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壇荷花
『壹』 關於蓮花的傳說
傳說典故荷花相傳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當初玉姬看見人間雙雙對對,男耕女織,十分羨慕,因此動了凡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麗的風光使玉姬流連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戲,到天亮也捨不得離開。王母娘娘知道後用蓮花寶座將玉姬打入湖中,並讓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從此,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
荷花是我國的傳統名花。花葉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有迎驕陽而不懼,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所以荷花在人們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豐興的預兆,是佛教中神聖凈潔的名物,也是友誼的種子。
在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中,據說晴雯死後變成芙蓉仙子,賈寶玉在給晴雯的歿詞《芙蓉女兒誄》中道:「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雖然後世的紅學專家們都認為這不是過作者借詠晴雯之名而贊黛玉之潔,不過無論如何荷花總是與女兒般的冰清玉潔聯系在一起的。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貳』 為什麼寺中蓮花多
佛祖和眾多的佛,菩薩都有很多是在蓮花上的形象,蓮花也就成了佛教的一個主要特徵了。所以寺中蓮花很多
『叄』 蓮花的含義,象徵
1、高潔:蓮花枝幹筆直,它微微的花香和高高昂起的花朵都代表了它的驕傲,它從滿是淤泥的池塘里長出來,枝葉和花朵卻沒有一絲污垢,正是代表了像高潔這樣的品質,意喻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出生,但是我們可以決定我們的命運,我們的將來!
2、清廉:官場烏煙瘴氣、魚龍混雜,貪官多如牛毛,清官鳳毛麟角,混跡官場的人,很少有人潔身自好,總會帶著幾分官場濁氣。清廉的官就像是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卓清漣而不妖",所以我們古時候在看望清官是會帶一株"青蓮",用來表達送花者對清官的尊敬。
3、神聖:蓮花是佛門眾菩薩的坐台,佛門是清修的地方,容不得有一絲多餘的想法,蓮花是佛門的聖花,所以,就有了神聖的含義。
(3)佛壇荷花擴展閱讀
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是表示純凈和斷滅的一個主要佛教象徵。它代表一切活動的鼎盛階段,而進行這些活動是為了完全避免墮入輪回之錯誤。佛菩薩端坐或站立的蓮花寶座象徵著他們的神聖本源。佛菩薩被想像成是潔白無瑕、極盡善美的,其身、語、意是絕對清凈的。佛菩薩顯現在輪回之中,但他們絕沒有受到不潔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污染。
從埃及到印度的眾多世界偉大文明都把蓮花視為神聖的象徵,並將其廣泛的融入它們自己的藝術和建築之中。蓮花隨太陽花開花落,在古埃及,人們認為黎明時太陽從東邊的蓮花中升起,日落時,它落入西邊的蓮花之中。
『肆』 佛祖為什麼坐蓮花台,蓮花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蓮出淤泥而不染,佛祖坐在蓮花台上體現了佛祖的聖潔,雖在凡世,卻仍不被世間的七情六慾所污染。
佛菩薩端坐或站立的蓮花寶座象徵著他們的神聖本源。佛菩薩被想像成是潔白無瑕、極盡善美的,其身、語、意是絕對清凈的。佛菩薩顯現在輪回之中,但他們絕沒有受到不潔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污染。
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是表示純凈和斷滅的一個主要佛教象徵。它代表一切活動的鼎盛階段,而進行這些活動是為了完全避免墮入輪回之錯誤。
(4)佛壇荷花擴展閱讀:
蓮花是西方紅色阿彌陀佛,即「蓮花部怙主」的象徵。阿彌陀佛的特質代表著火的紅色、生命體液、黃昏暮光、夏季及將慈愛化作覺識。阿彌陀佛之伴偶般吒羅 的手持器物是一朵紅色蓮花。阿彌陀佛麾下的菩薩是蓮花手觀音 (即大慈菩薩)。
吠陀教的創生之神梵天誕生在一朵金色蓮花里,而這朵蓮花是從毗濕奴 肚臍里長出來的,宛如從臍狀莖長出的一朵蓮花。密教大師蓮花生 將佛教傳入西藏,他同樣被神化為生於一朵奇異的蓮花上,開放在印度的烏仗那 王國的丹納闊沙湖上。
在印度教和佛教經文中,蓮花被性隱喻為神聖子宮或陰道。蓮花是梵文女性「陰道」的同義詞,女性陰道柔軟,呈粉紅色且有開口。同樣,金剛是男性「陰莖」的同義詞。金剛和蓮花的結合是色 與空 或方便與智慧結合的性象徵。在內在的層面上,這種結合象徵著氣滲入人體內主脈並升騰,它會穿透並開啟脈輪中的蓮花或輪 。
網路-蓮花
『伍』 幾個關於蓮花的問題
1.【文學意義和象徵】 〖中國文學與民俗中的蓮花〗 蓮與文化關系最深的是中國,在中國蓮花被崇為君子,自古以來,中國人便喜愛這種植物,認為它是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徵,因此詩人有「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之贊。在中國文學里,與蓮有關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 《群芳譜》中說,「凡物先華而後實,獨此華實齊生。百節疏通,萬竅玲瓏,亭亭物華,出於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後有周敦頤的《愛蓮說》,把蓮和各種類型的人物聯系起來,「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影響深遠。《本草綱目》說:「夫蓮生卑污,而潔白自若;南柔而實堅,居下而有節。孔竅玲瓏,紗綸內隱,生於嫩弱,而發為莖葉花實;又復生芽,以續生生之脈。四時可食,令人心歡,可謂靈根矣!」 2.〖佛教〗 在佛教問世後,佛教徒也採取了以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徵。據說後來成為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後,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所以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徵。從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蓮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為蓮花坐或為吉祥坐,成為佛教僧人打坐時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日經的解釋,「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為蓮花坐;單足著右上,名為吉祥坐。」佛教徒相信蓮能反應修行程度,認為高僧誠心念佛,則西方七寶池中即生蓮花一朵,若能精進,則其花漸大,倘或退惰,則其花萎落。又相信:「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剎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 蓮隨著佛教,流傳到亞洲的每個角落。在爪哇的婆羅浮圖佛壇上,在緬甸的蒲日古城,泰國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吳哥窟等地的大廟里,在斯里蘭卡的鍾形塔里,巴厘島的葬藍上和西藏的符籙上,都可以看到蓮的圖畫,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吽」中,其中的「叭彌」的意思便是蓮花。 蓮花在中國有深邃的文化淵藪。唐代將佛教立為國教後,蓮花備受人們敬愛。佛祖釋迦牟尼的家鄉盛產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蓮花自喻。《本草綱目》載:「釋氏用為引譬,妙理俱存」。佛國也指蓮花所居之處。也稱「蓮界」。佛經稱「蓮經」,佛座稱「蓮座」或「蓮台」,佛寺稱「蓮宇」,僧舍稱「蓮房」,架裟稱「蓮衣」等等。蓮花圖案也成為佛教的標志。佛教的建築、裝修、器物也都有蓮花圖案。 3.1。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 2。學習的好壞取決於自己的努力。 3。內需同樣是經濟發展所必須的;自力更生原則 你可以這樣反駁: 1。外因對事物的發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外因與內因地位無高低之分。 2。舉自己的例子(學習環境問題) 3。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要積極應對國際競爭,擴大外需;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要求 反方的說法只有在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條件下才能成立,所以,如果人不具有或者不夠主觀能動性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的,例如,在成長中的兒童,心智發育都不夠成熟,來自外界的力量很容易對他們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那父母的教養方式來說,父母民主、開明的教養方式對兒童健康人格的發展能起到促進的作用,而粗暴、溺愛的教養方式則容易導致兒童的不健全人格。心理學是有這樣的研究證明的。這就是教育的意義所在了。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沒道理的。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是一種偏激的說法,雖然這樣的事例也有,但是卻不是全部人都是這樣的。是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還要看這個人自身的能力,如果他「近」了「朱」而不去學習,那麼他也不會「赤」;如果他「近」了「墨」而不染惡習,反而去幫助「墨」,那麼他們兩個人都會變「赤」。 其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讀多了也會覺得不通。一個壞人和一個好人在一起,那麼這兩個人都會變成好人還是壞人呢?若是前者,那豈不是全天下人都會變成好人?若是後者,那豈不是全天下人都會變成壞人? 比如說警察,他們每天都和小偷、盜賊打交道,難道每個警察都會變成小偷、盜賊嗎?再說那些小偷、盜賊,他們每天都和警察打交道,難道每個小偷都能變成像警察一樣的好人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萬事都不會有絕對性,再肯定的事實也有可能被扭曲,還是說「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好!
『陸』 為什麼有佛的地方都有蓮花
【蓮華三喻】(名數)佛以蓮華喻妙法稱為妙法蓮華經。天台以之為乘教權實之開廢。以佛身本跡廢立之深義為喻題。立跡門之三喻與本門之三喻。跡門之三喻者,一為蓮故華,是譬為實施權,如來於法華會坐,為顯一乘之實,於爾前先說三乘之權教也。二花開蓮現,是譬開權顯實,花開譬開權,蓮現譬顯實,正於法華之會座,拓開三乘之權方便,顯一乘之實義也。三花落蓮成,是譬廢權立實,即開三乘之權教,則權教自廢,一乘之實教獨存也。已上三喻,為就佛之垂跡身所說乘教上,譬開廢之義者,故為跡門之三喻。是本經前十四品之意也。本門之三喻者,亦一為蓮故華,是譬從本垂跡,如來自久遠實成之本,垂伽耶始成之化跡也。二花開蓮現,是譬開跡顯本,本經至壽量品,迦耶始成之佛,始打開為化身,顯久遠之本地也。三花落蓮成,是譬廢跡立本,開化身巳,則化身自廢,獨久成之本身成立也。巳上三喻,顯佛之本地,為之開廢,故為本門之三喻。見法華玄義一。
【蓮華】
生於沼澤之宿根草本植物。通常於夏季開花,味香色美,生於污泥中而開潔凈花。印度古來即珍視此花。據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所述,天地開辟之始,毗濕笯之臍中生出蓮華,華中有梵天,結跏趺坐,創造萬物;又毗濕笯及其配偶神,皆以蓮華為表徵!或以蓮華為多聞天之七寶之一。佛教亦珍視之,如佛及菩薩大多以蓮華為座。據『入大乘論』卷下載:十地菩薩系生於摩醯首羅天王宮,坐於寶蓮華王座而成佛!『觀無量壽經』載: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二菩薩等,皆坐於寶蓮華上;眾生臨終時,彼佛等持蓮台來迎九品往生之人。又佛、菩薩等聖像,大多安置於蓮華台上;蓮華亦常作為供養佛、菩薩之具。在印度,稱蓮華,可大別為二:
1.缽頭摩華:即蓮華。又雲缽曇摩華、缽持摩華、般頭摩華、缽弩摩華、波曇華、波慕華。譯為赤蓮華、赤蓮、紅蓮華、赤黃蓮華、黃蓮華。有赤、白二色,是否還有黃色則不詳?通常缽頭摩華指赤蓮華而言;八寒地獄中,有缽頭摩地獄、摩訶缽頭摩地獄,即譯為紅蓮地獄、大紅蓮地獄。此乃因地獄眾生,由於寒冷,故身體凍成紅色,皮破而呈血赤色。2.優缽羅華:即睡蓮。又雲優缽華、烏怛缽羅華、優缽羅華。譯為青蓮華、黛華、紅蓮華。有青色、赤色、白色等。其中以青色者為最著名,即尼羅烏缽羅華,又雲泥盧缽羅華,譯為青蓮華。在經典中,形容佛眼之微妙以其葉為喻;口氣之香潔則以其花為喻。青蓮華為千手觀音四十手中之右一手持物,此手即稱青蓮華手。又八寒地獄之第六為優缽羅地獄。八大龍王之一為優缽羅龍王。前者因冰混同水色而呈青色,或因寒氣而使皮膚凍成青色,故稱優缽羅地獄。後者因龍王所住處即優缽羅華所生長之池,故以為名。另:拘勿頭華,又雲拘牟頭華、俱物頭華、句文羅華。譯為白蓮華、地喜花,即白或紅之睡蓮,還有黃、青二色,此系指赤、白優缽羅華而稱。又須干提華,又雲搔揵提迦華,乃好香華之意。華色有黑色與赤色,此華恐為白色之拘勿頭華?然其形色不相似。另有分陀利華,又雲分陀利迦華、分荼利迦華、奔荼利華、本拏哩迦華,譯為白蓮華,又稱百葉華、妙好華,亦是白色睡蓮之一種。不被煩惱污染,即清凈佛性喻為分陀利華。『悲華經』及『妙法蓮華經』即以此華為經題。又千葉蓮華,乃有千枚花瓣之蓮華,系供養佛陀所用,即為佛所坐之華台。又『大日經疏』卷十五:西方五種之蓮華,即缽頭摩華、優缽羅華、泥盧缽羅華、拘勿頭華、芬荼利迦華。又據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五載:蓮花有香、凈、柔軟、可愛等四德,而以比喻法界真如之常、樂、我、凈四德。在『華嚴經』『梵網經』等有蓮華藏世界之說。於密教有以八葉蓮華為胎藏界曼荼羅之中台,又以比喻人之心臟(肉團心),並表示眾生本有之心蓮。
[中阿含經卷二三、華手經卷一、大日經卷五、大智度論卷九、法華經玄義卷七下、大日經疏卷五、宗鏡錄卷二十八、佛教美術研究、曼荼羅研究,L.A.Waddell: The Buddhi sm of Tibet]
『柒』 願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求解釋 。
學佛應發願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極樂世界條件是信願持名念佛,出生時是蓮花化生,不像我們從污穢的胎生而來。
雖然在十萬億佛土之外,但承阿彌陀佛慈力加持剎那即到。應精進念佛實修,爭取上品往生,花開見佛說法。
在極樂世界,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只要往生極樂世界,永不退轉,直至成佛。南無阿彌陀佛。
九品蓮花的說法源自凈土三經之一的《觀無量壽經》,這本經記錄的是釋迦牟尼佛應韋提希夫人的要求,在頻婆娑羅宮為佛弟子說法的內容。
經中提到在極樂世界中的人的出生與娑婆世界不一樣,娑婆世界的眾生都是由父母所生,而極樂世界的人們都由蓮花所生。
當娑婆世界的信眾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時,在極樂世界的蓮池中便有一朵蓮花開始生長,這朵蓮花是功德之花,根據個人修行和功德的不同。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後也分為九品,分別是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直至下品下生,然而不論上品上生還是下品下生,他們都還只是凡夫,從知見的角度來說,他們剛出生時與在娑婆世界時並無區別。
(7)佛壇荷花擴展閱讀:
宗教意義
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是表示純凈和斷滅的一個主要佛教象徵。它代表一切活動的鼎盛階段,而進行這些活動是為了完全避免墮入輪回之錯誤。佛菩薩端坐或站立的蓮花寶座象徵著他們的神聖本源。
佛菩薩被想像成是潔白無瑕、極盡善美的,其身、語、意是絕對清凈的。佛菩薩顯現在輪回之中,但他們絕沒有受到不潔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污染。
佛教
已知的最早與蓮有關的藝術品,也是把蓮與神結合在一起的,是一尊頭上戴著蓮花的裸體女神像,在印度的恆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遺物。文獻中有關印度蓮花女神的記載,最早見於印度的吠陀文獻,說蓮神生於蓮花,站在蓮花上,戴著蓮花的花環。
在佛教問世後,佛教徒也採取了以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徵。據說後來成為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後,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
所以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徵。從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蓮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為蓮花坐或為吉祥坐,成為佛教僧人打坐時的典型坐法。
按照大日經的解釋,「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為蓮花坐;單足著右上,名為吉祥坐。」佛教徒相信蓮能反應修行程度,認為高僧誠心念佛,則西方七寶池中即生蓮花一朵,若能精進,則其花漸大,倘或退惰,則其花萎落。
又相信:「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剎者,皆於七寶池蓮花中化生。」
蓮隨著佛教,流傳到亞洲的每個角落。在爪哇的婆羅浮圖佛壇上,在緬甸的蒲日古城,泰國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吳哥窟等地的大廟里。
在斯里蘭卡的鍾形塔里,巴厘島的葬藍上和西藏的符籙上,都可以看到蓮的圖畫,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吽」中,其中的「叭彌」的意思便是蓮花。
蓮花在中國有深邃的文化淵藪。唐代將佛教立為國教後,蓮花備受人們敬愛。佛祖釋迦牟尼的家鄉盛產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蓮花自喻。《本草綱目》載:「釋氏用為引譬,妙理俱存」。
佛國也指蓮花所居之處。也稱「蓮界」。佛經稱「蓮經」,佛座稱「蓮座」或「蓮台」,佛寺稱「蓮宇」,僧舍稱「蓮房」,架裟稱「蓮衣」等等。蓮花圖案也成為佛教的標志。佛教的建築、裝修、器物也都有蓮花圖案。
蓮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寶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徵之一。
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
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院牆壁、藻井、欄桿、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制或縫綉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系何等的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