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與禪宗
Ⅰ 我信佛,想知道有哪些佛教勝地值得去!(國內)
濟南千佛山,靈岩寺
Ⅱ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哪些東西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簡介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自然養生、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農家、農民起義、鋤頭;皇宮官府、宮庭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義、禮、智、信;四書:《中庸》《大學》《孟子》《論語》)
2.道家(老子、莊子、列子;思想:道德,無為、逍遙;《南華經》《道德經》
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愛、非攻、舉賢、節儉)
4.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思想:君主集權,以法治國)
5.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桓團《公孫龍子》)
6.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縱橫家(鬼穀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8.雜家(呂不韋《呂氏春秋》)
9.小說家(虞初《虞初周說》)
10.兵家(孫臏《孫臏兵法》孫武《孫子兵法》、吳起、尉繚、魏無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自此書。強調作戰前一定要做好准備)
11.醫家(扁鵲、淳於意、張仲景、華佗、孫思邈、王冰、張從正、朱震亨、李時珍、張景岳)
琴棋書畫
明代&
笛子、二胡、古箏、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傳統文學
主要是指詩詞曲賦。
《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傳統節日
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花神節)、上巳節(女兒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中華詩詞
古詩、律詩、絕句、近體詩、無題詩、自度曲(詞)、傳統詩詞等。(可歸類於傳統文學)
中國戲劇
京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1]、二人轉、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臉譜。
中國傳統文化之崑曲
中國建築
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故宮
……
漢字漢語
漢字、漢語、對聯、謎語(燈謎)、歇後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打油詩等……
傳統中醫
中醫、中葯、《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
宗教哲學
佛、道、儒、陰陽、五行、羅盤、八卦、司南、法寶、禪宗、佛教、觀音,太上老君;燒香、拜佛、蠟燭。
民間工藝
潮綉、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面人、麵塑、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鳳眼、千層底、檐、鷲。
中華武術
太極拳、詠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峨嵋、崆峒、昆侖、點蒼、華山、青城、嵩山。
地域文化
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鄉、塞北嶺南、大漠風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天府之國、大西北、桂林山水、天涯海角、中原文化、巴陵文化……
民風民俗
禮節、婚嫁(紅娘、月老)、喪葬(孝服、紙錢)、祭祀(祖);門神、年畫、鞭炮、湯圓、餃子。
中國傳統文化
衣冠服飾
始於黃帝,備於堯舜,各朝代形制不同的古裝、到現代的漢服、受其他民族影響的中山裝、唐裝、旗袍,各少數民族服飾、各類傳統及現代的佩飾、鞋、帽等。
漢民族服
四大雅戲
花鳥魚蟲,梅蘭竹菊牡丹、梅花、桂花、蓮花、茶花 、蘭花、杜鵑、菊花、月季、月季,鳥籠、鸚鵡、八哥,金魚,蛐蛐。
動物植物
龍、鳳、狼、麒麟、虎、豹、鶴、龜、大熊貓...;梅蘭竹菊:梅花,蘭花,竹子,菊花。松、柏。
古玩器物
玉(玉佩、玉雕……)金銀器、瓷器、紅木傢俱、景泰藍、中國漆器、彩陶、紫砂器、蠟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寶劍、十八般兵器等)、青銅器、古玩(銅錢等)、鼎、金元寶、如意、燭台、紅燈籠(宮燈、紗燈)、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芭蕉扇、桃花扇、裹腳布。
飲食廚藝
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道;酒文化、中國菜、八大菜系(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徽)、餃子、湯圓、團圓飯、年夜飯、年糕、中秋月餅、筷子;魚翅、熊掌、海參、鮑魚……
傳說神話
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後羿射日、嫦娥奔月、誇父逐日、精衛填海、七仙女與董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神妖鬼怪
神仙、妖怪、鬼怪、玉帝、閻羅王、黑白無常、孟婆、奈何橋···
傳統音樂
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
傳統音樂是中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相反,學堂樂歌、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樂形態特徵借鑒了西方音樂,故不是傳統音樂。
傳統音樂的劃分最早見於中國音樂研究所編寫的《民族音樂概論》,分為五大類: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但大多院校在教學中把歌舞音樂並入民歌,於是就變成四大類:民歌、民族器樂、曲藝(即「說唱」)音樂、戲曲音樂。
實際上,「民族音樂」、「傳統音樂」和「民間音樂」又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民族音樂」包括傳統音樂和新音樂;而「民間音樂」只是傳統音樂的一個類別。且中國的民族音樂是非常豐富的,除了民間音樂,還包括宮廷音樂、宗教音樂和文人音樂。
杜亞雄先生則將中國傳統音樂分類如下: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其中民間音樂包括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文人音樂包括古琴音樂、詩詞吟誦調、文人自度曲;宗教音樂包括佛教音樂、道教音樂、基督教音樂、伊斯蘭教音樂、薩滿教及其它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包括祭祀樂、朝會樂、喜迎及巡禮樂、宴樂。
「戲曲」
戲曲「四大聲腔」
四聲腔,展輝煌,對戲曲,有影響;
崑山腔,經改良,藝術上,有開創。
弋陽腔,節奏強,加滾白,調高亢;
梆子腔,聲響亮,花苦音,巧用上。
皮黃腔,二合一,稱二黃,和西皮;
西皮剛,二黃抑,後發展,成京劇。
聲腔中以崑山腔、弋陽腔、梆子腔、皮黃腔為典型。
中國對聯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對聯起源秦朝,古時稱為桃符。關於中國最早的楹聯,譚蟬雪先生在《文史知識》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國最早的楹帖出現在唐代。
時間跨度為先秦、兩漢至南北朝。在中國古詩文中,很早就出現了一些比較整齊的對偶句。流傳至今的幾篇上古歌謠已見其濫觴。如「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類。至先秦兩漢,對偶句更是屢見不鮮。《易經》卦爻辭中已有一些對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視,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於天,後入於地。」(《明夷》卦「上六」)《易傳》中對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見,如:「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系辭下傳》)、「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則各從其類也。」
律偶,格律詩中的對偶句。這種詩體又稱近體詩,正式形成於唐代,但其溯源,則始於魏晉。曹魏時,李登作《聲類》十卷,呂靜作《韻集》五卷,分出清、濁音和宮、商、角、徵、羽諸聲。另外,孫炎作《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創始人。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禪宗文化、少林武術、飲食文化、孝賢文化、慈善文化[2]、中醫文化[3]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名山大川
中國五嶽:華山、恆山、衡山、嵩山、泰山。[4]
道教四大名山:青城山、龍虎山、武當山、齊雲山。
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長江、黃河、珠江、黑龍江、松花江、遼河、海河…
Ⅲ 中國的圖騰有哪些
中國古代的圖騰大致有以下這些:
【麒麟獻瑞】
麒麟——中國民眾生活中永遠的吉祥物
麒麟,亦作「騏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井居四靈之首位。《禮記•禮運》有「出土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椰」(「椰」同「菽」,沼澤)。在中國眾多的民間傳說中,關於麒麟有故事雖然並不是很多,但其在民眾生活中部實實在在地無處不體現出它特有的珍貴和靈異。
【龍生九子】
老大:贔屓(bi xi):喜負重,多放於神功聖德碑下。
老二:螭吻:眼力好,多放於屋頂。
老三:浦牢:嗓門大,多放於鍾頂上。
老四:狴犴(bi an):性情兇猛異常,面部猙獰可怕,多放於牢獄大門之上。(還有的說,此物名叫椒圖,放於百姓門上,口中叼有門環,用來敲門。)
老五:饕餮(tao tie):飯量巨大,據說可吞海吞鯨,放於鍋蓋上。
老六:[蟲八][蟲夏](pa xia):水性非常好,修橋之時,放於橋頭或橋身。
老七:睚眥(ya zi)非常兇殘,好吃肉喝血,多放於刑場之上。
老八:狻倪:古代傳說中能食虎豹的猛獸,為百獸之王。
老九:螭首:嘴大,肚子里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於作為建築物的排水口
【天中辟邪】
圖案:鍾馗、蝙蝠。
解題:鍾馗,傳說故事人物。相傳唐明皇於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啖之。大鬼自稱名鍾馗,生前曾應武舉未中,死後決心消滅天下妖孽。明皇醒後,命畫工吳道子繪成圖象(見沈括《夢溪筆談》)。舊俗端午節多懸鍾馗之鍾,謂能打鬼和驅除邪祟。天中,即天中節。《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端午,也作端五。陰歷五月初五日,民間節日。辟邪,祛除邪祟,又指古代傳說的神獸,似獅而帶翼。古代織物、軍旗、帶鉤、印紐等常繪之。南朝陵墓用作鎮墓獸石。皆驅災去邪之意!!
【一琴一鶴】
圖案:七弦琴,弦琴」。見於周、成於漢。鶴,亦稱「仙鶴」。羽毛雪白,頸背和翼部分呈黑色,頭頂有紅色肉冠。體態瀟灑優雅。《宋史•趙●傳》載神宗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冀其為政簡易,如其行裝也。後人用「一琴一鶴」稱頌為官刑清政簡、廉正不阿。也用以稱頌品德高尚者
【鶴鹿同春】
圖案:桐、鶴、鹿。
解題:桐,梧桐樹,落葉喬木。樹干平滑挺直。桐木是制樂器的好材料。桐與「同」同音。「同春」,象春天一樣美好。「鶴」、「鹿」都是瑞獸。隱喻「祿」、「壽」。「鶴鹿同春」祝頌長壽之詞。
【馬上平安】
圖案:信使騎馬賓士送家書。
解題:「馬上」,匆促之意也。唐詩有「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據《名臣言行錄》記載:「胡安定讀書泰山,十年不歸,得家書,見平安二字,即投澗中,不復展讀。」
「馬上平安」圖案,也叫「馬報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行人,久未得書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慮之情。此圖表達時人對親人或親朋之良好祝願
【麒麟送子】
圖案:童子手持蓮花、如意,騎在麒麟上。
解題:麒麟,傳說中的神獸,如龍、鳳、龜稱為「四靈」。象徵吉祥和瑞。據《聖跡圖》載:「孔子生,見麟吐玉書」。故「麒麟送子」,意指聖明之世,麒麟送來的童子,長大後乃經世良材、輔國賢臣也。
民間年畫也畫仙女抱一男孩騎於麒麟背上,謂「天仙送子」。麒麟與玉書、如意組成圖案謂「麒麟祥瑞」、「麒麟如意]
【狀元及第】
圖案:戴冠童子手持如意騎龍上。
解題:冠,帽子也,冠與「官」同音。童子戴冠,長輩期望孩子長大有出息,科舉成功,高中狀元屯。騎龍,如同鯉魚跳龍門而成龍一般,出人頭地也。「狀元及第」,即考中且高踞榜首。一年一度廷試,萬中取一,自是了不起的大事,故有「天上麒麟子,人間狀元郎」
【嫦娥奔月】
嫦娥飄向月宮。
解題:嫦娥,神話中後羿之妻。後羿從西王母處得到不死之葯,嫦娥偷吃後,遂奔月宮。這個動人的傳說,一時肢炙人口。「嫦娥奔月」,象徵對美好的追求。故人們畫作吉祥圖畫,以寄望焉。
【連生貴子】
蓮花、桂花、也有以蓮花、笙和兒童組成
解題:蓮與「連」、桂與「貴」、笙與「生」同音。早在唐代銅官窯瓷器的紋飾中,就可以見到「連生貴子」的吉祥圖案。蓮蓬寓意連生,桂花寓意貴
【年年有餘】
圖案:爆竹、民間玩具,魚或兒童抱鯉魚。
解題:用爆竹,民間玩具等寓意年節的到來。「魚」與「余」同音,比喻生活富裕,到年節之時,家境殷實。這表達了古代人們追求年年幸福富裕生活的良好願望。在中國,無論城鄉,把這願望形之於圖畫的習慣,至今未頹。過新年的時候,家家掛一張兒童抱鯉魚的年畫,既表達歡慶之情,又圖來年吉利。
【和合二聖】
圖案:和合神即萬回。《太平廣記》言萬回僅一人。「和」、「合」為二神,始於清雍正十一年(公元一七三三年)、封天台山寒山大士為「和聖」、拾得大士的「合聖」。
解題: 民間年畫常繪二聖,一持荷花,一捧圓盒,盒內盛滿珠寶,並飛出一串蝙蝠,寓意財富無窮盡。荷、盒與「和合」同音,多比喻夫妻和諧,魚水相得。「和合二聖」,寓意夫妻和睦、則福祿無窮,所謂「家和萬事興」者也。
【三星高照】
圖案:壽星老人、鹿、蝙蝠、蟠桃。
解題:三星,即指福、祿、壽三星。
鹿,偶蹄類鹿科哺乳動物,種類很多,在吉祥圖案中多指梅花鹿。「鹿」與「祿」同音。祿,古代稱官吏的薪給為俸祿,寓財富。蟠桃,泛指西王母所居處之仙桃。《山海經》載:「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漢武帝內傳》略雲:「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以仙桃四顆與帝。」相傳西王母壽辰常舉行蟠桃盛會,各方神仙群往祝壽。所以蟠桃又稱壽桃。「三星高照」寓意幸福、富裕、長壽
【白頭偕老】
主題:月季花、壽石、白頭翁
圖案:月季花、壽石、白頭翁。解題:「長春白頭」,對和諧幸福的家庭生活、夫妻相敬如賓,同偕白首的頌詞
【福從天降】
主題:童子仰望飛來的蝙蝠
圖案:童子仰望飛來的蝙蝠。
解題:翹盼,急切盼望。「翹盼福音」又叫「福從天降」。表示盼望獲得好消息。
【九陽啟泰】
解題:九陽指日。《楚辭•遠游》:「朝濯發於湯谷兮,夕●餘身兮九陽。」這里「陽」諧音「羊」。九,泛指多數或多次。啟泰即開泰。寓意走運,好兆頭。「羊」古「祥」字,羊喻「祥」。九羊,吉祥如意之事,數不勝數,連綿不盡。「松」,四季長青,象徵長壽。「竹」與「祝」同音,喻祝福。「梅」與「眉」同音,暗含「喜上眉梢」意也。「九陽啟泰」寓意福星高照,百事順遂。又稱「九陽開泰」
主題:納福迎祥
【劉海戲撒錢】
主題:劉海蟾、古錢
圖案:劉海蟾、古錢。
解題:劉海蟾,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名操,字宗成,五代時燕山人。一說名哲,字元英,後梁廣陵人。事燕主劉守光為相,好黃老之學。後受仙人點悟,棄官隱修於華山、終南山,果然得道成仙。元世祖時封為「明悟弘道真君。」「劉海灑錢」寓意放棄功名利祿,淡泊修行。中國民間流傳有「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的說法,贊揚糞土金錢的人的品格
【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圖是南宋禪宗常表現的題材。布袋和尚為五代後梁時僧人,世傳為彌勒菩薩之應化身。此圖中的布袋和尚為半身像,雙手捧腹,作開口大笑狀。頭部造型准確傳神,富有強烈的感染力,衣褶的幾筆濃墨,又顯出禪宗的隨意與自由
【武財神趙公明】
財神有文財神和武財神之區分。當今道教宮觀中的財神神像,多為黑面濃須,騎黑虎,一手執銀鞭,一手持元寶,全副戎裝。該財神像當為武財神,即趙公元帥像!明代小說《封神演義》有姜子牙封神一節,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乙龍虎玄壇真君,率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統管人世間一切金銀財寶
武財神關公
關羽是眾多財神中以剛毅耿介著稱的一個。他的故事可說是家喻戶曉,非但錢財沾不上邊,甚至曾經掛印封金,有點棄財寶如敝屣的反財富傾向,雖然性格上不像是管財的財神,但關公的形象深受大眾喜愛,尤其他在小說和各種傳說故事裡表現出的忠肝義膽,也是一般人對於工作夥伴、合作對象的要求。因此許多生意人不但把神關公看作是管理錢財的神,也把他作為生意上監察誠信的守護神。\
【文財神】
文財神的由來--在所有財神當中,陶朱公范蠡大概是最具有財神氣質的一位。范蠡是春秋末期協助越王勾踐的名臣。在成功地滅吳雪恥之後,他毅然地離開了可共患難不可同安樂的勾踐,隱名從商,先隱居在齊國,因為經營得當,而且正派從商,財富迅速累積。但後來又為逃避聲名之累而散盡家產,隨之到了陶國,自號陶朱公,很快又重新聚積起遠勝從前的財富,於是了史上最為有名的一大豪富。隨著年代的久遠和故事的傳奇性,范蠡被范蠡被後世奉為財神
【五子鬧彌勒】
圖案構成:五個童子與彌勒佛戲耍
含 義:彌勒佛,佛教大乘菩薩之一。一般指佛教寺院中胸腹袒露滿面笑容的胖和尚塑像,稱為彌勒。也有以傳說中的布袋和尚為彌勒菩薩化身。舊時民間瓷塑,五童子娃娃爬在彌勒佛身上嬉戲。家裡擺上一個,取意合家歡喜。
【壽星】
壽星又稱南極仙翁。古有二義:一指二十八宿中東方角(見《爾雅》);一指西宮的極老人星(見《史記》)。秦漢時,壽星即立祠祭奉,初為掌管國運之壽命長短,有「見則天下理安」之說。東漢以後,歷代皇朝將壽星視為主人間壽夭之神,列為國家祭典。近代奉祀之壽星形象,皆為高腦門,白發白須的老翁。端公戲里的壽星面具,也據此以高額長頭和白須飄逸為主要標志,創造出老壽星的
【鯉魚跳龍門】
傳統吉祥紋樣。龍門,在山西河津和陝西韓城之間,跨黃河兩岸,形如門闕。相傳夏禹治水時,在這里鑿山通流。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水險不通,魚鱉之屬莫能上。海江大魚薄集龍門下數千,上則為龍;不上者點額暴腮。」這可能就是跳龍門傳說的淵源。古時以「龍門」兩字,比喻名望大的人,誰如果得到他的援引,而增長了聲譽,就叫登龍門。唐李白《上韓荊州書》說:「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鯉為諸魚之長。形狀可愛,能神變,常飛躍江湖」。因此,鯉魚跳龍門,常作為古時平民通過科舉高升的比喻,紋飾即依此組成,在刺綉、剪紙、雕刻中常被廣泛應用,被作為幸運的象徵。
【馬上封侯】
圖案為一匹駿馬上騎著一隻猴。「猴」與...馬上封候,馬有生旺的作用,有捷足先登,馬到成功之效,而馬上騎只猴,則意味著馬上就能加官進爵,步步高升,大吉大利。... 圖案為大猴背小猴者,稱輩輩(背)封猴(侯)。圖案是楓樹和一顆印的借喻封(楓)侯(猴)掛印、猴子或蜜蜂和猴子抱印借喻封(蜂)候(猴)抱印。
【獨占鰲頭】
鰲是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唐宋時期,宮殿台階正中石板上雕有龍和鱉的圖象。凡科舉中考的進士要在宮殿台階下迎榜。按規定第一名狀元要站在鰲頭那裡,因此稱考中狀元為「獨占鰲頭」
【功名富貴】
雄雞即公雞。形體高大英武,雄赳赳頗有氣概。李賀名句:「雄雞一唱天下白。」雞鳴將旦,光明到來。「公」與「功」,「鳴」與「名」同音喻功名。牡丹,雄雞組成圖案叫「功名富貴」,寓意仕途康莊,富貴*人而來。
【一品清廉】
一品,古代最高官階名稱。《國語•周語》:「外官不過九品」。皇帝以下文武百官共分九級,是為九品;一品指最高一級。蓮,荷花也。《爾雅•釋草》:「荷,芙渠……其實蓮。」蓮與荷常混用。古來贊美荷花之詩文甚多。宋周敦頤《愛蓮說》之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至今膾炙人口。「蓮」與「廉」同音,「一品清廉」寓意居高位而不貪,公正廉潔,這是舊時老百姓對清官的贊頌之詞。
【五毒圖】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這是一種辟邪巫術遺俗。民間又在衣飾上綉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
【四靈圖】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最初是指天空中的四個星宿,代表四個方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吉祥動物形象,其中,「青龍」又稱蒼龍,是東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朱雀」指鳳凰,為南方之神;「玄武」是龜蛇的合體,是長壽的象徵,為北方之神。它們代表著四方平安,更寓意了盛世太平,國家繁榮。
也有表現士人崇高氣節、峻潔人品之類的題材,素為民間所喜尚:
(1)「傲霜秋菊」,即以獨窠或兩窠菊花為圖案。菊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秋霜之時著花,正值萬花凋零之時,更顯出其耐寒傲霜之凜然風骨。1925年福建福州宋墓即出土有織綉為菊花紋樣的婦女服飾。明清頗為時興。
(2)「露根蘭」亦稱「根草」。以露根之「蘭花」構成圖案。宋末詩人、畫家鄭思肖(號所南),剛介有志操,篤於忠義,宋亡之後隱居吳下,與朝客交往,坐必南向,以示不忘故土。平生善畫墨蘭,入元之後畫蘭,疏花簡葉必露根,謂:「土為番人所奪,忍著耶?」『元朝官吏有求他畫蘭者,答之以「頭可斷蘭不可得」之語,後人感佩其高風貞節,亦多以「露根蘭」為飾。
(3)「冰雪梅花」,於縱橫交錯之冰紋上,分布盛開之梅花。梅花於早春開花,能耐嚴寒、傲霜雪,故被視為堅貞、高潔的象徵。表現方法及吉祥寓意亦有多種:其一,如橫斜虯干萌發新枝,寓意為「萬世不無」;其二,「梅花」與「竹葉」組合成圖案,寓意為「青梅竹馬」;其三,加上「蒼松」、「青竹」,寓意經得起風饕雪虐的「歲寒三友」;其四,「梅花」之花瓣為五,寓意「五福」;即「福、祿、壽、喜、財」;其五,加上「冰紋」,寓意為「冰清玉潔」;其六,「梅花」枝上立一「喜鵲」,寓意「喜上梅(楣)梢」,即謂有喜事臨門,因「門楣」即家門之意。
(4)「忍冬」亦稱「金銀花」。藤生枝蔓形植物,多於三月間開花,花色黃白,因不畏嚴寒,故名「忍冬」。磁州窯器物以此作邊飾者甚夥。
(5)「國色天香」,即牡丹花。為中國特有之花卉、古代被尊為「花中之王」,有「國色天香」之譽。因其花型端莊艷麗、儀態萬方,被視為雍容華貴的象徵。牡丹折枝、纏枝是磁州窯最主要的紋飾之一。
(6)「歲寒三友」,亦稱「三友會」。以松、竹、梅三種耐寒植物構成圖案,寓意為歷經考驗、生性貞靜堅韌。《金瓶梅》中李瓶兒便戴著一把「金累絲松竹梅歲寒三友梳背兒」;清衛傑《蠶桑萃編》即列有「三友會」之名目。宋代以來,此吉祥圖案備受人的喜愛。
(7)四君子以「梅、蘭、竹、菊」四種花卉構成圖案,寓意為品德峻潔高尚。明清時期頗為盛行。
在現代社會,各種的樣的吉祥物,徽標,徽章等也可以看做現代意義上的圖騰。
Ⅳ 請問有一個關於蘭花和禪宗的故事是出自哪裡拜託了~
禪宗史上,有位知名的晉迨禪師。他有一個愛好,就是養植蘭花。在他住持的禪院里,人們到處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蘭花,品種繁多。香客遊人來到寺院聽法禮佛,看到滿架的蘭花暗香四溢,清幽甘暢,都不由得贊嘆不已。也由此,人們將喜愛蘭花的晉迨禪師叫作「蘭花和尚」。
某日,晉迨禪師應邀去寺院外講經說法。行前,他將一位弟子叫到跟前,對弟子說,我去講法,天黑才回來,你要替我好好照看這些蘭花,記住給它們澆水。
弟子知道禪師鍾愛蘭花,因而在他走後看護得很仔細,在給蘭花澆水時更是分外小心。真是怕處有鬼,越是小心就越是出差錯。他一個不留意,腳下一絆,竟將一個蘭花架子撞倒,整架的蘭花轟然一聲倒地,瓦盆破碎,花葉零落。看著一地的殘花爛泥,小沙彌嚇壞了,不知如何是好。晉迨禪師的其他弟子看到了,過來幫他收拾,並對這位弟子說,等天黑師父回來,你就照實認錯吧,師父是不會責難你的。
晚上,晉迨禪師回到了寺院,弟子向師父報告了白天發生的事情,他想師父知道心愛之物被毀,一定會生氣惱怒的,因此他請求師父懲罰自己。晉迨禪師聽後只是平靜地笑笑說,你既然不是故意的,又知道了東西被毀不是一件好事情,以後自會用心做事,我還怪你什麼?我的確喜歡蘭花,視蘭花為朋友。但我種植蘭花的目的是為了香花供佛,美化寺院和大眾心境,不是為了生氣煩惱的啊。世事無常,轉瞬即逝,沒有什麼東西是不滅不壞的,我怎會執著於心愛的東西而不知割捨?這可不是咱們的禪門家風呵!
弟子聽了禪師的一番教導,霍然有悟,更加勤於修持,終於也在佛學上有所成就。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世上的任何東西,無論我們認為美好或是醜陋,喜歡還是不喜歡,都是有生有滅,不會永存的。所以不應拘泥於事物的外相,而應隨緣安心。這不但是一個禪者應有的風度,即便是普通的人,也應知道順應事物的變化,不讓外在事物改變內心世界的平靜。
Ⅳ 關於鄭板橋的故事
1、以怪出名
鄭板橋的「怪」,頗有點濟公活佛的味道,「怪」中總含幾分真誠,幾分幽默,幾分酸辣。每當他看到貪官奸民被遊街示眾時,便畫一幅梅蘭竹石,掛在犯人身上作為圍屏,以此吸引觀眾,藉以警世醒民。
2、頗有罵名
鄭板橋無官一身輕,再回到揚州賣字畫,身價已與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頗有可觀。但他最厭惡那些附儒風雅的暴發戶,就像揚州一些腦滿腸肥的鹽商之類,縱出高價,他也不加理會。
高興時馬上動筆,不高興時,不允還要罵人。他這種怪脾氣,自難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為朋友作畫時,他特地題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終日作字作畫,不得休息,便要罵人。三日不動筆,又想一幅紙來,以舒其沉悶之氣,此亦吾曹之賤相也。索我畫,偏不畫,不索我畫,偏要畫,極是不可解處。然解人於此,但笑而聽之。」
3、個人潤例
鄭板橋賣畫,不像歷來文人畫家那樣猶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經邁進市場,索性大大方方的。他制定《板橋潤格》,成為中國畫家明碼標價賣畫的第一人。「大幅6兩,中幅4兩,小幅2兩,條幅對聯1兩,扇子斗方5錢。
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體倦,亦不能陪諸君作無益語言也。」還在最後附了一首詩:「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
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諸板橋,轉覺其俗得分外可愛,正因他是出於率真。
4、好吃狗肉
板橋定潤格,規定凡求其書畫者,應先付定金,並作潤例,頗為風趣。當時,許多豪門巨紳,廳堂點綴,常以得到板橋書畫為榮。但板橋不慕名利,不畏權勢,生平最不喜為那些官宦劣紳們作書畫,這在他老人家的潤格里是不便聲明的。
有一次,一幫豪紳為得其書畫,運用計謀,設下陷阱。他們了解到板橋愛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遊的必經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鍋香噴噴的狗肉,待板橋經過時;主人「笑臉相迎,並以狗肉好酒相待。」
板橋不疑,開懷暢飲,連贊酒美餚不止。飯罷,主人端出文房四寶,言請大人留聯以作紀念。板橋深覺今有口福,便立刻應諾,隨即起身提筆,並詢問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
書畢,盡興而歸。後來,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發現自己的書畫作品掛在那裡,方知自己受騙,十分後悔,自己嘴饞不已。
5、狀元外交家
清同治七年戊辰科狀元洪鈞,是個外交上的傳奇人物,又是知名學者,他的政治生涯大多是與外國人打交道,他的私人生活又與當時名妓賽金花連在一起。所以其名氣是和外交、洋人、才華、風流交織成一體的。洪鈞曾任翰林院修撰,兵部侍郎。
光緒登基後,器重他的才學,晉升內閣學士。這期間其母病故,回家服喪,按例應當三年,但由於外交的急需,三月便返朝,受命為德、俄、奧、荷四國特命公使。在服喪時洪結識了紅遍蘇州的名妓賽金花,兩人初會便情意綢繆,不久便結連理。
洪接到出使的密令後,便攜新婚妻子赴任,洪精通德、俄文,才華出人,再加上高貴典雅的賽金花做點綴,那些外交界的老手幾乎都為之驚嘆、折服,盡管賽金花比洪小三十二歲,但二人感情很好,可是好景不長,在洪回國後的第三年,就一病不起,將年僅二十四歲的賽金花留在了人間。
Ⅵ 請問牡丹、蘭花、梅花、竹子、荷花各有什麼寓意
牡丹——
牡丹配荷花、瓶子,寓意「富貴和平」。
瓶子里插牡丹,寓意「富貴平安」。
蝴蝶在牡丹之上翩翩起舞,寓意「捷報富貴」。
牡丹配水仙,寓意「先富貴」。
牡丹配纏枝連選,寓意「連連富貴」。
正萬字紋飾,加一枝牡丹化,寓意「富貴萬年」。
牡丹配靈芝、竹子,寓意「靈祝富貴」。
牡丹配藤蘿,寓意「富貴勝遠」。
牡丹配秋海棠,寓意「富貴滿堂」。
在正萬字上系一條帶子,再配牡丹,寓意「富貴萬代」。
牡丹配盤長,寓意「富貴綿長」。
牡丹配月季花,寓意「富貴長春」。
牡丹配天竺,寓意「天祝富貴」。
牡丹配石榴,寓意「富貴多子」。
牡丹配石榴、佛手、桃子,寓意「富貴三多」。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壽。石榴象徵多子,佛手象徵多福,桃子象徵多壽。
牡丹配桂圓,寓意「富貴姻緣」。
牡丹上落著一隻白頭翁,寓意「富貴白頭」,也就是「富貴到老」之意。
牡丹配芙蓉花,寓意「榮華富貴」。
牡丹配雙喜字,寓意「富貴雙喜」。
牡丹配蝴蝶、蓮花,寓意「接連富貴」。即「不斷富貴」。
牡丹配八吉祥,寓意「富貴吉祥」。八 吉祥亦稱八寶,即、海螺、傘、華蓋、花、罐、魚、盤長。牡丹配桃子,或牡丹配菊花,或牡丹配長圓壽字,或牡丹配菊花、壽石,均寓意「富貴壽考」。
牡丹配蝙蝠盤長,寓意「富貴福長」。
牡丹配勾蓮、蝙蝠,寓意「連祝富貴」。
牡丹、燕子、竹子,寓意「宴祝富貴」。
牡丹、雙鶴,寓意「雙鶴富貴」。
牡丹、大象,寓意「富貴有象」。
牡丹、靈芝、水仙,寓意「靈仙富貴」。
團壽字的周圍有正萬字和牡丹,寓意「富貴萬壽」。
牡丹、蓮花、菊花、梅花、雜寶,寓意「四季進寶」。
牡丹、牽牛花,寓意「富貴千秋」。
牡丹、團壽字、大象,寓意「富貴壽有象」。
牡丹、菊花、蝴蝶,寓意「捷報富貴壽」。
折枝牡丹、勾蓮、石竹子花,寓意「連祝富貴」。
牡丹、靈芝、水仙、長壽字、竹子,寓意「靈仙祝富貴長壽」。
牡丹、蝴蝶、壽桃、石榴、佛手,寓意「捷報富貴三多」。
牡丹、蝙蝠、桃子、如意,寓意「富貴福壽如意」。
牡丹、蓮花、石榴、菊花,寓意「富貴連壽多子」。
牡丹配壽桃、蝙蝠、盤長,寓意「富貴福壽綿長」。
牡丹、蝴蝶、蓮花、壽桃、石榴、佛手,寓意「捷報連富貴三多」。
牡丹、如意,如意頭上有古錢、折枝桃、石榴、蝴蝶、菊花,寓意「捷報富貴多壽多子如意」。
牡丹配金魚,寓意「富貴有餘」。
牡丹、不斷頭的萬字、石竹子,寓意「祝永遠富貴」。
牡丹配菊花、荷花,寓意「富貴壽和平」。
牡丹配蝙蝠、壽桃、如意、古錢,寓意「富貴福壽如意在眼前」。
牡丹配水浪、盤長,寓意「富貴象海水一樣源遠流長」。
牡丹配蓮花、蝴蝶、彩雲、菊花、海棠,和一雙從天空飛來欲落的蝙蝠,寓意「捷報富連福壽滿堂從天來」。
牡丹配菊花、蓮花、月季花,寓意「富貴連壽長春」。
牡丹配蓮花、海棠,寓意「連富貴滿堂」。
牡丹配荷花、芙蓉,寓意「榮華富貴平和」。
牡丹配菊花、蓮花、蝴蝶,寓意「捷報富貴連壽」。
牡丹配菊花、荷花、盒子,寓意「富貴壽和合二喜」。
牡丹配萬字、帶子、盤長、蝴蝶,寓意「捷報富貴萬代綿長」。
牡丹配蓮花、壽桃、佛手、石榴、蝴蝶、菊花,寓意「捷報富貴壽連三多」。
牡丹配荷花、石榴、佛手、蝴蝶,寓意「報捷富貴和平多子多福」。
牡丹配天竺、靈芝、水仙、壽桃、石榴、佛手,寓意「靈仙祝富貴三多」。
牡丹、盤長、壽桃、石榴、佛手,寓意「富貴三多綿長」。
牡丹、磬、魚、盤長,寓意「慶富貴有餘綿長」。
蘭花——
蘭花為「美好」、「高潔」、「純朴」、「賢德」、「賢貞」、「俊雅」之類的象徵,因為蘭花品質高潔,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稱。
常與菊花、水仙、菖蒲合稱為「花中四雅」,又與梅花、竹子、菊花並稱為「四君子」.
梅花——
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
竹子——
象徵「氣節」
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貧賤不移
另外可象徵堅貞
竹,秀逸有神韻,纖細柔美,長青不敗,象徵青春永駐,年輕;春天(春山)竹子瀟灑挺拔、清麗俊逸,翩翩君子風度;竹子空心,象徵謙虛。品格虛心能自持,竹的特質彎而不折,折而不斷,象徵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凌雲有意、強項風雪、偃而猶起,竹節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風亮節;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節,視為氣節的象徵。唐張九齡詠竹,稱「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和黃門盧侍郎詠竹》)。淡泊、清高、正直,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元楊載《題墨竹》:「風味既淡泊,顏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間,有此凌雲氣。」
荷花——
荷花在佛教中象徵著「不染」、清凈,有「不著不染」與「著而不染」兩種發生途徑。中唐以後,隨著佛教的變化、禪宗的興起,荷花「不染」的發生途徑呈現了從「隔」(「不著不染」)到「即」(「著而不染」)的總體態勢。到了宋代,理學家以儒解禪,對荷花的「不染」進行本體思考,指出「向上一路」,荷花成為士大夫人格象徵。此外,在中國文學中,「青泥蓮花」特指有才德的妓女,這是荷花佛教寓意在中國「向下一路」的發展。
Ⅶ 蘭花為什麼這樣香《空谷幽蘭》背後的故事
正如這本書的副題「尋找當代中國隱士」,《空谷幽蘭》是一本關於中國「尋隱之旅」的書。中國當代還有隱士嗎?如果有,他們身居何處?他們是哪些人?他們又為何而遠離塵世,遁跡山林?美國人比爾·波特(赤松居士),通過執著、艱苦的親身尋訪,讓我們看到,原來隱士並沒有絕跡,他們就像中國歷史上那些願意在山裡度過一生的隱者一樣,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墾荒,很少說話。他們多數僅僅因為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選擇隱居:夢、人生閱歷或者家庭的影響都讓他們獨自來到偏僻甚至深遠的地方生活、參禪。比爾用簡潔而優美的白描式文字為我們記錄了當代隱者們的精神圖畫,讓在紅塵當中打滾的我們飽餐煙霞,提醒我們對精神與生活中另一面的關注,提醒我們對長久從視野中消失乃至日漸被現代工商文明吞噬的山林的觀照。這毫無疑問是件很可貴的事情,因為它太稀有了。
《空谷幽蘭》一出版就風靡歐美,一譯成中文就香醉了與之有緣的華夏眾生。蘭花為什麼這樣香?三重因素、也可以說是三個層面的隱士,使得《空谷幽蘭》幽香飄拂。第一,是書中直接描寫的對象,即我們跟著作者一起所要結識的中國當代隱士;第二,是本書的作者比爾,這個正宗的美國人在尋找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個虔誠的信徒對「道」的不懈追求和一個嚮往中國文化的外國知識分子力求以一己之力向世人傳達一種文化之道的赤誠之心,同樣給了我們內心深處猛然一震;第三,是大家能隱隱感覺到存在,卻是躲藏在無形之處淺淺看著我們的一個倩影,這就是《空谷幽蘭》的譯者。
在眾多評論中,我只看到有一段文字提及《空谷幽蘭》的譯者,這篇文章說:「為本書增色的是,譯者明潔先生不僅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素養,有如同隱者一樣純凈、安寧的心靈,更有清風仙露一般清新、優美的文字」。評價准確極了!而且,我要更直接地說,譯者明潔本身,正是中國當代一個有著傳奇經歷、才華出眾的隱者,世之少見。
明潔原名董曉鸝,大連人,1993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德語系,畢業後在大學任教。1994年,明潔到河北柏林禪寺參加禪夏令營活動,在明潔從北南下的同時,還有一個從南面武漢北上而來的大學教師黃總舜,他是武漢大學一位著名的美學教授的碩士研究生。這次夏令營活動中,他們僅有過目光的一次交往,但神奇的是,第二年時令相似的一天,他們雙雙獨自一人,一個從南,一個從北,竟然再次出現在柏林禪寺。神奇的相遇,他們走到一起了,在這里,他們作出了一個讓世人大為驚詫的決定:辭職來到河北修行。此後,董曉鸝改名明潔,黃總舜改名明堯,兩人焚香素食,在河北虔心苦修十年。
同學相別近十年後,我到河北專程去看望明堯,在那裡,第一次見到明潔,不像蘇格拉底研究美、欣賞美、執著追求美而自身卻是金魚眼、高顴骨,明潔儼然是從畫中蓮花上走下來的觀音菩薩,美麗、沉靜、親切、高貴、悲憫、纖塵不染,淺淺淡淡中渙發出一種神秘和能量。這種印象是所有見到明潔的人共有認識。這也往往讓人想不通,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為什麼要「出家」呢?
明潔學習的是德文,但是她的文學功底非常深厚,她的文字清新、流暢、細膩、優美。近年來,除《空谷幽蘭》外,她還和「同修」明堯一起共同翻譯了《與生命相約》、《活得安詳》、《佛之心法》《正念的奇跡》、《生命的轉化與療救》、《步入解脫》、《切穿妄想的金剛石》、《呼吸!你活著》等。他們翻譯的法國一行禪師的《與生命相約》、《活得安詳》,在詩意、輕松的闡述中,告訴了人們生命的美好與庄嚴,告訴了人們應該怎樣對待生命與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除了理性的闡述外,還有一些易學易做、行之有效的「活得安祥」的方法,同樣慰藉了許多孤獨、流浪的心靈。此外,他們還共同編寫了大量佛學叢書,如《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以悟道為線索,精選了中國歷史上490位禪宗大德開悟見性的因緣故事,是目前介紹禪僧悟道方面最集中、最系統的一部禪宗史專著。他們編寫的很多著作成為佛學院的經典教材。
明潔、明堯是生活禪的推行者,在佛學界已有著極大的影響和極高的威望,但是,和我們這些「俗人」一起,他們從來沒有半點大師的架子,沒有半點格格不入,更沒有半點故弄玄虛。相反,為了活躍氣氛,明潔常常主持做些小游戲,如:黃昏時分,當你走進一個有窗戶的房子,透過窗戶,可以看到落日、飛行的飛機、鳧鳧吹煙,在這三個景物中,你最先看到的是什麼?然後,她會根據各人不同的答案,對大家進行一點小小的心理分析。輕輕鬆鬆中,她完成了一個佈道者的工作。
說起《空谷幽蘭》,我很幸運得之較早。幾年前,在明潔、明堯現在大隱隱於市的北京「三省堂」,我跟明潔說起想寫本關於中國名牌大學畢業、有著高學歷的出家人的群體的書,明潔幫我推薦了幾個地方和人物,然後又跟我說,有個叫赤松的美國人寫了本相似的書,可以先看看。這書就是《空谷幽蘭》,是2001年出版的明潔翻譯的簡譯本。她家裡也只有一本了,而且是她自己的保存本,但是怕我在書店買不到,她還是從書架上把書拿給我了。當我回家後打開書閱讀,看到明潔用的一個佛像小書簽還夾在上面,真的好感動!而在去年這個季節,又很欣喜地收到她寄來的新的《空谷幽蘭》全譯本及她的新著《花落無聲》。在接到散發著油墨香的新書後,我給她發了個信息,說那是我近一年來最幸福、最愉悅的時候。人生很神奇,回想起很多同學,經過一番拼搏,很多大有所成,如鳳凰衛視的竇文濤等等,我為他們非常高興,為他們感到自豪,但我同時也為明潔、明堯而深感喜悅,因為,如果說竇文濤這些同學是燈火閃爍的高樓、創造著一個時代的燦爛和輝煌的話,那麼,明潔、明堯則是這些高樓中間的空隙,這個空隙,能給人以天空。說到這里,想起了明潔發過來的一首詩:秋山恬淡雲從容,歸鴻嘹嚦入遠空;七弦彈罷音猶在,更得蟾光入夢中。
多年來,明潔一直有個想法,就是要用最虔誠的方式,一步一叩首,朝拜中國的佛教名山普陀山和九華山。這是她心中的一個夢。這個夢對她意味著什麼呢?這樣一個神仙般的女子,當她真的獨自一人叩拜在朝聖的路上時,曲折蜿蜒中又將發生些什麼,她又將聽到來自何處的聲音,看到哪些奇異的景色呢?
喜歡《空谷幽蘭》這本書的人太多了,推薦它的人也越來越多。用「《空谷幽蘭》、書」網路一下,有文章308000篇;搜索「空谷幽蘭」,有751000篇。
正如這本書的副題「尋找當代中國隱士」,《空谷幽蘭》是一本關於中國「尋隱之旅」的書。中國當代還有隱士嗎?如果有,他們身居何處?他們是哪些人?他們又為何而遠離塵世,遁跡山林?美國人比爾•波特(赤松居士),通過執著、艱苦的親身尋訪,讓我們看到,原來隱士並沒有絕跡,他們就像中國歷史上那些願意在山裡度過一生的隱者一樣,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墾荒,很少說話。他們多數僅僅因為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選擇隱居:夢、人生閱歷或者家庭的影響都讓他們獨自來到偏僻甚至深遠的地方生活、參禪。比爾用簡潔而優美的白描式文字為我們記錄了當代隱者們的精神圖畫,讓在紅塵當中打滾的我們飽餐煙霞,提醒我們對精神與生活中另一面的關注,提醒我們對長久從視野中消失乃至日漸被現代工商文明吞噬的山林的觀照。這毫無疑問是件很可貴的事情,因為它太稀有了。
《空谷幽蘭》一出版就風靡歐美,一譯成中文就香醉了與之有緣的華夏眾生。蘭花為什麼這樣香?三重因素、也可以說是三個層面的隱士,使得《空谷幽蘭》幽香飄拂。第一,是書中直接描寫的對象,即我們跟著作者一起所要結識的中國當代隱士;第二,是本書的作者比爾,這個正宗的美國人在尋找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個虔誠的信徒對「道」的不懈追求和一個嚮往中國文化的外國知識分子力求以一己之力向世人傳達一種文化之道的赤誠之心,同樣給了我們內心深處猛然一震;第三,是大家能隱隱感覺到存在,卻是躲藏在無形之處淺淺看著我們的一個倩影,這就是《空谷幽蘭》的譯者。在眾多評論中,我只看到有一段文字提及《空谷幽蘭》的譯者,這篇文章說:「為本書增色的是,譯者明潔先生不僅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素養,有如同隱者一樣純凈、安寧的心靈,更有清風仙露一般清新、優美的文字」。評價准確極了!而且,我要更直接地說,譯者明潔本身,正是中國當代一個有著傳奇經歷、才華出眾的隱者,世之少見。
明潔原名董曉鸝,大連人,1993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德語系,畢業後在大學任教。1994年,明潔到河北柏林禪寺參加禪夏令營活動,在明潔從北南下的同時,還有一個從南面武漢北上而來的大學教師黃總舜,他是武漢大學一位著名的美學教授的碩士研究生。這次夏令營活動中,他們僅有過目光的一次交往,但神奇的是,第二年時令相似的一天,他們雙雙獨自一人,一個從南,一個從北,竟然再次出現在柏林禪寺。神奇的相遇,他們走到一起了,在這里,他們作出了一個讓世人大為驚詫的決定:辭職來到河北修行。此後,董曉鸝改名明潔,黃總舜改名明堯,兩人焚香素食,在河北虔心苦修十年。
同學相別近十年後,我到河北專程去看望明堯,在那裡,第一次見到明潔,不像蘇格拉底研究美、欣賞美、執著追求美而自身卻是金魚眼、高顴骨,明潔儼然是從畫中蓮花上走下來的觀音菩薩,美麗、沉靜、親切、高貴、悲憫、纖塵不染,淺淺淡淡中渙發出一種神秘和能量。這種印象是所有見到明潔的人共有認識。這也往往讓人想不通,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為什麼要「出家」呢?
明潔學習的是德文,但是她的文學功底非常深厚,她的文字清新、流暢、細膩、優美。近年來,除《空谷幽蘭》外,她還和「同修」明堯一起共同翻譯了《與生命相約》、《活得安詳》、《佛之心法》《正念的奇跡》、《生命的轉化與療救》、《步入解脫》、《切穿妄想的金剛石》、《呼吸!你活著》等。他們翻譯的法國一行禪師的《與生命相約》、《活得安詳》,在詩意、輕松的闡述中,告訴了人們生命的美好與庄嚴,告訴了人們應該怎樣對待生命與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除了理性的闡述外,還有一些易學易做、行之有效的「活得安祥」的方法,同樣慰藉了許多孤獨、流浪的心靈。此外,他們還共同編寫了大量佛學叢書,如《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以悟道為線索,精選了中國歷史上490位禪宗大德開悟見性的因緣故事,是目前介紹禪僧悟道方面最集中、最系統的一部禪宗史專著。他們編寫的很多著作成為佛學院的經典教材。
明潔、明堯是生活禪的推行者,在佛學界已有著極大的影響和極高的威望,但是,和我們這些「俗人」一起,他們從來沒有半點大師的架子,沒有半點格格不入,更沒有半點故弄玄虛。相反,為了活躍氣氛,明潔常常主持做些小游戲,如:黃昏時分,當你走進一個有窗戶的房子,透過窗戶,可以看到落日、飛行的飛機、鳧鳧吹煙,在這三個景物中,你最先看到的是什麼?然後,她會根據各人不同的答案,對大家進行一點小小的心理分析。輕輕鬆鬆中,她完成了一個佈道者的工作。
說起《空谷幽蘭》,我很幸運得之較早。幾年前,在明潔、明堯現在大隱隱於市的北京「三省堂」,我跟明潔說起想寫本關於中國名牌大學畢業、有著高學歷的出家人的群體的書,明潔幫我推薦了幾個地方和人物,然後又跟我說,有個叫赤松的美國人寫了本相似的書,可以先看看。這書就是《空谷幽蘭》,是2001年出版的明潔翻譯的簡譯本。她家裡也只有一本了,而且是她自己的保存本,但是怕我在書店買不到,她還是從書架上把書拿給我了。當我回家後打開書閱讀,看到明潔用的一個佛像小書簽還夾在上面,真的好感動!而在去年這個季節,又很欣喜地收到她寄來的新的《空谷幽蘭》全譯本及她的新著《花落無聲》。在接到散發著油墨香的新書後,我給她發了個信息,說那是我近一年來最幸福、最愉悅的時候。人生很神奇,回想起很多同學,經過一番拼搏,很多大有所成,如鳳凰衛視的竇文濤等等,我為他們非常高興,為他們感到自豪,但我同時也為明潔、明堯而深感喜悅,因為,如果說竇文濤這些同學是燈火閃爍的高樓、創造著一個時代的燦爛和輝煌的話,那麼,明潔、明堯則是這些高樓中間的空隙,這個空隙,能給人以天空。說到這里,想起了明潔發過來的一首詩:秋山恬淡雲從容,歸鴻嘹嚦入遠空;七弦彈罷音猶在,更得蟾光入夢中。
多年來,明潔一直有個想法,就是要用最虔誠的方式,一步一叩首,朝拜中國的佛教名山普陀山和九華山。這是她心中的一個夢。這個夢對她意味著什麼呢?這樣一個神仙般的女子,當她真的獨自一人叩拜在朝聖的路上時,曲折蜿蜒中又將發生些什麼,她又將聽到來自何處的聲音,看到哪些奇異的景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