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小蘭花
Ⅰ 適合做白茶的茶樹都有哪些樹種
適制白茶的茶樹品種有很多,這里主要介紹8種。
一、菜茶
菜茶是指用種子繁殖的茶樹群種,栽培歷史約有1000餘年,由於長期用種子繁殖與自然變異的結果,因而性狀混雜。現代武夷菜茶為代表,將其形態特徵描述如下:樹高約1M,幅寬約1M,灌木型。分枝多,枝幹著生角度約40度,節間長1.5~2.5cm,枝皮粗糙,呈暗灰色。葉長橢圓形,葉尖銳,略下垂。葉大(8x3.2)cm,長寬比為2.5左右。葉色濃綠、具光澤,葉脈細、略顯,7~9對。鋸齒深而密,28~32對。葉質厚而脆。花冠大小約3.2cm,花期9~12月,結果率甚高。發芽期多在清明前幾天,終期11月上旬,芽數密,育芽力強,抗逆性甚強。適制紅茶、綠茶、烏龍、白茶。
二、福建水仙
又名水吉水仙或者武夷水仙。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大葉類,遲芽種,三倍體。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良種,編號GS139-1985。原產於福建省建陽縣小湖鄉大湖村岩叉山。栽培歷史100餘年。在福建各茶區栽培普遍,尤其是閩北、閩南茶區為多,主要分布在建甌、建陽、武夷山、永春、漳平等地。廣東的饒平、台灣的新竹、台北以及浙江龍泉等地也有引種。
樹勢高大,自然生長可高達5~6M,分枝部位高,分枝稀疏,樹勢半開張,主幹較明顯,為小喬木型。嫩枝紅褐色,老枝灰白色。葉色深綠,富關澤,頁面平展,濃綠,有油光,富革質。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葉端尖長,尖端和基部略下垂。葉平均長10.2cm,平均寬4.43cm,長寬比平均為2.26.主脈明顯,基部較寬扁,側脈整齊,5~11對。鋸齒較深面均勻,平均42對。花大型,雄蕊低於雌蕊,花多,一般不結果,或僅結極少數單位粒果,播後出土亦少,故用壓條、扦插繁殖。發芽稍遲,約3月中旬開始萌動至11月中旬停止生長,生長期全年達8個月。春茶4月下旬達一芽三葉盛期,芽頭較疏但芽肥壯,茸毛較多,全披白毛,嫩芽葉淡綠色,芽育能力尚強,持嫩性較差,一芽二葉長6.6cm,百芽重59g,一芽三葉百芽重112.0g,一芽二葉鮮葉含氨基酸約為2.6%,茶多酚25.1%,鮮葉水浸出物含量高達49.23%,單寧22.29%。生長勢旺盛,抗逆性強。在福建最低溫低下可以安全越冬。
產量高,約比當地菜茶增產100%。制白茶品質極優,色稍黃,茸毛顯露,富有香氣。
三、福鼎大白茶
又名福鼎白毫,簡稱福大、福鼎,在所有白茶區均有種植。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中葉類、早生種。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良種,編號GS13001-1985。原產於福建福鼎縣柏柳鄉。據傳說,距今100多年前(約1857年),由柏柳鄉竹頭村陳煥移植家中繁殖。又一說是柏柳鄉翁溪村張嚇欽發現的。主要分布在福建東部茶區。20實際60年代後,福建和浙江、湖南、貴州、四川、江西、廣西、湖北、安徽、江蘇等省區有大面積栽培。是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品種。
植株較高大,可達2M左右,幅寬1.6~2M,樹勢半張開,為小喬木型。分枝較密,分枝部位較高,節間尚長。樹皮灰色。葉橢圓形,先端漸尖並略下垂,基部稍鈍,葉緣略向上。通常大(12x5.4)cm,長寬比平均為2.2.葉色黃綠、具光澤。側脈明顯,7~11對,平均9對。鋸齒較整齊、明顯,27~38對。葉肉略厚,葉質較軟。芽葉肥壯,茸毛特多,一芽二葉長5.1sm,百芽重23g,一芽三葉百芽重63g。花型較大,雄蕊低於雌蕊,盛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花量多,結果率高,茶籽大而飽滿。生長期長,育芽能力強,發芽期在3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長,生長期全年達8個月。生長勢旺盛,抗逆性強,耐旱亦耐寒,雖在零下3~4攝氏度或更低亦不受凍。繁殖力強,壓條、扦插發根容易,成活率高達95%以上。春茶鮮葉含氨基酸4.37%、茶多酚16.2%。
製成白茶品質極佳,以茸毛多而潔白,白綠,湯鮮美最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