷史 上最好的愛情,我說不了,但是他們的愛情正如鄧奶奶曾經說過的那樣「是深長的,是永恆的」。

周恩來和鄧穎超

我所知道的 歷史 上最好的愛情就是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

相逢於韶華正好時,你愛的人恰好也愛你,不早不晚,先生找到了愛情,收獲了今生最大的幸福。

楊絳是幸福的。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錢鍾書一眼,這一眼就是萬年。一生只愛這一次,一次就是這個人。 難怪連楊絳的家人都慨嘆:阿季的腳下拴著月老的紅絲呢? 的確幸福得讓人羨慕,就連女兒錢瑗的到來都那麼合夫妻二人的心意,真的是錦上添花。 拒絕曖昧,沒有緋聞。楊絳和錢鍾書的世界裡除了創作,只容彼此。單純、直接得活成了世人羨慕的神仙眷侶。 感情濃醇,志趣相投,相互理解,彼此成就。 這是我神往一生的最好的愛情,也是最美的愛情。 你中有我,我中生你,我們又是我們自己!

武大郎和潘金蓮原本是一對恩愛夫妻並非小說上的那麼入目不堪。武大郎在史上的相關資料是一位非常英俊的少年郎,而且身高達到一米八幾。 歷史 上的潘金蓮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大家閨秀。

歷史 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是一對恩愛夫妻。

經過諸多的 歷史 學者和相關的專家研究考證。武大郎並非是賣燒餅的,武大郎在明朝初期作過陽谷縣的知縣。而潘金蓮是富家的小姐,她家住在清河縣黃金庄人士。潘金蓮和武大郎兩人所居住的地點僅相差一點五公里。原本武大郎在潘金蓮家中只是一位任職的陪讀生而已。

武大郎在潘金蓮家中勤奮刻苦的學習和工作,讓潘金蓮家中的長輩對武大郎的行為和作風很是看好,所以潘家的長輩們覺得武大郎是有一個有責任感又有上進心的大男孩,就把家中的潘金蓮許配給了武大郎,武大郎也非常努力刻苦地學習並考取了功名。然後兩人雙雙對對,過上了恩愛美滿的生活。

結語:

其實 歷史 上的潘金蓮和小說上的潘金蓮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聯系。而《水滸傳》中的文學創作主要來源於武大郎的一個拜把兄弟對於武大郎的誤會,然後將誤會擴大化以訛傳訛成為了坊間的一種笑談,最後被寫進了小說裡面,也讓後世的很多人誤以為水滸傳中的文學形象是真實的。其實《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蓮,只是坊間傳聞的藝術再加工。

我認為最好的愛情,是來自三千年前,商王武丁和王後婦好的愛情。

婦好原本是商朝周邊一個部落的公主,在一次聚會上和商王武丁相遇,就是這一面之緣,她成了王的女人,他們婚後的生活非常幸福,柔情蜜意,如膠似漆。如果僅僅是這樣,這也不過是個俗套的故事。

婦好不想僅僅做王的紅顏。

武丁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君主,連年征戰自然是少不了的。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了大規模的入侵,派出去的將領一個一個都以失敗告終,武丁決心親自出征,婦好卻極力反對,並央求夫君讓自己代為征戰,武丁十分不樂意愛妻出征,然而在卜卦的指引下,不得不同意這一請求,結果婦好大勝而歸。這一戰震驚朝野,驍勇的婦好被任命為最高軍事統帥,所有將領都聽她指揮。從此後,她率領將士南征北戰,先後擊敗了北土方、南夷國、南巴方、鬼方等等20多個部族,讓他們乖乖歸順,為商朝的穩定與壯大立下了赫赫戰功,也贏得了戰神的美名。

他們經常並肩作戰,一起面見部落首領,他還任命她為主祭司與占卜官,讓她擁有自己的封地和軍隊。她把封地管理得井井有條,抓生產,抓經濟,不僅自己成了女富豪,還定期向丈夫納稅。這樣一個女人,沒有把結婚作為不再前進的理由,而是藉助婚姻完成了軍事家、政治家、女富翁的蛻變,在家柔順,在外英武,放到現代,肯怕也沒有幾個女人能做到。於是,在武丁的心中,她不僅是他的王後,更是他傾心的愛人,她生病,她生育,她出征,都牽動著他的心,甲骨文上記載,這樣的時候,他總是不停地佔卜問卦,擔心她的安危。

什麼是愛情?

蔡壘磊在《愛情的邏輯》里說,最好的 愛情 ,是有「利」可圖

首先得對對方有好感。這種好感可能是外貌上、氣質上的一見鍾情,可能是性格上的吸引,也可能是某個讓你心動的瞬間……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切都可以歸結為一個點,那就是你不反對跟眼前的人至少就這個好感部分有進一步的接觸。再挖得深一點,為什麼你不反對就這個好感部分有進一步的接觸?答案是 「必定有利可圖」 ——或許是荷爾蒙帶來的沖動,或許是物質上的收益,或許是能有面子,又或許是單純心裡感到舒服——凡吸引,必有利。

愛情始於「利益」,這才是愛情的本質,這種利益是廣義上的利益,不僅是金錢,就像做慈善也是獲得了受人尊敬或遵從內心道德感的心理利益一樣,它還有情緒上的價值。然而,這還是愛情的初級階段,就像武丁和婦好的一見鍾情,僅僅是關系能獲得發展的前提,一段關系要牢不可破,得始終讓對方有「利」可圖。

多數人的愛 情感 覺會隨著相處時間的拉長而逐漸減弱,這是因為利益漸漸消失了,無論是性慾減退還是審美疲勞,又或者是物質上「你的成了我的,我的成了你的」,兩個人在一起時,如果對對方的「企圖」慢慢減少,愛情的感覺就必然會慢慢減弱。

保持雙方的企圖非常重要,就像武丁和婦好一樣,婦好能征戰,能外交,能主祭,能管理封地,這些既是創造自我價值,也是替商王朝,也就是武丁帶來利益,與此同時,武丁能給婦好職位、封地,讓她更好地發展自我。 最終,他們因為互相成就而擁有了共同利益,那就是商王朝的繁榮富強,這個利益將他們捆綁在一起,密不可分,感情自然也就堅不可摧。這就是「雙贏」,一段關系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必然能走得很遠。

也因此,婦好走後,武丁痛徹心扉,非要把她的墓室修在自己的辦公室下面,能得到這樣的愛情,夫復何求?

感謝您閱讀,我是 @沂溪風 ,您的關注和點贊評論是我最大的動力!

我國古代差不多都將儒家思想作正統思想,男女之間的交往頗受限制。所謂的「青梅竹馬」也止於童稚時代的七歲以前,此後「男女七歲不同席」。婚姻則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有違背,千夫所指。

但是,另一方面,對於愛情人們又充滿嚮往。梁山伯與祝英台、牛郎織女、《西廂記》(講張生和崔鶯鶯)等等愛情主題的傳說和戲劇流傳市井鄉村,就是證明。

或者可以說,正如德國作家歌德在其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詩所吟唱:

「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妙齡女郎哪個不善懷春?/這是人世間的至潔致純,/為什麼此中有慘痛飛迸?……」

歌德的詩是對是書主題的總結,也是對天下愛情悲劇的惋嘆。在中國,愛情有更多的「慘痛飛迸」。但是仍有許多愛情之花在暗地裡屏放,雖然悲劇也接蹱而至。

在青史留下記載,雖然著墨不多,卻足夠震撼人心的愛情故事,當是楚霸王項羽和虞姬的故事——霸王別姬。

話說公元前203年,發生在劉邦和項羽之間的楚漢之爭,劉邦幾乎以絕對優勢掌控了局面。項羽屯兵垓下,劉邦的軍事指揮韓信布下十面埋伏,讓土兵高喊:「人人都背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圍垓下,要斬霸王頭。」項羽心生惱火,帶著兵馬左拼右拼,仍不能撕破包圍圈,只好退回帳營。妃子虞姬安慰他:「勝敗乃兵家之常事,何必煩惱?」項羽不由擁著虞姬的雙肩:「你跟我在軍中這么多年,沒享過福,唉!」虞姬打斷他的話:「大王別說這些,喝幾杯,休息吧。」項羽喝了幾杯酒,休息了,虞姬卻聽見帳外陣陣楚歌,忙叫醒項羽同聽。原來是漢兵唱楚歌,目的是牽動項羽手下楚國士兵的鄉愁。不少士兵聽得熱淚盈眶,悄悄開小差離開了營地。

看來不拚命突圍,將有更多的士兵走掉,更沒有與劉邦相爭的資本,自己多年奮斗來的基業也會毀於一旦,但突圍,卻不能保護虞姬。

項羽用最傷心的調子唱起歌來:

「力撥山河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可奈何?」(林漢達先生譯文:「力氣撥得起一座山,氣魄壓倒了天下好漢,時運不利烏騅不走,可嘆哪,可嘆!烏騅不走由他去,虞姬呀虞姬,你可怎麼辦?」)

左右將士都哭得抬不起頭,虞姬更哭成淚人,項羽不願離開虞姬。虞姬指指項羽身後說:「大王快走吧,看,那是誰?」項羽回頭看,虞姬很快撥出佩劍,自刎而死。

處理了虞姬後事,項羽帶八百兵士殺退漢兵,他本可以坐船渡過烏江,回江東,重振旗鼓,但想自己當年帶八千子弟離開江東打天下,如今卻非但沒打下天下,形單影只落敗而歸,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於是,自刎烏江邊上。

項羽同虞姬,他們的魂魄又歸一體。

項羽同虞姬的愛情,是最悲壯的愛情,卻不是最好的愛情。最好的愛情,只不過是相濡以沫過一生。

我所知道 歷史 上最好的愛情是鄧穎超和周恩來。

遙念海棠花

在朋友圈裡,看到了祝姐姐的微信動態,她發了一組九張海棠 艷麗無比的圖片,還在旁邊提醒: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稱,蘇軾「只恐深夜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寫盡對海棠花的喜愛。

很欣喜地想起那句「春天到了,百花 競放,西花廳的海棠花又盛開了",特別想重讀鄧穎超同志為紀念周恩來總理而寫的有關美麗海棠花的優美散文《從西花廳海棠花憶起》,就趕緊上網猛搜。

盛開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廳里的海棠花曾經是周恩來總理最喜愛的花,鄧穎超同志深情傾吐「你喜歡海棠花,我也喜歡海棠花」,重情回憶他們並肩欣賞共同喜愛的花棠花,讓我忍不住潸然淚下,他們的愛豈只是身形上的相依相伴,根本就是精神靈魂上的相親相愛!彷彿看到了「它結的果實味美,又甜又酸,開白花的結紅海棠,開紅花的結黃海棠,果實累累,掛滿枝頭,真像花果山……」

談愛很容易,說愛也很簡單,可惜游刃有餘地相處、當金當寶地珍惜愛太難。怎樣愛?最重要的還是得要學會准確的表達。怎樣才能心有靈犀地心領神會?真的也是一門學問,鄧穎超同志在周恩來總理因參加日內瓦會議未能親見家裡盛放的海棠花,很用心地剪下、極用情地寄往的那一枝,多麼深切的表達!真摯的愛,跨越了千山萬水……

我知道的 歷史 上最好的愛情(不扯近代),是 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皇後。

兩人從相識、相知到相互扶持, 一路走來共同養育了七個孩子 ,平凡中透露出來的是讓人羨慕的愛情。

公元前613年, 年僅13歲的長孫皇後就嫁給了當時16歲的李世民。 兩人之間是標準的古代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兩人自幼訂婚,也稱得上青梅竹馬。

這兩人之間的愛情,我無論是寫出來還是說出來,總是感覺太過平淡,獨自思考時,又覺得這才是愛情該有的樣子。

只能通過一些沖擊力比較強的事情,來說一下兩人之間的感情。

武德九年,唐朝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兩人為了皇位,矛盾越來越深。

在太子李建成的步步緊逼之下,李世民決定帶著秦王府八百勇士埋伏在玄武門,發動兵變。

長孫皇後這位從來都是站在李世民身後,默默付出的女人,第一次走到了李世民身邊。 她從容的鼓勵將士,看不出一點緊張或者迫切,就是平平淡淡。

但是其中透露出的卻是與丈夫生死與共,不離不棄的決心!

李世民當皇帝之後,曾有一次病重,很長時間都是在床上躺著。

長孫皇後不僅每天悉心照顧,不離左右。 還時刻帶著一份毒葯在自己身上,這是她給自己准備的。若是李世民有什麼不測,她就准備服毒跟隨。

貞觀八年,李世民和長孫皇後一起在九成宮避暑,當時長孫皇後身體已經不太好。一天半夜,柴紹突然扣門覲見告急。

李世民頂盔帶甲而出,做好要戰斗的准備。當時和李世民同寢的長孫皇後, 不顧身體不聽勸阻,毅然站在李世民身邊,亦是要共同面對。

李世民對長孫皇後的感情,雖沒有驚心動魄,卻表現的也很直接。

1、李世民登基後,對長孫皇後的家族是愛屋及烏,無論是對長孫皇後的舅舅高士廉,還是哥哥長孫無忌,都是信任有加,一用再用。

並且還把最喜歡的女兒,嫁給了長孫無忌的兒子長孫沖。

長孫皇後同父異母的哥哥長孫安業,曾在貞觀初年參與謀反,在長孫皇後的求情下,不僅免除了死罪,甚至最後還官拜兵部尚書。

2、貞觀十年,長孫皇後病重,已經到了葯石無法壓制的地步。

李世民這位英明的帝王,為了救妻子,竟然把希望寄託在了佛家, 下令修復天下名勝古寺392座為皇後祈福。

3、長孫皇後去世後,李世民不僅親自為她寫了碑文, 還開創性的讓人在元宮外棧道上修建了宅舍,讓宮人居住其中,如同伺候活人一樣伺候去世的長孫。

4、長孫皇後入葬昭陵後,李世民對她的思念也沒有停止,甚至為了緩解思憶之苦, 讓人在宮中建起了樓台,終日眺望妻子的陵墓,還讓大臣陪同悼念。

古代有「夫不祭妻」的規矩,李世民不顧別人看法,以一位帝王的身份祭奠長孫皇後,這番表現可見感情深厚。

別的朝代都是母憑子貴,可是到了長孫皇後這,卻是子以母貴。 長孫皇後的兒女,尤其是李承乾、李泰、李治,均非常受李世民的喜愛,甚至李承乾造反都沒被殺。

最後選擇李治繼承皇位,還是因為李治性格軟弱,不會殺掉被貶的李承乾和李泰兩人。

長孫皇後去世後,李世民對長孫皇後表達思念的方式還有很多,包括造像、譜曲等等, 最重要是自貞觀十年長孫皇後去世之後,李世民再沒有立皇後。

這些都是兩人感情升華之後才有的爆發,能握住一位皇帝的心其實並不容易,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了解一下長孫皇後這個人,或者回憶一下你了解的長孫皇後。那些她平時的表現,才更能體現感情,只是沒有這種來的有沖擊力。

我認為這就是最好的愛情,對長孫皇後來說,能一起面對危險,不離不棄,你需要的我都知道。對李世民來說,時間越久思念越濃,你在乎的就是我所在意的。

Ⅹ 海棠花是什麼樣子給一張圖

海棠花樣子圖片:



海棠花形態特徵:花序近傘形,有花4-6朵,花直徑4-5厘米;萼筒外面無毛或有回白色絨毛答;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緣;花瓣卵形,長2-2.5厘米,寬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紅色。果實近球形,直徑2厘米,黃色。

(10)西花廳海棠花圖片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海棠性喜陽光,不耐陰,忌水濕。海棠花極為耐寒,對嚴寒及乾旱氣候有較強的適應性,所以可以承受寒冷的氣候,一般來說,海棠在零下15℃也能生長的很好,完全可以放在室外,不過如果特別寒冷,比如零下三四十℃,就要注意採取保護措施了。

海棠喜陽,適宜在陽光充足的的環境生長,如果長期置於陰涼的地方,就會生長不良,所以一定要保持它充足的陽光。

熱點內容
赤道型花卉 發布:2025-05-17 17:04:20 瀏覽:48
四季海棠水插扦行嗎 發布:2025-05-17 16:58:27 瀏覽:467
贊美荷花的活 發布:2025-05-17 16:50:55 瀏覽:388
蘭花花帶 發布:2025-05-17 16:50:51 瀏覽:950
趙家村荷花 發布:2025-05-17 16:49:27 瀏覽:523
下一個情人節是多久 發布:2025-05-17 16:49:22 瀏覽:374
盆景用哪個軟體 發布:2025-05-17 16:44:24 瀏覽:937
耶羅玫瑰多肉 發布:2025-05-17 16:43:35 瀏覽:180
關於七夕的照片 發布:2025-05-17 16:42:49 瀏覽:884
諸葛亮武陵仙君七夕會返場嗎 發布:2025-05-17 16:37:33 瀏覽: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