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草兒童版
『壹』 十首最好聽的兒歌
十首最好聽的兒歌有:
1、讓我們盪起雙槳
《讓我們盪起雙槳》是少兒歌曲精選中經久不衰的經典,早在1955年就編入了小學教材,讓幾代人都難以忘懷,不但有優美的旋律,更有著詩一般的歌詞,正如作詞家喬羽自己所說,讓他再寫一首像《讓我們盪起雙槳》類似的歌,也絕對超越不了這首。
2、蝸牛與黃鸝鳥
《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非常好聽的兒童兒歌,歌詞以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的旋律輕松活潑,歌詞生動有趣,隱喻著日常生活中人們不畏艱難、對奮斗目標執著追求的頑強精神。
3、外婆的澎湖灣
經典少兒歌曲《外婆的澎湖灣》也是幾代人的記憶,歌曲根據中國台灣歌手潘安邦童年在澎湖與外婆祖孫情深的故事改編,以充滿激情的抒懷筆調表達了對美麗的外婆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勾起了大家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每當這首歌旋律一響起,兩岸三地的小學生都能跟著哼唱。
4、童年
《童年》這首神曲你可以當作一年級兒歌,也可以當作中學的校園歌曲,還可以當作大學的流行歌,音樂的魅力在這首歌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歌曲收錄在羅大佑1982年發行的《之乎者也》專輯中,據說寫這首歌的地方不是在池塘邊,更不是在榕樹下,而是一個普通的地方。羅大佑寫歌的時候,腦海中全是粉筆、黑板、便當、課桌,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狀況下寫下《童年》這首歌。
5、小跳蛙
《小跳蛙》是青蛙樂隊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彭鈞和李潤作詞,彭鈞作曲,收錄在青蛙樂隊2009年1月1日發行的專輯《我們愛音樂》中。
6、校園的早晨
《校園的早晨》是首經典少兒校園歌曲,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作曲、詩人高楓作詞,創作靈感源於遼寧大學,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曾經風靡一時,此歌的創作靈感是源於遼寧大學校園——高楓先生晨起到遼大散步,看到校園內的晨讀景象,便觸發了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校園歌曲。
7、小小少年
《小小少年》是小編最喜歡的少兒歌曲,「小小少年,很少煩惱」這句歌詞是每一個聽過的人都忘不了的經典,每一個經歷過80年代的中國觀眾對這首歌都耳熟能詳,是屬於一代人的集體回憶。《英俊少年》中這首插曲旋律優美動聽,給人的印象超過了劇情本身。
8、蘭花草
《蘭花草》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少兒校園歌曲,是根據胡適先生早年寫的一首詩《希望》改編,1921年夏天胡適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蘭花草,他歡歡喜喜地帶回家,讀書寫作之餘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於是他有感而發寫了這首小詩,後被台灣的陳賢德和張弼二人修改並配上曲子,同時改名為《蘭花草》,從而廣為傳唱。
9、春天在哪裡
《春天在哪裡》是最受歡迎的小兒歌謠之一,歌曲第一樂段的第一句由大調式主三和弦的三個音do、mi、sol構成,開始時作下行,在明亮的色彩中揉入了柔和的色調,給人以明朗、親切之感,這一樂句是全曲的核心,揭示了歌曲的主題——春天,作品以天真而又活潑的語氣歌唱美麗的春天,抒發心中無限歡樂的感情,已成為世界兒童樂壇中的「世界名曲」。
10、農家小女孩
竹籬笆呀,牽牛花,淺淺的池塘里有野鴨,彎彎的小河到山下,山腰有座小農家。這意境太美好了,簡直就是我夢寐以求的童年時光。
『貳』 你小時候喜歡的兒童歌曲是什麼
我記得我小時候最喜歡的是《蝸牛與黃鸝鳥》那個時候天天被洗腦。每天都要聽一遍,喜歡的不得,還有《采蘑菇的小姑娘》和《外婆的澎湖灣》都是我童年喜歡的歌曲。滿滿的回憶。
『叄』 情深深雨蒙蒙中在大上海舞廳中群唱蘭花草,這首歌原唱是誰
《蘭花草》最先是銀霞唱的。銀霞何許人也? 銀霞是甄妮的妹妹,也就是台灣著名音樂人劉家昌的小姨妹。是一位優秀的校園歌手。《蘭花草》《蝸牛與黃鸝鳥》《在這個時刻》等是她的原唱,分她的聲音非常清純甜美.
參考文章:
你是否聽過《蘭花草》,《木棉道》,《童年》,《橄欖樹》。《如果》,《秋蟬》......那你知道這些歌的原唱是誰嗎?
是否還記得《同桌的你》,《B小調雨後》,《青春無悔》?是否還能體會那份純真的校園情懷。
三十年前的台灣是一個夢與詩的年代,那時候有一群大學生,是有抱負有思想對未來充滿改革的一代,他們不滿現世上流傳的日本哭腔,歐美流行,要麼就是三十年代鶯鶯小調,於是他們自發組織起來,自己創作,編曲,演唱一些格調清新,朗朗上口的歌曲,他們稱之為校園民歌。大學生號召大家「唱自己的歌」,一場轟轟烈烈的校園民歌運動便遍及整個港台新馬,甚至於幾年後的大陸。只是大陸的閉塞無緣見識這些真實的來自寶島的歌聲。這是華語現代流行音樂的最初,這是現代大多數華語樂壇里程碑人物最初的青澀小調。三十年的台灣校園歌曲一路走來,充滿詩意,充滿傳奇色彩,各種聲音百家爭鳴。
十年前,大陸也唱起了自己的校園歌謠,原來還有這樣的流行歌曲,沒有撕心裂肺的愛意直白,沒有什麼哭天喊地的怨婦怨男情結,不是什麼動不動就說愛我的告白。也許一句話里包含著一個羞澀的眼神,也許看天看地看大海都是美好的詩句。欲說還羞。
唱歌的人會老去,可是校園依舊存在。大陸和台灣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校園生活,大陸的大學校園生活,從枯燥的應試教育里走出來,試著要去嘗試那曾經被禁止的初戀,試著去了解外面的世界的人情復雜,試著勾畫自己未來人生的理想圖卷。相對來說,台灣校園歌曲在編曲上比大陸校園歌曲上要反樸歸真。同樣是校園歌曲,他們也唱愛情,也唱理想,也唱生活,但是除了這些,他們品味鄉野拾趣(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伶聽文學(輕輕地我走了),呼喚遊子(浮雲一樣的遊子),關注鄉愁(草鞋是船,爸爸是帆),關注國家民族(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也許是文化,也許是時代背景不同.難道說到大學生的生活,永遠只是初戀嗎?
不要說它老土,不要說它過時.有繁華喧囂的都市明媚,也會有鄉間小道的寧靜;有動感時尚的青春絢麗,就有山村風光的不食人間煙火.唱慣了城市迷離的白領旋律,來聽聽鄉村小調也是享受一種靜心.
冬季校園里還有人抱著吉他唱歌嗎?流浪歌手的情人還在長吟那好風如水?
台灣三十年,大陸十年,當年那些意氣風發的大學生發起者,如今或是轉行,或是轉入幕後,或是改頭換面,人去樓空,寥寥無己.時代一直在變遷,樂壇天天在風起雲涌,多少老牌早已人去樓空,然而我一直在懷念那個充滿藝術與靈性而沒有商業包裝的時代。
人影淡淡地遠去了,可我分明還聽見有人遠遠的傳來:但願你還記得,永遠的記得,我們曾經擁有,閃亮的日子.
讓我們記住這些名字:銀霞,蔡琴,包美聖,王夢麟,齊豫,王新蓮,葉佳修,潘安邦,施孝榮,徐曉菁,楊芳儀,王海玲,陳明韶,潘越雲,鄭怡,馬兆駿,李建復,娃娃......記住這些台灣大陸校園民謠的里程碑人物
『肆』 兒童歌曲蘭花草是誰作詞的
蘭花草
歌手:齊豫
詞:胡適
曲:陳賢德
張弼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專.
1日看3回,看得花屬時過.
蘭花卻仍然,苞也無1個.
(音樂)
轉眼秋季到,移蘭入暖房.
朝朝頻愛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開,能將宿願償.
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原詩)希望胡適
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
1日看3回,望得花時過;
急壞看花人,苞也無1個.
眼見秋季到,移花供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