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身蘭花盤
A. 君子蘭的養殖方法
蘭花的種植按地方習慣而有所不同,如廣東一帶,多用曬乾的塘泥人工打成粒狀碎塊種蘭;浙江一帶多用山泥作為種蘭土壤;北京用草炭土拌一些沙來種;在武漢,習慣以放置一年以上的煤渣或火燒土來種蘭。現在,已逐步拋棄了上述傳統方法,運用諸如陶粒、碎磚、火山石、木炭等非土質栽培基質。這些基質具有通氣及排水良好,不會板結,易於蘭根生長的優點而使泥質自嘆不如。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利弊,它們的性質及特點簡介如下:
桫欏根--又稱作蛇木,是一種屬於植物的樹干所長出的氣根切碎後成粗細不等的細條。桫欏根排水良好,不易腐爛,最適宜南方多雨地區種蘭花用。但不足之處是易干,容易招引螞蟻在其內築巢而不利於蘭花根的生長。
水苔--為泥炭蘚曬乾的植物體,其吸水及保水力極強,不宜直接用來作栽蘭,蘭界多用水苔平鋪於蘭盆上面,以便使蘭株增加濕度。水苔腐爛時,會滲出極酸的汁液,影響蘭根的生長,所以要及時換新。
樹皮--包括松樹皮、龍眼樹皮等。樹皮的吸水力及排水力均佳,且富含有機養分,對蘭花的生長極為有利。但易於腐爛及滋生病菌是其不足。
石礫--包括火山石、海浮石、小卵石、赤石、陶粒等。石礫種蘭具有透氣良好,多空隙而使蘭根易於伸展的優點。但缺乏養分和水肥施後易於流失是其不足。
木炭粒--有吸附及殺菌作用,排水及透氣良好。因其偏鹼性並缺乏養分,因此一般與其它種植料混合使用。
碎磚--吸水及透氣性良好,但容易積聚無基鹽和滋生病菌而不利蘭花生長。多與其它種植料混合使用。
腐葉土--最好是用蘭花原生地攜回的腐葉土, 亦可用腐葉人工漚制。腐葉土養分充足,透氣良好,最適蘭花生長。但保水性強,容易滋生病蟲害。
塘泥--用作植料時多碎成粒狀使用。塘泥的酸鹼度適中,養分較足,對蘭花前期生長十分有利。但經日曬雨淋一時間後會鬆散並板結,極不利於根系的呼吸而有礙蘭株生長,故用作種蘭的植料已被慢慢淘汰,更多人用其伴以它種基質使用。
理想的栽蘭植料,應具有良好的排水透氣能力,內含充足的養分,不易腐爛或板結等特性。要獲得這種理想的植料,就要自己動手配製,以腐葉土加海浮石各一份相混,或桫欏根一份加碎磚或小石礫二份最宜用種蘭。 在我國,傳統的栽蘭用盆,一般可分為素燒瓦盆和釉盆兩大類。素燒瓦盆透氣性良好,價值便宜,但外觀較為粗糙而欠雅觀;而釉盆外觀色澤美麗,並有不同的圖案,但透氣及透水性均較差。在現今,更有塑料蘭盆生產,這些塑料蘭盆外觀美麗,而且不會打爛,盆邊緣鑽有許多孔洞,以利通氣及排水。
蘭盆的形狀各異,一般盆口為圓形,也有方形和多角形者。蘭盆一般較深,以利蘭根生長。各地有自身的傳統蘭盆,廣東傳統習慣用外表有綠色釉彩的葵蘭盆。這種蘭盆由廣東石灣所產,規格分大、二、三、四葵蘭和五葵蘭五個規格。栽種墨蘭多用大葵蘭及二葵蘭。江浙一帶則多用宜興出產的蘭盆,這種蘭盆雖為素燒盆,但外觀光滑美麗,並多刻有或畫有蘭花的圖案,這種蘭盆多為方形或多角形的高身直筒式,規格由小到大均有,並多配有水碟。雲南傳統用蘭盆為腰寬口細的的花缸,這種蘭盆既有瓦盆,也有釉盆,盆口雖小,但盆腔較大,適應於蘭根的伸展。港台一帶,當今栽蘭多仿效日本,用盆亦不例外,多數是一些類似日本高身細腰的高筒蘭盆。這種蘭盆一般為彩釉盆,盆表面多有精美的浮雕或圖案,並有盆腳三隻,外觀十分美麗,但價格較為昂貴,多用來作銘品栽培用盆。
不管選用何種蘭盆,原則上要遵守按蘭花的大小合理挑選,小株用小盆,大株用大盆。蘭盆要通氣又透水良好,外觀最好有一些美觀的圖案,盆底的適水孔要大,以利於排水及透氣。
新購回的蘭盆須用水泡浸數日才能用來種蘭,以免其火燥氣將蘭盆內的濕土水分盡吸走而影響蘭花的生長。此外,新栽的蘭宜用新盆,而換盆的蘭宜用舊盆。
光照--光照對蘭株生長的好壞至為重要,光照不足,蘭株軟弱徒長;光照過強,葉被曬黃或曬焦,觀賞價值大減。適於各種蘭蕙生長的光照條件是半陰,即50%-70%的遮光率。春蘭及蕙蘭在夏季要求有70%-80%的遮陰,建蘭要求60%-70%,而墨蘭則需85%左右。冬春季可適當增加20%的光照量更利於蘭花生長。
蘭花的生長條件
溫度--一般而言,蘭蕙的栽培適溫在25-30℃。但不同產地和不同的品種各有起所需的溫度。如長於較高海拔和較寒冷環境的蕙蘭和春蘭,其理想栽培溫度應在案15-25℃為好,溫度超過30-35℃就會對其生長不利。相反,生於較低海拔的墨蘭,溫度低於5℃時就會影響其生長。故在廣東、廣西等地若要種好蕙蘭和春生,一定要訂立可行的渡夏措施,謹防由於高溫而影響其正常生長及花芽分化。而北方種植墨蘭則要做好冬季防寒措施,以防止其受凍害而死亡。
濕度--對蘭蕙而言,4-9月為生長期,濕度要維持在80%以上,冬季為半休眠期,這時濕度可降至50%亦可。在北方養蘭常會遇到濕度不高的麻煩。有條件可利用套塑料袋或水盆植蘭等辦法去提高濕度。有條件者可用電動加濕器或自動噴霧裝置去增加濕度。
通風--蘭蕙均喜歡通風透氣的環境,通風不良會使蘭蕙易患病蟲害,蘭葉的尖端常會枯焦。所以栽蘭場地保持通風良好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家養蘭花的蘭棚和溫室應盡量將通氣窗口打開,有條件者可用電動排氣扇來人工加強通風條件。 蘭花的水肥管理:
一、澆水
澆水,是國蘭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古人認為初學養蘭者對澆水必須"積三年之功"。這句話頗有道理。因為對國蘭的排灌從來"無一定成法",應視天氣、季節、品種和條件等因素而異,只有經過親自實踐,逐步積累經驗才能融會貫通。但經前人的總結和現代科學的探索,關於澆水的共性問題,有幾條值得人們參考:
1、要注意調節空間的濕度。男蘭始祖歷來生長於空氣濕度較大的山野之間,主要靠雨水和露霧的滋潤,尤其是墨蘭大多生長於有清泉或溪流的附近。加上國蘭的根部為肉質所構成,如果遇到不適應的環境就很容易腐爛或乾枯。對於專業戶所經營的蘭場,最好把蘭花種於樹下,以便通風透濕。如果種於棚內的則要設置微型噴霧器,通過電動噴霧使空間經常有濕氣流動。對於家庭養蘭則可在陽台間設置水缸、水盤或水槽以擴大水面,讓水分向上蒸發。並且,在晴天的上午和下午在葉面和地面上灑水。如果植株出現新芽,應注意避免讓水分灑入芽心,以免漬水漚爛。
2、要掌握澆水的量。澆水,包含灑水(或噴水)和淋水兩種操作。灑水是用噴壺把少量水灑在植株或地面之上。淋水是用勺子把大量水分淋入土中。要根據蘭花"喜濕怕漬,喜干怕燥"的特性來掌握澆水的量。因此,澆水要堅持"以潤為主,干濕結合"的原則。這里所述的"潤"應理解為比濕的水分少些。如果過濕,水流不出去就會變成漬水。而"干"是指水分比"潤"更少,盆土變成乾爽狀態,至於"燥"比"干"更為缺水,對養蘭當然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澆水時應按照具體情況,因時、因地、因植株不同而衡量澆水的多少。
灑水的次數,除了春夏季雨水較多的天氣外,一般每天要灑2-3次,通常以灑濕葉面和盆面為度。春蘭可少灑些,墨蘭可多灑些。盆土用塘泥的少灑些,用陶粒的或其它疏鬆植料的可多灑些。
淋水的次數不宜過多,一般每隔5-7天淋一次即可。春天陰雨頻繁,可間隔7-10天一次。夏秋陽光猛烈(包括北方如室內放曖氣),蒸發量大,可每隔2-3天一次。不論大盆或小盆,每次淋半水都要淋透,淋至盆底有水流出為止,切不可只淋半截水,以免上濕下干,使盆下的根部因缺水而過早乾枯。如用塘泥為盆土,要等到"泥面發白"才進行淋水。
3、要澆用潔質的水分。以清潔微酸(PH5.5-6.5)和不含礦物質的軟水為宜。最好採用雨水、河水、和井水,北方還可用雪水。至於城鎮自來水,應預早貯存一兩天後再用,以去除氯素。
二、施肥
1、施肥原則:"寧可餓死,不可飽死"也就是說對蘭花的施肥不能過多,要認真對待。"因蘭制宜,看苗定肥,寧淡勿濃,適時薄施"的原則。
2、肥料的種類:有機肥和無機肥。有機肥包括豆餅、骨粉、貝殼、草木灰、為畜糞尿、家禽羽毛、魚腥血水等;無機肥有尿素、硫酸鉀、復合肥、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等。
3、施肥方法:基肥、追肥和根外施肥。基肥應用日趨減少,被追肥和根外施肥所代替。追肥通常用腐熟(有機肥用瓦缸加水密封發酵三個月後)的有機肥液,先行濾出渣滓後沖清水20-30倍的淡肥,直接施入盆內(切勿施到葉面上)。如用尿素要沖清水1000倍才施下。一般追趕肥每月一次。根外追肥當今較為有效的本方是用尿素1克、磷酸二氫鉀1克,混合沖水1000倍,待充分溶解後用噴壺噴射到葉面上即可,每半年可噴一到二次。
4、注意事項:國蘭在春、夏、秋三季晴天的生長期間皆可施肥,但冬季可以不施或少施肥;陰雨天和夏季氣溫高於30℃以上不宜施肥;春、秋季天氣較涼,可在清晨追肥為宜,夏季炎熱,以在晚間施用為好;在進行根外追肥前,最好用清水灑濕葉面,洗去塵埃,盆內追肥,事前就不宜淋水;以觀葉為主的線藝蘭,為防止線藝消退,不宜常用氮肥,可適當增施磷鉀肥;農葯與化肥不能隨意混合使用,以免引起化學反應,弄巧成拙。
B. 盆載蘭花底盤加水好嗎
好,可以提高空氣濕度,我就是這樣的,但是要用高腳盆,不能浸泡盆土
C. 蘭花盤里有螞蟻,需要消滅掉嗎
蘭花盆裡有螞蟻,要不要消滅掉?一一一我們在栽培,養殖蘭花的時候,由於使用的植料中含有大量的腐殖材料,有時也會因為使用一些有機肥料和植料本身就有很多的空隙。所以,常常會引來許多螞蟻在花盆中隱藏,做窩。那麼蘭花盆中有了螞蟻之後要不要消滅掉?會有些什麼壞處和後患嗎?
蘭花盆裡的螞蟻必須有隨時發現及時殺滅,時間久了如不殺滅,螞蟻可能會從別處搬來蚜蟲,蚧殼蟲等其它一些害蟲於蘭花植株之上,供它們食取這些害蟲的分泌物,對蘭花植株的危害是很大的。有時甚至會帶來一些其它的病菌,病毒,給蘭花植株的健康生長帶來了很大的隱患。因些,當發現蘭花盆有螞蟻出沒時,必須要及時採取措施。預防意外,給蘭花植株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平時也要做好螞蟻的預防工作,可將蘭盆放置在擱架上,定期給地面和周圍環境噴灑一些殺蟲劑,預防螞蟻做窩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