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海棠片功效與作用

海棠片功效與作用

發布時間: 2023-03-05 08:04:09

❶ 7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成葯。建議收藏

1、痹祺膠囊

含有馬錢子粉、地龍、黨參、茯苓、白術、川芎、丹參、三七、牛膝、甘草。具有益氣養血,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氣血不足,風濕瘀阻,肌肉關節酸痛,關節腫大、僵硬變形或肌肉萎縮,氣短乏力;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軟組織損傷屬上述證候者。

2、昆明山海棠

主要含有昆明山海棠。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

3、盤龍七片

含有盤龍七、川烏、草烏、當歸、杜仲、秦艽、鐵棒錘、紅花、五加皮、牛膝、過山龍、丹參等29種。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骨折及軟組織損傷。

4、昆仙膠囊

含有昆明山海棠、淫羊藿、枸杞子、菟絲子。具有補腎通絡,祛風除濕的功效。主治類風濕關節炎屬風濕痹阻兼腎虛證。症見關節腫脹疼痛,屈伸不利,晨僵,關節壓痛,關節喜暖畏寒,腰膝酸軟,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5、益腎蠲痹丸

含有骨碎補、熟地黃、當歸、徐長卿、土鱉蟲、僵蠶(麩炒)、蜈蚣、全蠍、蜂房(清炒)、廣地龍(酒制)、烏梢蛇(酒制)、延胡索、鹿銜草、淫羊藿、尋骨風、老鸛草、雞血藤、葎草、生地黃、虎杖。具有溫補腎陽,益腎壯督,搜風剔邪,蠲痹通絡的功效。用於症見發熱,關節疼痛、腫大、紅腫熱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頑痹(類風濕性關節炎)。

6、當歸拈痛丸

含有當歸、粉葛、黨參、蒼術(炒)、升麻、苦參、澤瀉、白術(炒)、知母、防風、羌活、黃芩、豬苓、菌陳、甘草。方中羌活散風除濕,通利關節止痛;茵陳苦泄下降,善於清利濕熱,二葯為君葯。豬苓、澤瀉淡滲利水,可泄熱,黃芩、苦參清熱燥濕,;防風、升麻、葛根祛風散邪,共為臣葯。白術、蒼術健脾燥濕,標本兼顧,黨參、當歸益氣養血;知母清熱不傷陰,以上共為佐葯。甘草為使葯。諸葯合用,共奏清熱利濕,祛風止痛之功。用於濕熱閉阻所致的痹病,症見關節紅腫熱痛,或足脛紅腫熱痛;亦可用於瘡瘍。現代臨床研究用於治療痹證、末梢神經炎、皮膚病、周圍血管病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7、淤血痹顆粒

含有乳香(制),沒葯(制),紅花,威靈仙,川牛膝,香附(制),姜黃,當歸,丹參,川芎,炙黃芪。方中乳香、沒葯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兩者常配伍使用,共為君葯。紅花、川芎活血化瘀止痛;香附疏肝理氣,取「氣行則血行」之意;當歸、炙黃芪益氣養血,同為臣葯。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川牛膝,活血通經止痛;姜黃,破血行氣,通絡止痛,共為佐葯。諸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功。用於瘀血阻絡所致的痹病,症見肌肉關節劇痛、痛處拒按、固定不移、可有硬節或瘀斑。

#葯事 健康 超能團## 健康 科普排位賽##長江 健康 計劃#

❷ 海棠果泡茶的功效與作用

海棠果泡茶的功效與作用

海棠果泡茶的功效與作用,海棠果是植物海棠的果實,外觀和蘋果非常像,成熟可以食用,能補充人體營養,還能開胃消食。有很高的利用價值,下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海棠果泡茶的功效與作用。

海棠果泡茶的功效與作用1

1、海棠果泡茶健脾開胃

人們用海棠喝茶,可以吸收豐富的維生素和有機酸。 這些物質可以加速人體胃內消化液的分泌,並可以改善胃腸的消化功能。 它可以促進胃和腸道中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不良也可減輕,出現腹痛和食物積聚等不良症狀。

2、海棠果泡茶澀腸止瀉

腸道腹瀉也是鯛魚果茶的重要功效,因為鯛魚果實中含有的有機酸可以起到更好的開水作用,它對痰腹瀉有重要作用,人們經常用鯛魚飲用水可預防腹瀉 和腹瀉,以及患有腸炎和腹瀉的人,多吃海棠和茶,可以盡快減輕腹瀉的症狀。

3、海棠果泡茶增強身體抗病能力

海棠果茶不僅可以補充體內豐富的多糖,還能吸收一些有機酸和核黃素,並吸收更多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這些物質不僅可以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還能促進人體的健康。 免疫細胞可以再生能量,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而經常飲酒可以使人們自身的抗病能力得到顯著改善。

4、海棠果泡茶美容養顏延緩衰老

海棠果茶還可以加速人體腸道毒素的代謝,防止體內毒素的積累,並可以減少這些毒素對人體皮膚的影響。 經常飲酒可以發揮重要的美容作用,它含有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 這些營養素還可以加速體內自由基的代謝,從而提高人體組織細胞的活性。 堅持飲酒可以增強身體健康,延緩身體衰老。

海棠果泡茶的功效與作用2

1、海棠果補充營養

海棠不僅嬌小,而且外觀精緻。 它也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 人們食用後可以吸收豐富的糖和維生素,並且可以吸收對人體有益的各種氨基酸和礦物質。 它不僅可以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還可以促進免疫細胞的再生,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增強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

2、海棠果開胃消食

海棠果含有豐富的果酸和蘋果酸。 這些酸性物質被人體吸收後,可促進胃液分泌,加速胃腸蠕動,改善胃的消化功能。 當人們食慾不振和消化不良時,多吃點東西。 一些海糖可以使身體盡快出現不良症狀。

海棠果怎麼吃

海棠果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不同的飲食方式。 吃它最常見的方法是像蘋果一樣吃它。 洗完後,切下皮,切成碎片,直接吃,或洗凈。 在將來,我直接把它拿在手裡然後咬它。 這是保持海棠果原味的最佳方法,方便簡單。

除了直接食用外,鯛魚還可以與其他水果結合,形成果汁供人們飲用。 它可以切成碎片,加入各種成分,如冰糖和檸檬,製作罐頭食品。 食用。 除了這些可食用的方法外,海棠還可加工成干海棠,乾燥的鯛魚可以乾燥,不僅口感好,而且保質期長,便於人們攜帶和攜帶。 保留。

❸ 昆明山海棠片是治療什麼疾病的

昆明山海棠片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清熱解毒。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亦可用於慢性關節炎及紅斑狼瘡。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的患者。希望對你有幫助。

❹ 昆明山海棠片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昆明山海棠片葯典標准
    • 3.1 品名
    • 3.2 處方
    • 3.3 製法
    • 3.4 性狀
    • 3.5 鑒別
    • 3.6 檢查
    • 3.7 含量測定
    • 3.8 功能與主治
    • 3.9 用法與用量
    • 3.10 注意
    • 3.11 規格
    • 3.12 貯藏
    • 3.13 版本
  • 4 昆明山海棠片中葯部頒標准
    • 4.1 拼音名
    • 4.2 標准編號
    • 4.3 製法
    • 4.4 性狀
    • 4.5 鑒別
    • 4.6 檢查
    • 4.7 含量測定
    • 4.8 功能與主治
    • 4.9 用法與用量
    • 4.10 注意
    • 4.11 規格
    • 4.12 貯藏
  • 5 昆明山海棠片說明書
    • 5.1 葯品名稱
    • 5.2 英文名稱
    • 5.3 昆明山海棠片的別名
    • 5.4 劑型
    • 5.5 昆明山海棠片的主要成份
    • 5.6 昆明山海棠片的葯理作用
    • 5.7 昆明山海棠片的葯代動力學
    • 5.8 昆明山海棠片的功能主治
    • 5.9 昆明山海棠片的禁忌證
    • 5.10 注意事項
    • 5.11 昆明山海棠片的不良反應
    • 5.12 昆明山海棠片的用法用量
    • 5.13 專家點評
    • 5.14 昆明山海棠片與其它葯物的相互作用

1 拼音

kūn míng shān hǎi táng piàn

2 英文參考

Triptergium Hypoglaucum Kunming Shanhaitang Pian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utch tablet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昆明山海棠片葯典標准

3.1 品名

昆明山海棠片

Kunming Shanhaitang Pian

3.2 處方

昆明山海棠2500g

3.3 製法

取昆明山海棠,切成碎塊,用50%乙醇浸泡1小時後,加熱迴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時,濾過,濾液合並,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減壓於燥成千浸膏。取干浸膏,粉碎,加輔料適量,混勻,製成顆粒,乾燥,壓製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3.4 性狀

本品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後顯棕色;味微苦、澀。

3.5 鑒別

取本品10片,除去包衣,研細,加乙醇70ml,加熱迴流1小時,取出,放冷,濾過,濾液蒸於,殘渣加鹽酸溶液(1→100)30ml,加熱使溶解,放冷,濾過,濾液加濃氨試液調節pH值至9,用乙醚40ml振搖提取,分取乙醚液,揮干,殘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昆明山海棠對照葯材4g,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用1%鹽酸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醚—乙酸乙酯(2:1:4.5)為展開劑,置以展開劑預飽和20分鍾的展開缸中,展開,展至約12cm,取出,晾乾,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6 檢查

應符合片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Ⅰ D)。

3.7 含量測定

取本品60片,除去包衣,精密稱定,研細,取約7g,精密稱定,置200ml錐形瓶中,加硅藻土1.4g,混勻,加乙醇70ml,加熱迴流40分鍾,放冷,濾過,濾渣加乙醇50ml,加熱迴流30分鍾,放冷,濾過,濾液合並,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鹽酸溶液(1→100) 30ml,置水浴上攪拌使溶解,放冷,濾過,殘渣再用鹽酸溶液(1→200)同法提取3次(20ml,15ml,15ml),合並濾液於分液漏斗中,加氨試液使溶液呈堿性,用乙醚振搖提取4次(40ml,30ml,25ml,20ml),合並乙醚液,用水振搖洗滌2次,每次10ml,乙醚液濾過,濾液置已在100℃乾燥至恆重的蒸發皿中,在低溫水浴上蒸去乙醚,殘渣在100℃乾燥至恆重,稱定重量,計算,即得。

本品每片含總生物堿不得少於1.0mg。

3.8 功能與主治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清熱解毒。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

3.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3.10 注意

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3.11 規格

(1)薄膜衣片每片重0.29g

(2)糖衣片(片芯重0.28g)

3.12 貯藏

密封。

3.13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年版

4 昆明山海棠片中葯部頒標准

4.1 拼音名

Kunming Shanhaitang Pian

4.2 標准編號

WS3B075591 本品為昆明山海棠經加工製成的浸膏片。

4.3 製法

取昆明山海棠,切成碎塊,加50%乙醇浸泡1 小時後,加熱迴流提取三 次,每次1 小時,合並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真空乾燥成干浸膏。取干浸 膏 250g,製成顆粒,加輔料適量,混勻後,壓製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4.4 性狀

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後,顯棕色;味微苦、澀。

4.5 鑒別

取本品2 片,除去糖衣,研細,加氨試液4ml,用乙醚20ml提取,分取乙 醚層,用1mol/L鹽酸溶液5ml 提取,分取水層,濾過,將濾液分置二支試管中,一管加 碘化汞鉀試液數滴,即生成白色沉澱,另一管加三硝基苯酚試液數滴,即生成黃色沉澱 。

4.6 檢查

應符合片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 D)。

4.7 含量測定

取本品60片,除去糖衣,精密稱定,研細,精密稱取適量(約相當 於25片),置200ml 錐形瓶中,加硅藻土(每取本品 1g加硅藻土0. 2g),混勻,加乙醇 70ml,置水浴上加熱迴流40分鍾,放冷,濾過,濾渣繼續加乙醇50ml,置水浴上加熱回 流半小時,放冷,濾過,合並濾液,置水浴上蒸干,殘渣加鹽酸溶液(1→100)30ml,置 水浴上攪拌使溶解,放冷,濾過,殘渣再用鹽酸溶液(1→200)同法提取三次(20,15,15 ml),合並濾液於分液漏斗中,加氨試液使溶液成堿性,用乙醚振搖提取四次(40,30, 25,20ml),合並乙醚液,用水振搖洗滌二次,每次10ml,乙醚液用濾紙濾過,醚液置於 已稱定重量的蒸發皿中,在低溫水浴上蒸去乙醚,殘渣加少許無水乙醇,繼續蒸干,在 100℃ 乾燥至恆重,稱定重量,計算,即得。 本品每片含總生物堿應不少於1mg。

4.8 功能與主治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清熱解毒。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 關節炎,亦可用於慢性關節炎及紅斑狼瘡。

4.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2 片,一日3 次。

4.10 注意

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4.11 規格

每片含昆明山海棠干浸膏0. 25g

4.12 貯藏

密封。

5 昆明山海棠片說明書

5.1 葯品名稱

昆明山海棠片

5.2 英文名稱

Triptergium Hypoglaucum Kunming Shanhaitang Pian

5.3 昆明山海棠片的別名

火把花

5.4 劑型

每片含山海棠干浸膏0.25g,每瓶裝100片。

5.5 昆明山海棠片的主要成份

昆明山海棠。

5.6 昆明山海棠片的葯理作用

現代葯理學還需進一步積累資料。

5.7 昆明山海棠片的葯代動力學

現代葯動學還需進一步積累資料。

5.8 昆明山海棠片的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清熱解毒。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臨床用於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

5.9 昆明山海棠片的禁忌證

服葯期間,忌食辛辣、煙、酒、油膩等物品。

5.10 注意事項

1.孕婦慎用。

2.年輕女性慎用,昆明山海棠片可致閉經。

3.昆明山海棠片有一定毒性,宜遵醫囑,勿過量。

4.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5.貯藏要密封,遮光。

5.11 昆明山海棠片的不良反應

目前還不明確。

5.12 昆明山海棠片的用法用量

成人,0.5g/次,3次/d,溫開水送服。兒童酌減。

5.13 專家點評

1.治療白塞綜合征 有人用昆明山海棠片治療白塞綜合征24例,效果滿意。用法:口服昆明山海棠片,3片/次,3次/d,溫開水送服。30天為1個療程。結果:24例中,臨床治癒者(症狀和體征完全消失,隨訪1年以上未見復發)8例,顯效者(症狀和體征基本消失)10例,有效者(症狀和體征明顯好轉)3例,無效者(用葯1個療程後,症狀和體征改善不穩定或無改善)3例,總有效率為98%。用葯時間最短者1個療程,最長者4個療程,平均為2.5個療程。服葯期間,忌食辛辣、煙、酒、油膩等物品。

2.治療肩周炎 有人用昆明山海棠片治療肩周炎患者141例,療效顯著。用法:內服昆明山海棠片,2片/次,早、中、晚各服1次,10天為1個療程。結果:經用葯1~2個療程後,臨床治癒者(疼痛消失,肩關節活動自如,1年以上未見復發)120例,顯效者(疼痛消失,肩關節活動輕度受限)15例,佔有效者(肩痛減輕,活動有明顯進步)4例,無效者(用葯1個療程後,疼痛未見減輕,活動受限)2例,總有效率達99%。一般用葯3~5天即可收效。

3.治療慢性腎炎 有人用昆明山海棠片治療慢性腎炎患者63例,效果顯著。用法:口服昆明山海棠片,3片/次,3次/d,溫開水送服,10天為1個療程。結果:臨床治癒者(症狀消失,尿檢正常,停葯1年後未再復發)41例,顯效者(症狀明顯好轉,尿蛋白±)10例,有效者(症狀好轉,尿蛋白明顯改善)8例,無效者(用葯1個療程後,症狀未見改變)4例,總有效率為94%。

4.治療布氏菌病 有人用昆明山海棠片治療布氏菌病患者5例,其中臨床治癒者3例,有效者1例,無效者1例,總有效率為80%。用法:口服昆明山海棠片,3片/次,3次/d,溫開水送服,10天為1個療程。

5.治療掌跖膿皰病 據報道,應用昆明山海棠片治療掌跖膿皰病患者22例,臨床治癒者16例,顯效者3例,有效者2例,無效者1例。用法:內服昆明山海棠片,2片/次,3次/d。服葯至膿皰消失後漸減量維持治療1個月。局部給爐甘石洗洗劑或10%硼酸軟軟膏對症處理。

5.14 葯物相互作用

❺ 海棠片是一種什麼葯

【功能與主治】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清熱解毒。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

❻ 木瓜海棠木瓜怎麼吃呢

木瓜果肉厚實細致、香氣濃郁,是嶺南四大名果之一。木瓜富含17種以上氨基酸及鈣、鐵等多種營養元素。木瓜的吃法很多,不僅可以直接吃,還能搭配其他水果做成其他美味。下面我們以木瓜椰子西米露為例,講解木瓜怎麼吃更好吃。

木瓜怎麼吃

先將木瓜對半切開,挖掉中間的果實,然後用勺子把木瓜挖成圓球。把剩下的木瓜榨成木瓜泥;

木瓜怎麼吃

把椰漿和糖一起放入鍋中,加熱至糖完全融化;

木瓜怎麼吃

碗中加入西米,放入木瓜泥,然後把煮好的椰漿倒入,最後放入木瓜做裝飾就好了,這樣做出來的木瓜味道鮮美 非常好吃。

木瓜怎麼吃

❼ 木瓜海棠的功效與食用方法

近來春意漸濃,而木瓜海棠也開得異常鮮艷。不久後枝頭上就會掛滿漂亮的海棠木瓜,那麼木瓜海棠的功效有哪些呢?接下來我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木瓜海棠的保健功效

1、健脾消食

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可將脂肪分解為脂肪酸;現代醫學發現,木瓜中含有一種酵素,能消化蛋白質,有利於人體對食物進行消化和吸收,故有健脾消食之功。

2、抗疫殺蟲

番木瓜鹼和木瓜蛋白酶具有抗結核桿菌及寄生蟲如絛蟲、蛔蟲、鞭蟲、阿米巴原蟲等作用,故可用於殺蟲抗癆。

3、通乳抗癌

木瓜中的凝乳酶有通乳作用,番木瓜鹼具有抗淋巴性白血病之功,故可用於通乳及治療淋巴性白血病(血癌)。

4、補充營養,提高抗病能力

木瓜中含有大量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及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可有效補充人體的養分,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5、抗痙攣

木瓜果肉中含有的番木瓜鹼具有緩解痙攣疼痛的作用,對腓腸肌痙攣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6、抗病毒、降血壓等

酸木瓜獨有的番木瓜鹼,具有抗菌素腫瘤功效,並能阻止人體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合成,對淋巴性白血病細胞具有強烈抗癌活性。酸木瓜所含的齊墩果成分,是一種具有護肝降酶、抗炎抑菌、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等功效的化合物。

木瓜海棠的食用方法

木瓜煮豬腳:功效:可防治風濕性關節炎。

主料:1隻小公雞,2個酸木瓜(木瓜海棠),2兩冰糖,2兩白酒,2兩豬油。

准備:將小公雞洗凈切成大小適中的小塊兒,酸木瓜切成片兒。

做法:鍋熱後放入豬油,油化後放入酸木瓜片兒翻炒,炒軟。將雞塊兒放入鍋中翻炒,炒至骨肉可分離。放入冰糖,冰糖化後放入白酒,收汁兒即可。

注意:一定要用冰糖,不能用白糖代替。用木瓜燉雞、煮魚、燉豬腳等時,木瓜要切成絲或片,也可用干酸木瓜(其酸味和功效都一樣),一般煮一隻雞大概放上10到20片,煮一條魚則放上8到10片,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調料,燉豬腳可以多放點,可以去除油膩和腥味。木瓜烹調,一定要控制好用量,否則會太酸,影響食味。

吃完此菜,切記不可受風;最好是晚上食用;堅持食用可有效防治風濕性。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

1、清暑祛濕,生津止渴

木瓜性溫,酸,入肝、脾經。木瓜能清解暑氣,化濕運脾,生津止渴,長夏天氣濕熱的時候食用,既可防暑降溫,化濕運脾,又可補充夏季出汗太多所造成人體的津液不足。

醫書雲:脾為後天之本。吃水果能幫助消化和吸收,進而鞏固脾胃,實在合算。以醫理分析,木瓜味甘、性平、微寒,助消化之餘還能消暑解渴、潤肺止咳。

2、健脾消食,化積止瀉

木瓜有健脾消食的作用。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可將脂肪分解為脂肪酸。木瓜中含有一種酵素,能消化蛋白質,有利於人體對食物進行消化和吸收,因此有健脾消食之功。吃了太多的肉食,脂肪容易堆積在下半身,木瓜里的酵素,可幫助分解肉食,減低胃腸的工作量,讓肉感的雙腿慢慢變得更有骨感。

3、潤膚去皺,美容增顏

因為木瓜性溫,不寒不燥,其中的營養容易被皮膚直接吸收,特別是可發揮潤肺的功能。當肺部得到適當的滋潤後,就能更好地行氣活血,使身體更易吸收充足的營養,從而讓皮膚變得光潔、柔嫩、細膩,皺紋減少、面色紅潤。

4、抗癆殺蟲,祛除邪毒

木瓜中含有番木瓜鹼和木瓜蛋白酶,它們具有抗結核桿菌及寄生蟲如絛蟲、蛔蟲、鞭蟲、阿米巴原蟲等作用,故可用治肺結核、蛔蟲症、阿米巴肝膿腫等。

5、舒筋通絡,解痙止痛

木瓜果肉中含有的番木瓜鹼具有緩解痙攣疼痛的作用,對排腸肌痙攣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川木瓜味酸、性微溫,主要作用是祛濕痹,舒筋活絡,對於風濕痛患者最適宜。

6、清熱潤肺,止咳平喘

❽ 我女朋友有天生的肩周炎,怎麼治療,防治

參考資料:
什麼是肩關節周圍炎?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廣泛的炎症反應。本病是以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特徵的慢性疾患,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左側較右側多見,雙側同時發病者少見。早期表現,僅以疼痛為主,或僅有輕微隱痛或肩關節不適和束縛感;繼則疼痛逐漸加重,夜間尤甚,常影響睡眠,肩關節活動也逐漸完全受限;最後形成「凍結狀態」。本病在中醫學屬「痹證」范圍,又稱為五十肩、漏肩風、肩凝症、凍結肩等。

中醫對肩周炎是如何認識的?
中醫認為,人過中年陽氣虛弱,正氣漸損,肝腎不足,氣血虛弱,營衛失調,以致筋脈肌肉失去濡養,遇有風濕寒邪外侵,易使氣血凝滯,陽氣不布,脈絡不通故發本病。
(1)正氣內虧:「七七腎氣衰」,人到50歲左右,肝腎精氣開始衰退,或勞逸過度,或病後體弱,致氣血不足,筋脈得不到充分滋養,日久筋脈拘急,營衛失調。《中藏經*五痹》曰:「腎氣內消……精氣日衰,則邪氣妄入」。宋·王懷隱《太平聖惠方》曰:「夫勞倦之人,表裡多虛,血氣衰弱,腠理疏泄,風邪易侵……隨其所惑,而眾痹生焉」。現代醫學家劉渡舟在《金匱要略詮解·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中曰:「凡尊榮之人,則養尊處優,好逸惡勞,多食肥甘,而肌肉豐盛,不事勞動則筋骨脆弱,以致肝腎虛弱……陽氣虛,血行不暢,重因疲勞則汗出,體氣愈疲**此時加被微風,遂得而干之,則風與血相搏,陽氣痹阻,血行不暢。」
(2)邪氣外侵:居住潮濕,中風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內侵,寒濕留滯於筋脈,血受寒則凝,脈絡拘急則痛;寒濕之邪侵淫於筋肉關節,以致關節屈伸不利,如金元·張子和《儒門事親》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時陰雨之時,及三月九月,太陰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瀕水之地,勞力之人,辛苦失度,觸冒風雨,寢處潮濕、痹從外入。」又如明·朱�FDAE�《普濟方》曰:「此病蓋因久坐濕地,及曾經冷處睡卧而得。」

西醫認為肩周炎的病因病理是什麼?
(1)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根據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本病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老年性退變:本病多見於40~50歲以上中老年人女性,顯然與老年性退變有關。
②風濕寒邪侵襲:相當一部分患者發病前有明顯風濕寒邪侵襲史,如居處潮濕,中風冒雨,睡卧露肩等,說明風濕寒侵襲為肩周炎的外在病因之一。
③肩部活動減少:本病的臨床特點,多見於肩部活動逐漸減少的中年以上女性,且左肩的發病率較右肩多,腦力勞動者的發病率較體力勞動者為多,或因某些原因(如上肢骨折肩部軟組織損傷,頸椎病等肩部活動量減少或受限的病人)使肩部活動減少後,常可繼發肩周炎,這些特點均提示肩部活動減少可能與本病發病有關。
(2)病理
①肩部組織,如關節軟骨、滑囊、腱鞘及肱二頭肌長頭腱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
②關節囊及周圍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炎症過程釋放的炎症介質造成血液動力學改變及漿液性滲出,滲出物的機化使肌腱與腱鞘及關節周圍組織發生粘連,組織彈性降低,並最終導致關節攣縮,形成所謂「肩凝」,現多認為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鞘炎為本病的病理改變之一。

肩周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肩部疼痛: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多數患者常訴說後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卧,此種情況因血虛而致者更為明顯;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尤以肱二頭肌腱長頭腱溝為甚,少數呈肩周軟組織廣泛性壓痛,無壓痛點者少見。
(5)肌肉痙攣與萎縮: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彎不利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6)X線及化驗室檢查: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後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鬆,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實驗室檢查多正常。

肩周炎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肩周炎的診斷標准有以下幾點:
(1)40~50歲以上中老年,常有風濕寒邪侵襲史或外傷史。
(2)肩部疼痛及活動痛,夜間加重,可放射到手,但無感覺異常。
(3)肩關節活動尤以上舉、外展、內、外旋受限。
(4)肩周壓痛,特別是肱二頭肌長頭腱溝。
(5)肩周肌肉痙攣或肌萎縮。
(6)X線及化驗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

診斷肩周炎應與哪些疾病進行鑒別?
(1)肩關節結核:①常伴有肺結核。②常有低熱、消瘦等全身症狀。③多發於成年人,亦可發生於任何年齡。④血沉快,可達50mm/h以上。⑤X線片可見骨質明顯疏鬆、骨質破壞及壞死形成,甚至出現肩關節半脫位。
(2)頸椎間盤突出症:①急性發病。②以神經根性劇痛為主,即疼痛沿神經分布區放射至前臂及手部,並伴有感覺及肌力改變。③頸部活動受限而肩關節活動正常。
(3)骨腫瘤:①原發骨腫瘤多見於青少年,年老患者多為轉移癌,故全身症狀明顯。②血象檢查多為陽性。③X線鑒別。
(4)肩軸損傷:發於青壯年,有明顯外傷史,肩關節被動活動正常。

治療肩周炎常用哪些西葯?
(1)非甾體抗炎葯:可在中葯治療基礎上作為輔助治療,在關節劇痛情況下,可小量應用以緩解疼痛,緩解後即停用。
①阿司匹林:3~6g/日,分3~4次口服;或水楊酸鈉,6~8g/日,分3~4次口服。水楊酸鹽類具有止痛、退熱、消炎、抗過敏的作用,無心臟炎者首選此葯。該葯服後可有胃腸道刺激症狀或胃出血,應注意觀察。
②消炎痛:具有抗炎、退熱、鎮靜作用,口服每次25mg,每日2~3次,飯後服用,以減少對消化道刺激症狀。潰瘍病患者禁用或慎用。
③炎痛喜康:具有消炎、鎮靜作用,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飯後服。本葯用量小,用次少,不良反應比阿斯匹林、消炎痛為輕,故為常用葯。但仍可引起潰瘍病出血,故潰瘍病患者、哺乳婦女、兒童禁用。
(2)腎上腺皮質激素:此類葯物能抑制變態反應,控制炎症發展,減少炎症滲出,但一般盡量不用。葯如強的松,每日10~20mg,分2~3次服;或地塞米松每日1.5mg,分2次服。

中醫對肩周炎如何辨證論治?
中醫臨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為以下四型:
(1)風寒侵襲
主證:肩部疼痛較輕,病程較短,疼痛局限於肩部,多為鈍疼或隱痛,或有麻木感,不影響上肢活動,局部發涼,得暖或撫摩則痛減,舌苔白,脈浮或緊,多為肩周炎早期。
主證分析:體虛之人,肌膚衛陽不固,復因汗出當風,風寒趁虛襲於肌膚經絡,痹阻於肩部,使肩部氣血運行不利,不通則痛,故見肩部疼痛,局部發涼,因病程短,風寒僅襲肌表,故其痛較輕。苔白脈浮或緊均為寒邪在肌表之徵。
治則: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方葯:蠲痹湯加減。
羌活10g,獨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風藤15g,桑枝10g,當歸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獨活、桂枝、秦艽、海風藤、桑枝等祛風散寒,化濕通絡;配以當歸、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氣,並能止痛;甘草調和諸葯。諸葯共奏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寒勝者加制川烏、細辛;風勝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風。
(2)寒濕凝滯
主證:肩部及周圍筋肉疼痛劇烈或向遠端放射,晝輕夜甚,病程較長,因痛而不能舉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減。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
主證分析:年老肝腎虧虛,正氣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當,外界寒濕之邪侵及,滯留局部,日久寒濕內結,致使局部經脈閉阻,故見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實,故疼痛劇烈,畏寒;濕性重著,故有沉重感,得溫則痛稍減。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均為寒濕之徵。
治則:散寒除濕,化瘀通絡。
方葯:烏頭湯加減。
麻黃10g,制川烏12g(先煎),白芍15g,黃芪30g,全蟲12g,羌活12g,細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烏、羌活、細辛、全蟲溫經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用麻黃散外寒表濕;芍葯、甘草緩急舒筋;黃芪益氣固表,並以此緩和麻黃、烏頭之性,以防傷正氣。諸葯配伍,使寒濕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傷正,以達溫經散寒,祛濕止痛之功。
(3)瘀血阻絡
主證:外傷後或久病肩痛,痛有定處,局部疼痛劇烈,呈針刺樣,拒按,肩活動受限。或局部腫脹,皮色紫暗,舌質紫暗,脈弦澀。
主證分析:外傷內挫,局部經絡損傷,氣血逆亂;或久痛入絡,血脈瘀阻,故見局部疼痛劇烈,呈針刺樣且有定處,拒按,或腫脹。皮色紫暗,舌質紫暗,脈弦澀均為血瘀之徵。
治則: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葯:活絡效靈丹與桃紅四物湯合並加減。
當歸15g,丹參15g,生乳沒各15g,桃仁10g,紅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 10g,雞血藤15g,桑枝20g。
方解:方中用當歸、丹參、桃仁、紅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當歸以養血;白芍緩急止痛,乳香、沒葯活血行氣止痛;用桂枝、桑枝、雞血藤祛風通絡。諸葯共奏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效。
(4)氣血虧虛
主證:肩部酸痛麻木,肢體軟弱無力,肌膚不澤,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攣縮,肩峰突起,舌質淡,脈細弱無力。
主證分析:久病體弱,氣血虧虛,外邪乘虛侵襲,閉阻經絡,肩部筋脈失於榮養,故見肩酸痛麻木,肢軟乏力,肌膚不澤,肌肉萎縮,神疲乏力。舌淡,脈細弱無力均為氣血虧虛之徵。
治則:益氣養血,祛風通絡。
方葯:秦桂四物湯,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當歸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黃芪15g。寒甚加羌活、獨活、附子;濕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縮不利加木瓜、雞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蟲。
方解:本方以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養血柔筋,以秦艽祛風散寒,以桂枝、黃芪益氣溫經,通絡散寒,共奏益氣養血,疏經散寒之效。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中成葯?
(1)昆明山海棠片
葯物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風濕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2)風濕寒痛片
葯物組成:見類風濕性關節炎章。
功效:祛風散寒,利濕通絡,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3)風痛安膠囊
葯物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黃、海桐皮、忍冬藤、連翹、通草、黃柏。
功效:清熱利濕,活血通絡。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熱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4)痹苦乃停片
葯物組成:制川烏、制草烏、制乳香、制沒葯、制馬錢子、懷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絡。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連服3個月為1療程。
(5)痹隆清安片
葯物組成:萆�、懷生地、制馬錢子、制乳香,制沒葯、薏苡仁等。
功效:除濕消腫,活血化瘀,舒筋活絡。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熱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連服3個月為1療程。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土單驗方?
(1)川羌活湯
組成:羌活、秦艽、海風藤、木瓜、五加皮、川斷、防風、細辛、丹參、桑枝。
功效:祛風散寒,舒筋通絡。
主治:肩周炎初期。
服法:水煎服,日1劑。
(2)加味四物湯
組成:熟地、當歸、白芍、川芎、桂枝,生薑、甘草。
功效:養血活血,溫經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水煎服,每日1劑。
(3)化痰行氣方
組成:茯苓5g,姜半夏12g,枳殼10g,風化硝6g,白術12g,白芥子12g,姜黃10g,桑枝12g ,生薑8g。
功效:化痰行氣,舒筋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濕阻絡者。
服法:水煎服,每日1劑。
(4)玉竹湯
組成:玉竹30g,桑寄生30g,鹿銜草15g,白術15g,茯苓15g,懷牛膝15g,白芍15g,炙甘草9g。
功效:健脾除濕,補腎通絡。
主治:肩周炎,一臂或兩臂疼痛,不能高舉或轉動不靈者,不論病之新久。
服法:每日1劑,煎2次分服。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外用膏葯?
(1)肩貼靈
葯物組成及製法:雄黃、樟腦、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烏蛇、蜈蚣、凡士林。上葯研細末,用凡士林調成葯膏。
功效:溫經通絡,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之風寒侵襲兼瘀阻者。
用法:取葯膏適量攤於敷料上,貼患處。
(2)肩凝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牛蒡子1500g,白鳳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黃60g,當歸60g,白蘞60g,肉桂60g,草烏60g,地龍60g,僵蠶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沒葯60g,川續斷120g,防風120g,荊芥120g,木香120g,蘇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將以上諸葯入油炸枯,過濾法渣,加入蜂蠟攪拌成膏狀,夏季時蜂蠟酌增,冬季時蜂蠟酌減,製成後放一周後使用。
功效:溫經通絡,祛風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各型肩周炎。
用法:將葯膏適量攤敷於棉布片上,敷勻,貼患部,3~5日更換1次。
(3)消散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清明前鮮澤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黃、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 180g,白芥子、大戟、僵蠶各240g,黃藤90g,火硝30g,炒黃鉛粉1500g。先將澤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黃、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蠶,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狀時加入黃藤,火硝熬枯後將油濾清,入黃鉛粉收膏,將葯膏攤牛皮紙上。
功效:溫經散寒,豁痰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濁阻絡型。
用法:洗凈患處,將膏化開,貼於患處,5天換1次。
(4)五枝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桑樹枝、槐樹枝、榆樹枝、桃樹枝、柳樹枝各36cm(直徑12mm,秋末、冬初采者為宜)。將各樹枝切成每段3cm長,放入香油500g中炸焦(呈黃色)撈出後,將乳香、沒葯各15g研細,加入油中,邊加邊攪拌(朝一個方向攪拌),拌勻再加入漳丹250g,繼續攪拌,呈糊狀放溫後攤在25~30張牛皮紙上備用。
功效:通經活絡,化瘀止痛。
主治:肩關節周圍炎。
用法:患處洗凈,取膏貼患處,5天換1次。同時,囑患者加強肩關節功能鍛煉。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葯浴方法?
(1)洗劑Ⅰ號
葯物組成:防己30g,威靈仙30g,五加皮30g,羌活30g,獨活30g,川芎30g,赤芍30g,紅花3 0g,木瓜30g,雞血藤30g,千年健30g,海風藤30g,青風藤30g,桑枝30g,馬錢子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功效:溫經活絡,祛風散寒。
主治:肩周炎。
用法:將上葯用冷水浸泡於鐵瓷盆內,2小時後,文火煎熬20分鍾,不去渣,待放置溫度適宜後,用毛巾蘸葯液熱敷患處,或直接用葯液洗浴患處,再次用時加溫即可,加溫前可續水。每日1~2次,每次30分鍾,每劑葯可用1周。
(2)洗劑Ⅱ號
葯物組成:伸筋草、威靈仙、續斷、麻黃、桂枝各15g,當歸、紅花、川烏、草烏、木鱉子、乳香、沒葯、川芎各12g。
功效:舒筋活血,溫經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同洗劑Ⅰ號。
(3)漏肩風熏洗驗方
葯物組成:鬼箭羽15g,桂枝、紅花、木瓜各9g,晚蠶沙15g,黃酒250g。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化瘀,通經和絡。
主治:肩關節周圍炎屬風濕痹阻型者。
用法:上葯加清水適量浸泡15分鍾,再加水半面盆,加黃酒煎沸後,趁熱熏洗患處,冷則加熱再熏再洗,每次熏洗15~30分鍾。每日2次,每劑連用3天。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葯敷療法?
(1)肩周散
葯物組成:生半夏、生南星、生川烏、白芷、生草烏、細辛、紅花、沒葯、乳香、生蔥、生薑、白酒各適量。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上葯共研細末,再加生薑、生蔥搗爛,兌適量白酒,一齊入鍋內炒熱,敷於患肩部,外包固定,隔日換葯1次。如有皮膚對葯過敏者,可用紗布蘸清油隔在皮膚上,再敷葯。
(2)川烏散
葯物組成:川烏、草烏、樟腦各90g。
功效:溫經散寒,通陽除痹。
主治:肩周炎。
用法:上葯研末,根據疼痛部位大小,取葯末適量,用食醋將葯末調成糊狀,均勻敷於患處及壓痛點,厚約0.5cm,外裹紗布,用熱水袋壓在局部熱敷約30分鍾,每日1次。
(3)吳薏鹽散
葯物組成:吳茱萸、薏苡仁、萊菔子、菟絲子、紫蘇子、生食鹽各30g。
功效:祛風散寒,溫經通絡,祛濕止痛。
主治:肩關節周圍炎。
用法:諸葯研為粗末,先將生食鹽鍋中炒黃,再加入中葯末拌炒至微變色,然後倒布袋內,外敷患肩,邊熨敷邊活動肩關節直至葯溫已低為止。隔時復炒再敷,日3次。

治療肩周炎有哪些外擦療法?
(1)外擦驗方
葯物組成:生川烏12g,生草烏12g,乾薑12g,細辛8g,威靈仙6g,鳳仙花8g。紅花6g,川芎4g,桂枝7g,獨活8g,尋骨風6g,樟腦15g,松枝6g,大黃8g,仙茅6g,巴戟天6g,茴香6 g,丁香6g,三七6g,五加皮6g,牛膝4g,乳香12g,沒葯12g,全蟲6g,土元6g,山茱萸10g ,麻黃9g,杞子9g,狗脊9g,桑枝6g,當歸6g,秦艽6g,白酒1200ml。
功效: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肩周炎各型。
用法:諸葯粉碎為粗末,用55度白酒浸泡,夏季14天,春、秋季21天,冬季30天,過濾沉澱 5日而成。晚睡前用棉簽蘸葯液適量塗於疼痛處,用聚乙烯超薄膜(薄軟食品塑料袋)覆蓋,外用衣被覆蓋10分鍾左右,有發熱感,溫度升高(灼熱感屬正常),6小時後去掉覆蓋物。每日1次。注意:葯物要均勻接觸皮膚部位,孕婦及酒精過敏、皮膚破損者禁用。
(2)消炎止痛液
葯物組成:丁香、山茶各10g,木香9g,大黃12g,紅花10g,當歸12g,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川芎各10g,防風、乳香、沒葯、荊芥各9g,薄荷6g,樟腦10g。
功效: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肩周炎。證見肩關節疼痛難忍,難以入眠,手不能抬舉轉後者。
用法:上葯除樟腦外,加入90%酒精(適量)浸泡24小時(酒精與葯之比為1∶2),然後置水於鍋中,用蒸餾法,收集蒸餾液200ml,葯渣中殘余液濾盡,把樟腦粉加入蒸餾液中攪勻,與濾液合並,製成350ml外擦液備用。用時先在病灶部位,用特定電磁波譜治療器照射10分鍾後,將本品塗擦患處,間隔5分鍾塗擦1次。每次照射30分鍾,每日2次。

❾ 類風濕關節炎吃什麼葯物

類風濕關節炎吃什麼葯物

類風濕關節炎吃什麼葯物,大家都知道風濕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大家在患了類風濕關節炎的時候應該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同時需要進行葯物治療,主要是緩解病症的作用,你知道應該吃什麼葯物才好嘛?

類風濕關節炎吃什麼葯物1

1、類風濕關節炎疾病一般都是慢性的情況,治療此病的目的就是改善和保持關節的正常功能,臨床上葯物治療時一定要聯合用葯,常用的抗類風濕的葯物主要有奈普生,阿斯匹林以及布洛芬顆粒,皮質激素喝免疫抑制劑等。

2、非淄體抗炎葯能夠迅速抗炎止疼,對接觸性疼痛的治療效果特別好,臨床上,一般常用的葯物主要有鹽酸氨基葡萄糖顆粒、青黴胺、雙氯酚酸以及吲哚美辛葯物等。

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的風濕病,其造成的腫痛症狀主要是以四肢關節為主,病情一旦發作是不能徹底根除的,治療葯物主要有抗風濕葯,生物制劑等等。

4、西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一般是以鎮痛抗炎為主,常見的治療葯物有消炎痛、扶他林等,這些葯物都能緩解疼痛症狀,但帶來的副作用特別大,對於疼痛症狀嚴重的患者可以暫時使用,不提倡患者長期服用,在這里我們建議患者謹慎選擇這類葯物或遵醫囑用葯。

溫馨提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患者想要徹底治療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情只能緩解和預防,臨床上是根本就不能徹底治癒的,建議患者在平時要多注意活動自己的關節,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和季節變化時要注意做好身體保暖工作。

類風濕關節炎吃什麼葯物2

1、 正清風痛片

正清風痛片是一種含有鹽酸青藤鹼的中成葯,具有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多用於治療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疼痛、腫脹、麻木、僵硬等現象。正清風痛片能夠有效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相關症狀,幫助患者恢復生活質量。

2、 疏風活絡片

疏風活絡片中含有馬錢子、麻黃、虎杖、秦艽等中草葯成分,具有疏風活絡、趨勢散寒的功效,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四肢麻木、關節疼痛等具有很好的.療效。

3、 追風透骨丸

追風透骨丸是一種祛濕劑,含有白芷、川烏、草烏、香附、白術等成分,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散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關節炎症引起的肢體麻木、肢節疼痛等症狀。

4、 黑骨藤追風活絡顆粒

黑骨藤追風活絡顆粒主要由黑骨藤、青風藤、追風傘等中草葯成分組成,能夠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堅持按療程使用後,對於風寒濕痹引起的腰腿、肩背疼痛等都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5、 風痛寧片

風痛寧片是一種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成葯,主要含有川烏、草烏、馬錢子、獨活等成分,氣香、味苦,能夠起到活血散寒、燥濕祛風的作用。由於本葯品含有烏頭鹼、馬錢子粉等葯物,必須嚴格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6、 小活絡丸

小活絡丸是一種常見的祛濕劑,主要含有川烏、草烏等性辛燥烈的中草葯成分,又加入了膽南星用於燥濕止痛,香附、地龍行氣活血,因此具有很好的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功效。

7、 大活絡丸

大活絡丸中含有蘄蛇、威靈仙、麻黃、肉桂、地黃、丁香、白術等四十八味葯物成分,具有祛風止痛、化痰除濕的作用,能夠有效緩解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僵硬等症狀。

8、 獨活寄生丸

獨活寄生丸能夠養血除濕、舒筋止痛,其中含有獨活、肉桂、防風、秦艽、桑寄生等多種中草葯成分,常用於緩解風寒濕痹導致的腰膝酸痛、僵硬麻木等症狀。

9、 昆仙膠囊

昆仙膠囊中主要包含昆明山海棠、枸杞子、菟絲子、淫羊藿等成分,具有通絡除濕、補腎養血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關節腫痛、屈伸不利、舌苔淡白等不良現象。

10、 昆明山海棠片

昆明山海棠片能夠祛風除濕、清熱解毒,適用於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但其對性腺的抑製作用明顯,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女性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月經減少甚至閉經,男性則會損傷精子數量,停葯後多數患者可以恢復。

類風濕關節炎吃什麼葯物3

目前的類風濕的主要治療手段還是通過葯物治療來緩解病症,最常規的治療葯物我們通常稱之為一線治療葯物,就是醫生口中常說的非甾體抗炎葯,例如布洛芬、洛索洛芬、塞來昔布等等它們具有很好的抗炎止痛的作用,能較快減輕患者的疼痛。

二線治療的葯物我們稱作慢性抗風濕葯,最常用的是甲氨蝶呤。慢性抗風濕葯也是我們治療類風濕的一個基本葯物,他們有效的緩解病情的發展,但見效較慢,所用通常所和非甾體抗炎葯配合使用,用來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目前市面上還出現了一些新型的免疫抑制劑,包括氟米特,硫唑嘌呤、艾拉莫德等等都是能抑制類風濕病情發展,延緩病症的葯物。此外,生物制劑,如GDNF阿爾法抑制劑、CD20單抗也都是能很好的治療類風濕的葯物,如果出現其他類風濕關節炎的並發症還可以使用糖皮質激素用以治療!

當然類風濕患者的用葯是需要看他病情的嚴重程度,他的活躍度,包括他對治療的反應,從根我們會採取不同葯物結合的治療方案,但總而言之都是跑不出這些葯物種類 的框架!

所以,每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用葯種類、劑量都是不一樣的,完全屬於個人的私人定製,對於其他患者來說只具有參考價值!

❿ 海棠花有什麼作用

食用

由於花色艷麗,一般多栽培於庭園供綠化用。木瓜海棠果實稱為木瓜,果實成熟後帶濃香,可入葯,亦可加工後食用。蘋果屬海棠果實稱為海棠果,味形皆似山楂,酸甜可口,可鮮食或製作蜜餞。

海棠含有糖類、多種維生素及有機酸,可幫助補充人體的細胞內液,從而具有生津止渴的效果。海棠果中維生素、有機酸含量較為豐富,能幫助胃腸對飲食物進行消化,故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食積腹脹之症。

海棠味甘微酸,甘能緩中,酸能收澀,具有收斂止泄,和中止痢之功用,能夠治療泄瀉下痢,大便搪薄等病症。海棠中蘊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如糖類、多種維生素、有機酸等,可供給人體養分,提高機體免疫力。

園林

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是中國北方著名的觀賞樹種。在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取「玉棠富貴」的意境。海棠花棠植人行道兩側、亭台周圍、叢林邊緣、水濱池畔等。海棠花對二氧化硫有較強的抗性,城市街道綠地和礦區綠化。

海棠花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在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玉棠富貴」的意境。海棠花棠植人行道兩側、亭台周圍、叢林邊緣、水濱池畔等。海棠花製作盆景的材料,切枝可供瓶插及其他裝飾之用。

海棠花對二氧化硫有較強的抗性,城市街道綠地和礦區綠化。

生態

有的植物,花卉可以通過香氣,通過釋放芳香分子來改善空氣,調節環境。而海棠花雖然是沒有香味,但是它還是有著良好的凈化作用。

(10)海棠片功效與作用擴展閱讀

海棠花(學名:Malus spectabilis(Ait.)Borkh):喬木,高可達8米;小枝粗壯,圓柱形,幼時具短柔毛,逐漸脫落,老時紅褐色或紫褐色,無毛。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8厘米,寬2-3厘米,邊緣有緊貼細鋸齒,有時部分近於全緣,幼嫩時上下兩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後脫落,老葉無毛。

花序近傘形,有花4-6朵,花直徑4-5厘米;萼筒外面無毛或有白色絨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緣;花瓣卵形,長2-2.5厘米,寬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紅色。果實近球形,直徑2厘米,黃色。果期8-9月。

素有「國艷」之譽。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多生長在海拔50米至2000米的平原和山地,可以人工引種栽培。

熱點內容
2014貴州省盆景展圖片 發布:2025-05-21 11:41:36 瀏覽:863
少瓣秋海棠 發布:2025-05-21 11:38:36 瀏覽:653
全葉馬蘭花語 發布:2025-05-21 11:38:24 瀏覽:847
金銀木盆栽 發布:2025-05-21 11:37:51 瀏覽:333
雲煙花語 發布:2025-05-21 11:37:38 瀏覽:472
學學插花 發布:2025-05-21 11:33:32 瀏覽:935
牡丹亭古琴 發布:2025-05-21 11:28:38 瀏覽:522
櫻花綻放bt 發布:2025-05-21 11:28:33 瀏覽:418
領綉荷花 發布:2025-05-21 11:24:20 瀏覽:26
山竹櫻花 發布:2025-05-21 11:18:36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