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赤山荷花

赤山荷花

發布時間: 2022-09-24 13:41:51

A. 赤山的主要景區

赤山法華院位於山東石島鎮北部的赤山南麓,始建於唐代,是唐代膠東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唐武宗年間滅佛興道,赤山法華院被毀。1988年重新修建的赤山法華院,佔地5000平方米,由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菩薩殿、三佛寶殿四部分組成,1989年開光並對外開放,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為該寺「大雄寶殿」題字。
據史書記載,赤山法華院原為新羅人(今韓國)張保皋所建,大唐盛期,新羅人張保皋應征入唐,曾任武寧(今徐州)軍小將。他武藝超群,作戰勇敢,深受大唐將士的愛戴。後回歸新羅,任清海大使,在此期間,他積極從事中韓兩國間的貿易往來,為中韓兩國人民鋪設了一條「海上絲綢之路」,成為當時著名的海上貿易家,被稱為「海上王」。他為了保佑其海運事業的昌盛,慕名來赤山建起了當地第一座大廟宇,並請來僧人誦經。首批僧人屬天台宗派,讀誦經典《法華經》,故此院命名為「赤山法華院」。赤山法華院在唐代享有盛名,在鼎盛時期,曾有30多位僧人在此居住,衣食由張保皋供應,廟宇香火甚旺,來此聽經之人常有二百餘人,為一時之盛。
唐開成四年(公元839年)六月,日本高僧圓仁法師一行入唐求法, 客居此院二年零九個月,在當地官員和僧俗的關懷支持之下,使他得以了解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建築等方面的諸多知識,入唐求法得以成行。歸國後,圓仁法師念念不忘此次來中國的巨大收獲,編述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一書,書中對赤山法華院作了詳細的描寫(該書被稱為東方三大旅行記之一),使赤山法華院名揚海內外,同時,為了感謝赤山人民的深情厚誼,圓仁責其弟子在日本京都小野山以赤山為名修建了「赤山禪院」。
重建的赤山法華院全系仿唐建築,與圓仁法師在《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描述的一致:「南有岩嶺,水流庭院,從西而東流,西南北方連峰作壁,東方望海遠開。」赤山法華院歷史悠久,是一處情系中、韓、日三國人民友誼的聖地。
極樂菩薩界動感音樂廣場
極樂菩薩界景觀區是集雕塑、音樂、噴泉、瀑布、焰火於一體,運用現代的高科技手段,生動演繹古老佛教文化的動態音樂廣場。 以水幕環繞襯托,以旋轉滴水觀音為主場景的音樂廣場,弧形看台東西兩側分列18羅漢石雕,中間石壁上刻有長38米,高10.8米中國最大的巨型佛教壁畫——《覺海慈航》,展示了觀音菩薩尋聲救苦、慈悲濟世的神通和功德。錫青銅鑄造的滴水觀音位於廣場中心,高25.8米,重200餘噸。
在氣勢恢弘、撼人心魄的佛樂中,噴泉隨節奏變換出13種奇特水型,觀音菩薩自轉一周。蓮花座下金童玉女手托金盤從徐徐開啟的門中走出,承接觀音菩薩拋灑的甘露。護法的四大金剛力士口中噴出五彩火焰,供養菩薩翩翩起舞,池邊的9條金龍緊跟著行雲布雨,噴出水柱,陽光下水幕噴泉中折射出神奇的七彩霓虹,整個演示過程15分鍾,其設計之新穎,規模之龐大,效果之獨特,意境之殊勝,實屬世間獨一無二,非佛之寶地難得一見。
有情眾生,來往遊人,能親瞻禮拜,皆緣深福重,可得心想事成,吉祥如意,安康太平之萬千福報。
註:13種奇特水型分別為:湧泉、水霧、蘋果園、禮花樹、小波浪跑泉、一帆風順、荷花葉、海燕展翅、九龍噴水、玉柱、雪松、樹搖、圓搖。 赤山明神亦稱赤山神,相傳明神本相出於赤山紅門洞。赤山明神威鎮四海,法力無邊,守護鄉土,福佑大千,功德無量,乃華夏北方庇佑之神。 始皇並六國,於 贏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東巡成山,以求長生不老之葯。途大病,李斯遽祈明神,旋無恙。
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唐政府幫助新羅人(今韓國)打敗高麗和百濟,統一朝鮮半島,自此唐和新羅非常友好,關系密切。很多新羅人來到唐朝學習,做官,做生意,出苦力,當兵,做船工,當奴婢,有的長期居住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和大運河沿岸地區,特別是和新羅僅一海相隔,相距不足200海裏海上交通樞紐赤山浦(今石島灣),居住的新羅人就更多了。法華院宣講《法華經》時,「四方眾信及有緣施主都會聽,道俗老少尊卑都是新羅人。」(據《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一書)為了對新羅人進行管理,特設了「勾當新羅所」。新羅人除去赤山法華院參拜佛祖,祈求保佑外,也去紅門參拜赤山神。尤其在赤山法華院建立之前和拆毀之後,主要參拜的是赤山神,赤山神也就不分國界施恩於新羅,因此新羅人就把他當作自己的神。稱之為「新羅神」大韓民國文化部、海運航海廳、全羅南道韓國文化藝術振興院編著的《張保皋》一書中說:「有關日本九州博多太守府的史書記載,圓仁弟子按照宗師遺囑建立的比睿山赤山禪院里繪制的『新羅神』臨近寺剎(例:圍城寺和三井寺)里供奉的新羅國的『大明神』等有關記載,都明確無誤地說明了張保皋人把日本比睿山赤山禪院里供奉的『赤山神』當作自己的神——『新羅神』了。該書還說:「在博多太守府內,常駐有許多從事貿易的新羅人,而在此之前,就定居在九州一帶的新羅人,也多從事貿易業。」張保皋對日本的影響,在其後日益明顯,如前所述的赤山禪院比睿山周圍的寺剎里,供奉的象徵著保護財富,帶來運氣,保護航海安全的「新羅神」(赤山神),說明新羅人以及張保皋所組織國防貿易船隊,是把「赤山神」當作自己神了。
唐文宗開成三年(公元838年),東瀛天台宗三世座主 圓仁(慈覺大師)隨 遣唐使赴唐求法數載,曾三赴赤山 拜謁。歸途中,於滄海 屢遭劫難,幸明神顯靈,方化險為夷,且保全經典數百卷。圓仁歸國,遂以赤山明神為天台宗庇佑之神供奉,其後弟子秉承其旨意,於京都修一寺院,名之曰:「赤山禪院」。而後,赤山明神漸為東瀛等國所崇拜,乃至波斯、大食等區域。至今,日本、韓國等寺院 仍多供奉赤山 明神,以福佑天下,普渡蒼生。 由圓仁入唐求法館和赤山閣兩大部分組成,整個禪院依山而建,肅穆庄嚴,林茂水激,亭榭樓台,氣勢宏偉,迤邐壯觀。
圓仁入唐求法館設有五個展廳,分別是「心慕佛乘、苦海船筏、慈覺大師、求法巡禮、功成圓滿」。主要展示了隋唐佛教發展史、圓仁法師入唐求法及回國後在日本建立赤山禪院的過程。
圓仁生於公元794年的一個春天,故取名為春生,傳說出生時天布祥雲一片,被日本下野國都賀郡小野鄉大慈寺的和尚發覺後,告訴師傅廣智和尚,兩人急忙出去隨雲而找,來到都賀郡正在生孩子的驛所長壬生首麻呂家裡。春生五歲時,他的父親參加了起義軍,不幸戰死。九歲的時候,哥哥秋生將春生送到大慈寺廣智和尚那裡學佛,後拜日本天台宗創始人最澄為師,開始研究天台宗。由於他苦學精進,二十歲經官試及格,次年(公元813年)十二月即以「遮那業」得度。弘仁十三年(公元822年)最澄圓寂後,朝廷批准了在比睿山設立大乘圓頓戒壇,年方而立的圓仁繼承先師遺志,開壇弘法,成為日本天台宗的一位知名高僧。
由於天台宗起源於中國並由最澄傳入日本,在最澄圓寂後,仍有許多未解教義。圓仁多方求索不得其解,他立志要釋通這些教義。日本仁明天皇承和三年(836年),已四十五歲的圓仁,毅然隨日本遣唐使,攜帶著比睿山延歷寺未決的天台教義三十條,入唐求法。
圓仁入唐求法九年七個月,歷盡磨難,足跡遍布現今江蘇、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安徽等七個省,他將所見所聞、所思所獲,都記錄在《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四卷中。現在這部書被稱為東方三大旅行記之一,是研究唐代社會政治、經濟宗教、文化以及中日兩國關系的重要史料,具有廣泛的史料價值和非常深遠的歷史影響。
張保皋傳記館
張保皋(公元790年?-841年),新羅(今韓國莞島郡)人,出身「側微」,自幼與大海相處,熟諳水性,性格粗獷豪放。少年時期就喜歡精研武藝,善使弓箭和長槍,具有俠義之心,成為當地有名的少年英雄。 8世紀末,新羅貴族之間斗爭紛起,朝政鬆弛,徭役賦稅加重,自然災害頻繁,政治經濟走向衰退,民眾怨聲載道,大量新羅人遷移到唐。同一時期的唐朝,經過安史之亂,全國形成藩鎮割據的政治局面,為討伐藩鎮,政府需要大量兵力。在這樣的社會政治背景下,張保皋和好友鄭年結伴入唐. 由於張保皋與鄭年武藝高強,在平定李琦的叛亂中嶄露頭角。
九世紀初,高麗人李師道入唐後以平定安史之亂的功勞功升至淄青節度使,獨霸山東,經過上下三代的發展,形成與唐對立的割據勢力,並屢次進犯徐州。公元818年,李謖為武寧軍節度使,奉旨大破李師道軍,並平定了叛亂,張保皋、鄭年隨軍轉戰,立下赫赫戰功。
李師道叛亂被平定後,因各有所志,鄭年離開武寧軍,投靠楚州軍,張保皋則以赤山為中心開展貿易事業,聚斂了大量財富,並在赤山建立了能夠凝聚新羅人的法華院寺庄。法華院建有大殿及配殿、鍾樓、講經堂等,常住僧人多時達40餘人,長年講經,法會時達250多人,冬誦《法華經》,夏講八卷《金光明經》,在山東半島影響極大。
公元828年,為了禁止掠奪新羅人為奴婢,盪平海盜張保皋回國奏請興德王撥兵一萬,在海上要沖——他的家鄉設立清海鎮,並任大使,全力開辟海上通道,建立海上國際貿易網路,同時還設有造船業、製造業等。成為新羅顯赫的地方勢力。公元838年,上大人金明逼殺僖康王登上王位,金佑徵為報「殺君父之仇」避禍清海求助,承諾「獲居大位,則娶爾女為妃」,張保皋分兵五千於鄭年,擊破金明的軍隊,金佑徵順利登位,即神武王。張保皋因功被封為感義軍使,封食邑二千戶。文聖王即位後,又拜張保皋為「鎮海將軍,兼賜章服。」
神武王即位僅六個月就病死後,其子文聖王欲納張保皋之女為妃,朝中貴族以其出身側微,予以阻諫。懼怕張保皋強盛勢力的文聖王和新羅貴族,借「欲謀亂、據鎮叛」為罪名,派閻長設計將其殺害。並對其部屬趕盡殺絕,最終於851年廢除了清海鎮。
張保皋不幸罹難,可是他在海上建立的霸業及至開展中、韓、日三國海上貿易,開辟了海上的「絲綢之路」。對繁榮東亞的經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赤山浦(今石島灣)唐代重要的貿易港口,今天,現代人的「黃金海岸」。
榮成民俗館
榮成民俗館位於法華院南,佔地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總投資2000萬元,2002年12月工程始建,2003年5月主體工程竣工。該館主要展示具有榮成地方特色的民俗事象及風土人情,通過從民間收集而來的三千多件實物、照片、以及蠟像模擬等形式反映榮成近代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及傳承變化,經典再現膠東山海文化和中國北方漁業民俗文化。
第一展廳——「山海耕牧」,分為兩大部分「滄海弄潮」、「沃野追夢」,通過所展示的海上和田間作業的工具來展現榮成漁業和農業的發展情況。第二展廳--「城鄉情韻」,由「鄉舍問俗」、「古城尋風」兩部分組成,分別展現了過去農村和城市裡面的民生百態,以罕見的歷史老照片表現百年前的榮成風貌;第三展廳――「勞逸人生」,由「手上營生」和「逸情閑趣」兩部分組成,「手上營生」展區展現了過去的一些手藝活,有各種盛酒器具、練武器具、打鐵爐、織布機等;「逸情閑趣」展出的是一些民間收藏品,包括瓷器、陶器、青銅器等。展廳藏品豐富,文化內涵深厚,展品是花了3年時間從民間搜集而來,是了解榮成歷史變遷和膠東民俗文化的民間博覽園。

B. 南山之秀 西湖南山之秀,莫如南山。看南山之秀,莫如赤山埠。竹木陰森,蒼翠重迭,不雨而潤,不煙而暈,

西湖南片山的秀麗,沒有超過南山的。看南山的秀麗,在於赤山埠這個地方。那裡的竹林密集,光線全被竹林擋住,顯得陰森,一片蒼翠,重重疊疊,沒有下雨也很濕潤,沒有煙卻象有光暈,適宜遠觀。我曾經到過南屏,去尋訪司馬溫在山崖上的書法,因為草太長刺到衣服里,沒有路能進去,於是一個人坐第一橋這個地方。向南山深處看,秀麗得象神女從雲里出來一樣。赤山埠在第一橋的南邊,小船到這里就停下了,有幾戶人家,聽得到雞叫聲,有粉紅的荷花十來畝,早晨的露水還沒幹掉,我忽然清醒過來,我這是第三次來這里了。南山第一有名的寺廟是凈慈寺,離涌金門三里多,凈慈寺被山崖包圍,周邊都是樹,來到近平才發現,這也是一大奇觀。進到爭慈寺裡面後,就發現不了南山秀麗的地方了。來南山遊玩一定會提到凈慈寺,為什麼要走近了賞玩,卻要把遠觀放棄呢?
文章不算太深,勉強可以讀懂,解釋不夠專業,還需要潤色。也是丟掉多年了,只有點底子還在那裡,獻丑了。

C.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描寫的誰

是一副贊美濟南大明湖的對聯,作者是劉鳳誥,清代人。

全詩描寫的是大明湖風光的艷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的景色。

(3)赤山荷花擴展閱讀:

劉鳳誥(1761年-1830年),字丞牧,號金門,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赤山鎮觀泉村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進士胡長齡榜第三人(文探花)。乾隆稱劉鳳誥為「江西大器」,更多的人稱他為「江西才子」 。

著有《存悔齋集》三十二卷、《五代史記注》七十四卷、《江西經籍志補》四卷等。

劉鳳誥在乾隆年間被封為太子少保,擔任過吏、戶、禮、兵四部的侍郎,又稱卿貳;劉鳳誥為乾隆探花,曾任湖北、山東、江南主考官和廣西、山東、浙江學政,權衡選拔文士,名聲遠播。1821年(道光元年),因病呈請回家調理。1830年(道光十年),病逝於江蘇揚州。

D.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出自哪詩、誰寫的以及詩意

出自:劉鳳誥《詠大明湖》
原文: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舫穿藕花。
釋文:
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秋天一盞油燈照著菊花,三更時分畫船從藕花中駛過。
(4)赤山荷花擴展閱讀
劉鳳誥
在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大門的楹柱上有一副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幅楹聯將濟南風光特徵概括得恰到好處,吸引了大量的遊客。這幅楹聯的作者就是被譽為「江西才子」的劉鳳誥。
劉鳳誥(1760?1830),字丞牧,號金門,是萍鄉市上栗縣赤山鄉石觀泉村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後,授翰林院編修。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其後歷任國子監祭酒、太常寺卿、內閣學士、兵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職。其間先後任過廣西、山東、浙江等省的學政,充當過湖北、山東、江南等省的鄉試正考官。乾隆皇帝很賞識他,稱他為「江西大器」。

E.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首詩句是那個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紅。出自:劉鳳誥《詠大明湖》
[原文]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寫大明湖風光的美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附:
「江西才子」劉鳳誥
在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大門的楹柱上有一副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幅楹聯將濟南風光特徵概括得恰到好處,吸引了大量的遊客。這幅楹聯的作者就是被譽為「江西才子」的劉鳳誥。
劉鳳誥(1760?1830),字丞牧,號金門,是萍鄉市上栗縣赤山鄉石觀泉村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後,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其後歷任國子監祭酒、太常寺卿、內閣學士、兵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職。其間先後任過廣西、山東、浙江等省的學政,充當過湖北、山東、江南等省的鄉試正考官。乾隆皇帝很賞識他,稱他為「江西大器」。
劉鳳誥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萍鄉民間流傳他許多隨機應變、能言善對的故事。
劉鳳誥少年時就以神童之名著於鄉里。某年春插時,一個頗識文墨的老漢見劉鳳誥從田邊經過,便說:「禾稈綁秧父抱子」,命對。恰巧一少女提著一籃小筍經過,劉鳳誥靈機一動,便對道:「竹籃盛筍母懷兒」。大家盛贊絕妙。劉鳳誥考中秀才後,樓下村裡有戶人家娶兒媳,賓客盈門,熱鬧非凡。主人年過花甲,逢此喜事,精神振奮,躬親操辦。因過於疲勞,心病突發,一命嗚呼。禍從天降,喜事變為喪事,眼看新媳婦的花轎即將臨門,這門前對聯該怎麼改寫呢?學究儒生請來好幾批,然而卻是個個搖頭,相繼拱手告辭。恰巧劉鳳誥路過此地,主事的提調求其速作楹聯救場。劉鳳誥莞爾一笑,即席揮筆而就,為這戶人家新寫了一副妙趣橫生的門聯。聯曰:「紅喜事,白喜事,紅白喜事;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圍觀賓客無不撫掌稱絕。
舊制科舉,一甲三名必由皇上殿試欽點,以決甲第名次。劉鳳誥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殿試,來到金鑾殿上後,好奇心驅使他抬頭窺視金殿四周,不巧被皇上瞧見,皇上怒斥道:「你看什麼?嗯?」劉鳳誥一聽,誠惶誠恐地答道:「臣想看殿上的字畫。」皇上說:「哪些字畫?」劉鳳誥說:「對聯,皇上若不信,臣可以背誦出來。」皇上一聽,不妨讓他背背,便說:「你若能背出殿上的對聯,便可免罪。」劉鳳誥果然將殿上的對聯一字不漏地全部背出來了,皇上說:「你怎麼有此記性?」劉鳳誥答道:「皇上,殘月堪照天下。」(傳說劉一眼有疾。)皇上聞言大喜,當即口吟上聯囑對:「東啟明,西長庚,南極北斗,誰是摘星子?」劉鳳誥略加思索後,對道:「春牡丹,夏荷花,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殿下文武百官莫不驚服。按才學,劉鳳誥本該中狀元,無奈此對意思本來就是專點探花的,「東西南北」非對「春夏秋冬」、「摘星子」非對「探花郎」不可,於是,皇上便欽點劉鳳誥為探花。
劉鳳誥在京為官,曾以侍讀學士身份隨乾隆皇帝出遊泰山,登峰頂,覽群山,見氣勢迥然,甚是歡欣,隨即在峰頂寺廟憩息。寺中方丈藉此千載難逢的良機,命小沙彌抬進巨匾,請求御書,以增榮耀。乾隆皇帝素負文墨,游覽各地,均喜歡題詩書墨以留御跡。見方丈求書,心中竊喜。然而對碩大巨匾,文思滯塞,吟哦再三,終無從下筆,一時渾身發熱,極不自在。忽見劉鳳誥隨侍左側,便靈機一動,以筆在手掌上虛劃數筆,伸掌以詢劉鳳誥道:「卿以為可以嗎?」劉鳳誥見乾隆掌中空空如也,知乾隆要自己代擬,又不肯出聲相求,便頻頻頷首,口中假裝吟頌:「『一覽無余,盡善盡美。'好!」乾隆一聽這八個字,甚有帝王氣魄,默默會意,興致勃勃地揮毫即書,不料,一開手將「一覽無余」的「一」字提高了半格,如果再寫下去,字的布局排列甚不美觀。他急速停了筆,手不禁汗出涔涔。劉鳳誥見此情景,也很焦急,忙思補救辦法。正思索間,猛見乾隆的手又伸過來說:「書此,何如?」劉鳳誥心知皇上故伎重演,趕忙湊上前去,裝作認真地品味了一番,說:「『而小天下,更美更善。'更絕!」乾隆這一下可放心了,按劉鳳誥所言,一氣呵成。至今,泰山頂上的寺廟里便是掛著這塊「而小天下,更美更善」的橫匾。
劉鳳誥「崛起寒微」,真可謂「醴泉無源、芝草無根」。他出身貧苦農家,6歲喪母,從小嗜學如命,勤奮刻苦。中進士後,去京城參加殿試,身上僅有14串錢,只好一路步行,實在走不動了才租騎毛驢。功夫不負有心人,一舉成名及第歸,萍鄉父老於興賢堂(今萍師附小)為他集宴慶賀。 劉鳳誥很喜愛杜甫的詩,曾集杜詩3卷。他在《著作箴六》中說:「文以載道,弗尚詞華,飛毫聘藻,失之浮誇。」因而他的詩也都寫得很朴實。因為他的詩,廣東巡撫李恭毅不嫌他出身寒微,欣然將女兒許配給他,留下千古佳話。劉鳳誥在書法方面造詣也很深,正楷、行書、草書樣樣精通,至今石觀泉還刻有他的墨寶。他為人秉性剛正,自持甚嚴,晚年寓居南昌時,江西巡撫某貪劣,劉鳳浩說:「此錢穿耳!」絕不與往來。他做學問更是孜孜不倦,鍥而不舍,歷時20餘年,三易其稿,終於完成了歷史巨著《五代史記補注》,還編著了《存悔齋文集》32卷,外集4卷,成為流芳百世的著名學者。道光十年(1830)正月,劉鳳誥在杭州病逝,歸葬南昌。

F.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出自哪詩、誰寫的以及詩意

是一副贊美濟抄南大明湖的對聯襲,作者是劉鳳誥,清代時期人物。

對聯大意是:大明湖的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倒映在湖水中。

(6)赤山荷花擴展閱讀:

這是山東濟南大明湖鐵公祠(祀明人鐵鉉)的楹聯,是劉鳳誥看到大明湖的精緻寫下的對聯,寫的是大明湖風光的美麗。

清嘉慶九年(1804年)夏,山東提督學政、歷史學家劉鳳誥與山東巡撫、書法大家鐵保,曾在鐵小滄浪宴飲,興致勃然,劉氏即席賦得聯語: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鐵保即席書丹,此聯石刻,至今嵌在庭園西廊壁洞門兩側,已成為形容濟南古城風貌的名聯佳句。

寫下這副對聯的是江西大才子劉鳳誥,劉鳳誥(1761年-1830年),字丞牧,號金門,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進士,高中探花,乾隆稱劉鳳誥為「江西大器」。

G. 景色優美句子

景色優美句子67句

清晨珠露滴翠涼風習習,中午鳥語花香撩人心弦,傍晚日夕佳蔭林虛桂靜;晴天色滿林園秀色可餐,月夜波明樹涵瑩潤射目,雨中翠雲搖綴萬景天全。下面是關於景色優美句子67句,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春天陽光燦爛明媚;春天草木萌動,百草新生;春天鳥語花香,令人陶醉!

2、園林是美麗的。夜晚,雨點下在園林的小河裡,如同一首輕快的樂曲。絲絲縷縷的月光灑在小河上,如同閃耀的燈光,為在小河裡暢游的小魚增添了幾份美麗。

3、春姑娘來到人間,為大地披上綠衣。

4、那瑰麗的六角花瓣,煙一樣輕,玉一樣潤,雲一樣白,悄悄落到大地上,為大地媽媽蓋上了一層棉被。放眼望去,整個世界白茫茫的猶如一個童話般的冰雪王國。落光了葉子的樹枝上掛滿了亮晶晶的銀條,那雪花潔白如玉,它是天宮派下的小天將,還是月宮桂樹上落下的玉葉呢?雪花像美麗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飄如飛;像天使賞贈的小白花兒;忽散忽聚,飄飄悠悠,輕輕盈盈,無愧是大地的傑作!只見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樣調皮,一會兒落在屋檐下,一會落在樹枝上,還不時飄在行人的臉上。

5、金燦燦的朝暉,漸漸染紅了東方的天際,高高的黃山主峰被燦爛的雲霞染成一片緋紅。太陽在朝霞的迎接中,露出了紅彤彤的面龐,霎時,萬道金光透過樹梢給水面染上了一層胭脂紅。

6、夏天,他把手中的魔法棒輕輕一揮,帶給我們一片充滿活力的藍色。你瞧,藍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雲,遠處,蔚藍的大海在夏風的吹拂下,捲起層層浪花。

7、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

8、春天,萬物復甦,雜花生樹,到處充滿生機。可真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一陣春風吹過,小草跳起歡樂的舞蹈,時而舒展雙臂,時而彎腰觸地,時而左右搖擺,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盡情地跳舞嬉戲。在春天裡,雨是最尋常的,它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絲紛紛揚揚的語言,灑進山村的每一個角落;它還象一位多愁善感的琴師,敲一串叮叮咚咚的音符,滲入樹木的每一片樹葉。我一直想為春寫一首詩,可我的詩總寫不盡春天生機的秘密。

9、月透窗欞,思緒無形。思念痴守著的夢,思念無法釋懷的情感。一首詩在淚水裡吟頌,訴說排遣不走的心痛:千里遠行為望親,夢斷陰陽難相見,隨風紙錢裊裊煙,素花一束萬般念。 似雨珠淚瀟瀟下,無限悲悵泣心間,寄思穿越酆都城,慈容永駐兒胸中!

10、秋天,比春天更有欣欣向榮的景象,花木燦爛的春天固然美麗,然而,碩果累累的秋色卻透著豐收的喜悅。

11、在春天裡,年幼童真的心在歡笑,年輕的心中奔跑著追尋遠大的理想,年老的心在努力鍛煉,使它再次煥發年輕的氣息……

12、秋是清高的,如果你在春天播種夏天耕耘,那麼秋是收獲的季節。秋也充滿了惆悵,如果你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獲。秋是深沉的,秋是思考的季節,秋是沉澱成熟的季節。

13、田野里,高粱像喝醉了酒,頻頻點頭;玉米正在變黃了的衣服里睡大覺;大豆也小坡了肚皮,蹦了出來;小白菜像列隊的士兵整齊地排列在在菜地里。農民正忙忙碌碌地收獲著一年的成果,田野里不時傳出陣陣歡笑聲。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啊!

14、老家屋前的小溪,一點也不敢怠慢。東邊的魚肚白還在,殷勤的溪流就唱起了歌。歌聲里,裝滿了那麼多的幸福、歡快和詩意。夕陽是個溫情脈脈的美K容師,她把小溪的俏K臉抹得粉色的紅,小魚和小蝦在小溪的胸膛里,盡情地撒嬌。

15、古劍山,俗稱"雞公嘴",山脈由貴州境內而來,最高海拔1100多米,最低海拔700多米。離開綦江縣城不到10公里,映入你眼簾的是一幅墨綠的雄雞圖。在藍天白雲襯托下,雞冠雞嘴翅膀的輪廓線條,勾勒出雄雞凌空屹立引頸長啼的倩影。

16、小園的景色,比想像的綠,綠色世界裡溢出的那股泥土味,流過背著陽光的小土丘,一大片嫩綠湧入眼底,一粒粒草葉上滑落的雨滴,一朵朵淡黃的小花含著笑將露滴入另一處世界。

17、站在霓虹交錯的城市中,明亮的燈光從窗子里透射出來。遠遠望去,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樣閃爍,沿著嘉陵江岸,一條像綵帶似的公路蜿蜒起伏,金光閃閃,光彩奪目。

18、赤山四面環湖,資水、沅水、澧水匯聚在她的周圍,沐浴著赤山靈秀的軀體,讓赤山出落得容光煥發分外妖嬈。

19、靜觀小園的湖光山色,領略滴金流翠、鳥語花香的怡人景緻,著實讓人陶醉。它既有"池水看破玉,園柳待垂金"、"梅蕊迎人渾欲綻,柳條習地暗偷新"的初春鮮麗,又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春光看滿眼,節氣溯從頭"、"玉河新柳正參差"的仲春艷美,

20、那個地區湖泊眾多,構成了一個風景優美的自然保護區。

21、白天那蔚藍的天空,這時被夕陽裝點的富麗堂皇,隨著太陽的漸漸西下,天空的顏色越變越深:淡紫、深紫、深藍……

22、秋日的早晨是安靜的,幾天的雨水把街道徹底的沖洗了一遍,花草也在雨水的噴淋下做了個美容,露出了它本來的嬌羞和美貌。

23、清晨的五泉山,是不加任何修飾的。從遠處看,山上雲霧縹緲,像人間仙境一樣。順著旁邊崎嶇的小道漫步而上,就會感到空氣里帶著泥土的氣息,在山林里深呼吸,真有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再加上小鳥兒嘰嘰喳喳地唱著,讓人感覺分外舒暢。

24、小魚們歡快的鬧騰起來,有的甩動著尾巴,有的吐著泡泡,有的扭動著身體,互相追玩,好不熱鬧。

25、春天來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粳、丁粳",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著清脆悅耳的歌,向前奔流……

26、沒有霧,淡淡的白雲縹緲,看來卻像是夢一樣。一陣風吹過,蒼松間的昏鴉驚起,西天一揀斜陽更淡了。然後暮色就已籠罩大地。月滿中天。

27、只不過世上一些最危險,最可怕的事,往往就是隱藏在這平靜中的。

28、天幕下的銀峰雪色瑩藍,絨布冰川玻璃樣透明。

29、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30、冬天到了,其它樹都變得光光禿的,只有大榕樹最勇敢,一直堅持在寒冷中,顯得更加蒼翠,挺拔。

31、冬天地上撲的是雪,厚厚的,軟軟的;房上落的是雪,白皚皚的,又松又軟;樹上蓋的是雪,積雪把樹枝壓彎了腰。太陽照在雪山上,發出耀眼的光芒。

32、它給了太陽火熱的力量。與冷酷的冬天決戰到底。它喚醒沉睡的小草,給大自然增添一份色彩。它打碎河上的冰,指揮著小河重新歌唱。它收集大自然的色彩,讓花兒們在畫中爭芳斗艷。它變來了飛翔的小鳥,給天空當做禮物。

33、花園里的花真多啊,多的就像天上的星星,密密麻麻;花園里的花真彩啊,一枝枝花朵五彩斑斕,向天邊的霞光,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絢爛;花園里的花真香啊,香的讓你感覺到自己彷彿在畫中遊玩一樣,這時有人拍我一下,我才知道自己在花園里遊玩。

34、這時,報春的燕子往來逡巡,空中充滿了它們的呢喃的繁音;新生的綠草,笑迷迷地躺卧在大地上,像是正和低著頭的蒲公英的小黃花在說悄悄話;從滲透了水分的耕地里,到處可以聞到一種潮濕的、發酵似的氣息。無數嫩綠的新芽像針尖似的探出頭來,彷彿張著小嘴在那裡呼吸,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楊柳開始發芽,在春風中擺動著柔和的枝條;桃園里、赤條條的桃樹枝上已經有了含苞待放的蓓蕾;金燦燦的迎春花像一張張笑臉,興高采烈地向人們報告春天來臨的喜訊。

35、雙橋溝至溝尾停車的位置海拔高度為3840米。雙橋溝的得名是因為當地老百姓為了便於通行,在溝內搭建了兩座木橋,其中一座是由楊柳木搭建而成,俗稱楊柳橋;另一座由紅杉木搭建而成,俗稱便橋。這里是山峰的博覽會,是溝壑的陳列館。溝內的觀光車道直通溝尾,讓你能夠更加方便、快捷、舒適的游覽全程。雄峻挺拔,山體陡峭,直指藍天,冰雪覆蓋,銀光照人如刀削一般的山體,吸引了很多敢於挑戰自我的征山愛好者。

36、獵豹沿盤山車道而上,約十餘里至九宮山鎮。於雲中湖畔,有龍珠山莊,清靜幽雅,涼爽宜人,實乃避暑休閑勝地。庄內存五絕,曰:無根老古樹、無珠龍九龍壁、無墨風景畫、無頭平頂松、無冕杜鵑王。山莊座於湖中小島,四顧環水,極目青山。環湖有別墅相伴,蓑翁垂釣,雲霧繚繞,恰似仙界臨人間也。

37、純潔美麗。它化做雪花,用自己潔白的生軀覆蓋在大地上。此時,一切都是銀裝素裹,一副冰清玉潔的模樣。光禿禿的樹枝上綴滿了朵朵潔白的"梨花",風一吹,花兒紛紛飄落,好似一隻只銀白色的蝴蝶在空中偏偏起舞。"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不正是贊美冬天的嗎?

38、荷葉展綠疊翠,渾圓寬闊,碧盤滾珠,皎潔無瑕。在翠綠的荷葉叢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個個披著輕紗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佇立,嬌羞欲語,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陣陣,沁人心脾。摘下那碧綠的荷葉,不僅可以擋風雨,還可以遮驕陽。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綠的荷葉上微微滾動著,閃爍著晶瑩的光輝,像翡翠盤里托著珍珠一樣。粉紅色的蓮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爭先恐後地開放著,遠遠看去像一盞盞紅燈,陪襯著那肥綠的大荷葉和那像酒盅一樣的蓮蓬。

39、麻雀的確可愛,它的腦袋很小,只有栗子那麼大,眼晴雖小卻非常有神,它的身體小巧成蛋狀流線型,放在手上只佔手掌的一半。它渾身長著灰褐色羽毛,和樹皮色相似,是一種保護色,它頸部和腹部的毛發白,顯得很勻稱,它的尾巴像半張開的小扇子。它飛得很快,也很有趣,那麼一竄竄的。

40、跨進公園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返了青的小草、細嫩的竹子、黃燦燦的迎春花和潔白如雪的玉蘭花

41、雨過天晴,空氣顯得格外清新。花兒重新仰起頭,綻開了笑臉;樹經過雨的"洗禮",更加繁茂了。天上架起了五顏六色的彩虹橋,在藍天的映襯下,美麗極了。太陽又將它溫暖的陽光投向大地,一切都感到煥然一新。

42、雨兒越下越大,雨精靈也顯得更加頑皮了,它們不一會兒跳到我頭上,一會兒落到我手上,一會兒掉在衣服上,在跟我玩捉迷藏。我撐著小雨傘,來到這雨的世界裡,靜靜地享受著。

43、春天來了,田野里萬物復甦了,嫩綠的小草慢慢的從土裡探出了頭,花朵也綻開了笑臉,小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來,唧唧喳喳的叫著,從天空飛的時候有的排成一字形有的排成人字形,我覺的非常有意思,大樹慢慢的長出了嫩芽,春天杏花、桃花、梨花都競相開放,小河裡的冰也融化了。

44、既然都是風景,何必糾結與下不去的站,互不幹擾,各自安好。

45、人生不止一處風景,更不止你一個杯具。

46、我喜歡秋天,不是因為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也不是迷戀秋天給楓葉加了顏色後的風景!

47、野里,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棉花白似雪,棉枝上結滿了桃子般的棉花,一棵上就有幾十朵,壓的棉枝彎了腰;稻子都有筷子那麼粗;沉甸甸的谷穗頻頻點頭;飽滿的高粱紅似火。

48、秋天是秋高氣爽、秋風瑟瑟的季節。農民伯伯在辛勤地收谷,秋天的大樹落下了好多樹葉像翩翩起舞的蝴蝶。

49、我平靜了呼吸,臉有些發燙,我所謂的.那些"偉績,"那點成熟,算得上什麼呢?值得這樣驕傲嗎?與它的美麗相比,什麼也不算。而一隻小小的碟所懂得,卻遠勝於我。

50、盛夏,梅雨相迎,旖旎了一筆塵埃里的煙火。曾題過的筆墨,雕刻過的光陰,那落在頁角上的字元都是經年盛世里的一番況味,慢隨墨跡點點風干,詮釋著浮生若夢走過艱辛;走過繁華;走過落寞;又從落寞中找回自己,感恩讓心收獲的,是歷練下賦予了一份厚重和慈悲還有對人生的一份理解與領悟。只想,讓日子過的慢些,再慢些……"

51、秋天,沒春天五彩斑斕的鮮花,沒夏天茂盛異常的綠樹,沒冬天紛紛揚揚的雪花,但秋天有果實累累的果樹,給人們帶來豐收的喜悅,到處都是瓜果遍地!

52、夏天,他把手中的魔法棒輕輕一揮,帶給咱們一片充滿活力的藍色。你瞧,藍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雲,遠處,蔚藍的大海在夏風的吹拂下,捲起層層浪花。

53、秋天來到田野里,它到處走走,覺得田野里非常枯燥,就呼的一吹,把田野吹的金黃金黃的。高粱被秋風吹紅了,玉米吹乾了鬍子,稻子吹彎了腰。田野被吹的金黃金黃的。

54、一天傍晚,我外出散步,忽然覺得自己被籠罩一種奇麗景色之中。

55、晴天里,暖洋洋陽光照身上,軟綿綿春風拂臉上,既溫暖又舒服:下雨天,時不時炸響一陣陣春雷,既驚險又刺激。

56、牆角下蜷縮了一個冬季薔薇花,早就乘著春風爬上了牆頭,用它那最嬌嫩新芽迎接著春季祝福。

57、太陽一到秋天,就將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間。瞧,田野是金黃的,草地是金黃的,群山也是金黃的。

58、雪花很白很白,白得那麼純潔。它們把大地變得也很純潔、很美麗。我有種這樣的感覺:經典語句 傷感的 雪不僅僅使萬物變得純潔,也使人們的心靈變得像它一樣美麗、純潔。

59、暮春的風挾著輕微的涼意,吹在臉上身上,分外舒適。山坡上迎春花的枝條亂蓬蓬地垂掛著,明艷艷的花蕾金黃耀眼;山桃花盛開著,向上撐著火一樣美麗的傘。

60、有幸一位朋友前去西塘,帶回了一幅幅西塘的美景。那一刻,心中的西塘剎那間變成了一場與西塘的艷遇。西塘,坐落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小鎮,有著吳越文化的底蘊,有著吳儂軟語的親切。

61、朝霞絢麗多彩,彷彿是人世間最美的景色。可是,晚霞的美麗也毫不遜色。

62、觀象山的夜晚,靜悄悄的,一些昆蟲偶爾發出幾聲鳴叫,劃破了寧靜,大家都在耐心地等待流星雨的到來。

63、早晨,太陽像個剛出門的新媳婦,羞答答地露出半個臉來。

64、升高了,更高了,火紅火紅的太陽懸在空中,放出耀眼的光芒。周圍的一切清晰地呈現在我的眼前。啊!太陽升起來了,它把溫暖灑向大地,把光明帶給人間。

65、樹林中的美也毫不亞於海的美。一根根蒼勁有力的枝幹烘托出數年的滄桑。葉片已枯但也有一番獨具的風韻。輕風吹來調皮的撥弄著一片片枝葉,終於,葉子經不住跨兒的侵襲離開了依偎了幾個月的枝頭很彷徨的開始下飄,它還不甘心,如枯葉蝶似的在空中展示著不易被察覺到的美麗,最後在空中劃了一道完美的弧線落地了它的生命完結了。但是它們把美麗獻給了人類完成了它的使命。

66、春,悄悄的來了,當春天的第一滴雨落在我的身上,我唱起了春天的第一首歌,雨悄悄的停了,春天的陽光灑在了我的身上,春風揚揚,無數楊柳用它那細嫩的小手撫摸著我,春姑娘幫大地鋪上了綠色的地毯,讓萬物復甦!

67、成群的蜜蜂在花叢中忙碌著,吸著花蕊,辛苦地飛來飛去。

;

H. 四面荷花三面柳描寫的是哪裡

描寫的是濟南大明湖。作者是劉鳳誥,清代時期人物。全詩描寫的是大明湖風光的艷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的景色。大明湖位於濟南市區中心、舊城區北部,與趵突泉、千佛山並稱濟南三名勝。濟南八景中,大明湖有三景:明湖泛舟、歷下秋風、匯波晚照。

作者簡介
劉鳳誥,字丞牧,號金門,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赤山鎮觀泉村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進士胡長齡榜第三人(文探花)。乾隆稱劉鳳誥為「江西大器」,更多的人稱他為「江西才子」。著有《存悔齋集》三十二卷、《五代史記注》七十四卷、《江西經籍志補》四卷等。乾隆皇帝賞識有加,稱其為「江西大器」。

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見於文字記載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隋唐時名蓮子湖,歷水波,宋時曾名西湖,到金元時始稱大明湖。公園內碑刻石碣較多,著名者有杜甫詩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為清代何紹基書寫,另有鐵保書對聯,何紹基、翁方綱等的碑記,皆具深厚文化內涵和藝術水平。

濟南號稱「泉城」,有泉水百餘處,其中名泉七十二處。明湖即由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南岸流入,水滿時從宋代修建於北岸的北水門流出,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構成,因而湖水「恆雨不漲,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較固定的水位。湖上有歷下亭、匯泉堂、湖心島等大小島嶼六處,公園自然景觀優美宜人。湖水波光粼粼,鳶飛魚躍,遊船穿行。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蓮,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

熱點內容
家用花瓶插花 發布:2025-07-01 16:01:24 瀏覽:32
就像花一朵是哪首歌 發布:2025-07-01 16:01:23 瀏覽:464
七夕的念白 發布:2025-07-01 15:36:51 瀏覽:906
櫻花森乒乓 發布:2025-07-01 15:36:46 瀏覽:582
驛路蘭花 發布:2025-07-01 15:34:21 瀏覽:6
湯陰花卉商店 發布:2025-07-01 15:33:34 瀏覽:737
西蘭花不多 發布:2025-07-01 14:55:37 瀏覽:811
藍天竺花語 發布:2025-07-01 14:48:55 瀏覽:921
情人節陪我的人 發布:2025-07-01 14:25:08 瀏覽:389
情人節復雜 發布:2025-07-01 14:24:09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