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鈴蘭花幼苗

鈴蘭花幼苗

發布時間: 2022-09-23 10:43:44

1. 鈴蘭有哪些繁殖方法

1.播種繁殖:鈴蘭的果實為漿果,外果皮薄,中果皮與內果皮肉質多汁,內含1~2粒種子。8~9月果實成熟,蒔養者可及時採收,堆放數日,待其果肉熟透後,放在水中搓洗,取出種子,用濕潤河沙層積貯藏,待到次年春暖花開時,進行播種繁殖。播種苗床,可選地勢稍高、土質肥沃、疏鬆透氣、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土壤,施足堆積的廄肥和干雜肥,然後進行深翻,把基肥埋在土壤中,整細耙平,製作露地苗床。苗床的長度為1000~2000厘米,寬為80~120厘米,高為20~25厘米。如果種子多,苗床的長度還可增加,或者再做一床。苗床做好後,可用2000倍的福爾馬林或3000倍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噴灑基質,再用塑料薄膜密封24~48小時,然後揭去薄膜,晾曬數日,便可播種。播種時,先將種子從河沙中篩出,用40℃左右的溫水清洗,除去雜質,撈取沉於盆底的飽滿充實的種子,均勻地撒播在苗床內,覆土以蓋住種子為宜,用細孔噴壺把水噴透,苗床上覆蓋稻草,保持基質濕潤,促進種子萌發。鈴蘭播種以後,要加強水分的管理,一般2~3天噴一次透水。苗床的溫度控制在20~25℃,如果春季溫度太低,達不到種子萌發對溫度的要求,床上還可覆蓋塑料薄膜。這樣,既可保溫又可保濕,對種子的萌發特別有利。當鈴蘭種子發芽後,要揭去所有覆蓋物,讓其透氣見光。真葉出現後,要加強肥水管理,夏季要搭棚遮蔭,保護好幼苗的葉片,一般經過3~4年的分栽培育,植株才能孕蕾開花。2.分株繁殖:鈴蘭的地下根莖,具有大小不等的幼芽。當秋季地上葉片枯萎後,可將植株挖起,除去附著土,再按照根莖的走向和新芽的著生點,用鋒利快刀切斷,每段要有2~3個新芽。分株苗剪切好後,可用木炭粉或硫磺粉塗抹刀口,待刀口稍乾燥後,便可進行分株栽培。分株栽培的苗床,可在房前屋後,選擇地勢平坦、疏鬆肥沃的素沙土,經過深翻整細和嚴格的葯物消毒處理後,再把分株苗埋入基質中,把水澆透。次年早春肥大的新芽,便開始萌發新芽,當年就能開花。分株苗發芽以後,要加強肥、水管理,促進幼苗營養生長。3月中下旬施以磷、鉀肥料,促進花葶生長,一般4~5月就能開花。

2. 鈴蘭的種植方法

鈴蘭又名鈴鐺花、君影草、山谷百合,風鈴草,是鈴蘭屬中唯一的種。對於它的 種植 ,大家有了解過嗎?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鈴蘭的種植要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鈴蘭的生態習性
性喜涼爽濕潤和半陰的環境,在溫度較低的條件下,陽光直射也可繁育開花。極耐寒,忌炎熱乾燥,氣溫30℃以上時植株葉片會過早枯黃,在南方需栽植在較高海拔、無酷暑的地方。喜富含腐殖質、濕潤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忌乾旱。喜微酸性土壤,在中性和微鹼性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長。夏季休眠。
鈴蘭的種植 方法
繁殖方式:

以分割根狀莖及根莖末端的小鱗莖繁殖,春秋季均可,以11月最好。其根莖上有大小不等的幼芽,秋季地上部枯萎後掘起根狀莖,將每個頂芽帶一段根莖剪切下來栽植,就能成一新株。肥大的芽分株後翌年春可開花,小的需隔1年後開花。秋季從紅熟的漿果中洗出種子,可直接播在露地的苗床上,第二年春天發芽。

[2]鈴蘭喜半蔭、濕潤、涼爽環境,耐寒冷,忌炎熱。只要有適當的陰涼條件,就會以散布根莖的方式迅速繁殖。遮蔭以及潮濕肥沃的土壤是栽好的重要條件,以含腐殖質及砂質土壤為理想,這類土壤既肥沃又疏水。近代工廠溫室商品生產,都採用無污染栽培,以提高花卉質量和產量,避免偏施氮肥過多,並少用銨態氮肥,值得注意和重視。

常在春、秋兩季切分根狀莖或萌芽切成段另行栽培,即分株繁殖。種植地以深耕肥沃為好。3~4年後換地再栽,或與其他花卉輪作。栽植株行距25~30厘米,每叢2~3個芽,覆土深5~6厘米。生長期應經常保持土壤疏鬆濕潤,早春和秋末各施一次充分發酵的追肥。經10~15天後逐漸向光處,室溫升至20℃,底溫22℃,並增加澆水和追肥,經3周便可開花。促成栽培如不給低溫和黑暗,常不萌發或雖萌發而花葶與葉生長不整齊,有礙觀賞。

栽植覆土5厘米以上,栽後澆透水。春季萌發後,每15天追肥1次,天旱時注意澆水,花莖抽出後停止施肥;花凋謝後及時剪去花梗,再追肥1~2次。晚秋地上部枯萎後,覆蓋腐葉、牛糞,保護根莖及其休眠芽露地越冬。地栽需每隔3~4年分栽一次,盆栽多選擇肥裝而碩大的根莖芽,每盆栽4~5個芽,需每年換盆一次。促成栽培:將低溫處理過的根莖栽植,整個栽培期間溫度維持在18~20℃左右,注意肥水管理,保持土壤濕潤,約一個月可以開花。有褐斑病危害,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灑。

2至3年進行一次分株繁殖;晚秋,俟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後,掘起根狀莖端的幼芽進行分株種植。大型幼芽分株後,翌春開花,小型者隔年後開花。鈴蘭地下根莖的頂端有花芽和葉芽,第一分株最好留4~6隻芽,其中既有花芽也有葉,每段各帶4至6隻芽,傷口塗抹一些草木灰或硫磺粉,穴內蓋土約5厘米。如育種或從遠地引種時,可用種子繁殖,秋天下種,翌春發芽。

管理鈴蘭要施足基肥。春季萌芽後,每隔7~10天澆稀釋的腐熟餅肥一次,當出現花梗、花謝及秋季後各施液肥一次。開花後宜及早剪掉莖枝,仰使養分集中供給根莖。露地在越冬時,可在地面蓋草或細土以防寒凍。

如果盆栽可在11月掘出有芽的根莖放在3℃~5℃下貯藏14~21天,然後取出栽在盆缽內,但不使它見光,溫度保持在12~14℃,待幼芽出土後才使它見光,此時溫度控制在20~22℃之間。然後適當澆水和追肥。培育恰當的話,以後便可開花。如不事先給予低溫和黑暗處理,常使葉片生長參差不齊、花草不得萌發。

鈴蘭生性強健,管理粗放,若春季萌芽後經常施用腐熟的餅肥,則開花茂盛,花葶抽出後停止施肥,花謝後恢復施肥1~2次能促其根狀莖萌發新櫱。一般用分割根狀莖進行繁殖。於秋季將母株帶芽的根狀莖切段栽種,精心養護即成活。亦可將根基部生出的萌櫱割下來進行分栽,但繁殖率較低。

水肥管理:

分株苗種植後要澆透水,冬季要用堆肥或草簾覆蓋上面以防寒。早春芽萌發後揭去覆蓋物,並景象鋤草鬆土。生長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每隔2周施1次稀薄餅肥水,花梗抽出後暫停施肥。花謝後如不觀果要及時剪去花枝,並施1次液肥,促使休眠芽的生長。露地種植的,入冬前還應施1次濃肥,這樣翌春就能生長旺盛。鈴蘭種植3年後需換地輪作。 [3]

繁殖採集:

1、生長在山坡陰面,林下,林緣的草地上。

2.選擇陰面山坡,腐殖質比較厚的林間,草地。等高線或橫山打帶,帶寬1.5m,帶間距2m,行穴距50x20cm。刨穴,碎土,鎮壓,呈饅頭形。

3.用種子或根莖繁殖秋季把種子條播在穴內,復土,鎮壓,蓋樹葉。或春天把根狀莖切成段,栽在穴內,鎮壓,蓋上樹葉。

4、第二年春天出苗後,間苗,每穴2-3株。撤樹葉,通風,透光,拔除病株,弱株。

5.採集果實成熟後,採收全草,除去泥土,曬干。

蟲害防治

繁殖一般都用分株法,宜在秋天連根莖用利刀切割便可。原生地野生種往往是成群生長,很少有病蟲害侵襲。溫室種植易滋生病蟲侵害,經常見的是莖腐、炭疽、葉斑等真菌病害。平時要定期用銅素殺菌劑防治,並嚴禁從病株上采種繁殖,一旦發現病株,要立即銷毀清除,以防傳播蔓延。

病蟲害:如有褐斑病,用75%百菌清可濕粉劑700倍液噴灑。
鈴蘭的價值應用
園林觀賞

落葉林下、林緣和林間空地及建築物背面最好的喜半陰的地被植物。也可與 其它 花卉配置於花壇和花境。

鈴蘭植株矮小,幽雅清麗,芳香宜人,是一種優良的地被和盆栽植物。有乳白、粉紅和斑葉品種。入秋時紅果嬌艷,十分誘人。

鈴蘭是十分理想的盆栽及花壇、花境、草坪用花,也可用於切花栽培及地被植物。

重點:

由於所有花朵都向下綻開,當切花使用時,應以細鐵絲和透明膠帶特別處理,讓花朵看起來比較明顯。

葯用價值

鈴蘭全草入葯。夏季果實成熟後,採收全草,除去泥土,曬干。

鈴蘭不僅能凈化空氣,而且能抑制結核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的生長繁殖。

【性味歸經】:苦,溫。有毒。

【出處】:《東北葯植志》

【中葯化學成分】:全草含鈴蘭毒甙、鈴蘭毒醇甙、鈴蘭毒原甙、去葡萄糖牆花毒甙、3β,5β,11α,14β-四羥基-卡烯-20(22)內酯-3α-L-鼠李糖甙、蘿藦甙元--3-o-α-L-鼠李糖甙、鈴蘭黃酮甙、3′,4′,5,7-四羥基黃酮醇-3-β-D-半乳糖甙、3′、4′,5,7-四羥基黃烷醇以及萬年青皂甙元與異萬年青皂甙元。

花含鈴蘭毒甙0.02%、鈴蘭毒醇甙、鈴蘭皂甙A、鈴蘭皂甙B、葡萄糖鈴蘭皂甙A、葡萄糖鈴蘭皂甙B、鈴蘭皂甙C、鈴蘭皂甙D、去葡萄糖牆花毒甙、白屈菜酸。葉含鈴蘭毒甙0.037%

【功能主治】:強心,利尿。用於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纖顫,由高血壓病及腎炎引起的左心衰竭。

【用法用量】:全草每次0.3克,每日量為1.0克,水沖服。

【附方】:

①治丹毒:鈴蘭50克。煎水洗。

②治紫癜:鈴蘭適量,燒灰研粉,菜油調塗。

③治跌打損傷:鈴蘭15克,紅三七10克,紅白二丸五分,四塊瓦25克。水煎服,黃酒為引。

④治崩漏白帶:鈴蘭、益母草各15克。紅白雞冠花、紅毛七各10克,紅花7.5克,石澤蘭5克。水煎服,黃酒為引。(選方出《陝西中草葯》)

⑤治充血性心力衰竭:以鈴蘭10%酊劑內服,每次1毫升,日服4次;連服3日後改為維持量,每日服1毫升。 [5]

改良環境

一、鈴蘭可以殺死家居中的病菌。和玫瑰、石竹、檸檬等植物一樣,鈴蘭也是帶有濃郁香氣的芳香花卉,它所產生的揮發性油類是具有明顯的殺菌作用的。把它擺在家裡,它散發的香味對結核桿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的生長繁殖有抑制的功能,對家裡大人小孩都有保護的作用。

二、它有著空氣凈化器的作用。我們在家居中擺放一些花花草草,除了美化家居,還有許多好處,許多植物有空氣凈化器的功能,鈴蘭也是。雖然它不像吊蘭或者蘆薈那麼強大的吸毒能力,但是它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增加室內空氣中的負離子。特別是它的香味,能夠讓空氣變得清新健康,身邊有一盆鈴蘭,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有更好的精神。而且,許多帶有花朵的花卉都有除塵的作用,鈴蘭花朵也可以有截留和吸納空氣中的漂浮微粒和煙塵的好處,減少塵埃對家居的潔凈影響。 [6]

三、鈴蘭可以讓人放鬆心情。鮮花不止美麗,還可以改善人的身體狀況,像鈴蘭,開會時散發著香氣,微風吹過陣陣讓人陶醉的氣味充滿室內,可以讓人們放鬆,精神也會變得愉快,經常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還可以有好的睡眠,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毒性特徵

【毒性】:6級

【特徵】:各個部位有毒,特別是葉子,甚至是保存鮮花的水也會有毒

【中毒症狀】:面部潮紅,緊張易怒,頭疼,幻覺,紅斑,瞳孔放大,嘔吐,胃疼,惡心,心跳減慢,心力衰竭,昏迷,死亡

【發作時間】:立刻

【解毒】:洗胃,服用心臟鎮靜劑

【注意】:與市場上的大蒜非常像,作為觀賞植物甚至公開出售!

看了“鈴蘭的種植方法”的人還看:

1. 鈴蘭要怎麼養

2. 鈴蘭應該怎麼養

3. 清香木的幼苗養殖方法介紹

4. 如何種植鈴蘭

3. 鈴蘭花球根或種球怎樣種

鈴蘭可採用分株和播種方法繁殖,而以分株繁殖為主。在深秋,當地上部分枯萎後,將根莖掘起,剪取帶有2~3個芽的根莖,種植在經翻耕並施入基肥的疏鬆、排水較好的半陰地塊或盆栽。注意芽呈肥大狀即為花芽,栽植後翌春便能開花;芽瘦小,先端呈圓錐狀的為葉芽,而要經過培植一年後才能開花。鈴蘭也可播種繁殖。秋季從成熟的漿果中洗出種子,可直播於露地苗床中,保持濕潤與適當遮蔭,於第2年春天發芽,幼苗生長較慢,要經3~6年才能開花。

水肥管理。分株苗種植後要澆透水,冬季要用堆肥或草簾覆蓋上面以防寒。早春芽萌發後揭去覆蓋物,並景象鋤草鬆土。生長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每隔2周施1次稀薄餅肥水,花梗抽出後暫停施肥。花謝後如不觀果要及時剪去花枝,並施1次液肥,促使休眠芽的生長。露地種植的,入冬前還應施1次濃肥,這樣翌春就能生長旺盛。鈴蘭種植3年後需換地輪作。

4. 鈴蘭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鈴蘭是一種優質的盆栽植物觀賞植物,為百合科鈴蘭屬多年生長 木本植物,主莖偏矮,清雅清雅,芬芳怡人,一般用以花圃花境,也可以作地被植物,其葉常被運用做藝術插花原材料,有乳白色、粉色和斑葉等種類,轉秋時紅果嬌艷欲滴,十分誘惑,下邊大家就一起來看一看鈴蘭的養殖方法和常見問題吧!

鈴蘭養殖常見問題

1、鈴蘭在初春和秋後各施一次充足發醇的施肥,經10~15天後慢慢向光處,室內溫度升到20℃,底溫22℃,並提升澆水和施肥,經3周便可盛開。

2、鈴蘭在管理方法上應施足底肥,春天萌芽期後每過7~10天澆稀釋液的漚肥花生麩一次,當發生花柄、花敗及秋天後各施液肥一次。

3、鈴蘭喜潮濕的土地質量,不抗於早,要常常給自然環境灑水,以維持較高的空氣相對濕度,常用之水最好軟化水。栽後澆透水性,旱天時留意澆水。

4、鈴蘭在種植區,沒有發覺病害,一般無需葯物預防。若有褐斑病,用75%代森錳鋅可濕顆粒劑700倍液噴灑。

5、鈴蘭溫室大棚栽種易滋長害蟲損害,常常見的是莖腐、炭疽、葉斑等細菌病蟲害。平常要按時用銅素農葯殺菌劑預防,並禁止從病株上采種繁育,一旦發覺病株,要馬上消毀消除,防止散播擴散。

5. 鈴蘭花的種植方法

播種種植:每年秋季取出成熟的種子,清洗晾曬後播撒在盆土中,澆透水並覆蓋薄膜保暖。 光溫調控:出苗後將溫度保持在13度左右,半月後移入向陽處,溫度升至22度。 水肥管理:春季每隔半月施肥一次,花期後追肥1-2次。

鈴 蘭花 怎麼種植

1、播種種植

日常養殖鈴蘭花時,要在春季每隔15天施一次肥料,花期後追施1-2次肥料,秋冬季節停肥,而且鈴蘭花對水分需求較大,可以定期觀察盆土,盆土泛白乾裂後澆一次透水,避免植株缺水乾枯。

6. 鈴蘭要怎麼栽培

鈴蘭為百合科草玉鈴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具平展而多分枝的根莖,根莖先端具橢圓形頂芽,春天從每個頂芽長出2~3枚卵形或窄卵形具弧狀脈的葉片,基部抱有數枚鞘狀葉。花白色,鈴狀下垂,有濃郁的香氣。漿果球形,紅色。鈴蘭植株矮小,花芳香怡人,入秋時紅果嬌艷,頗惹人喜愛。分布於北半球的溫帶,歐洲、亞洲、北美洲都有它的蹤跡。生於林下,喜散射光。耐寒性強,在濕潤而腐殖質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良好。為優良的地被植物,同時亦可盆栽供室內觀賞。

栽植鈴蘭適使用輕松、濕潤、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砂質壤土。通常將鈴蘭種植在水體周圍的疏林或路旁樹下。栽植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進行,株行距為4~8厘米×15~25厘米,栽植深度應在土表5厘米以下,以防因溫濕度的劇變而死亡。種植3~4年後須換茬重栽或與其他花卉輪作。栽前施基肥,栽後澆透水。冬季用樹葉覆蓋加以保護。春季開花前應施液肥,天旱要注意灌水。花凋謝後剪去花梗,及時進行中耕除草。開花後亦應施肥,以利植株積累養分,使根莖生長充實,有助於休眠芽的生長。

鈴蘭可進行促成栽培,選擇花芽已形成的芽(呈鈍圓錐形,較肥壯),經輕霜數天後掘起,將肥大頂芽帶根莖切下,以4~5厘米的株距栽種在木箱或花盆中,上覆以水蘚,置冷涼濕潤的地窖中貯藏備用。促成栽培時將栽好的木箱或花盆移至溫室暗處,溫度保持在23~25℃之間,經8~12天芽開始萌動,這時可將溫度提高至25~28℃,萌芽後可將木箱或花盆移至陽光下,每日早晚各澆水1次。經12~15天,花葶即可抽出,當花開始開放時,將鈴蘭放置10~15℃下,保持乾燥通風,即可欣賞到清香四溢的鈴蘭了。

若芽曾經受過一次輕霜的,則較容易促成。在促成栽培前將花芽進行低溫處理,低溫處理的時間長短與處理溫度有關,0℃貯藏30~40天,2~3℃貯藏需40~50天。經低溫處理後,每10天促成栽培一批,可保持冬季鈴蘭開花不絕。

鈴蘭一般用分株法進行繁殖。於秋季地上部枯萎後將根株掘起,將每個頂芽第一段根莖剪下來栽種。肥大的芽能於翌春開花,瘦小的芽需培養1年後才能開花。

7. 小時候在家鄉的山邊有一種紫色像鈴蘭的花,花是厚實,貼在花上聞它是清香的。想問問各位有沒有知道它的

人們都說野花不如家花香,但真正說起來,家裡面的這些花卉植物,哪一種不是從野花開始轉變而來的呢?在山林裡面有著許許多多的野花野草,它們有些被人所熟知,有些則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裡靜靜開放,等待著有心人的發現。之前阿野就在山林里發現了一種野草,可以開出美麗的「紫蝴蝶花」,最開始我回來當盆栽養的時候,還真叫不出它的名字來,不知道朋友們現在可有認識這是一種什麼植物嗎?

山林一種野草開出「紫蝴蝶花」,挖回家當盆栽養,大姐說是鳶尾花!

直到把這種紫蝴蝶花養了一兩年的時候,一位來做客的大姐姐看到家門口這一片美麗的紫蝴蝶花,這才糾正了阿野,告訴了我這是鳶尾花。那時候年紀還小,所認識的花草植物也不多,甚至有許多都叫不出名字來,就像這一種鴛尾花一樣,小時候只看見家鄉漫山都是這種野草,看到開出來的花朵像紫色的蝴蝶一樣漂亮,所以就取外號叫紫蝴蝶花。

如今鴛尾花已經是一種重要的庭院觀賞花卉植物,它可不是在鄉間里那默默無聞的野草了。這種植物因為觀賞價值比較高,而且容易養護的特徵,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受大眾所知的家居盆栽花卉植物。下面阿野就總結了一下鳶尾花的養護要點,希望朋友們也能夠喜歡這種美麗的紫蝴蝶花哦!

鴛尾花養護要點

播種:

鳶尾花是一種播種繁殖速度比較快的花卉植物,所以大家在家裡養這種鴛尾花,不妨用播種的方式來進行栽種。大家還可以提前把鴛尾花的種子泡在清水當中,能夠更快刺激鴛尾花發芽,接著然後再撒上事先准備好的沙土上,最後在薄薄的覆蓋一層土壤即可。

發芽:

當看到鴛尾花發芽之後,不要急著分盆栽種。因為鳶尾花它的生長速度比較快,完全可以等再大一點之後再分盆管理。但是因為花發芽之後,那麼就要特別注意光照和溫度了,注意在幼苗階段,不要照射太過強烈的陽光,以免灼傷枝葉。然後保持一個溫暖濕潤的環境,這樣可以加速鳶尾花的生長狀態。

養護:

鳶尾花喜歡生長在一個溫暖濕潤的環境當中,但也比較的耐陰耐寒,是一種對於環境適應性比較強的花卉植物。到了秋天的時候,因為花的葉片會逐漸乾枯,這時候大家不用擔心鳶尾花會死掉,因為到了第2年的時候,它會繼續有發芽長大,這時候就不用再次播種了,之後的每一年裡,因為花都會不斷地分出新的幼苗來,到時候大家就要注意鴛尾花的一個生長狀態,來進行分苗養護了。

肥水:

野外生長的鴛尾花開花數量都是不定的,它可能今年會開花,到了明年就不開花了,但其實真正影響因為花開花的因素,都是由體內的營養積累狀態所決定的。如果在鳶尾花養護過程當中肥水充足的情況下,那麼想讓它每年都開花也不是問題。所以在日常養護過程當中,可以採取薄肥勤施的方式,定期給鳶尾花使用一些氮磷鉀復合肥,到了花期的時候,噴灑一些磷酸二氫鉀溶液,也能夠有效的促進開花和增強花朵品質。

最後要是各位親愛的朋友還知道更多養鴛尾花的小技巧,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如果還知道有關於鳶尾花有哪些傳說,以及家中也養了鳶尾花的美麗照片歡迎在下方曬照片,讓各位親愛的花友一同來欣賞學習下。

8. 鈴蘭的養殖方法都有哪些

鈴蘭的生長特徵

鈴蘭喜溫半陰、濕冷、清新的地形地貌,好忌酷熱,只必須適度的蔭涼地形地貌,鈴蘭便會以散播根莖的方法快速繁殖。鈴蘭偏愛採光及其濕冷富饒的土壤層,種植鈴蘭規定含有腐殖土壤及碎石土土壤。種植鈴蘭溫度不適合過高,否則不容易開花,溫度保證30℃之上會造成鈴蘭葉子發黃。鈴蘭在夏天會進到休眠模式。

澆灌

(1)鈴蘭栽後澆吸水能力,旱天時留意澆灌。

(2)鈴蘭喜濕冷的土地質量,不抗於早,要常常給地形地貌灑水,以維持較高的汽體空氣相對濕度,普遍之水最好軟化水處理。

剪修關鍵環節:鈴蘭開花後宜盡早剪去莖枝,仰使微量元素集中化給予根莖。

盆景土拆裝:鈴蘭綠植盆栽多挑選肥裝而粗大的根莖芽,每綠植盆栽4~5個芽,需每一年倒盆一次。

9. 鈴蘭的室內種植方法

鈴蘭植株矮小,幽雅清麗,芳香宜人,是一種優良的盆栽觀賞植物,通常用於花壇花境,亦可作地被植物。下面具體介紹鈴蘭的種植方法:

一、種子種植

1、挑選種子

一般來說會選擇在秋季進行種子栽培,到了秋季種子中的養分積累最多,最有利於種子的存活,種子的選擇上一般會選已經熟透的紅色漿果內的種子。在進行種植前需要挑選漿果種已完全成熟的種子。

拓展資料

一、庭院栽培

在早春時節,便要去掉新芽上的覆蓋物,並疏鬆土壤。在生長期時,需要適當補充它的水分,每隔半個月施肥一次,以保證休眠期芽苗的生長。

二、促成栽培

促成栽培的具體操作為將根莖割取掉,並置於室內,約14天左右促成栽培。如果進行適當的澆水再放置於陰暗處,保持它的溫度,過了半月左右移到陽光處,就能提前開花。

三、種植鈴蘭的注意事項

1、原生地野生種往往是成群生長,很少有病蟲害侵襲。

2、溫室種植易滋生病蟲侵害,經常見的是莖腐、炭疽、葉斑等真菌病害。

3、平時要定期用銅素殺菌劑防治,並嚴禁從病株上采種繁殖,一旦發現病株,要立即銷毀清除,以防傳播蔓延。

4、如有褐斑病,用75%百菌清可濕粉劑700倍液噴灑

10. 關於鈴蘭的種植問題。。(急求!!!)

產地】鈴蘭原種分布遍及亞洲、歐洲及北美,特別是較高緯度,象我國東北林區和陝西秦嶺都有野生。多生於深山幽谷及林緣草叢中。鈴蘭是一種名貴的香料植物,它的花可以提取高級芳香精油。

【習性】喜涼爽、濕潤及散射光的環境,耐寒性強,忌炎熱乾燥。夏季休眠。

【栽培】以分割根狀莖及根莖末端的小鱗莖繁殖,春秋季均可,以11月最好。其根莖上有大小不等的幼芽,秋季地上部枯萎後掘起根狀莖,將每個頂芽帶一段根莖剪切下來栽植,就能成一新株。肥大的芽分株後翌年春可開花,小的需隔1年後開花。秋季從紅熟的漿果中洗出種子,可直接播在露地的苗床上,第二年春天發芽。

鈴蘭喜半陰、濕潤、涼爽環境,耐寒冷,忌炎熱。只要有適當的陰涼條件,就會以散布根莖的方式迅速繁殖。遮蔭以及潮濕肥沃的土壤是栽好的重要條件,以含腐殖質及砂質土壤為理想,這類土壤既肥沃又疏水。近代工廠溫室商品生產,都採用無污染栽培,以提高花卉質量和產量,避免偏施氮肥過多,並少用銨態氮肥,值得注意和重視。

常在春、秋兩季切分根狀莖或萌芽切成段另行栽培,即分株繁殖。種植地以深耕肥沃為好。3~4年後換地再栽,或與其他花卉輪作。栽植株行距25~30厘米,每叢2~3個芽,覆土深5~6厘米。生長期應經常保持土壤疏鬆濕潤,早春和秋末各施一次充分發酵的追肥。開花前有適當陽光,花後較耐蔭蔽,秋末落葉後,供促成栽培時,割取根冠,置2~3攝氏度室內,經2~3周低溫處理,取出上盆置背風向陰處,於所需花期前5周移入12~14攝氏度溫室中,適當澆水並置暗處,經10~15天後逐漸向光處,室溫升至20攝氏度,底溫22攝氏度,並增加澆水和追肥,經3周便可開花。促成栽培如不給低溫和黑暗,常不萌發或雖萌發而花葶與葉生長不整齊,有礙觀賞。

栽植覆土5厘米以上,栽後澆透水。春季萌發後,每15天追肥1次,天旱時注意澆水,花莖抽出後停止施肥;花凋謝後及時剪去花梗,再追肥1~2次。晚秋地上部枯萎後,覆蓋腐葉、牛糞,保護根莖及其休眠芽露地越冬。地栽需每隔3~4年分栽一次。盆栽多選擇肥裝而碩大的根莖芽,每盆栽4~5個芽,需每年換盆一次。促成栽培:將低溫處理過的根莖栽植,整個栽培期間溫度維持在18~20℃左右,注意肥水管理,保持土壤濕潤,約一個月可以開花。有褐斑病危害,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灑。

2至3年進行一次分株繁殖;晚秋,俟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後,掘起根狀莖端的幼芽進行分株種植。大型幼芽分株後,翌春開花,小型者隔年後開花。鈴蘭地下根莖的頂端有花芽和葉芽,花芽鈍圓錐形、肥短,第二年即可開花;葉芽長圓錐形、尖瘦,在第三年才可開花。第一分株最好留4—6隻芽,其中既有花芽也有葉芽,種在深耕、肥沃地上為好。也可在秋後至來春3月上旬期間,將根狀莖分割成幾段,每段各帶4至6隻芽,傷口塗抹一些草木灰或硫磺粉,穴內蓋土約5厘米。如育種或從遠地引種時,可用種子繁殖,秋天下種,翌春發芽。
管理鈴蘭要施足基肥。春季萌芽後,每隔7—10天澆稀釋的腐熟餅肥一次,當出現花梗、花謝及秋季後各施液肥一次。開花後宜及早剪掉莖枝,仰使養分集中供給根莖。露地在越冬時,可在地面蓋草或細土以防寒凍。
如果盆栽可在11月掘出有芽的根莖放在3℃——5℃下貯藏14—21天,然後取出栽在盆缽內,但不使它見光,溫度保持在12—14℃,待幼芽出土後才使它見光,此時溫度控制在20—22℃之間。然後適當澆水和追肥。培育恰當的話,以後便可開花。如不事先給予低溫和黑暗處理,常使葉片生長參差不齊、花草不得萌發。

鈴蘭生性強健,管理粗放,若春季萌芽後經常施用腐熟的餅肥,則開花茂盛,花葶抽出後停止施肥,花謝後恢復施肥1一2次能促其根狀莖萌發新櫱。一般用分割根狀莖進行繁殖。於秋季將母株帶芽的根狀莖切段栽種,精心養護即成活。亦可將根基部生出的萌櫱割下來進行分栽,但繁殖率較低。

熱點內容
多肉櫻花 發布:2025-07-02 11:00:09 瀏覽:126
宋英伯畫家畫的牡丹 發布:2025-07-02 10:59:08 瀏覽:610
為什麼說西蘭花有毒 發布:2025-07-02 10:57:30 瀏覽:351
海棠灣到市區 發布:2025-07-02 10:55:27 瀏覽:748
獨乾式盆景 發布:2025-07-02 10:51:08 瀏覽:250
情人節藕斷 發布:2025-07-02 10:49:03 瀏覽:374
山茶花配方 發布:2025-07-02 10:44:39 瀏覽:716
幼兒園操場綠植 發布:2025-07-02 10:37:57 瀏覽:597
花藝新娘 發布:2025-07-02 10:31:23 瀏覽:338
盆栽肥葉子 發布:2025-07-02 10:29:57 瀏覽:215