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荷花間
⑴ 芙蓉向臉兩邊開是什麼意思
「芙蓉向臉兩邊開」意思是出水的荷花正朝著采蓮女的臉龐開放。
這一句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采蓮曲二首》中的第二首。
原文: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譯文:
采蓮女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出水的荷花正朝著采蓮女的臉龐開放。碧羅裙芙蓉面混雜在荷花池中難以辨認,聽到歌聲才發覺池中有人來采蓮。
(1)穿行荷花間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龍標時所做,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夏。有本事載,王昌齡任龍標尉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一次,王昌齡獨自一人在龍標城外遊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地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氣所吸引,遂作《采蓮曲》。
詩詞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並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詩的前兩句的描寫,讓人感覺到這些采蓮少女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後兩句寫的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生的一種人花難辨的感覺。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說女子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這里寫的是采蓮少女,置身蓮池,說荷葉與羅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風光」,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艷的風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艷麗如同出水的荷花。「芙蓉向臉兩邊開」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景: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象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
把這兩句聯成一體,讀者彷彿看到,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讓人感到,這些采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這描寫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實感。
第三小分句「亂入池中看不見」,緊承前兩句而來。亂入、雜入、混入之意。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體,難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細察時才勉強可辨;所以稍一錯神,采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一,忽然不見蹤影了。
這一句所寫的正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生的一種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覺,一種變幻莫測的驚奇與悵惘。這是通常所說「看花了眼」時常有的情形。然而,正當踟躕悵惘、望而不見之際,蓮塘中歌聲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見」的采蓮女子仍在這田田荷葉、艷艷荷花之中。
「始覺有人來」要和「聞歌」聯在一起體味。本已「不見」,忽而「聞歌」,方知「有人」;但人卻又仍然掩映於荷葉荷花之中,故雖聞歌而不見她們的身姿面影。
這一描寫,更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觀望者聞歌神馳、佇立凝望的情狀,而采蓮少女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歡樂情緒也洋溢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
直到最後,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為這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藉助動詞,展現采蓮女在荷塘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人花難辨,花人同類的生動畫面,表現出采蓮女天真浪漫、朝氣蓬勃的性格。
⑵ 「王昌齡」的《釆蓮曲》全詩是什麼意思
釋義:
其一:
像吳國美女越國嬌娘楚王妃嬪一樣美麗的采蓮女們,競相劃動采蓮船,湖水打濕了衣衫。來的時候蓮花把她們迎進河口,采完之後明月把她們送回江邊。
其二:
采蓮女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出水的荷花正朝著采蓮女的臉龐開放。碧羅裙芙蓉面混雜在荷花池中難以辨認,聽到歌聲才發覺池中有人來采蓮。
《采蓮曲二首》唐代:王昌齡
其一: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其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注釋:
1、采蓮曲:古曲名。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光,采蓮女勞動生活情態。
2、「吳姬」句:古時吳、越、楚三國(今長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蓮之戲,故此句謂采蓮女皆美麗動人,如吳越國色,似楚王妃嬪。
3、浦(pǔ)口:江湖會合處。浦,水濱。
4、羅裙:用細軟而有疏孔的絲織品製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顏色的衣料剪裁的。
5、芙蓉:指荷花。
6、看不見: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綠葉紅花,哪是少女的綠裙紅顏。
簡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屬陝西)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
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龍標時所做,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夏。有本事載,王昌齡任龍標尉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一次,王昌齡獨自一人在龍標城外遊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地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氣所吸引,遂作《采蓮曲》。
(2)穿行荷花間擴展閱讀:
這首詩寫采蓮姑娘之美,注意到了審美的藝術距離。詩人始終把蓮娃置於水鄉的本色風光——荷花荷葉之中,既和諧,又適度朦朧。若隱若顯,似幻似真。這種蘊藉、空靈之美更容易燃起人們的企慕、期待之心,召喚人們去熱烈地追求。
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但尺幅興波,層折起伏。由隱約能見,到「看」而「不見」,由目見到耳聞,到心有所覺,看、聞、覺分別訴之於目、耳、心,其情也逐漸走向縱深。
荷葉青翠,羅裙碧綠,用一「裁」字挽合。羅裙本來是巧手裁成,那亭亭荷蓋,卻也似乎是造化精心裁就。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字在這里又得到了妙用。
這里,羅裙向荷葉借到了鮮活的顏色,荷葉向羅裙借得了生動的風韻。芙蓉如何向臉而開?「開」字用得奇,也用得切。采蓮姑娘的粉紅色的笑靨不正像兩朵芙蓉在雙頰綻開嗎?這里,人有了芙蓉那樣明艷的容顏,花有了人那甜蜜的情思。人面芙蓉,羅裙荷葉,相映生輝。
⑶ 《采蓮曲》詩意
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注釋: 這首詩像一幅美妙的采蓮圖畫.一群采蓮的少女,她們的裙子綠得像荷葉一樣,紅潤的臉頰與盛開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雜使人難以分清,歌聲由池中傳來,才知道她們穿行在荷花叢中采蓮呢!這首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並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全詩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
采蓮曲
唐-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
荷花深處小舟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
碧玉搔頭落水中.
白居易的《采蓮曲》則專在借荷寫情上下了功夫:「詩中的重點已經不是艷麗的荷花,而是采蓮女遇到心上人,想說又不好意思說,只能用碧玉簪搔頭的動作來掩飾自己紛亂的心情.仔細吟誦,真彷彿在密密匝匝的荷花叢中,聽到了碧玉發簪的落水聲.短短四句,竟然寫出了微風盪荷,采蓮船行,蓮女情思,玉簪落水,真可謂詩情畫意盡在其中了.
⑷ 荷花鄉游荷花盪
圖文/愉佚老慵
荷花鄉游荷花盪,百里荷花萬里香。這是金湖籍歌手宗義博演唱的《荷花鄉》里的一句歌詞。歌中描寫一位姑娘乘舟流浪於荷花盪間,被荷香吸引遲遲不願回家的情景。其實人生最愜意的事,莫過於閑看花開花落,雲卷雲舒。由此內心才能開闊,世俗的瑣事才能統統拋至腦後。
雖說荷花盪搞旅遊開發已有十幾年時間,但之前來過的幾次都尚未形成氣候,直到去年陪來金的親家再來一游,才真正感覺到荷花盪還有一點意思。近日跟著二女兒們又來一次,由於手機充電不足,未能多拍幾張照片,甚感遺憾。乘荷花藝術節開幕之際,又閑來無事,決定和妻子再來逛逛。到此一瞧,來打卡的遊客還真不少,還真有點人氣爆棚的感覺。
大門牌樓上的「荷花盪」三字是金湖籍在荷花盪「西安寺」出家、現任新加坡佛教協會會長曹常恆大師親筆題寫。過了牌樓沿路前行就是高郵湖湖堤。近年來當地政府統一規劃,在湖盪淺灘聯圩里種植了品種多樣的荷藕,每到夏季,風卷荷葉,綠坡陣陣,荷花出水,清香四溢,形成一處絕妙的自然風景區。
荷博園建於2014年,從高處向下看,就像一個盛開的蓮花。全國第28屆荷花展在這里舉行,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台港澳105個參展單位,500多種精品在這里展出。園區還特邀雕刻大師以」荷花生日、和和美美、多子多福、連年有餘「等美好寓意為主題,設置9組獨具特色的雕塑,成為集知識性、獨特性、趣味性為一體的荷博園。
游荷花盪一般是乘坐觀光小火車直達中心廣場,這里聳立著一尊漢白玉」荷花仙子」雕塑,是遊客懷古思幽、修心養性的佳處。白天可觀荷、拍照,夜晚則能賞月、歌舞。這里還有水上世界,是兒童玩耍的樂園。人們站在廣場上,微風拂面,聞清香陣陣,沁人心脾,感覺渾身舒暢。
碧荷亭,是一個四角涼亭,欄桿兩側豎寫著宋代大詩楊萬里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登亭觀覽,萬畝荷田碧波滾滾,萬朵荷花奼紫嫣紅,感受的不僅是賞心悅目的滿眼綠色,還有沁人心脾的荷香清風。
紫藤長廊是景區中心道路,主要栽植紫藤,青枝綠葉形成了一條綠色通道。人在廊中,涼爽舒適。長廊宛若一條綠色長龍穿行於荷花盪中。沿著紫滕長廊向南前行,兩邊都是附近的居民在賣一些當地的特產,蓮蓬、賴葡萄、菱角、小香瓜、雞頭米等。
過賞荷橋,就是成片成片的荷田,叫觀荷園,園內栽培了多種國內外名貴品種,比如:潔白如雪的中美友誼荷、紅顏逼人的紅領巾、玫瑰紅、黃色、白色的睡蓮,競相開放,美不勝收。這里的荷葉也是那麼的美麗,清新脫俗,碧綠碧綠的,微風吹來,荷葉翻滾,他們挺立在水中,連成一片,是那樣的親密無間。
陳州亭,相傳宋代,高郵湖還是一片陸地,建有陳州城,後突發地陷,水漫陳州,百姓流離失所。包拯來放糧賑災,救活了無數百姓,後百姓在這里建起了陳州亭,以紀念包拯。這個亭子有兩層,在一層頂部繪著八仙過海的壁畫。沿階梯拾級而上,憑欄四望,碧荷千頃,滿目蒼翠,讓人賞析悅目。
望月亭,是為了紀念蘇東坡來此中秋賞月,登舟夜遊而建的。它也是人們賞荷納涼,消暑解乏的地方,坐在亭上,微風吹過,荷香陣陣,荷葉依依,認人不知不覺地融入荷花盪美妙的風光中。
這次游覽荷花盪,我徜徉於花海之中,穿梭於亭台樓閣之間,見荷葉田田,荷花搖曳,美不勝收,讓我真正體會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境。一路上微風輕拂,綠恣曠野,讓我心曠神怡,流難忘返,彷彿又置身於人間仙境。
謝謝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