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楊玉環挨海棠

楊玉環挨海棠

發布時間: 2022-09-24 22:01:12

1. 一朝選在君王側什麼花

是杏花,因為楊玉環代表杏花。杏樹原產中國,分布很廣。樹齡長,可活一百年以上,既能采果又能賞花,在果木生產和城市美化上都處重要地位。

每年3-4月份,各地會舉辦杏花節,為遊人踏青、郊遊及攝影提供好去處。杏花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數百年問世的《管子》中就有記載,因此,至少在我國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歷史。目前被作為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市花。

(1)楊玉環挨海棠擴展閱讀

杏花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數百年問世的《管子》中就有記載,因此,至少在中國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歷史。它既能采果又能賞花,在果木生產和城市美化上都處重要地位。

盛開時的杏花,艷態嬌姿,繁花麗色,胭脂萬點,占盡春風。居家庭院中如成列種植,春日裡紅雲朵朵了,非常壯觀動人。也適於單植賞玩,如和垂柳混栽,在柳葉吐綠時,相互輝映,更具鮮明的色彩。十多年以上的老杏樹,姿態蒼勁,冠大枝垂,若孤植於水池邊,在水中形成古色古香的倒影,趣味無窮。

2. 楊貴妃的自白

一、貴妃的煩惱

天寶九年。

楊玉環被人攙回寢宮,卧在美人榻上,醉眼微閉。

昨日相約百花亭擺宴,今日他卻去了西宮,心中苦悶,多飲幾杯酒,竟嚇壞了一眾伺候的人。

呵呵,他們哪知我根本沒醉,裝的罷了。

此刻的楊玉環有些心酸,想當初自己被封為貴妃入宮,是何等矜貴?才短短幾年,便被攆出宮去兩次。

被攆出宮這事兒,丟人無趣,她是有些怕再次發生的。

所以此次回來,才格外溫順,皇上雖含情脈脈如初,但她知道,他待她終是不如當從前了。

想當初,為了得到她,他費盡心機。

下詔命自己出家,道號「太真」,以此來掩飾搶兒媳婦的醜行。

更是親譜《霓裳羽衣曲》,曲中盡是情意無限。

賜她獨浴華清池。

她喜歡吃荔枝,日日有嶺南的甘甜荔枝快馬送到。

就連她喜愛的白鸚鵡死了,他都會建個「鸚鵡冢」。

她姊妹兄弟的萬般榮耀更無須多提了。

但,他討厭她善妒。

他疼她,寵她,愛她,卻不許她嫉妒。

關於這些,在被趕出宮的日子裡,楊玉環想的相當明白,想明白了,心裡竟然產生了一些不屑的感覺:

當真以為我會為一個老頭子爭風吃醋?

想當年我楊玉環芳華正好,嫁與壽王(1),年歲相當。

兩人都值青春年華,壽王又出身尊貴,若非你是皇帝,我又怎會與壽王分離?

我嫉妒,我鬧,不過是因為你曾許諾過會待我如珍似寶,惜之愛之。

你曾對我說你生於武後當政時期,又經歷太平公主與韋後奪權,

身邊的女人每個都野心勃勃。她們搶奪本該屬於男人的權力,令大唐蒙羞。

那一張張貪得無厭的面孔令你恨之入骨!

你說我不同,初次見我,便覺我懵懂的可愛,女人本該如此,美麗又無知。

你還說你將用至高權力將我寵愛到極致,你辛苦了半輩子,有美如我,非常滿足。

哪裡滿足呢?

我進宮才幾年?便有更為年輕貌美的女子亂了你的心。

我鬧,你惱。

如今我已經30有餘,無子嗣,

你隨嘴裡誇我風姿綽約更勝從前,

我卻知道自己老了,

年輕時的胡旋舞、霓裳羽衣舞雖然依舊能跳,跳完有多累只有自己知道。

人已漸老,恩情雖重卻抵不住日日年年。

我的尊貴,我家人的榮耀,全在你一人的身上。

我怎能不著急你?

(1)壽王:楊玉環的第一個丈夫,也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

二、你是誰?

那幾杯酒,後勁兒很大,楊玉環覺得頭開始發暈。

恍惚中,她來到了最喜歡的驪山華清宮,溫泉水煙霧繚繞,亭台樓閣置於山中若隱若現,天上仙境也不過如此。

可是今日的華清宮為何只有我一人?楊玉環想。

來到專供自己沐浴的海棠湯。

一池溫泉水,猶如海棠花開,放眼後宮,只有她一人有此恩寵,想到這里,楊玉環心情好了很多。

可很快她的好心情就被破壞了:「大膽!竟有人敢在海棠池沐浴!」

楊玉環只覺自己氣炸了。她的呵斥聲並未嚇到沐浴之人。

只見那人膚若凝脂,秀發烏黑,雖背對著自己,但那曼妙的身姿展現出的傾國之態已令人妒恨。

「你是何人?轉過頭來!你……」

待那人真的轉過頭,卻嚇的楊玉環不敢出聲。

那女子對著楊玉環嫵媚一笑。

只見她明眸皓齒,眉若遠山,眼有秋水含情,緩緩起身出浴。

不知何時,那女子已穿上白色衣裙。

這位千嬌百媚的美人兒令楊玉環渾身發冷。

因她同自己竟長得一模一樣,

不僅是容貌,連那一顰一笑的媚態也如出一轍。

就算世間有人能美過自己,但自己絕代風華卻不是那些凡俗女人可以比的,若非如此,陛下又怎會如此迷戀我?

關於這點,楊玉環想的也非常清楚。

她不由的問道:「你是誰?你怎麼……」

「我怎麼和你一樣?」那女子不待她說完便搶著說道。

不僅是神態容貌,連聲音也是一樣!

「因為我就是你呀?」那女子緩緩向楊玉環走來,逼的楊玉環步步退後。

「怎麼可能?」楊玉環想著,又仔細的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忽然笑了,驕傲的說道:你不是我,雖然你和我很像,但你比我瘦!要知道,陛下最喜歡的就是我身姿豐腴,你?差遠了!」說道這里,楊玉環很得意。

那女子也笑了,姿勢與楊玉環一樣,只是神情落寞,嘆道:「若你被叛軍追著到處逃命,只怕也會瘦。總之,我就是你!」

見楊玉環不相信的神情,那女子幽幽說道:

「你生於開皇七年六月初一,在蜀州長大。十歲那年父親去世,被寄養在洛陽的叔父家。

開元二十三年七月。應邀參加咸宜公主的婚宴,公主胞弟壽王李瑁對你一見鍾情。

陛下在其母武惠妃的請求冊立你為壽王妃。」

楊玉環聽她說的分毫不差,暗暗心驚,但嘴上由說道:「你雖說的一點不差,但這些要查到也並非什麼難事。」

那女子也不急不惱,繼續說道:「開元二十五年武惠妃逝世,在她的葬禮上陛下見了你驚為天人。

隨後下詔命你入宮。帶你看盡宮中繁華,與你暢談音律,告訴你要封你為妃。

你嚇的哭了,他邊吻你的臉邊告訴你不要怕,他會為你周全一切,令你體面入宮。

他哪裡知道,你不是怕,是捨不得壽王。

一個已年過半百的老男人,再英俊也不如他的兒子啊。」

聽到這里, 楊玉環不由心驚:怎地連自己當時的想法她都知道?

那女子又說:「開元二十八年十月,他以為太後祈福的名義,敕書命你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名為出家,實行那夫妻之事,那段日子,你人前歡顏人後悲苦。

陛下對你再好,都不比壽王風華年少。

直到天寶四年,他將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新的壽王妃。你才慢慢絕了與壽王破鏡重圓的心思。

同年,他立你為貴妃,後宮中無皇後,貴妃已是最高榮耀。

除了陪他睡覺時你覺得他蒼老的身體惡心,其他時候也算你的知音。」

隱藏最深的心思被揭露,楊玉環惱羞成怒:「你到底是誰?」

三、四大美女

那女子又向前走了兩步,與楊玉環面對面,看著她的眼睛,一字一句說道:「我就是你呀,四大美女之一,楊玉環!」

「四大美女?」楊玉環退後一步,滿臉疑惑。

那女子見她滿臉疑惑,耐心的說道:「這么說吧,我死後的你。」

楊玉環聽了不覺害怕,問道:「你是鬼?」

「鬼?鬼還能投胎入輪回,像我這種歷經千年的不散的,叫魄。」那女子目光悠悠,言語無奈。

「魄?」楊玉環不解,只得重復她的話。

那女子點頭:「我是你的魄,在你死後神魂凝聚不散,歷盡千年歲月。」

楊玉環有些怕,環顧四周,再無一人,頓覺陰氣森森。

想叫,卻發不出聲音。

只聽那聲音繼續說道:「你怕什麼?我不過來和你說說話。你知道么?剛才你百花亭設宴陛下未應邀。你雖是假醉,在後世卻被編成了戲。叫做《貴妃醉酒》,可比霓裳羽衣曲有名多了。」

楊玉環雖然怕,但那女子說的內容實在吸引她,她暗暗想著:貴妃醉酒?這名字倒好聽。

只聽那女子繼續說:「你以為剛才你難過是害怕失去他的寵愛么?失去榮華富貴么?

是因為你愛上了他,受不了他和別的女人在一起,你爭的,不是他帶給你的榮耀 ,而是他的心。」

她的話激怒了楊玉環:「你胡說!我怎麼會愛上比我父親還要大的人?若他不是皇帝,我看都不會看他!」

楊玉環非常生氣,這些年來,她承認自己貪戀他的權勢。但從未想過自己會愛上他。

那女子見她惱了,也不甚在意,繼續說道:「以前我也這么認為,但漂泊了一千多年,才想明白:這些年來,他疼你寵你,給你至高榮耀,你早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他。

女人啊,本就容易愛上男人,更何況還是一個對你百般溫柔的帝王。帝王用情,集天下之力令一女子開懷,誰又能不動心?

若非你的男人是皇帝,你以為你能名列四大美女之一么?」

又是四大美女,楊玉環不由的問道:「你說的四大美女是什麼意思?」

此時的楊玉環已經不怎麼怕了。她甚至有些相信面前這個女子就是死後的自己。

那女子似乎感應到了她的心緒,再次現身,坐在海棠池邊,用她那玲瓏的雙腳肆意的撥弄溫泉水,慵懶的說道:「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被後人並稱四大美女。還有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名頭。」

不待楊玉環發問,她繼續說道:「沉魚指西施浣紗其美貌令水中魚兒見之失魂無法游動。

落雁指昭君出塞天上大雁見她驚鴻一瞥忘記如何飛翔。

閉月指貂蟬拜月,絕美容顏令皎潔明月自愧不如。

羞花便指的你今日賞花醉酒,容顏美得令百花羞愧。」

聽到自己的美貌被後事傳頌,楊玉環心中歡喜。但不知為什麼她竟想到了趙飛燕。放佛知道她的想法,那女子繼續說道:「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你是想著李白的《清平樂》吧?」

楊玉環不由暗自嘆道:不愧是死後的自己,竟然知道我在想什麼。

只聽那女子繼續說道:「自古至今有多少美女,能當選四大美女的總有艷壓群芳之處。那趙飛燕,她再美,漢成帝後期不也更愛她的妹妹趙合德。?

再說這四大美女中 ,也只有你楊玉環才是憑借帝王的寵愛得以留名。」

楊玉環聽得似懂非懂,但她機敏聰慧,很快想到:西施、貂蟬、王昭君,均是為國獻身,而自己……想到這里,頓覺無趣。

「你無需傷感,至少他對你的寵愛流傳千年。若非這個男人,你再美,又誰有知道你呢?」

這女子的話令楊玉環陷入的沉思中,過了一會兒,她望著面前和自己一樣的女子,問道:「我是怎麼死的?」

四、往事如煙

「怎麼死的?」這個問題令那女子凄然一笑,

幽幽只聽她呢喃道:「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你,哦,不對,是我,咱們是同一個人。

我是在馬嵬坡被他勒死的。」

這話楊玉環聽的明白,卻感到膽寒,不甘心的明知故問道:「他指的是?」

那女子神色凄厲,有些嚇人,聲音也變得尖刻:「他指的是自然是當今陛下李隆基!死後人稱唐玄宗,又稱唐明皇!

那個我陪伴了十多年的男人,對我寵愛到極致的男人,親手勒死了我!除了他還是有誰會這么狠?」

聽到這話,楊玉環竟然感同身受,只覺身心受創,不由得淚如雨下,她哭的無助傷心,口中反復說道:「我不相信!他不會這么對我的!」

那女子也流著淚,哪怕已經歷經千年,每想到此,她依然傷痛欲絕:「若非親歷此事,我也不會相信。

你當我為何死後漂泊千年?怨恨不散,凝結為魄。地府的人見我不作惡,只是飄飄盪盪,可憐我,才由得我的存在。」

見楊玉環已經哭的梨花帶雨,早聽不進自己說些什麼,那女子無奈的嘆了口氣,然後環顧四周,這是她生前最愛的華清池。

曾在這里夜夜笙歌,為他舞過一曲又一曲。

驪山溫泉水暖,霧氣蒸騰,亭台樓閣,樂曲曼妙。當真如仙境一般。

想到這里,不由的翩翩起舞,千年來,每當陷入回憶痛苦不堪時,她便以最愛的舞蹈排解。

她跳的不是生前最熟悉的《霓裳羽衣舞》,

而是隨著情緒自然而然的律動,邊唱邊跳,歌聲悠悠,一舞驚鴻。

此時的楊玉環也顧不得哭,竟看的痴了。

那女子本與楊玉環就是同一個人,只因死前顛沛,瘦了不少。

此刻她一襲白衣,舞的淋漓。

不同於楊玉環的舞蹈追求姿態優美,她的舞蹈隨歌曲而成。

每個姿勢,都是一個故事。

哀怨的纏綿的快樂的悲苦的,直到最後恨意滔天。

隨著最後一個舞姿,那女子坐在地上,眼中空空盪盪,仿若經歷一生,無力無言。

她的唱詞兒,楊玉環依稀記住了幾句。

有什麼: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

尤其最後一句她記得真切: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因為那女子跳到此句時,

像胡旋舞般不停的旋轉,

只是舞姿不如胡旋舞那樣輕快,

更是像發泄一般,每轉一圈,眼神便凌厲一分,直到精疲力盡,方才悠悠落地。

「這是什麼舞?」楊玉環問道。

愛舞成痴的她,已經顧不得自己是怎麼死的這個問題。

「《長恨歌》。」那女子回答。

楊玉環喃喃低語:「若當真是被他親手勒死的,確是此恨綿綿無絕期。」

只聽那女子繼續說道:「今年是天寶九年,再過五年,安祿山作亂。

至天寶十五年六月甲午日,那天上朝的人才兩個,文武百官啊,才兩人上朝!

他氣瘋了,居然跑到勤政樓頒下制書要親征。

那時他已經71歲了。最終,他將禁軍儀仗遷到了大明宮。

大軍逼近,他帶著我們一眾皇親國戚自延秋門出逃。

逃亡路上,怨聲不斷,說安祿山的造反都因為他寵愛我之故。還說我的姊妹兄弟仗勢欺人驕橫跋扈。總之都是我的錯!」

說道這里,那魄凄然一笑:「我一個女人毀了大唐盛世,我好大的本事啊。」

笑聲漸大,那女子近瘋癲,笑了一會兒,方才平復,繼續說道:「行至馬嵬坡。六軍將士殺了哥哥,我無力阻止,我知道他們也想殺了我。

但我不怕,我相信他會護著我,他拿著白綾走近我時,我還不信。

直到他神情復雜的看著我,眼睜睜的看著被白綾包裹的我面部扭曲,不能呼氣。

直到這時我都不能相信他真捨得殺了我!

我永遠都忘不了死前的他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他雖沒有發出聲,但那口型是:迫不得已。

他殺我是迫不得已!一句迫不得已,就要了我的命,十幾年的恩愛呢?哪兒去了?

我怎麼也想不明白,安祿山造反,大唐的覆滅,怎麼就算了我一個人頭上?

我死了安祿山就不反了?大唐又能昌盛了?」

五、千年之願

那女子一口氣說了很多,楊玉環只覺得句句戳心。

到最後,她只得木木的站著,自己也不知自己在想些什麼。

她現在已經信了眼前的女子就是死後的自己,想到自己竟然是這么一個結局,頓覺人生無望。

人就是這樣,若不知道結局,還懷有期待,還要爭一爭。

一旦知道結局,並且這結局還很凄慘,便有種萬念俱灰的挫敗感。

那女子見楊玉環的樣子,嘆了口氣道:「我懂你的心情,我漂泊了一千多年,看盡愛恨情仇,也是最近才想明白,才來找你。」

楊玉環木然道:「你想明白了些什麼?」

那女子沒有直接回答她,而是吟了一首詞:「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吟完後說道:「這是900多年後一個叫納蘭性德的人寫的詞,漂泊了這么多年,有不少文人把我與他當做故事寫,有寫詩的,有寫詞的。

剛才我跳的《長恨歌》,就是幾十年後一個叫白居易的詩人寫的詩。

但我不喜歡,在那長恨歌中,我死後成了仙姑,他找到了我,說什麼: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

哼!他殺了我,我還要和他山盟海誓?

當真如此,我也太下賤了。

不過他這詩中也算是把我這一生寫盡了。

倒是那納蘭性德,才算知我的心意,從壽王到他,雖說是身不由己跟了他們父子二人,但也都動了真情。

可你知道么?我死後,他們父子都活的好好的,都忘記了當初的誓言,

我呢?

我算什麼?

後世還用我與他的事兒編出了很多戲本子,說什麼他愛我愛的深情。你說好笑么?」

楊玉環只覺得這女子的每句話都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她悠悠的嘆道:「如此說來,當真是那個叫納蘭性德知我心意,我這一生所求的,不過是一心一意待我好的人罷了。

你說,他為何要勒死我?我跟了他十多年,他給我了一家的榮華富貴,他要我的命,我不會不給的。可偏偏,偏偏……」

說道這里,楊玉環的眼淚又開始傾瀉而出。

「這就是我來找你的原因,若是咱們自己死,他會有愧疚,會念著咱們好,被他勒死,反倒讓他覺得是咱們拖累了他。

你要記得,幾年之後,長安城破,你莫要跟著他走,趁亂獨自逃走,還有線生機。」

說道這里,這女子停頓了一下,想了想嘆道:「唉!算了,我就是你,那時候你肯定還會跟著他走的,罷了罷了,若是真跟著他走,行至馬嵬坡下,六軍不發之時,千萬記住,莫要等他出手,自己了斷!

這樣死後也不至於怨氣沖天,不入輪回。這就是我今日和你說的最要緊的話,可記住了?」

楊玉環雖流著淚,卻用力的點了點頭。

六、此恨綿綿(一)

楊玉環醉酒初醒,只覺做了一場夢,夢中傷心欲絕。

但夢到了些什麼 ,卻不記得了。

當皇帝聽聞貴妃醉酒後,匆匆趕來,見她雙眼紅腫,顯是哭過,不由心軟,溫言軟語的勸慰一番。兩人又相偎相依。

往後幾年,二人雖時有齟齬,卻大體恩愛。

楊玉環忍者妒意低眉順眼。

李隆基最愛她的柔情似水,對她越發憐愛。

天寶十五年爆發叛亂。

皇宮中雖然依舊歌舞昇平,但楊玉環總覺得心中不安,直至六月甲午日,李隆基退朝後大怒,跑到勤政樓頒下制書要親征。

宮中上下亂做一團。

傳言叛軍已經到了皇城外。

不知為何,楊玉環竟然覺得曾夢過次場景,怔怔的想著要不要獨自逃走。

可她一個弱女子,能逃到什麼地方呢?

李隆基不知道她的想法,只來讓她收拾收拾,說要帶她出逃。

見他一下子蒼老了不少,楊玉環竟然有些心疼他,畢竟70多歲的人了,

想他這個時候還顧念著自己,又覺心中暖暖的,想起剛才想要獨自逃走的心思,不覺愧疚,越發順從李隆基。

因出來的倉促,一路逃亡,風餐露宿。

想著不給李隆基添麻煩,楊玉環能忍則忍,

當時天氣炎熱,不能日日沐浴,令她極為難受。

可這難受和流言相比又不算什麼。

這些充滿惡意的流言,先是在一些妃嬪暗中相傳,說此次叛亂是因皇帝太過寵幸楊玉環所致。

見無人阻止,宮女間也開始相傳,畢竟皇宮宮女眾多,跟著逃出來的都是各個嬪妃的貼身宮女,那些與她們交好卻被留在宮中的姐妹不知遭了什麼罪。一腔怨恨,全怪到了楊玉環身上。

楊玉環聽了不舒服,想著在逃難中不宜給陛下添麻煩,便忍了下來。

只是流言越傳越不堪。

她的貼身宮女為此與其他宮女吵了好幾次。

楊玉環心煩,寢食難安,人迅速了瘦了下來。

最她心寒的是,皇帝竟然沒有制止流言,也沒有一句安慰。

他蒼老的臉,每日陰沉著,不知在想些什麼。

直至一日聽聞要處死哥哥楊國忠,楊玉環再不顧其他嬪妃的嘲笑,當眾向李隆基下跪,請求他饒哥哥一命,

皇帝看都不看她一眼,只冷冷的命人將她帶走。

七、此恨綿綿(二)

楊玉環傷透了心,越來越瘦。

李隆基依舊不曾來勸慰,這日不知行到了哪裡,楊玉環問貼身宮女:「行到了哪裡?」

「馬嵬坡!」

世態炎涼,宮女見她不再得寵對她也沒了尊重。

楊玉環已顧不得這些,馬嵬坡三個字,令她膽顫心驚。

腦中彷彿有個聲音,要她在此終結自己。

像著了魔一般,掙扎著來見李隆基。

哪知外面早已換了天地,隨行軍隊不肯行進,將士們見到楊玉環,殺聲震天。嚇的楊玉環疑自己是否在夢中。

直到對上李隆基冰冷的雙眼,她才回過神來。

那雙眼中充滿了厭惡,看的楊玉環心中一驚,頓時腦中一片清明。

她只覺四周呼喊聲漸漸消失,心中反倒鎮定了下來。

楊玉環的反應令皇帝覺得驚訝,她一向是單純的,膽小的。

皇帝雖然年歲已高,心裡卻明白,他是不願承認是自己晚年昏庸才導致安祿山之亂。

他寧願相信這一切都是楊玉環的錯,

如果自己有錯,也是錯在太過寵愛這個女人!

所以當楊玉環哭著來找他,他心中對這個女人是厭惡的,在考慮要不要殺了她以平眾怒。

此刻多種念頭在他腦中交錯,他看著眼前的女人:幾日不見,楊玉環又瘦了不少,終是愛了多年的,皇帝心中有些不舍。

楊玉環對權力沒有野心,這讓皇帝在面對她時可以徹底放鬆。

想到這些年來她一心一意的依賴著自己,皇帝有些難下決心。

哪知此時楊玉環竟然拔出頭上金釵,說了句:「得陛下榮寵萬千,玉環無以回報,這條命今日就給陛下吧!」

說完便將金釵刺入胸中,力道之大,釵頭竟也刺入其中。

楊玉環胸前頓時殷紅一片,這一變故來的太突然,不止皇帝,其他人也不敢相信嬌滴滴的貴妃娘娘竟然如此決絕。

見倒在血泊中的楊玉環,李隆基雙唇動了動,最終沒有說任何話……

公元756年,六月十四日,楊玉環於馬嵬坡香消玉殞,年37歲,無子女。

公元762年,唐玄宗李隆基去世,年78歲。

公元775年,楊玉環第一任丈夫李瑁去世,年歲不詳,與後妻韋氏留有子女。

(故事完)

3. 楊貴妃專用沐浴之地,到底有著怎樣的特別之處

楊貴妃的沐浴之處位於驪山,這里風景秀麗,溫度適宜,唐玄宗在這里耗費人工修建了華清池,不但用料考究,樣式精美,而且引入了天然的溫泉水,經常沐浴能夠強身健體。楊貴妃原本是壽王李瑁的王妃,和壽王成親五載恩愛有加,但在一次入宮參加宮宴時被君王唐玄宗看中,以為國祈福的名義命楊玉環出家為尼,之後將她接入宮中封為貴妃。

由於溫泉水含有多種礦物質成分,楊玉環每次泡完溫泉後都膚如凝脂,並且通體舒泰,心情開闊,因此唐玄宗一年當中有大半年的時間都陪著楊玉環住在這里,白日飲酒作樂,觀看歌舞,夜裡泡泡溫泉,快活似神仙。而楊玉環經過溫泉水的滋養,容光逼人,伴隨音樂翩翩起舞的時候好似仙子下凡一樣,另唐玄宗越發迷戀。

4. 如何解讀《長恨歌》里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

解讀《長恨歌》里的唐玄宗和楊貴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宮,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所以說《長恨歌》留給讀者的,主要不是“懲尤物”式的道德教訓,而是對刻骨銘心的愛情的深深的感動。

5. 在紅樓夢中,海棠花出現幾次

一、根據統計在《紅樓夢》這本書中一共出現了十一次海棠花,有關的章節解釋如下:
經統計,《紅樓夢》前四十回海棠出現七回,分別是第五、十一、十七、二十五、三十七、三十八、四十回;中間四十回出現九回,分別是第四十一、五十一、五十八、五十九、六十三、六十四、七十、七十七、七十八回。前八十回共有十六回涉及海棠,平均每五回就有一回涉及海棠。後四十回僅有四回涉及海棠,分別是第八十五、八十七、九十四、九十五回,平均每十回有一回涉及海棠。
二、有關海棠花在《紅樓夢》中的意義補充解釋如下:
(一)海棠花文化展現在《紅樓夢》家居生活中
第五回寶玉隨賈母等人到寧府遊玩,一時倦怠,欲睡午覺,被引到秦可卿房中,「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海棠春睡」的典故出自北宋樂史《楊太真外傳》:「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上皇笑曰,豈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此典故以海棠代指楊玉環,後來漸漸演繹出以海棠花來比喻姣艷女子的海棠花文化。[5]在第十一回又提到了這幅《海棠春睡圖》,賈寶玉瞅著《海棠春睡圖》,聽秦可卿說自己這病未必熬得過年去,只覺得萬箭攢心。海棠圖依舊,可美人卻將不久於人世,怎不讓人心痛!
第四十回里賈母等人榻前的雕漆幾,「也有海棠式的,也有梅花式的,……其式不一」。第四十一回劉姥姥二進大觀園,賈母帶她在園子里見識見識,來到櫳翠庵,「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獻茶。這兩回都提到了海棠(花)式,海棠花式是我國傳統裝飾紋飾的一種,是由海棠花演變出來的藝術圖案,不同於五齣數的梅花式,多為左右對稱的四齣型圖案,後人將此種形狀的器具稱為海棠花式的器具,將器具上裝飾的圖案稱為海棠紋。海棠花式還出現在漏窗、園門、鋪裝、吉祥紋樣等處。
第五十八回寫到「芳官只穿著海棠紅的小棉襖」。海棠紅這種色彩不僅用在服裝上,而且在陶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鈞瓷,善調此色,通過在釉中加入銅金屬,經高溫產生窯變,使釉色以青、藍、白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紅等,色彩斑斕,美如朝暉晚霞。
(二)海棠花文化蘊含在《紅樓夢》的休閑娛樂活動中
第三十七回大觀園里成立詩社,寶玉說要起個社名,探春道:「俗了又不好,特新了,刁鑽古怪也不好。可巧才是海棠詩開端,就叫個海棠社罷。雖然俗些,因真有此事,也就不礙了。」之後,大家開始酣暢淋漓地做詩,吟完海棠詩又賽菊花詩,詩事層出不窮,屢出新意,詩情盪漾在大觀園的各個角落。海棠結社,為大觀園眾才女雅人展露詩才提供了舞台,見證了大觀園里最繁盛美好的時光,令後人無限嚮往。筆者認為,曹雪芹在創作小說時選用海棠作為詩社名稱絕不是一時興起,或真如探春所言只是「可巧」了,而是有其深刻寓意。海棠花姿綽約而花期短暫,而賈芸所送的秋海棠又有苦戀的花語,與太虛幻境薄命司所收錄的園中女子的命運相契合。這里以海棠為社名,象徵了園中女子青春易逝,年華難再。
第六十三回寶玉生日,怡紅院夜宴祝壽,眾人聚在一起占花名兒。該湘雲抽簽時,「湘雲笑著,揎拳擄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來。大家看時,一面畫著一枝海棠,題著『香夢沉酣』四字,那面詩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花簽上這句話,引自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的《海棠》,全詩如下:「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同樣,第十七回賈政的請客提議蕉棠對植處題名為「崇光泛彩」的靈感也來自此詩。第十八回,寶玉所作《怡紅快綠》一詩中有句「紅妝夜未眠」,把海棠比喻為睡美人,是化用了此詩。
(三)海棠花文化體現在《紅樓夢》中的神秘隱喻
上文提過第七十七回海棠枯萎應在晴雯身上,寶玉心有所觸,認為天下有情有理的東西,極有靈驗,像孔廟前的檜樹,諸葛祠前的柏樹,岳武穆墳前的松樹,於亂世枯萎,治世茂盛,怡紅院這株海棠,應人之預亡,故先就死了半邊。
第九十四回,西府海棠本應在三月開花,怡紅院的海棠突然在十一月盛開,眾人議論紛紛,總體分為兩派,以賈母為首的一派認為此乃吉兆,以賈赦為首的一派認為是花妖作怪。從後文的安排來看,海棠的反常開花真如花妖作怪,先是寶玉失玉,元妃薨逝,接著賈府遭查抄,「忽喇喇大廈傾」。
自然界中海棠冬日開花雖不正常,但也不罕見,如2006年11月下旬,南京就有多處海棠花受忽高忽低氣溫的影響,出現果實與花朵同爭艷的現象;園藝學家已掌握了讓海棠反季節開花的催花技術,理論上可以使海棠在任何季節開花。即使在清代,賈母也認識到,應著小陽春天氣和暖花開是有的。總體看來,前八十回作者對海棠死了半邊的處理尚合情理,後四十回的作者對海棠開花這一自然現象的處理似有有意妖魔化的傾向。前八十回里,海棠是通情理有情義的,後四十回,不知怎的這海棠成了興風作浪的花妖,同一植物在同一部書中存在如此大的差異!

6. 楊貴妃有嚴重的孤臭,為什麼唐玄宗對楊貴妃長寵不衰呢

相傳古代四美之一的楊貴妃,就有著極為嚴重的狐臭,為了能夠保證在後宮之中榮寵不衰,除臭就成為這位寵妃的首要大事了。

現代去除狐臭可以選擇激光或手術治療,其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何況是古代,除了沐浴葯湯之外,也就沒有更好的驅除方法了,可以說是基本得不到根治的。因此,楊貴妃必須要每天以香湯沐浴方可。據說在「海棠湯」沐浴之後,楊貴妃就會到當時的另一名地「沉香殿」休息,熏香靜處,讓香氣進一步的滲透肌膚,然後等待皇帝的寵幸。楊貴妃還會隨身佩戴沉香,讓她的周身隨時能夠香氣環繞,能有這種令人安神定氣的香韻陪伴,難怪唐玄宗對楊貴妃長寵不衰了。

華清池是唐代時期帝王專門沐浴的場所,早在三千年前這里就有溫泉,秦代修築了「驪山湯」,後而唐玄宗在此基礎上擴建,治湯井為池,其中的「海棠湯」就是專供楊貴妃洗浴而用的。楊貴妃粗通醫典,於是命人在「海棠湯」的池底中鋪了一層沉香,經過溫泉水五六十攝氏度的沖泡之後,可以將沉香的功效發揮極致,不僅可以身體除異味,而且還有養顏美容、抗衰老的作用,就這樣,楊貴妃在沉香湯中每日沐浴了近十個春秋。

楊貴妃是古代四大美人,閉月羞花中的羞花指的就是她,因為花兒看到她很自卑,所以就不好意思開放。也有人說,是因為她身上有狐臭,熏得花不能開。我個人覺得她應該沒有狐臭,不然李隆基哪能從此君王不早朝呢?那還不給臭死了。

不僅是楊玉環,其它的三大美女都不同程度的有缺陷。西施的容貌雖然沉魚,但卻長了一雙大腳,因為是勞動人民出身嘛。所以她喜歡穿長裙,穿木箕,腰間系一串鈴鐺,使得她走起路來飄飄欲仙,風韻十足。昭君能讓皇帝氣得殺掉花匠毛延壽,其容貌可想而知。但昭君的肩特別削,穿衣服很多看不出效果。所以她總是喜歡披著有墊肩的披風,反而使她看起比別人更有風度。

貂嬋讓董卓父子反目,人中呂布親手殺了自己的義父,魅力可想而知。其實她的耳朵特加小,所以她總是戴大大的環形耳環,反而顯得特加俏麗。由此可見,人無完人,只要懂得取長補短,反而會而自己更有魅力。

7. 楊貴妃秘史中楊玉環挨了幾個耳光,各是第幾集,誰扇的

耳光我記不得,好像被扇得次數很少很少,但我記得一次玉環受罰!

就是武惠妃知道唐玄宗(公公)與楊玉環(兒媳婦)有點可能會讓她與唐玄宗之間的關系變壞以後,在某天晚上,把楊玉環綁到密室里,讓她頂盆受罰:頭上頂水盆,水盆里的水要滿滿的,不允許有一滴灑出來;手上貌似還拎著2個大水桶,也是裝滿了水。後來玉環受不了了,灑了一些水,就被打得很慘……

8. 楊貴妃一生的經歷是什麼樣的

楊玉環於開元七年(719年)農歷六月初一出生於宦門世家,高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蜀州度過的。
開元十七年,10歲左右的楊玉環因父親去世,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璬家。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描述其為: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李瑁的母親武惠妃是玄宗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後。玄宗鬱郁寡歡,當時後宮數千,無可意者,有人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於是唐玄宗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以為唐玄宗母親竇太後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天寶四載(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後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後。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嘩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

9. 一笑嫣然抵萬金——宋代詠海棠詩詞賞析(四)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北宋詞人晁補之,寫有多首詠海棠詞,其《洞仙歌·溫園賞海棠》,贊美初開海棠的美麗動人:

群芳老盡,海棠花時候。雨過寒輕好清晝。最妖饒一段,全是初開,雲鬟小,塗粉施朱未就。

全開還自好,駘盪春余, 百樣宮羅斗繁綉。縱無語也,心應恨我來遲,恰柳絮、將春歸後。醉猶倚柔柯,怯黃昏,這一點愁,須共花同瘦。 

本詞所詠贊的是初開海棠花。詞人還有一首《喜朝天》詠盛開之海棠,又一首《感皇恩》詠半謝的海棠。可見詞人對海棠花情趣極濃。 

海棠在暮春開花。詞開篇二句便點明:百花凋謝之日,正是海棠初開之時。在花事寂寥之際,海棠為人間帶來美色。正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可見此花珍貴可人。第三句點明在溫園賞花的時間。那是一個雨過天晴,清新宜人的白天。一個「好」字,傳達出詩人面對良辰美景的愉快心情。

上片後四句,寫初開海棠的美麗動人。在花園中最美麗動人的一段,全是初開的海棠花。那一片片翠綠的小葉和粉紅色的嬌嫩小花,恰是一位巧飾雲鬢、輕施粉脂、梳妝未畢的俏麗少女,十分可愛。以美女喻花,是古詩的老傳統,並不新奇。詞人在《喜朝天》中寫盛開海棠,也用了「綠鬢朱顏」,「濃妝淡抹」等詞形容花之美麗。但此處把初開海棠比擬為「雲鬟小,塗粉施朱未就」的少女,卻極有個性,恰切新穎,確是傳神筆墨。 

過片三句寫盛開海棠之美。此處用的是虛筆,寫的是設想之景。「全開還自好」,設想海棠全部開放,花事極盛之時,自然也是美好的。海棠盛開之時,「駘盪春余,百樣宮羅斗繁綉」。在那令人快意的駘盪殘春,海棠花猶如宮中的綺羅錦緞,繁花艷彩,百樣爭新,令人眼花繚亂。這種富麗華貴之美,比起初開海棠清新淡雅之美來,詩人的選擇是顯而易見的。「縱無語也,心應恨我來遲,恰柳絮、將歸後」,此三句與「最妖饒」相照應,詩意為:如果等海棠盛開時來觀賞,花雖不語,但心裡會怨恨我遲到。因為此時柳絮已把春天帶走了,我將無緣再賞初開海棠之青春美了。到此我們才明白,詞人寫盛開海棠綺羅繁綉之美,目的是比襯初開海棠「最妖饒」。此種寫法極為婉曲,含蓄有味。

最後三句,進一步寫對初開海棠的迷戀之情。「醉猶倚柔柯」,已被海棠陶醉了的詩人,如醉如痴地倚偎在柔軟的海棠枝旁,寫盡花迷神態。寫人而旨在寫花。「怯黃昏,這一點愁,須共花同瘦」,詩人生怕黃昏降臨而發愁,因為那樣將無法賞花。與蘇東坡「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海棠》)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淡淡的憐花之愁如何排遣?還須寄託在嬌小的海棠之上。「瘦」字極為傳神。此句不但造語奇警,而情思亦極為婉妙,真是鬼斧神工。李易安的「人比黃花瘦」,世人稱頌,雖精妙絕倫,卻為此篇之後塵。

被譽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人的尤袤,寫有一首《瑞鷓鴣·海棠》,盛贊了海棠花之美:

兩行芳蕊傍溪陰,一笑嫣然抵萬金。

火齊照林光灼灼,彤霞射水影沉沉。

曉妝無力胭脂重,春醉方酣酒暈深。

定自格高難著句,不應工部總無心。 

 「兩行芳蕊傍溪陰,一笑嫣然抵萬金」,詞人首先把海棠花擬人化,借用美人「一笑千金」的典故,寫出了海棠花芳蕊展姿,花瓣動容的嫵媚妖嬈之態。據史書記載,春秋戰國時周幽王之褒妃一日在樓上,憑欄觀見諸侯忙去忙回,並無一事,不覺撫掌大笑。幽王曰:「愛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石父之力也。」遂以千金賞之。詞中化用這一典故寫海棠花,極其自然貼切,甚至說沒有使用典故也可以,達到了脫化無跡的要求。

「火齊照林光灼灼,彤霞射水影沉沉」,詞人又用兩個恰切的比喻,描摹出海棠花的色、光、態。「火齊」,是一種極為名貴的紅寶石。「彤霞」,即天空中紅霞。這兩句是說,海棠花茂美鮮艷,滋潤可愛,像紅寶石一樣灼灼閃光,又像紅霞映水一樣極盡嬌柔富貴之態。  

「曉妝無力胭脂重,春醉方酣酒暈深」兩句,又將海棠花比擬為美女,說它含苞欲放之時,色澤濃重,盡態極妍,好像是美女早晨梳妝多抹了胭脂而又無力擦勻一般鮮紅;而當它花開之後,花瓣色澤稍淡,嬌美可愛,好像是美女春日醉酒後臉上留有紅暈一樣明艷。至此,詞人對海棠花的描寫,可以說是淋漓盡致,無以復加了。 

最後兩句「定自格高難著句,不應工部總無心」,詞人又盪開筆墨,從詩不盡意、詞不達情的角度,進一步從反面贊頌海棠花的聖潔純美。「格高」,指海棠花格調高潔。「工部」,指唐代詩人杜甫,因他曾在嚴武幕府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這兩句是說,不是偉大詩人杜甫沒有用心寫詩歌頌海棠花,而是因為海棠花格調高雅,不同凡響,詩人們實在是難以遣詞造句呀!其實,杜甫也是愛花的,只是因為「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登高》),在人間血淚、世上瘡痍的時代,憂國憂民的杜甫,哪有閑情逸致去詠花弄月呢?

南宋詞人曾覿[dí]的《柳梢青·詠海棠》,表現了雨後海棠花的風神韻致:

雨過風微,溫泉浴倦,妃子妝遲。翠袖牽雲,朱唇得酒,臉暈胭脂。

年年海燕新歸,怎奈向、黃昏恁時。倚遍瓊干,燒殘銀燭,花又爭知。 

在爭奇斗艷的百花之中,海棠花向來以嬌美著稱。它花豐、葉茂、枝柔,風姿綽約,別有一番風韻。曾覿這首歌詠海棠之詞,頗能表現海棠花的風神韻致,值得一讀。 

「雨過風微。溫泉浴倦,妃子妝遲。」詞人一落筆,並沒有直接描寫海棠花本身,先是描寫它所處的特定環境,再用楊貴妃這絕代佳人比況它。海棠所處的特定環境怎麼樣呢?是「雨過風微」的新晴之時,詞人把海棠放在這種環境下加以描繪是另具匠心的,因為經雨之後不久的海棠是最為明艷美麗的,唐代詩人鄭谷在他的《海棠》一詩中說「穠麗最宜新著雨,嬌嬈全在未開時。」你看:一場小雨剛剛過去,微風輕輕地吹來,那美麗的海棠花沾上晶瑩欲滴的水珠,洗凈了花瓣上的纖塵,那麼光潔、那麼鮮艷,那穠麗的豐姿神采,特別是那嫩紅的花色看上去多麼像少女含羞時臉上的紅暈,嫵媚嬌嬈。難怪詞人用貴妃出浴時嬌柔懶起的情態來比喻它:「溫泉浴倦,妃子妝遲。」多麼生動、多麼形象!楊玉環身體豐滿,國色天香,所以有「環肥燕瘦(燕,趙飛燕)之稱。她深得唐玄宗寵幸,常浴於華清池,出浴之時更千嬌百媚,美艷至極,所以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這里曾覿把雨後微風中嫵媚妖嬈、鮮艷明麗的海棠花比為出浴後的楊貴妃,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

接下去三句詞與前幾句緊緊相承,明裡是繼續描寫楊貴妃,實際是在描繪海棠的形狀與顏色:「翠袖牽雲,朱唇得酒,臉暈胭脂。」前一句寫花葉,後兩句寫花朵本身的顏色。綠葉紅花,相映成趣。首句中的「翠袖」是寫海棠葉子的顏色為翠綠色,「牽雲」一詞則畫出它的形態,後二句「朱唇得酒,臉暈胭脂」則是以人寫花,極盡海棠之色。意思是那雨後的海棠花就像那酒醉後的楊貴妃一樣,那花朵上紅紅的色澤就如同貴妃那塗著胭脂的面頰上生出的酒暈,鮮艷明麗。詞人的這兩句描寫實在是惟妙惟肖,淋漓盡致地表現出雨後海棠花那嬌美色態。

詞的上片,詞人捕捉住「雨過風微」這特定的時刻,著意刻畫,生動形象地把海棠花的形態和神韻浮雕般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你看它花朵干凈明潔,綴著水珠,帶著胭脂般的紅暈,襯著翠綠的葉片,當風而立,盈盈欲語,簡直如活生生的美人,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詞的下片由上片著重寫花轉而側重描寫自己惜花戀花之情。「年年海燕新歸」,點明海棠花開的季節。「海燕」是燕子的別稱。年年燕子新歸之時,也正是海棠開花之時,詞人留連花間,不忍離去,可是「怎奈向、黃昏恁時,」詞人最害怕、最難忍受的、又無可奈何的是黃昏之時。因為此時光線暗淡,四周迷茫,再賞海棠已經看不太清了。

一刻千金的海棠花期哪能虛擲呢?於是詞人又重演許多人的故技,在夜裡觀賞:「倚遍瓊干,燒殘銀燭。」這兩句詞著重時間描寫,以突出詞人的惜花之情。他倚欄觀賞,把欄干依遍,說明他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仔仔細細地用心觀賞的,如果不是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是絕不會如此的,而且時間持續得太長了,不僅「倚遍欄干」,而且「燒殘銀燭」,這就可見時間之久了。蘇軾也極愛海棠,日里觀賞之後、他「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曾覿不僅燒燭,而且燒殘,可見其惜花之深、愛花之切!他夜裡賞花之久、用心之專、痴迷之深是超過前人的。

不過詞人轉念又一想:又有點感傷:自己這么多情於花,如此受憐與珍惜,但卉木本是無情之物,它們哪裡知道,又怎能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一片痴情呢?所以詞人在詞的最後寫上「花又爭知」一句便是這種心緒的表現。 

這首詞雖然同許多文士一樣,表現的是惜花憐花的常見主題、但詞人表現的情懷比一般作者更為深沉。同時在藝術手法上本詞也有獨到之處,這一點突出表現在詞人善於捕捉時機,匠心獨運,抓住「雨過風微」這一特定時刻進行描寫,最宜於表現海棠之美。

10. 牡丹和海棠的神話故事

有關洛陽牡丹流傳最廣的版本與女皇武則天有關。相傳,武媚娘坐上皇帝之後,心中十分愜意,一年寒冬,到後花園遊玩,見枯枝搖曳,荒草叢生。於是她很生氣,寫了一首詩:來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百花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女皇帝生氣的後果很嚴重,連花神們也都懼怕,於是一夜之間滿園桃李海棠丁香全部盛開。惟有牡丹最有個性,堅決不肯違反自然,女皇大怒,將所有牡丹驅逐出長安,貶謫到洛陽。於是洛陽因禍得福。
牡丹花美,關於牡丹的故事和傳說也很美麗。有牡丹花神的傳說,也有馮夢龍灌園叟晚逢仙女的故事,更有《聊齋》中葛巾的動人愛情,連一代名後楊玉環,也要借著牡丹來吸引皇帝的注意。傳說中,牡丹多以花妖的形式出現,可是給人的卻不是恐懼感,而是對美好事物的稱道和追求。

海棠雖紅嫩嬌妍,但缺少香味。不過,據說海棠原是有天香的,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就沒有了。也有人舉證說古昌州和四川一些地方的海棠仍有香味,據說是偷偷放香的。究其原因,原來是這么回事:

說是在玉帝的御花園里有個花神叫玉女。因為嫦娥溫柔又漂亮,玉女與嫦娥就成了好朋友,並經常到廣寒宮去玩。有一次,玉女看見廣寒宮里新種了十盆奇花。那是一種從未見過的仙花,小花數朵簇生成傘形,甚是奇巧可愛。花蕾是紅色的,花朵兒卻是嬌羞的淡紅色。花枝上還結著果實,長長的橢圓形、黃黃的顏色。花兒和果兒都散發出濃郁的香味,實在逗人喜愛。玉女想到玉帝的御花園中什麼花兒都有,唯獨沒有這種花。因此請求嫦娥姐姐送她一盆,好拿回去栽種在御花園里。但是嫦娥卻搖搖頭說,這是王母娘娘的花,是如來佛特意為慶賀王母娘娘的壽辰,派人從天竺國送到廣寒宮來的。因為這花耐寒,所以才種在廣寒宮中。玉女連連請求,只說廣寒宮中花兒這么多,少一盆也沒什麼關系,王母娘娘也發現不了的。嫦娥經不住玉女這么姐姐長姐姐短的直央求,就答應了。

玉女好不容易說服了嫦娥,得到了這盆馨香迷人的奇花,高興地捧起花盆就往外走,邊走邊說:謝謝!謝謝!不想剛剛走到廣寒宮門口,迎頭就碰上了王母娘娘。她一見玉女手捧著天竺國送來的仙花,一邊嘴裡直道謝,便明白嫦娥一定私下將她的花兒拿去送人,因而怒氣沖天地訓斥嫦娥膽大妄為。而且,她邊說邊奪過玉兔的石杵,將玉女和她手中的那盆花兒一起打下了凡間。

這盆花正巧落在一個靠種花為生計的老漢的花園中,老漢有個女兒叫海棠,姑娘的面貌也像花兒一樣美麗。老漢見一盆花從天而降,種花人自然是愛花惜花,便連忙伸手去接,怕有閃失,又忙叫女兒過來幫一把,口中連叫:海棠、海棠!海棠姑娘聽見了,急急地跑過來,看見爹爹手裡捧著一盆花兒,連叫海棠。便高興地問:爹爹,這美麗的花兒也叫海棠嗎?老漢接住了這盆花,只見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叫不上名兒來的花,聽見女兒這么一說,覺得這花兒的確和女兒一樣美,就乾脆將錯就錯叫它海棠花了。

只是海棠花兒雖被愛花的老漢接住了,並且從此培植在人間,但它的香魂卻隨風飄去了。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傳說海棠花原有天香,如今卻沒有了香味的緣由。

熱點內容
七夕禮物磚 發布:2025-07-01 16:20:34 瀏覽:662
茶花馬桶刷 發布:2025-07-01 16:20:30 瀏覽:324
夢見給屋裡綠植澆水 發布:2025-07-01 16:19:37 瀏覽:168
家用花瓶插花 發布:2025-07-01 16:01:24 瀏覽:32
就像花一朵是哪首歌 發布:2025-07-01 16:01:23 瀏覽:464
七夕的念白 發布:2025-07-01 15:36:51 瀏覽:906
櫻花森乒乓 發布:2025-07-01 15:36:46 瀏覽:582
驛路蘭花 發布:2025-07-01 15:34:21 瀏覽:6
湯陰花卉商店 發布:2025-07-01 15:33:34 瀏覽:737
西蘭花不多 發布:2025-07-01 14:55:37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